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史论文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中国古代经济史之研究
中国古代经济史之研究
一、引言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历史悠久,经济体系独特,对世界经济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发展轨迹以及对今日中国经济的启示。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体制
古代中国的经济体制主要包括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三大部分。农业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手工业起到了补充和发展的作用,商业则是促进经济交易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1. 农业经济
在古代,农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种植业和畜牧业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古代农业在土地利用、农具技术和农民生产组织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2. 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以制陶、制瓷、织布、造纸等为主要产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支持。
3. 商业经济
商业在古代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代中国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交通要道,形成了繁荣的市场经济。
三、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
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包括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唐宋时期等。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经济特点和重要事件,影响着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轨迹。
1. 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是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逐渐兴盛,社会分工开始明显。
2.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统一帝国的建立促进
了经济的繁荣,沟通和统一了各地的经济活动。
3.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繁荣、贸易发展、手工业和科技进步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四、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成果
中国历史上没有发达的商品经济的原因+论文
中国历史上没有发达的商品经济的原因+论文
中国历史上没有发达的商品经济的原因+论文
一、关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线索和基本模式
这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系统,一是“货币经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转折起伏论,二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逐步高涨或波浪式发展论。此外,海外一些学者主张中国自战国秦汉以来即形成建立在私有产权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以后的发展是在市场经济的框架内进行的,由于这种观点国内的信奉者不多,也没有人展开过系统的论述,故在此不作评述。
(一)“货币商品经济—自然经济”转折起伏论
赵俪生曾经提出,中国经济史上经历了从上古共同体自然经济到秦汉期古典经济,再到近古期地主经济的三次转折,很有代表性。大抵主张魏晋封建说的学者对
战国秦汉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都估计较高,把它作为我国从不发达奴隶制向发达奴隶制转变之契机,而把魏晋封建制的形成与中古自然经济相联系。
日本学者宫泽知之把关于自然经济、货币经济理解方式区分为四种学说:第一学说是全汉升为代表的“货币经济→自然经济→货币经济”论。全氏把汉代看成是货币经济时代,汉末到中唐的中古时代是自然经济占优势的时代,从安史之乱前后,以钱币为中心的货币经济开始了。何兹全就南朝情况修正全氏的观点,反
对将南朝看成是自然经济时代。主张北中国是货币经济—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南方则货币经济一直在发展。这是第二学说。武仙卿认为布帛也是货币,不同
意说魏晋南北朝倒退到自然经济,认为秦汉以后货币经济一直发展着。彭信威的观点相似。这是第三学说。第四学说如叶茂对关于中国封建地主制前期商品经济和传统市场理论观点的综述所指出的,认为整个中国前近代是自然经济占优势。他又指出,全氏观点虽然在当今中国是少数派,但在日本却是主流的观点,代表人物是牧野巽和宫崎市定。全氏关于自然经济和货币经济的概念来自德国历史学派学者希尔布兰特(B·Hildebrand)。全氏虽然批判了希尔布兰特把自然经济
史记中的经济发展与农业经济
史记中的经济发展与农业经济
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史的百科全书。作为一名传统文化学者,我对史记中的经济发展与农业经济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经济发展的轨迹。
在史记中,经济发展与农业经济是贯穿始终的主题。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
记载,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税收制度等方面的情况,进而推断出当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
首先,史记中对农业经济的描述非常详实。在《夏本纪》中,史记记载了夏朝
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其中提到了耕作、种植、灌溉等农业技术的应用,以及农民的生产工具和农田的管理制度。这些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夏朝时期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的生活状况。
其次,史记中还涉及到了商业贸易的发展。在《商君列传》中,史记记载了商
鞅变法时期商业活动的繁荣景象。商鞅变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贸易的繁荣。史记中记载了商鞅变法后商业贸易的兴盛,以及商人的职业特点和商业道德的重要性。这些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商业贸易发展的历史线索,反映了当时商业经济的繁荣程度。
史记中还记载了税收制度的发展与演变。在《秦始皇本纪》中,史记记载了秦
朝时期的税收制度。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税收政策,包括赋税、徭役和商业税等,这些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秦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支撑。史记中还记载了秦朝税收制度的改革和演变,反映了经济发展对税收制度的影响。
通过对史记中的经济发展与农业经济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经济的发
展轨迹。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商业贸易和税收制度的发展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史记中的记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
论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市场问题
论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市场问题
程念祺
研究中国古代的经济史,市场问题是一个关键。然而,笼统地谈论中国古代 经济史中的市场问题,是会把研究者引入歧途的。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的经济史 中,明显地存在着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市场,即生活市场和财政市场。财政市场 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但这决不是说, 本文会忽视财政市场与生活市场的关系问题。 相反,本文首先要讨论的,倒是中国经济史中的生活市场问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生活市场
1、问题的提出
本文之所以提出生活市场这样一概念,就是要把中国古代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有关的市场交换,与其他一切以国家财政为目的的市场交换区分开来。这样的区 分,与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实际情况是符合的。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生活市场总 体上来说是极不发达的。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但是,在许多熟 悉中国经济史的专家们看来,这样提出问题,也许有违中国历史的“常识”。然 而,从人们的日常生活的角度提出生活市场问题,恰恰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那些 “常识”,从而认识它的对立面──国家财政市场,并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中, 找出一些严重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2、生活市场的形成──乡村与城市
(1)早期社会对市场交换的限制
在中国的早期社会中,最初的交换,通常不是在个人之间进行的。那时候, 交换可能发生在部落之间,也可能发生在邻近的村社之间。这种社会共同体之间 的交换,一般不过是互通有无,并没有谋利的目的在里面;而因社会生产力之低 下, 可用于交换的剩余产品也非常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 生活市场是唯一的市场, 而且非常之狭小。此外,社会的一些习俗,似乎也在限制此种生活市场的展开。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认为,《春秋》襄公三十年,宋国遇到火灾,诸侯会于澶 渊, 决定补偿宋国的损失, 一定是自古相沿的成法, 并举出商汤使民为葛伯耕种、 齐桓公合诸侯为杞国筑城的事例作为佐证。(《吕著中国通史》75页 ) 社会的各个共同体内部实行原始共产制度,而各共同体之间又有许多道义的 举动,必然会限制生活市场的发展。但是,对市场交换的限制,是符合当时社会 的要求的。盖当日社会的组织、习俗、观念,以及实际的生产能力,都还需要将 市场的存在,限制在共同体生活的最简单的需要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交易通常
中国唐宋时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唐宋时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唐宋时期是中国经济史上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繁荣发展,大城市逐渐兴起,商业贸易风生水起。唐宋时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主要因素包括政治、地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
一、政治因素
唐宋时期,国家的政治稳定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朝时期,玄宗带来的大规模经济改革为唐代的繁荣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而宋朝时期,局势相对平稳,商业活动逐渐得到保障,如宝元贷款制度等政策的推行,都为宋代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二、地理环境因素
唐宋时期中国地理环境优越,农业发展得到了提升。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山清水秀,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同时,战国时期已建立的运河贯穿长江、黄河流域,方便商品的运输。
三、农业因素
中国古代主要依靠农业为生,唐宋时期农业生产取得很大进步,大量生产和储备使得经济发展具有了稳定基础。唐朝时期实行均田制度,疏浚长堤、修建水利,扩大耕地面积,发展渔业养殖业,使得农业生产大大提高;而宋朝时期,提倡选择优良农具,用牛代替人工劳动,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
四、手工业因素
唐宋时期,手工业生产不断发展。通过改进制作工艺及各种机器的运用,物资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工业生产的技术创新不断推进。瓷器、丝绸、紫砂壶、镇纸等成为了当时的名片,更是对传统手工艺品不断升级。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唐宋时期的商品生产与贸易面临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
五、商业因素
维护货币稳定和扩展通商,是唐宋时期商业经济发展的保障。唐朝时期对外开放,开辟了茶马互通、海上丝绸之路等,使得中国商品与外洋失去了贸易上的隔阂,使得商品的流通更加方便。而宋朝时期,则推行大秦铜钱、宝元钞券等货币政策,促进了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史上事件
中国古代经济史上事件
中国古代经济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的经济发
展和历史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逐一介绍其中一些具有重要
意义的事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轨迹。
一、统一货币制度的建立
在古代,中国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秦朝的
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过统一货币制度的建立,才得以实现更
高效的贸易和经济运作。秦朝的统一货币制度使得中国的货币贬值减少,稳定了国家的经济基础,为后来的统一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丝绸之路的开辟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贸易通道之一,它不仅带动了中国与
周边国家的经济交流,也促进了中国与欧洲、西亚等地的贸易往来。
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特产得以广泛传播,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也使得中国古代经济繁荣起来。
三、科举制度的实行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它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使得施政更加公正和高效。科举制度的实行不仅培养了大量的文
化人才,也促进了教育的普及。科举制度的实行提高了中国社会的整
体文化水平,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农田水利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田水利的发展对于增加农田的耕作面积、改善灌溉条件起着重要作用。古代的农田水利工程如黄河流域的堤防修筑、灌溉渠道的开凿等,改良了土地的利用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能,从而推动了农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五、造纸术的发明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它极大地提高了文字的传播和书写的效率,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造纸术的发明使得古代中国成为全球最早使用纸张的国家之一,为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历史论文
中国历史论文
题目:中国历史中的政治制度演变与社会变革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历史中的政治制度演变与社会变革的关系。通过梳理中国历史各时期的政治制度,并结合社会变革的背景,分析政治制度演变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研究发现,中国历史中的政治制度演变与社会变革密不可分,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变革往往伴随着社会结构、经济制度、文化风貌等方面的调整与变迁。同时,社会变革也反过来推动了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改革。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历史中的政治制度演变与社会变革的关系,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为今后的政治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政治制度演变、社会变革、文化风貌、经济制度
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牛耕
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牛耕
1. 牛耕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重要性
牛耕是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变了中国农业生产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从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本文将从牛耕的起源、特点、优势等方面分析牛耕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牛耕对中国农业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2. 牛耕的历史演变
牛耕作为古代中国农业的一种主要生产方式,自古代渭水流域地区起源后,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本文将历史演变分为四个阶段来论述,分别是起源阶段、初步发展阶段、相对成熟阶段、走向衰落阶段,紧密联系了各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环境因素。
3. 牛耕与农业生产力的提升
从农业生产力的角度来看,牛耕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分析牛耕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包括牛耕和耕作工具的配搭、空间和产量的提高以及农业劳动力的减少等。
4. 牛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
除了对农业生产力提升的贡献,牛耕也对中国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将从地方经济的角度分析牛耕如何支撑和促进了当时的地方经济,包括劳动力的提供、市场的扩大以及对于各种生产方式的补充等。
5. 牛耕带来的产业变革
随着牛耕技术的逐渐完善,逐渐形成了以农业生产、畜牧业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并引领着当时的中国经济形态。本文将从产业变革的角度剖析牛耕对当时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并探讨牛耕带来社会变革的机制及其产生的具体效应。
以下是5个具体案例:
1. 黄河流域的牛耕改革
由于河流地势复杂、灌溉系统不全等原因,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在这种背景下,牛耕技术的出现为黄河流域农业的提升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将剖析牛耕技术与当地灌溉富有关联的历史经济背景,并分析黄河流域的牛耕改革如何业内创新,最终扭转了靠耕作来获取丰收的局面。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东汉庄园经济研究
与西欧庄园比较研究》@,李春祥的《论汉代地主田庄的特点》u,
罗慧珍的《从汉代明器探究当时庄园经济特点》12,徐华的《东汉
①《农业考古》,1991年第3期。 ⑦《(四川文物》,1990年第4期.该文依据建国以来的考古资料,对东汉庄园的生产状况、
宏观或总体把握上提出了导向性的真知灼见。例如:朱绍侯的《汉
代的田庄经济》②,何天明的《试论东汉时期的封建庄园》◎,白文
固的《东汉庄园经济说质疑》固,李锦山的《略论汉代地主庄园经
①最早提出我国有庄园的是日本学者中田薰,他在((日本庄园的系统》一文中提出:唐代 的庄园是“在唐代的均田法逐渐崩溃,随着土地兼并的结果,大地主到处产生,而逐渐 发展起来的土地制度”。加藤繁在《唐代庄园的性质及其由来》和《唐宋时代的庄园组织 及其成为村落而发展的情况))文章中,将我国庄园的出现追溯到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后 来中国学者尚钺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又提出:“庄园制的土地占有形态萌芽于东汉, 而在东晋、南北朝逐渐形成。……中唐以后,均田制彻底破坏,庄园组织日益扩展;庄 园制便成为封建土地所有制一地主经济的主要形态.”“庄园制在北宋比起唐代也有了显 著的发展,已成为土地所有制的绝对支配形态.”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6 parts totally.
In foreword part,it introduces the present research condition of
中国的经济史
中国自远古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经济发展演变的历史。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距今约170万年前,已有原始人类在中国土地上劳动、生息。约1万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6000年余处。据已发掘资料,在8000-7000年前和7000-6000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若干地区的原始农业(见中国原始农业)已分别进入熟荒耕作。在云南、西藏、两广和台湾,也发现4000年前左右的发展了的原始农业遗址。蒙新高原和东北地区,曾有以农业为主的原始经济遗址,后来发展为以游牧为主的经济。在发达的原始农业中,黍、粟、豆、稻、麦和大麻、桑已是主要种植物,马、牛、羊、猪、狗、鸡已是主要家畜。中国青铜器的使用较早(见中国的青铜生产工具),距今4000年左右,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已进入青铜时代。同时这些地区的氏族公社逐渐趋于解体,产生阶级分化。大约自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开始就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约在公元前13-前11世纪,已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
中国史籍丰富:自甲骨、金文的有关记载,经历代《食货》等志,已形成一经济史体系。地方志尚存8000余种,为别国罕见。历代文集、笔记、碑刻、档案、文契等,浩若烟海。治经济史者大都以1840年雅片战争以前为古代史,这以后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史。又以中国封建社会甚长,经济演变错综复杂,多是按断代史传统进行研究,以求专精。
先秦经济(公元前3世纪以前)公元前16-前11世纪的商代,已是发达的奴隶社会。商直接统治地区大体属黄河冲积平原,土质较松,气温雨量适中,农业发达;考古发掘有专建粮窖,又颇有余粮酿酒。手工业中,青铜工艺已臻纯熟,并出现釉陶。商作大邑,殷都(今河南安阳小屯村附近)范围达24平方公里。
中国经济发展历史(最新)
中国远古暨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史长河的源头,也是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经济的发展是以越来越快的步伐前进的,旧石器时代经历了上百万年的漫长道路,新石器时代只有几千年,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各个王朝的更替不过数百年的时间。每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特点,也都遵循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农业经济的共同规律。经济基础对政治、军事、文化艺术乃至人们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不言而喻。
夏商西周时期
人类从使用棍棒、制造石器求得生存和发展时起,到发明和控制用火、发明弓箭、驯养家畜和制造陶器;从农业的产生及手工业的发展与分工,到商品的出现和城市经济的萌芽;从陶器、骨器上的刻划符号到甲骨文、青铜器铭文的出现;从茹毛饮血到锦衣玉食;从车辆、舟船的产生到天文、历法的出现,每一种发明,每一个进步,都经历了长期、曲折、艰苦的历程,并付出极大的代价。这一切,都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人类智慧发展的集中体现,是科学技术的结晶。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具有生产能力的人的发展,包括人口的增殖、人口素质的提高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此外,还有生产工具的发明与改进、劳动对象的发展与改变。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虽然生产力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但缓慢毕竟也在发展。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比早期的遗址分布更为广泛,中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则比旧石器时代更密集,这就是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反映。到了新石器时代,不仅氏族部落的定居营地已遍布整个中国大陆,在高山、草原、海岛都有发现,而且黄河流域的不少地方远古遗址的分布数量已与现代村落大致相同。生产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数量十分丰富,每种工具的制作技术也不断提高。新石器时代早期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如磨光石斧、石刀、石铲,到了晚期发展成更为进步的石犁、有肩石锄、有段石锛等,工具的改进无疑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更多地得到开发,也有更多的野生动物被驯养成为家畜和家禽;矿产、森林、江河湖海成为人们索取财富、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在这种生产力逐步发展的情况下,社会经济不断取得进步。当黄河流域出现夏、商和西周三代文明古国之际,代表新的生产力的文字、青铜器和城市已经在北方的辽河流域、长江以南地区纷纷出现,从而使中国大陆的奴隶制王朝得以巩固和发展,成为东方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心。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
作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国古代经济实物生产逐步发展,货币交换逐渐普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交易体系和商业网络。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是农业生产,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繁荣。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和创新,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良,这些为后来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技术逐渐提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粮食生产逐年丰富,这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手工业,手工业发展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手工业是古代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制品在古代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糙到细腻、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变化。在唐宋时期,手工制品制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制品质量也逐渐提高。在手工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市场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
三、商业的发展
商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商业活动从商周时期开始,并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商业的主要形式是商品交换,其中茶、丝、盐、铁等商品是主要的贸易商品。经济繁荣的唐宋时期,商业活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商业贸易逐步形成市场经济,商业贸易也逐渐发展成为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中国古代经济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其中经济结构、经济形态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将中国古代经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的经济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都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心得体会1
从小到大,写过不少心得体会,有的是老师留的作业,有的确是发自内心的,自己真的有体会的时候,拿起笔来一气呵成,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但老师留的这篇心得体会,思绪觉得很乱,无处下笔,关键是几乎没有什么心得,没什么体会。
想找找感觉,便拿出课本,随便翻翻,几乎是新的,有的只是些简单的勾勾划划,偶尔旁白处有点笔记,我每次都去上课,但是否每次都认真听课,从课本的新旧就能说明一切。我闭上眼睛回想这半年来所学的经济史,努力在记忆里搜寻,却什么都没有,每节课都去却没有收获,顿时觉得有点说不过去,先不说大的对不起谁,首先对不住的就是交的那学费,农村中来的孩子,在几乎大学生涯中没学到知识真对不住父母挣得血汗钱,每次想的很多却落实不到位,只是心里想想,觉得内疚、惭愧,可该动真格的了却退缩了。
不扯太远了,先说说为什么我不想逃课,我首先说明,并不是喜欢这门课才去听,而是喜欢老师讲的许多课外话,我是对老师讲的那些话题感兴趣,老师知道那么多的名家、名作,见过那么多的大学者,我喜欢听您讲那些有关他们的琐事,虽然事小,
但我觉得有些时候对我是一种激励,有的我可以批判吸收,老师以前提到过历史学者为了知识为了学术,不惜终身不娶。我虽然很钦佩这些人,但我是刚入大学就定了考研的目标,并且也已经开始很早准备,但现实是残酷的,各中因素综合到一快儿,我还是决定放弃了,老师前段时间一直在发表考研不是唯一出路的话,我当时特喜欢老师讲那些话,觉得不考研并不代表着没出息,而是生存的可供选择的路更多了,更阔了,我记得最深的一句就是老师常说的干什么吃不上饭呀,是呀,干什么吃不上饭呀,但是我也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是做什么都能吃上饭,为什么却有好饭与赖饭之分呀,分水岭在干你奋斗的程度,上进的程度,一生懒懒散散,庸庸碌碌却也能吃上饭,但一辈子吃不上什么好饭。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心得体会2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商朝。
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主要由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组成,这三个部门
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古代中国人口众多,大部分人都
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如稻米、小麦和谷子,以
及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农业生产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民的食物
需求,还为经济的其他部门提供了原材料。
手工业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人们运用手工
技艺,制作出各种物品,如陶器、丝织品、铁器等。这些手工制品
在国内外流通,为经济带来了财富和发展。
商业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逐渐兴起。商人通过货物的买卖和运输,促进了地区之间、国内外的贸易活动。随着交流和贸易的增加,商业活动在经济中的份额也逐渐增加。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调整。古代中国的君主制度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和管理机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鼓励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增加税收收入,促进经济的繁荣。
总结来说,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手工业和商业为支撑的。在政府的支持下,经济蓬勃发展,为古代中国人民带来了繁荣和福祉。
中国古代经济史论文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一、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
中 国 古 代 经 济 史 研 究 主 要 围 绕 传 统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各 主 要 问 题 展 开 ,具 体 涉 及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一)古代金融货币和财政税收 货币问题是古代金融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何平《中国古 代 铜 铸 币 中 的“短 陌 ”现 象 》对 中 国 古 代 货 币 运 转 中 出 现 的“短陌”现象进行了探讨。王文成《从“半两”到“五铢 ”:秦 汉 时 期 铜 钱 流 通 的 兴 衰 》对 秦 汉 时 期 铜 钱 铸 行 的 基 本 线 索 进 行 了 考 述 ,探 讨 了 秦 汉 时 期 铜 钱 从 半 两 到 五 铢 的 演 进 、五 铢 铸 行 后 的 变 动 及 流 通 情 况 。 此 外 ,缪 坤 和 、王 敏 研 究 了 明代初期贵州财政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情况。 古代的财政税收是学者探讨较为集中的问题。付志宇《也谈“黄宗羲定 律 ”是 否 成 立 》对“黄 宗 羲 定 律 ”及 其 相 关 研究提出了不同认识,这一问题引起了参会学者的热烈 讨 论。 针 对 唐 代 的 税 收 问 题,孙 彩 红 从 唐 廷 对“法 外 加 征 ”事 件的处理,探讨了唐后期中央对地方控 制 减 弱 的 情 况。 康 春 华《论 唐 代 弱 势 群 体 的 赋 役 减 免 》探 讨 了 唐 代 政 府 对 老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经济史、中国产业发展和中国案例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经济史、中国产业发展和中国案例
【原创版】
目录
一、引言: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经济史、中国产业发展和中国案例
二、中国传统文化:概述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1.儒家文化
2.道家文化
3.佛家文化
三、中国经济史:概述及其对现代经济的影响
1.古代中国经济
2.近现代中国经济
3.当代中国经济
四、中国产业发展:概述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传统产业
2.新兴产业
3.产业转型与升级
五、中国案例: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
1.发展模式
2.政策措施
3.启示与借鉴
六、结论: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经济史、中国产业发展和中国案例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启示
正文
一、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其传统文化、经济史、产业发展和成功案例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启示。
二、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主要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对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积极意义;道家文化主张“无为而治”,对于现代社会管理者
的领导方法具有借鉴意义;佛家文化倡导“因果报应”,在一定程度上促
进了社会的道德自律。
三、中国经济史
中国经济史可以分为古代中国经济、近现代中国经济和当代中国经济。古代中国经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曾经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近现代中国经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历史背景下,逐步沦为世界列强的附庸。当代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中国产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
中 国 近 代 经 济 史 的 研 究 领 域 ,主 要 集 中 在 近 代 金 融 、企 业 制 度 、商 业 贸 易、“三 农 ”问 题 和 区 域 经 济 等 方 面 。 (一)近代货币与金融 在近代货币史研究方面,陈争平《近世中国广义货币刍议》借鉴现代货币供给理论分 析 了 近 世 中 国 货 币 的 层 次 性 及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认为近世早中期中国货币层次为“两层三品”,其中“两层”是指白银与铜钱为狭义货 币,黄 金 为 准货币;“三品”是指黄金为上币,白银为中币,铜钱为 下 币。 中 国 新 式 银 行 业 纸 币 的 发 行,使 近 世 后 期 中 国 内 生 货 币 出 现 了 新 的 格 局 。 该 文 有 关 近 世 广 义 货 币“两 层 三 品 说 ”的 提 法 ,引 起 了 部 分 学 者 的 关 注 和 讨 论 。 在近代银行业研究上,崔文生、刘巍《近代中国的银行资本、货币量与货币化(1910—1936 ) 》通 过 银 行 货 币 化 程 度
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董志凯研究员做了题为《中国经济史学科近两年 的 进 展 与 前 瞻 》的 学 会 工 作 报 告 。 她 回 顾 了 近 两 年 来 国 内 经 济 史 研 究 取 得 的 几 大 主 要 进 展 ,一 是 重 视 基 础 研 究 ,研 究 视 野 放 大 ,研 究 领 域 扩 宽 ;二 是论著迭出,成果丰硕,学术交流空前活跃;三 是 专 业 教 学 与 研 究 生 培 养 取 得 进 展 ;四 是 学 术 创 新 的 重 要 性 正 在 被 认 识和实践。她认为,中国经济史研究正在形成一种注重 总 体,注 重 基 础,注 重 贯 通 的 趋 势。同 时,她 也 指 出,当 前 的 研 究 也 存 在 着 一 些 明 显 的 不 足 ,未 来 仍 有 必 要 继 续 努 力 ,促 进 经 济 史 学 科 的 进 一 步 发 展 。
·167·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0 第 4 期
幼 、三 疾 、奴 婢 、ຫໍສະໝຸດ Baidu 寡 孤 独 、单 贫 、灾 民 、难 民 和 逃 户 等 人 群 的 赋 役 减 免 政 策 及 其 执 行 效 果 。 明 清 两 代 的 关 税 制 度 也 引 起 了学者的探讨。余清良《明代钞关制度的历史作用探析》分 析 了 钞 关 制 度 在 明 代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过 程 中 所 起 的 四 个 主 要作用。邓亦兵《清代前期政府与关税制度》研究了清代前期政府制订税收制度的目 的、结 果 以 及 税 收 制 度 的 特 点 和 缺陷,提出政治决策、行政权力一直是清代前期经济活动运行的 首 要 前 提。 此 外,顾 胜 华 从 地 方 财 政 的 角 度 探 讨 了 明 代云南永昌府商品经济的发展。
会议分大会发言和分组讨论两大阶段进行。 大会发 言 阶 段,5 位 学 者 应 邀 做 主 题 发 言。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经 济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魏 明 孔 做《2009 年 中 国 中 古 社 会 经济史研究综述》的 发 言,他 从 多 个 方 面 对 2009 年 中 古 社 会 经 济 史 研 究 进 行 了 回 顾 ,认 为 2009 年 学 术 界 在 中 古 即 魏 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方面持续深入,成绩斐然,新材料的 运 用 和 研 究 水 平 的 进 一 步 提 高 ,推 动 了 该 领 域 研 究 的良性循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史研究中心教授赵凌云做《现代化以及转换逻辑 与 中 国 现 代 化 新 阶 段 》的 发 言, 他提出民生发展是中国现代化新阶段的主题,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 立 以 来,中 国 开 始 了 现 代 国 家 建 设 进 程 ,先 后 经 历了制度转型和经济建设、体制转变和经济发展两个 30 年,中国需要再用 30 年的时间展开社会建设和民生发 展。 唯 其如此,才能在本 世 纪 中 叶 基 本 建 成 现 代 化 国 家 。 南 开 大 学 经 济 研 究 所 教 授 王 玉 茹 做《企 业 制 度 发 展 的 历 史 反 思———有限责任悖论和经济危机》的发言,她从企业史视角考察了有限责任 制 的 历 史 渊 源 与 后 续 发 展 ,提 出 有 限 责 任 制度本身存在这样的悖论,即作为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这一制度 安 排 在 公 司 资 本 规 模 扩 大 上 起 到 关 键 作 用 ;但 同 时 有限责任制也更容易鼓励公司倾向于风险过度的项目。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 授 张 乃 丽 在 题 为《战 后 中 日 主 导 产 业 与 非主导产业的政策比较》发言中认为,自 20 世纪 40 年代中后期开始,中 国 和 日 本 均 实 施 了 促 进 主 导 产 业 发 展 的 产 业 政策,但由于两国在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对待 主 导 产 业 与 非 主 导 产 业 的 政 策 上 存 在 较 大 差 异 ,致 使 两 国 产 业 发 展 政 策实施效果出现了较大差别。云南大学教授林文勋在《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研究的进展及问题》的发言中,详 细 介 绍 了云南大学近年开展的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研究,对该 项 研 究 的 提 出、研 究 目 的、研 究 进 展 以 及 主 要 问 题 做 了 阐 述。 以 上 学 者 的 发 言 ,反 映 了 近 两 年 中 国 经 济 史 研 究 取 得 的 最 新 成 果 和 最 新 进 展 。 分组讨论阶段,各专业委员 会 围 绕 会 议 的 主 要 议 题 以 及 中 国 经 济 史 的 相 关 研 究 展 开 了 讨 论 和 评 议 。 现 综 述 如 下:
2010 年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 暨“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董雁伟
( 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 650091)
2010 年 7 月 21 日至 23 日,由中国经济史学会和云南大学主办,云南大学历史系和中国经济史研究所承办的中国 经济史学会年会暨“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本次 会 议 共 收 到 论 文 124 篇,来 自 全 国 各 地 的 150 位专家学者莅会。
一、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
中 国 古 代 经 济 史 研 究 主 要 围 绕 传 统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的 各 主 要 问 题 展 开 ,具 体 涉 及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一)古代金融货币和财政税收 货币问题是古代金融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何平《中国古 代 铜 铸 币 中 的“短 陌 ”现 象 》对 中 国 古 代 货 币 运 转 中 出 现 的“短陌”现象进行了探讨。王文成《从“半两”到“五铢 ”:秦 汉 时 期 铜 钱 流 通 的 兴 衰 》对 秦 汉 时 期 铜 钱 铸 行 的 基 本 线 索 进 行 了 考 述 ,探 讨 了 秦 汉 时 期 铜 钱 从 半 两 到 五 铢 的 演 进 、五 铢 铸 行 后 的 变 动 及 流 通 情 况 。 此 外 ,缪 坤 和 、王 敏 研 究 了 明代初期贵州财政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情况。 古代的财政税收是学者探讨较为集中的问题。付志宇《也谈“黄宗羲定 律 ”是 否 成 立 》对“黄 宗 羲 定 律 ”及 其 相 关 研究提出了不同认识,这一问题引起了参会学者的热烈 讨 论。 针 对 唐 代 的 税 收 问 题,孙 彩 红 从 唐 廷 对“法 外 加 征 ”事 件的处理,探讨了唐后期中央对地方控 制 减 弱 的 情 况。 康 春 华《论 唐 代 弱 势 群 体 的 赋 役 减 免 》探 讨 了 唐 代 政 府 对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