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的组成、配制与灭菌

合集下载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别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

各类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尽相同,因而培养基的种类繁多。

在这些培养基中,就营养物质而言,一般不外乎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及水等几大类。

培养基的配制,一是要求在营养成分上能满足所培养微生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二是培养基在使用前不带菌,三是以灭菌后和保存过程中营养成分不发生变化。

培养基的灭菌通常在培养基配制后进行,其目的是杀灭培养基中残存的微生物或活的生物残体,保证培养基在贮存过程中不变质,也防止其他生物对培养的污染。

一、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干燥和包扎方法。

2.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3.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4.了解湿热和干热灭菌的原理,并掌握有关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中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孢的过程。

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的原理就是使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发生变性,从而到达灭菌的作用,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就是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到达灭菌的目的。

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小,凝固缓慢。

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高〔160~170℃〕,时间长〔1~2h〕。

但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 180℃。

否则,包器皿的纸或棉塞就会烧焦,甚至引起燃烧。

高压蒸气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气。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气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

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到达灭菌的目的。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

实验二.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实验二.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实验二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一、实验目的:1. 掌握常用培养基的制备方法;2. 了解培养基的成分、类型及特点;3. 学会玻璃仪器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工作。

4.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方法,掌握其配制过程和分装方法。

二、实验原理人工配制的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营养基础,不同材料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尽相同,适当地设计和选用培养基对组织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完整的培养基配方应包含有无机盐、有机营养、水、植物生长调节剂、琼脂及其他成分。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的详细内容见课本p26~29。

为了省时和减少多次称量的误差,一般先将药品配制成浓缩一定倍数的母液,用时稀释,储存于冰箱低温(2~4摄氏度)中待用。

基本培养基有8中母液,即大量元素母液、微量元素母液、有机物母液、钙盐母液、铁盐母液、肌醇母液、镁元母液、生长调节物质母液,基本培养基的配制方法有两种:一是可以将培养基的每种成分配成单一化合物的母液,便于配制不同种类的基本培养基时使用;二是配成几种不同的混合液,这样在大量配制同一种培养基时更省时、省力。

在配制母液时应注意防止沉淀产生。

绝大多数生长调节物质不溶于水,可以加热并不断搅拌促使溶解,必要时加入稀酸或稀碱等物质促溶。

各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用量极小,它们对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根、芽等器官分化起着重要和明显的调节作用。

通常使用的浓度单位是mg/L。

配制好的培养基应在24h之内完成灭菌工作,以免造成杂菌大量繁殖。

灭菌方法有:高温高压灭菌、过滤除菌、射线除菌等方法。

培养基常采取高压灭菌的方法,灭菌时间一般是在0.105MPa压力下,温度121摄氏度时,灭菌时间应根据容积的体积确定,所需最少时间见课本P32表2ˉ2。

培养基必需保证绝对无菌,否则因其营养丰富细菌、真菌极易滋生而导致植物死亡。

灭菌后的培养基不宜马上使用,以免造成培养材料的损失。

(一)、组成培养基的五类成分目前,大多数培养基的成分是由无机营养物、碳源、维生素、生长调节物质和有机附加物等五类物质组成的。

培养基和灭菌

培养基和灭菌

1、无机氮源(快速利用N源):铵盐(如氯化铵、
硫酸铵、硝酸铵、磷酸铵),硝酸盐(如硝酸钠、硝 酸钾)和氨水等。
特点:(1)分解快,能被微生物迅速利用;
(2)引起pH变化。
(NH4)2S04 →2NH3+H2S04
生理酸性物质
NaNO3+4H2→NH3+2H20+NaOH 生理碱性物质
2、有机氮源(慢速利用氮源,多为天然有机 物) :花生饼粉,黄豆饼粉,玉米浆,玉米蛋 白粉,蛋白胨,酵母膏。
2、原理:高温时微生物各种与温度有关的氧化 过程速率增快。
3、特点:时间长、耗热量大,应用不广。一般 用于灭菌后要求保持干燥状态的物料。
(三)湿热灭菌
1、方法: 直接用加压湿蒸汽进行物料或设备容器 的灭菌。用蒸汽将物料升温到115-140℃保持一 定时间,可杀死各种微生物。常用的灭菌条件是 120℃,20-30min。
P、S(可构成细胞物质) Mg、Fe(可作为酶的组成成分或维持酶活性) K、Na(调节细胞渗透压) Cu、Zn、Mn(作为酶的辅基和激活剂)
四、 水:
(1)构成生物体的成分; (2)培养基的组成部分; (3)参与代谢反应; (4)作为代谢反应介质; (5)作为物质传递介质; (6)良好的热导体。
染菌对抗生素生产过程的危害: (1)消耗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2)使培养条件如溶氧、粘度发生变化; (3)有的杂菌会分泌一些对抗生素产生菌有毒或
能使抗生素降解失活的物质,从而造成抗生素产量 大幅度下降; (4)影响后道工序的正常生产、影响产品外观及 内在质量; (5)如果污染了噬菌体,不仅引起产生菌自溶, 而且还会迅速大面积蔓延,严重威胁抗生素的生产。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一、目的掌握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方法;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技术;不同质地实验用品的灭菌方法。

二、方法步骤1、母液配制一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其它成分分别配制成100-200倍母液,使用时按比例稀释即可。

配好的母液需贮存于2~4℃的冰箱中,定期检查有无沉淀和微生物污染,如果出现沉淀或微生物污染,则不能使用。

2、植物激素配制植物激素一般配制成浓度为0.1—1.0mg/ml的溶液,贮存在2~4℃下备用。

由于多数激素难溶于水,所以配制时应按下面步骤进行:IAA:先用少量95%乙醇使之充分溶解,再加蒸馏水定容至需要浓度的体积。

NAA:可溶于热水中,也可采用与IAA同样的方法配制。

2,4-D:先用少量1mol/L的NaOH溶液充分溶解,然后缓慢加入蒸馏水定容至需要浓度体积。

细胞分裂素类:KT和BA等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均溶于稀盐酸,应先用少量1mol/L的HCl溶解后再稀释至需要浓度。

赤霉素:赤霉素的水溶液稳定性较差,一般用95%的乙醇配制成5~10mg/ml的母液低温保存,使用时再稀释。

3、培养基配制按实际配制培养基体积,取各母液的需要量加入一适当体积的烧杯或其它配制培养基的容器中,再加入实际配制培养基体积约2/3—3/4的蒸馏水,然后以每升所用蔗糖的量称取放入培养基并使其溶化。

用0.1mol/L的NaOH或0.1mol/L的HCl调整pH至5.6—5.8,以0.6%—0.8%的比例加入琼脂,并搅拌加热使琼脂完全溶化,用蒸馏水定容至终体积,混合均匀后分装于培养器皿中,然后进行高压灭菌。

4、培养基灭菌分装好的培养基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灭菌,灭菌条件为温度121℃,压力0.105MPa,灭菌时间与培养基容量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培养基体积与灭菌时间的关系三、结果与分析1、培养基的母液配制情况。

2、培养基配制时的注意事项。

四、提交实验报告附:MS培养基配方。

发酵工程第章-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发酵工程第章-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1)固体培养基
A、凝固培养基 :即遇热可融化,冷却后则凝固的固 体培养基
B、非可逆性凝固培养基:指有血清凝固成的固体培 养基或由无机硅胶配成的凝固后即不能再融化的固体 培养基
C、天然固体培养基:由天然固体状基质直接制成的 培养基,如麸皮,米糠,木屑等
D、滤膜:是一种坚韧且带有无数微孔的醋酸纤维薄 膜,把它制成圆片状覆盖在营养琼脂或浸有培养液的 纤维衬垫上,形成了具有固体培养基性质的培养条件。
第二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一、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 1、酸解法: 定义:以酸(无机酸或有机酸)为催化剂,在高温高
压下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方法. 优点:设备要求简单,水解时间短(20min),设备
生产能力大 缺点:高温高压下进行,设备要求耐腐蚀、耐高温、
耐高压,副反应多,对原料要求严格,淀粉颗粒不宜 过大,淀粉乳浓度不能过高。
第五节 培养基灭菌
一、消毒与灭菌在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消毒: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
外的病源微生物。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 细菌芽孢。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所有微生 物,包括营养细胞、细菌芽孢和孢子。 消灭杂菌和防止杂菌污染
二、灭菌方法: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物理灭 菌(射线、微波等)、化学灭菌(各种化学药 品);
功能:构成菌体、含氮代谢物;
3.无机盐
磷酸盐、钾盐、钙盐等矿物盐 铁、锰、钴等微量元素
功能:构成菌体,参与酶的组成,维持酶活性, 调节渗透压,调节pH值,维持氧化还原电位;
4.特殊生长因子:硫胺素、生物素、对氨基苯甲 酸、肌酸等
功能:酶的辅助部分,维持生命活动;
5.发酵的促进剂与抑制剂
发酵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加入有利于调节产物 的形成,而并不促进微生物的生长,这些物质 包括前体、促进剂和抑制剂

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一、实验目的1.了解配制培养基的原理,并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学习常用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和灭菌的操作方法。

3.熟练掌握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器材1.药品及试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牛肉膏,蛋白胨,NaCl,无菌水2.仪器及其它试管、三角瓶、烧杯、玻棒、天平、药匙、高压蒸汽灭菌锅、棉花、旧报纸、麻绳、纱布、培养皿三、实验内容1.实验分组食科0901本 29人/班→7人/组,分4组2.培养基配方配方一:马铃薯培养基200ml→培养酵母菌用马铃薯水煮液 40g、葡萄糖 4 g、琼脂 4g、水 200ml、pH 自然马铃薯去皮装于烧杯中,进行煮沸,用四层纱布过滤于三角瓶中,再加糖和琼脂补水至200ml 121℃灭菌20min配方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150ml→培养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用蛋白胨 10g、牛肉膏 10g、氯化钠 5g、琼脂 20g分装于10支试管中(试管1/5体积装液量)121℃灭菌20min四、实验方法、步骤(一)试管、锥形瓶及培养皿清洗 1人/组(二)棉塞制做 1人/组(三)培养基制作 1人/组1、马铃薯培养基削皮→切片→称量→装于烧杯中煮沸→纱布过滤于三角瓶→加糖、琼脂融化→补无菌水至200ml2、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称量→熔化均一→分装(试管1/5体积装液量)(四)加棉塞培养基配制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瓶口塞上棉塞,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而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五)试管与三角瓶包扎试管5个/扎用橡皮筋捆成一捆,三角瓶在棉塞外包扎旧报纸(学会活结打法),贴上标签,注明培养基名称、日期、组别。

(六)培养皿包扎 8套/包.组(七)灭菌锅的使用将包扎好的培养皿,装有培养基且包扎好的试管与三角瓶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内,121℃,20min高压蒸汽灭菌。

(八)摆斜面灭菌完毕,将试管培养基冷至50℃左右,将试管棉塞搁在玻棒(或木棍)上,搁成斜面,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度的一半为宜。

实验七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实验七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二)培养基灭菌
培养基分装好后,塞上棉塞,外面再包一牛皮纸,便 可灭菌。灭菌的时间和温度按各培养基规定进行,以保证 灭菌效果和不损坏培养基的必要成分。培养基经灭菌后, 可放在37恒温箱培养24小时,无菌者方可使用。 在实验室里用得最多的加热灭菌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和干热灭菌。一般培养基和水等用高压蒸汽灭菌,而玻璃 器皿常用干热灭菌。蒸汽灭菌为105-121℃,15-20分钟, 干热灭菌为160-170℃,1-2小时。目的都是使细菌体内蛋 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因为在湿 热情况下,菌体吸收水分,使蛋白质易于凝固,同时湿热 穿透力强,而且当蒸汽与被灭菌物体接触凝成水分时,又 可放出热量,使温度迅速增高,从而增加灭菌效力。
高压蒸汽灭菌步骤如下: 高压蒸汽灭菌步骤如下:
灭菌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将包扎好的物品放入其中。 1. 灭菌器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将包扎好的物品放入其中。 接通电源, 2. 接通电源,进行加热 排除高压锅内的空气,可将排气阀打开, 3. 排除高压锅内的空气,可将排气阀打开,待排出大气后 关闭排气阀;或关闭排气阀,待压力上升到0.5kg/cm2 0.5kg/cm2时再 关闭排气阀;或关闭排气阀,待压力上升到0.5kg/cm2时再 打开排气阀,待压力回复到0时再关闭排气阀。 打开排气阀,待压力回复到0时再关闭排气阀。 当压力达1.05kg/cm2 1.05kg/cm2时 此时灭菌器内的温度为121℃ 121℃, 4. 当压力达1.05kg/cm2时,此时灭菌器内的温度为121℃, 维持20min 对热不稳定的培养基如含有葡萄糖、 20min。 维持20min。对热不稳定的培养基如含有葡萄糖、氨基酸等 物时,应适当降低压力,延长时间。 物时,应适当降低压力,延长时间。 灭菌时间一到,切断电源,待压力降至零时, 5. 灭菌时间一到,切断电源,待压力降至零时,才能打开 排气阀,然后打开灭菌器盖, 排气阀,然后打开灭菌器盖,取出物品

培养基的组成、配制与灭菌

培养基的组成、配制与灭菌
微量元素包括Fe、B、Mn、Zn、Mo、Cu、Co、 Cl等。
1、大量元素:
组织培养中,各种矿质营养主要从培养基中获得, N、P、K、Ca、Mg、S等6种大量元素依靠各种无机 盐提供。
不同植物种类和不同试验目的对元素的使用量要求 不同,需经试验确定。
目前已选择出多种培养基配方用于植物组织培养。 其中以MS应用最广泛。
通常激素母液浓度生长素类为0.1~0.5 mg/ml, 细 胞分裂素母液浓度为0.2~1.0 mg/ml.
四、培养基的配制:
1、量取母液:营养元素和激素。 2、称量蔗糖、琼脂,放入600ml左右蒸馏水的锅 内,电路上加热,使琼脂溶化。 3、加入母液,混合均匀,调整pH值。 4、分装入瓶,每瓶40-50ml。 5、封口:用4-6层称量纸封口,之后灭菌备用。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主要通过植物激素 及生长调节物质对离体的组织、器官的形 态发生进行调控。包括诱导细胞分裂、愈 伤组织的生长、根芽的分化以及体细胞胚 胎发生等。
常用的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物涉及五大类植物 激素:
1、生长素类:IAA、IBA、NAA、2,4-D 2、细胞分裂类:6-BA、KT(Kin)、ZT、2ip 3、赤霉素类:GA3、GA4、GA7 4、脱落酸:ABA 5、乙烯:ETH
五、培养基的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1、加热:
灭菌前检查灭菌锅内水量是否充足, 然后将培养基放于灭菌锅内,改好盖,关 闭放气阀,打开电源,加热升温。
2、排气:
当温度升至0.5kg/cm2时,打开放气阀 彻底排出锅内冷空气。然后关闭放气阀, 促使压力继续上升。
3、温度控制:
当锅内压力升至1.1kg/cm2时,计时15-20 分钟,计时结束后,关闭电源。
二、培养基的类型: 1、高盐浓度培养基:MS、B5、SH等。

实验三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实验三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葡萄糖发酵培养基 蛋白胨 10g NaCl 5g 葡萄糖 10g 水1000mL 1.6%溴甲酚 紫水 pH 7.4-7.6 将蛋白胨、NaCl、葡萄糖加入水中,加热调pH至7.4-7.6, 加入1.6%溴甲酚紫水溶液。分装试管内倒置一杜氏小管, 塞上硅胶塞,灭菌。 2、乳糖发酵培养基 蛋白胨 20g 乳糖 10g 水1000mL 1.6%溴甲酚紫水溶液 1mL pH 7.4-7.6 将 蛋 白 胨 、 乳 糖 加 入 水 中 , 加 热 调 pH 至 7.4-7.6 , 加 入 1.6%溴甲酚紫水溶液。分装试管内倒置一杜氏小管,塞上 硅胶塞,灭菌。 3、M.R.与V.P.试验培养基 蛋白胨 5g 葡萄糖 5g K2HPO4 5g 水1000mL 分装试管,塞上硅胶塞,灭菌。
6.到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压力下降至常压后, 慢慢打开排汽口,然后打开锅盖,• 出灭菌物。注意 取 在压力未降至0时,切勿打开锅盖,否则突然降压, 会招致玻璃器皿破损或培养基沸腾,沾湿棉塞冲出管 外 7.取出灭菌物后,若试管应在琼脂未凝固之时将 试管摆成斜面。应用此法灭菌是否彻底的一个关键是 在压力上升之前必须将锅内的冷空气完全驱尽,否则 压力表指针所指的压力不能代表锅中的真正温度。
2.摆入上述包装好的待灭菌培养基,但不 能摆得太挤,以免影响蒸汽通过和灭菌效果。 3.加盖旋紧螺旋,使蒸汽锅密闭不漏气(若 为手提式应对角螺旋均匀旋紧)。
4.打开排气阀,通入热源,自开始产生蒸汽至 蒸汽猛烈的喷出而无空气时关紧放气阀。 5.升温升压:继续加热,至压力计读数达 0.1Mpa(121.5°)后保持30分钟。
4、明胶培养基 牛肉膏 3g 蛋白胨 10g NaCl 5g pH 7.0-7.2 分装试管,塞上硅胶塞,灭菌。 5、硝酸盐培养基 明胶 150g 水1000mL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15.不锈钢碗1个
每张实验台上物品:
电炉+石棉网+搪瓷盘1套
共用实验物品:

1.小塑料筐若干; 6.蒸馏水1瓶; 2.电子天平2台; 7.营养肉汤培养基1瓶; 3.称量纸若干; 8.营养琼脂培养基1瓶; 4.药匙2支; 9.高压蒸气灭菌器1台 5.毛刷2把;
四.注意事项:
在一根木棒上。搁置的长度要合适,使培养基形成的斜面 的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
用于活化菌种, 或培养菌种的斜面
用于保存菌种 的斜面
三.每组(4人/组)实验物品:
6.橡皮筋3根; 1.150-250ml三角瓶1个 (营养琼脂)做斜面(1 7.报纸或灭菌袋若干; 支/人)、平板(1个/人)。 8.试管架1个; 2.250ml烧杯(营养肉汤) 9.记号笔1支; +表面皿1套,分装试管, 10.酒精灯2个; 1支/人。 11.火柴1盒; 3.玻璃棒1根; 12.小棍(摆斜面用)1 4.试管8支; 根; 5.培养皿4个; 14.250ml量筒1个;
1.营养琼脂分装前必须充分溶解。 2.倒平板前必须冷却至50-60℃左右。 3.分装时要避免培养基粘染管(瓶)口, 引起污染。 4.剩余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倒入垃圾桶,不 能倒入下水道。
1.实验完毕,各小组清洗所用 烧杯,三角瓶,玻璃棒等物品, 按原位置摆放整齐。 2.值日生清理实验台,打扫地 面,实验室整理完毕方可离开。
本次实验报告内容: 记录本实验配制培养基的 名称、数量,并图解说明其 配制过程,指明要点。
动物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方法,
掌握其配制过程。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原理及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三.实验步骤—培养基的配制
4.灭菌 ❖ 将上述培养基以0.103Mpa,121℃,20min高压蒸气灭菌. 5. 搁置斜面 ❖ 将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至50℃左右(以防斜面上冷凝水太
多),将试管口端搁在玻棒或其他合适高度 的器具上,搁置 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的一半为宜。 6.到固体平板
❖ 将灭菌培养基降温50℃,到固体平板。
谢谢大家
三.实验步骤—培养基的配制
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斜面1支/人、
培养皿1个/人、三角瓶固体200mL/3组)
配方:
❖ 营养肉汤
1.8g
❖ 琼脂
2g
❖ 固体培养基
2%L
三.实验步骤—培养基的配制
1. 斜面的制备
❖ 准确地称取营养肉汤1.8*2 g放入烧杯中。在上述烧杯中 先加入200 ml水,用玻棒搅匀,然后,将称好的琼脂4g 加入,再加热溶化,溶化时需要用玻棒不停搅拌。必要 时补足所损失的水分。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
灭菌效果。三角瓶与试管口端不要与桶壁接触, 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
三.实验步骤—高压蒸汽灭菌
❖ 3.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锅的排气 槽内。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 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
❖ 4. 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 内的冷空气。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 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气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当锅 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电源,维持压力至 所需时间。本实验用0.1MP,121.5℃,20分钟灭 菌。
每支试管约4ml。(注意:每人1支试管,3个组一起 做)。加塞,包扎后,灭菌。
❖ 注意:在琼脂溶化过程中,应控制火力,以免培养基因 沸腾而溢出容器。同时,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烧 焦。配制培养基时,不可用铜或铁锅加热溶化,以免离 子进入培养基中,影响细菌生长。

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方法验证

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方法验证

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方法验证一、培养基配制培养基是一种供养菌落生长的基础物质,可以提供细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

培养基的配制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如果配制不当会影响到培养菌落的生长和观察结果的准确性。

1.1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固体培养基是通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如琼脂)使其凝固,形成固体的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可以用来分离纯菌、观察菌落特征以及保存菌种。

配制固体培养基的主要步骤如下:步骤一:准备配方根据不同的菌种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配方。

常见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NA)、大肠杆菌琼脂(MacConkey)、血琼脂(Blood Agar)等。

步骤二:计量和溶解根据配方,按照适当的比例称量需要的成分,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然后,将成分加热溶解,直至成分完全溶解。

步骤三:凝固将已溶解的培养基液倒入培养皿或试管中,装入适量的培养基液。

温度下降至约50℃时,可以添加相应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促进无菌条件的保持。

待培养基液凝固后,即可进行灭菌处理。

1.2液体培养基的配制液体培养基主要用于培养大量的菌落或进行革兰氏染色等实验。

液体培养基的配制步骤与固体培养基配制类似,只是不需要加入凝固剂。

为了确保培养基无菌,常常需要进行灭菌处理。

2.1常见的灭菌方法常见的灭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高压灭菌法:利用高温高压的环境,将培养基中的微生物逐一被杀死。

常用的高压灭菌法是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处理。

2)紫外线灭菌法:使用紫外线灭菌器,将细菌暴露在紫外线下,排除细菌生长的可能性。

3)化学灭菌法:使用化学物质,如乙醛、次氯酸钠等,浸泡培养基或在培养基上喷雾,杀灭细菌。

2.2检验培养基灭菌效果的验证方法验证培养基灭菌效果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物理指标法和培养法。

1)物理指标法:即通过检测物理指标,如温度、压力等,来验证灭菌效果。

例如,在培养基中放置一个温度计,通过测量温度变化来判断灭菌的有效性。

2)培养法:即将培养基在灭菌前后进行对照培养,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或通过采样培养基,进行菌种分离和鉴定。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的注意事项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的注意事项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的注意事项培养基配制:1.选择合适的成分: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分,常见的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和其他添加剂等。

不同菌株具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因此需要根据菌株的特点进行选择。

2.称量成分:准备好所需的成分,并根据实验方案的要求称量合适的量,注意遵循慎重、准确的原则。

称量时要注意卫生和避免污染,避免手直接接触培养基成分。

3.溶解和调节pH:将所需的成分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中,用磁力搅拌器充分溶解。

根据菌株的要求,调节培养基的pH值。

常用的调节剂有氢氧化钠(NaOH)和盐酸(HCl)。

4.加入琼脂糖:将配制好的液体培养基加热至沸腾并搅拌,然后加入适量的琼脂糖,再次搅拌直至琼脂糖完全溶解。

5.分装和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或试管中,然后灭菌。

灭菌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高压灭菌、滤液灭菌和热灭菌等。

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应基于培养基的成分和需求。

2.准备好实验室器具:在灭菌前,要确保实验室器具和操作台面都是清洁的,并准备好所需的灭菌设备和物品,如高压锅、培养皿、试管和酒精灯等。

3.严格操作:灭菌前要对培养基容器进行必要的清洁,如使用酒精进行消毒。

然后将培养基装入容器中,并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密封,如用铝箔纸包裹或用锡纸密封。

4.控制温度和时间:根据选择的灭菌方法和设备的要求,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时间。

灭菌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不同的培养基和设备可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检查培养基质量:灭菌后,打开培养基试管或培养皿的盖子,观察培养基是否有异常变化,如出现颜色变化、气泡或异味等。

若有异常,应立即进行处理。

总结: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正确的配制和灭菌可以保证培养基的纯度和质量,从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成分,准确称量,并注意卫生和避免污染。

灭菌时,要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并控制温度和时间,同时注意实验室器具的清洁和消毒。

微生物学实验三 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微生物学实验三  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实验三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培养基是指利用人工方法将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各种营养物质混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

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以及菌种保藏等方面。

培养基一般应含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营养成分。

此外,为了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要求,还必须控制培养基的pH。

一般细菌、放线菌适于生长在中性或微碱性的环境中,而酵母菌和霉菌则适于生长在偏酸性的环境中。

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须将培养基调节在一定pH的范围内。

迄今为止,培养基的种类极其繁多。

按培养基的成分,可将培养基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是指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或其它天然有机成分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其优点是营养丰富、价格便易;缺点是成分不能准确确定且不稳定。

实验室常用的牛肉汁或麦芽汁培养基即为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是指完全利用已知种类和成分的化学试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优点是各成分均为已知且含量稳定,缺点是价格较贵。

实验室常用的高氏一号培养基即为合成培养基。

半合成培养基是指由天然有机成分和已知化学试剂混合组成的培养基。

实验室常用的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即为半合成培养基。

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可将培养基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是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常加1.5%~2%的琼脂)经融化冷凝而成;半固体培养基是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2%~1%左右的琼脂,经融化冷凝而成;液体培养基是指培养基中不加凝固剂琼脂,培养基呈液体状态。

按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加富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促使某种持殊性能的微生物迅速生长,有利从混合菌群中分离出所需种类微生物。

例如为了分离能够利用石蜡的微生物,常在培养基中加入石蜡作为碳源。

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微生物生长抑制剂,抑制那些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以达到从混杂微生物菌群的环境中分离到所需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配制灭菌

培养基的配制灭菌
3. 分装:将培养基分装到试管或三角瓶,试管内培养基 厚度为1-2cm,三角瓶培养基厚度为2-3cm,用纸把瓶口擦干 净,加上棉塞,外围用牛皮纸和棉线包扎。
4. 灭菌:置121℃高压蒸汽灭菌15分钟。 5. 培养酵母菌:待培养基冷却后,在培养基的 表面滴加1-2滴新鲜酵母液,放置1d待培养基表面干 燥后再接种果蝇。 6. 接种果蝇:拔出接种瓶、亲本瓶的棉塞,夹 在指缝中间,迅速将亲本瓶口倒扣在接种瓶上方,轻 拍亲本瓶让果蝇落入接种瓶中,此法仅适用于原种继 代培养。如要挑取处女蝇、不同品种杂交、子代性状 检查,需要先做麻醉处理,有选择性转入接种瓶。
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的排除是 当锅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
1) 首先将内层灭菌桶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 1MPa(相当于15Ib/in2或1.
否完全极为重要,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 待水蒸汽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
6) 将取出的灭菌培养基放入37℃温箱培养24小时,经检
1) 每次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水位,添加适量水。
查若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 1MPa(相当于15Ib/in2或1.
时间的长短可根据灭菌物品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以达到彻底灭菌为准。
1MPa,121℃保持15~30分钟进行灭菌。
注意事项: 这种灭菌适用于培养基、工作服、橡皮物品等的灭菌,也可以用于玻璃器皿的灭菌。
待水蒸汽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 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技术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技术

一、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技术培养基是将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的方法配制而成的用于培养微生物的营养基质。

培养基种类很多,不同的微生物所需培养基不同。

就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

按培养基特殊用途可分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按培养基制成后的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 %-2.0 %琼脂作凝固剂; 半固体培养基则加入0.5 %-0.8 %的琼脂。

一般培养基除含有大量水分外, 还含有碳素、氮素、无机盐类和维生素等。

此外, 由于徽生物生长繁殖必须在最适的酸碱度范围内, 才能表现出最大的生命活力, 因此应根据不同种类的徽生物. 将培养基调节到一定的pH值范围。

培养基配制后还必须进行灭菌, 灭菌是指杀死或消灭所有微生物, 包括营养体、孢子和芽孢。

灭菌的方法很多,可分为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两大类。

物理方法包括湿热灭菌、干热灭菌、紫外线灭菌、过滤除菌等; 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品对接种室空间、用具和其它物体表面进行灭菌与消毒。

消毒一般是指消灭有害微生物的营养体和病原菌。

(一) 培养基的配制方法一般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如下 (各种天然培养基的配制方法略有不同):l. 按照配方的组分及用量先分别称量并配成液体;2. 根据要求调到一定的酸碱度(pH值);3. 若要制成固体则加入2%琼脂并加热融化;4. 根据需要的数量分装入试管或三角瓶中, 加上棉塞或盖上纱布;5. 包扎好灭菌后备用。

配制斜面培养基的一般操作步骤为:称量→ 溶解→ 调pH值→ 加琼脂→ 过滤→ 分装→ 加棉塞→ 包扎→ 灭菌→ 摆斜面→ 无菌检查。

(图9-7)(二) 培养基及常用器皿的灭菌培养微生物常用的玻璃器具主要有试管、三角瓶、培养皿、吸管等, 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灭菌, 使容器中不含任何杂菌;培养微生物用的营养基质(培养基), 在接入纯种前也必须先行灭菌, 使培养基呈无菌状态。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报告(共8篇)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报告(共8篇)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实验报告(共8篇)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详细)一、实验题目: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二、实验目的:1、明确培养基的配置原则,掌握配置方法。

2、了解灭菌的原理,学习掌握灭菌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器材:1、药品: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水、琼脂。

2、仪器:三角瓶、培养皿、试管、线绳、棉花、烧杯、报纸、移液管、试管架、铁针、量筒。

四、实验原理:1、培养基的制备包括一下几种成分:(1)水分:主要成分。

(2)N源: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

(3)C源:主要是含碳有机物、碳氢化合物等。

(4)无机盐:如NaCl、KH2PO4等。

微量元素:Cu、K、Mg、S、P、Zn。

有些还需要添加“生长因子”,通常是维生素类、某些氨基酸或核酸等。

2、培养基配置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及培养目的,选用不同的培养基,但有机物总量不得超过15%,盐类一般不超过1%。

培养基有以下分类:按成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按状态: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按用途: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培养基配好后应立即灭菌,防止营养物质中的微生物富集。

3、灭菌:用理化手段杀灭一切微生物的营养体,包括芽孢和孢子,在实验中应对所有仪器、操作场所、药品及培养基灭菌或消毒。

(1)高压蒸汽灭菌:将物品放入封闭的加压灭菌器,加热使灭菌锅套间的水沸腾产生蒸汽,将冷空气排尽,压力上升,使水沸点变高,导致菌体蛋白质变性,一般0.1MPa、121℃、15~30min 可以彻底灭菌,本次实验灭菌20min。

若是含糖培养基,110℃、30min。

(2)干热灭菌:微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因高温而凝固变性。

因高温,所以含水量小,不利于蛋白质受热变性,所以温度高,时间长。

(3)紫外灭菌:诱导胸腺嘧啶二聚体形成抑制DNA复制。

(4)过滤除菌:实验室中用微孔滤膜(孔径一般为0.22μm)。

除病菌需更小。

五、实验步骤: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依次准确称取0.5g牛肉粉、1.0g蛋白胨、0.5gNaCl放入烧杯,加入100mL水,用玻璃棒搅匀溶解,移入三角瓶,并加入1.5g琼脂。

培养基的配制、分装、灭菌

培养基的配制、分装、灭菌
70ºC以下放物、取物。 ④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
降压回零取物。
(二)灭菌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体上一切微生物。
(1)干热灭菌法:把待灭菌的物品均匀地放入烘箱中,升温 至160ºC,恒温1小时即可。此法适用于玻璃皿、金属用 具等的灭菌。
(2)高压蒸汽灭菌法(一般121ºC,30min,适用培养基): 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可密闭的加压蒸汽灭菌锅中进 行的,以大量蒸汽使其中压力升高。由于蒸汽压的上 升,水的沸点也随之提高。在蒸汽压达到1.055 公斤/厘 米2时,加压蒸汽灭菌锅内的温度可达到121ºC。在这种 情况下,微生物(包括芽孢)在15~20 分钟便会被杀 死,而达到灭菌目的。如灭菌的对象是砂土、石蜡油等 面积大、含菌多、传热差的物品,则应适当延长灭菌时 间。
(3)操作步骤:
1)称药品 按实际用量计算后,按配方称取各种药品放入大烧 杯中。牛肉膏可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解后 倒入大烧杯;也可放在称量纸上称量,随后放人热水中,牛 肉膏便与称量纸分离,立即取出纸片。蛋白胨极易吸潮,故 称量时要迅速。
2)加热溶解 在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小火加热,并 用玻棒搅拌,待药品完全溶解后再补充水分至所需量。若配 制固体培养基,则将称好的琼脂放入已溶解的药品中,再加 热融化,此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或溢出,最后 补足所失的水分。
高压蒸汽灭菌法
1.加水 将内层灭菌桶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 水,以水面与三角架相平为至。
2.装料 将装料桶放回锅内,装入待灭菌的物品。装有培 养基的容器放置时要防止液体溢出,瓶塞不要紧贴桶 壁,以防冷凝水沾湿棉塞。
3.加盖 将盖上与排气孔相连接的排气软管插人内层灭菌 桶的排气槽内,摆正锅盖,对齐螺口,然后以同时旋紧 相对的两个螺栓的方式拧紧所有螺栓,并打开排气阀;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

2、培养基的种类
• 根据物理性质分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需加入凝固剂, 如琼脂
固体培养基
主要用于微生物的 分离、计数等
液体培养基
主要用于工业生产
• 根据化学成分分
合成培养基——成分明确,常用于分类,鉴定 天然培养基——成分不明确,常用于工业生产
(如牛肉膏、蛋白胨等)
(二)无菌技术
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每一步都需要做到 “无菌”,即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进行加压蒸汽灭菌操作有哪几个步骤?升压前为什 么要排尽锅内空气?
冷空气影响压力,从而影响温度。
物质 牛肉膏 蛋白胨 NaCl
琼脂 蒸馏水
1mol/L NaOH 1mol/L HCl
量 1.5g
5g 2.5g 10g
400mL
滴加适量 pH(7.4 - 7.6)
蒸馏水
定容 500 mL
1、配制培养基:
1 . 称量
2 . 溶化
3 . 调pH
2、分装、加塞和包扎:
分装原则: 不使培养基沾污管口和瓶口, 以免污染棉塞造成杂菌生长。
锥形瓶 < 3/5
固体培养基 < 1/5
试管
液体培养基 < 1/4
2、分装、加塞和包扎:加塞包扎原则:棉塞应将2/3长度塞入试管或锥形瓶口,塞好后 以手提棉塞,试管不下落为准。
思考:配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吗?为什么?
3、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
原理: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 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 随之增加。在0.1MPa,121℃维持20-30min可 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步骤: 1 . 加水
2 . 装料 3 . 加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植物激素及生长调节物涉及五大类植物 激素: 1、生长素类:IAA、IBA、NAA、2,4-D
2、细胞分裂类:6-BA、KT(Kin)、ZT、2ip
3、赤霉素类:GA3、GA4、GA7 4、脱落酸:ABA 5、乙烯:ETH
1、生长素类: 主要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和细胞分裂,诱导形 成愈伤组织,促进生根。 常用的有NAA、IAA、IBA、2,4-D等。
可以加入培养基或浸泡处理外植体。
(2)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加入培养基中。
4、生长抑制剂: 常用矮壮素、比久(B9)、多效唑 (pp333) 、三碘苯甲酸、根皮酚等。
二、培养基的类型:
1、高盐浓度培养基:MS、B5、SH等。 适用于多数营养需求量较大的植物。 2、中等盐浓度培养基:Nitsh、Miller等 大量元素浓度约为MS的1/2。 3、低盐培养基:WPM、 White等。 大量元素浓度约为MS的1/4左右。 适用于木本植物的培养。
三、培养基母液及激素母液的配制:
由于培养基中元素种类多,用量少,因此每次称量 繁琐,因此通常将各种营养成分配制成母液保存,配制 培养基时根据需要量取用,从而简化操作,节省时间。 营养元素母液根据其性质和反应特性混合。
激素母液 根据使用浓度配制。
1、器皿和用具的准备 仪器包括万分之一天平,百分之一天平,pH计
表1 MS培养基的组成配方 组成成分 NH4NO3 KNO3 CaCl2· 2O 2H MgSO4· 2O 7H KH2PO4 KI H3BO3 MnSO4· 2O 4H ZnSO4· 2O 7H Na2MoO4· 2 2H O 2· 2O CoCl 6H 数量(mg/l) 1650 1900 440 370 170 0.83 6.2 22.3 8.6 0.25 0.025 组成成分 Na2-EDTA FeSO4· 2O 7H CuSO4· 2O 5H 蔗糖 pH 肌醇 烟酸 盐酸吡哆醇 甘氨酸 盐酸硫铵等 数量(mg/l) 37.3 27.8 0.025 30 5.8 100.0 0.5 0.5 2.0 0.4
(3)激素母液的配制: 根据各种激素的使用浓度配制适宜的母液,用 万分之一天平称取激素,溶剂溶解后加水定容。 生长素类、赤霉素类及脱落酸等用95%乙醇溶 解;细胞分裂素类用1N HCl或1N NaOH溶解。
通常激素母液浓度生长素类为0.1~0.5 mg/ml, 细胞分裂素母液浓度为0.2~1.0 mg/ml.
4、脱落酸(ABA): 促进休眠、衰老和脱落。组织培养中较 少使用,主要用于调节激素平衡,促进形 态建成。
5、乙烯: 主要促进衰老和脱落,高浓度易形态变化。
(四)碳源: 碳源主要为细胞提供合成新化合物的骨架, 为细胞的呼吸代谢提供底物与能源,此外还能 维持一定的渗透压。 常用的碳源主要是蔗糖,使用浓度在2-5 %,此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山梨糖、甘 露糖及可溶性淀粉等也常用于植物组织培养。 糖浓度高低直接影响形态建成。
灭菌前检查灭菌锅内水量是否充足, 然后将培养基放于灭菌锅内,改好盖,关 闭放气阀,打开电源,加热升温。 2、排气:
当温度升至0.5kg/cm2时,打开放气阀 彻底排出锅内冷空气。然后关闭放气阀, 促使压力继续上升。
3、温度控制:
当锅内压力升至1.1kg/cm2时,计时15-20 分钟,计时结束后,关闭电源。
用品包括不同型号的烧杯(2000ml、1000ml、 100ml),容量瓶(1000ml、500ml、100ml)、移 液管(10ml、5ml、2ml、1ml)、试剂瓶若干 (1000ml、250ml)、移液器(1000ul、200ul)滴 灌、玻璃棒、试管、各种规格三角瓶(150ml、 100ml、50ml)、培养基分装器,漏斗、称量纸、标 签纸、不同范围pH试纸、铅笔等。 玻璃器皿用前清洗干净。
2、细胞分裂素类: 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促进茎增促,抑制茎 伸长;诱导芽的分化、促进侧芽萌发;延缓衰 老。 常用细胞分裂素有BA、KIN、ZT、2ip等。
此外近年来发现苯基脲衍生物具有非常高的细 胞分裂素活性,在多种植物上应用。
如TDZ,CPPU,4-PU等。
3、赤霉素类: 主要具有诱导茎的细胞伸长,对根无效;对 形成层细胞分化有影响,与生长素协同作用; 可以诱导离体成花;打破休眠等功能。 常用GA3、GA4等。
(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植物激素是植物新称代谢中产生的天然 化合物,它能以极微小的用量直接影响植 物细胞的分化、分裂以及发育,影响植物 的形态建成、开花、结实、成熟、衰老脱 落、休眠、萌发等生理活动。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主要通过植物激素 及生长调节物质对离体的组织、器官的形 态发生进行调控。包括诱导细胞分裂、愈 伤组织的生长、根芽的分化以及体细胞胚 胎发生等。
第二节 培养基的组成、配制与灭菌
一、培养基的组成和作用
培养基(medium)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材料, 是外植体生长的营养物质,只有配制出适宜的培养 基,才能使组织培养获得成功。 通常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包括以下六大类 成分,即矿质营养、有机成分、植物生长调节剂、 碳源、琼脂以及其他附加物等。 培养基的主要指标是营养成分及植物生长调节 物质的浓度。
(六)有机附加物: 1、椰子汁:
用量为100~200g/L。
2、香蕉泥:
使用量为150~200g/L。
3、苹果汁、番茄汁等。
(七)其他成分: 1、活性炭:
使用量为0 .2-1%。
2、抗生素: 常用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用 量在5~20mg/L。
3、抑制酚类物质形成的物质: (1)抗坏血酸:
表3 N6培养基的组成和配方 组成成分 数量(mg/l) KNO3 2.3 CaCl2· 2O 2H 166 MgSO4· 2O 7H 185 KH2PO4 400 (NH4)2SO4 463 KI 0.8 H3BO3 1.6 MnSO4· 2O 4H 4.4 ZnSO4· 2O 7H 1.5 组成成分 Na2-EDTA FeSO4· 2O 7H 蔗糖 pH 烟酸 盐酸吡哆醇 甘氨酸 盐酸硫铵 (mg/l) 37.3 27.8 50 5.8 0.5 0.5 2.0 1.0
四、培养基的配制:
1、量取母液:营养元素和激素。 2、称量蔗糖、琼脂,放入600ml左右蒸馏水的 锅内,电路上加热,使琼脂溶化。 3、加入母液,混合均匀,调整pH值。
4、分装入瓶,每瓶40-50ml。
5、封口:用4-6层称量纸封口,之后灭菌备用。
五、培养基的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1、加热:
表2 B5培养基的组成和配方 组成成分 数量(mg/l) KNO3 2500 CaCl2· 2O 2H 150 MgSO4· 2O 7H 250 (NH4)2SO4 134 KI 0.75 H3BO4 3.0 MnSO4· 2O 4H 10 ZnSO4· 2O 7H 2.0 Na2MoO4· 2 2H 0.25 O CoCl2· 2O 6H 0.025 Na2-EDTA 37.3 组成成分 FeSO4· 2O 7H CuSO4· 2O 5H 蔗糖 pH 肌醇 烟酸 盐酸吡哆醇 激动素 2,4-D 盐酸硫铵 数量(mg/l) 27.8 0.025 40 5.5 100 1.0 1.0 0.1 0.1-1.0 10
4、出锅:
当灭菌锅自然冷却后,取培养基,放置 于接种室备用。
六、培养基的保存:
1、防尘: 防治灰尘污染。 2、避光:吲哚乙酸等易于分解,要注意遮光。 3、恒温:4 oC可保存3-6周,室温下两周内用 完。
4。定期更新:不易长期保存。
20050913
(五)琼脂: 琼脂作为固化剂用于组织培养中,起支持植 物的作用,不提供营养,为海藻中提取的一种高 分子化合物,仅溶于热水(90 oC以上),成为凝 胶,冷却后(40 oC以下)即凝固为凝胶。
琼脂的用量通常在4~10g/L.
琼脂是组织培养培养基中主要的成本支出,约 占80%。
琼脂的凝固能力除与原料、厂家的加工工艺 有关外,还受高压灭菌时的温度、时间以及pH 影响。
2、药品及蒸馏水准备:
药品采用分析纯或化学纯试剂。 水利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3、母液配制:
(1)配制母液原则: 相同类型的试剂混合; 易形成沉淀的药品分开; 母液浓度要适宜;
用量要认真计算和核对;
药品要准确称量。
(2)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MS培养基母液根据试剂特性通常配成四种母液, 即大量元素母液(10或20倍)、微量元素母液(100 或1000倍)、Fe盐(100倍)、有机物(100倍)。 配置前先进行根据培养基组成和配制体积计算母 液试剂用量,然后称取药品,大量元素可以用百分 之一或千分之一天平,微量元素,铁盐和有机物用 万分之一天平称量。
(一)矿质营养: 矿质营养又称无机营养,是指植物生 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化学元素。
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 (1)组成各种化合物,成为结构物质; (2)构成特殊物质,参与代谢; (3)维持离子平衡、胶体稳定及电荷平衡等 电化学作用; (4)影响形态发生和组织、器官的建成等。
根据植物对元素的吸收量,可以把植物必需元素 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国际植物生理学会建议将植物所需浓度大于0.5 mmol/l的的元素称为大量元素。低于0.5 mmol/l的 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根据此规则大量元素种类包括C、H、O、N、P、K、 Ca、Mg、S。其中C、H、O为气体元素,其余六种为矿 质元素,分别占植物干重的百分数为18%、10%、70 %、0.3%、0.07%、0.3%、0.3 %、0.07%、0.05%。
以MS为例6中矿质元素分别由KNO3、NH4NO3、KH2PO4、 MgSO4.7H2O、CaCl2 . 2H2O提供。
大量元素中的氮通常采用硝态氮或铵态氮的形 式被使用,但铵态氮浓度过高会对有些植物培养物 造成伤害,不适宜使用过高的浓度。而常用MS培养 基中既有硝态氮又有铵态氮。
2、微量元素: 植物组织的对其需要量极少,过多会产生 毒害,如造成蛋白质变性、酶系失活。代谢 障碍等。 各种微量元素均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如 硼与蛋白质的合成及糖类的运输有关;铜能 促进离体根的形成;锰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和呼吸作用;钼为氮素代谢的重要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