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设备发展史(1)
便携式存储设备的进化史
便携式存储设备的进化史作者:李笛出乘来源:《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年第06期本文会介绍在历史上出现过的集中便携式存储设备,包括软盘,USB闪存盘,移动硬盘等,分别介绍他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给读者展示科技进步所带来生活上的便携性。
此外,本文还将大胆预测未来可能会出现的便携式存储设备,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且给出原因与使用场景。
【关键词】便携式设备存储1 引言随着计算机的诞生,越来越多的人会把一些数据存放在计算机中。
这部分数据被存储在一个叫做硬盘的地方。
但是,除了笔记本电脑之外,大多数的计算机是很难被移动的,这部分的数据也就不方便从一台计算机中转移到另外一台中。
为此,人们想出了大致以下两个方法:(1)将数据传输到网络,然后通过其他的计算机从网络上下载内容。
这是一种非常方便的方法,用户不需要携带任何设备就可以在任意一台连接网络的计算机上得到自己想要的资源。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如果数据占用大小比较大,在有限带宽的情况下,获取资源的时间会非常久,也就是数据下载的很慢。
(2)也是本文要重点介绍的方法,就是将数据存储在便携式的存储设备中,然后由用户携带至其他计算机,使用相关的数据。
所谓便携式存储设备,就是可以存放数据,并且便于携带的设备。
相比于网路,通过硬件的数据传输速度会快很多,在大文件情况下使用这种方法会有很大的优势。
本文会介绍一些便携式的存储设备,向读者展示科技发展下,数据移动的方式。
并且对未来可能产生的设备提出自己的假设和观点。
2 软盘我们先来介绍个人计算机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质:软盘。
目前家用软盘已经使用的非常少了,但是在一些特殊场合,软盘依然派的上用场,比如机场,核武器相关文件等。
http:///view/52940.htm2.1 发展历史众所周知,IBM是个人计算机的鼻祖级企业。
在上世纪60年代,IBM推出了第一台个人计算机。
但是,工程师们却发现一个问题,当时计算机的指令都是存储在内存中的,而内存在断电之后,所有的数据都会被抹去。
单片机发展历史
单片机发展历史概述: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集成了微处理器核心、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的集成电路芯片。
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廉、易于编程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家电、汽车、医疗设备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片机的发展历史。
第一代单片机(1970年代):第一代单片机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主要采用MOS技术制造。
这些单片机的存储器容量非常有限,大多数只有几百字节,运算能力也较弱。
此时的单片机主要用于控制简单的家电产品,如电子钟、电视机等。
第二代单片机(1980年代):随着技术的进步,第二代单片机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一代的单片机采用了更先进的CMOS技术制造,使得功耗进一步降低,集成度提高。
此时的单片机已经具备了较大的存储器容量和更强的运算能力,可以应用于更复杂的系统控制。
例如,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家用电器控制系统等。
第三代单片机(1990年代):第三代单片机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此时的单片机已经具备了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强大的性能。
CMOS技术的进步使得单片机的功耗进一步降低,同时集成了更多的外设接口,如模拟输入输出、通信接口等。
这使得单片机在更多的应用领域得到了应用,如工业自动化、智能家居等。
第四代单片机(2000年代):随着21世纪的到来,第四代单片机开始崭露头角。
此时的单片机采用了更先进的制造工艺,如深亚微米工艺和嵌入式闪存技术,使得单片机的集成度和性能进一步提高。
此时的单片机已经具备了更大的存储器容量、更高的运算速度和更多的外设接口,可以满足更复杂的应用需求。
第五代单片机(2010年代至今):当前,第五代单片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兴起,单片机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展。
此时的单片机已经具备了更高的集成度、更强大的处理能力和更丰富的外设接口。
例如,现在的单片机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智能穿戴设备、无人机等。
总结:单片机经历了几代的发展,从最初的存储容量有限、运算能力较弱,到现在的高集成度、强大的性能。
存储设备的发展史
存储设备的发展史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数据存储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各种类型的存储设备的发展和不断变革,才让我们现在能够方便地存储和获取数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存储设备的发展史。
1. 磁带存储磁带存储是存储设备的开端,在20世纪50年代问世,那个时候,它是一种高科技,而且只能由一些大型公司才能购买和使用。
开始时,磁带存储只能够用于存储少量的数据,而且速度也很慢。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带存储的容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速度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直到80年代,磁带存储成为了公司和政府部门的主要数据存储方式。
2. 硬盘存储硬盘存储是一个更为普遍的概念,也是19世纪60年代问世的技术。
它与磁带存储相比,速度更快,而且容量更大。
在那个时候,它也只能够被大型公司所使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硬盘的价格不断下降,容量也在不断提升。
又径直到2005年,硬盘已成为普及的存储设备,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
同时,这份设备也成为了计算机的一项标配。
3. 闪存存储在21世纪初,闪存存储的概念问世。
闪存存储是另一种便携式储存方式,磁带存储或硬盘存储无法替代。
它以存储体积小,可移动性强和抗震性强着称。
一些设备上,例如数码相机或手机,取代了传统的存储方式。
正如同其他存储设备,闪存存储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在过去的十年里,其容量不断提升,斯蒂芬·阿夫·迈耶斯已经将闪存存储的容量提升到了128GB。
4. 云存储如今,云存储的最早概念源于20世纪60年代。
这时候的计算机只能够存储很少的数据,而且存储速度也很慢,所以人们开始探索将数据存储到远程服务器上的可能性。
这项技术的第一大突破产生于1999年,那时Overture公司(现为雅虎)推出了Pay-for-Performance Search Placement服务,这意味着 Overture 处理了来自不同客户的多种计费模式,在需要时自动向不同服务器、系统、甚至服务提供商请求,并将结果相加输出。
(完整版)现代计算机存储介质材料及发展
孔纸带和穿孔卡片。 情报资料可以脱机存放在软盘片上, 使用时装入软磁盘存储器输入计算
机。软磁盘存储器的存储媒体是软磁盘片。 5)光盘存储器
利用光斑的有无表示信息。 利用激光读出和写入信息。
特点是容量很大, 非破坏性读出,
长期保存信息,速度慢。常用作外存。
6)其它存储器
由于技术不断的进步,其它存贮体在计算机中主、辅助广泛应用,如:
对
文件系统的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所以分析存储介质材料, 对从价格、容量、读写速度方面选
择存储设备以及存储体系结构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软盘、光盘、
DVD、硬盘、
闪存、 U 盘、 CF卡、 SD卡、 MMC 卡、 SM 卡、记忆棒( Memory Stick )、xD 卡等都属于存储
介质。而目前最流行的存储介质是基于闪存的,比如
与第一代材料相比, 突出的一点
就是希望在短波长具有大的磁光竟尔转角。 这些被研究的材料有 Pt / O 多层膜。 当 co的厚度
在0. 3rim , Pt 的厚度在 trim 左右时, Pt / Co多层膜具有很强的垂直磁化特性,它在蓝光渡
长耐具有 0.4度的克尔转角, 为第一代磁光盘材料的两倍。 国外的有关人员在 Pt / Co多层膜
现代计算机存储介质材料的相关介绍以及发展
摘要:
主要介绍了存储介质的发展过程, 以及目前存储介质的分类, 最后简述了根据各种存储介
质的特性而衍生出的新的存储介质材料,并从其性价比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
存储介质,闪存,混合硬盘,磁光盘存储介质,强电介质存储,双向一致存储器,光学体
全息存储
引言:
存储介质的评测和分析对构建文件系统过程如何选取存储设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趣谈U盘的发展历史
趣谈U盘的发展历史导读:每一样新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更别说是一部匠心独运的历史剧了。
我们日常所使用的U盘,为我们带来便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如此丰功伟绩的大功臣,它又有什么样的发展历史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趣谈下U盘的发展史吧。
U盘的发明当U盘代替软盘成为人们常备的移动存储工具时,很少有人知道,U盘不是产品名称而只是一个公司注册的闪存盘商标,而这个发明世界第一款闪存盘,并因此荣获闪存盘全球基础性发明专利的公司,其创始人、发明专利持有者之一、哈尔滨朗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吕正彬,在创业之初,就在哈尔滨开发区海外学人创业园安了家,并与深圳朗科公司一道领导着全球移动存储行业的发展潮流。
朗科公司推出的以优盘为商标的闪存盘(OnlyDisk)是世界上首创基于USB接口,采用闪存(Flash Memory)介质的新一代存储产品。
闪存盘,是中国在计算机存储领域二十年来唯一属于中国人的原创性发明专利成果。
U盘、USB接口与即插即用通俗地讲,USB就是一种外围设备与计算机主机相连的接口类型之一.除开USB接口外,还有如并行总线等接口.然而USB接口却有个极大的优点使得它在这个领域非常的普及,那就是具有这种接口的设备可以在电脑上即插即用(即插即用有时也叫热插拨).电脑开机的时候要先开外围设备再开主机电源,而关机时候的顺序恰好相反。
之所以要遵循这种开机顺序,就是因为在电脑启动之前必须先让所有的外围设备的电源都打开做好准备,然后等待主机对这些设备逐一进行检查并安装相应的软件.只有这样电脑才能正常运行,否则将可能出现外围设备不可用或者电脑不能识别外围设备的情况.而USB接口的出现却改变了这种状况,如果某个设备是USB接口,那么它就可以随时插入电脑主机不管电脑此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而如果要取走这个设备,只需按照规范操作便可以将这个设备安全的从电脑上移走.这无疑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从U盘这个名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存储盘是USB接口的,因为这个存储盘是USB接口,所以这个存储盘也就能够在电脑上即插即用,也就是说这个存储盘是可以移动的存储盘,它可以随身携带.因此,广义上的U盘实际上就是指的移动存储设备.而狭义上的U盘仅仅指闪盘.闪盘是指采用闪存技术来存储数据信息的可移动存储盘.闪存技术是计算机领域刚刚兴起没有几年的存储技术.它与传统的电磁存储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一,这种存储技术在存储信息的过程中没有机械运动,这使得它的运行非常的稳定,从而提高了它的抗震性能,使它成为所有存储设备里面最不怕震动的设备.二,由于它不存在类似软盘,硬盘,光盘等的高速旋转的盘片,所以它的体积往往可以做得很小.而现在的MP3播放器可以做得很小的原因就是因为采用了这种存储技术.历史的车轮都是向前前进的,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解决了U盘FLASH 成本的问题,U盘有可能和移动硬盘合并为一个产品哦,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计算机存储器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存储器的发展历史1. 早期计算机存储器的发展早期计算机存储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初。
当时的计算机存储器主要采用了一种叫做“延迟线存储器”的技术。
延迟线存储器是一种利用声波在长绳上传播的原理来存储和读取数据的技术。
这种存储器虽然容量较小且读取速度较慢,但是在当时来说已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突破。
2. 磁芯存储器的出现到了五十年代中期,磁芯存储器开始出现并逐渐取代了延迟线存储器。
磁芯存储器利用小巧而坚固的磁铁环来表示二进制数据,这些环可以通过电流来改变其磁性状态,从而实现数据的读写操作。
相比于延迟线存储器,磁芯存储器容量更大、速度更快,并且更加可靠。
3. 位片式DRAM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DRAM(动态随机访问内部)逐渐取代了磁芯存储器成为主流存储器技术。
位片式DRAM是DRAM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出现使得存储器的容量得以大幅提升。
位片式DRAM是一种基于半导体技术的存储器,它将大量的存储单元集成在一片芯片上,使得容量可以达到几百兆字节甚至几十吉字节。
4. SRAM和DRAM的竞争在位片式DRAM流行之后,静态随机访问内存(SRAM)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SRAM和DRAM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首先,SRAM不需要刷新操作,因此读写速度更快;其次,SRAM相对于DRAM来说更加稳定可靠;最后,SRAM相对于DRAM来说也更加昂贵。
这些差异使得SRAM和DRAM在不同应用场景中各有优势。
5. 闪存技术的兴起随着计算机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以及移动计算设备日益普及,闪存技术开始逐渐兴起并成为主流存储器技术之一。
闪存是一种基于非易失性内部(NAND)原理的半导体内部,在断电情况下也能够保持数据。
闪存具有容量大、体积小、耐用性强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存储卡等领域。
6. 存储器技术的未来发展在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下,存储器技术也在不断演进。
一方面,DRAM 和闪存等传统存储器技术仍在不断优化和升级,以满足更高容量和更快速度的需求。
硬盘的发展历史
一、硬盘的发展历史在发明磁盘系统之前,计算机使用穿孔纸带、磁带等来存储程序与数据,这些存储方式不仅容量低、速度慢,而且有个大缺陷:它们都是顺序存储,为了读取后面的数据,必须从头开始读,无法实现随机存取数据。
1956年9月,IBM的一个工程小组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IBM350RAMAC(RandomAccessMethodofAccountingandControl),其磁头可以直接移动到盘片上的任何一块存储区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随机存储,这套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盘片表面涂有一层磁性物质,它们被叠起来固定在一起,绕着同一个轴旋转。
IBM350RAMAC的出现使得航空售票、银行自动化、医疗诊断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引入计算机成为了可能。
1973年,IBM又发明了Winchester(温氏)硬盘,其特点是工作时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便是现代硬盘的原型。
IBM随后生产的3340硬盘系统即采用了温氏技术,共有两个30MB的子系统。
“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是“温彻斯特”硬盘技术的精髓。
今天个人电脑中的硬盘容量虽然已经高达几十GB以上,但仍然没有脱离“温彻斯特”模式。
PC时代之前的硬盘系统都具有体积大、容量小、速度慢和价格昂贵的特点,这是因为当时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还太小,技术与市场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得包括存储业在内的整个计算机产业的发展都受到了限制。
1979年,IBM 发明了薄膜磁头,为进一步减小硬盘体积、增大容量、提高读写速度提供了可能。
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是微型计算机的萌芽时期,包括希捷、昆腾、迈拓在内的许多著名硬盘厂商都诞生于这一段时间。
1979年,IBM的两位员工AlanShugart 和FinisConner决定要开发像5.25英寸软驱那样大小的硬盘驱动器,他们离开IBM后组建了希捷公司,次年,希捷发布了第一款适合于微型计算机使用的硬盘,容量为5MB,体积与软驱相仿。
硬盘发展史(附图片)
硬盘发展史(附图片)开心粽子 PDF制作“80后”们的儿时,电脑是一抽象又神秘的尤物,而对电脑的初始记忆缘于小学时代,还记得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脑吗?(在学校的电脑课上),摸到了电脑,学了打字,玩了游戏,用五笔输入法打了一篇文章,很是自豪。
记得在电脑硬盘在教科书里的解释为:硬盘,英文“Hard Disk”,简称HD,它主要用于保存计算机运行时需要的数据以及运算结果。
在IBM 286、IBM 386时代的用户可能还会记得,当时的PC机并没有硬盘这种配件,因为当时电脑是采用3英寸,5英寸磁盘,这些磁盘容量只有1.4M左右。
在386时代后期,硬盘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眼中,不过当时人们所接触到的首款硬盘,容量也不过20M大小。
虽然这个容量在目前来看,可能只是一个文件大小,但却足以让很多人兴奋不已。
下面让我们用经典唤醒80后记忆!看看昔日硬盘如今已发展成什么模样。
现代硬盘的鼻祖世界上第一块硬盘出生在1956年,当时IBM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块硬盘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其容量为5MB,盘片直径为24英寸,盘片数为50片、重量上百公斤。
盘片上有一层磁性物质,被轴带着旋转,有磁头移动着存储数据,实现了随机存取。
当时这种硬盘被用于银行,医学等领域。
虽然350 RAMAC还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硬盘,但它为计算机发展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1968年,IBM公司针对RAMAC庞大的体积及低效的性能等缺点,从而提出了“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
两年之后,磁盘正式诞生。
而后在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了一台640MB的基于“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的硬盘,作为现代硬盘的始祖,这款硬盘的原理与目前的硬盘相似,但是重量依然非常惊人。
而在1979年IBM发明了薄膜磁头,这项技术令硬盘的体积可以大大减小,速度可以更快。
(整理)存储器的历史
布乔B.•Bouchon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B.•Bouchon)发明了“穿孔纸带”的构想。
1725年,法国纺织机械师布乔(B.Bouchon)突发奇想,想出了一个“穿孔纸带”的绝妙主意。
布乔首先设法用一排编织针控制所有的经线运动,然后在一卷纸带上根据编织图案打出一排排小孔。
启动机器后,正对着小孔的编织针能穿过去钩起经线,其他的针则被纸带挡住不动。
这样一来,编织针就自动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案去挑选经线,布乔的“思想”于是“传递”给了编织机,而编织图案的“程序”也就“储存”在穿孔纸带的小孔之中。
1805年:法国机械师杰卡德(J.Jacquard)根据布乔“穿孔纸带”的构想完成了“自动提花编织机”的设计制作,在后来电子计算机开始发展的最初几年中,在多款著名计算机中我们均能找到自动提花机的身影。
最早期的存储媒介——打孔纸卡这个是最早的数据存储媒介了,在1725年由Basile Bouchon发明出来,用来保存印染布上的图案。
但是关于它的第一个真正的专利权,是Herman Hollerith在1884年9月23日申请的,这个发明用了将近100年,一直用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
打孔纸卡上图是打孔纸卡的典型例子--它制成于1972年,上面可以打90列孔。
显然你可以看出,这张卡片上能存储的数据少的可怜,事实上几乎没有人真的用它来存数据。
一般它是用来保存不同计算机的设置参数的。
打孔纸卡1801年:卡片时期19世纪的雅卡尔提花织布机1725年,法国纺织工人鲁修(Basile Bouchon)为便於转织图样,在织布机套上穿孔纸带,他的合作夥伴则在1726年著手改良设计,将纸带换成相互串连的穿孔卡片,以此达到仅需手工进料的半自动化生产。
1801年,法国人雅卡尔(Joseph-Marie Jacquard)发明提花织布机(Jacquard Loom),利用打孔卡(Punched Card)控制织花图样,与前者不同的是,这部织布机变更连串的卡片时,无需更动机械设计,此乃可程式化机器的里程碑。
计算机硬件发展史
计算机硬件发展史计算机硬件发展史计算机是一种电子设备,它能够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存储任务。
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计算机的硬件是其技术核心,它与软件协同工作,才构成了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阶段,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一、第一代计算机(1943年-1957年)第一代计算机采用了真空管技术作为基本元件。
这种计算机非常庞大,而且制造成本很高,因此普及度不高。
这种计算机的主要代表是ENIAC。
二、第二代计算机(1957年-1963年)第二代计算机采用了晶体管作为基本元件,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制造成本也大为降低。
典型的第二代计算机有IBM 7094和UNIVAC 1107等。
三、第三代计算机(1964年-1971年)第三代计算机采用了集成电路(IC)技术,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存储容量大大提高。
此时期的计算机,比较典型的有IBM System/360和CDC 6600。
四、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1983年)第四代计算机开始使用了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是一种可以集成计算机处理器的电子器件,它将计算机处理器缩小到了一个芯片上。
这一时期,典型的计算机有DEC PDP-11和Intel 4004等。
五、第五代计算机(1983年至今)第五代计算机的特点是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高速缓存、多重处理器和快速通讯等技术,使得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存储容量有非常大的提高。
此时期的计算机系统有Cray-2、IBM PC和Apple Macintosh等。
总的来说,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大量的技术革新,每一个阶段都建立了起来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计算机硬件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应对新技术和新的应用需求。
存储器的发展
现代计算机存储器件的发展历史和趋势1. 存储器简介存储器(Memory)是计算机系统中的记忆设备,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的全部信息,包括输入的原始数据、计算机程序、中间运行结果和最终运行结果都保存在存储器中。
它根据控制器指定的位置存入和取出信息。
自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的存储器件也在不断的发展更新,从一开始的汞延迟线,磁带,磁鼓,磁芯,到现在的半导体存储器,磁盘,光盘,纳米存储等,无不体现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2. 半导体存储器由于对运行速度的要求,现代计算机的内存储器多采用半导体存储器。
半导体存储器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读写存储器(RAM)两大类。
2.1 只读存储器ROM 是路线最简单的半导体电路,通过掩模工艺,一次性创造,在元件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其中的代码与数据将永久保存,并且不能够进行修改。
普通地,只读存储器用来存放固定的程序和数据,如微机的监控程序、BIOS (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汇编程序、用户程序、数据表格等。
根据编程方法不同,ROM 可分为以下五种:1、掩码式只读存储器,这种ROM 在创造过程中,其中的数据已经事先确定了,于是只能读出,而不能再改变。
它的优点是可靠性高,价格便宜,适宜批量生产。
2、可一次性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为了使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写ROM,厂家生产了一种PROM。
允许用户对其进行一次编程——写入数据或者程序。
一旦编程之后,信息就永久性地固定下来。
用户可以读出和使用,但再也无法改变其内容。
3、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这是一种具有可擦除功能,擦除后即可进行再编程的ROM 内存,写入前必须先把里面的内容用紫外线照射它的IC 卡上的透明视窗的方式来清除掉。
4、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功能与EPROM 一样,不同之处是清除数据的方式,它是以约20V 的电压来进行清除的。
存储器发展史
存储器发展史简介摘要: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本次主要讨论外存储器的发展史。
相关字:存储器研究更大容量正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这个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诞生了,伴随着计算机的诞生,信息存储的概念也开始被人们所重视。
存储器成为影响计算机发展的重要因素。
1、存储器发展之穿孔纸带及穿孔卡片使用史上最早电脑的大胆用户通过接到一排排插座上的跳线,给那些庞大的电子机器编排程序。
由于当时电脑寥寥无几(又互不兼容),使用数字技术的先驱们基本上不需要可以移植的软件:程序是固定不动的。
不过,IBM等公司很快开始销售多款完全同样的电脑,于是用户需要用一种更有效地给电脑编程的方法,以便程序从一台电脑移植到另一台电脑,并且以后轻松重新装入程序。
电脑移动存储介质的历史由此拉开了帷幕,从许多方面来看,这部历史的主题围绕软件分发:移动存储介质的第一项任务是,在不需要从头开始重新编程的情况下分享软件。
下面我们重温在过去的60年间工程师们如何想方设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穿孔纸带不易保存,非常容易受到破坏。
穿孔卡片应运而生。
穿孔卡片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世纪初的织布机:织布机靠穿孔卡片来传达定义及控制机器编织动作的指令。
1890年,美籍德裔统计学家Herman Hollerich将穿孔卡片的想法运用于美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制表,他创办了一家公司(后来渐渐成为IBM),将穿孔卡片用于制表机。
IBM在50年代开始生产通用电脑时,将穿孔卡片用于存储及输入数据,很快其他许多电脑厂商也开始采用各种类型的穿孔卡片。
许多厂商使用80列卡片,每列存储一个字符。
一直到2002年,IBM仍在研究穿孔卡片技术:一种系统能够在一张邮票大小的表面上存储2500万页的数据。
然而用穿孔卡片存储数据,靠打洞来记录数据非常的低效,并且出现错误了整个卡片就浪费了。
所以,人们为了追求更便捷的生活,一直在不停的研制更好的存储介质。
2、存储器发展之软盘IBM在1971年推出了第一部商用软驱。
存储设备的发展史
存储设备的发展史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造就了当今的社会,而存储器的百年发展也同样的惊人的,从最初的打孔机到现在的蓝光DVD,存储器每一步的发展都留下了坚实的脚印。
下面就让我们寻着这条脚印再来回顾下它的发展史,看看是否还能唤起你曾经的记忆,相对最早期的打孔纸卡以及穿孔纸带都以离我们太久远,不妨让我们从磁带开始回忆吧。
● 大型磁带记录——盘式磁带盘式磁带在1950年代,IBM最早把盘式磁带用在数据存储上。
因为一卷磁带可以代替1万张打孔纸卡,于是它马上获得了成功,成为直到80年代之前最为普及的计算机存储设备。
在80年代末的时候,大家都聚在一起看老电影,当时看待巨大的圆盘来回转,这就是盘式磁带,现在磁带的最大容量已经达到1TB。
● 最珍贵的回忆——盒式录音磁带盒式录音磁带盒式录音磁带应该是80年代人,小时候珍贵的记忆之一。
它显然也是磁带的一种,可是它实在是太普及了,所以要专门说一下。
这是飞利浦公司在1963年发明的,可是直到1970年代才开始流行开来。
一些计算机,如ZXSpectrum,Commodore 64和AmstradCPC使用它来存储数据。
一盘90分钟的录音磁带,在每一面(记得录音磁带是可以翻面的吗)可以存储700KB到1M 的数据。
现在的一张DVD9光盘,可以保存4500张这样磁带的数据,如果现在要把这些数据全部读出来,那要整整播放281天。
● 超长的存储设备——磁鼓磁鼓一支磁鼓有12英寸长,一分钟可以转1万2千5百转。
它在IBM650系列计算机中被当成主存储器,每支可以保存1万个字符(不到10K)。
●软盘的鼻祖——8英寸软盘软盘是个人计算机(PC)中作为一种可移贮存硬件,它是用于那些需要被物理移动的小文件的理想选择。
软盘有八寸、五又四分一寸、三寸半之分。
当中又分为硬磁区Hard-sectored及软磁区Soft-Sectored。
软式磁盘驱动器则称FDD,软盘片是覆盖磁性涂料的塑料片。
早期的8英寸软盘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IBM推出的全球第一台PC,是计算机业里程碑似的革命性的飞跃。
移动存储设备的发展
移动存储设备的发展陈凯锋12计算机(126040401)摘要:自移动存储产品概念诞生以来,移动存储产品就一直向多元化发展,移动存储的安全性和便携性是其他产品难以替代的,它填补了大众需求的空白,本文全面介绍了可移动存储设备的发展过程及其性能和应用。
关键词:SmartMedia 磁带软盘1 引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计算机的大量数据、信息、资料、以及图片等,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人们进行随时随地的存储和使用;因此,大容量、安全、快速的存储设备兴起,而且发展迅速。
本文针对移动存储设备的发展过程进行描述。
2 移动存储设备的发展史第1页:原始存储设备——打孔卡片伴随着电脑硬件的更新换代,移动存储设备也经历了一段丰富多彩的发展史。
如今,我们可以将32GB、64GB的U盘挂在钥匙链上,但不久前,只有CD光盘、软盘甚至穿孔卡片能够使用。
为了纪念这段历史,Tomshardware以图解的方式进行了回顾,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穿孔卡片使用时间:1900-1950年代存储容量:960bits穿孔卡片或打孔卡片(Punch cards,也包括IBM cards、Hollerith cards)是一块纸板,在预先知道的位置利用打洞与不打洞来表示数位讯息。
以霍尔瑞斯穿孔卡为例,由80列组成,每列包含12个孔洞,最多可以记录960bits。
现在完全是一个过时的存储器,19世纪,打孔卡广泛的运用在控制纺织机。
接着,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运用在市场机关和相关文书。
20世纪期间,打孔卡应用在单位记录机作为输入端、处里和电脑程式。
早期的数位电脑运用打孔机已输入资讯的打孔卡当做电脑程式和资料的主要输入媒介。
另外,一些投票机也运用打孔卡。
第2页:早期存储设备——磁带、8英寸软盘2、磁带使用时间:1950年代至今存储容量:184KB-5TB1951年:UNIVAC-1 ——第一台商用计算机系统诞生,设计者是J.Presper Eckert 和John Mauchly ,被美国人口普查部门用于人口普查。
存储器发展史
磁带是所有存储器设备发展 中单位存储信息成本最低、 容量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 的常用存储介质之一。它互 换性好、易于保存,近年来, 由于采用了具有高纠错能力 的编码技术和即写即读的通 道技术,大大提高了磁带存 储的可靠性和读写速度。根 据读写磁带的工作原理可分 为螺旋扫描技术、线性记录 (数据流)技术、DLT技术以 及比较先进的LTO技术。
欧德宁表示:“英特尔遵循摩尔定律,正 继续推动产业的发展。我们已经开始生产 世界上第一款32纳米微处理器,这也是第 一款在CPU中整合图形功能的高性能处理器。 与此同时,22纳米制造技术的开发已取得 重大进展,并研制出了可工作的芯片,为 生产更强大、更智能的处理器铺平了道 路。”
非二进制新型纳米存储器
UNIVAC I型计算机全貌,右侧有6个白圈部件是磁带列
磁鼓 1932年奥地利的Gustav Tauschek发明了磁鼓存储器。 作为计算机的主干工作存储器, 磁鼓存储器广泛用于20世纪五 六十年代。50年代中期的磁鼓 存储器容量大约是10KB。
UNIVAC计算机的磁鼓存储器
1953年,随着存储器设备发展, 第一台磁鼓应用于IBM 701,它 是作为内存储器使用的。磁鼓 是利用铝鼓筒表面涂覆的磁性 材料来存储数据的。鼓筒旋转 速度很高,因此存取速度快。 它采用饱和磁记录,从固定式 磁头发展到浮动式磁头,从采 用磁胶发展到采用电镀的连续 磁介质。这些都为后来的磁盘 存储器打下了基础。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研制的一种 以纳米线为基础的新型信息存储器件能存 储"0"、"1"和"2"这3位数值,不同于传统存储 器件仅能存储"0"、"1"两位数值,这一创造可 能催生新一代高性能信息存储器。 纳米线为基础的非二进制存储器存储密度 更大,用更少的纳米线就可获得惊人的存 储能力。这将使需要具有存储能力的电子 器件,也几乎是所有电子器件,变得更加 紧凑。另外,更少的纳米线也意味着制造 工艺会更加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最引人瞩目的,是蓝光DVD和H D-DVD这两种竞争的光盘技术。蓝色激 光使得存储的容量进一步增长,目前看 起来,好像蓝光DVD更流行一些。不过 如果我们目光放更长远一些,也许一种 被称为“Holographic Versatile Disc ”的光盘,可以提供比蓝光DVD大160 倍的容量--高达3.9TB,相当于保存4 600到11900小时的MPEG4格式的电影 ,最大容量大约50GB。
2019/11/25
吸收以后的光盘变成浅蓝色 11
● U盘
全称“USB闪存盘”,英文名“USB flash disk”。U盘的称呼最 早来源于朗科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存储设备,名曰“优盘”,使用U SB接口进行连接。USB接口就连到电脑的主机后,U盘的资料就可放 到电脑上了。电脑上的数据也可以放到U盘上,很方便。
2019/11/25
7
● 采用红外激光——DVD光盘
DVD是使用了不同激光技术的CD,它采用 了780纳米的红外激光(标准CD则采用625- 650纳米的红色激光),这种激光技术使得 DVD可以在同样的面积中保存更多的数据。一 张双层DVD容量可达8.5GB。
DVD光盘
2019/11/25
8
● 最先进存储—蓝光DVD、HDDVD
MO全称Magneto-Optical Disk,即磁光盘的意思。1991 年第一张MO盘就已经开始发行,它具有体积小,不用安装驱动 程序,容量大等优点。但最终受到价格因素制约,没能在个人 用户中普及开来。可是凭着超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目前仍有 不少科研、政府机构或是苹果机使用比较多的广告公司仍在使 用。最大容量可达9.1GB,普遍应用于电子邮件存储,医疗图 像传送与保存,声音记录,金融记录存储。
提升两百万倍 从1兆到2TB存储发展史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造就了当今的社 会,而存储器的百年发展也同样的惊人的 ,从最初的打孔机到现在的蓝光DVD,存储 器每一步的发展都留下了坚实的脚印。下 面就让我们寻着这条脚印再来回顾下它的 发展史,看看是否还能唤起你曾经的记忆 ,相对最早期的打孔纸卡以及穿孔纸带都 以离我们太久远,不妨让我们从磁带开始 回忆吧。
而之后生产的类似技术的设备由 于朗科已进行专利注册,而不能再 称之为“优盘”,而改称谐音的“U盘 ”。发展至今,他已经成为人手必备 之物,与人们生活工作密不可分, 最大容量256GB。
2019/11/25
12
● 移动硬盘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移 动硬盘都是以标准硬盘为基 础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 以微型硬盘(1.8英寸硬盘等) ,但价格因素决定着主流移 动硬盘还是以标准笔记本硬 盘为基础。因为采用硬盘为 存储介制,因此移动硬盘在 数据的读写模式与标准IDE 硬盘是相同的。移动硬盘多 采用USB、IEEE1394等传 输速度较快的接口,可以较 高的速度与系统进行数据传 输。
2
● 最珍贵的回忆——盒式录音磁带
盒式录音磁带应该是80年代人,小时候珍贵的记忆之一。 它显然也是磁带的一种,可是它实在是太普及了,所以要专 门说一下。这是飞利浦公司在1963年发明的,可是直到197 0年代才开始流行开来。
2019/11/25
3
● 超长的存储设备——磁鼓
磁鼓 一支磁鼓有12英寸长,一分钟可以转1万2千5 百转。它在IBM 650系列计算机中被当成主存储 器,每支可以保存1万个字符(不到10K)。
2019/11/25
13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019/11/25
16
2019/11/25
蓝光DVD与HD-DVD
9
● 蓝光光盘不算什么—300G全息光盘
InPhase Technologies公司日前宣布已经开始量 产并销售全息存储驱动器和300GB容量的全息光盘(H VD),其中驱动器“Tapestry HDS-300R”要价180 00美元,300GB容量的全息光盘也高达180美元。目 前主要的客户是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
2019/11/25
1
● 大型磁带记录——盘式磁带
2019/11/25
盘式磁带 在1950年代,IBM最早把盘式磁带用在数据存储 上。因为一卷磁带可以代替1万张打孔纸卡,于是 它马上获得了成功,成为直到80年代之前最为普及 的计算机存储设备。在80年代末的时候,大家都聚 在一起看老电影,当时看待巨大的圆盘来回转,这 就是盘式磁带,现在磁带的最大容量已经达到1TB。
2019/11/25
4
● 软盘的鼻祖——8英寸软盘
2019/11/25
早期的8英寸软盘 软盘是个人计算机(PC)中作为一种可移贮 存硬件,它是用于那些需要被物理移动的小文 件的理想选择。软盘有八寸、五又四分一寸、 三寸半之分。当中又分为硬磁区Hard-sectored 及 软磁区Soft-Sectored。软式磁盘驱动器则称FDD ,软盘片是覆盖磁性涂料的塑料片。
5
● 第一张视频光盘——LD光盘
图中大的是LD盘,小的是普通5寸光盘
1958年就发明光盘技术了,可是直到1972年,
第一张视频光盘才问世,6年后的1978年它开始在
市场上卖。那个时候的光盘是只读的,虽然不能写,
但是能够保存达到VHS录像机水准的视频,使得它
很有吸引力。
2019/11/25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磁光盘—又叫MO光盘
2019/11/25
10
● 双光子3D技术—12cm光盘存储1TB
美国Call/Recall公司日前宣布,它们已经成功开发并测试了 TB级光盘,并且已经加入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范围的讨论。早今 年早期该公司开发的253GB光盘一样,TB级光盘仍然采用双光 子吸收3D技术,利用双光子吸收现象进行记录时,由于能够抑 制上下记录层之间的干涉(串扰),因此在多层记录时便于通 过缩小层间隔来提高记录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