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展示
OK石墨烯床品
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
致密:即使是最小的气体原子(氦原子)也无法穿透。
例子:
如果用一块面积1平方米的石墨烯做成吊床,本身重量不足1毫克,但却可 以承受一只一千克的猫。(1:1000000)
综述:
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很薄、强度高、导电导热性能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 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 变21世纪”,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革命。
卖点说明
24
石墨烯康体被核心卖点:
石墨烯材料号称21世纪“黑金”,具有吸湿导湿,干爽呵护 ;抗菌;抗静电,持久不衰减的多层次功效 , 营造健康睡眠环境。 周边用人工八字对角包边工艺,凸显立体感觉, 精湛的绗缝技术,走线紧密细实,不脱线,经久耐用; 立体滚边,针脚细腻,牢牢锁住温暖; 精美花纹,时尚美观。
石墨烯具有远红外功能,即在20— 35℃低温状态下,对6—14μm波长远 红外光吸收率达88%以上,对于微循 环和新陈代谢,具有辅助保健的作用 。
二、吸湿导湿,干爽呵护 独特的二维晶体结构,可迅速 吸收人体皮肤散发的湿气汗液, 并快速导入空气中散发,给身 体干爽呵护。
石墨烯功效
9
三、抗菌功能
石墨烯纤维具有强大的比表面积, 结 合其远红外功能,体现出优异的抗菌性 能,详情可见19~24页的权威机构检测 报告。
石墨烯功效
11
石墨烯康体枕
石墨烯康体枕(珍珠棉)
石墨烯产品展示
12
石墨烯康体枕结构图(一)
石墨烯产品展示
13
石墨烯康体枕结构图(二)
石墨烯产品展示
14
石墨烯康体被
石墨烯产品展示
15
石墨烯康体被结构图(一)
石墨烯科普讲解稿-“烯”世之材
石墨烯科普讲解稿-“烯”世之材2009年上映了一部电影《阿凡达》,相信在座很多朋友还对它印象深刻。
在电影里讲述了人类来到潘多拉星球,不惜破坏生态,屠戮原住民,为的就是得到这个星球上一种特殊的资源,电影里称它为难得的元素。
这可不是瞎编出来的词,在航空领域人们用“难得的元素”形容性能完美的材料,比如,轻的像空气却又坚硬的像钢铁。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种全新的材料——石墨烯,它就是我们梦想中的一种“难得的元素”。
石墨烯跟石墨,钻石甚至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一样,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赋予了它们不同的性能。
我们可以看到石墨是由碳原子以六边形排列然后堆积形成的层状结构。
1毫米厚的石墨包含大约300万层这种结构,如果你只分离出一层原子的石墨,那就是石墨烯。
石墨好比一本厚厚的书,而石墨烯就是里面的一页纸。
上学时写作业写错了,墨水笔又擦不掉怎么办?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小工具——胶带,轻轻用力,本子上的错字就可以被粘下来了。
让我们把镜头拉至英国,2004年某一个星期五的早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消洛夫就用胶带从石墨上撕下了石墨烯。
从此以后全世界都开始撕石墨烯,两人也因为这样的奇思妙想获得了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石墨烯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最轻、最薄、最强的材料,还具有非常好的导电导热性能。
薄如蝉翼这个词都不足以形容它。
它只有一个原子的厚度,是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
并且它的柔韧性非常好,可以延展到原来的20%。
但它的强度却是钢的两百倍,理论计算1毫米厚度的石墨烯能够撑起一只大象的重量。
石墨烯的种种独特的性质,将它从实验室一步步推向商业和工业的应用。
展望未来,科学家为我们勾勒了石墨烯应用的美好前景,只需几分钟就完成充电的手机,把卫星导航系统集成在汽车玻璃上,可以卷成报纸筒的笔记本电脑,或者把大海变成巨大的淡水库……这些或许都不再是天方夜谭。
科技馆观后感300字中学生
科技馆观后感300字中学生
在参观科技馆的过程中,让我深感科技的无限可能性和不断创新的动力。
展馆内分为多个主题,分别展示了不同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可以说是一个科技的殿堂。
我最感兴趣的是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展区。
通过展区内的展品、实验和模拟体验,我深入了解了这些新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整个过程非常有趣而富有启发性。
在虚拟现实展区,我体验了驾驶、飞行和冒险等场景,仿佛置身其境,让我感受到虚拟现实技术的便利和惊奇。
在人工智能展区,我了解了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应用,对将来的科技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思。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石墨烯的展示。
石墨烯是一种非常稀有而珍贵的材料,它的厚度只有一个原子层,具有高导热、高强度、轻质等优异特性,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能源、医学和环境等领域。
此外,科技馆还有大型的机器人展示区,展示了最新款的机器人,可以与人轻松沟通,甚至能够更好的理解人的需求,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
总之,此次科技馆之行,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技的进步和应用对人类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也让我受到了非常强烈的启发,相信未来的科技世界将会更加美好和神秘。
石墨烯ppt课件
04
缺点
设备成本高,制备过 程复杂。
液相剥离法制备过程及优化策略
过程
将石墨或膨胀石墨分散在溶剂中,通 过超声波、热应力等作用剥离出单层 或少层石墨烯。
优化策略
选择适当的溶剂和剥离条件,如超声 功率、时间、温度等,以提高剥离效 率和石墨烯质量。
优点
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
缺点
难以制备大面积、单层的石墨烯。
未来挑战和机遇并存局面思考
技术挑战
石墨烯制备技术仍存在一些难题 ,如大规模制备、成本控制、质 量稳定性等,需要加强技术研发
和创新。
市场机遇
随着石墨烯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市场 需求的持续增长,石墨烯产业将迎 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需要抓 住机遇,积极拓展市场。
跨界融合
石墨烯产业需要与其他产业进行跨 界融合,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发展,如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 业的深度融合。
THANKS
感谢观看
消费电子市场需求
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 石墨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 戴设备等领域的应用需求将持续增长 。
新能源市场需求
石墨烯在新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如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 燃料电池等,未来市场需求将不断扩 大。
医疗健康市场需求
石墨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也逐渐 受到关注,如生物传感器、药物载体 、医疗器械等,未来市场需求有望持 续增长。
三维多孔支架、细胞培养基质、神经修复导管
石墨烯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骨组织工程、皮肤组织工程、心肌组织工程
安全性评价和毒理学问题关注
石墨烯的生物安全性问题
01 细胞毒性、免疫原性、遗传毒性
石墨烯的体内代谢和毒性机制
石墨烯简单介绍ppt课件
填充在信号中,它们被要求使用越来越高的频率,然而手机的工作频
率越高,热量也越高,于是,高频的提升便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石 墨烯的出现,高频提升的发展前景似乎变得无限广阔了。 这使它在
微电子领域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26
石墨烯应用
透明电极
石墨烯
和
,使它在透明电
导电极方面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触摸屏、液晶显示、有机光伏电池、
有机发光二极管等等,都需要良好的透明电导电极材料。特别是,
。由于氧化铟锡脆度较高,比较容易损毁。在溶液
内的石墨烯薄膜可以沉积于大面积区域 。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可以制成大面积、连续的、透明、高电导 率的少层石墨烯薄膜,主要用于光伏器件的阳极,并得到高达1.71% 能量转换效率;与用氧化铟锡材料制成的元件相比,大约为其能量转 换效率的55.2%。
石墨烯
1
什 么 是 石 墨 烯?
石墨烯(英文名Graphene)是一种由C原子 形成的蜂窝状的准二维结构,是C的另外一种 同素异形体。
。例如,在计算石墨和碳纳米 管特性时,通常都是从石墨烯这个基本结构单 元出发的。
石墨烯:基本结构单元
2
石墨烯的来源?
实际上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 单层结构。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1mm厚的石墨 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
14
结构与性能
力学性能
石墨烯是已知材料中强度和硬度最高的晶体结构。其
和
分别为125GPa和1.1TPa。石墨烯的
(抗拉强度)为42N/M2。
普通钢的强度极限大多分布在250~1200MPa范围内,即 0.25ӽ109~1.2ӽ109N/m2。如果钢具有同石墨烯一样的厚度(约 0.335nm),则可推算出其二维强度极限0.084~0.40N/m。由 此可知,
石墨烯异质结构展现了令人兴奋的电学性质
构 和 优 异 稳 定性 的 泡 沫 铝 。 不 需 要 脆 化 添 加 剂 的 废 弃 铝 屑 提 供 了 一 种 制 造 高 质 量 泡 沫 铝 的低 成本 ] 二艺 。
( Ma t e r i a l s V i e ws)
科 t 又1 吾思
≮ } 0 。。 赞。 。
研 究 人 员来 自德圈 柏 林姆 霍 尔 茨 中 1 5 ,( H e l mh o l t z —
两 层 石 墨 烯 之 问 形 成 一 个 三 明 治 结 构 , 将 两
Z e n t r u m B e r l i n ),柏 林 工 业 大 学 ( T e c h n i s c h e
量 的氧 化 膜 分 散 在 熔 体 中 。这 些 氧 化 膜 增 强 了材 料 的 发 泡 能 力 。 通 过 Mg ) 己 素 添 加 进 行 合 金 化 , 并 且 在 液
态 保 持 叮 以使 反 应 发 生 , 出现 氧 化 物 的碎 化 和 润 湿 现 象 。G. S . V i n o d K u ma r 博 士 和 其 合 作
曼 彻 斯 特 大 学 和 新 加 坡 国 立 大 学 的 研 究 人 员 展 示 了 在 三 维 堆 积 中 多 层 异 质 结 构 如 何
N o v o s e l o v 两 位 教 授 在 石 墨烯 方 嘶 的研 究 而 获 得 诺 贝尔 物 理 学 奖 后 ,石 墨烯 ( G r a p h e n e ) 已 从 象 牙 塔 到 未 来 世 界 。 其 中 , 石 墨 烯 薄 膜 由 于 其 可 作 为 触 摸 面 板 、 电 子 纸 及 太 阳 能 电 池 等 的 透 明 导 电 膜 而 倍 受 关 注 , 使 得 数 百 平 方 厘 米 甚 至 以 上 的 大 面 积 碳 原 子 片 状 排 列 ( 石 墨烯 )相 关 新 技 术 不 断亮 相 。近 曰,来 自新 加 坡 南 洋 理 工 大 学 的 研 究 人 员 找 到 了 一 种 温 和 和 高 效 的 方 法 制 造 形 貌 可控 的 石 烯 薄 膜 ,并 介 绍 这 种 透 明薄 膜 的 应 优 势 ,相 关 研 究 成 果 发 表 在Ad v a n c e d Ma t e r i a l s 上。
石墨烯的表征方法
石墨烯的表征方法一、本文概述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均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然而,要想充分发掘和利用石墨烯的这些特性,对其进行精确、全面的表征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石墨烯的表征方法,包括其结构、电学性质、热学性质、力学性质以及化学性质等方面的表征技术。
我们将首先介绍石墨烯的基本结构和性质,以便读者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随后,我们将逐一分析并比较各种表征方法的优缺点,包括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拉曼光谱、电学测量等。
这些方法的介绍将侧重于它们的原理、操作过程以及在石墨烯表征中的应用实例。
我们还将讨论这些表征方法在石墨烯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以及它们在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我们期望通过本文,读者能够对石墨烯的表征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为石墨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质石墨烯,这种由单层碳原子紧密排列构成的二维材料,自其被发现以来,便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碳原子以sp²杂化轨道组成六边形蜂巢状的二维晶体,每个碳原子通过σ键与相邻的三个碳原子相连,剩余的p轨道则垂直于面形成大π键,π电子可在石墨烯层内自由移动。
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了石墨烯许多引人注目的物理性质。
石墨烯在电学性质上展现出极高的电导率,甚至超过了铜和银等金属,是室温下导电性最好的材料。
其热导率也极高,远超其他已知材料,这使得石墨烯在电子器件和散热材料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力学性能上,石墨烯的强度也极高,是已知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这使得石墨烯在复合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除了以上基础性质,石墨烯还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量子霍尔效应、半整数量子霍尔效应等,这些性质使得石墨烯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石墨烯还具有很好的透光性,单层石墨烯几乎是完全透明的,这使得石墨烯在透明导电材料、太阳能电池等领域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石墨烯简介PPT课件
精选
17
应用与性能的关系
E
Relation between application and performance
精选
应用与性能的关系
精选
20
应用与性能的关系
透明度大
透明电极
电导率高
触控屏幕
比表面积大
太阳能电池
力学性能好 导热系数大
晶体管 复合材料
电子迁移率高
锂离子电池
精选
21
应用与性能的关系
B
精选
石墨烯的性能
力学性质:106N/cm2 光学性质:2.3%
Science, 321, 385 (2008) Science 320, 1308 (2008)
热学性质:5300 W/mK 电学性质:1/300光速
Nano Lett. 8, 902 (2008) Science, 306, 666 (2004)
精选
16
石墨烯的表征—其它方法
石墨烯表征方法
热重—示差扫描
用于分析温度变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如物质含量、 分解和氧化还原等,研究样品的热失重行为和热量变化。
低温氮吸附测试
测定石墨烯的孔结构和比表面积,计算比表面积、孔径大小、 孔分布、孔体积等物理参数。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用来识别化合物和结构的官能团,在石墨烯制备中主要用于 氧化石墨烯的基面和边缘位的官能团的识别。
石墨烯的优异性能
精选
19
制备方法 Preparation Method
C
精选
机械剥离法
碳纳米管横向切割法
微波法 电弧放电法 光照还原法 外延生长法
石墨烯制备方法
石墨氧化还原法 电化学还原法
菱面体堆叠5层的石墨烯层结构
菱面体堆叠5层的石墨烯层结构1. 概述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过去的几年中,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制备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石墨烯结构,其中包括单层石墨烯、多层石墨烯以及不同形态的石墨烯纳米结构。
其中,菱面体堆叠的5层石墨烯结构在石墨烯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 菱面体堆叠的5层石墨烯结构的制备方法菱面体堆叠的5层石墨烯结构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来制备的。
在这种方法中,碳源气体通过化学反应在金属衬底上沉积,形成石墨烯薄膜。
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和衬底表面的结构,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石墨烯结构,包括菱面体堆叠的5层石墨烯结构。
3. 菱面体堆叠的5层石墨烯结构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菱面体堆叠的5层石墨烯结构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由于其多层结构,菱面体堆叠的5层石墨烯结构在电学和光学性质上与单层石墨烯有所不同。
由于不同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菱面体堆叠的5层石墨烯结构在机械性能和热学性能上也表现出了特殊的特性。
另外,由于石墨烯本身的优异导电性和热导性,菱面体堆叠的5层石墨烯结构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 菱面体堆叠的5层石墨烯结构的应用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菱面体堆叠的5层石墨烯结构在许多领域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为柔性电子材料,菱面体堆叠的5层石墨烯结构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柔性电子器件。
另外,由于其优异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菱面体堆叠的5层石墨烯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制备高效的热管理材料。
菱面体堆叠的5层石墨烯结构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催化剂和传感器材料。
5. 结论在总体上,菱面体堆叠的5层石墨烯结构是一种具有独特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新型石墨烯结构。
通过对其制备方法、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其在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人员投入到这一领域,并为其应用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菱面体堆叠的5层石墨烯结构在纳米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新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石墨烯
2.双层石墨烯与石墨烷
• 小结 优点:文章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首先利用已有 的实验数据判断利用哪种计算方法。 不足:仅对双层石墨烯吸附氢方面进行讨论,作为 良好的褚氢材料还要能快速的释放氢。 ps:石墨烯变成石墨烷的过程是可逆的,将石墨烷在 450℃加热12个小时,石墨烷就转化成了石墨烯。 参考:Ryu S.Han M Y,Maultzs ch J, et al.Reversible Basal Plane Hydrogenation of Graphene[J].NanoLett,2008,8(12);4597
石墨烯掺杂
Suzuki T,Hasegawa T, Mukai S,et al.A theoretical study on storage states of Li ions in carbon anodes of Li ion batteries using molecular orbital calculations[J].Carbon,2003,41(10):1933 用B3LYP/6-13G(d)//HF/6-31G*标准和PM3理论研 究了Li+与多环烃分子的相互作用,其结构为18个氢 原子在C架的四周,Li+分散于C和H原子上,距石墨 烯表面h=1.812Å处
2.双层石墨烯与石墨烷
在早期的理论和实 验工作中,发现了 两种二聚物氢化后 的石墨烯表面。这 两种二聚物的效果 也可以等效为一种 三聚物。
2.双层石墨烯与石墨烷
双层石墨烯全部氢 化以后能量相比石 墨烯和氢原子为负, 因此这是一种非常 稳定的结构。 所以,氢原子的覆 盖率可达50%
2.双层石墨烯与石墨烷
• 参考文献: • D.W.Boukhvalov and M.I.Katsnelson.Phys.Rev.B 78.085413(2008). • Z.Lou,T.Yu,K.j.Kim,Z.Ni,Y.You,S.Lim,Z.Shen,S.W ang.and J.Lin,ACS N ano 3,1781(2009). • J.O.Sofo,A.S.Chaudhari,and G.D.Barber.Phys.Rev.B 75,153401(2007) • J.Kanasaki,E.Inami,K.Tanimura,H.Ohnishi,and K.Nasu,Phys.Rev.Lett.102,087402(2009)
2024石墨烯技术PPT课件
contents •石墨烯概述•石墨烯制备方法•石墨烯表征技术•石墨烯应用领域•石墨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总结与展望目录石墨烯定义与结构定义结构石墨烯的每个碳原子与周围三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稳定的六边形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石墨烯具有出色的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
石墨烯性质与特点力学性质石墨烯是已知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韧性,可以弯曲成各种形状而不断裂。
电学性质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电子在其中的移动速度极快,使得石墨烯成为理想的电极材料。
热学性质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热导率,可以快速地将热量从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这使得石墨烯在散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光学性质石墨烯对光的吸收率很低,且透光性极好,这使得石墨烯在透明导电薄膜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石墨烯发现历程及意义发现历程石墨烯最初是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通过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
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开启了石墨烯研究的新篇章。
意义石墨烯的发现不仅打破了二维晶体无法稳定存在的传统认知,而且为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以及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石墨烯的优异性能使得它在能源、环保、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引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
机械剥离法01020304原理优点缺点应用领域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高温下,碳源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分解并沉积形成石墨烯。
可控制备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与现有半导体工艺兼容。
设备成本高,制备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气体。
透明导电薄膜、电子器件、传感器等。
原理优点缺点应用领域原理优点缺点应用领域氧化还原法利用溶剂将石墨剥离成单层或少层石墨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液相剥离法碳化硅外延法电弧放电法激光诱导法通过高温处理碳化硅晶体,使其表面外延生长出石墨烯,适用于制备高质量石墨烯。
利用电弧放电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将石墨转化为石墨烯,但产量较低。
利用激光束照射石墨表面,诱导出石墨烯,但设备成本较高。
石墨烯性能简介
第一章石墨烯性能及相关概念1 石墨烯概念石墨烯(Graphene)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
石墨烯狭义上指单层石墨,厚度为0.335nm,仅有一层碳原子。
但实际上,10层以内的石墨结构也可称作石墨烯,而10层以上的则被称为石墨薄膜。
单层石墨烯是指只有一个碳原子层厚度的石墨,碳原子-碳原子之间依靠共价键相连接而形成蜂窝状结构。
完美的石墨烯具有理想的二维晶体结构,由六边形晶格组成,理论比表面积高达2.6×102m2 /g。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3×103W/(m•K))和力学性能(1.06×103 GPa)。
此外,石墨烯稳定的正六边形晶格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室温下的电子迁移率高达1.5×104 cm2 / (V·s)。
石墨烯特殊的结构、突出的导热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引起科学界巨大兴趣,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热点。
石墨烯结构图2 石墨烯结构石墨烯指仅有一个原子尺度厚单层石墨层片,由sp2 杂化的碳原子紧密排列而成的蜂窝状晶体结构。
石墨烯中碳-碳键长约为0.142nm。
每个晶格内有三个σ键,连接十分牢固形成了稳定的六边状。
垂直于晶面方向上的π键在石墨烯导电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石墨烯是石墨、碳纳米管、富勒烯的基本组成单元,可以将它看做一个无限大的芳香族分子,平面多环烃的极限情况就是石墨烯。
形象来说,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看上去就像一张六边形网格构成的平面。
在单层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通过sp2 杂化与周围碳原子成键给构整流变形,每一个六边单元实际上类似苯环,碳原子都贡献出个一个未成键电子。
单层石墨烯厚度仅0.35nm ,约为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
石墨烯的结构非常稳定,碳原子之间连接及其柔韧。
受到外力时,碳原子面会发生弯曲变形,使碳原子不必重新排列来适应外力,从而保证了自身的结构稳定性。
石墨烯互动墙原理
石墨烯互动墙的原理主要基于石墨烯的导电性质。
这种技术通过使用石墨烯材质的颜料在墙面上绘制出与展示主题相关的涂鸦样式,然后利用雷达触控系统来实现用户与互动投影墙之间的交互。
当用户触碰涂鸦内容时,互动投影墙的相应位置便会向用户演绎动态的涂鸦效果。
这种互动方式使得即使在无人交互的情况下,白墙也能摆脱单调。
石墨烯材料具备导电功能,这也是此种投影互动装置能让影像与涂鸦实现融合的原因。
这种趣味化的展示能充分吸引用户目光,同时蕴藏在涂鸦交互中的展示信息也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此外,石墨烯互动墙还利用互动投影墙的技术将传统的墙面变成会出现相关影像的互动媒体。
用户通过触碰到墙面上的感应点位,就能呈现相关的文字、动画内容,同时还支持多人同时触摸,以此来为用户提供更加趣味的互动效果。
这种互动效果能够给用户新奇的视觉享受,其中的内容也会被用户所关注。
这种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展馆、游乐园、景区等领域,尤其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
它不仅能为场所吸引更多的用户,还能丰富用户的参观体验,为用户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内容展示方式。
随着互动投影技术的不断进步,石墨烯互动墙也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在用户面前,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体验。
石墨烯
什么是石墨 1. 烯
石墨烯是一种平面单层紧密打包成
一个二维(2D)蜂窝晶格的碳原子, 并且是所有其他维度的石墨材料的基 本构建模块。它可以被包装成零维 (0D)的富勒烯,卷成了一维(1D) 的纳米管或堆叠成三维(3D)的石墨。
2.它是单原子层的石墨晶体薄膜,这
种石墨晶体薄膜的厚度只有0.335纳米, 将其20万片薄膜叠加到一起,也只相 当一根头发丝的厚度。
6.光学性质
石墨烯具有非常良好的光学特性,在较宽波长范围内吸收率约为2.3%,看上去几乎是透 明的。在几层石墨烯厚度范围内,厚度每增加一层,吸收率增加2.3%。大面积的石墨烯薄 膜同样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且其光学特性随石墨烯厚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是单层石 墨烯所具有的不寻常低能电子结构。室温下对双栅极双层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施加电压, 石墨烯的带隙可在0~0.25eV间调整。施加磁场,石墨烯纳米带的光学响应可调谐至太赫兹 范围。 当入射光的强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石墨烯对其的吸收会达到饱和。这些特性可以使 得石墨烯可以用来做被动锁模激光器。 这种独特的吸收可能成为饱和时输入光强超过一个 阈值,这称为饱和影响,石墨烯可饱和容易下可见强有力的激励近红外地区,由于环球光 学吸收和零带隙。由于这种特殊性质,石墨烯具有广泛应用在超快光子学。石墨烯/氧化石 墨烯层的光学响应可以调谐电。 更密集的激光照明下,石墨烯可能拥有一个非线性相移的 光学非线性克尔效应。
一块石墨,一个石墨烯晶体管和一个胶带。于2010年 在斯德哥尔摩市被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和康斯 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捐赠给诺 贝尔博物馆。
安德烈·海姆 (Andre Geim) 和康斯坦丁·诺沃 肖洛夫 (Konstantin Novoselov),于 2010年获得诺贝 尔奖
石墨烯纳米片形貌的描述
石墨烯纳米片形貌的描述石墨烯,作为一种最薄的材料,被广泛认为是材料科学领域的革命性发现。
它由单层碳原子构成,呈现出六边形的晶格结构,形成了一个二维的平面。
石墨烯的纳米片形貌独特而美丽,让人不禁为之惊叹。
在石墨烯纳米片的表面,每个碳原子都以sp2杂化形式存在,形成了一种紧密排列的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强度和导电性。
纳米片之间的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稳定而坚固的网络。
这种连接方式使得石墨烯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能够承受巨大的拉伸和压缩力。
石墨烯纳米片的形貌如同一张薄膜覆盖在物质表面上,呈现出透明而闪亮的特点。
它的薄度只有几个原子的厚度,几乎可以被视为二维材料。
这种特殊的形貌使得石墨烯在电子学、光电子学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除了其特殊的形貌外,石墨烯纳米片还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例如,它具有高度的热导率和光学透明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下快速传导热量,并且不会对光线产生明显的散射。
这使得石墨烯在热管理和光学器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机械剥离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在金属衬底上沉积碳原子,再通过化学处理去除衬底,得到石墨烯纳米片。
机械剥离法则通过用胶带等材料从石墨表面剥离碳原子,逐层剥离形成石墨烯纳米片。
尽管石墨烯纳米片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具有巨大潜力,但其制备和应用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例如,制备工艺需要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以满足大规模制备的需求。
此外,石墨烯纳米片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要求。
石墨烯纳米片以其独特的形貌和卓越的性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它在电子学、光电子学、热管理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随着制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相信石墨烯纳米片将在未来的科技革命中扮演重要角色。
石墨烯的应用场景
石墨烯的应用场景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晶体,在物理、化学、力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的电子结构和普通石墨烯大不相同。
电子结构是指电子在二维空间中的排布方式,决定了其行为特征。
目前,电子结构已经成为材料领域和半导体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它对于电子器件性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晶体,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物理性能,使其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石墨烯具有极为优异的性能,是一种性能极佳的二维纳米材料,被称为“黑钻石”、“新材料之王”。
它具有很强的比表面积,是传统材料比表面积的1000倍。
石墨烯能做什么?
石墨烯被称为“新一代‘王者’材料”,它具有非常优异的
性能,它可以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池、催化剂、光学器件、半导体器件等一系列材料。
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石墨烯电容器比传统电容器有更高的储能密度,循环寿命更长。
—— 1 —1 —。
o1s能谱 石墨烯
o1s能谱石墨烯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二维晶格,具有特殊的电子能谱。
在石墨烯中,电子的色散关系具有线性形式,被称为狄拉克锥电子能谱。
这种线性能谱形式使得石墨烯的电子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例如狄拉克费米子性质和高度的电子迁移率等。
在石墨烯的能带结构中,价带的最高点和导带的最低点接近而不重叠,形成了一个带隙。
这种带隙非常小,约为0.04 eV,
使得石墨烯在室温下表现出了导电性。
而在室温下,石墨烯的电导率可以达到约10^4 S/m,相比于其他材料来说非常高。
石墨烯的电子能谱还具有非常特殊的衍射和透射特性。
由于电子在石墨烯中的波函数相位相干性,电子波长非常长,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石墨烯的独特的光电子衍射图样和量子隧穿效应。
总的来说,石墨烯的电子能谱具有独特的线性形式,带来了许多特殊的电子性质和潜在应用价值。
近年来,石墨烯的能谱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并在纳米电子学、光电子学、热电学等领域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墨烯改性锡基氧化物的制备(负极)
通过SnO2水溶胶与石墨烯物理混 合制备出 SnO2/石墨烯复合材料, 在充放电过程中石墨烯有效缓冲 了复合材料的体积效应,复合材 料 Sn/C 摩 尔 比 为 3 ∶ 2 ( SnO2 质 量 分 数 约 为86% ), 脱锂比容量在循环 30 次后为 570 mAh/g。 电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因石墨烯的 掺杂而大大改善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制备石墨烯常见的方法为机械剥离法、氧化还原法、SiC外延生 长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石墨烯/半导体的复合材料做光催化剂
• 以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和 P25为原料,利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 P25 - 石墨烯( P25-G) 复合材料,见(图1 (a)) 在水热处理过程 中,氧化石墨烯还原为石墨烯的同时实现了其与P25 之间的化学 键合在紫外光和可见光条件下,研究了P25 - G 复合材料对亚甲 基蓝光催化降解的催化性能,并与 P25 - CNTs 进行了比较 见 (图1(b))结果表明,石墨烯的加入不仅能增强 P25 - G 复合 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而且将复合材料的光谱响应范围拓 展至可见光区。同时,石墨烯可以作为有效的电子受体抑制复合 体系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从而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表现出优于P25 - CNTs 的光催化性能 见 (图1(c))
石墨烯在锂电池的应用中的优势
• 石墨烯这种单层碳原子厚度的二维碳材料具有大理论比表面积 (2600 m2/g)和蜂窝状空穴结构, 因而有较高的储锂能力。此外, 其本身的高电子迁移率 (15 000 cm2/(V·s)),突 出 的 导 热 性 能 (3 000 W /(m·K)), 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力学性能 (拉伸模量 1. 01 TPa),使其作为复合电极材料的基体更具有突出 优势。
P25- 石墨烯( P25-G) 复合材料的结构 以及与P25、P25-CNTs的催化性能的对比
图1
• 石墨烯可引入半导体提高其光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为: • (1) 作为“大分子“光敏化剂拓展半导体的吸收带边,增强了对 可见光的利用率; • (2) 其二维平面几何结构和较.低的费米能级可以作为电子的受 体和电子传输的导电网络,促进半导体光生电子的迁移和光生载 流子的分离; • (3) 作为载体,其超大的比表面积可以提高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分 散性,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催化活性位点; • (4) 其芳环结构和离域的π电子结构,可以作为吸附剂富集有机污 染物分子,提高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的传质过程的效率
物理混合法制备 SnO2/石墨烯复合材料示意图
石墨烯在正极材料中的应用
以LiFePO4为例, LiFePO4具有高比容量 170mAh/g, 低 成 本, 低 毒 性 的 优 点。 但 其 电 导 率 低, 锂离子扩散差,致高倍率充放电时容量衰减很快。将石墨烯与 LiFePO4复合, 利用石墨烯柔韧的网状导电结构改善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 可以提高 材料的倍率性能。 将 LiFePO4(LFP)纳米颗粒、 氧化石墨 在 溶 液 中 超 声 混 合, 喷 雾 干 燥 后 烧 结 获得 LiFePO4/石墨烯复合材料(LFP/ G)。复合材料的电镜图片 ( 图 2) 表 明 石墨烯 ( G) 很 好 地 包 覆 在LiFePO4表面, 厚度在 2 nm 左右, 约 3—5 层石墨烯堆叠, 并形成连 续的片层结构, 且 LiFePO4纳米颗粒大小均一, 在 2—5 nm。由于合成材料的微观形 貌结构更加规整, 且相比于其他碳材料改性 LiFePO4,石墨烯的片层结构能形成连续 的三维导电网络, 大大提升了材料的导电性能。这种材料经过进一步碳包覆后 获 得 的 碳 包 覆 LiFePO4/石 墨 烯 复 合 材 料(LFP/(G + C)) 在 60 C 高倍率条件下嵌锂比容量 仍保持在 70 mAh/g 左右。同时, 复合材料在 10 C充电 20 C 放电条件下, 循环1 000次后, 嵌锂比容量仍保持在 110 mAh/g
图2 (a)(b)石墨烯包覆 LiFePO4复合材料 SEM 图; (c)LFP/G 复合材料中 LFP 纳米颗粒局部 TEM 图; (d)LFP/(G + C)复合材料 LFP 纳米颗粒局部 TEM 图
新型纳米材料石墨)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由碳原子组成 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是目前自然界最薄、强度最高 的材料。
石墨烯独特的电子能带结够
石墨烯的能带的独特性
• 以独立碳原子为基,将周围碳原子产生的势作为微扰,可以用矩 阵的方法计算出石墨烯的能级分布。在狄拉克点(Dirac Point) 附近展开,可得能量与波矢呈线性关系(类似于光子的色散关 系),且在狄拉克点出现奇点(singularity)。这意味着在费米 面附近,石墨烯中电子的有效质量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