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学习资料
人教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同步全解
人教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5)单元综合解说 (5)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课程标准要求 (5)教材内容全解 (6)典型例题剖析 (6)中考考点对接 (7)知识能力提升 (9)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2)课程标准要求 (12)教材内容全解 (12)典型例题剖析 (13)中考考点对接 (15)知识能力提升 (16)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8)课程标准要求 (18)教材内容全解 (18)典型例题剖析 (21)中考考点对接 (23)知识能力提升 (25)单元大归纳 (29)基础知识梳理 (29)中考能力提升 (29)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34)单元综合解说 (34)课题1 空气 (34)课程标准要求 (34)教材内容全解 (34)典型例题剖析 (36)中考考点对接 (36)知识能力提升 (38)课题2 氧气 (39)课程标准要求 (39)教材内容全解 (39)典型例题剖析 (41)中考考点对接 (42)知识能力提升 (43)课题3 制取氧气 (46)课程标准要求 (46)教材内容全解 (46)典型例题剖析 (49)中考考点对接 (50)知识能力提升 (52)单元大归纳 (54)基础知识梳理 (54)中考能力提升 (55)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58)单元综合解说 (58)课题1 分子和原子 (58)课程标准要求 (58)教材内容全解 (58)典型例题剖析 (60)中考考点对接 (61)知识能力提升 (63)课题2 原子的结构 (65)课程标准要求 (65)教材内容全解 (65)典型例题剖析 (67)中考考点对接 (68)知识能力提升 (69)课题3 元素 (71)课程标准要求 (71)教材内容全解 (71)典型例题剖析 (73)中考考点对接 (73)知识能力提升 (75)单元大归纳 (77)基础知识梳理 (77)中考能力提升 (78)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80)单元综合解说 (80)课题1 爱护水资源 (80)课程标准要求 (80)教材内容全解 (80)典型例题剖析 (81)中考考点对接 (82)知识能力提升 (83)课题2 水的净化 (85)课程标准要求 (85)教材内容全解 (85)典型例题剖析 (87)中考考点对接 (88)知识能力提升 (91)课题3 水的组成 (93)课程标准要求 (93)教材内容全解 (93)典型例题剖析 (94)知识能力提升 (96)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98)课程标准要求 (98)教材内容全解 (98)典型例题剖析 (99)中考考点对接 (100)知识能力提升 (101)单元大归纳 (104)基础知识梳理 (104)中考能力提升 (105)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08)单元综合解说 (108)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08)课程标准要求 (108)教材内容全解 (108)典型例题剖析 (110)中考考点对接 (111)知识能力提升 (112)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14)课程标准要求 (114)教材内容全解 (114)典型例题剖析 (115)中考考点对接 (115)知识能力提升 (116)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17)课程标准要求 (117)教材内容全解 (117)典型例题剖析 (117)中考考点对接 (118)知识能力提升 (119)单元大归纳 (120)基础知识梳理 (120)中考能力提升 (120)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23)单元综合解说 (123)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123)课程标准要求 (123)教材内容全解 (123)典型例题剖析 (126)中考考点对接 (127)知识能力提升 (127)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30)课程标准要求 (130)典型例题剖析 (132)中考考点对接 (132)知识能力提升 (134)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36)课程标准要求 (136)教材内容全解 (136)典型例题剖析 (139)中考考点对接 (139)知识能力提升 (140)单元大归纳 (142)基础知识梳理 (142)中考能力提升 (14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46)单元综合解说 (146)课题1 燃烧和灭火 (146)课程标准要求 (146)教材内容全解 (146)典型例题剖析 (149)中考考点对接 (149)知识能力提升 (151)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53)课程标准要求 (153)教材内容全解 (153)典型例题剖析 (154)中考考点对接 (155)知识能力提升 (157)单元大归纳 (159)基础知识梳理 (159)中考能力提升 (159)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综合解说本单元要点如下:1.物质的变化2.物质的性质3.科学探究的步骤4.二氧化碳的特性及检验方法5.氧气的特性及检验方法6.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步骤/现象/结论)7.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探究(步骤/现象/结论)8.常用仪器的用途和使用规则(详见P150 附录Ⅰ)9.药品的取用10.托盘天平的使用(使用前调零,左物右码)11.物质的加热12.仪器的洗涤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程标准要求1. 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五四学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分析、解释
交流讨论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学 习有哪些特点?
1.关注物质 的性质。
2.关注物质 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 的过程以及对结 果的解释和讨论。
过程
科学探究的一般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反思与评价
解释与结论
收集证据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提出问 题
课堂小结
化学 是一 门以 实验 为基 础的 学科
实验
化学学科的基础 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对蜡烛及其 实验现象观察与描述 燃烧的探究 化学学习的特点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 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科学探究的步骤 实验结论
谢谢
结论: 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
现象: 有白烟产生,
点燃白烟后蜡烛重新燃 烧。
交流讨论
为什么点燃白 烟后,蜡烛可以重新燃 烧?
实验(或探究活动)报告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同组人______ 日期_______
步骤和方法
结论: 问题和建议:
观察到的现象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2.猜想与假设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 碳、水蒸气的含量不同
3.设计实 验
4.实验验 证
收集证据 ①空气的组成;②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③燃着的木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现象等。 解释与结论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相比,吸入的 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多,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较少。 反思与评价
古代炼丹、炼金术对化学发展成一门科学做出了贡献
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基础知识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有水珠出现)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人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3
人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3一. 教材分析《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一课题“分子和原子”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基础,它涉及到了化学最基本的单位——分子和原子。
这一课题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还要让学生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相互关系,为学生以后学习化学反应、化学键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分子和原子的概念还是相对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分子和原子的直观认识,并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知道它们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让学生掌握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如它们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都能直接构成物质等。
3.让学生了解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2.分子和原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2.采用实例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分子和原子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分子和原子模型、显微镜、实验药品等。
2.教学课件:分子和原子的动画、图片、实例等。
3.练习题:分子和原子的相关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动画,让学生对分子和原子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分子和原子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如都很小、都在不断运动、都能直接构成物质等。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如水分子、氧分子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七单元--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复习--课件
过滤 。若在操
作②结束后发现溶液A仍浑浊,应采取的措施是
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
(2)操作③是在加热条件下不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
的pH=7。该操作的目的是中和过量的碱, 除去碳酸。根离子
(3)操作④是将溶液B倒入 蒸发皿 (填仪器名称
)中,加热并不断搅拌,直到 大量晶体析出 (
填现象)时,停止加热。
13 、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 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13 、一个实现梦想的人, 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5 、这个社会, 没有朋友, 就意味着你没有团队。一个没有团队的人是干不成什么事的。 3 、成功的法则极为简单, 但简单并不代表容易。 10 、原谅, 不过是将遗憾悄悄掩埋;忘记, 才是最深刻彻底的宽容。 4 、过去是经历, 现在是尝试, 未来是期待。经历过, 尝试着, 就有期待。 20 、时刻回想自己有什么, 想要什么, 自己为此做了什么? 16 、创富是一种精神, 一种目标, 一种执着, 坚持是为了更好的得到想要的一切。 2 、我穷, 但是我有尊严。我胖, 但是我有目标。坦然面对一切。 5 、不要对挫折叹气, 姑且把这一切看成是在你成大事之前, 必须经受的准备工作。 5 、有魅力的女人不怕男人花心。有实力的男人不怕女人现实。 6 、大部分人往往对已经失去的机遇捶胸顿足, 却对眼前的机遇熟视无睹。 17 、乐观的人能重整旗鼓东山再起, 悲观的人因缺乏自信, 往往一败涂地。 2 、大路走尽还有小路, 只要不停地走, 就有数不尽的风光。
;
③NaCl(Na2SO4)Na2SO4+BaCl2==BaSO4↓ƻAgNO3==AgCl↓+HNO3
。
2.物质提纯的方法
(2)除去法: 将杂质转化为气体、沉淀或水等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化学人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2
一、确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方案一:加热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KMnO4
K2MnO4 MnO2
O2
方案二:常温下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H2O2
H2O
O2
方案三: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二氧化锰
氯酸钾 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 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催化剂又叫触媒)。
①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②催化剂的特点:“一个改变、两个不变”
一个改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会改变生成物的量) 二个不变:自身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③催化剂有选择性,即催化剂不对所有反应都起 催化作用。
1、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极易溶于水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
C、在-183℃时变成无色液体
D、在-218℃时变成白色固体
2、要除去密闭容器内空气的氧气,并不使混入
其他气体,在其中燃烧的可燃物可以是( D )
A、硫粉
B、木炭
C、铁丝
D、红磷
氢氧化钙
(5)氢气 + 氧化铜 加热 水 + 铜
(6)碱式碳酸铜 加热 氧化铜 + 水 +二氧化碳
动动脑筋来讨论:
实验编号 反应前的 反应后生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物质 成的物质
实验2-1 红磷、 氧气
五氧化
点燃
二磷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实验2-3 实验2-4
人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化学:单元复习
任务二
完善含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
完成含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你有什么发现?
研究纯净物的一般思路
组成
结构
物质
用途
性质
制备
如何降低大气中CO2含量?
减少来源 增加转化
绘制含硫物质的转化图
3
任务一 根据所书写的化学方程式 绘制碳及其氧化物间的转化关系图
提示: 绘制转化关系图时,可以用“—”连接两种物质表示二者能相互 反应,用“→”连接两种物质表示二者能进行转化。
你是如何设计出碳及其氧化物间的转化关系图的? 你们组为什么推选出这幅作品作为最佳?
反思:你是如何确定每条转化关系的?
第六单元
碳及其氧化物
—复习
寻找碳家族成员
第六单元化学方程式总结
1.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2.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3.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4. 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 5. 加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 6.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7.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8.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9. 碳酸常温下分解 10.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人教五四学制版八年级化学:单元复习
中考链接
4、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__②__⑤___是 (填写序号,下同),属于最清洁燃料的是___④__。
①酒精②无烟煤③乙醇汽油④氢气⑤天燃气
(2)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
念的是_____A_B_D_。
A.随手关灯
B.双面使用纸张
C.出门尽量开汽车 D.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
摘自:意大利·马可波罗著《东方见闻录》
根据马可波罗记载的 “黑石头的故事”, 推断该“黑石头”是什么?
天然气
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 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石油 煤
你 煤、石油、天然 知 气在地下为何没 道 有燃烧呢?
吗 ?
你能告诉大家吗?
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1. 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
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 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 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常 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 到明火,就有爆炸的危险。
一些常见的消防标志
A组 题
1、三大化石燃料是 D
A 木炭 B煤 C炭 D煤
石油 煤气 氢气 石油
煤气 木柴 石油 天然气
清洁燃料:乙醇、氢气、水能
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 地热能、潮汐能
2005年11月27日,七台河市东 风煤矿皮带井,发生一起粉尘爆炸 事故,共造成171人遇难。爆炸事 故调查组得知,当时有工人在井下 焊接三轮车,正是由于电焊产生的 火花,引起了煤尘的强烈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
中考链接
5、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 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 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条件看,蚊帐是_可__燃__物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 其原因是_外__界__空__气__进__入__使__室__内__氧__气__含__量__增__大___。 (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其灭 火原理是_降__低__温__度__到__着__火__点__以__下___。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复习(课件)
→ →→→
科学探究一般有6个环 节,在不同的实验探究中,
实验验证
由于考察的侧重点不同,
一些环节可以进行适当的 视察现象、收集证据、整理实验数据 调整和取舍。在对“对蜡
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
结论与解释
出的气体的探究”都不同
程度地体现了这些环节。
反思与评价
新知讲授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
反应
新知讲授
【练习2】
请判断下列性质中,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 是化学性质? ①颜色 物理性质 ; ②状态 物理性质 ;
③硬度 物理性质 ; ④沸点 物理性质 ; ⑤可燃性 化学性质 ; ⑥稳定性 化学性质 ;
⑦挥发性 物理性质 ; ⑧溶解性 物理性质 ;
⑨密度 物理性质 ; ⑩毒性 化学性质 。
新知讲授
物 化 化 化学理 学 学变变变变化化化化;; ; ;;(( ( ((2461)0) ) 8) )电食 火汽 煤灯物 药油 气发变爆挥中光质炸发毒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11)干冰升华 物理变化 ;(12)液体蒸发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
新知讲授
爆炸有物理爆炸和化学 爆炸,气球或轮胎爆炸属于 物理变化,由燃烧引起的爆 炸是化学变化,如瓦斯爆炸。
物理性质不需要产生化学变 化就能表现出来,物理性质不一 定通过物理变化表现出来。如颜 色、状态、气味是通过感觉器官 感觉到的,密度、熔点、沸点是 通过仪器测量出来的,而挥发性、 延展性等物理性质才是通过物理 变化表现出来的。
新知讲授
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性质 决定
反应
用途
决定
例: 酒精可燃烧
【人教54】八年级化学(全一册)考点总结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考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考点一物质的变化、性质及用途一、物质的变化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物理变化中变现出的性质,如:挥发性、溶解性和吸附性等。
一个是不需要变化就有具有的,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和密度等。
2.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如:可燃性、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有“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性质;而“镁条燃烧”则是变化。
4.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
考点二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解释结论、反思评价和表达与交流等。
3.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等;化学性质:能否燃烧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
发光、放热,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考点三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及注意事项1.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炸裂。
2.酒精灯:用于加热。
3.量筒:用于度量液体体积,不能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4.试管夹:用于加持试管。
5.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6.石棉网:用于间接加热,使被加热的器皿受热均匀。
7.广口瓶:存放固体试剂。
细口瓶:存放液体试剂。
滴瓶:存放液体试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学习资料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物理和化学的共同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H2、O2、N2、Cl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酸、碱、盐1、固体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2、氯酸钾溶液中不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只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3、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4、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5、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
(如NaHSO4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酸性)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
(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6、X-和Cl-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H X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i.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H X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ii. 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酸除了HNO3和浓H2SO4,氧化性强,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H2CO3酸性太弱)iii.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iv.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v. 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
PH=0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蒸馏水的pH=7(雨水的pH<7显弱酸性),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要使pH升高可加碱(可溶性碱)或水,要使pH降低可加酸或水。
PH=3和pH=4混合溶液pH<7。
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值。
pH数值是整数。
8、碱的通性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而生成OH-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
(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不变色。
三、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化学反应前后,反应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的总和=反应后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的总和。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④原子的种类⑤原子的数目⑥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四、溶液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的溶液的方法是:①加水②升温不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熟石灰对温度例外):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在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分离: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中溶质是HCl,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 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五、空气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红磷测定时的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水面上升约1/5体积。
(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混合物)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六、水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的是直流电。
七、氧气(O2)及其他气体氧气(O2)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氢气(H2)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可燃。
二氧化碳(CO2)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干冰是CO2的固体。
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可燃。
甲烷(CH4)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可燃。
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八、化学方程式1、氧化反应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CO2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放出热,发出白光。
硫粉在空气、氧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SO2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2P2O5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2H2O反应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2CO2反应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CO2 + 2H2O反应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 3H2O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uO + H2O + CO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3MnO2 2KCl + 3O2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加热 Cu + H2O反应的现象是: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高温 2Cu + CO2↑反应的现象是: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加热 Cu + CO2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CuSO4 + 2H2O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Cu(OH)2↓ + Na2SO4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CuSO4 + H2O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Ca(OH)2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CaCl2 + 2H2O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CaCl2 + H2O九、化学实验十、其它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