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填图方法-郭宏祥
【精品】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
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工作流程为: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野外总图库创建→野外手图创建→野外数据采集→桌面PRB数据整理(包括野外手图数据整理、野外采集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实际材料图制作→编稿原图(地质图)制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汇交。
1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1.1资料收集收集前人资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野外工作的主攻方向。
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已有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及说明书,以便了解工作区区域地质总体特征;调查区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著、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便迅速了解前人的工作全貌;调查区内已有的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心、各类岩石薄片等,以便迅速建立调查区有关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不同时代形成的地质资料,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前人的填图单位进行合理的归并和重新厘定;调查区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有关地形、道路、物质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
1.2背景数据准备数字填图工作需要数字化的地形图资料,因此要根据工作的需要收集合适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数据或纸介质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中背景图层所需要的数字化地理底图。
如果收集到的是纸介质的地形图,需要将地形图数据扫描成数字图像,然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矢量化,形成可以使用的数字化地形数据。
如果收集到数字化的地形图数据,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填图所需要的MapGIS数据格式。
数字填图系统对于作为背景图层的地理底图数据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是:①数据的单位为米;②坐标系类型为北京54/西安80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对于比例尺没有特殊的要求。
野外地质填图培训ppt课件
• D3716
• 点性:断层点(D2g/S1x) • 点位:陈家山北东300米的垭口处
• (X:544321;Y:3558976 或E104°45′37″;N33°12′43″)
• 此处的地貌上为一垭口。
•
北西盘:为泥盆系中统观雾山组(D2g),其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细晶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重
结晶作用强烈。此处岩石破碎强烈,方解石脉发育,脉宽一般1-3cm。脉体的产状多为:187∠51、
• 岩层产状132∠42。
• 点为南东为灌口组三段(K2g3),岩性为紫红色中-薄层泥岩与灰绿色薄层钙质泥岩不 等厚互层,二者之比约为2:1,岩层产状较陡95∠47,紫红色泥岩中见少量钙质结核, 结核大小3-5cm。泥岩中含有大量介形虫化石。泥岩中水平层理发育,主要为浅湖相 沉积。地表植被多阔叶林、灌木等。
• 灌口组二段(K2g2)与灌口组三段(K2g3)为整合接触,两者地层产状一致,连续沉 积,无沉积间断,未见风化壳。
• 照片: D3715zp(灌口组三段钙质泥岩)
• 点间描述:
• 1:0+272.2米,方位115度:沿途露头较好,为灌口组三段(K2g3)灰绿色薄层钙质泥岩
分布;2: 272.2+456米,方位135度:沿途为灌口组三段(K2g3)紫红色中-薄层泥岩夹
• (X:544321;Y:3558976 或E104°45′37″;N33°12′43″)
• 此处露头出露较好。 • 此点附近的岩石可见为灰白色的酸性侵入岩体,中粒花岗结构,
块状构造,粒度多在3-5mm之间。岩石中石英含量25-26%, 斜长石35-38%,碱性长石26-27%,黑云母8-10%,极少量 的角闪石;其中以斜长石自形程度较好,自形-半自形板状,风 化面偶见环带结构,石英、碱性长石多呈他形。黑云母部分蚀变 为绿泥石。根据矿物组成及含量可定名为灰白色二长花岗岩。在 此套岩石中常见有微细粒闪长质暗色包体杂乱分布,直径1- 7cm,浑圆-不规则状,略大的包体与花岗岩之界线多较清楚, 暗色包体含量1-2%。包体中的矿物成分主要为角闪石和斜长石, 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 点间描述(R): • 1:0+ 1084.70米;方位198.55度:断续出露基岩为中粒二长花岗岩 (ηγ ),浅灰色、灰白色,中粒结构,矿物粒径多3-5mm,块 状构造;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斜长石、碱性长石,少量黑云母 和角闪石;含少量细粒暗色包体。
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
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最基本的工作手段之一。
无论是区域地质调查、还是矿产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灾害地质调查等均离不开地质填图(调查),只是侧重面不同而已。
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最基本的工作手段之一。
无论是区域地质调查、还是矿产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灾害地质调查等均离不开地质填图(调查),只是侧重面不同而已。
区域地质填图也称区域地质调查。
区域地质调查的比例尺一般有1∶1000000、1∶500000、1∶250000、1∶200000、1∶50000、1∶10000、1∶5000、1∶2000等等,根据不同的比例尺,其工作方法略有差异。
由于时间关系,本次只讨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方法。
一、目的任务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地质工作。
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调查区内陆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二、地质调查工作程序地质调查一般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地质填图、成果编审及出版准备五个程序。
三、地质填图方法1∶50000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行业标准(DZ001-19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的要求下进行。
并按批准的设计书开展地质填图工作。
填图中要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加强综合研究,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设计,并报审批单位核准。
不同的基岩出露区,应选择不同的填图方法。
1.沉积岩区沉积岩采用多重地层单位划分,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岩性、主要物质成分和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层序、化石内容、沉积特征(结构、构造及组构特征)、厚度、产状、形态、成因、含矿性、接触关系、时空分布变化。
地质填图的方法与步骤
地质填图的方法与步骤
地质填图是一项地质工程学中重要的技术,它是为了掌握矿床地质学、岩石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综合信息而进行的。
其方法和步骤通常如下:
方法:
1.考察:详细收集地质、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地质等各种资料,对地表岩石、土、泥、砂、矿物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调查和研究。
2.分析:分析选定的工作区域的地质体系,并建立相关的地质模型。
3.采样:实地进行地质采样,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实验,以了解材料的物理和化学信息,从而作为地质图的基础。
4.绘图:结合采样成果和实地勘测结果,通过专业的地质绘图软件等手段,利用符号和色彩将地质情况表现出来,具有较高准确度。
步骤:
1.研究研究区的历史地质情况,包括地质构造、岩性、结构特征和矿化类型等。
2.根据研究区的特点,选择划定地质填图区域的范围。
3.进入现场,进行地质现场调查,对所选区域的地表岩石、土、泥、砂、矿物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采样分析。
4.通过对采样资料和现场勘测等实践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起地质模型。
5.利用专业的地质绘图软件等手段,根据实地勘测和采样资料,将地质模型沿着地图进行绘制。
6.进行地质填图的审核和调整,以确保绘制地质填图的准确率和一致性。
04野外填绘地质图方法
野外填绘地质图方法与要求一、地质填图方法简述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一个地区的主要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各种岩层、地质构造、矿床等的时代、产状、分布和相互关系),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图(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地质填图,则是沿着布置的观察路线,将地质点或构造点标在地形图上(即定点),并在地形图上勾绘出点周围的地质界线或断层线等。
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步骤1.明确填图的比例尺,确定观察点、线密度为了确保填图质量,1:5000地质图总的要求线距200-250m,点距视构造的复杂程度,基岩的出露情况和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而决定,点距一般应小于线距。
2.确定填图单元填图单元的划分是地质填图的基础,根据比例尺及岩性的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确定本次实习区的地质填图单元,本次填图单位为:莲沱组(Nh1l);南沱组(Nh2n);陡山沱组(Z1d)一、二、三、四段;灯影组(Z1dn)一、二、三段;第四系(Q4)。
3.布置观察路线布置观察路线一般有两种方法:(1)追索法:在制绘不同时代地层的地质界线时,沿地层走向,或者为了解决某一地质问题(如断层),而沿着一特定方向进行地质观察来填绘地质图的方法。
追索法适应下列情况:A.地层岩性、厚度变化大,只有在追索过程中才能准确地了解其横向变化,掌握地质界线的延伸和分布;B.地质界线不明显,一定要经过追索才能填绘;C.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地区,为了更好的填绘出断层线而采用追索法;D.山脊、沟谷、水系平行于地层走向分布,地形条件有利于追索性。
(2)穿越法:垂直或大角度斜交地层走向(或构造线方向)布置观察路线进行地质观察和填绘地质图的方法。
穿越法适用于下列情况:A.露头好,岩性、厚度变化不大,地层分界清楚;B.构造相对较简单;C.地形平缓,且沟谷、水系多垂直或斜交地层走向分布。
穿越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很快地了解到岩层的厚度、地层剖面及纵向变化。
实习区地形、地质条件适合用穿越法,可以采用以穿越法为主,局部地段选用追索法。
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方法
第三章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第一节地质填图的有关术语、比例尺及精度要求一、地质填图与区域地质调查有关地质填图的术语很多,许多情况下都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了同一个概念,在地质行业内叫法也不统一。
归纳起来,地质填图有区域地质填图、预查或普查地质填图和矿区地质填图(详查或勘探阶段)几种情况或基本类型。
区域地质调查(简称区调),以往有两种叫法。
一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东欧等国(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亦如此)称区域地质测量(简称区测)【英文为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和西欧等国则多称区域地质填图(简称地质填图或填图)【英文为Regional Geological Mapping (Geological Mapping)】。
实际上,北美的地质填图术语在我国的使用也非常普遍,早已演化为一种区域地质调查的习惯性用语,现行的1/5万区调已演变为1/5万区域地质填图。
矿区地质填图在我国又称矿区地质测量(简称地质测量)。
根据观测点定位精度细分为正规地质测量(简称正测,是在勘查工作的详查或勘探阶段采用)和地质草测(简称草测,是在勘查工作的预查或普查阶段采用)二类(按原规范,地质测量分正侧、简测和草测三类,但在实际工作中将简测和草测统归为草测,因为其观测点定位精度是相同的)。
不同的目的和任务,以及程度和划分精度基本一致,仅在定位精度上有区别。
预查或普查阶段作草测。
除有另行规定和要求外,正测和草测的控制一般来说,详查及其以上阶段需正测,使用正测的同比例尺或更大比例尺高精度地形图,地质观测点采用全仪器(经纬仪、高精度GPS)精确定位方法所进行的矿区地质填图称为矿区正规地质测量,即正测。
使用同比例尺正测或草测地形图(包括放大或其它方法形成的低精度地形图),而地质观测点采用半仪器(罗盘)或地形定位方法所填制的矿区地质填图称为地质草测。
在目前,地质勘查单位(地质队)所进行的矿区地质测量很少为正测(国家地质勘查项目或业主要求的除外),多属地质草测类型(商业地质勘查项目)。
完善野外地质填图教学阶段 提高学生野外地质工作能力
完善野外地质填图教学阶段提高学生野外地质工作能力收稿日期:2017-12-14基金项目:本文受陕西省教育厅地质学研究生综合改革项目(2015-S-ZH-002)、西安石油大学构造地质学精品课程项目(YS2703010822)和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勘探哲学与思维公开课联合资助作者简介:宋立军(1977-),男,山东禹城人,副院长,教授。
野外地质填图是一项综合性的地质调查工作,也是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灾害地质和水文地质等一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基础,其不仅可加深学生对基本地质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并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地质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从业素质。
因而,野外地质填图实习历来被国内外地学院校高度重视[1]。
毫无疑问,充足的野外地质填图教学时间是学生野外地质工作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地质工作能力培养由量变到质变飞跃的前提[2]。
近年来,随着相关地学高校对野外地质填图实践教学的日益重视,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日渐增加,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时间也日趋延长。
在野外地质填图教学时间日趋增加的现状下,如何开展野外填图实践教学?如何在实习中培养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日益成为野外地质填图实践教学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在深入思考中美野外地质填图教学阶段差异的基础上,对我国野外地质填图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野外地质填图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美国野外地质填图实践教学的特点、阶段划分及其考核方式美国野外地质填图实践教学以学生野外地质工作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其实习过程中各实习阶段的划分、实习内容的设定也均是以此为出发点进行设置与考核。
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野外地质填图实习大致可划分为7个教学阶段:第1阶段为实习区地质背景知识储备阶段:该阶段以学生阅读实习区区域地质背景文献为主,相关资料包括板块构造演化、区域构造演化、新生代构造特征、区域岩浆(或火山)活动、逆断层、正断层、走滑断层、岩浆侵位机制和韧性剪切带等9个专题文献,并通过作业和阅读讲座来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
地质野外工作方法
地质填图野外工作方法一.信手地质剖面图及路线地质图的作法(一)信手地质剖面图的作法野外地质观察往往不是一个点上的观察,而是由若干点构成一条地质路线的观察。
为了表示在这条线上的地层层序、岩性变化、地质构造、以及所出现的岩脉、矿脉的位置等,往住需要将沿途观察到的上述现象画在剖面图上,这样的剖面图就称为信手地质剖面图(图1-1)。
作法:(1)首先确定前进方向(测定方位角),如有比较明显的地物(如公路、陡坎、小屋、大树)应予利用,并标注在图上,然后沿此方向前进,观察岩性、构造等。
(2)到了第二观察点,要目估点1至点2的水平距离和地形起伏情况,并按一定比例画在图上(勾绘地形起伏线,比例自定,但应考虑不致使剖面图过长或过短),然后将1至2点间的地层岩性、产状,岩性界线(或地层界线),地质构造等分别绘在该段剖面的相应位置上。
(3)再继续由点2向前进行观察,操作方法同前;如此反复,直至路线终了为止。
(4)在画信手地质剖面图时,如果观察路线在某点需改变方位,则应在图上相应的位置作出“330o”的标记。
(二) 路线地质草图的绘制以平面图的形式,将观察路线上沿途所见的地质现象(包括地层、岩性、构造面、侵入体等)按—定的比例尺绘制在导线上,就成为路线地质草图(图1-2)。
它可以直接绘在地形图上;如使用的地形图比例尺大小,也可以另在方格纸上按合适的比例尺勾绘。
方法:(1)先大致确定观察路线,在图上找到(或确定)路线的起点位置,用罗盘测定前进方向,将此方向角标定在地形图(或平面图)上,这就是1至2点的导线方向。
(2)目估l至2点的水平距离,或根据地形地貌特点确定2点的位置。
(3)沿导线方向观察地质现象,将该路线上见到的地质界线点(岩层分层界线,构造面,沉积岩与火成岩接触面等)的位置及平面延伸方向标注在路线平面图的相应位置上。
(4)加注必要的地层或岩体代号,产状符号等。
(5)按上法依次前进,将观测内容不断标绘在平面图上,直至路线终点。
大比例尺地质填图野外工作方法PPT课件
(m)
0.8 0.8 0.8 0.8 1.6 0.8 0.8 0.8
2.5
13.3
矿产
2
2020年9月28日
1 图名 周口店地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1 单 位 中 国地 质大 学(北京 )++++班
1 制 图人 +++ 指 导老 师 +++
1 比 例尺 1:5000 编 号
1 日期
资 料 来 源 修 编17
各时代变质岩及单元划分:依据侵入岩时代、接触关系、岩石及岩石组合
特殊地质体填图单元划分:标志层、矿层、矿化蚀变带、化石层、沉积环境标志层
六 、认识及存在问题
2020年9月…2128、、日认问识题…………………………………………………………………
19
(八)填图单元的划分
填图单元是地质填图过程中的基本填图单位,在剖面测制完成 后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合理划分填图单元。
3、每个点上要记录点号、 位置、地质点性质、地质点的 描述、样品及位置、照片、路 线地质等内容。
4、在记录本背页绘制信手 剖面和素描图。
2、选择实测地质剖面的位置。
2020年9月28日
7
六、实测地质剖面
(一)剖面的布设要求
1、剖面垂直构 造线布置,一般要 穿透整个工区,特 殊情况下可分段布 设,但必须控制住 整个测区。
2、剖面应选择在 交通方便、露头良 好、岩石出露齐全、 构造简单、岩石变 质较浅、矿体与围 岩关系清楚的地段。
2020年9月28日
类型、品位等,初步分析成矿特征和控矿因素。 4、物、化、遥、航磁、重力等资料。 5、地形图:与矿区地质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或较小比例尺
03-1 野外填图工作方法
地学院岩矿系 朱云海 2014年9月
野外地质路线调查
1、前期准备 2、野外地质路线布设 3、 野外地质路线调查
1、前期准备
1.1 地形底图的准备 准备合适比例尺的地形图数据或纸介 质地形图作为地形地图。如1:25万填图需 采用1:10万地形图及1:25万地形图或地形 数据库,1:5 万填图需采用 1:2.5万地形图
D0002断层控制点
地质点号:D0002 坐标:110°56′4.9″;30°29′39.5″;H260m 露头:天然,差 点性:断层控制点 风化程度:强风化 描述:
点上断层主要表现有: 1、卫片上存在明显的线状影像; 2、地貌上陡崖与山垭; 3、两侧地层不连续,产状差异明显,点北产状近直立。点北东为 陡山沱组(Z1d)深灰色薄中层状白云岩夹泥岩,岩层破碎,沿裂 隙见方解石脉充填,产状200∠80° ;点南西为石牌组( ε3s )灰 绿色页片状粉砂质泥岩,产状 205∠38° 。 4、见宽超过20m破碎带,主要由角砾岩、碎裂岩组成。断层面不 特征,宏观产状为走向330 °,倾角近直立。
和1:5万地形图或地形数据。
三斗坪幅1:5万地形图
1.2 填图单位的确定
填图单位的划分是地质填图的基础,在踏勘、实测剖 面基础上,根据填图比例尺及岩性的一致性、稳定性 和可靠性,确定填图区的地质填图单位。 1)地层填图单位 南华系:Nh1l、Nh2n 震旦系:Z1d1、Z1d2、Z1d3、Z1d4、Z2dnh(蛤蟆井 组)、Z2dns(石板滩组)、Z2dnb(白马沱组) 第四系:Q 2)构造现象 断层、褶皱、大型节理
P 过程数据
点号:No.001 点位: GPS: 点性:最好是界线点 描述:注意接触关系
及证据
属 性 表 描 述 内 容
通过地质填图实习培养宏观思维
通过地质填图实习培养宏观思维实践教学是大学本科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求学与就业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操作,或进行模拟训练,或尝试学以致用等方法,总之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得到一次难得的训练机会。
除此之外,实践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这在未来的工作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种思维的培养不仅限于专业方向上的发展,还对未来人生格局上的规划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这样对于学生而言,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将受益终身。
我们以地质专业野外填图实习为例,通过系统的教学方法及课程本身的特点,建立宏观思维的培养模式,为高校教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地质填图实习”简介“地质填图实习”属于地质学专业本科野外教学实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即通过查明工作区范围内的地层、构造及矿产资源等各种地质信息,确定地质体分布,绘制出工作区的地质图。
地质填图的相关成果可以为国土规划、资源勘查及工程建设等提供第一手的地质资料,因此地质填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地质工作,同时也是地质学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
“地质填图实习”的野外工作阶段包括地质踏勘、实测地质剖面以及路线填图三部分,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制地质图等各类地质图件并提交一份调查报告。
在完成“地质填图实习”的整个过程中,不但需要学生对工作区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总结归纳,还需要学生之间通力配合、共同完成。
因此,“地质填图实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每年在云南玉溪市澄江开展本科二年级的地质填图实习,通过填图实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为调查区绘制地质图的专业技能。
经过多年的填图实习训练,我们发现填图实习还有更高层次的教学效果,即从最基础的知识点观察记录到形成对整个填图区宏观的地质现象的认知这样一个过程,为构建系统的宏观思维培养模式,提供了非常优良的教学素材,因此我们在基本的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尝试探索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模式。
野外地质填图
倾斜岩层
地质界线在地形地质图上弯曲的规律受地质界 面倾角、地形坡度及地形与地质界面产状之间 的相互关系等三个因素制约
(1)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 坡向相反时 岩层界线与地形等 高线的弯曲方向一致, 即在沟谷处, 岩层界线 的“ V”字型尖端指向沟 谷的上游, 而穿越山脊 时, “V”字型的尖端则 指向山脊的下坡; 但是, 岩层界线的弯曲度总是 比地形等高线弯曲度小。 ——相反相同
• • • • • • • • •
∈2q1 ∈2q2-4 ∈ 3s O 1n O 1f O 1h O1(d+g) O2 S
地 层 单 元 界 线 的 确 定
三、地质填图的路线布置
• 观察路线之间的距离决定于比例尺 比例尺、构造 比例尺 性质及复杂程度和地形 • 穿越法 • 追踪法
穿越法 观测路线垂直或斜交于 地质界线或地质构造
800m
高线 地形等 界线 层 岩
(2) 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 于地面坡角时: 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的方向弯曲, 在沟谷处, 岩层界线的“ V”字型尖端指向沟谷 的下游, 而穿越山脊时, “V”字型的尖端则指 向山脊的上坡。——相同相反
线 高 0m 等 0 形 8 地
界线 岩层
穿越法
穿越法
• • • • • 地层出露好,界线清楚 岩性、厚度稳定 构造简单 沟谷水系多垂直或斜交于地质界线 地质界线间距小
能比较容易的查明研究区的地层及构造特征, 工作量小。但线路间不能直接观察到
追踪法
• 观测路线平行于地质界线
• • • • • 岩性、厚度变化大 界线不明显 构造复杂,断层多 沟谷、水系多平行于地质界线 界线间距大
野外地质填图 与 地质图的编绘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011年7月
野外地质填图
经过野外地质踏勘和野外实测剖面之后,在野外把各种地质、矿产现象用一定的符号勾绘在地形图上的过程。
地质、矿产现象主要包括各时代的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及各种褶皱、断裂构造、矿体及各种矿化标志。
野外地质填图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路线地质调查,研究地质体的空间形态、相互关系和变化,填制地质图。
由于分别以沉积岩分布为主、以岩浆岩分布为主及以变质岩分布为主的地区,其岩性特征及各种地质条件都有差异,因此,在这些地区的填图方法、内容等虽有大体相同或相似但也有所差别。
野外地质填图工作,包括了观察路线的选择和布置,观察点的标定、内容观察和描述,野外地质图的勾绘及各种标本样品的采集和整理等内容。
一、目的任务1、1∶10000~1∶25000 地质填图(以下简称填图)的目的任务是:了解测区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地质条件及区域成矿规律,扩大矿床(区)远景。
2、1∶5000~1∶1000 填图的目的任务是全面而详细研究矿床(区)地层、岩石、构造特征;查明矿体分布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了解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
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计算提供矿区基础地质资料。
二、准备工作1、设计编写阶段的准备工作(1)、充分利用前人工作成果收集工作区内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前人工作的成果资料,并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应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a)测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方面的资料,如地层、岩石类型特征等。
如果有包括测区的小比例尺(1∶50000~1∶250000)地质图也应收集。
b)测区内发现的矿产种类、赋存层位、矿体规模、矿物成分、矿石类型、品位等。
c)测区内褶皱、断裂的分布、形态特征、规模、性质、产状以及对岩(矿)层的破坏和影响程度的资料。
d)测区地形图(应与填图比例尺相同或更大的比例尺)、测量控制点等资料。
如果收集不到与矿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或新测地形草图。
e)测区内物化探、重砂、航遥解释等资料。
巢湖实习—野外地质填图
野外地质填图
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提纲
• 一、地质填图概述 • 二、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 • 三、填图要求 • 四、地质填图报告的编写
巢北地质基础实习
一、地质填图概述
巢湖忠庙、姥山
一、地质填图概述
地质填图是由地质工作者在工作区范围内,选择一定的观 测路线和观测点对地质露头进行系统的观测、研究和描述;并 通过一定的方法,采用各种符号,色谱和花纹,按一定比例尺 将出露在地表的地层,岩体,褶皱、断裂和矿产等概括地投影 到地形图上的工作。
二、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
1、确定填图单位
为了工作方便,习惯上常在野外填绘的地质草图(地形图) 上用铅笔绘成方格,每个方格一般2×2cm2。
A B CD E FGH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二、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
2、观测路线的布置 地质填图方法视比例尺不同,主要有追索法、穿
越法和全面踏勘法。 • 穿越法:观测路线横穿岩层走向和主要构造方向 • 追索法:沿着各种地质界线进行走向追索 • 全面踏勘法:又称露头圈定法,没有严格的路线
2、区域地质填图 又称中比例尺地质填图。常用比例
为1:20万,少数地区用1:10万。这种地质图通常是在已经 做过踏勘性地质填图的地区进行,目的在于了解该区域内 较详细的地质情况、矿产分布及其价值。
一、地质填图概述
3、详细地质填图 又称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常用比例
为1:5万或1:2.5万。这种地质图往往是在区域地质填图圈定 的含矿地段或成矿有利地段、或在理论上有意义的地区进行, 目的在于对该区的地质情况作进一步详细了解,初步查明矿 产的储量、质量(或品位)、赋存条件。
C2
C1
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浅见
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浅见
王义宏
【期刊名称】《煤炭高等教育》
【年(卷),期】1990(000)001
【摘要】煤田地质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地质填图实习目的为: 1.巩固学生已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
2.训练学生野外的基本工作技能和方法,并使学生了解地质填图的基本过程。
3.培养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观察、收集、分析和研究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
那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在地质工作方面的能力和基本方法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基本上保持了地质填图过程的原貌。
只是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地使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从而使学生在能力上逐步提高:
【总页数】3页(P72-74)
【作者】王义宏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锡矿山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方法探析 [J], 陈新跃;刘新华;匡文龙;曹运江;朱伟;资锋
2.“以学生为中心”的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模式研究 [J], 谢焱石;谭凯旋;冯志刚;
陈亮;韩世礼;王正庆;黄伟;胡杨;段先哲
3.野外地质填图实习教学环节与改革优化措施r——以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 [J], 何金先;屈争辉;汪吉林;沈玉林
4.浅论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改革 [J], 冯有利;高博;王晓娟
5.地方高校地质填图实习教学质量监控实践与探索 [J], 吴灿灿;曹静;冯松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野外地质填图
• ②视距法 据某地物的方位及与本点的距离确定 所定点的准确位置。方位用罗盘确定,距离用目 测、步测或用皮尺测量,距离误差不得超过4%。
• (2)地质中常区岩相不稳定,标志层不明显,褶 皱规则,断层较多,有局部岩浆岩分布。
• (3)地质复杂区褶皱、断裂复杂,岩层变质,有 不同时代的岩浆活动。
• 本次实习区属地质中常区。
• 布置观察路线有以下四种方法:
• (1)路线穿越法 横穿地层走向或构造线方向布线, 相当于作一系列平行剖面的观察,可迅速了解地 层、岩相、厚度在横向上的变化。
• (3)在任何地形条件下,顺地层倾向观测,地层界
线由高到低为正确,逆倾向观测地层各线由低到 高者正确,反之错。
• 对于不规则曲面的地质体(岩体、矿体等),其 地质界线的弯曲没有规律,不符合“V’’字形法则。 故对于此种地质界线, 一般采用沿界面追索的方 法,加密地质点的间距,以便较精确地控制地质 界线的位置。
• 通常平整的地质体界面与地面的交线符合"V”字形 法则, 如岩层出露线、断层线等。判断此种地质 界线勾绘的正确与否的方法是:
• (1)据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相互关系,在图 上求出地层的产状与所测产状进行对比,一致者 正确,反之不正确,进行修改。此法适用于大比 例尺地质图。
• (2)用“V"字形法则判断,符合者正确,反之 不正确。 此法主要适用于大比例尺,在中小比例 尺图上的地质界线只是大体上应反映岩层的总体 延伸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外地质填图方法
填图前的准备工作
(一)搜集工作区内的所有相关资料
地质(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件)、矿产(矿床、矿点、矿化点)及物、化探、航片等各种报告及原始编录资料,典型的岩矿石标本、鉴定及化学分析资料、地形图、有关技术规范、细则、图例及必要的参考文献和图书。
(二)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研究,初步拟定工作区内地层层序及填图单位,提出存在的一些地质问题,作为野外填图时参考。
根据地层分布情况选择野外踏勘路线。
(三)野外实地踏看(包括参观标准剖面),了解区内地层分布、层序和总体产状、矿(化)体、蚀变带分布的范围,地形条件和植被发育情况,初步布置观测路线和选择实测地质剖面位置。
把踏勘收集到的资料与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旧资料的可靠程度。
(四)编写地质设计
野外填图工作
(一)实测地质剖面。
每个填图单元和不同时期侵入的代表性岩体都应测到。
每个填图单元至少应该要有一条完整的地层实测剖面。
剖面实测要采集一系列样品:手标本、光薄片样、岩石光谱样、
人工重砂样、各种岩性放射性标本样、化石或微古样、测年样等。
做好各项记录,填好表格
室内整理:表格整理及地层厚度计算(采用万能公式计算地层厚度);记录本整理;作实测剖面图。
样品登记造册、包装、送样等。
路线地质观测
点线距布置:
路线基本形式: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为辅。
路线一般都是在室内根据填图成果预先有目的布设好的,甚至包括点的大概位置。
点的布置原则:以能有效控制各种地质界线为原则,一般应布置在填图单位的界线、标志层、化石点、岩性或岩相发生明显变化的地方;岩体的接触带和内部相带的界线;矿化现象、蚀变带、矿体;褶
曲枢纽、断层破碎带;节理、劈理、片理等测量统计地点;各种坑探工程、取样点、水文点、地貌点等。
图上除了岩性控制点外要有一定数量的有效点。
路线观察程序:标点(图上和实地);观察研究与描述;测量产状;(地质现象素描);采集标本和样品;追索与填绘地质界线;途中描述;勾绘路线信手剖面。
记录格式:
日期:
观察路线:
任务或目的:
人员分工:
地质点编号:
点位:
点性:
露头情况:
岩性描述:定名:××××××岩
(按三大类岩性的术语来描述)
颜色(原生、风化);结构、构造;矿物组分,含量比例,矿物粒度,形态特征,集合体特征,胶结方式及胶结物,蚀变矿化(种类、强度、相互关系),、矿石类型、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目估品位等;岩石的一些构造现象。
产状(注明丈量是何产状)
写明采集的标本编号;
素描图或拍照(各种注记要齐全)
途中描述:把沿途看到的地质现象按距离逐步描述
应该强调的是描述内容仅限于肉眼观察到的地质现象,不要把一些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现象或镜下术语写进去。
★界线点:两边分别岩性描述,接触关系,接触产状。
★构造点:首先观察总的地质地貌特征和总体产状,了解该点附近有那些主要地质构造现象。
(连续的陡崖、泉水、滑坡、醉汉林、破碎带等)其次对主要结构面进行观察,查明其性质。
再进一步查明与主结构面有关的相配套的其它结构面的性质或与主干构造有关的伴生构造(次级构造)。
重点记录主要结构面的性质,构造岩特征及伴生或派生小构造的性质和排列组合规律,观察不同结构面交接复合关系,观察与矿化蚀变的关系。
测量产状。
描述内容:结构面形态、长、宽、产状要素,摩擦镜面、擦痕阶步等;破碎带内描述(长,宽,带内物质组成;角砾或透镜体大小、形态、含量、排列方向;胶结物或充填物;片理产状,与主断面的关系;张裂隙产状,与主断面的关系)断层两侧的分支构造(羽裂、共扼剪节理等);各种产状要素要写清楚。
断层性质的判断。
样品,素描图或拍照。
★蚀变矿化点:首先是原岩的描述;仍后是蚀变矿化的描述,包括蚀变矿化的类型、矿物组合、矿物交代关系、集合体特征、蚀变矿化强度;是矿石的要描述矿石类型、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组分、
矿石矿物的主次关系、脉石矿物、世代关系、产出部位、围岩性质、矿脉的大小厚度、延伸情况、产状、目估品位等。
室内整理工作
(一)野簿整理:每日回来后野簿都要求及时整理,检查原始记录,发现错误只能在旁边修改批注,不等任意涂抹;整理素描图,重要数据上墨,编写路线小结(包括完成工作量、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自已的心得体会等)。
岩矿鉴定成果来后要根据图面情况进行批注。
(二)标本样品整理:编号,登记造册,及时送样。
(三)图件整理:手图、清图地质点上墨,路线上色虚线,采集的样品位置上图,根据野外记录描述的内容结合岩矿鉴定成果进行地质体界线联接。
有剖面的要考虑地质体三度空间可能的形态进行地质的联接。
有把握的地质界线先上墨,没把握的等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上墨。
(四)联图中发现的问题,如果觉得地质点不能满足要求时,应立即补点。
对重要的地质体,如矿体、矿化体应到野外重新核实其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