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有关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有哪些
有关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有哪些
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感染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一般来说凡具有病原体且具有传播可能的疾病均可称为传染病,而我们平时所说的传染病是指法定管理传染病的病种(此为狭义的传染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有哪些,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
名词解释
传染病: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的统称。病原体:“病”是“致病”的意思;“原”是“原因”的意思;“病原体”就是造成疾病的生物体。包括各类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等及寄生虫等。
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宿主:指在自然条件下被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其他动物。
也就是说这些人或动物身体里已经带有病原体。
病原携带者:指受病原体感染后无临床症状与体征,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缺乏免疫力、易被感染的人群。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另一易感机体所经过的途径。一种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传播途径通常有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接触、母婴、虫媒传播等。
病毒:是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特征是非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增殖。病毒体微小,以纳米(nm)作为测量的单位。
细菌:是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微生物,形体微小,以微米(μm)作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原始的核质(染色体),具有相对恒定的形态结构。
自然疫源地和自然疫源性疾病:自然疫源地是指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保存并造成动物间流行的地区。而由此产生的传染病即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传染病防控知识
传染病防控知识
有什么传染病_传染病防控知识
一、怎样预防传染病?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
二、预防传染病具体措施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6.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8.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做好免疫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方法之一。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一、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特殊病原体引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有特异的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有一定潜伏期;有特殊临床表现,包括高热、肝脾肿大、毒血症、皮疹等。
二、传染病的预防和救治
(一)传染病防治总则
有效地抑制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链: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此,要做到:
1、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
2、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能力。
4、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交叉
感染。
(二)各季节高发传染病
防治方法:居室常通风;熏醋消毒素;被子勤晾晒;疫苗按时注;春季好郊游;莫去人密处。
夏季: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期,主要包括: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病毒性肠炎、伤寒、病毒性肝炎等。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一)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修订通过?
答:2004年8月2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正式施行?
答:2004年12月1日。
3. 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
答: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4. 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
答:鼠疫、霍乱。
5. 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6.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公布、实施?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8.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哪个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
9.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0. 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多少数额的罚款?
答:十万元以下。
11.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哪些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
答:社区、农村。
12.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什么政策?
答: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
传染病防治基本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是调整因预防、控制和消除 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 生活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 称。
实用文档
13
传染病防治法制建设过程
1950年:《关于发动秋季种痘的指示》
1955年:《传染病管理办法》
1978年修订为《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
1989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实用文档
9
3、传染病可以传播,有传染源、传播 途径、疫源地等方面的流行病学问题, 非传染病则没有这些问题。
4、传染病可以传播,一旦放松防治, 发病率就会上升。一个传染病病人或带 菌者可以威胁周围几人、几十人,甚至 成千上万人的安全,而非传染病则不能。
实用文档
10
5、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防治也有明显区别, 如处理与治疗病人的迟早,对非传染病来说仅 影响病人本人的健康,对传染病来说则可影响 到其他人是否患病;轻型病人的发现与否,在 传染病就会影响到许多人是否被感染,而非传 染病则仅仅影响病人本人的健康;治愈病人在 非传染病解决了防治问题,而在许多传染病如 果仅仅治疗病人,常常出现“只治不防,愈治 愈忙”的被动局面,所以除治愈病人外,还有 一系列预防和防疫工作必须做。
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流行、反复
实用文档
2
14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鼠疫(黑死病),死亡 了2000万人,减员约1/4。
传染病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
-
20
(二)、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 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有食欲减退、厌油、疲乏无 力,部分病人出现黄疸、肝大、肝功能异常。病毒性肝炎 的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范围广泛。是我国发病 率较高、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
12
•
• 2、临床表现:
• 本病潜伏期为1~3天,短者仅 几小时。
(1)、轻型流感: 起病急,体温不超过39℃,全 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均较轻, 病程2~3天。
-
13
( 2)、典型流感(单纯型流感) :
最常见。流感的症状通常较普通感冒重,主要为急性发病,
出现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同时亦 可有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般 全身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少数病例可有腹泻呈 水样便。体检可见眼结膜充血、咽部充血、肺部可有干啰 音。发热一般持续3~5天后消退,但患者仍感明显乏力, 乏力常持续1~2周才逐渐消失。病程中可并发呼吸道细菌 感染,常见病原菌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
15
3、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当未出现流感流行时,散发病例 不易诊断,甚至在有典型流感样症状时,亦难确诊。流感 流行时,临床较易诊断。特别是短时间出现较多数量的相 似患者,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再结合发 病季节等流行病学资料,可基本判定流感。
预防传染病安全基础知识有哪些_预防传染病的小常识
预防传染病安全基础知识有哪些_预防传染病的小常识
传染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传染病的预防要针对于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预防传染病安全基础知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
传染病是由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一、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第一,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染。如流感、流脑、麻疹、百日咳、风疹、猩红热等。
第二,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第三,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第四,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
第五,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二、目前多发的几种传染病及预防
(一)、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7-18天不等。皮疹一般在初始症状后的3-7天出现。患者从刚出现症状到疹子出现后4天内有传染性。任何诊断为麻疹的患者,必须从学校或工作中隔离,直到疹子出现后的4天。
麻疹的预防主要有:
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②隔离患者。
③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④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
⑤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
(二)、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痄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较多见。多见于4到15岁的儿童。
工作法律法规知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应急处理机制
01
02
03
启动应急预案
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县级 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 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 急措施,控制疫情传播。
调配医疗资源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 当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加 强医疗救治工作,保障患 者的生命安全。
02
CATALOGUE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
01
建立健全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
国家建立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
02
开展健康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群众性卫生活动,进行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
03
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建立完善的传染病预警指标体系,包 括病例数、发病率、死亡率、病原体 分布、人群免疫水平等多个方面,全 面反映疫情形势和趋势。
加强预警指标体系的动态调整和优化 ,适应不断变化的疫情形势和防控需 求。
根据不同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危害程 度,设定相应的预警阈值和级别,及 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府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分析当前存在问题和挑战
传染病防治意识不强
传染病防治知识
传染病防治知识
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通过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水或昆虫等途径传染给他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下面将介绍一些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一、个人卫生惯
- 科学正确地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之一。使用洗手液或肥皂,以及流动的清水,彻底搓洗手部,特别是指腹、指缝和指甲间。
- 避免直接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口腔,避免口鼻咳嗽、打喷嚏时的飞沫传播。
- 注意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
二、环境卫生管理
- 定期清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地面、桌面、门把手等常接触的物体,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清洁。
- 定期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定期清洗和消毒水龙头、卫生器具等设施。
三、合理使用药物
- 遵循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和其他药物。不滥用、不过量使
用药物。
- 不随意购买和使用处方药,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
四、接种疫苗
- 注意按照国家的疫苗接种规划进行接种,保证个人的免疫力。
- 针对特定传染病,如流感、水痘等,通过接种相关疫苗加强
免疫防护。
五、宣传教育
- 加强对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
- 及时关注公共媒体发布的防控信息,积极响应防疫措施。
以上是一些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通过切实执行这些措施,
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保障个人和社会的健康。
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一、传染及传染病的概念
(一)传染:病原微生物通过一定途径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
的病理反应,这一过程称为传染,也称为感染。
(二)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三)传染病的特征:
1.有特异的致病微生物:
2.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被感染的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反应:
4.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5.耐过的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二、感染的类型:
(一)按感染的来源划分: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二)按病原种类划分: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
(三)按感染的部位划分: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四)按症状是否典型划分: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
(五)按临床表现划分: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六)按发病严重程度划分:良性和恶性;
(七)按病程长短划分: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感染;
三、传染病的发展阶段(传染病的病程):
1.潜伏期:从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期称为潜伏期;
2.前驱期:潜伏期之后到该传染病特征性临床症状表现出来前的这段时期称为前驱期; 3.明显(发病)期:前驱期之后疾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步表现出来这段时期称为明显期;这一时期是传染病发
展的高峰阶段,在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4.转归期:传染病发展的最后结局时期称为转归期。
四、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3.易感畜群。
(一)传染源:是指某种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传染源色
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
2016年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人员:
主持人:
内容:
传染病防治的共性知识
(一)基本概念
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二)感染过程三因素
感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构成感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与社会)
1 •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其致病作用取决于如下几方面。
(1)数量:病原体入侵的数量是重要的致病条件之一。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引起感染。
(2)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
(3)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
(4)变异:可因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变异。
2.人体免疫应答作用:病原体感染多伴随免疫应答反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及转归起着重要作用,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种。变态反应属于后者O
(1)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免疫应答反应。主要表现为天然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作用等几方面的功能。
(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特异性,有抵抗同一种微生物重复感染的作用,不能遗传。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类。
3.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很大影响。它包括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制定和实施传染病防治政策 政府应制定全面的传染病防治政策,包括预防、控制和治疗措施 ,并确保其实施。
提供公共卫生服务
政府应提供全面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疫情监测、预防接种、健康 教育等,以保障公众的健康。
保障医疗资源
政府应确保医疗资源的充足和合理分配,包括床位、医护人员和药 品等,以满足疫情爆发时的需求。
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口
尽量减少手与这些部位的接触,以降 低感染风险。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或用手肘弯曲处遮挡。
健康生活方式
01
02
03
均衡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 持营养均衡,增强身体免 疫力。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增 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充足休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 免过度疲劳,有助于身体 恢复。
限制聚集
限制人群聚集活动,减少病毒 传播机会。
社区防控
加强社区防控工作,对高风险 人群进行监测和管理。
医疗资源调配
合理调配医疗资源,确保患者 得到及时救治。
应急处理措施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针对不同传染病的应急预 案,明确应对措施。
应急物资储备
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口罩 、防护服、药品等。
应急队伍组建
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提 高应对能力。
传染病的影响与危害
传染病预防知识大全
传染病预防知识大全
洗手
- 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至少持续20秒。
- 在以下情况下更应洗手:
- 接触垃圾或污物后。
- 外出活动后。
- 使用厕所后。
- 接触任何动物后。
- 打喷嚏、咳嗽或擤鼻涕后。
- 接触病人或疾病携带者后。
使用口罩
- 当你患有传染病或怀疑感染病菌时,戴口罩以防止病毒扩散。- 避免触摸口罩表面,如果触摸,请洗手。
- 尽量避免接触佩戴口罩的内侧。
- 丢弃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时,注意妥善处理,并再次洗手。
社交距离
- 尽量保持与他人至少1米的距离。
- 避免与生病的人近距离接触。
- 避免人群密集的场所。
健康饮食
- 保持健康饮食,增强免疫力。
- 多摄取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
- 适量摄取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强化个人卫生
-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 用纸巾或肘臂遮盖咳嗽或打喷嚏。
- 立即丢弃使用过的纸巾,并再次洗手。
定期消毒
- 定期清洁和消毒经常接触的表面,如门把手、手机等。
- 使用酒精消毒剂进行消毒。
接种疫苗
- 遵循医疗机构的建议和指南,接种相应的疫苗,以预防传染病。
- 更新疫苗接种纪录,确保始终保持免疫力。
以上是一份传染病预防知识的简要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记住,在防止传染病的同时,遵循当地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指导。
传染病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
• 丙类11种: •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
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 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 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 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 足口病。
• 卫生部于 2008年5月2日决定, 将手足口病列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2009年4 月30日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 感染猪流感)列入乙类传染病。
(二)、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 为主的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有食欲减退、厌油、疲乏无 力,部分病人出现黄疸、肝大、肝功能异常。病毒性肝炎 的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范围广泛。是我国发病 率较高、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病毒性肝炎按引起发病的病毒不同目前可以分为7类, 即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戊型肝 炎、庚型肝炎、己型肝炎。
( 3)、流感病毒性肺炎 :
常见于年幼及老年流感患者,原有基础疾病或免 疫受到抑制的病人感染流感,病情可持续发展, 出现高热不退、全身衰竭、剧烈咳嗽、血性痰液、 呼吸急促、紫绀。检查双肺有干性啰音,X线检 查可发现肺部阴影等一系列肺炎表现。其病因有 原发性流感病毒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以及病 毒细菌混合性肺炎。前者抗生素治疗无效,多于 二周内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继发细菌性肺炎多见 于已有慢性心肺疾患的病人,常见病原菌为肺炎 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共性知识
(一)基本概念
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与人体相互作用或斗争的过程。.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二)感染过程三因素
感染在机体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称为感染过程。构成感染过程需要三个条件,即病原体的致病性、机体的反应性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与社会)。
1.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传染过程中,病原体起重要作用,其致病作用取决于如下几方面。
(1)数量:病原体入侵的数量是重要的致病条件之一。侵入人体的病原体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引起感染。
(2)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体内扩散的能力。
(3)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
(4)变异:可因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变异。
2.人体免疫应答作用:病原体感染多伴随免疫应答反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及转归起着重要作用,保护性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种。变态反应属于后者。
(1)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非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物质的免疫应答反应。主要表现为天然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因子作用等几方面的功能。
(2)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具有特异性,有抵抗同一种微生物重复感染的作用,不能遗传。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类。
3.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环境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很大影响。它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
传染病防治法律知识培训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 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在发现传 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 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 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 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 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 报告。
疫情公布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全国传 染病疫情信息。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本行 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分类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可分为特别重大(Ⅰ级)、 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跨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
跨部门协作
建立卫生、应急、公安、交通、民政 等多部门参与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的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实 现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
信息共享
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确 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情控制的影响。
03
案例三
艾滋病防治法律政策与实践。该案例反映了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法律保障、
社会支持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宣传教育、消除歧视和保障患
者权益的必要性。
基层工作经验分享
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提高传染病 防治能力。包括完善基层卫生机构设 施、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诊疗水平等 方面的经验。
加强社区防控和群众参与。包括发挥 社区组织作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 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的经 验。
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
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
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染病基础知识:介绍传染病的定义、传播途径、传播方式等基本概念,以及常见传染病的特点和预防措施等。
2. 传染病的防控原则:介绍传染病防控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控、及时报告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3.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介绍个人防护措施,如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保持室内通风等;介绍公共环境的防控措施,如保持环境清洁、消毒、通风等。
4.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介绍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接触传播等不同的传播途径,并针对不同传播途径分别介绍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手卫生等。
5.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介绍常见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水痘、麻疹等的病原学特点、传播途径、传染源、传染期、预防方法和控制措施等。
6. 传染病应急措施:介绍传染病爆发时的应急预案和措施,包括早期识别、报告和隔离患者、疫情监测和溯源、传染源控制、健康教育和宣传等。
7. 传染病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介绍传染病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预防法、
传染病报告和监督管理等相关规定。
通过开展这样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可以提高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控能力,增强公众对传染病预防的重视,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一)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修订通过?
答:2004年8月2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正式施行?
答:2004年12月1日。
3. 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
答: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4. 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
答:鼠疫、霍乱。
5. 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6.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公布、实施?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8.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哪个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
9.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0. 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多少数额的罚款?
答:十万元以下。
11.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哪些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
答:社区、农村。
12.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什么政策?
答: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
13. 在医疗机构不具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相应救治能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答: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14.《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何种对待?
答:给予补助、抚恤。
15.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6. 哪些部门负责组织消除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所的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答: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门。
17. 铁路、交通、民用航空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消除哪些场所的鼠害和蚊、蝇等病媒生物的危害?
答:交通工具以及相关场所。
18.《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何种制度?
答:预防接种证制度。
19. 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什么标准?
答:国家质量标准。
20. 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哪些工作?
答: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21.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以防止哪些情况的发生?
答: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22.《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要建立什么制度?
答:传染病预警制度。
23. 哪一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传染病防治重大事项的处理?
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24.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采供血机构、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血液、血液制品的质量,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
答: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
25.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在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时,必须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哪些情况的发生?
答:防止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26.《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负责哪部分的工作?
答: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动物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
27. 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该如何处理?答: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28. 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拒绝消毒处理的,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该如何处理?
答: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29. 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什么要求?
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
30.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什么原则向有关部门报告?答: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
31.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哪个部门报告?答: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32. 港口、机场、铁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哪几类病人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向国境口岸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答: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
33. 哪个机构应当设立或者指定专门的部门、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
答: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4.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授权哪个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
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35.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答:应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6. 医疗机构对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答:医学检查结果。
37.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应建立健全什么体系?
答: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38. 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依照法律、法规应该如何处理?
答:必须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39. 对医疗机构内的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医疗机构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应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40. 动物防疫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互相通报哪些信息?
答:动物间和人间发生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疫情以及相关信息。
41. 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哪些部门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
42. 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什么部门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
答:国务院。
43. 哪一级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
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44. 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尸体应当如何处理?
答:立即进行卫生处理,就近火化。
45. 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物品,经消毒可以使用的,应当在哪个机构的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出售和运输?
答: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46.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什么要求?
答: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
47. 医疗机构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使用后应如何处理?
答:予以销毁。
48. 《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实行什么制度?
答: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49. 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医疗机构应当在符合什么要求的地点进行初诊?答:相对隔离的分诊点。
(二) 问答题:
1. 请问:我国乙类传染病包括哪些疾病?(至少写出10种)
答: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