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传热比赛》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以及影响传热的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热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传递的规律。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现象和规律。

2.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热水、冷水、金属板、塑料板、玻璃板、温度计等。

2.教学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工具,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并进行数据分析。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现象和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传热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验证?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热传递的现象和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传热的因素。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60分钟。

注:以上教案根据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传热比赛》编写,仅供参考。

《传热比赛》教案1.doc

《传热比赛》教案1.doc

《传热比赛》教案一、谈话导入: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让学生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2、学生先猜测在感受一下。

3>对比实验:老师把勺子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儿在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勺把儿变热)4、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样变热的?5、讲述:热水把热传到勺把儿上。

6、出示铲子,为什么铲子把儿是木头的?木头把儿会变热吗?(会)7、既然好多材料都能传热,那么今天咱们就让他们进行一场比赛,板书课题《传热比赛》。

二、哪个导热快1、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

(1)老师为大家提供实验材料:金属棒、木棒、塑料棒、杯子。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传热比赛的实验方案,比一比哪种试验材料的传热速度快。

(要强调实验时注意安全、分工合作、做好记录)(2)、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及分工。

(操作、观察、记录)(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情况。

并将实验现象填写在表格内。

2、铜、铝、铁、木头、塑料的传热比赛。

(1)教师谈话:(2)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实验。

(3)请学生描述自己组设计的实验。

(4)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5)汇报交流:它们的导热速度是不同的。

豆子掉下来的先后顺序如何呢?让学生说一说,并记录在表格中。

(6) ----------------------- 小结:传热较快的有:-:传热较慢的有——(7)教师小结:金属等传热能力强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传热能力弱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

三、拓展活动: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的例子。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

教材简析:《传热竞赛》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第一册第14课的内容。

本活动“勺柄冷热变化”将帮助学生认识到热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位,从而对物体的传热有一定的了解。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3、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① 能够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

② 能够设计实验来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③ 它可以预测实验现象。

④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⑤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 能够与其他学生一起探索热传导现象。

② 能够与其他学生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

科学知识目标能理解什么是热的传导。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STSE)目标可以解释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热传导实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小学科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课是一节典型的探究式教学内容,因此,我选择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其过程主要包括: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与预测3、制定计划4、观察、实验、操作或数据收集5。

思考与结论6。

表达与沟通3。

教学程序合理设计教学程序是落实教学、实现目标的关键,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规律及目标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2)实验探索、交流与总结(3)巩固应用,拓展评价(4)课外探索是我最好的选择下面我结合教学设计,做具体说明:(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科学来自问题,问题来自生活。

本环节重点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提出本节课所需要探究的问题。

1.首先,展示一个小勺子,让一些学生触摸把手,让他们在室温下感受把手的冷热感觉。

然后将勺子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然后让学生触摸把手,感受把手的温度变化。

因此,问学生:为什么要把勺子放进热水里中,勺柄也会变热呢?2.根据这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现有的科学知识进行猜测和大胆的预测。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了解传热的方式、认识热的传递实验方法,认识热的规律;2. 领域概念:热、传热方式、传导、传热的实验方法和规律;3. 过程与方法:观察、体验、实验操作、分析、比较和归纳;4. 态度价值观:认真对待实验、探究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1. 热的传递方式;2. 热传递的实验方法和规律;3. 传热比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冷热水混合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猜测热传递的方式;(2)回顾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提示,回顾传热方式和实验方法;(3)教学目标:介绍传热比赛的内容和目的,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 实验操作(1)组织学生实验:向每组学生发放杯子、温度计和舀子,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在杯子中倒入热水和冰水,记录不同时间的水温;(2)指导学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 认真分析(1)回顾实验过程:要求学生逐一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和结果;(2)探讨规律:引导学生讨论热的传递规律,探索不同环境下的传热方式;(3)总结知识:归纳出热传递的方式和实验方法,回答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传热方式和传导,以及实验方法和规律。

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学生加深了对热传递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了引导和监督,避免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

同时,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在科学思维方法上的提高。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体验,学生能够:1.理解“热传递”这一概念,并能够分辨辐射、传导、对流三种形式的热传递;2.了解“传热比赛”这一实验活动的意义,认识热传递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能够通过实验和研究,体验热传递的方式和影响因素;4.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辐射、传导、对流三种热传递方式;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难点:1.让学生发现热传递的不同方式,并从中总结规律和结论;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竞赛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

3.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烧杯、水杯、塑料袋、卡纸等;2.预先制定实验流程和竞赛规则;3.分组安排好学生。

4.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热传递的概念有所了解。

(2)出示一段话:“家里的电风扇是怎么把凉气吹出来的?火车经过时铁轨会变热,那到底是怎么回事?”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热传递的关系,引出今天的主题。

2.实验探究:(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了解热传递方式的不同。

(2)将学生分别安排到三个实验站,让他们了解辐射、传导和对流这三种方式的热传递。

每个小组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3)实验结束后,教师为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和规律,并引导他们思考与生活中的实际细节有什么关系。

3.传热比赛:(1)根据教师事先制定的竞赛规则,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进行传热比赛。

(2)每组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计算温度升高的时间和高度等,确定获胜组。

(3)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组的结果不同,从中找出导致差异的因素,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4.结束环节:(1)通过学生的讲述和展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结果。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以及影响传热的因素。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热传递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

2.让学生了解影响传热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现象和过程。

2.影响传热的因素。

3.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热传递的现象。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瓶、热水、温度计、金属板等。

2.教学课件:实验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3.学习单:用于记录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热传递现象引入新课,如用热水袋温暖手心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是如何传递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并简要介绍实验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预测实验结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传递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热传递的规律。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思考。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传热的因素,如温度差、物质的热导率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共7篇)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共7篇)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共7篇)2.7 传热比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2.分析^p 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养成教育训练点】1.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蜡烛、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水壶、实验记录单。

2.学生准备: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蜡烛、铜丝、钢丝、铝丝。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在展示台上出示一个壶把和壶身是两种材料的水壶,倒进一些热水,请学生上来摸一下壶身。

师:手有什么感觉?(追问:水只装了一点,为什么水壶就热了?热是怎样传到水壶的上面的?)(再请同学摸水壶把)师:手有什么感觉?这是怎么回事?水壶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请大家观察壶身、壶把) 2.猜想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性能方面的不同?师:怎样知道哪种材料传热快,哪种材料传热慢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传热比赛吧!(板书课题)二、学生实验验证(一)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

1.老师为大家提供实验材料:金属小勺儿、木头小勺儿、塑料小勺。

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传热比赛的实验方案,比一比哪种实验材料的传热速度快。

在实验前可以请一位同学来预测一下哪种材料的传热快哪种慢,下面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并且通过你们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你们的预测是否正确。

2.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

师:谁来汇报一下?(生:把三把小勺放到烧杯里,倒入热水,用手摸,看哪只小勺最先变热。

教科小学科学下《2.7、传热比赛》word教案(3)

教科小学科学下《2.7、传热比赛》word教案(3)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单元热7.传热比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蜡烛;钢条、铝条、铜条。

教师演示用:酒精灯;蜡烛油、火柴棒;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

教学活动:(1)引入。

●有时候我们希望物体传热的速度快一些,比如通过正在烧的锅底。

但在另一种情况下,我们希望还是传热速度慢些较好,比如在锅柄上。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导热方面有什么不同吗?(2)哪个导热快。

①塑料勺、木勺与钢勺的导热比赛。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传递热的速度是否相同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出示实验材料:大小相同的钢勺、木勺、塑料勺。

●学生商讨实验计划并进行实验。

发记录纸。

●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不同的物体传递热的速度不同。

像钢勺这种导热比较快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这种导热比较慢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请大家找找生活中,我们是如何使用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的?②铜条、铝条与钢条的导热比赛。

●如果都是金属,它们传递热的速度是否相同呢?●提供材料,请学生根据书本中的提示,自主研究。

●学生实验活动。

●汇报交流:同样都是金属,但它们的导热速度也是不同的。

●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解决的?(3)演示铜、铁、铝金属导热性能。

●教师演示教科书第42页下部设计的实验,让学生再次观察比较这三种材料的导热性能。

●说说观察到的现象和想法。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14. 传热比赛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传热比赛》是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

本单元以常见的热传递现象为载体,通过冷热的相互作用来体现“作用与平衡”。

为进一步地研究能量奠定了基础。

本课通过设计热传递实验、实验观察、汇报交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或部分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部分。

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本人执教的《传热比赛》是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课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就是“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实验、认识轻小物体在不同受热金属材料上,是如何掉下来的。

从而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比较相同点,得出实验结论。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冷和热已有生活经验,但对热在物体中是如何传递的并没有过多的关注。

因此通过科学实验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直观的实验现象,比较分析得出热传递的规律。

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我采用的是师生共同准备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和突出重点的要求,制作了课件,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理解什么是热传导,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3)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4)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5)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现象。

(2)能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3)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探索“热传导”现象的兴趣。

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概念,知道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不同材料传热性能的差异。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热传递的概念及三种方式。

2. 不同材料传热性能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难点:1. 热传递三种方式的区分。

2.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铜片、铝片、木块、水、火炉、温度计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热是如何传递的,引出本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热传递的概念,以及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铜片、铝片、木块)在火焰加热时的温度变化,记录数据。

4. 数据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材料传热性能的差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5. 知识应用:学生分组进行传热比赛,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分析传热性能。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思考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举例。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师也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热传递的概念和实验方法。

七、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对热传递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八、扩展活动:1. 邀请热力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热传递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工厂,实地观察热传递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开展热传递主题的科学展览,鼓励学生制作展板和演示文稿,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总结,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实验材料的选择与传热性能的关系。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3. 数据分析与归纳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实验材料的选择与传热性能的关系。

2. 难点: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数据分析与归纳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石头、木头、金属等。

2. 实验器材:温度计、计时器、小桶、勺子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

2.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

3.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不同材料的传热性能。

4. 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总结传热性能与材料的关系。

5.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课后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评估学生对实验流程和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传热性能与材料关系的理解深度。

3. 通过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实验安全教育:1. 在实验前,强调实验安全规则,如小心使用热水和热器材,避免烫伤。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监督学生的实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中不发生意外。

八、实验步骤详解:1. 准备实验材料和器材,确保每组都有足够的实验材料。

2. 向学生解释实验目的和步骤,确保学生明白实验的要求。

3. 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包括测量温度、记录时间和观察传热情况。

4. 鼓励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和假设。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热的概念和特性,掌握热的传递方式,了解热的应用。

2.通过“传热比赛”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常见物质传热。

3.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学生们要能够掌握热的特点和热的传递方式。

三、教具准备
火柴棒、烧杯、砧板、保鲜膜、温度计、冰块、水、水壶、吸管、塑料杯、热
水袋等。

四、教学过程
1.热的物理概念
启发学生们关于热的概念,引导他们了解热的各种形态,例如热量、温度和热
传递等。

2.传热方式
通过有趣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们模拟传热过程,帮助他们了解热的传递方式,例如传导、对流和辐射。

3.传热比赛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三项任务:用吸管完成水的传递,
用热水袋分别对两个烧杯加热水和冰块,用砧板和保鲜膜让火柴浮在水面上。

2.对每项任务,规定一定时间完成并测量掌握其平均温度变化值。

3.对比每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和温度变化值的大小,评出最佳小组。

4.学习反思
引导学生们对传热比赛的过程进行总结,并反思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教训。

五、教学反思
“传热比赛”是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帮助学生们理解热传递方式、认识热现象、巩固课堂知识,并培养团队精神。

此外,在实践中,老师充当了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通过竞赛激励,激发学生有目的地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效果。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热的传递方式和特点;2.了解热传递对环境和人的影响;3.发展实验设计和探究问题的能力;4.培养小组合作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2. 教学重点1.解释热传递方式;2.设计热传递实验;3.协作竞赛。

3. 教学难点1.分析热传递过程;2.探究问题。

4.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2.问题式研究法。

5. 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图片展示或小故事的形式导入热的传递方式,引发学生兴趣;2.思考题:夏天烤烤串用什么方式来传热?(2)观察实验1.时间:25分钟;2.实验器材:两种不同材质的杯子,热水、冷水;3.实验步骤:–将热水倒入玻璃杯中;–将冷水倒入塑料杯中;–分别将两个杯子倒出水,测量温度,并比较两个材质杯子的热传递特点。

(3)合作竞赛1.时间:45分钟;2.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每组3-5人;3.活动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一个热传递实验,并进行探究;4.评分标准:–实验设计和完成度;–竞赛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表达思想能力。

(4)展示与讨论1.时间:15分钟;2.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3.教师评价和总结。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收获1.学生参与热传递实验的热情高涨,合作精神好;2.实验设计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3.学生表达思想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对问题的理解也更深入。

2. 教学不足1.实验物资不足,组织不够充分;2.学生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解决能力不足,需要提高;3.活动过程难免出现一些小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3. 改进方案1.增加实验物资储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2.针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不足的情况,尝试采取更多的培养措施,如增加问题讨论时间等;3.加强调查规划,增强做事的预见性和周密性。

总结通过《传热比赛》的教学,学习了热传递的方式和特点,掌握了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多样,通过合作竞赛的方式使得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了理论知识。

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课主要通过一个有趣的比赛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概念和原理。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热传递现象的存在,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热传递的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热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温度、热量等概念,也对一些热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热传递的规律和原理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概念和原理。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热传递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概念和原理。

2.热传递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金属板、温度计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水温的变化,引出热传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热传递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热传递的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给予反馈。

5.拓展(5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课外实验,了解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温杯、空调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并进行点评。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热传递的概念、原理和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热传递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传热比赛作业设计方案》

《传热比赛作业设计方案》

《传热比赛》作业设计方案一、背景介绍传热是热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指热量在物体间传递的过程。

在工程领域中,传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涉及到许多实际应用,如散热器、暖气系统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热的观点,本次作业设计了一场《传热比赛》,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修传热知识。

二、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传热的基本观点,包括传热的方式、传热的计算方法等;2.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 激发学生对传热领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实践能力。

三、作业内容1. 组织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传热实验项目,包括传热模型、传热材料等;2.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设计的传热实验项目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3. 每个小组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展示,讨论传热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4. 最后,每个小组进行传热比赛,评选出最佳传热实验项目。

四、作业步骤1. 确定小组成员,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确定传热实验项目;2. 设计传热实验项目,包括传热模型、传热材料等;3. 进行传热实验,记录实验数据;4. 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5. 准备传热比赛,展示传热实验项目。

五、作业评判1. 传热实验项目标创新性和实用性;2. 实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备性;3. 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和逻辑性;4. 传热比赛中的表现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作业要求1. 每个小组成员要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传热实验项目;2. 每个小组要尊重其他小组的效果,进修借鉴;3. 每个小组要认真准备传热比赛,展示自己的传热实验项目。

七、作业时间安排1. 第一周:确定小组成员,设计传热实验项目;2. 第二周:进行传热实验,记录实验数据;3. 第三周: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4. 第四周:准备传热比赛,展示传热实验项目。

八、作业效果通过本次《传热比赛》作业设计,学生将在实践中进修传热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激发对传热领域的兴趣,培养创新认识和实践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示范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示范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示范课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 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根底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本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根底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都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的。

因此,依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爱提问的感情和行为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方案,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拟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开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良对实验数据的精确性产生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拟实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2,师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理解新知〔一〕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1.〔师出示一个小勺〕启发学生思考。

2.学生进行实验并总结〔二〕铜丝、铝丝与钢丝的导热比赛1.启发谈话。

2.学生进行实验并分享成果3.师小结〔三〕演示铜、钢、铝金属导热性能1.教师在演示台上出示实验装置,生观察。

2.师进行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并记录学生概括总结。

三、总结深化,拓展延伸联系生活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利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教学反思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传热比赛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传热比赛》是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课的内容。

本单元以常见的热传递现象为载体,通过冷热的相互作用来体现“作用与平衡”。

为进一步地研究能量奠定了基础。

本课通过设计热传递实验、实验观察、汇报交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或部分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部分。

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本人执教的《传热比赛》是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课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探究的主要问题就是“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实验、认识轻小物体在不同受热金属材料上,是如何掉下来的。

从而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比较相同点,得出实验结论。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冷和热已有生活经验,但对热在物体中是如何传递的并没有过多的关注。

因此通过科学实验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直观的实验现象,比较分析得出热传递的规律。

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我采用的是师生共同准备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和突出重点的要求,制作了课件,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理解什么是热传导,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3)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4)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5)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现象。

(2)能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3)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探索“热传导”现象的兴趣。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不锈钢杯子、易拉罐、钢尺、铁皮、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蜡烛、酒精灯、凡士林、铁勺、试管夹子、铁架台、热水等。

学生准备: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注意观察,老师这里有一把小勺,放在热水中已经有几分钟了,如果用手去摸勺把,会有什么感觉呢?生:勺把会变热。

师:其他同学怎么认为?生:会变热。

师:看来大家的看法是一样的,你来摸摸什么感觉?(指生摸)生:变热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生1:是热水把热传到了勺把上的。

师:你是这样想的,还有哪位同学想谈谈你的看法?生2:铁勺能传热,把热传到了勺把上。

师:哦,水的热量传到了勺把上,那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咱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第14课传热比赛)(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师:首先我们来进行大胆猜测。

(出示课件)师:大家看:一根金属棒如果给红色一端加热,你们猜一猜1、2、3,三个点变热顺序是怎样的?生1:我认为是1点先热,然后是2点,最后是3点。

师:谁还有不同看法?生2:我觉得是1、2、3同时变热。

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铁片,如果给铁片中心加热,你们认为图中几个点的变热顺序是怎样的呢?生1:我觉得先是1点,然后依次是2、3、4、5点。

生2:我认为他说得不对。

师:哦?那你是怎么想的?生2:我认为先是1点,然后2、3、4、5点同时变热。

生3:我认为先是1点变热,然后是2和4点,最后是3和5点。

师:意见分歧更大了啊!师:请同学们再来看下一幅图。

在易拉罐上也有三个点,如果给易拉罐底部加热,它们变热的顺序又是怎样的呢?生1:我认为3、2、1点依次变热。

师:谁还有不同意见?生2:我认为这三个点同时变热。

师:还是产生了不同意见。

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生:通过实验!师:课前通过预习,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我们先来认识一下。

(三)明确思路方法,设计实验。

(教师出示课件)1、酒精灯和蜡烛。

2、火柴和打火机。

师:这些可以为我们提供热源。

3、铁架台。

4、三脚架。

5、试管夹。

师:这些可以用来固定和支撑物体。

6、石棉网。

师:它是用来均匀加热物体的。

7、金属棒、铁片、易拉罐。

师:这些都是能够传热的物体。

8、轻小物体。

师:同学们猜一猜这些东西在本课中有什么作用?生1:不太清楚。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怎样观察鼓面的震动的吗?生:在鼓面上放上豆子,观察到小豆子在跳动,就说明鼓面在振动了。

师:你说得非常好!同样的道理,这些轻小的物体是用来观察什么的?生:通过观察轻小物体的掉落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热传到哪里啦!师:你真聪明!那么,怎样把这些轻小物体固定在传热物体上呢?就是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凡士林”,它在常温下是黏稠的膏状物,遇热会融化成液体,这时还能粘住轻小物体吗?(生:不能!)9、凡士林。

用来粘住轻小物体。

师:我们了解了实验材料之后,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根据我们现有的实验材料(学生看一看),从中选出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组实验,然后通过讨论,制定出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

我们还要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最科学、最独特。

老师提出了几点要求,大家看一看。

下面开始行动吧!(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

)师:好!请同学们坐好。

师:完成方案设计的小组请做好汇报交流准备,请同学们坐好,哪个小组先来给大家说一说?(学生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生1:在易拉罐的侧面从上到下依次粘三颗红豆,然后给易拉罐底部加热,观察红豆掉落的顺序是怎样的。

师:同学们觉得他们小组的方案怎么样?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吗?生:……师:还有不同的实验方案吗?生1:我们往金属棒上粘五颗瓜子,然后给一端加热,观察瓜子是怎么掉的。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他们小组的实验方案怎么样?生2:我觉得不错。

师:有没有和他们小组一样的实验方案?生:我们组和他们不同的地方是轻小物体不同,我们选择的是黄豆。

师:还有一样的吗?生:我们组是在金属棒上面粘上三粒红豆。

师:同学们觉得怎么样?生:他们这样做不太好,因为即使凡士林融化了,豆子也不会掉下来。

师:那么,你认为该怎么办?生:我认为应该把红豆粘在金属棒的下面。

师:你们小组能接受他的建议吗?生:能。

师:有没有和他们选择同样实验的小组,说一说你们的不同之处?生:说出不同之处。

师:还有不同的实验方案吗?生4:我们小组想在铁片下面粘几个根火柴,然后给铁片的中心加热。

师:打算粘几根火柴呢?怎么粘?生4:我们打算粘五根,中间粘一根,四周各粘一根。

生5:老师,我觉得他们这么粘不好。

师: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生5:我认为应该在铁片的上面,因为粘在下面,在加热的时候会烧到火柴。

师:好,你想得很周全。

师:还有需要汇报的吗?下面请各组同学把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

(四)观察实验,获取事实。

师:通过汇报交流,改进和完善了我们的实验方案,同学们看看还有问题吗?生:没有!师:为了安全、顺利地完成实验,谁能说一说实验的注意事项。

(指名说一说)(教师出示实验注意事项,请一名学生来读出)1、酒精灯的使用和熄灭: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盖两次,不可用嘴吹;酒精灯发生碰撒后,要迅速用湿毛巾捂住和擦拭。

2、给物体加热后不可用手去摸,以免烫伤。

3、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及时做好记录。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下面老师宣布:实验开始!(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做实验快的小组还可以再做一次,或者选择其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五)分析现象,形成知识。

师:完成实验的小组请迅速收拾好实验材料,准备汇报!请同学们迅速坐好。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汇报时,要简单说出你们的做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实验结论。

生1:我们组在金属棒上粘了4颗黄豆,然后给一端加热,我们发现黄豆最后都掉下来了。

师:它们是怎么掉的?有什么规律?生1:离火近的先掉,然后按着顺序都掉了。

师:那么你们小组的结论是什么呢?生1:热在物体中是按照从离火近的地方到远的地方传递的。

师:其他小组呢?生2:我们组在易拉罐的侧面从上到下等距离地粘了3颗红豆,然后给易拉罐底部加热,我们发现粘在最下面的红豆先掉,接着是粘在中间的红豆掉了下来,最后掉下来的是粘在最上面的红豆。

师:你们小组的结论是什么?生2:热在物体中的传递方式总是由近到远的。

师:“近”指的是什么?“远”指的是什么?生2:“近”指的离火焰近,“远”指的是离火焰远。

好的,不错。

还有哪个小组再来汇报?生3:我们组在铁片上粘了五根火柴,中间一根,四角各粘一根,然后给中间加热。

我们发现中间的火柴很快就倒下了,接着四个角上的火柴几乎是同时倒下了。

师:那你们小组的结论是------?生:在铁片中间加热时,热是从中间传向四面八方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

刚才我们的实验都是在研究热在同一物体中的递的方式。

这个传递规律是什么呢?谁能概括一下?生1:在同一物体中,热是从离火焰近的地方传向离火焰远的地方。

师:同学们想一想:离火焰近的地方温度怎样?离火焰远的地方温度怎样?谁能再进一步得出结论?生2:在同一物体中,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师:非常好!我们再把“地方”换成另外一个词语,谁能再说说?生:在同一物体中,热是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师:太棒啦!通过我们的实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同一物体中,热能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

”(板书:热能从温度高温度低。

)(教师板书)师:这节课我们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得出了相同的实验结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可以采用多种或多次实验的方法。

同学们记住了吗?(生:记住了。

)好!同学们还记得勺把变热的小实验吗?勺把是怎样变热的?生:热水的温度传给了勺把,所以勺把变热了。

师:这是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递方式。

传递的方法是怎样的呢?生:在不同物体中,热能从()温物体传向()温物体。

(教师板书)师:请同学们打开科学书,迅速阅读53页至54页,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收获。

(六)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师:热传递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哪位同学能举例说一说?生:举例。

师:应用与拓展。

(出示课件。

)1.如图,在加热的过程中,竖直粘在金属板上的两根火柴()先掉下来。

2.在热传导过程中,热()A.只能沿着同一物体传递。

B.只能在不同物体间传递。

C.可以沿着同一物体传递,也可以在不同物体间传递。

3.只给你们一个铁片、一只蜡烛和一个试管夹,你能设计出热在圆片中是怎么传递的实验方案吗?(师可提供课件)师:今天我们知道了热在物体中的传递规律,那么,不同的物体传热的速度相同吗?我们下节课就来进行传热比赛!下课!同学们再见!六、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首先通过演示小实验,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达到学生迫切想知道热是怎样传递的,顺势引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