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北师大版必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八)
(建议用时:20分钟)
[合格基础练]
1.“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
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视公理。
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
……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D.抗日战争
B[根据题干“青岛问题”“蔑视公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是五四运动,故选B项;A、C、D三项均不涉及“青岛问题”“蔑视公理”,排除。
] 2.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的观点,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
A.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B[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故选B项。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相同的,反帝反封任务并未完成,故选A项;中国并未进入资本主义阶段,排除C项;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向近代转变在辛亥革命之时就发生了,排除D项。
]
3.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包括( )
①促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发生变化②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④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B[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①错误,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而②③④正确,故本题选B项。
]
4.“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A[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以及工农运动转入低潮均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具体表现,但是“主要”还是败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故选A项。
]
5.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始的标志是( )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
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始的标志是南昌起义,故B项正确;武昌起义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A项排除;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著名武装起义,故C、D两项排除。
] 6.《解放军报》在纪念遵义会议76周年之际,发表了一篇题为“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主要理由是( ) A.会议摆脱了共产国际“左”倾思想路线的干扰
B.会议开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
C.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
D.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A[在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问题,解除了共产国际派来的具有“左”倾思想路线的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故A项正确;中共二大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B项错误;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但与材料主旨无关,C项错误;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但与材料主旨无关,D项错误。
]
[等级过关练]
7.有人认为五四运动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其主要理由是( )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
C.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先锋
D.五四运动获得了初步胜利
A[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从此开始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故选A项。
]
8.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国民革命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A项错误;虽然国民革命运动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但这不属于最大成果,B项错误;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最后也破裂,C项错误;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这体现了与辛亥革命相比的最大成果,故D项正确。
]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
……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
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1923年6月) 材料三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的转变。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
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材料二中的“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回答;第二小问要抓住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和无产阶级的认识及共产国际的作用,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第(2)问实际上考查国共合作及国民革命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问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转变:从独立和不与其他党派合作到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
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的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议决;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2)成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3)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