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质学

合集下载

旅游地质学论文(冰川)

旅游地质学论文(冰川)

一、冰川概述

冰川——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长期存在的由雪源向外缓慢移动的冰体。固体水库,85%的淡水资源,对气候和海平面升降影响巨大。

1、冰川的形成

(一)雪线——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昆仑山雪线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形成终年积雪区,为冰川的积累区;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只有季节性积雪,称为消融区。

雪线高度各地不一,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①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

②降雪量:雪线高度与降雪量成反比;

③地形:雪线高度与坡度成正比。

(二)成冰作用

2、冰川的运动

主要由于重力和压力的原因,冰川总是在不停地运动,但其运动的速度却非常缓慢,多数观测点的年流速只有数米到数十米。

3、冰川的基本类型

按冰川的规模大小,外部形态特征分为

大陆冰川(大陆冰盖)

规模巨大,主要分布在南极洲、格陵兰和冰岛等地,呈面状分布不受地形约束。厚度大。南极大陆冰盖面积达1300万Km2,平均厚2千米以上,最厚达4800m。以年流动几十

米的速度流入海洋。

山岳冰川(阿尔卑斯式冰山)

规模小,长度一般为数公里到数十公里,厚度从几百米到近千米。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山区,流动在山谷中。按发育规模和形态可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山麓冰川。较大的山岳冰川可形成复式山岳冰川,可分为主冰川、支冰川。年流速数米到数十米,进入消融区融化形成冰碛地貌。

二、我国的冰川景观

1、冰川景观在我国的分布

2、庐山的冰川遗迹景观介绍【1】

庐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这是继庐山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所获得的又一世界级殊荣。这一殊荣的获得是与庐山的冰川遗迹景观密不可分,因此,个人认为有必要在本版内,对庐山的冰川遗迹景观做一简单介绍。

旅游地质学

旅游地质学

《旅游地质学》

姓名:肖凡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号:201005739

梦里水乡--梁子湖

梁子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湖北省第二大湖泊,面积约42万亩,地处鄂州、武汉、黄石、咸宁四市的交界地带,因湖中有面积1.5km2的梁子岛而得名。因其态系统的完整性及构造原因,素有"化石型湖泊"和"中国水生物种基因库"之称。

梁子湖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长江中下游代表性湖泊,该湖生态区系组成复杂,藻类有73种,高等植物282种,浮游动物89种,鱼类118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15种,鸟类166种,兽类21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5种,占湖北省同类总种数的22.93%。湖北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4种,占湖北省同类总种数的44.75%,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种。长江中下游的主要水生高等植物群落,包括挺水、浮叶、漂浮、沉水四种植被型,在梁子湖充分发育,优势种为微齿眼子菜、苦草、穗花狐尾藻、菰和金鱼藻等,目前全国很多珍稀频危种,如水蕨,水车前、蓝睡莲等,在梁子湖完好存活;梁子湖还有"天然鱼仓"之称,生活在湖泊中的鱼类有100多种,常见的武昌鱼、红尾鱼、银针鱼、鳜鱼、草鱼、鲢鱼、鳙鱼等,梁

子湖产的中华大绒蟹个大、味美一直在全国享有盛名。据统计,梁子湖每年鱼产量保持在1000万公斤以上。

昔日钟灵毓秀的宝地,今日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鄂州梁子湖以独特的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配套产业。鄂州梁子湖按照"绿色、集约、高端"的要求,利用独特的"湖"、"岛"、"港"、"山"资源,大力发展"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农业方面,打造水产、胡柚、苗木花卉、茭头红薯、畜禽养殖等五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已形成20万亩名优水产、5万亩胡柚、5万亩苗木花卉、2万亩红薯板块,有300万只蛋鸡存栏。全区已建立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基地6个,面积达10万亩。"梁子湖"螃蟹、"东沟"珍珠、"沼山"胡柚、"神凤凰"粉丝、"梁湖碧玉"茶等一些产品被确认为全国绿色品牌。

第一章 旅游地质学概述 杨世瑜版旅游地质学

第一章 旅游地质学概述 杨世瑜版旅游地质学

中国旅游地质学的发展和展望
1、基本理论研究 2、新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应用 3、拓宽应用领域 4、加强对地质生态旅游的研究和保护
第一章 旅游地质学概述
旅游地学:旅游地质学和旅游地理学 1985,陈安泽和李维信,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 成立大会提出。 旅游地质学:运用地质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 地质作用所产生的地质现象,并从中发现具有 观赏性、科考性和商品性的地质遗迹景观,进 而开发、综合评价及保护地质遗迹的一门新兴 综合学科。 地质学从传统的矿产型到服务社会环境的社会 型发展。
【中国国家矿山公园徽标】National Mine Park logo of China 外圈上缘是汉字“中国国家矿山公园”,下缘为英 文“National Mine Park of China”。内圈象形图案是 :古汉字“山”代表矿山,矿物晶体象征矿产资源的类 型,锤子象征着开采工具,锤子的头尾部的白色空间象 征着井巷开采和露天开采;黄色、绿色象征矿山环境修 复。整个徽标代表着利用修复后的矿山遗址,开展旅游 持续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理念。
【世界地质公园徽标】Global Geopark logo 由约克•佩诺先生(York Penno)设计。徽标中部 的图案象征着地球,五条曲线分别代表着地球的圈层 :地幔与地核、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它 象征着地球行星是一个已形成我们环境的各种事件和 作用构成的不断变化着的系统。整个徽标的寓意是在 UNESCO的保护伞下,世界地质公园是地球上选定的 ,其所包含地质遗产已受到保护,并为可持续发展服 务的特别地区。未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批准,任何集团不得使用世界地质公园“UNESCO GEOPARK”标志。

旅游地质学 读书报告内容和要求

旅游地质学  读书报告内容和要求
文语句通顺、表达正确,较少错别字。
达基本正确,但没有实例说明,较少错别字。
60-70分:基本阐明了两方面的主要内容,论文语句通顺、表 分 <60:没有阐明论文的主要内容,也没有实例。或基本概念不 :
清、语句不通,较多错别字。或者未按照规定撰写论文。
直接从网上/课件全盘下载的论文最多为“及格”。
成绩
举实例说明地质科学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 然旅游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
题目2: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Biblioteka Baidu
1、旅游地质资源概念与分类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2、中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1)中国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征:多样性、丰富性、奇特性, 广泛、多样,千奇百态,对世界旅游者都具有吸引力 (2)中国地质旅游资源的分布概况: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 旅游资源。 要有实例 注: 该题目可以具体为“某省”或“某市”或“某地”的……
1、旅游业兴起(形成)与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主观条件:必须有旅游者;客观条件:社会、政治、经济、时间; 最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等等
2、地质学在旅游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旅游业的发展与兴旺与地质学关系密切
(1)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是地球演化、发展的产物:各类自然旅游资 源的形成离不开地质作用…… (2)地质学是研究、探索地球形成、发展与变化(演化)的科学,可以从 本质上揭示各类自然旅游资源的成因(形成条件、过程、变化等),利 用地质学知识可以为保护已有旅游资源、开发新的旅游地做出贡献…

旅游地质与地质遗迹专业研究生

旅游地质与地质遗迹专业研究生

旅游地质与地质遗迹专业研究生

1.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历史和构造的科学。

Geology is a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Earth's history and structure.

2.旅游地质学将地质学与旅游业相结合,研究地质景观对旅游的影响。

Tourist geology combines geology with tourism and studies the impact of geological landscapes on tourism.

3.地质遗迹是地质历史留下的痕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

Geological relics are traces left by geological history and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the Earth's evolution.

4.在地质遗迹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探寻恐龙时代的化石或者古老的岩石。

In the study of geological relics, we can explore fossils from the dinosaur era or ancient rocks.

5.专业研究生课程将深入探讨地质学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分析

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

Graduate programs in this field will delve in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eology,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geological problems.

旅游地质学

旅游地质学

第一章绪论

旅游的主要特点:异地性、业余性、享受性、消费性和知识性。旅游者的心理中有“求新、求知、求乐”这样三条

一、旅游地质学的概念--旅游地质学是研究与旅游有关的地质体、地质现象、地质资源;开发地质景观的观赏性、科学性及其旅游价值;提高人们旅游的游览质量和观赏水平的学科。旅游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地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分析、解释名胜区、风景点、地质景观等旅游资源的成因、演变及发展,并科学性的探讨与研究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规划和保护,提高人们的旅游质量。

二、旅游地质学与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游客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就其客体属性来说,可以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前者主要指山水名胜、自然风光,如风景区、珍贵动植物生息地、特殊地质构造等。后者主要指历史古迹、文化遗迹,以及文化艺术、民族习俗、城乡建设等。自然旅游资源是指自然赋予的、尚未作其他开发利用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和物象及其地域组合,包括水光山色、江河湖泊、阳光海滩、奇石异洞、流泉飞瀑、旅游气候、生物资源等有美学价值的景物。自然旅游资源大部分是地质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结晶,主要包括一国或一地区特有的民族风情、历史古迹、旅游文化、城乡风光、旅游商品和风味佳肴等。人文旅游资源则多依附于自然旅游资源。

三、地质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是“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及与地质体直接相关的人类活动遗迹”。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山川河流等,均是地质作用的结果。地质旅游资源包括了旅游资源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了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人类文化遗址,还有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的遗迹,即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以及人类遭受地质灾害等各种遗迹。

地质旅游课件 第一章 旅游地质学

地质旅游课件 第一章 旅游地质学

我国南方雨量充沛, 植被茂密,不少著名 风景都以秀色著称。 如峨嵋之雄秀 。
幽 幽景常以崇山深谷或山麓地带为地形 基础,辅以铺天盖地的高大乔木为条件, 构成半围合空间。
奥 它是比幽景更封闭的空间景观。 旷 旷景主要分布在视野开阔的区域,如宽阔 的水面、平旷的平原。 野 所谓野,是指未受人类破坏,或很少受到 人类干扰的自然景观,也就是说处于原始状 态的山、水、林、原等景观。
可见,旅游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 新兴的分支科学,以研究旅游地质景观 的成因为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旅行游 览、体疗康乐活动与地球表层物质组成、 结构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三 旅游地质资源
旅游地质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中具有地 质考察旅游价值,富于地质特色,可供地 质旅游的那部分资源”。 有人则认为“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质现象, 并能被利用于旅游事业的自然风景资源, 称为旅游地质资源”。
美是指自然景观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 形象美,概括为: 雄、奇、险、秀、幽、奥、旷、野等形 象特征。
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西湖秀、青城幽、 雁荡奥、岳阳旷、珠峰野。
雄 山的雄伟主 要是指其高大形 象。其高,有相 对高度和绝对高 度,景观的“雄” 美是指其相对高 度。
泰山位于辽阔坦荡的华北大平原东缘,由于 相对高度大,则以磅礴之势凌驾于齐鲁丘陵 之上,故以雄伟高大著称。
(2)风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地质研究, 旅游景区地质调查,可分点、线、面三种类 型进行:点上调查仅限于风景集中、地质条 件简单、面积很小的旅游点;线上调查主要 是沿旅游路线进行;面上调查则适用于测制 有民景要素的地质地貌图、剖面图、素描图 等,并根据需要采集岩石、古生物化石、土 壤、水等标本和样品进行室内鉴定和化验。

《旅游地质学》PPT课件

《旅游地质学》PPT课件

砾岩:由直径大于2mm的碎屑和胶结物组成。岩
石中此类碎屑含量>50%。
碎屑成分一般为坚硬而化学性质稳定的岩石或矿物。 胶结物成分有硅质、钙质、铁质、泥质等。依其成因 有河成砾岩、海成砾岩等。
砂岩:由直径为0.06~2mm的碎屑和胶结物被胶
结而成的岩石。岩石中此类碎屑含量>50%。
碎屑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还有白云母、暗色矿物 以及岩屑等,胶结物有硅质、钙质、铁质、泥质等。
第一节 丹霞地质景观
二、分布及特征
典型景点介绍
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 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
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在世界已发现1200多处 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 齐全、造型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的丹霞地貌 集中分布区。
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 县境内,距广东省韶关市45km。是国家级 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 区,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方圆 319km2的红色山群“色如渥丹,灿若明 霞”,故称丹霞山。是地理上“丹霞地貌” 一词的命名地。
第一节 丹霞地质景观
一、基本概念
丹霞地质景观线条明快质朴、体态浑厚稳 重、引人入胜,具有有很高的游览和观赏 价值,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地质资源。
色彩、形态、线条和结构等美学元素组织的空 间特征,使其更易于造景。
1939年,陈国达教授对“丹霞地貌”正式 命名之后,许多专家学者对丹霞地貌进行 了专门研究。

《旅游地质学复习》课件

《旅游地质学复习》课件
《旅游地质学复习》PPT 课件
本PPT课件将带您深入了解旅游地质学知识,以丰富的排版和图像为您提供 精彩、易于理解的学习体验。
第一章:地球与地球系统
地球结构
地球内部各层的构成,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
地球表面的山脉、平原和水体等地貌特征。
地球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地球的大气、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特征
讨论不同岩石和矿物的 形成、颜色、硬度等特 征。
3 岩石的性质和用途
探讨岩石在建筑、工艺 品和矿产开采等方面的 应用。
第四章:地球表层地质过程
1
地形与地貌
不同地形和地貌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征,如山脉、峡谷和海岸线。
2
水力作用和风力作用
水流和风对地球表面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3
冰川作用和草原作用
冰川和草原对地球表面的塑造和改变。
第二章:地球内部地质过程
岩浆、火山与火山岩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及其产物 火山岩的特点。
地震与地震带
地震的成因和地球上的地震带 分布。
某些地质过程的影响
如风化、侵蚀和沉积等地质过 程对地球表面的影响。
第三章:岩石与矿物
1 岩石分类
介绍不同类型的岩石, 如火成岩、沉积岩和变 质岩。
2 各种岩石与矿物的
地震和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 影响和应对措施。

《旅游地质学》结课论文

《旅游地质学》结课论文

雅丹地质景观概述

一、概述

(一)定义

“雅丹”原是我国维吾尔族语,意为陡峭的土丘,现指干燥地区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其地层产状近平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这种地质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世界各地的不同荒漠,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韦沙漠在内,都有雅丹地形。

(二)成因

1、早期——雅丹地貌雏形阶段

雅丹地貌分布区物理风化作用剧烈,劲风频繁,季温差与日温差变化极大,岩层频繁热胀冷缩,使得泥岩表层逐渐松散,层层脱离或剥落,形成疏松的碎屑物就地堆积。由于风的吹蚀和流水的冲刷作用,将这些疏松的堆积物带到远处,使原来平坦的地表起伏不平,呈现出不连续的、深浅不一的沟壑地貌,成为雅丹地貌的雏形。此时的雅丹地貌,垄岗和槽谷不明显。

2、中期——雅丹地貌形成阶段

由于地表起伏不平和裂隙的扩大,更利于风化剥蚀作用,在风蚀作用和流水作用下,低洼部分不断加深和扩大;由于风的“狭管效应”,凸起的部分则相对侵蚀较弱,因此形成以巨大的垄岗、连绵的山峦为主的地貌组合,在局部由于凸起的垄岗面积不断缩小,从而使槽谷之间互相联通,形成少量的孤峰、丘峰。地表冲沟发育,风蚀槽明显,系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局部崩塌作用明显。

3、晚期——雅丹地貌消失阶段

雅丹地貌发育形成后,外营力的剥蚀作用使凸起部分的面积不断缩小,低洼的面积不断扩大,形成孤立的残丘,在风力的进一步侵蚀作用和重力崩塌作用下,残丘面积逐渐缩小,高差也不断降低,最后在地面消失。风蚀槽谷则逐渐扩大,并进一步形成风蚀洼地。总体而言,雅丹地貌垄岗和槽谷的面积比例与形成时间的长短有一定关系,即形成时间越长,垄岗的面积愈小,槽谷的面积愈大。

旅游地质学复习

旅游地质学复习
水流动能增强,夹带河流泥沙的能力也随 之增大,会使河床发生侵蚀,反之则发生 沉积。
流水即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方 式塑造着河流地貌。
旅游地质学复习
3.1 河道水流运动特征
➢ 河流:地表上具经常性流水的线形凹地。 ➢ 河流形成过程:片流→洪流→大河 ➢ 层流:水质点运动轨迹(线)平行仅在平坦河底
洪积扇组成物质具在明显的分布规律,从扇顶到 扇缘,可分为下列三旅游个地质相学复带习 :
三相带
❖扇顶相:位于洪积扇顶部。通常表现为舌状叠覆的 砾石堆积体。砾石粒径大,砾石间常有砂、粘土混 杂充填。堆积层厚度大,分选差,透水性强。由于 洪积扇上沟槽很不稳定,水流多次改道,摆动,因 而小型的切割、充填构造发育,在砾石层或砂层中, 常夹在砂质透镜体或砾石透镜体。
➢ 在冲沟发育过程中,轩沟底下切到潜水顶以下,沟 谷水流得到地下水不断补给,则出暂时性水流转变 为经常性水流,冲沟就演变为河谷。
➢ 应当指出,由于气候、地形、土质和植被等因素及 其组合特征的不同,各地侵蚀沟谷的发育程度和演 化阶段颇有差异。
旅游地质学复习
2.2 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组合
在广大山区范围内,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 分布广泛,垂直分带比较明显,自上而下, 一般由下列三部分组成:
❖ 古代大禹治水,是疏而不是堵的先进技术。
❖ 公元前250年,四川郡守李冰父子筑都江堰,引岷江水入川

地质学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质学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质学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旅游业兴起与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包括高山、峡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滩、温泉、野生动植物、气候等,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四大类。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古迹、古建筑、民族风情、现代建设新成就、饮食、购物、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可归纳为人文景物、文化传统、民情风俗、体育娱乐四大类。

2)旅游交通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的命脉;旅游交通促进了旅游路线,旅游点、旅游网的形成和发展。畅通的旅游交通,即方便了游人,更为旅游业创造了巨额收入。

3)旅游服务设施

完备的旅游服务设施,为游人提供了周到的服务,使旅游更舒适、方便、安全。同时,通过提供设施服务,旅游业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显示了旅游业的接待能力和发展水平。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均以良好的宾馆、饭店和购物设施贏得了恒久的美誉。

4)旅游环境

旅游接待地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地理、经济、文化、客源环境在旅游业展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5)旅游客源

旅游客源就是旅游者。作为旅游产品的销售对象,旅游者也是旅游业赖以经营的市场。旅游者是构成旅游的主体,是旅游三大要素的基本要素,没有旅游者,那么旅游就无法进行。所谓旅游者,就是指暂时性的离开常住地通过游览、消遣等活动,以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为主要目的人群。旅游者对于旅游这一活动的重要性就相当于市场对于工业的重要性。所以,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就有经济能力去支付旅游当中所产生的费用;而且,经济发达地区的人群也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进行旅游活动;同时,这一地区的人群,受教育的水平和职业也决定了他们有更大的出游需求,所以说越是临近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会有更多的旅游人群,旅游业市场就会更加的广阔。

旅游地质学-1

旅游地质学-1

3、文人漫游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 彩云间,
千里江陵 一日还。
两岸猿声 啼不住,
轻舟已过 万重山。
唐·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宋·苏轼:石钟山记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 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1. 历史遗迹类旅游资源 2. 古建筑类旅游资源 3. 古代陵墓类旅游资源 4. 城镇类旅游资源 5. 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 6. 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
历史遗迹类
古建筑类
古陵墓类
城镇类
❖山 ❖水 ❖ 花木 ❖ 建筑
古典园林类
宗教文化类旅游资源
四川乐山大佛(弥勒佛 坐像)
红色根据地
特色城市
地质遗 迹及与地质体直接相关的人类活动遗迹”。
人们常说的“鬼斧神工”、“天造地设” 、“天地造化”、“巧夺天工”等等,就是指 地质作用而言。
旅游地质资源的成因
❖ 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 1.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
塑造地貌 2. 外力作用:风、流水、冰川等通过风化侵蚀、搬运
堆积作用对地貌进行改造 ➢ 与地质形体有关的人类活动资源,则可称人文地质
3、旅游媒体
2、旅游客体
旅游者

冰川地质景观概述(旅游地质学)

冰川地质景观概述(旅游地质学)

冰川地质景观概述

一: 冰川地质景观的根本概述

1.定义:冰川地质景观是指主要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形地貌,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展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应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在极地或高山雪线以上地区,由于大量降雪,在重力和宏大压力下形成的宏大冰体并构成的特殊地貌景观。如粒雪盆、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高原冰川、冰盖、冰瀑布、冰塔林、冰洞、冰蘑菇等。

2.成因及形成条件:冰川地质景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冰川的成冰作用、冰川的搬运侵蚀作用和冰川的沉积作用。山地冰川地貌的发育程度与气候条件、原始地形和新构造运动有关。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山地新构造强烈,地形陡峻,那么冰蚀作用强盛,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较发育,但因冰期后流水作用较强,破坏较严重;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地形较和缓,那么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发育较差,但后期流水侵蚀弱,冰川地貌易于保存。

(1)成冰作用指天然降雪→粒雪→冰川冰的变化过程中的密实化、冰晶生长和重结

晶作用。是在低温条件下通过雪层自身的压力,排除雪晶和冰晶中的空气,使

密度增大而实现的。当雪层密度到达临界值时便转变为粒雪,粒雪层密度达

830~840千克/立方时,便成为冰川冰。

(2)冰川搬运侵蚀作用包括冰川刨蚀〔磨蚀〕和挖掘。冰川体一方面有宏大的压力

〔100米厚的冰体,冰床基岩所受的静压力为90吨/平方〕,一方面是运动的〔运

动速度与冰床坡度成正比〕,故挟带岩石碎块的冰川对冰床和谷壁有很强的侵蚀

旅游地质学

旅游地质学

公选课复习题

《旅游地质学》

一、填空题:

1.旅游资源按成因或属性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

2.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叫内力地质作用(即:内营力),内营力包括: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作用

3.外营力是由地球外部因素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主要受大气、水和生物因素等的影响而产生的外力地质作用。按作用过程分类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二、名词解释:

1、旅游地质学:是结合旅游的地质学,是两个相互交叉与相互渗透的新学科。

2、地质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的,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

3、岩浆作用:由岩浆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此过程叫岩浆作用。

4、水平运动:是地壳中的地块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相邻地块或相互分离拉开,或相互靠拢挤压,或作剪切错位。褶皱构造、平移断层等地质构造乃地壳水平运动的产物。

5、丹霞风景地貌是在红色砂岩上发育而成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地貌景观。

6、旅游学:是研究和旅游有关的各种问题,研究旅游活动的一般规律,包括旅游的资源、文化、心理、经济、美学以及市场等各方面的学问。

7、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包括地球的物质成分、外部形态、内部构造、各种地质作用及其演变历史与规律等。

8、地壳运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指由于地球内部动力而引起的地壳产生水平向或垂直向的运动使地壳变形和变位。

9、变质作用: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形成较高温度和高压环境,使地壳中先成岩石在固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的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的过程叫变质作用。

旅游地质学结课论文

旅游地质学结课论文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1001111324夏锦胜

一、旅游地质资源与分布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

旅游地质资源是指具有旅游价值的地质遗迹和与地质体直接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或者说旅游资源就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上对人们能产生吸引力并能激发旅游者动机,具备一定旅游价值,能带动经济发展和对环境有好处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与地质有关的东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已变成人们追求的东西,而旅游却与地质资源紧密相关,开发好地质资源就等于提高了旅游资源。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中的发展和作用:

旅游地质资源是十分重要,旅游地质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旅游地质资源都是和地质资源结合的,所以地质资源是和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地质景观结合的产物,是把地质资源作为观赏性的、科学性级旅游价值开发的重要途径。

3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根据旅游地质资源的旅游价值可以大致分为:(1)地质科学考察;(2)山水风光观赏;(3)增长文化历史知识;(4)疗养;(5)开展体育运动与探险活动。

地质学分类方法:(1)岩石矿物和旅游资源:花岗岩,玄武岩,中、酸性喷出岩,红砂岩,石灰岩,变质岩与旅游资源;(2)地质构造和旅游资源:掩饰的产的和岩层变形,节理、断层与景点形成;(3)外力地质作用成景:河、湖、海、瀑、风化、风、泉、土;(4)人类活动与旅游地质资源:古人类遗址、古文化艺术遗存、探险旅游;(5)新构造运动与旅游资源:地壳强烈上升、地壳一般上升、地壳下沉作用与景点形成。

在旅游地质学中,对旅游资源的分类是与资源的形态特征及其自然属性为基础的,有的类别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一、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1、旅游地质资源的概念

20世纪末,随着世界各地尤其是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学科都在向旅游业渗透。地球科学亦不例外,它不仅仅只是我们早先理解的采掘地质矿产的学科,而是作为自然资源的基底,地质奇观更是作为山水旅游资源的精灵,逐渐走入我们日益丰富的旅游视野,并越来越影响着我们对新时代旅游的定义。人们对旅游地质的认识与人们的文化科学素质、灵感有关,随着人们地质知识的不断增多,地质资源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了旅游者的兴趣。

用严格的术语讲,旅游地学资源是适用于旅游业中的地学方面的资源的物质基础形式。在地球几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壳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古地理环境演变、古生物进化等因素而保存在岩层中的化石、岩体、构造形迹、矿床、地貌景观等景象,具有观赏、科学研究与普及教育价值,对游人产生了某些吸引力,这些景象就被叫做地质旅游资源。通俗的讲,旅游资源中那些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或者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遗存的人类文化遗址,人类与地质体相互直接作用的遗迹,都叫做旅游地质资源。同时,由于旅游地质资源和地质作用、地质体密切相关,而且大多数是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因此它具备空间定位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并且更具有鲜明的科学性。简而言之,它就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观赏、游乐、考察、科普价值,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求乐的心理要求的自然景观及与之有关的人文景观。

2、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各个学科都在向旅游业渗透,旅游地质资源在旅游业中越来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发挥着其自身的优越性。其在旅游业的作用很多,这里仅说三条典型。

(1)、地质资源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旅游日渐成了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的休闲方式,求新奇成为人们在旅游中竞相追逐的目标,地质学旅游正满足人们这一“求知”的心理,它通过研究旅游资源的地学成因,揭示了旅游资源在观赏、科学及历史等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因此,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例如,地质学也能说清楚为什么在云南石林以剥蚀作用为主形成奇秀峰林,而四川黄龙却以沉积为主形成瑰丽泉华。又例如,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名胜区,奇峰异石、碧水飞瀑,丰富的人文景观,第四纪冰川竟也在此现身,出落有大量冰川遗迹。嵩山兼纳少林寺、中岳庙、嵩山书院,殊不知嵩山保存有五代同堂的地层和三次造山运动的记录,有地学百科全书之称。总之,地学旅游的开展将会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涵,而且为旅游业发展注入的生机与活力。

(2)、旅游地学开展将不断发现、更新旅游资源,有益于对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如地质工作者经过科学考察,对全国各地的世界地质公园进行申报,不仅仅使得一些本毫无名气的自然奇观展现在世界面前,更是吸引了一大批高素质有文化的学者游客前来游览,避免了有些旅游资源在未被认识之前很容易被当成“废物”被破坏掉且无法再现。旅游地质学是“慧眼尖睛”,及时识别其价值,并及时提请有关部门予以保存、开发和建设。。

(3)、旅游地学开展有益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下,国内旅游者的踪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和大部分县市,公民通过地学旅游,体察了祖国的辽阔博大和美丽可爱,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3、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

旅游地质资源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根据旅游地质资源的旅游价值,大致分为:地质科学普及与考察类、山水风光观赏类、增长文化历史知识类、疗养类、开展体育运动与探险活动类等。一种旅游地质资源可以具有一种或多种旅游价值。根据旅游地质资源的地质特点,大致分为:自然地质遗迹、人类活动遗迹和地质灾害等。根据地质学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岩石矿物与旅游资源,如花岗岩、玄武岩、中、酸性喷出岩、红砂岩、石灰岩、变质岩等旅游资源;地质构造与旅游资源,包括岩石的产地与岩层变形、节理、断层等景点;新构造运动旅游资源,包括地壳强烈上升、地壳一般上升、地壳下沉运动等景点;外力地质作用成景河、湖、海、瀑、风化、风、泉、土等;人类活动与旅游地质资源,古人类遗址、古文化艺术遗存、探险旅游等。

这个学期的课程讲解分类是以资源的形态特征及其自然属性为基础,对地质旅游资源进行的分类,大致可分为山岳地貌旅游资源、岩溶洞穴旅游资源、河流峡谷旅游资源、湖泊旅游资源、泉水旅游资源、瀑布旅游资源、海岸海岛旅游资源、冰川旅游资源、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旅游资源、重要地质剖面、构造及地质灾害遗迹、典型矿产地及古采冶遗址、重要古代水利工程石窟、岩画、摩崖题刻、观赏石等十大类型。

二、中国旅游地质资源的特点与分布

1、中国地质旅游资源的特征

(1)、我国地质旅游资源多样性和丰富性:多样性是指旅游资源的类型多样,丰富性是指同一类型的旅游资源,其空间分布广泛。如我国数百座大山,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有分布;海岛海滨等旅游资源,在东部及东南部沿海也是随处可见。

(2)、区域分异明显:我国地域辽阔,地质资源的分布也受到了区域差异的影响。比如:在气温高、降水充沛,温度湿热的南方地区,发育有各类型的岩溶地貌、溶洞和地下河;而在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的华北区域,地表岩溶很少发育,地下岩溶发育。

(3)、旅游地质资源的变异性和不可再生性:地质资源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往往使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的存在形式具有观赏价值,或似人、或似物、或称奇,倘若其发生了变化或者破坏,便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旅游的价值,并且不可再生。地震是一种灾害,但地震保留下来的一部分遗迹却是难得的旅游资源,也是这个道理。

(4)、奇特性,广泛、多样,千奇百态,对世界旅游者都具有吸引力:我国有许多以世界奇绝著称的旅游资源,其中许多被公认为世界独有或第一。如长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泰山、黄山、武陵源、九寨沟,庐山、峨眉山等17处被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另有长白山、卧龙、梵净山、神农架、武夷山、西双版纳等12个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圈保护内容。

(5)、自然地质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紧密结合:我国名山中几乎都有佛教和道教的寺庙,诸多名山经常是帝王将相、名人墨客、高僧道士出没之地。在山地与平原相接的地带,在河流与湖泊交汇之处,往往是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美丽的自然环境与庞大的人文建筑,组成了多种旅游类型的组合佳地。即使一些纯自然性的旅游胜地,也在日渐的发展中有人文因素的渗透,将科学道理与艺术感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寓科学知识于旅游之中

2、中国地质旅游资源的分布概况

我国地域辽阔,景点众多,具有广阔的旅游发展前景,且多与地质学有关,山、水、洞、石及地学人文资源分布广泛,内容丰富,独具特色。我国地质遗迹资源遍布全国各地,不同地域的地质遗迹资源也不同,有成群的,也有呈零星分布的。从地学角度阐述我国旅游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