纺纱工艺设计2

合集下载

纺纱工艺设计

纺纱工艺设计

精梳工序:并合数、总牵伸倍数、牵伸分配、前
罗拉转速、罗拉握持距、罗拉加压、罗拉直径、精梳锡林转速、来自梳落棉、隔距(钳板-分离罗拉、
钳板-锡林、钳板-上给棉罗拉、钳板-下给棉罗拉、
顶梳-分离皮辊)。
并条工序:包括预并、混并等 总牵伸倍数、牵伸分配、并合数、罗拉隔距、罗拉加压、
输出罗拉线速度、喇叭口径。
第十章 纺纱工艺设计
纺纱工艺设计步骤
• 原料选配:依据纱线品种、最终产品用途及风格选配 • 工艺流程确定 • 各工序工艺参数选择或计算 • 上机试纺及各工序半制品指标测试
• 前后道所用机台产量平衡
关于产品
• 纯棉纱、涤/棉混纺纱、涤/粘混纺纱
• 环锭纱、非环锭纱
• 单纱、股线
• 精梳纱、普梳纱
• 机织纱、针织纱
艺流程及机器型号。
工艺参数
(1)各工序半制品干定量;
(2)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 清棉工序:转速(罗拉、打手)、隔距(给棉 罗拉与尘棒间、尘棒间、打手与尘棒间)。 梳棉工序:给棉板工作面长度,速度(刺辊、 锡林、盖板、道夫),隔距。
条并卷工序:并合数、总牵伸倍数、牵伸分配、
前罗拉转速、罗拉握持距、罗拉加压、罗拉直径。
粗纱工序:总牵伸倍数、后区牵伸倍数、罗拉隔距、钳口
隔距、罗拉加压、锭速、捻系数、捻度、轴向卷绕密度、
前罗拉与锭子转速、压掌绕纱。 细纱工序:总牵伸倍数、牵伸分配、罗拉隔距、罗拉加压、 锭子与前罗拉速度、捻系数、捻度、皮圈钳口、钢领、钢 丝圈型号、集棉器口径。
• 经纱、纬纱
关于原料
• 原料选配要综合考虑产品规格、用途及原料成本。
• 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成本低廉、
来源广泛的原料。

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学案

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学案

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纺纱的工艺流程和计算方法。

2.掌握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3.能够进行常见纺纱工艺的计算和分析。

二、学习内容1.纺纱的定义和分类。

2.纺纱工艺流程和常用设备。

3.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4.纺纱工艺计算方法和分析。

三、学习过程1.纺纱的定义和分类纺纱是指将纤维或纱线通过拉伸、弯曲和摩擦等力学作用,使其形成连续线状结构的过程。

根据原料的不同,纺纱可分为植物纤维纺纱、动物纤维纺纱和化学纤维纺纱等。

2.纺纱工艺流程和常用设备纺纱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纤维预处理、梳理、并条、粗纺、细纺、整理等环节。

常用设备有梳棉机、并条机、粗纺机和细纺机等。

3.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1)根据原料特性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2)确定合理的纺纱工艺参数,如纺纱粗细、捻度和纺纱张力等。

(3)保证纺纱质量,控制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和设备状态。

(4)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量和成本的估算,进行经济性评价。

4.纺纱工艺计算方法和分析(1)纺纱粗细和纺纱强力的计算:纺纱粗细=预期线密度(纱支)/预期线密度(刺密)纺纱强力=原料强度×破损率×整理损耗(2)纺纱捻度的计算:K=30×纱支捻度=(旅速/纱支)×K(3)纱线产品的经济性分析:纺纱成本=原料成本+劳动成本+能源成本+设备折旧+设备维修费四、学习态度和方法1.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共同学习。

2.注重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3.多思考,积极思考如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五、课后作业1.分析一种纤维的纺纱工艺流程和设备。

2.计算一种纤维的纺纱粗细、纺纱强力和纺纱捻度。

3.进行一种纱线产品的经济性分析。

六、学习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的基本内容,通过学习,我进一步了解了纺纱的工艺流程和计算方法。

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完成课后作业,我对纺纱工艺设计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院校资料]纺纱工艺设计指导

[院校资料]纺纱工艺设计指导

纺纱工艺设计指导书目录1设计纱线的质量标准 (1)2设计纱线的原料选择 (2)2.1 原棉选配 (2)2.2 化纤选配 (3)3纱线的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特点 (5)3.1 选择原则: (5)3.2 选择说明: (5)3.3 工艺流程选择: (6)3.4 主要设备特点介绍: (6)4纱线的生产工艺设计 (7)4.1 细纱工艺设计 (7)4.2 粗纱工艺设计 (11)4.3 混并工艺计算: (13)4.4 涤预并: (19)4.5 精梳工艺设计 (21)4.6 精梳准备工艺设计 (25)4.7 梳棉工艺设计 (29)4.8 开清棉工艺设计 (34)4.9 络筒工艺设计 (36)纺纱工艺设计指导书纺纱工艺设计指导书(以涤棉府绸用T/C 60/40 J14tex经纱工艺设计为例)设计的过程是由细纱开始算起,由前向后;书写论文时,请按照工艺流程,由后向前书写。

1 设计纱线的质量标准表1-1 精梳涤棉混纺本色纱(涤纶含量在60%及以上)的质量指标]3[盐城纺院纺工系纺织教研室2 设计纱线的原料选择织物品质与构成织物的纱线品质密切有关。

纱线品质又取决于原料性质。

纱线种类和用途不同,选用原料又是选择纺纱工艺流程、机型和工艺参数的主要依据。

2.1 原棉选配2.1 按纱线特数选配原棉:细号纱线:细号纱线都用于高档织物或股线,成纱质量要求较高。

应选择色泽洁白、品级较高(1.5~2.8),成熟度适中,纤维特数和强力较高,纤维较长(30~29mm),整齐度较好和杂质疵点较少的原棉。

2.2 按纱线用途和加工工艺选配原棉:2.2.1 精梳棉纱:精梳棉纱多用于高档产品,要求纱线条干均匀,棉结杂质少。

因此,应选择色泽乳白、品级高纤维成熟度适中,纤维特数和强力较高、纤维较长、棉结杂质较少的原棉。

2.2.2 机织用纱:经纱在准备和织造过程中,要经受反复摩檫和较大张力。

因此,对其强力要求应高于纬纱,特别是细特纱,高经纬密的单纱织物或纬密较高的织物,对纱线强力要求更高。

纺纱工艺设计综述

纺纱工艺设计综述

纺纱工艺设计发表者:发表时间:2012-6-6 9:04:13第一章棉纺工艺设计棉纺厂主要加工棉、棉型化纤、中长化纤的纯纺及其混纺纱线,其它天然纤维如毛、麻、绢、羊绒、兔毛等的短纤维形式也可在棉纺厂进行混纺产品开发。

本章主要掌握典型纺纱系统、各工序工艺参数调节、半制品及成纱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措施。

第一节纺纱系统分类1 普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并条(2-3道) →粗纱→细纱→后加工2 精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并条(2-3道) →粗纱(预并条、条卷)(条卷、并卷)(条并卷)→细纱→后加工3 混纺纱棉→开清→梳理→精梳前准备→精梳涤→开清→梳理→预并条→混并条(三道) →粗纱→细纱→后加工4 新型纺纱开清棉→梳棉→并条二道→新型纺纱5 中长纺中长专用开清棉设备→M型梳棉机→并条粗纱→细纱6 废纺系统利用下脚纺制棉毯等7 后加工1烧毛→纱筒打包→出厂烧毛→定型线筒打包→出厂细纱→络筒→并纱→捻线→线络筒→摇纱→绞纱打包→出厂络并联细管直并本厂织部车间使用本节学习后能写出典型棉纺纺纱流程。

第二节工艺参数与质量指标一、原料1 棉:籽棉轧棉皮棉→打包→送到纺织厂1) 轧棉a 锯齿轧棉—锯齿棉含量少、短绒少、棉结索丝疵点多、产量高、适轧细绒棉(长度为25~33mm,细度为6000 ~ 7000公支,适纺中细号纱,即9 ~ 28tex)b 皮辊轧棉—皮辊棉含杂多、短绒多、棉结索丝疵点少、产量低适轧长绒棉(长度33mm以上,细度7000 ~8000公支,适纺细号纱,即3 ~ 7tex)2)打包规格:例国内包100*42*60cm 体积v=0.25m³密度300 ~ 360kg/m³G=75 ~ 90kg2、化纤1)品种粘胶莫代尔丽赛天丝2涤纶腈纶锦纶维纶丙纶)芳纶聚乳酸等2)型式长度(mm)细度(旦)棉型33-38 1.2-1.5中长型51-76 2-3毛型76-102 3-5生产经验公式:L/D=1 L-英寸,D-旦3)分等及质量指标分等按内在质量和外观疵点分:内在质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细度偏差、长度偏差以及超长纤维、倍长纤维等。

纺纱工艺设计教案模板及范文

纺纱工艺设计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掌握纺纱工艺设计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

3. 学会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纺纱工艺设计。

4.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纺纱工艺设计的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纺纱工艺设计。

2.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纺纱工艺设计相关书籍3. 实际案例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纺纱工艺设计的重要性。

2. 简述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

二、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流程1. 原料选择:介绍不同原料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 纺纱设备选择:介绍不同纺纱设备的性能和适用范围。

3. 工艺参数设置:介绍捻系数、转速、牵伸倍数等参数的设置方法。

4. 质量控制:介绍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

三、纺纱工艺设计的关键因素1. 原料质量:介绍原料质量对纺纱工艺设计的影响。

2. 设备性能:介绍设备性能对纺纱工艺设计的影响。

3. 工艺参数:介绍捻系数、转速、牵伸倍数等参数对纺纱工艺设计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 介绍实际案例,分析纺纱工艺设计的过程和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纺纱工艺设计。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2. 复习纺纱工艺设计的关键因素。

二、学生分组讨论1. 分组讨论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纺纱工艺设计。

2.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三、教师点评与总结1. 对学生汇报的内容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总结纺纱工艺设计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四、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新型纺纱技术。

2. 分析一种新型纺纱技术的优缺点,并撰写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流程、关键因素和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大纺纱工艺实验指导02纺纱工艺原理试验

新大纺纱工艺实验指导02纺纱工艺原理试验

第二部分纺纱工艺原理试验实验五原棉杂质分析一、实验目的1、认识原棉中的杂质2、掌握测定原棉含杂率的方法3、掌握原棉杂质分析机的操作方法二、基本知识原棉中的杂质是指非纤维物质以及附着着棉纤维的物质。

非纤维物质有不孕籽、籽棉、棉籽、破籽、碎枝叶、碎铃壳、泥沙、虫屎、虫尸等,原棉中存在的有害的带纤维性物质有软籽表皮和带纤维籽屑等。

(一)杂质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1)不孕籽:纤维的初生细胞停止生长,胚株死亡而形成不孕籽;(2)僵片:在纤维发育过程中遭遇病虫害或气候影响,使棉籽夭折,棉纤维形成薄壁纤维,经轧花后,形成光亮的棉片,称为僵片;(3)虫浆、虫尿:棉纤维在生长过程中遭遇虫害而留下的痕迹。

2、在原棉处理过程中形成的(1)软籽表皮:棉籽外面的一层表皮,与棉纤维连在一起,在轧棉过程中连同纤维一起轧下,形成带纤维的软籽表皮;(2)破籽、籽棉:在轧棉过程中,将棉籽轧破而形成破籽,细小的破籽成为籽棉;(3)索丝、棉结:在轧花过程中,由于棉纤维成熟度较差或籽棉过湿,纤维之间摩擦过多,使纤维扭结在一起,形成索丝、棉结;(4)黄根:棉籽表皮上的短绒,呈黄褐色,长度为3~6㎜,此类疵点在皮辊棉中较多。

3、采摘过程中形成的采摘时将破棉叶、碎铃壳、小棉枝等混入,形成杂质。

(二)杂质的危害短纤维加捻成纱时,带纤维籽屑、棉结、软籽表皮等疵点易显露于成纱表面,造成纱线棉结、杂质增加,形成粗节,恶化纱线条干,成纱断头多。

尤其是棉结,因与正常纱线存在吸色差异,易形成布面“白星”,严重影响印染布的质量。

棉纺常用的纺纱方法主要有环锭纺、气流纺两种,气流纱的断头则主要是由于尘杂颗粒在纺杯凝聚槽内的聚集造成的。

杂质颗粒进入纺纱杯后,随纺纱杯高速回转产生离心力,很容易沉淀在纺纱杯内壁,容易造成纺纱断头。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YG041原棉杂质分析机一台;2、电子天平一台,称量200g,分度值10mg;3、其他工具:棕刷、镊子。

《纺纱工艺设计》课程设计题

《纺纱工艺设计》课程设计题

2009级《纺织工艺设计》课程设计大纲一、课程设计课题(共11题,6-8人为一组,每组选做其中一题)根据提供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完整的纺纱工艺设计,课题如下:1、10.5tex纯涤纶针织用纱纺纱工艺设计。

2、50tex纯涤纶机织用直接纬纱纱纺纱工艺设计。

3、30公支麻棉混纺(65/35)机织用纬纱纺纱工艺设计。

4、18公支麻棉混纺(55/45)机织用经纱纺纱工艺设计。

5、45英支涤棉混纺(65/35)机织用经纱纺纱工艺设计。

6、40 /2英支纯棉杨织用纬纱纺纱工艺设计。

7、80英支涤棉混纺(85/15)机织用经纱纺纱工艺设计。

8、15公支纯落麻机织用经纱纺纱工艺设计。

9、20tex×2×2纯棉针织用纱纺纱工艺设计。

10、18英支维棉混纺(50/50)针织用纱纺纱工艺设计。

11、25tex涤维混纺(75/25)针织用纱纺纱工艺设计。

二、课题设计要求:1、写出具体配棉方案,并说明配棉理由。

2、选择具体工艺流程(含设备型号)。

3、制定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

4、选配细纱机牵伸变换齿轮(或根据所选择细纱机设备工艺说明书选配)。

5、制定简明工艺表。

6、写出设计理念及各工序设计具体说明。

三、课程设计假设条件:1、可选用原料指标如下:(1)原棉:新疆129棉,纤维主体长度30.5mm,含杂率1.3%;新疆131棉,纤维主体长度32.2mm,含杂率1.2%;新疆229棉,纤维主体长度30.1mm,含杂率1.8%;河南229棉,纤维主体长度29.2mm,含杂率2.2%;河南329棉,纤维主体长度28.5mm,含杂率2.3%;湖北427棉,纤维主体长度26.8mm,含杂率2.8%;湖北327棉,纤维主体长度27.5mm,含杂率2.5%;四川227棉,纤维主体长度27.2mm,含杂率2.6%;四川229棉,纤维主体长度28.2mm,含杂率2.1%;四川425棉,纤维主体长度25.5mm,含杂率3.2%;美国棉M级,纤维主体长度34.1mm,含杂率0.8%;(2)落麻:新工艺落麻Ⅰ,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0.1mm,含杂率0.3%,纤维长度离散度65%;新工艺落麻Ⅱ,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5.5mm,含杂率0.3%,纤维长度离散度68%;老工艺落麻Ⅰ,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4.5mm,含杂率0.2%,纤维长度离散度90%;老工艺落麻Ⅱ,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8.5mm,含杂率0.2%,纤维长度离散度80%;切断麻,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5.5mm,含杂率1.0%,纤维长度离散度40%;(3)化纤:涤纶Ⅰ,1.33dtex,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5.5mm,含杂率0.2%;涤纶Ⅱ,1.85dtex,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8.0mm,含杂率0.2%;涤纶Ⅲ,1.56D,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5.0mm,含杂率0.2%;维纶,2.15D,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3.0mm,含杂率0.5%;2、各工序牵伸效率:(1)细纱牵伸效率:98%;(2)组纱牵伸效率:97%;(3)末并牵伸效率:99.8%;(4)头并牵伸效率:101.5%;3、细纱机牵伸常数35.45。

纺纱学精梳毛纺2

纺纱学精梳毛纺2

③ 剥取作用区隔距的选择
a 剥毛辊与工作辊之间隔距可稍大, 以能顺利剥取为度 b 由后向前各剥毛辊的隔距可以由大逐渐变小,在同一锡 林上也可采用统一大小 c 斩 刀 和 道 夫 之 间 隔 距 , 一 般 在 0.25~0.38mm (10/1000~15/1000英寸)
(2) 梳毛机速比的确定 大锡林的速度是梳毛机的基本速度 , 其他机件 的速度都随之而变.选择工作辊速比(锡林线速 度与工作辊线速度之比)的一般原则为: ① 梳理细羊毛时,采用大速比,加强梳理 梳理粗羊毛时,采用小速比。 ② 梳理化纤时采用小速比, 减少长度损伤。 ③ 当毛条中毛粒数不超过规定时,应尽量采 用小速比 ④ 抱合力差的纤维加大速比,避免工作辊上 有毛网剥落 从后到前速比越来越大
在精梳毛纺工程中,常常把洗净毛加工成为 精梳毛条,用作精梳毛纺的原料。这种把洗净毛 加工成为精梳毛条的工程,称为毛条制造工程。
法式制条加工系统(国内常用)
原料的混合与加油→梳毛→2-3道交叉式针梳→直型精梳 →条筒针梳→复洗(复洗针梳)→末道针梳→精梳毛条
英式制条加工系统
原料的混合与加油→梳毛→开式针梳→复洗→开式针梳 →成球→圆型精梳→条筒针梳→末道针梳→精梳毛条
返回负荷αb:经道夫后锡林单位面积上剩余的纤维量。 抄针负荷αs:锡林上不参与梳理的负荷。 出机负荷α
D :锡林单位面积交给道夫的纤维量——
数值上=αf.
锡林负荷αc=αs+自由纤维量 区域Ⅰ:αb+ αs
区域Ⅱ0-3: αb+ αf+ β+ αs
区域Ⅲ0-3: αb+ αf+ αs 区域Ⅱ0-3与区域Ⅲ2-5反复重复,但αb、β的内容不一样。
第三章 精梳毛纺工艺设计

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

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

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第一章棉纺工艺设计一、棉纺基本概念1、棉纺产品:用棉纺设备将多种纤维加工成的纱线制品。

2、棉纺特点:工艺流程短,速度高,设备完善,对纤维适应性广,加工成本低。

棉纺产品品种繁多,风格各异。

3、棉纺设备可加工:传统的棉花、各种棉型化纤、中长化纤、长丝、以及其它天然纤维的纯纺和混纺。

4、棉纺规模:以细纱锭子数和转杯纺头数来表示棉纺厂的规模大小。

5、棉纺产品开发设计包括:棉纺新原料的开发、混纺纱不同混纺比的设计、新原料和新品种的工艺设计、多种花式纱的设计与加工方法。

三、棉纺工艺设计纺纱工艺是纺纱加工中的流程和各机件的参数设置的总称。

在纺纱工艺设计时,既要考虑到设备及其状态,更要考虑到所加工的纤维原料的性能和最终产品(纱、线)的要求。

1.纺纱系统:普梳、精梳、混纺纱、新型纺、中长化纤、废纺,后加工新型纺纱开清棉梳棉→并条(2道)→新型纺纱。

中长纺中长专用开清棉设备→M 型梳棉机→并条(2-3 道)→粗纱→细纱。

废纺系统:利用下脚纺制棉毯等。

开清→梳棉→粗纱→细纱。

后加工2.原料:(1)棉籽棉轧棉→皮棉→打包→送到纺织厂锯齿棉皮辊棉打包国产棉包规格:100×42×60cm,V=0.25m܁,密度300~360kg/m܁,G=75~90kg。

标注唛头、产地、规格等。

棉花品级及参考指标:中国按成熟度、色泽、轧棉质量分级。

纺织部颁发:细绒棉分七级,长绒棉分五级,三级为标准级。

美国按色泽、强力、长度、细度及成熟度(马克隆值)等分级。

采用大容量快速仪HVI检验原棉所有指标。

(2)化纤品种:粘胶(人造棉)、莫代尔、丽赛、天丝、竹纤维涤纶(聚酯)腈纶(丙烯腈)锦纶(聚酰胺、尼龙)维纶(聚乙烯醇、维尼纶)丙纶(聚丙烯)芳纶(芳族聚酰胺)氨纶聚乳酸化纤分等及质量指标分等按内在质量和外观疵点分:内在质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细度偏差、长度偏差以及超长纤维、倍长纤维等。

外观疵点:粗丝、并丝、异状丝、油污纤维。

细纱工艺计算2

细纱工艺计算2

纺纱号数与成型棘轮每次撑过齿数、级升距
60 67 67
67
60 68 69
20.856
21.167 21.483 21.799
48
48 48 48
70
71 72 73
30.869
31.310 31.751 32.192
32
32 32 32
70
71 71 73
46.303
46.965 47.626 48.288
68
74
48
53
14.942
1
工艺计算内容: 速度计算 捻度与捻度齿轮的计算 牵伸与牵伸齿轮的计算 卷绕密度与卷绕齿轮的计算 钢领板级升与级升轮计算
2
一、速度计算 1. 锭速(ns)计算
ns n电 D1 D3 D2 d1
式中: n电——电动机转速, D1 ——电动机皮带轮直径 D2 ——主轴皮带轮直径, D3 ——滚盘直径 d1 ——锭盘直径, δ ——锭带厚度
16.027
16.259 16.498 16.744 · · · 19.975 20.260 20.554
53
60 60 60 · · · 53 48 48
60
68 69 70 · · · 74 68 69
23.963
23.989 24.342 24.695 · · · 29.554 29.987 30.428
6
3.选取变换齿轮
T'tex ns ns 100 ns (捻 / 10cm) V前 d前n前 d前 n前
对于FA507B细纱机,
由 ns n电 D1 D3 D 250 0.6 1480 1 D2 d1 D2 22 0.6

第二章毛纺工艺设计第一节纺纱系统一粗梳毛纺系统洗毛初加工

第二章毛纺工艺设计第一节纺纱系统一粗梳毛纺系统洗毛初加工
② 出条重量
主要控制三针和末针的出条重,三针一般在7~12
克/米之间(精梳机喂入要求)。末针下机条其重量 应符合标准规定。
③ 并合根数
并合根数大,有助于改善毛条条干及结构均匀。但 受喂入负荷与机器的最大并合根数限制,过大的并 合数会增加牵伸负担,会产生牵伸不匀。在确定牵 伸倍数、出条重量、并合根数时还应考虑前后机台 平衡。
a、锡林与工作辊间隔距,应与混料的松解程度相 适应,由后到前渐小。
b、 喂 入 罗 拉 与 胸 锡 林 之 间 隔 距 应 为 全 机 最 大 处 (预梳)。
一般纤维长、松散度差、喂入量多时,隔距大。
c、锡林与道夫间隔距应小于最接近的那只工作辊 与锡林间的隔距,以加强分梳作用并提高纤维由锡 林向道夫转移。
(3)隔距、速比、罗拉加压和针板规格
① 隔距
主要指前隔距(无控制区):加工长纤维时可大些, 加工短纤维定量轻时可小些。
精梳前三针前隔距可小些,有利改善纤维的伸直度。 精梳后一针毛条状态较好,前隔距可适当放大以减 少损伤。
② 后速比与前张力牵伸
前张力牵伸主要影响条干,1~1.1;后速比影响
到纤维损伤,后速比一般小于1。 ③罗拉加压 加工羊毛时压力可小些,加工化纤压力大些。 ④ 针板规格 针板号数应随原料品种和加工流程而变化,一般 加工进展,针逐渐变细、变密。
(3)和毛加油的质量回潮率和均匀度。
3、梳毛工艺参数的确定与工艺设计 作用:梳理、混合、除杂、制成毛条。
B271型精纺梳毛机的工艺简图
(1) 隔距设计
① 选择隔距的原则 a、考虑原料种类和性质,如细而卷曲的羊毛用 小隔距,加强梳理; b、根据两针面间作用性质,分梳作用为重点; c、按照羊毛在梳毛机内的位置,从后到前逐渐 变小,逐步加强梳理减小纤维损伤。 ②分梳作用区隔距选择 既要充分发挥松解混料的能力,又要使纤维损伤 控制在允许的范围。

纺纱工艺设计

纺纱工艺设计

纺纱工艺设计发表者:发表时间:2012-6—6 9:04:13第一章棉纺工艺设计棉纺厂主要加工棉、棉型化纤、中长化纤的纯纺及其混纺纱线,其它天然纤维如毛、麻、绢、羊绒、兔毛等的短纤维形式也可在棉纺厂进行混纺产品开发。

本章主要掌握典型纺纱系统、各工序工艺参数调节、半制品及成纱的质量控制指标和措施。

第一节纺纱系统分类1 普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并条(2—3道) →粗纱→细纱→后加工2 精梳纺纱原料→开清棉→梳棉→精梳前准备→精梳→并条(2—3道) →粗纱(预并条、条卷)(条卷、并卷)(条并卷)→细纱→后加工3 混纺纱棉→开清→梳理→精梳前准备→精梳涤→开清→梳理→预并条→混并条(三道)→粗纱→细纱→后加工4 新型纺纱开清棉→梳棉→并条二道→新型纺纱5 中长纺中长专用开清棉设备→M型梳棉机→并条粗纱→细纱6 废纺系统利用下脚纺制棉毯等7 后加工1烧毛→纱筒打包→出厂烧毛→定型线筒打包→出厂细纱→络筒→并纱→捻线→线络筒→摇纱→绞纱打包→出厂络并联细管直并本厂织部车间使用本节学习后能写出典型棉纺纺纱流程。

第二节工艺参数与质量指标一、原料1 棉:籽棉轧棉皮棉→打包→送到纺织厂1)轧棉a 锯齿轧棉—锯齿棉含量少、短绒少、棉结索丝疵点多、产量高、适轧细绒棉(长度为25~33mm,细度为6000 ~7000公支,适纺中细号纱,即9 ~ 28tex)b 皮辊轧棉-皮辊棉含杂多、短绒多、棉结索丝疵点少、产量低适轧长绒棉(长度33mm以上,细度7000 ~8000公支,适纺细号纱,即3 ~7tex)2)打包规格:例国内包100*42*60cm 体积v=0.25m³密度300 ~ 360kg/m³G=75 ~90kg2、化纤1)品种粘胶莫代尔丽赛天丝2涤纶腈纶锦纶维纶丙纶)芳纶聚乳酸等2)型式长度(mm)细度(旦)棉型33—38 1。

2—1.5中长型51—76 2-3毛型76-102 3-5生产经验公式:L/D=1 L-英寸,D-旦3)分等及质量指标分等按内在质量和外观疵点分:内在质量: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细度偏差、长度偏差以及超长纤维、倍长纤维等. 外观疵点:粗丝、并丝、异状丝、油污纤维二、配棉简介1、不同种类纱线与原棉性状关系1)棉纱号数细号与中粗号的差别。

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学案

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学案

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流程;3.学会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纺纱工艺的计算;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纺纱工艺设计的实际操作。

二、学习内容1.纺纱工艺设计的概念和原理;2.纺纱工艺设计的流程;3.纺纱工艺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工具;4.实际应用案例。

三、学习过程1.纺纱工艺设计的概念和原理-纺纱工艺设计是指根据纺织品的要求和纺纱设备的特点,确定纺纱的工艺参数,设计合理的纺纱工艺流程的过程。

-纺纱工艺设计的原理是通过改变纺纱工艺参数,如纺纱速度、纺纱压力、纺纱温度等,来控制纺纱过程中纺丝质量和性能的变化。

2.纺纱工艺设计的流程-确定纺纱品种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纺纱设备;-设计纺纱工艺参数;-进行纺纱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工艺调整。

3.纺纱工艺设计中的常用计算工具-捻度计算:通过纺纱试验测定纱线的捻度,根据纺纱品种的要求确定合适的捻度范围;-线密度计算:通过纺纱试验测定纱线的线密度,根据纺纱品种的要求确定合适的线密度范围;-纱线的股数计算:根据纺纱设备的规格和纺纱品种的要求,计算合适的纱线的股数;-纺纱工艺参数的计算:根据纺纱设备的特点、纺纱品种的要求和纺纱试验的结果,计算确定合适的纺纱工艺参数,如纺纱速度、纺纱压力、纺纱温度等。

4.实际应用案例根据所学的纺纱工艺设计的概念、原理和流程,以其中一种纱线的纺纱工艺设计为例,进行实际应用操作。

首先确定纺纱品种和要求,然后选择合适的纺纱设备。

接下来,根据纺纱试验的结果和纺纱品种的要求,计算得出合适的纺纱工艺参数。

最后,进行纺纱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相应的工艺调整。

四、学习总结在学习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了纺纱工艺设计的基本流程,学会了使用计算工具进行纺纱工艺的计算。

通过实际应用案例的操作,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所学的知识。

纺纱工艺设计与计算是纺织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掌握好这门课程的知识对于提高纺织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纺织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 第六章 纺纱工艺设计

纺织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 第六章 纺纱工艺设计
在提高单机除杂效能的基础上,应根据原棉 品质和产品的质量要求,合理安排落棉率。
1.6 除杂
开清棉联合机总落棉率应控制在:
总落棉率/原棉含杂率=80~110%
原棉含杂率、总除杂效率、落棉含杂率和 棉卷含杂率间的关系:
1.7 棉卷定量和棉卷罗拉转速
棉卷定量
棉卷定量和棉卷罗拉速度一般 是按所纺细纱特数的大小选定。纺纱细度
尘棒间隔距应由大到小;
滚筒与尘棒间隔距从第一到第六只 滚筒随原棉的逐步松解应逐渐增大。1—光电管;2—给棉罗拉;3—剥
棉刀;4—辊筒打手;5—尘格
滚筒 尘棒隔距/mm 滚筒至尘棒隔距/mm
第一 第二 10
6~10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8

8~14
16~20
(2) 豪猪式开棉机隔距的配置
①豪猪打手与给棉罗拉之间的隔距
理论上,此隔距最大限度应小于棉层厚度,最 小限度应使打击点距棉层握持线的距离大于纤 维主体长度。
当喂入棉层内纤维较短、含杂较多、棉层较薄 时,隔距宜小,反之宜大。
(2) 豪猪式开棉机隔距的配置
②打手至尘棒的隔距
自入口至出口应逐渐放大 当原料含杂高及机台产量较低时,应采用较小隔距,以充分发挥机
罗拉角钉的一次打击。 (5)各棉箱机械主要机件的速度见表2-1-59。 (6)剥棉打手速度对剥下的棉块和杂质与尘格的撞击大小
有直接关系,剥棉打手转速以400~450r/min为宜。
2.1.2 打手与风扇速度
(1)开清棉机打手的速度配置见表2-1-60
(2)纯棉纺纱开清棉打手速度的配置
(3)化纤纺纱开清棉打手速度的配置
害疵点多,且密度较大时,此 隔距应放大,反之宜小。
尘棒;5—水平输棉帘;6—斜板;7—储棉 箱;8—光电管;9—摆斗;10—凝棉器; 11—压棉帘;12—均棉罗拉;13—角钉帘;

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

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

纺纱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1、开清棉机械旳任务开清棉是纺纱工艺旳第一道工序,由不一样类型开清棉机构成旳联合机完毕下列任务:①将紧压旳原棉开松成约0.1mg旳棉束;②清除混在原棉中旳杂技和棉结,除杂效率到达40%~70%;③将多种品级旳原棉进行均匀混和;④制成均匀旳棉卷或棉丛供梳棉工序使用。

2、开清棉机械类型开清棉机械按其功能划分有:①开棉机械:例如自动抓棉机、棉箱给棉机等,其重要作用是开棉和给棉,无明显旳除杂作用;②混棉机械;例如多仓混棉机、混棉帘等,其重要作用是完毕原棉旳混和;③开清棉机械;例如双辊轴流开棉机、豪猪式开棉机、单打手成卷机、锯齿辊筒清棉机等,其重要作用是开松原棉和清除杂质。

根据纱线品种和用途、原棉等级和含杂、生产加工措施等选用腾旳开清棉单机,用气力输送管道联接起来构成产线,此即开清棉联合机。

一台好旳联合机应具有工艺流程短,适纺性强,工作效能高等特点。

3、开清棉联合机构成LA004开清棉联合机工艺流程:A002A型抓棉机→A006B型混棉机→A034型多滚筒开棉机→A036型豪猪开棉机→A036豪猪开棉机→A092型双棉箱给棉机→A076型单打手清棉机。

LFA001型开清联合机用于加工含杂率为3%~4%原棉。

纺15tex纱时,除杂效率达65%左右,棉卷重量不匀率在1%以内。

联合机旳构成如下:FA002型圆盘式抓棉机(2台)→FA121型除金属装置→FA104型六辊筒开棉机▲(附A045型凝棉器)→FA022型多仓混棉机→FA106型豪猪式开棉机▲(附A045型凝棉器)→FA107型豪猪式开棉机▲(附AO45型凝棉器)→AO62型二路电气配棉器→AO92AST型双棉箱给棉机(附AO45型凝器)(2台)→FA141型单打手成卷机▲(2台)。

用含杂率3%旳原棉纺制14~18tex精梳纱旳开清梳联合机构成如下:FA006型往复抓棉机→TF27型桥式吸铁装置→TF30型重物分离器→F016型自动混棉机▲(附AO45型凝棉器)→FA103型双辊轴流开棉机▲→FA133型二路气动配棉器→FA022-8型多仓混棉机(2台)→FA106B型豪猪式开棉机▲(附AO45B-5.5型凝棉器)(2台)→FA031型中喂棉机(附AO45B-5.5型凝棉器)(2台)→FA108E型锯齿辊筒清机机▲(2台)→FA151型除微尘机→FA202B输棉风机→FA177型喂棉箱和FA221型梳棉机(2×8台)。

《纺纱工艺设计》课程设计题

《纺纱工艺设计》课程设计题

《纺织工艺设计》课程设计大纲一、课程设计课题(共9题,6-10人为一组,每组选做其中一题)根据提供的条件和要求进行完整的纺纱工艺设计,课题如下:1、8.5tex纯涤纶针织用纱纺纱工艺设计。

2、48tex纯涤纶机织用直接纬纱纱纺纱工艺设计。

3、25公支麻棉混纺(65/35)机织用纬纱纺纱工艺设计。

4、15公支麻棉混纺(55/45)机织用经纱纺纱工艺设计。

5、45英支涤棉混纺(65/35)机织用经纱纺纱工艺设计。

6、48 /2英支纯棉杨织用纬纱纺纱工艺设计。

7、80英支涤棉混纺(85/15)机织用经纱纺纱工艺设计。

8、10公支纯落麻机织用经纱纺纱工艺设计。

9、5.5tex×3纯棉针织用纱纺纱工艺设计。

10、18英支腈棉混纺(50/50)针织用纱纺纱工艺设计。

二、课题设计要求:1、写出具体配棉方案,并说明配棉理由。

2、选择具体工艺流程(含设备型号)。

3、制定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

4、选配细纱机牵伸变换齿轮。

5、制定简明工艺表。

6、写出各工序设计说明。

三、课程设计假设条件:1、可选用原料指标如下:(1)原棉:新疆129棉,纤维主体长度30.5mm,含杂率1.3%;新疆131棉,纤维主体长度32.2mm,含杂率1.2%;新疆229棉,纤维主体长度30.1mm,含杂率1.8%;河南229棉,纤维主体长度29.2mm,含杂率2.2%;河南329棉,纤维主体长度28.5mm,含杂率2.3%;湖北427棉,纤维主体长度26.8mm,含杂率2.8%;湖北327棉,纤维主体长度27.5mm,含杂率2.5%;美国棉M级,纤维主体长度34.1mm,含杂率0.8%;(2)落麻:新工艺落麻Ⅰ,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0.1mm,含杂率0.3%,纤维长度离散度65%;新工艺落麻Ⅱ,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5.5mm,含杂率0.3%,纤维长度离散度68%;老工艺落麻Ⅱ,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8.5mm,含杂率0.2%,纤维长度离散度80%;切断麻,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5.5mm,含杂率1.0%,纤维长度离散度40%;(3)化纤:涤纶Ⅰ,1.33dtex,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5.5mm,含杂率0.2%;涤纶Ⅱ,1.85dtex,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8.0mm,含杂率0.2%;涤纶Ⅲ,1.56D,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5.0mm,含杂率0.2%;腈纶,2.15D,纤维纤维主体长度33.0mm,含杂率0.5%;2、各工序牵伸效率:(1)细纱牵伸效率:98%;(2)组纱牵伸效率:97%;(3)末并牵伸效率:99.8%;(4)头并牵伸效率:101.5%;3、细纱机牵伸常数35.45。

纺纱工艺设计

纺纱工艺设计
第十章 纺纱工艺设计
一、棉纺工艺设计
1.工艺路线:
普梳纺纱
原料-开清棉-梳棉-并条(2-3道)-粗纱-细纱-后加工
精梳纺纱
原料-开清棉-梳棉-并条(2-3道)-粗纱-细纱- 后加工
↓↑
精梳前准备-精梳
(预并条、条卷)
(条卷、并卷)
(预并条、条并卷)
混纺纱
棉-开清-梳理-精梳前准备-精梳
涤-开清-梳理-预并条 工。
精梳机主要工艺参数:
喂入根数和总喂入量:在喂入条重一定时,增加 喂入根数可使喂入厚薄均匀,一般喂入根数不变。 当喂入根数一定时,增加喂入条重可使产量增加, 但单位重量纤维受针数会减少,会影响梳理质量。 一般,根据梳理质量要求定。当输理质量要求高时, 总喂入量应轻些,反之重些。
喂入长度:喂入长度大,梳理质量差,产量高,制成 率高。
拔取隔距:拔取隔距大,梳理质量好,但制成率低, 一般根据纤维长度及梳理质量要求定。
出条重量:主要考虑四针定量要求,一般加工细毛时 轻一些。加工粗长羊毛和粘纤时可重些。
针号及针密:遵照逐步梳理防止纤维损伤原则,针号 与针密逐步增大,同时要考虑纤维的细度。
细纱机的工艺参数:
牵伸倍数、后区张力牵伸、中皮辊凹槽、 钢丝圈号数、总隔距或前中罗拉间或中后罗 拉间、前皮辊加压、捻系数
二、毛纺工艺设计 1.毛条制造工艺流程:
选毛→开洗烘→配毛→和毛加油→梳毛→ 毛条头道针→毛条二针→毛条三针→精梳→ 毛条四针→毛条末针。 2.条染复精梳机的工艺流程: 松球→装筒→条染→脱水→复洗→混条针 梳→前纺头针→毛条三针→复精梳→毛条四 针→混条→毛条末针。
针梳有工艺参数:
并合数、牵伸倍数、前隔距、植针密度、罗拉加 压、出条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 梳 工 艺
机 型
精梳条干定量
(g/5m)
并合数
总 牵 伸
牵 伸 分 配:
机 械
实 际
给棉罗拉×给棉罗拉×分离罗拉×车面压辊×后罗拉×5×4×3×2前罗拉×圈条压辊
速 度( r/min )
落 棉
(%)
给棉长度(mm)
给棉方式
隔 距 ( mm )
锡 林
前罗拉
落棉隔距
顶梳进出隔距
顶梳高低隔距
主区罗拉握持距
机 型
牵伸形式
干定量
( g/100m )
公定回潮率(%)

捻度
捻/10cm
捻系数
罗拉中心距 (mm)
机械
实际
1~2
2~3
罗拉加压 (daN)
罗 拉 直 径 ( mm )
转 速 ( r/min )
皮圈钳口
( mm )
钢 领
钢丝圈
型号
集棉器口
径(mm)
1×2×3
1×2×3
前罗拉
锭 子
型号
直径(mm)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总 牵 伸
后 区
牵 伸
捻度
(捻/10cm)
捻系数
罗拉中心距 (mm)
罗拉加压(daN)
机 械
实 际
1~2
2~3
1×2×3
罗 拉 直 径 ( mm)
轴向卷绕密度
(圈/10cm)
转 速( r/min )
锭 翼 绕 纱
前区集棉器口径
(mm)
钳 口 隔 距
(mm)
前×2×3
前罗拉
锭 子
锭端
压掌
细 纱 工 艺
并 条 工 艺
道 别
机型
牵伸形式
干定量(g/5m)
并合数
总 牵 伸
牵 伸 分 配
机 械
实 际
前张力
1~2
2~3
3~4
前罗拉转速(r/min)
罗拉握持距(mm)
罗拉加压 (daN)
罗拉直径 (mm)
喇叭头口径
(mm)
1~2
2~3
3~4
前×中×后
1×2×3×4
粗 纱 工 艺
机 型
牵伸形式
干定量(g/1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