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特点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404b32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9.png)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特点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念。
以下将从建筑形式、构造技术、装饰艺术等方面对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特点进行解释,并通过标题中心扩展的方式进行描述。
一、建筑形式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形式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宫殿、寺庙、园林、佛塔、城墙等。
其中,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其特点是宏伟壮丽、庄严肃穆。
例如,紫禁城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其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体现了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
此外,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也是一大特色,其以庙宇为主体,常常建在山水之间,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寺庙建筑注重平衡和谐的布局,以及宗教信仰的表达。
二、构造技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构造技术独具特色,主要包括榫卯结构、斗拱结构和木结构等。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构造方式之一,它通过将木材的榫头和卯榫相嵌结合,形成牢固的连接,使整个建筑能够承受重力和抗震。
斗拱结构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拱形结构,通过多个石块或砖块互相叠加,形成圆拱形,增强了建筑的稳定性和美观性。
而木结构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构造形式,通过悬挑、檐口、斗拱等技术手法,使建筑更加灵活、轻盈。
三、装饰艺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也是其重要特点之一,主要包括彩绘、雕刻和瓷砖等。
彩绘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常见方式,通过绘制花鸟、人物、山水等图案,使建筑更加生动、美观。
雕刻则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精华,通过在建筑的柱子、梁头、门窗等部位雕刻精美的花纹和图案,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细和考究。
此外,瓷砖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瓷砖拼贴在墙面上,形成各种图案和花纹,增加了建筑的色彩和质感。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形式、构造技术和装饰艺术等方面。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建筑的审美追求和智慧创造,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深入了解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古建筑常识
![古建筑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d93aeb7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a.png)
古建筑常识
中国古建筑常识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内容:
1.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1)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常见的有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等。
(2)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常见的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等。
(3)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结构,主要起支撑屋顶、连接柱子和梁的作用。
(4)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建筑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建筑在规模、形制、装饰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
2.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
(1)宫殿建筑: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等。
(2)寺庙建筑:寺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等。
(3)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等。
(4)民居建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类型,代表作有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等。
3.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
(1)彩画: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梁、枋、斗拱等部位。
(2)雕刻:雕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门窗、栏杆等部位。
(3)琉璃瓦:琉璃瓦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屋顶。
(4)石雕:石雕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重要装饰,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重要建筑的基座、栏杆等部位。
4.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文化内涵
(1)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2)礼制文化: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礼制文化。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c59d9c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c.png)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一、古代建筑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村落。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古代建筑逐渐由简单的茅草屋演变为复杂而精美的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形式。
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原始建筑、古代城邦建筑、封建建筑和宫殿建筑等阶段。
二、古代建筑的特点1. 结构稳固:古代建筑采用木结构、石结构或砖石混合结构,结构稳固,能够抵御地震和风雨侵袭。
2. 巧妙设计:古代建筑注重设计的巧妙和精细,通过对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布局的精心设计,使建筑具有美感和实用性。
3. 丰富装饰:古代建筑注重细节的装饰,采用雕刻、彩绘等工艺,使建筑更加美观华丽。
4. 尊重自然: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借鉴自然景观,融入山水、湖泊等元素,营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三、古代建筑的代表作品1. 明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及其皇后的陵墓,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
2.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占地面积广阔,建筑气势宏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
3.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是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修建的皇家园林,以其精致的建筑和美丽的景色闻名于世。
4.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古代佛教寺庙大慈恩寺的塔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唐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四、古代建筑的分类1. 宫殿建筑: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有故宫、颐和园等。
2. 庙宇建筑:古代庙宇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形式,代表有承德避暑山庄、嵩山少林寺等。
3. 园林建筑:古代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形式,代表有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4. 城墙建筑:古代城墙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有西安城墙、南京城墙等。
五、古代建筑的传承与保护为了传承和保护中国古代建筑,中国政府和各级文化遗产保护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强对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开展古建筑的考古研究和保护修复工程,推动古建筑的利用和开放,提高公众对古建筑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中国古代各时代的建筑特点
![中国古代各时代的建筑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c58d03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4.png)
中国古代各时代的建筑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和风格。
下面将从原始社会到清代,分别介绍每个时代的建筑特点。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建筑主要是简陋的各类住宅和祭祀用建筑。
住宅一般以竹木为结构,覆盖着草、树皮等材料。
祭祀用建筑则以土坑、石头等简单的方式搭建,用于举行祭祀仪式。
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其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宫殿和城墙方面。
夏朝宫殿以方形建筑为主,多为木结构,屋顶覆盖着茅草或瓦片。
城墙则采用土坯砌筑,以保护城市的安全。
商朝:商朝的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宫殿、祭祀用建筑和城墙方面。
商朝宫殿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建筑,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屋顶覆盖着瓦片。
祭祀用建筑主要是祭祀神灵的祭坛,多为方形或圆形,以土坯或石头砌筑。
城墙则采用砖石砌筑,以加强城市的防御能力。
西周:西周时期,建筑风格逐渐趋于庄重和规整。
宫殿建筑多为方形或长方形,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屋顶覆盖着琉璃瓦。
宫殿内部装饰丰富,彩绘壁画和雕刻技艺得到了很大发展。
城墙则采用石头砌筑,以加强城市的防御能力。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建筑风格逐渐趋于宏伟和雄伟。
宫殿建筑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建筑结构更加复杂,屋顶采用斜坡状,覆盖着琉璃瓦。
宫殿内部装饰更加精美,墙壁上常见彩绘壁画。
城墙则采用砖石砌筑,高大厚实,以加强城市的防御能力。
秦朝:秦朝的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宫殿、陵墓和城墙方面。
宫殿建筑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建筑结构更加复杂,屋顶采用斜坡状,覆盖着琉璃瓦。
陵墓则规模宏大,采用山体开挖的方式,墓室内设有大量陪葬品。
城墙则采用砖石砌筑,高大厚实,以加强城市的防御能力。
汉朝:汉朝的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宫殿、陵墓和寺庙方面。
宫殿建筑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建筑结构更加复杂,屋顶采用斜坡状,覆盖着琉璃瓦。
陵墓则规模宏大,采用山体开挖的方式,墓室内设有大量陪葬品。
寺庙则多为木结构,屋顶覆盖着琉璃瓦,内部供奉佛像或神像。
唐朝:唐朝的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宫殿、寺庙和园林方面。
中国古代建筑常见类别和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常见类别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61fe2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4.png)
中国古代建筑常见类别和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类别:一、庙宇建筑1、正殿:位于中轴线上的正方形建筑,大多数殿宇的正面有半径的围墙,门口有高墙,是朝拜宗主神的地方。
2、内殿:位于正殿半径方内的建筑,最常见的是楼观,主要用于存放神像或祭祀宗主神。
3、侧殿:正殿两侧平行所建的殿宇,有时也设有楼观以供朝拜。
4、塔:是庙宇中非常普遍的建筑,主要用于存放神像或文物。
二、宫殿建筑1、城墙:有城楼,可以容纳守栅士兵,防御外敌入侵,有高大的墙则为主要建筑,有高大的墙则为主要建筑。
2、宫殿:主要用来供祭祀各诸侯和帝王,当时的宫殿有大朝宫门、宫殿考、宫殿厅,建筑布局严谨、周全,多有院落围起周围,宫殿建筑中非常普遍。
3、官署:以政治当局为主,是宫殿中常见的建筑,如朝廷等。
4、炉心亭:分布在宫殿的内外,是皇室休息的地方,火炉的位置一般在正中央,主要用于接待来宾。
三、古典寺院建筑1、大雄宝殿:大型的宫殿,比较靠近萨迦神的宫殿,是佛教寺院的核心建筑。
2、藏经楼:位于庙后的楼阁,用于存放佛经碑帖等珍贵文物,主要用来接待客僧来访。
3、斋堂:佛寺中常建有告示台,用于诵读佛经,还有供持僧众朝拜香的地方。
4、礼堂:位于佛寺中央,主要用于宗教仪式,仪式有开礼、大会等,有时还用于训练僧众。
四、宗教典礼建筑1、纪念碑:为纪念英雄战士,建立纪念碑,也可以用来纪念重大勋劳或大事件。
2、祭坛:主要用于祭祀祖先,也可以拜诸侯、祭天、神等,也是传统的宗教活动的主要建筑。
3、青铜器:用来取水、捧礼,是宗教仪式都必备的工具,古式的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特点。
4、灯塔:用来照明路,古代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宗教建筑,也是礼仪上特有的建筑形式。
五、私人住宅建筑1、封地院落:靠近土司府旧址而建,主要用于本土司或下贱人家住宅,有时也用来院中会面,讨论公事。
2、民宅:这是普通民众的住宅,多为木结构的屋舍,也有砖木结构的,朝内外两面开阔。
三面围墙,有院子作休闲。
3、山庄:主要建造在山上,很多都建在了悬崖上,以免耕种,考虑冬暖夏凉,储藏家产。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1e2a2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c.png)
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不同的时期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以下是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1.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特点:先秦时期的建筑主要以宫殿、墓地和祭祀场所为主。
宫殿建筑大多采用方形布局,以木材和土石结构为主。
-代表建筑:陕西西安的兵马俑。
2.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特点: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西亚和中亚的影响,基本建筑结构采用集中式布局,并增加了一些外来元素。
特别是佛教寺庙的兴起,使得寺庙建筑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建筑风格。
-代表建筑:河南洛阳的白马寺。
3.隋唐时期(公元589年-907年):-特点:隋唐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丰富的装饰和雕刻,建筑结构变得更加稳固和庄重。
佛寺和宫殿以及各种公共建筑得到了大规模的建造。
-代表建筑:陕西西安的大雁塔,江苏扬州的瘦西湖。
4.北宋时期(公元960年-1127年):-特点: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和改良,建筑结构更加优雅和精致。
曲尺式建筑布局和建筑雕刻、装饰得到了大力发展。
-代表建筑:北京的颐和园,浙江杭州的灵隐寺。
5.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1279年):-特点: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继承了北宋时期的优点,注重平面布局和建筑细节的精湛雕刻。
特别是园林建筑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代表建筑:苏州的拙政园,江苏扬州的个园。
6.元明时期(公元1279年-1644年):-特点:元明时期的建筑风格受到了蒙古和西亚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更为宏伟和壮观,采用多变的色彩和装饰。
-代表建筑:北京的故宫,四川成都的武侯祠。
7.清代时期(公元1644年-1912年):-特点:清代时期的建筑风格注重庄重和对称。
宫殿和寺庙采用明亮的色彩,装饰华丽,以黄色为主色调。
-代表建筑:北京的天坛,江苏扬州的瘦西湖。
以上是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的概括。
虽然每个时期的特点各异,但都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工艺技术。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点、类型和作用。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点、类型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0bace7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e.png)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点、类型和作用。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古建筑的特点、类型和作用一、特点中国古建筑在结构、材料和艺术风格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构件及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构件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c1756a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f.png)
中国古代建筑的构件及特点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将从七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构件及特点。
1. 屋顶形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包括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庑殿顶、攒尖顶等。
这些屋顶形式各有特点,如硬山顶稳健扎实,悬山顶轮廓曲折,歇山顶则结合了前两者的特点。
屋顶的装饰和细部处理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琉璃瓦、吻兽、屋脊等。
2. 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结构形式,它由斗形木块和弓形横木组成,可以增加梁的跨度,同时也能承托屋顶的重量。
斗拱的种类繁多,如品字斗拱、菊花斗拱等,其形状和结构各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结构价值。
3. 墙体中国古代建筑的墙体一般采用砖石或土坯材料,具有较强的防火和保温性能。
墙体除了具有防护作用外,还具有装饰作用,如砖雕、石雕等。
墙体的装饰图案多种多样,如龙、凤、狮子、麒麟等,寓意着吉祥和威严。
4. 门窗中国古代建筑的门窗多采用木质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和雕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门窗的形式多样,如格子门、扇面窗、花格窗等,其图案和形状各具特色。
门窗的装饰材料也多种多样,如樟木、楠木、松木等,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地域特色。
5. 色彩与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以红、黄、蓝、绿等为主,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装饰方面,除了上述的墙体和门窗雕刻外,还包括彩绘、漆器等。
彩绘多用于梁枋、天花等处,色彩鲜艳,图案精美;漆器则多用于室内装饰,如屏风、壁柜等,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6. 平面布局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多采用对称式,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和礼仪制度。
同时,根据建筑的不同用途,内部空间布局也各有特色,如寺庙建筑的空间布局强调佛法的庄严和神圣,宫殿建筑的空间布局则强调皇权的至高无上。
7. 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因时代、地域和文化的不同而异。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融合,追求建筑的功能性和审美性的统一。
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0635521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3.png)
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它以其优美的比例和卓越的工艺闻名于世,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材料和装饰等方面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一、建筑结构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以木材为主,采用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等独特的方法。
其中,榫卯结构指的是采用凹槽和凸榫的方式将木材连接起来,使整个建筑结构更加稳固。
斗拱结构则是利用石材或木材搭建起的拱形结构,能够支撑整个建筑的重量,同时起到了分散压力的作用。
这些独特的结构使得中国古代建筑不仅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而且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使用寿命。
二、建筑材料1. 木材:中国古代建筑主要使用的材料是木材,尤其是取材自湖南、四川等地的楠木和松木。
这些木材质地坚实,且耐腐蚀,非常适合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2. 石材:石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建筑中,特别是用于建造庭园、墓葬和城墙等重要建筑。
著名的长城就是由大量的石块垒砌而成,具有很高的防御性能和耐久性。
3. 瓦片:中国古代建筑常常使用瓦片作为屋顶的覆盖材料。
瓦片制作精美,能够有效保护建筑内部免受风雨侵蚀,并起到一定的保温隔热作用。
三、建筑装饰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装饰和雕刻,赋予建筑独特的艺术价值。
常见的建筑装饰元素包括翼角、石雕、彩绘等。
翼角是一种半圆形的飞檐状结构,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防潮和保护墙体的作用。
石雕则是将石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艺术品,常常被用于门框、窗框和柱子等部位的装饰。
此外,彩绘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手法之一,通过使用鲜艳的颜色和精细的图案,使建筑更加美观。
四、古代建筑的分类中国古代建筑按用途可以分为宫殿、庙宇、园林、城墙等类型。
宫殿作为国家重要建筑,体现了权力和威严。
庙宇则是供奉神灵或佛教圣人的场所,具有宗教意义。
园林以布局巧妙、景色优美而著称,常常被用于皇家宴会和休憩的场所。
城墙则是古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保护城市和居民安全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6dd63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2.png)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自秦汉以来的建筑风格及特点得到了不断的传承与发展。
这些古代建筑以其雄伟壮丽的气势、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工艺闻名于世。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展开探讨。
一、木结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采用了木结构。
这种建造方式以其环保、可持续的特点而备受推崇。
中国古代建筑师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采用卯榫结构和斗拱系统等独特的方法,使建筑物具备了出色的抗震性能。
例如,中国传统寺庙和宫殿常常采用斗拱结构,通过木材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了稳定的建筑体系。
二、对称布局中国古代建筑非常注重对称布局,这种布局方式注重平衡感和整体美。
以皇家建筑为例,前殿、中殿和后殿通常按照严谨的对称原则进行设计。
整个建筑的中轴线上分布着主要建筑物和重要空间,左右两侧对称布置着辅助建筑物和辅助空间,形成了和谐与秩序的范例。
三、攀附自然中国古代建筑的另一个独特特点是攀附自然。
中国古人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并努力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之中。
例如,在山区建造的寺庙常常利用山体和树木,借助自然地形以及自然石材进行建造,使寺庙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这种建筑方式不仅使建筑物更具美感,还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崇敬。
四、装饰与绘画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装饰和绘画而著名,这些装饰不仅丰富多样,而且精致细腻。
在建筑的外部,人们常常使用坡瓦、琉璃瓦和彩绘木雕等装饰方式,为建筑物增添了异彩纷呈的色彩。
同时,建筑内部的壁画、彩绘以及木雕等也是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起到了美化建筑的作用,还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理念和文化积淀。
五、宫殿式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宫殿式建筑以其恢弘壮丽的气势而闻名世界。
皇家建筑群中的宫殿常常采用多层次的结构设计,使得建筑显得高大而庄严。
宫殿内部的布局也严谨有序,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
前殿常用于接待来客,中殿是主要活动空间,后殿是最重要的祭祀场所。
这种建筑风格展示了古代中国统治者的权威和威严,也体现了中国建筑师在设计方面的丰富创造力与造诣。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形式及特点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形式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4d01e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4.png)
中国古代民居建筑形式及特点一、背景介绍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由于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与风格。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形式及特点。
二、北方古代民居建筑1. 四合院•四合院是北方地区最典型的古代民居建筑。
•四合院由四条狭长的建筑围合而成,形成了一个中央庭院。
•四合院以其布局简洁、功能齐全而受到推崇。
2. 雁翅楼•雁翅楼是北方地区常见的古代民居建筑。
•雁翅楼以其面积较大、结构独特而备受关注。
•雁翅楼的居住区域位于楼上,而下层则为仓储和商业用途。
3. 民居的布局与朝向•北方古代民居一般以南北朝向,利用阳光的充分照射。
•民居的布局通常分为正房、厢房和耳房,各个房间根据功能不同而设置。
三、南方古代民居建筑1. 围屋•围屋是南方地区常见的古代民居建筑。
•围屋的建筑形式为长方形,由围墙包围而成。
•围屋通常布局合理,具有较强的防御性能。
2. 洞窟住宅•洞窟住宅在南方山区常见。
•洞窟住宅以其利用地形、节约材料而被采用。
•洞窟住宅的空间布局多样,可以满足居住需求。
3. 小桥流水人家•南方古代民居建筑注重环境美观。
•小桥流水人家通常建于水边,依水而建。
•小桥流水人家以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特点而受到赞赏。
四、古代民居建筑的共同特点1.体现尊卑有序的传统价值观。
古代民居建筑中,主人的位置高于客人,体现了社会等级制度。
2.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的古代民居建筑,都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与一体。
3.高度重视居住者的舒适度。
古代民居建筑在设计上注重通风、采光、隐私等方面,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4.采用传统建筑材料。
古代民居建筑通常采用木材、土坯等传统建筑材料,以适应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
五、总结中国古代民居建筑形式多样,北方以四合院、雁翅楼为主,南方以围屋、洞窟住宅为主。
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的古代民居建筑都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尊重传统价值观,并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这些古代民居建筑不仅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宝贵的建筑遗产。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eecea96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1c.png)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丰富多样。
本文将按照不同的分类,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一、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其特点是气势恢弘,体量庞大,建筑中心主要是宫殿和大殿。
其代表建筑有故宫、颐和园等。
故宫是中国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占地面积达720,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式建筑之一。
颐和园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包括宫殿、园林和湖泊,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二、寺庙式建筑寺庙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另一代表,其特点是注重平衡和谐,建筑风格简洁明快。
其代表建筑有少林寺、峨眉山乐山大佛等。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之一,其建筑风格以黄色瓦片和红色墙体为主,寺内有许多精美的佛像和壁画。
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建于唐代,高71米,是中国古代工艺的杰出代表。
三、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独特存在,其特点是注重自然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代表建筑有拙政园、留园等。
拙政园是中国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美的园林布局和建筑风格著称。
留园是中国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佼佼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灌溉系统而著名。
四、民居式建筑民居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其特点是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平衡。
其代表建筑有四合院、土楼等。
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传统的住宅建筑,四周围合而成,中央是庭院。
土楼是中国福建省土楼群落的代表,其外墙采用厚土夯筑,内部则采用木结构,具有很高的抗震能力。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和代表性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传统建筑,让它们继续传承并成为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及大体分类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及大体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b8640862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e.png)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及大体分类1.应用性强:中国古建筑注重实用性,建筑结构合理、功能齐全。
古建筑作为人们居住、工作或举行仪式活动的场所,建筑形式与功能需求相适应。
2.建筑大胆创新:中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古建筑中常采用独特的构件和装饰,如斗拱、重檐、翘角、飞檐等,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巧妙设计和艺术创作能力。
3.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中国古建筑讲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注重依山就势、遵循风水理念,将建筑融入自然景观中。
建筑的布局、材料的选取、颜色的运用等都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4.富有文化内涵:中国古建筑融合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以及历史、民俗等多元文化元素。
建筑构件、装饰图案、雕塑等都富有寓意和象征意义,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和博大精深。
根据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用途和特征,可以大体上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宗教建筑:包括佛寺、道观和庙宇等。
这类建筑通常庄重肃穆,宏伟壮丽,建筑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例如北京的故宫、峨眉山的金顶寺等。
2.宫殿建筑:主要是皇宫和统治者的行宫,代表了封建王朝的权力和威严。
这类建筑多采用山水园林的手法,注重布局和景观效果,代表性的有北京的故宫和西安的大明宫。
3.园林建筑:是中国古代人们为了追求生活艺术化而建造的。
这类建筑侧重于自然景观和园林景色的营造,有小桥流水、假山亭榭、花木繁盛等特点。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和扬州的个园等。
4.民居建筑:代表了普通百姓的居住空间,体现了中国古代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这类建筑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建筑形式简洁、功能齐全。
其中,南方水乡的木屋和北方的四合院都是典型的民居建筑。
5.阳台楼阁建筑:典型的代表有杭州的雷峰塔和黄山的光明顶。
这类建筑通常建在高山或绝壁之上,结构独特,景观优美,是人们休憩、游玩的场所。
总之,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传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理解和追求。
古代中国的历史房屋建筑有哪些特点
![古代中国的历史房屋建筑有哪些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71e90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1.png)
古代中国的历史房屋建筑有哪些特点古代中国的历史房屋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建筑特点。
在长达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这些特点体现在结构、布局、材料和装饰上。
一、结构特点1. 木质结构: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主要采用木质结构,利用榫卯和斗拱等特殊的连接方式,使得房屋结构稳固,能够抵抗地震和风灾。
2. 坡屋顶:古代中国的房屋普遍采用坡屋顶,以抵御台风和暴雨的袭击。
坡屋顶的形状多为斜面状,可以有效排水,并能够减轻屋顶的风压。
3. 可拆卸的结构件: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多采用可拆卸的结构件,这使得建筑物在迁徙和改建时更加方便。
这种结构设计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布局特点1. 东西向的格局: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通常以东西向为主要方向,这与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有关。
2.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住宅形式,四合院由四个建筑围合而成,中间通常有庭院或花园。
这种布局方式既能保护隐私,又能使建筑物各部分得到适当的采光和通风。
3. 正中轴线: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通常都有一个明显的中轴线,也称为“红墙黄底”,建筑物的各个部分按照中轴线进行布置。
这种布局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中均衡和谐的美学理念。
三、材料特点1. 木材: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主要使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这是由于中国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木材的使用不仅赋予建筑物自然的美感,还能够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使人们生活在一个宜人的环境中。
2. 瓦片:瓦片是古代中国房屋建筑中常见的材料,常用于屋顶的覆盖。
古代中国人善于利用瓦片拼贴出各种花纹和图案,增加了建筑物的艺术美感。
四、装饰特点1. 木雕:古代中国的房屋建筑通常会在梁柱、门窗等部位进行精美的木雕装饰。
木雕可以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艺术风格,增添了建筑物的美感。
2. 彩绘:彩绘是古代中国房屋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方式,可以在墙壁、天花板等部位进行精细的绘制。
中国古代建筑介绍
![中国古代建筑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d44ee8b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2.png)
中国古代建筑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到地域、气候、宗教、哲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呈现出独特的风格,融合了艺术、科学和哲学的精华。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类型、特点以及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一、古代建筑的起源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最早的古代建筑是由木材构建的,后来随着冶铜技术的发展,砖石等材料也开始广泛应用。
最有名的古代建筑遗址之一是中国北方的仰韶文化遗址,这里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瓮城、石砌墓葬等建筑,揭示了早期居民的住房和葬礼习俗。
二、古代建筑的类型1. 宫殿宫殿是古代中国帝王居住和办公的场所,也是表示统治权威的象征。
中国古代宫殿以紫禁城最为著名,它位于北京,是明清两代帝王的居所,规模宏大,建筑精美。
宫殿建筑通常以建筑群为中心,布局严谨,注重对称和平衡。
2. 庙宇庙宇是供奉神明的场所,也是信仰和宗教活动的中心。
中国古代庙宇包括佛寺、道观和神庙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岳阳楼和五台山。
庙宇建筑注重塑造庄严肃穆的氛围,常常以雄伟的门楼和高耸的塔刹为特色。
3. 园林园林是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之一,融合了建筑、园艺和诗画艺术。
中国古代园林以苏州园林最为著名,它们以精巧的布局、精致的建筑和精美的花草为特色。
园林建筑追求自然美和人文意境的结合,常被称为“自在人间”。
4. 防御工事古代中国面临诸多战乱和侵略,因此防御工事在古代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
城墙、城楼和关隘等防御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著名的是长城。
长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它守护着中华民族的疆土,并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三、古代建筑的特点1. 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木构架,利用榫卯和斗拱等技术将木材连接起来,形成稳定的结构。
木结构的优点是轻巧灵活,适应了中国地震频发的环境。
同时,木材的加工和运输也更加便利。
2. 建筑风格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以独特的曲线和装饰为特色。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dfb0a9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7f.png)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与特点一、背景介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建筑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以及自然环境,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建筑风格。
古代建筑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居住和工作场所,更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富有创造力的设计和建造,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和审美追求。
二、建筑风格的分类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宫殿式建筑、寺庙式建筑、园林式建筑、宅院式建筑以及特色民居式建筑等。
1. 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主要用于皇家和贵族的居住和政务活动。
它通常采用严谨的布局,庄严肃穆的外观和富丽堂皇的装饰。
代表性的宫殿建筑包括北京的故宫和西安的大雁塔。
2. 寺庙式建筑寺庙式建筑是用于佛教、道教和儒教等宗教信仰场所的建筑风格。
这类建筑常以庙宇、塔楼、殿堂为主体,它们以高大威严和庄重肃穆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著名的寺庙建筑有承德的普宁寺和杭州的灵隐寺。
3. 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以它自然融洽的布局和精美细致的园林景观而闻名于世。
这类建筑常常通过精心设计的水池、假山、亭台楼阁和花木等元素,打造出和谐宜人的环境。
著名的园林建筑有苏州的拙政园和北京的颐和园。
4. 宅院式建筑宅院式建筑是古代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它以庭院为核心,以家庭生活活动为基础。
这类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注重空间的合理布局和整体美感。
典型的宅院建筑包括四合院和围屋等。
5. 特色民居式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常见于中国的山区和水乡地区,以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
它们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石质材料,外观质朴朴实,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
典型的特色民居建筑有青岛的红瓦白墙和苗族的吊脚楼。
三、建筑特点的汇总古代中国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可以总结如下:1. 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古代中国建筑充分尊重自然环境,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建筑物融入周围的山水景观,形成一种与自然界融为一体的美感。
2. 尊重人的尺度:古代中国建筑注重与人的相互关系,根据人的需求和福祉设计建造,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尊重。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f46b00d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1.png)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中国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让人叹为观止。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建筑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古建筑的分类。
一、按用途分类1. 宫殿:宫殿是古代帝王居住和行政事务处理的场所。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形制庄严大气,具有鲜明的皇家特色。
2. 庙宇:庙宇是用于祭祀神祇的建筑物。
中国古代庙宇建筑丰富多样,尊崇传统宗教信仰,讲究神圣和庄严。
3. 建筑群:建筑群是多个建筑物组成的整体,常用于寺庙、陵墓等场所。
如中国著名的故宫、孔庙等建筑群,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
4. 园林:园林是人工创造的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性的园地。
中国古代的园林注重将自然景观融入建筑环境中,被誉为“山水田园之胜”。
5. 佛塔:佛塔是用于供奉佛陀或佛教圣物的建筑。
佛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具有宗教意义,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二、按结构分类1. 平面结构:平面结构是指建筑物在平面上的布置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对称的平面结构,例如四合院、三间式等,体现了中庸之道的思想。
2.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指建筑物的骨架,通常使用木材或砖石等材料构建。
中国古代建筑的框架结构偏重于横向的大梁和纵向的柱子,形成了独特的古代立柱建造技术。
3. 屋面结构:屋面结构是指建筑物的顶部覆盖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多采用斗栱、筒瓦等形式,既能保护建筑物,又能营造出独特的美感。
4. 层次结构:层次结构是指建筑物的分层布置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多层次的结构,通过阶梯式的布局,形成独特的氛围和空间感。
三、按建筑风格分类1. 木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木材的柔韧性和耐久性使得木构建筑能在地震频发的中国地区得以广泛应用。
2. 石构建筑:石构建筑以石材为主要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著名的中国石构建筑有秦始皇兵马俑坑、长城等。
3. 砖瓦建筑:砖瓦建筑以砖和瓦为主要材料,造型美观大方,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代表。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ac9c5e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3.png)
中国传统建筑分类
中国传统建筑可以按功能和结构特点分为以下几类:
1. 宫殿建筑:是帝王居住和政治活动的场所,以紫禁城为代表。
宫殿建筑有严格的规划和布局,采用传统的木结构,色彩丰富,装饰瑰丽,寓意丰富。
2. 庙宇建筑:是供奉神灵和祖先的场所,有佛教寺庙、道教观宇和民间信仰的祠堂等。
庙宇建筑具有精美的装饰、富有文化内涵和宗教象征。
3. 园林建筑:是指古代的私家住宅的花园,被誉为“静中自有乐”,以苏州园林、杭州西湖为代表。
园林建筑一般都是以水为中心,体现了中国园林美学的特点。
4. 城墙建筑:是古代城市的防御工事,以西安城墙和南京城墙为代表。
城墙建筑一般都采用青石、夯土和砖石等材料,结构严谨,功能明确。
5. 桥梁建筑:是古代交通建筑的代表,有古运河的石桥和千年古城的石板桥等。
桥梁建筑通常采用石灰岩和夯土等,结构牢固,造型简洁。
6. 土楼建筑:是福建土楼的代表,是由土坯墙和木结构构成的环形建筑。
土楼建筑具有严格的布局和结构,防御性强,在军事、经济和文化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民居的主要建筑设计特点是什么
![中国古代民居的主要建筑设计特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d97eb6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b.png)
中国古代民居的主要建筑设计特点是什么1.传统的四合院:传统的四合院是中国古代民居最典型的建筑样式之一、四合院由四栋房屋围合而成,中间是一个院落。
四合院的设计理念是以家庭为中心,四合院的四个建筑面向四个方向,形成一个中央的院落。
四合院通常有固定的布局,包括正门、厢房、天井等。
四合院的设计既能满足生活的需要,又能体现中国古代人们的家族观念和家庭价值观。
2.园林式住宅:中国古代民居中的园林式住宅,如江南的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是建筑艺术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典范。
园林式住宅通常由多个建筑物和庭院组成,庭院之间有流水、假山、花木等自然景观点缀。
园林式住宅注重空间和景观的巧妙组合,同时也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园林式住宅设计既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又能提供一个美丽而宜人的居住环境。
3.建筑材料的使用:中国古代民居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木材、砖瓦和石材。
木材在中国古代民居的建筑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是结构材料,同时也是装饰材料。
中国古代民居的墙壁和屋顶多使用砖瓦作为覆盖材料。
砖瓦的使用不只是为了防水、隔热和装饰,同时也是一种表达文化和传统的方式。
石材在中国古代民居中的使用逐渐增多,特别是在建筑的基础和门楣上。
4.几何形状的运用:中国古代民居在设计上注重几何形状的运用。
建筑布局通常呈现方形或长方形,尤其是四合院。
房屋的屋顶和门窗的形状也体现了几何形状的美感。
例如,屋顶常常采用斗拱、双拱或多拱的形式,而门窗则常常呈现矩形、梯形、圆形或半圆形。
5.艺术装饰的运用:中国古代民居在艺术装饰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建筑墙体上经常使用砖雕、木雕和石雕等装饰。
传统的砖雕和木雕常常以花卉、鸟兽、人物等作为题材,展示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特色。
此外,中国古代民居在家具、屏风和挂画等方面也注重艺术装饰的运用,以增添居住环境的美感。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民居的设计特点多种多样,但都强调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和谐、家庭为中心、美感与实用的结合。
这些设计特点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追求和对生活方式的理解,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建筑课程作业》题目:《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年级: 2010级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姓名:刘朝学号: 1137时间: 2012年6月10日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古代建筑文明。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
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古代建筑完美的体现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世界建筑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由六大独立体系即古代中国建筑、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和古代美洲建筑共同构成。
其中有些建筑类型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其中只有古代中国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和古代印度建筑作为世界三大古代建筑体系延续至今,其中中国建筑延续时代最长,影响范围最广,成就最为辉煌。
中国古代建筑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七大特点: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木材始终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由此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建筑风格。
2、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
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即“墙倒屋不塌”。
在构筑梁架的过程中,部件之间通过卯榫结构相互连接,不使用钉子等辅助用具。
3、创造斗拱结构形式创造斗栱结构形式。
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
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
5、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
其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
除特定的建筑物如城楼、钟鼓楼等外,单体建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
每一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合多样,层次丰富,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
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
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
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
6、灵活安排空间布局室内间隔采用槅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
庭院一方面与室内空间组成统一体,另一方面又为建筑创造了小自然的环境,其中可栽培树木花卉,可叠山辟池,可搭凉棚花架,有的还建有走廊,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
7、运用彩色装饰手段木结构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和彩画。
常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增加建筑物的美感。
以木材构成的装修构件,加上着色的浮雕贴花和木条拼镶成的各种菱花格子,是实用兼装饰的杰作。
北魏以后出现的五彩缤纷的琉璃屋顶、牌坊、照壁等,使建筑灿烂多彩、晶莹辉煌。
中国古代建筑根据建筑形制的不同,可以分为殿堂、楼阁、亭、廊、台榭、寺、庙、坛、塔、影壁和阙坊表十一类。
1、殿堂殿堂,即中国古代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包括殿和堂两类建筑形式,其中殿为宫室、礼制和宗教建筑所专用。
堂、殿之称均出现于周代。
“堂”字出现较早,原意是相对内室而言,指建筑物前部对外敞开的部分。
堂的左右有序、有夹,室的两旁有房、有厢。
这样的一组建筑又统称为堂,泛指天子、诸侯、大夫、士的居处建筑。
“殿”字出现较晚,原意是后部高起的建筑物,表示其形体高大、地位显著。
自汉代以后,堂一般是指衙署和宅第中的主要建筑,但宫殿、寺观中的次要建筑也可称堂,如南北朝宫殿中的“东西堂”、佛寺中的讲堂、斋堂等。
殿和堂都可分为台阶、屋身、屋顶三个基本部分。
其中台阶和屋顶形成了中国建筑最明显的外观特征。
因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制约,殿和堂在形式、构造上都有区别。
殿和堂在台阶做法上的区别出现较早:堂只有阶;殿不仅有阶,还有陛,即除了本身的台基之外,下面还有一个高大的台子作为底座,由长长的陛级联系上下。
殿一般位于宫室、庙宇、皇家园林等建筑群的中心或主要轴线上,其平面多为矩形,也有方形、圆形、工字形等。
殿的空间和构件的尺度往往较大,装修做法比较讲究。
堂一般作为府邸、衙署、宅院、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其平面形式多样,体量比较适中,结构做法和装饰材料等也比较简洁,且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地方特征。
2、楼阁楼阁,即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多层建筑物。
楼与阁在早期是有区别的。
楼是指重屋,阁是指下部架空、底层高悬的建筑。
阁一般平面近方形,两层,有平坐,在建筑组群中可居主要位置,如佛寺中有以阁为主体的,天津市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即为一例。
楼则多狭而修曲,在建筑组群中常居于次要位置,如佛寺中的藏经楼、王府中的后楼、厢楼等,处于建筑组群的最后一列或左右厢位置。
后世楼阁二字互通,无严格区分。
古代楼阁有多种建筑形式和用途。
城楼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汉代城楼已高达三层。
阙楼、市楼、望楼等都是汉代应用较多的楼阁形式。
汉代皇帝崇信神仙方术之说,认为建造高峻楼阁可以会仙人。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修建的佛塔建筑也是一种楼阁。
北魏洛阳永宁寺木塔,高四十余丈,百里之外,即可遥见;建于辽代的山西省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高米,仍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古代木构建筑。
可以登高望远的风景游览建筑往往也用楼阁为名,如湖北省武汉市的黄鹤楼、江西省南昌市的滕王阁等。
中国古代楼阁多为木结构,有多种构架形式。
以方木相交叠垒成井栏形状所构成的高楼,这种形式称为井栏式;将单层建筑逐层重叠而构成整座建筑,这种形式称为重屋式;唐宋以来,在层间增设平台结构层,其内檐形成暗层和楼面,其外檐挑出成为挑台,这种形式称为密檐式;明清以来的楼阁构架,将各层木柱相续成为通长的柱材,与梁枋交搭成为整体框架,这种形式称为通柱式。
此外,尚有其他变异的楼阁构架形式。
3、亭亭,即中国传统建筑中周围开敞的小型点式建筑,供人停留、观览,也用于典仪,俗称亭子,出现于南北朝的中后期。
“亭”又指古代基层行政机构,兼设有旅舍形式。
亭一般设置在可供停息、观眺的形胜之地,如山冈、水边、城头、桥上以及园林中。
还有专门用途的亭,如碑亭、井亭、宰牲亭、钟亭等。
亭的平面形式除方形、矩形、圆形、多边形外,还有十字、连环、梅花、扇形等多种形式。
亭的屋顶有攒尖、歇山、锥形及其它形式复合体。
大型的亭可筑重檐,或四面加抱厦。
陵墓、宗庙中的碑亭、井亭可做得很庄重,如明长陵的碑亭;大型的亭可以做得雄伟壮观,如北京景山的万春亭;小型的亭可以做得轻巧雅致,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三角亭。
亭的不同形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亭的结构以木构为最多,也有用砖石砌造的。
亭多做攒尖顶和圆锥形顶。
四角攒尖顶在汉代已出现,八角攒尖顶和圆锥形顶在唐代明器中已有发现。
宋《营造法式》中所载“亭榭斗尖”,是类似伞架的结构。
这种做法可以从清代南方的园林中见到。
明清以后,方亭多用抹角梁,多角攒尖亭多用扒梁,逐层叠起。
矩形亭的构造则基本与房屋建筑相同。
4、廊廊,即中国古代建筑中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基本功能为遮阳、防雨和供人小憩。
廊是形成中国古代建筑外形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殿堂檐下的廊,作为室内外的过渡空间,是构成建筑物造型上虚实变化和韵律感的重要手段。
围合庭院的回廊,对庭院空间的格局、体量的美化起重要作用,并能造成庄重、活泼、开敞、深沉、闭塞、连通等不同效果。
园林中的游廊则主要起着划分景区、造成多种多样的空间变化、增加景深、引导最佳观赏路线等作用。
在廊的细部常配有几何纹样的栏杆、坐凳、鹅项椅(又称美人靠或吴王靠)、挂落、彩画;隔墙上常饰以什锦灯窗、漏窗、月洞门、瓶门等各种装饰性建筑构件。
5、台榭台榭,即中国古代建筑中地面上夯土高墩和台上木构房屋的总称。
最早的台榭只是在夯土台上建造的有柱无壁、规模不大的敞厅,供眺望、宴饮、行射之用。
有时具有防潮和防御的功能。
台榭遗址颇多,著名的有春秋晋都新田遗址、战国燕下都遗址、邯郸赵国故城遗址、秦咸阳宫遗址等,这些遗址中都保留有巨大的阶梯状夯土台。
榭还指四面敞开的较大的房屋。
唐以后又将临水的或建在水中的建筑物称为水榭,但已经不同于台榭这一建筑类型。
6、寺寺,即宗教建筑。
以佛寺为例。
最初将朝廷官署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
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之“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
九卿中有鸿胪卿,职掌布达皇命,应对宾客,其官署称“鸿胪寺”。
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
后来鸿胪寺改建,取名“白马寺”,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
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
随着佛教的兴盛,寺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7、庙庙,即中国古代祭祀建筑。
庙的建筑形制要求肃穆整齐,大致可分为三类:(1)祭祀祖先的庙。
中国古代帝王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宗庙。
帝王的宗庙称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庙制历代不同。
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其中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超出祭祀范围。
(2)奉祀圣贤的庙。
最著名的是奉祀孔丘的孔庙,又称文庙,孔丘被奉为儒家之祖,汉以后历代帝王多崇奉儒学,孔庙中以山东省曲阜市孔庙规模最大。
奉祀三国时代名将关羽的庙称关帝庙,又称武庙,有些地方建三义庙,合祀刘备、关羽、张飞。
许多地方还奉祀名臣、先贤、义士、节烈等,如河南省南阳市和四川省成都市奉祀三国著名政治家诸葛亮的“武侯祠”,河南省汤阴县和浙江省杭州市奉祀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岳飞庙”和“岳王庙”。
(3)祭祀山川、神灵的庙。
中国从古代起就崇拜天、地、山、川等自然物并设庙奉祀,最著名的是奉祀五岳——嵩山、泰山、华山、衡山、恒山的神庙,其中中岳嵩山的中岳庙和东岳泰山的岱庙规模最为宏大。
还有大量源于各种宗教和民间习俗的祭祀建筑,如城隍庙、土地庙、龙王庙、财神庙等。
8、坛坛,即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如北京城内外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祈谷坛、社稷坛等。
坛既是祭祀建筑的主体,也是整组建筑群的总称。
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
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
天坛所用石料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