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成型原理》教学大纲(金属凝固原理及塑性成形原理部分,基础知识点概括,考研必备)

合集下载

金属凝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凝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凝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金属凝固原理课程编号:16118582学时/学分:40/2.5开课学期:5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选修课,要求掌握金属凝固时热力学规律和动力学规律;掌握单相合金和多相合金的凝固的理论和基本特点;重点掌握二元合金凝固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现象以及多元合金的凝固;通过对晶体的生长方式与生长速率、晶体生长形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凝固过程中的液态金属流动规律的学习,掌握合金凝固组织的特点及凝固过程的控制;同时掌握不同凝固条件下对制品组织形成的影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独立承担和开展金属凝固过程及其凝固组织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液态金属的流动与传热、液态金属的结晶等金属凝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重点掌握单相合金的结晶、多相合金的结晶的基本过程和规律,重点掌握宏观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如晶粒尺寸与形态、成分偏析、气孔、夹杂物、缩孔、应力等常见铸造缺陷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措施。

具备系统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4时学)知识点:液态金属结构的研究方法,液态金属结构模型,液态金属的黏度、表面张力,半固态铸造、半固态金属的流变性;重点:液态金属结构,黏度,表面张力,半固态金属的特点;难点:液态金属结构模型。

第二章液态金属的流动与传热(6时学)知识点:液态成型过程导热的基本方程及求解,不同界面热阻条件下温度场的特点,动态凝固曲线,金属的凝固特性,凝固时间,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的基本概念与流动性的测定,液态金属停止流动的机理,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液态成型中金属的浮力流、枝晶间液体的流动,界面张力引起的流动;重点:导热的基本方程及求解,液态金属停止流动的机理,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液态成型中金属的流动方式;难点:液态成型中金属的浮力流、枝晶间液体的流动,界面张力引起的流动。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程编号:16118587学时/学分:32/2.0开课学期:5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其目的是科学地、系统地阐明金属塑性变形的基础与规律,为学习后续的工艺课程作理论准备,为合理制定塑性变形工艺奠定理论基础。

任务:掌握金属塑性变形体中应力、应变的大小、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确定变形由弹性状态过渡到塑性状态的力学条件;掌握变形和变形力的求解模式。

掌握金属塑性变形机理以及塑性变形与化学成分、金属组织状态之间的关系;研究热力学条件及摩擦与润滑等因素对变形过程的影响,确定由弹性状态到塑性状态过渡的条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掌握金属塑性加工过程的热力学条件及应力应变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熟悉和掌握塑性加工过程中金属变形的微观与宏观的基本规律,以及各种基本变形力学方程,能推导典型塑性加工问题的应力与应变计算公式。

掌握金属在塑性加工过程中组织性能的变化及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断裂等与加工条件的关系。

能按照要求或给定公式进行变形程度、应变速度、工件尺寸与变形力能参数等计算。

根据所学知识,对金属的流动、产品质量等有关因素进行相应分析,能基本制定或选择出优质、高产、低消耗的生产工艺。

2.能力要求: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塑性成形理论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工程问题;并对已有的成形方案能从理论上给予解释说明;在此基础上探索的提出金属成形较合理的工艺措施和方法。

3.素质要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运用扎实的理论解决金属塑性成形中的工程问题。

三、课程基本内容和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1学时)知识点:金属塑性加工的定义、分类、特点、地位、发展概况;本课程的性质、内容、意义、发展概况。

第二章金属塑性变形的力学基础(14学时)知识点:应力分析:外力、内力、应力概念;点的应力状态概念、描述方法;斜面应力的确定;应力边界条件;应力张量定义与性质;应力不变量;主应力图;应力张量分解;应力平衡微分方程;应变分析:位移、位移增量、应变、几何方程;点的应变状态概念、描述方法;任意方向上应变的确定;应变张量与不变量;应变张量分解;应变协调方程概念与意义,塑性变形体积不变,应变增量张量定义、意义,全量应变与增量应变关系;金属塑性变形过程和力学特点;Tresca与Mises屈服条件,二者的差异;加载与卸载准则,加载路径概念;增量理论与与全量理论;变形抗力概念,加工硬化曲线,影响变形抗力因素;平面应变问题与轴对称问题。

《材料成形原理》教学大纲

《材料成形原理》教学大纲

《材料成形原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成形原理学时:48学时课程类型:必修课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材料成形原理的理论基础、方法和技术的了解和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材料成形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常见的材料成形工艺流程,了解材料成形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成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1.材料成形原理概述a.材料成形的定义、分类和特点b.材料成形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2.金属热加工a.金属熔融与凝固过程b.金属的铸造工艺c.金属的锻造工艺d.金属的轧制工艺3.金属冷加工a.金属的拉拔工艺b.金属的压力成型工艺4.金属粉末冶金a.金属粉末的制备和性能b.金属粉末冶金工艺5.塑料成形a.塑料的加工特性b.塑料注塑成形工艺c.塑料挤出成形工艺6.橡胶成形a.橡胶的性能和应用b.橡胶成形工艺7.复合材料成形a.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b.复合材料成形工艺8.其他材料成形a.陶瓷的成形工艺b.玻璃的成形工艺c.纸张的成形工艺三、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结合理论与实践,采用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实验报告和项目设计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采用期末考试以及平时成绩的综合评价方式。

四、教学大纲具体安排第一周:材料成形原理概述-介绍材料成形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分析材料成形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第二周:金属热加工-讲解金属熔融与凝固过程-探讨金属的铸造工艺第三周:金属热加工-探究金属的锻造工艺-了解金属的轧制工艺第四周:金属冷加工-学习金属的拉拔工艺-探索金属的压力成型工艺第五周:金属粉末冶金-研究金属粉末的制备和性能-讨论金属粉末冶金工艺第六周:塑料成形-分析塑料的加工特性-学习塑料注塑成形工艺第七周:塑料成形-探讨塑料挤出成形工艺-进一步探讨塑料成形工艺第八周:橡胶成形-分析橡胶的性能和应用-探究橡胶成形工艺第九周:复合材料成形-了解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学习复合材料成形工艺第十周:其他材料成形-探索陶瓷的成形工艺-学习玻璃的成形工艺第十一周:其他材料成形-分析纸张的成形工艺-总结各种材料成形原理的异同点第十二周:案例分析与问题研究-讨论材料成形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研究和讨论第十三周:实验探究-进行相关材料成形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第十四周:实验探究-进行相关材料成形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并撰写实验报告第十五周:复习与总结-复习课程知识点-总结课程内容和学习成果。

《材料塑性成形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塑性成形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复习变形金属学在些基础上研究变形条件变形温度变形速度金属强度应力状态摩擦条件等对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及提高金属塑性和降低变形抗力的措施目的在于在生产中以最小的能量获取最大的变形减小工序提高生产率同时又要获取性能良好的工件
>>教学大纲
《材料塑性成形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材料塑性成形原理
二、课程类别
了解变形条件对材料塑性与变形抗力的影响及提高塑性降低变形抗力的措施。
1、主要内容:
第一节塑性与变形抗力的概念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成分对塑性与变形抗力的影响
第三节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对塑性与变形抗力的影响
第四节应力状态塑性与变形抗力的影响
第五节超塑性
2、本章重点
成分、组织、变形条件对塑性与变形抗力的影响
3、本章难点:
3研究金属变形对变形体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分析变形条件与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以便确定金属与合金的塑性加工规范(如变形强度、变形速度、极限变形量、加热速度、冷却速度)。
4讲述材料在塑性成形中的流动规律和变形特点,目的是求得合理的毛坯尺寸,使工件顺利成形,既节约材料又保证质量。
十、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1、主要内容:
第一节拉伸试验曲线
第二节压缩试验曲线
2、本章重点
拉伸试验曲线
3、本章难点:
拉伸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塑性失稳点的特性和真实应力应变曲线的经验方程
4、本章作业
教材Page 146 35、36
第七章材料塑性成形时的摩擦与润滑(2学时)
了解材料塑性成形过程中的摩擦状态及润滑方式
1、主要内容:
第一节材料塑性成形时摩擦的特点
4、本章作业
教材Page 143--144 1、3、4、5、6、7、8

《材料成型原理》教学大纲(金属凝固原理及塑性成形原理部分,基础知识点概括,考研必备)

《材料成型原理》教学大纲(金属凝固原理及塑性成形原理部分,基础知识点概括,考研必备)

§ 9–1 液态金属的脱氧 先期脱氧(焊接) 、预脱氧(熔炼) 、沉淀脱氧、扩散脱氧、真空脱氧;各种脱氧原理 的概念及优、缺点;锰、硅沉淀的脱氧的比较,温度、熔渣的性质对其脱氧效果的影响; § 9–2 液态金属的脱碳反应 液态金属的脱碳精炼反应原理、目的及工艺原则; § 9–3 液态金属的脱硫 液态金属的脱硫原理及脱硫效果的影响因素、目的及工艺原则; § 9–4 液态金属的脱磷 液态金属的脱磷原理及脱磷效果的影响因素、目的及工艺原则;
小于 180o,所以,非均质形核功Δ G he 远小于均质形核功Δ G ho , 越小,Δ G he 小,夹杂界面
的非均质形核能力越强,形核过冷度越小; §3-4 晶体长大 液-固界面自由能及界面结构类型、本质及其判据;晶体长大方式
第四章 单相及多相合金的结晶
本章从凝固过程溶质再分配的规律谈起,着重讨论所涉及到的“成分过冷”条件及其对 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 单相固溶体合金及多相合金的凝固。 并为后续章节的内容的讨论 奠定基础。 §4-1 凝固过程中溶质再分配
《材料成型原理》教学大纲
总学时: 96→ 总学分: 6 一、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材料成型原理》 是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主要的院定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对材 料的凝固成形、塑性成形、焊接成形等近代材料成形技术中共同的物理现象、基本规律及各 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论基础、分析问题的方法加以阐述,使学生对材料成形过程及原理 有深入广泛的实质性理解,为后续的成形技术具体工艺方法、设备控制等课程的学习,为开 发新材料及其成形技术、分析和解决成形过程中的质量缺陷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二、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了解液态金属和合金的结构、性质,掌握液态金属与合金凝固结晶的基本规律及结 晶过程中的伴随现象,了解冶金处理对凝固组织与材料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材料成形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冶金现象及内部规律 。 3. 掌握塑性成形力学基础理论、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分析方法与原理。 三、 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工程力学、金属学与热处 理。本课程重点在于阐述成形技术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方法,而不涉及具体 成形工艺方法及参数。 各种具体的成形工艺方法、 原理过程及控制等将在后续专业课程中学 习。 四、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章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内容 绪论 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凝固温度场 金属凝固热力学与动力学 单相及多相合金的结晶 铸件宏观组织及其控制 特殊条件下的凝固与成形 液态金属与气相的相互作用 液态金属与渣相的相互作用 液态金属的净化与精炼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凝固缺陷及控制 粉末冶金原理 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 应力分析 应变分析 屈服准则 材料本构关系 金属塑性变形与流动问题 塑性成形力学的工程应用 总学时数 2 4 6 4 4 2 4 4 4 4 4 12 4 4 6 4 3 8 4 9 课堂讲授学时数 2 4 4 4 4 2 4 4 4 4 4 8 4 4 6 4 3 6 2 9 2 2 4 2 实验时数

材料成型原理教学大纲-综合

材料成型原理教学大纲-综合

材料成型原理Shaping Theory of Metal课程编号:07310070学分: 6学时: 90 (其中:讲课学时:78 实验学时:12 上机学时:)先修课程:《金属学及热处理》、《传输原理》等;适用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教材:《金属液态成型原理》贾志宏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第1版《金属材料成型原理》雷玉成等主编化工出版社 2009年第一版开课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掌握金属液态成型、塑性成形和焊接成形过程的基本原理,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打好热加工工艺知识基础;了解热加工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发展趋势。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篇液态成型原理绪论(1)基本内容金属液态成型发展历史,液态成型理论体系;(2)教学要求了解金属凝固学的研究对象;液态金属凝固学的发展;凝固学与材料成型技术的关系。

第一章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1)基本内容液态金属的结构;液态金属的性质液态金属的遗传性;半固态金属的流变性;(2)教学要求理解金属的液态结构、基本物理性质(液态金属的粘滞性;液态金属的表面现象);了解液态金属遗传性的概念、影响因素及作用;了解金属的流变特性及其在半固态成型中的应用。

第二章液态金属的流动和传热(1)基本内容液态成型过程的传热;金属的宏观凝固特性;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液态成型中金属的流动;(2)教学要求掌握导热基本方程;了解温度场的数值计算;熟悉动态凝固曲线;掌握金属的凝固特性;熟悉凝固时间的计算;理解充型能力的基本概念及测试方法;了解充型能力的理论计算;熟悉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

第三章液态金属的结晶(1)基本内容液态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晶过程;液态金属的形核;晶体的生长;(2)教学要求了解液态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和结晶过程特点;掌握液态金属形核的方式(均质形核、异质形核、动力生核);熟悉固液界面微观结构模型;掌握金属结晶生长的特点。

材料成型原理---教学大纲

材料成型原理---教学大纲

《材料成型原理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50131007课程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Material Processing 1课程总学时:40 讲课:34 实验:6 上机:0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7月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材料成型原理1》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工程设计能力的主干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基本理论,包括塑性变形应力与应变分析、塑性变形屈服准则与增量理论、塑性变形力能参数计算方法等材料成形力学方面知识。

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它起到由基础理论课向专业方向课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外,通过实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艺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及分析方法,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3.了解本课程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领域的地位和作用;4.了解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基础理论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方向;(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本知识: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材料基本成形方法、以及应用等知识。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材料变形过程的金属流动规律、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掌握屈服准则、增量理论及其应用,了解屈服准则的简化形式。

掌握塑性变形力能参数的计算方法,包括主应力法、滑移线法、上限法原理及应用。

了解计算单位流动压力的其它方法等知识。

3.基本技能:掌握材料成形应力与应变分析方法、材料力能参数计算方法、材料成形性能参数测试方法、技术文件编制及规范等技能。

具备利用本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

材料成型原理大纲

材料成型原理大纲

《材料成型原理》教学大纲(Principle of Materials Forming)课程代码:31060220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学位课学时/学分:60/4先修课程:《金属工艺学》、《金属学及热处理》等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理论基础课程,着重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阐明液态成形、塑性成形和连接成形等基本材料成形技术的内在规律和物理本质,突出共性,同时也兼顾个性,既包括过去教材《铸件形成理论》、《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和《金属焊接冶金原理》的基础内容,又引入近代有关的新成果。

一、教学目标1、知识水平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的是阐明液态金属的性质、铸件及焊接件形成中的基本凝固理论,凝固过程中铸件与铸型的热交换特点,对铸件形成过程及金属结晶理论有深入的了解;塑性加工的力学基础,对变形过程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及力能参数计算,探讨变形过程的金属流动规律;研究在熔化焊条件下,有关化学冶金和物理冶金方面的规律,为制定焊接工艺、提高焊接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2、能力培养目标本课程应着重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材料成型过程中的现象、实质以及力学性质,为进一步学习材料成型工艺系列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并利用此课程对学生进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素质培养目标能艰苦奋斗,有踏实的科学精神、积极向上的学风和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知识的喜欢及对社会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铸件形成过程中的基本凝固理论,对铸件宏观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以及金属结晶理论。

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分析,屈服准则、增量理论及其应用,力能参数计算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焊接件形成过程中的基本凝固理论,焊接过程中内应力及冶金缺陷分析。

2、教学难点:铸件形成过程中的基本凝固理论及温度场。

《金属凝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凝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金属凝固原理课程代码:1013011总学时:42先修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金属学及热处理。

开课对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性质:本课程是金属材料专业理论课。

2、目的与任务:本课程要求掌握金属凝固时热力学规律和动力学规律;掌握单相合金和多相合金的凝固的理论和基本特点;重点掌握二元合金凝固过程中的溶质再分配现象以及多元合金的凝固;通过对晶体的生长方式与生长速率、晶体生长形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凝固过程中的液态金属流动规律的学习,掌握合金凝固组织的特点及凝固过程的控制;同时掌握不同凝固条件下对制品组织形成的影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独立承担和开展金属凝固过程及其凝固组织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

二、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3、基本内容(1)绪论;(2)液态金属的结构与性质;(3)液态金属的流动;(4)液态金属的传热; (5)单相合金的凝固;(6)多相合金的凝固;(7)宏观凝固组织的形成与控制。

4、基本要求(1) 了解凝固过程的研究对象、凝固过程的研究方法、凝固过程理论研究的进展及相关的凝固技术。

(2) 了解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的传热特点及传热模型,金属在非金属型中凝固时的传热特点及温度场分布,熟悉金属在金属型中凝固时的传热特点及温度场分布,了解凝固时间的计算。

(3)掌握固体金属加热膨胀与熔化的实质,液态金属的结构特点、研究方法以及遗传性。

了解金属凝固过程中各种相变的热力学条件以及平衡或非平衡条件下的固-液界面的溶质成分等。

(4) 了解自发形核时形核功的计算和自发形核温度的确定。

熟悉非自发形核时形核功和形核率的计算,作为形核剂必须具备的条件。

(5 ) 了解非平衡条件下金属凝固的溶质再分配规律及凝固速度对溶质浓度的影响。

掌握成分过冷的形成及判别式,成分过冷度的计算。

(6)熟悉共晶组织的分类及非平衡状态下共晶共生区,层状共晶的形核与长大,棒状共晶的生长,形核与长大的方式,第三组元的影响。

(7) 了解液态金属中自然对流的驱动力,液态金属对流对凝固前沿的影响,熟悉枝晶间液态金属的流动速度及在该状态下溶质浓度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液态金属的净化与精炼
在材料成形加工过程中, 液态金属都表现出易与气相和渣相互相作用的特性, 导致金属 及其合金中含有过多的有害元素、 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 它们会直接影响其冶金质量及产品 的内在质量。所以,在材料成形过程中需要对液态金属进行净化处理,以保证产品质量。为 了便于集中阐述问题, 本章以钢铁为研究对象专门讲述去除有害元素的净化。 其中主要内容 包括脱氧、脱硫、脱磷和脱碳精炼等问题。
§ 7-2
气体的溶解过程、气体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平方根定律) ;金属吸收气体为吸热反应:△H 为正值,溶解度随 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金属吸收气体为放热反应:△H 为负值,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 合金成分的影响;电流极性的影响;焊接区气氛性质的影响(氧化性气氛中, [N] ↑适当 提高气相的氧化性气氛,可降低[H]) ;焊接工艺参数的影响(电流、电压影响)
第一章 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本章将以液态金属为例, 概要介绍有关液体结构的知识, 并注意体现近年来新的突破和 成果。对液体的性质,主要讨论与液态成形相关的粘度和表面张力。 §1-1 引言 §1-2 液态金属的结构 液体与固体、 气体结构比较及衍射特征; 液态金属结构的理论模型: 无规密堆硬球模型、 液态金属结构的晶体缺陷模型、 液体结构及粒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描述; 实际金属的液态结 构; §1-3 液态合金的性质 液态合金的粘度及其影响因素及其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 表面张力的实质及影响表面张 力的因素及其在材料成形中的意义; §1-4 液态金属的充型能力 液态金属充型能力的基本概念、 液态金属停止流动机理与充型能力; 影响充型能力的因 素
第二章 凝固温度场
液态金属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凝固过程涉及到传热、 传质和固液界面动力学等三方面问 题,而质量传输、界面推进速度都与热量传输、温度分布密切相关。因此,凝固温度场的研 究,是研究凝固宏观与微观过程(包括凝固形核与长大、结晶组织形态、凝固应力与缺陷) 的基础。 §2-1 传热基本原理 温度场与传热学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方程; §2-2 铸件凝固温度场的解析解法 凝固温度场的求解方法;铸件凝固温度场的解析解法;铸件凝固时间计算;界面热阻与 实际凝固温度场;铸件凝固温度场的获得及动态凝固曲线;铸件凝固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2-3 熔焊过程温度场 焊接温度场的特点; 熔焊过程温度场的基本类型及影响温度场的因素; 焊接工艺参数及 焊件的热物理性能对焊接温度场的影响规律
小于 180o,所以,非均质形核功Δ G he 远小于均质形核功Δ G ho , 越小,Δ G he 小,夹杂界面
的非均质形核能力越强,形核过冷度越小; §3-4 晶体长大 液-固界面自由能及界面结构类型、本质及其判据;晶体长大方式
第四章 单相及多相合金的结晶
本章从凝固过程溶质再分配的规律谈起,着重讨论所涉及到的“成分过冷”条件及其对 合金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 单相固溶体合金及多相合金的凝固。 并为后续章节的内容的讨论 奠定基础。 §4-1 凝固过程中溶质再分配
热过冷及其对纯金属液固界面形态的影响; “成分过冷”对合金固溶体晶体形貌的影响 规律;分过冷作用下的胞状组织的形成及其形貌;较宽成分过冷作用下的枝晶生长;自由树 枝晶的生长;枝晶间距 §4-4 共晶合金的结晶
共晶组织的分类及特点;非平衡状态下的共晶共生区;离异生长及离异共晶;层片状共 晶组织的形核及长大;棒状共晶生长;非
本章基于前面几章所讨论的凝固基本原理和规律, 进一步探讨实际铸件及焊缝的宏观凝 固组织特征、规律、机理及控制方法。 §5-1 铸件的宏观组织
激冷晶区 铸件的宏观组织(通常)类别: 柱状晶区 ,并分析各晶区组织的形成机理,及他 内部等轴晶区
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及控制关键和途径: §5-2 表面激冷区及柱状晶区的形成
第七章 液态金属与气相的相互作用
在焊接或熔炼过程中, 液态金属会与各种气体发生相互作用, 从而对焊件或铸件的性能 产生影响。本章着重介绍各种气体的来源、气体与金属的相互作用机制、气体对金属质量的 影响以及控制气体的措施等。 § 7-1 气体的来源与产生 焊接区气体的来源与产生;铸造过程中的气体来源:熔炼过程、浇注过程、铸型反应 气相在金属中的溶解
气体的控制措施;重点:降低焊缝中的含氢量的措施:CaF2 在碱性及酸性焊条药皮去 氢机理;控制焊接材料的氧化势
第八章 液态金属与渣相的相互作用
焊接过程中或合金熔炼过程中, 和液态金属接触并发生化学冶金反应的除了气体介质之 外,还有高温下熔融的液态熔渣。了解熔渣的特性,对于控制焊接、铸造过程中的化学冶金 反应十分重要。 § 8–1 渣相的作用与形成
熔渣的分类;熔渣的来源与构成;渣相的作用:1. 机械保护作用:①避免液态金属中合金 元素的氧化烧损;②防止气相中的氢、氮、氧、硫等直接溶入;③减少液态金属的热损失。2. 冶 金处理作用 熔渣与液态金属之间冶金反应: ①去除金属中的有害杂质,如脱氧、脱硫、脱磷 和去氢;②去除液态金属中非金属夹杂物;③焊接过程中调整焊缝合金成分。3. 改善成形 工艺性能作用 适当的熔渣(或焊条药皮)——有利①焊接及熔炼过程的引弧、稳弧;②改 善脱渣性能及焊缝外观成形;③电渣熔炼中的熔渣作为电阻发热体,重熔并精炼金属。 § 8–2 渣体结构及碱度
平衡凝固条件下的溶质再分配; 固相无扩散而液相充分混合均匀的溶质再分配; 固相中 无扩散而液相中只有扩散的溶质再分配;液相中部分混合(有对流作用)的溶质再分配; §4-2 合金凝固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
“成分过冷”条件和判据; “成分过冷”的过冷度及其特性因素; §4-3 “成分过冷”对合金单相固溶体结晶形态的影响
促进及细化等轴晶机理分析及三方面控制措施: 合理地控制浇注工艺和冷却条件; 孕育 处理;动力学细化 §5-5 焊接熔池凝固 熔池凝固条件及结晶特征、熔池结晶组织的细化;影响焊接弯曲柱状晶形态的因素
第六章 特殊条件下的凝固与成形
特殊条件,是指与传统的铸件(锭)凝固过程不同的条件。限于课时,只对快速凝固、 失重条件下的凝固和定向凝固作大体介绍 §6-1 §6-2 §6-3 §6-4 绪论 快速凝固 失重条件下的凝固 定向凝固
五、本课程的性质及适应对象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必修课。
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篇
绪论
绪论介绍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材料成形内容及其在国民经济、国防、高技术领域的意 义,各种材料成形技术原理(凝固、焊接及冶炼过程冶金、粉末冶金、塑性成形)的发展历 史、现状与趋势。教学要求及重点:使学生理解“材料成形”的重要性及《材料成型原理》 课程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对本专业有整体的了解,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
§ 7-3
气体在金属中的析出
气体在金属中的析出的条件 § 7-4 氧化性气体对金属的氧化 金属氧化还原方向的判据:{pO2}>pO2 时,金属被氧化;{pO2}=pO2 时,处于平衡状态; {pO2}<pO2 时,金属被还原。 比较各种金属自由氧化物的分解压高低及稳定性(图 7-14) ,阐明合金元素氧化顺序及 脱氧剂的选用原则 自由氧对金属的氧化; § 7-5 气体的影响与控制
渣体结构及碱度:分子理论与离子理论、熔渣的碱度; § 8–3 渣相的物化性质
熔渣的凝固温度与密度;熔渣的粘度及其意义; “长渣”和“短渣”(药皮焊条电弧焊); 熔渣的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 § 8–4 活性熔渣对金属的氧化
熔渣的氧化性、熔渣的氧化性与温度及酸碱性的关系;扩散氧化(在一定温度下,它在 两相中的平衡浓度符合分配定律) ;置换氧化;
《材料成型原理》教学大纲
总学时: 96→ 总学分: 6 一、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材料成型原理》 是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主要的院定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对材 料的凝固成形、塑性成形、焊接成形等近代材料成形技术中共同的物理现象、基本规律及各 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论基础、分析问题的方法加以阐述,使学生对材料成形过程及原理 有深入广泛的实质性理解,为后续的成形技术具体工艺方法、设备控制等课程的学习,为开 发新材料及其成形技术、分析和解决成形过程中的质量缺陷问题奠定理论基础。 二、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了解液态金属和合金的结构、性质,掌握液态金属与合金凝固结晶的基本规律及结 晶过程中的伴随现象,了解冶金处理对凝固组织与材料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材料成形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冶金现象及内部规律 。 3. 掌握塑性成形力学基础理论、塑性成形过程中的分析方法与原理。 三、 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工程力学、金属学与热处 理。本课程重点在于阐述成形技术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方法,而不涉及具体 成形工艺方法及参数。 各种具体的成形工艺方法、 原理过程及控制等将在后续专业课程中学 习。 四、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章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内容 绪论 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凝固温度场 金属凝固热力学与动力学 单相及多相合金的结晶 铸件宏观组织及其控制 特殊条件下的凝固与成形 液态金属与气相的相互作用 液态金属与渣相的相互作用 液态金属的净化与精炼 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 凝固缺陷及控制 粉末冶金原理 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 应力分析 应变分析 屈服准则 材料本构关系 金属塑性变形与流动问题 塑性成形力学的工程应用 总学时数 2 4 6 4 4 2 4 4 4 4 4 12 4 4 6 4 3 8 4 9 课堂讲授学时数 2 4 4 4 4 2 4 4 4 4 4 8 4 4 6 4 3 6 2 9 2 2 4 2 实验时数
§ 9–1 液态金属的脱氧 先期脱氧(焊接) 、预脱氧(熔炼) 、沉淀脱氧、扩散脱氧、真空脱氧;各种脱氧原理 的概念及优、缺点;锰、硅沉淀的脱氧的比较,温度、熔渣的性质对其脱氧效果的影响; § 9–2 液态金属的脱碳反应 液态金属的脱碳精炼反应原理、目的及工艺原则; § 9–3 液态金属的脱硫 液态金属的脱硫原理及脱硫效果的影响因素、目的及工艺原则; § 9–4 液态金属的脱磷 液态金属的脱磷原理及脱磷效果的影响因素、目的及工艺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