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共48页文档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阶段特点

魏晋南北朝阶段特点

【具体史实】 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 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士族制度、北方各族封建 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为三省六部制奠基); 北魏孝文帝改革、九品中正制(隋文帝废除九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 中正制);
经济: 农业:《齐民要术》、间作、套作技术,绿肥种植、 曹魏翻车(灌溉工具),北魏均田制、三国屯田制; 耕耙耱技术,。江南得到开发,开始赶上北方。 手工业:灌钢法、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商业:社会动荡,北方商业波动性大;南方商业小幅 发展,商税及其相关税种成为东晋南朝政府财政收入 的主要来源;南方商业有所发展,出现草市和草市尉。
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 (4)性质:
封建地主利益。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
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类型 土地所有制类别 国有土地所有制 (官田) 君主土地 土地 私有制 私有 地主土地 私有制 制 自耕农土 地私有制 特点 所有权属于国家; 北魏隋唐均田制 主要供君主私人 开支 土地兼并成为扩 大地产的主途径 拥有很少土地, 或完全没有土地 备注 不是主要类型, 但一直存在;
智者的选择 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的必要性: 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割 据局面。(政治前提) 2.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 3.北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中原比较先进。 4.鲜卑贵族早期统治激化了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 治集团内部矛盾,社会动荡,人民起义不断,北魏统 治面临危,必须做出抉择。 可能性: 冯太后与孝文帝改变社会落后现状,学习先进汉文化 的坚定态度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
1.(2014· 海南高考)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 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 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 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 时 (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有利条件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②拓跋珪和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 按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始 了封建化的进程;
③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的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
④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 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
②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健全了县 以下的地方行政组织,使国家到基层的行政体 制得以完善,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③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禁止官吏 贪赃枉法。结果使吏治有所好转。
④迁都洛阳。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 中心,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民族融 合,加强了对中原的控制。
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至在与南朝交战
时,以其他族士兵
为肉篱,其残暴统治终于激化了社会矛盾。 -----精品文档------
宗主督护制的弊端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 豪强把宗族、佃户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 方。政府由于无力 消灭豪强势力,被 迫承认其合法性, 地方的赋税、徭役 也由他们代管、征 收。他们往往隐瞒 户籍,借机逃避赋 税。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与三长制
思考: ①、什么 均田制? ②、北魏能够实行均田制的前提、目的是什么? ③、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政府分配给农
民的土地是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 ④、均田制的实施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均田制
主观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前提: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内容: 性质:
⑴鲜卑族逐渐汉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 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⑵鲜卑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
合作与探究

1引言: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1引言: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xx南北朝xx十五讲引言:xx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从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前后300多年间,在中国内地农耕社会的地域范围内,建立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政权,如曹魏、蜀汉、孙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宋、齐、梁、陈,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这些政权,总称为三国两晋南北朝;若以曹魏代表三国,又称为魏晋南北朝。

从宏观的角度看,立足于与秦汉、隋唐的比较,魏晋南北朝略具如下时代特征:其一,深层的分裂局面。

这一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只有21年,即280年司马氏灭吴,到301年“八王之乱”全面爆发。

而即便是这21年,西晋也没有恢复东汉盛时的版图:鲜卑基本已据有匈奴旧地,并日益南下;渭北高原以北至河套已为羌胡所占;内徙的匈奴人实际已控制了今山西的北部。

西晋以前,有三国的鼎立;西晋以后直到隋朝统一,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始终分属不同的政权,黄河流域更是始终存在两个以上的政权,甚至同时有十多个政权存在。

在政局或南北分裂或东西对峙或地区割据的长期影响下,各别地域的经济、文化、学术、政治乃至心理,也逐渐“地域”色彩浓厚,“地域”独立趋势加强。

地域意识的强化与地域传统的生成,也是一种“分裂”。

又即便在同一政权的内部,也有着明显的地区军事割据倾向,如东晋南朝的州镇,北朝的镇戍,这既造成了中央与地方的争衡、内外的对抗,也进一步加深了魏晋南北朝大分裂局面下的地区割据与对抗其二,复杂的民族关系。

四周的边疆民族南下北上、东进西入,迁徙频繁,造成民族成份复杂,民族融合(自然的融合与强制的融合即战争)加速,民族战争剧烈,民族更替迅速。

北方地区的主角是入主的“五胡”与留居的汉族,在北方整体“胡化”的同时,是颇多艰难曲折的胡人的逐渐“汉化”;在南方,则特别表现为退守南方的北方汉族与南方汉族以及越蛮俚僚的自然融合与强制融合,这也是一种“汉化”。

如果再考虑到周边特别是蒙古高原、东北、西域的民族,则魏晋南北朝历史实际是由北方边疆民族(重要者先后有鲜卑、羌胡、高句丽、柔然、高车、突厥等)、中原地区(曹魏、西晋、十六国北朝)、南方六朝三大地域所构成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时代特征:深层的分裂局⾯;复杂的民族关系;频繁的⼈⼝迁移;特殊的社会结构;变动的典章制度。

魏晋南北朝是指从魏⾄隋的三百六⼗余年。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其⼀,深层的分裂局⾯。

这⼀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统⼀只有21年,即280年司马⽒灭吴,到301年“⼋王之乱”全⾯爆发。

西晋以前,有三国的⿍⽴;西晋以后直到隋朝统⼀,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始终分属不同的政权,黄河流域更是始终存在两个以上的政权,甚⾄同时有⼗多个政权存在。

其⼆,复杂的民族关系。

四周的边疆民族南下北上、东进西⼊,迁徙频繁,造成民族成份复杂,民族融合(⾃然的融合与强制的融合即战争)加速,民族战争剧烈,民族更替迅速。

其三,频繁的⼈⼝迁移。

这特别表现在东晋⼗六国南北朝,当时⼈⼝迁移的规模之⼤、范围之⼴、历时之久、影响之深,超过以前任何⼀个历史时期。

其四,特殊的社会结构。

由于民族⽭盾和各种社会⽭盾的剧烈运动⽽造成的动荡、对峙、分裂局⾯,使得这⼀时期的等级性、宗法性、民族性、宗教性四个特征尤为强烈与明显。

其五,变动的典章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制度上每多权宜之制,从中央官制到地⽅⾏政制度,往往处于⼀种过渡状态,缺乏凝固的制度,诸多制度因时、因地、因⼈、因族地发⽣着流变;也正因为这是制度上的过渡时代,各种制度显得尤为复杂。

魏晋南北朝,⼜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时期中国⽂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其突出表现则是⽞学的兴起、佛教的输⼊、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化的羼⼊。

北朝:⼗六国,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

南朝:东晋,宋,齐,梁,陈。

魏晋南北朝“魏”指的是三国⾥的曹魏,“晋”指的是西晋和东晋,南朝指宋、齐、梁、陈,北朝指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它是秦汉晋隋唐五代以后的第二次封建社会史,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繁荣的重要时期之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社会分层、政治分立、文化华丽,经济繁荣,思想交融,由此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特征。

首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明显的社会分层现象,从上到下依次是高级贵族、中央官员、地方官员、庶民和奴隶,这层层从上至下地等级分明。

其次,政治分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征的重要内容,多数地方建立自己的政权,各自独立,形成了俗称的“十六国”政治,多个国家彼此竞争,使政治分立变得更加明显。

实现一个强大的统一社会一事仍旧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此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不仅形成了有“六朝文化”之称的文学文化,而且由于节度使制度的发展,也加快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社会文化的进步,人们的精神文化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古凫文学、佛学、道教、儒学在当时也相繁盛。

另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繁荣也不容小觑,由于封建制的转变,各政权的实力得到了加强,国力也有了显著的增强。

此外,废除了汉代的三百六十五户制,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使得在土地上形成了完全的地主资产阶级经济,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最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前朝历史文化的消亡和汉文化的复兴,形成了一种多元的思想文化环境,不同的思想流派,如儒家、佛家、道家、释教等,也在当时发展壮大,俨然成为一种多元文化融合的社会现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思想文化状况,以无般异的宏大视野,展台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独特面貌。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繁荣而又激荡的时期,它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历史性的飞跃和发展,营造了独特的封建社会文明环境,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它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具有重要地位。

同时又由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而创立许多制度,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1士族制度贯穿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最具时代特征的政治制度,决定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官僚门阀特色。

士族制度形成于汉魏之际,西晋时得到巩固,东晋时达到鼎盛,南朝时逐渐衰落。

2两汉末年以来,战乱使流民和劳动力不足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利用国有荒地,解决流民和劳动力不足是这一时期经济制度的共同特点。

曹操大规模推行屯田制,为魏蜀吴三国沿用,促进农业发展;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后被隋唐沿用,有利用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特点;一是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二是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三是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四是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其中,江南经济赶上北方是最重要的特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甫移打下基础。

一方面是江南经济的开发;另一方面是北方农业虽屡遭破坏,但总体还是在恢复和发展。

江南经济开发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

其原因,一是北方大量人口南迁;二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三是一些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四是北方粟麦等旱田作物南移。

北方农业恢复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一是研制新农具,推广新技术;二是兴修水利;三是开发边疆地区。

2魏晋南北朝手工业,门类与秦汉基本一致,但品种更丰富,产量增加,技术有所进步,突出手工业部门有纺织业、矿冶业、制瓷业和造纸业。

3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畸形发展,钱币衰落,布帛、谷物等实物货币盛行。

但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

这一时期对外贸易不逊于前代。

【民族融合形成高潮】民族融合的过程,也就是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民族的缔造过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这个过程的重要阶段。

魏晋南北朝阶段特点

魏晋南北朝阶段特点

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 (4)性质:
封建地主利益。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
战国以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类型 土地所有制类别 国有土地所有制 (官田) 君主土地 土地 私有制 私有 地主土地 私有制 制 自耕农土 地私有制 特点 所有权属于国家; 北魏隋唐均田制 主要供君主私人 开支 土地兼并成为扩 大地产的主途径 拥有很少土地, 或完全没有土地 备注 不是主要类型, 但一直存在;
解析: “士族的形成在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保证士族在政治上 的世袭特权”反映了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故 A 项 不符合题意;“九品中正制„„实质上就是保证当朝显贵的世袭 特权”说明士族的特殊地位实际是得到皇权的认可的,故 B 项不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士族威胁君主专制的问题,故 C 项符合 题意;九品中正制是对士族特权的保障,故 D 项不符合题意。
1、迁都洛阳
直接目的:接受汉族先 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加强对黄河流 域的统治。
迁都洛阳的原因 从平城方面看
地理 位置
从洛阳方面看
地理位置偏僻水旱易 地处中原交通便利, 发,交通不便 中原政治文化中心利于 政治 平城保守势力强大, 争取汉族地主合作 不利于改革
气候恶劣产粮有限 地处黄河之南,农 经济 生产不能满足需要 业生产发达
答案:B
3.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重用中原的儒士王猛等人,大兴儒学。 北魏孝文帝时期,儒学兴盛,更是“比隆周汉”。这说明 ( A.动荡时期统治者更依赖儒学巩固统治 B.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 C.该时期实现三教合一,儒学发展兴盛 D.少数民族封建化完成 )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各少数民族政权多重用儒士,发展 儒学,客观上说明儒学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故 选 B 项。

魏晋南北朝阶段特点

魏晋南北朝阶段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

东 方魏 汉蜀
南吴

西晋
学十科网 六国
东晋
北朝
东魏
北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朝
南朝
两晋南北朝(精品课2件 20—589)
(承上启下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 的大分裂、大动荡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总特征】: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 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士族制度形 成;北方各族封建化;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 九品中正制; 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发展的 差距缩小,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并赶上北方; 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农业经济格局开始改变; 思想: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 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
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A对统治阶级B对农民C对经济 D对后世:为隋
(3)影响:、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为中国封 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E.对 社会: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各民族融合。 F.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
(4)性质:均田制是封建国家精品课土件 地所有制,并未触动 封建地主利益。不可能抑制土地兼并
1、迁都洛阳
直接目的:接受汉族先 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加强对黄河流 域的统治。
精品课件
迁都洛阳从的平原城因方面看
从洛阳方面看
地理 地理位置偏僻水旱易 地处中原交通便利,
位置 发,交通不便
政治
平城保守势力强大,中原政治文化中心利于
不 生产不能满足需要
精品课件
智者的选择 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晋南北朝历史

魏晋南北朝历史
商业方面:商品经济水平低,北方波动性大,南方小幅度发展。
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体现民族大融合。
思想:佛教、道教和儒学三派互相影响和融合,儒学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科技方面:数学和农学领先世界:《齐民要术》、灌钢法提高了农业与手工业技术,祖冲之的圆周率领先世界。
文学艺术:承上启下;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士大夫画家活跃,王羲之的书法与顾恺之的绘画达到很高水平,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开始出现。
专题综合:魏晋南北朝时期
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国家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经济上,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南方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政治文明
经济文明
思想文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
政治:经历了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十六国与东晋对峙、南朝(宋齐梁陈)与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对峙。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国家行政管理制度方面:三省体制逐步形成。
黄河流域出现孝文帝改革,形成民族大融合趋势
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北方经济破坏与恢复,南方经济长足发展,商业水平低下。
农业方面:黄河流域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日臻成熟;北方的耕耙耱技术;曹魏时的翻车。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奠定基础。
手工业方面: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灌钢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1.阶段特征: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是南北经济趋向平衡的时期。

2.主要表现⑴政治上:此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局面,战乱频仍,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⑵经济上: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的大一统奠定了经济基础。

⑶民族关系上: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促进了民族触合。

⑷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在动荡、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异彩纷呈,为以后唐宋时期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石。

考情播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内容较少,只有经济、文化两节是备考内容,所以在历年高考中所占地位一直不是很突出。

从题型上看,纵观近五年高考,考查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比例很小。

从考查内容上看,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集中在经济史和文化史中。

在经济史方面,2009年宁夏文综考查了均田制,2009年江苏单科考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在文化史方面,2009年全国Ⅰ考查了南方文化的特征。

此外,四川文综注重对魏晋时期社会生活的考查。

应加强对此类知识的训练。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⑴中国古代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⑵历代北方农民的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这是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⑶各族人民融合,共同开发南方。

⑷南方大多数统治者比较重视经济、重视农业、重视水利。

⑸都城南迁、政治中心南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开发。

⑹南方的自然环境、海外贸易也优于北方。

(07江苏历史卷)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

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北方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⑴中原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因少数民族的内迁有所扩展,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

⑵虽屡遭破坏,但总体是在恢复和发展。

中国史4魏晋南北朝

中国史4魏晋南北朝

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 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 佛教的传入 C 民族的融合 B 疆域的扩大 D 全国的统一
③仿效汉族政治制度。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模仿汉族官制
⑶改革的影响 ①改革促进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北方社会经济 有了明显的发展。 ②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和民族大融合。
洛阳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且 为数 朝之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曾定都于此),素来是中 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为当时南齐的国力较弱,迁 都洛阳还便于举兵南下,实现孝文帝南北统一的愿望。
北 魏 洛 阳 城 平 面 想 象 图
北魏迁都洛阳后, 对洛阳加以扩建, 东西20里,南北 15里,“十万九 千户”,约60万 人口,是这一时 期世界范围内最 大的城市。该城 以里坊制度布局 管理,其格局为 隋唐长安城、洛 阳城所仿效。
选用品位比较高的 铁矿石,冶炼出优质 生铁,然后,把液态 生铁浇注在熟铁上, 经过几度熔炼,使铁 渗碳成为钢。由于是 让生铁和熟铁“宿” 在一起,所以炼出的 钢被成为“宿铁”。 北 朝 黄 釉 绿 彩 四 系 罐
二、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1.佛教的兴起及其对儒学的影响
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广为传播。
北魏实行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和农耕 文明有何关系?
使农民与土地结合,重建黄河流域的小 农经济,使北魏的经济基础由游牧完全转变 为农耕,为以后的改革奠定基础。
⑵迁都洛阳和改革后期的措施
①迁都洛阳
⑴原因
政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 经济: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
军事:北方柔然威胁、经略中原困难 文化:民风强悍,崇尚武力 ⑵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根本目的是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⑶作用: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 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

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从220年开始,一直到589年结束,历时369年。

这个时期充满了变动和动荡,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下面将对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特征进行探讨。

1.政治动荡: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政治局势十分动荡,多次政权更迭。

曹魏、东吴、蜀汉三国之后,曹魏灭亡,出现了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多个王朝。

这些王朝之间争夺中原统治权,战乱不断,政治剧变。

2.地方割据:在南北朝时代,中央政权逐渐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地方豪强纷纷兴起,形成了多个割据政权,如东晋时期的萧鸿、宋教杀掌握了徐州、豫州等地,北方出现了鲜卑族的匈奴、氐族、羌族等地方政权。

3.文化繁荣: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东晋时期,文人墨客颇多,如陶渊明、陆机、谢安等均是当时的文化名流。

他们在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使得中国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

4.区域分裂:南北朝时代,中国开始出现了北方和南方的分裂格局,形成了南北朝时期南北对抗的政治局面。

南北方的区别不仅体现在政治上,还在文化、经济和社会制度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于后来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5.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时代也是佛教传入中国并得到广泛传播的重要时期。

当时,佛教经过了长时间的东传和西传,逐渐在中国扎根并融入中国文化之中。

佛教的传入对于中国宗教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中国社会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6.社会转型: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之一、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社会阶级差距拉大,土地兼并和贫富差距扩大,农民的痛苦和反抗也随之增加。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政治动荡,地方割据,文化繁荣,区域分裂,佛教传入,社会转型等特征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特征和经验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220—589年)
魏晋南北朝是封建社会的曲折发展时期,政局动荡,社会分裂,社会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1)政治上
国家分裂、南北对峙、政局动荡、战乱频繁,西晋时短暂统一,门阀士族崛起且势力强大。

三省体制逐渐形成,选官制度采用九品中正制,朝廷高官、要职多由世家大族担任;十六国中前秦逐渐强大,统一了北方,但淝水之战后,前秦衰落,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北魏统一北方后,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2)经济上
江南经济获得开发。

这一时期,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交融,也加速了当地经济发展。

但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受到较大的冲击。

农业上精耕细作进一步发展,北魏推行均田制。

(3)思想上
道教广为传播,佛教盛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道教、佛教的冲击。

三教并存并相互融合。

魏晋玄学的形成。

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有了一定的发展。

绘画上出现了专业的绘画理论,如东晋的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等。

(4)民族关系上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进一步推行了民族整合。

多民族交融、交往、交流成为魏晋时期的重要历史特征。

高中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

高中复习-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年——589年
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政 权更迭频繁、民族融合加强,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南北经济 差距缩小。
时 期
政治 1.政权更迭、民族
经济 1.农业:
翻车(图) 屯田制和均田制
文化 1.思想:儒
学面临挑战
备 注
必修 一、 二、 三 选修 一
魏 晋
融合加强 2.选官制(九品中正制) 2.手工业: 发明灌钢法 3.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目的、措 3.商业: 草市(特点) 施和影响) 4.江南经济的开发
4)形式和途径:
①中央政府设机构管辖;②统治政权的强制政策 ③政权间的和好政策(如和亲、册封) ④各族人民的联合斗争 ⑤物质文化交流 ⑥民族迁徙、杂居和通婚 ⑦兼并战争……
5)实质:
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是少数民族封建化过程
6)作用: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凝聚力)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推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东晋 建康 317— 420
南朝: 宋 建康 420— 479

479— 502

502— 557

557— 589
民族融合 1)含义:
指民族间的自然融汇合一,民族差别和民族界限 逐步消失的过程
2)高潮时期:
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元
3)出现原因:
根本原因:因:先进文化的吸引力;战争因素的影 响;统治政策的强制推进等
2.科技:
《抱朴子》提 到火药
3.书法:
行书 王羲之
魏国 蜀国 吴国
220— 265 221— 263 222— 280
洛阳 成都 建业
西晋 洛阳 265— 3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