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知行合一,感受桂林山水之神奇——教案及反思

知行合一,感受桂林山水之神奇——教案及反思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一种重要理念,是指认知与行动相一致,思考与实践相统一。

这种理念在我们的教育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以一个关于桂林山水的教学案例为例,探讨如何将知行合一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自身素质,让他们感受桂林山水之神奇。

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知道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及地质构造(2)了解桂林山水的孕育历史、壮丽景象及文化内涵(3)感受桂林山水的神奇与美丽(4)通过绘制、阅读、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教学内容(1)石林风光、桂林山水的基本知识(2)桂林山水的壮丽景象、文化内涵(3)用自己的话描述桂林山水的美丽与神奇3.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用桂林山水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与神奇,激发他们对桂林山水的好奇心与热爱。

(2)基础知识讲解老师向学生讲解桂林山水的概貌、地理位置、地质构造,以及这里近百万年的地质变迁。

让学生知道桂林山水之所以有如此奇妙的美景,与这里几亿年的地质变迁息息相关。

(3)桂林山水壮丽景象与文化内涵介绍老师向学生介绍桂林山水的石林、漓江、阳朔、荔枝江等景点,以及这些景点的文化内涵,例如石林的神秘传说、漓江的国际游客的美誉与荔枝江的历史沧桑感。

让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去感受桂林山水之美。

(4)绘制桂林山水老师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桂林山水,并央求学生跟着老师的讲解,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来完成一幅描绘桂林山水的画作。

(5)写作老师提供桂林山水的照片,让学生观看后进行写作,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与感想。

同时,分享自己的探索与体验,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实用性所在。

4.教学反思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充分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体验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一些细节方面仍需加强。

在导入环节,老师可以加入一个关于桂林山水的小小测验,考验学生对桂林山水的了解程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桂林山水》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桂林山水》教案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v_show/id_XMjYzODk2Mzcy.html
(3)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v_show/id_XMzU5OTIxOTM2.html
出示问题:漓江的水有——————三个特点。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静”这句读得轻而缓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通过去网上搜索积累更多关于桂林山水的文字和图像。
附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的水静清绿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幼儿园山水画境:大班研学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幼儿园山水画境:大班研学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幼儿园山水画境:大班研学桂林山水教学案例幼儿园山水画境:大班研学桂林山水教学案例一、引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更应该是一种全方位的、融入生活的教育。

而研学教育正是一种将课堂知识与实地体验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

今天,我们将以“幼儿园山水画境:大班研学桂林山水教学”为主题,探讨研学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二、桂林山水教学背景介绍桂林山水以其优美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被誉为“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之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了我国文化的一部分。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如何通过研学教育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是本次教学的核心问题。

三、大班研学桂林山水教学案例分析1. 实地考察桂林山水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孩子们深入实地,亲身感受桂林山水之美。

通过带领孩子们走进桂林山水风景区,欣赏山峦叠嶂、清泉飞瀑的景色,让他们亲眼目睹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激发其对自然的向往和热爱。

2. 展示山水画作品在实地考察之后,引导孩子们观赏优秀的山水画作品,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现桂林山水的魅力。

在观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详细解说画中的山水元素,启发孩子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想象。

3. 创作山水画作品在对山水画作品进行欣赏之后,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尝试绘画,通过临摹和创作,让他们亲身体验绘画的乐趣和艺术的魅力。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关注细节,表现自己对桂林山水的理解和感悟。

4. 孩子们的收获与感悟通过这样的研学教学案例,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桂林山水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艺术的理解。

他们在实地考察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山水画作品中领略到艺术的无穷魅力,展现出对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研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1. 拓展视野,培养情感研学桂林山水教学能够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在实地感受中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同时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在研学教学中,孩子们通过实地考察、画作欣赏和创作,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更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和艺术修养。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桂林山水的特点,掌握桂林山水的基本知识和背景。

2.能够描述桂林山水的景色和特点,并能与同伴进行交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桂林山水的基本知识和背景;描述山水的景色和特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录音机等。

2.教学材料:《桂林山水》相关的图片、文章。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旅游宣传片或展示桂林山水的美丽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桂林山水的探究欲望。

2.导入新课,介绍桂林山水的特点(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桂林山水的美景,并简单介绍桂林山水的特点。

带领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3.学习桂林山水的基本知识(2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桂林山水的基本知识,如桂林山水的形成原因、地理位置等。

并结合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更直观的认识。

4.学习描述桂林山水的词汇和句子(3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学习描述桂林山水的词汇和句子。

可以通过造句、对话等形式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学习欣赏桂林山水的技巧(2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的优美图片,引导学生学习欣赏桂林山水的技巧,如观察角度、审美点等。

并鼓励学生表达对桂林山水的感受,开展小组讨论。

6.课堂小结和扩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展示一些学生的作品和表达。

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写作、绘画等多个方面,扩展学生的视野和创造力。

五、巩固与拓展1.建议学生对桂林山水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或资料,进行小组或个人报告。

2.建议学生自主进行素描、绘画等创作活动,将自己对桂林山水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

吴晓伟第四届互联网《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吴晓伟第四届互联网《桂林山水》教学案例
教学方法
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并辅助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
一、以情入景,揭示课题。
1、导入课题:
“愿作桂林人,不愿做神仙”桂林山水的美举世闻名,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欣赏桂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播放《桂林山水》课文情景朗读。
/v?word=%C7%E9%BE%B0%C0%CA%B6%C1%B9%F0%C1%D6%B5%C4%C9%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漓江水的特点,赞美漓江水的美。
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仿写句子。
教学突破:利用课件创造情景,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利用“搜索”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并辅助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完这课,我觉得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才能使其身心均得到发展,才能培养出富有个性的学生。
t=&face=0&istype=2&word=%B9%F0%C1%D6%B5%C4%CF%F3%B1%C7%C9%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
1、读出音乐美、形象美。以一个游览者从容、轻松语气语速朗读,突出几处强调重音,如“却从没见过”、“静、清、绿”、“奇、秀、险”等。注意以上几点,分小组读课文,在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感受到一连串意象的美。
2、配乐读课文使学生审美感受又进一层。
3、展现桂林风光图画,让学生观赏,学生感叹“啊,这样美!”学生头脑中意象或与此契合,或没有想象到,通过互补、印证想象更丰富了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学校:姓名:宋若青
职称:电话: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青州市云门山街道宋阁小学
(2)出示彩图,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
3.出示图、结合课后题进行提问。
(1)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分部观察时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
(2)在分别看水和山时注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欣赏的方法看。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2)通过预习,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3)小组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上课起始,教师是这样谈话引导的:桂林,位于广西的东北部,这里山青水秀,风景优美,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吸引了中外百万游客。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我周游了八十个国家的一百多个名城,没有一个比得上桂林美丽。”现在,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畅游吗?学生表示愿意之后,教师出示放大的课文彩图,展示桂林山水。这样,很快地就把学生带入情境。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探究课文内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方法方面: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桂林山水的美图、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象。同时,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借鉴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写作练习,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针对课文的不同部分,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例如,在分析课文描绘的山水特点时,可以提问:“课文是如何描绘桂林山水的美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哪些形容词和动词,它们对描绘景色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语言表达,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桂林山水》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山水甲天下,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清澈的江水交相辉映,构成了美不胜收的自然画卷。《桂林山水》这篇课文选自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旨在让学生通过文字领略我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他们对祖国美好风光的热爱。本教学案例以该课文为基础,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手段和人性化的引导,使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山水的韵味,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最后,我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给出具体的建议。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桂林山水教案案例_六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桂林山水教案案例_六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桂林山水教案案例_六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桂林山水教案案例教学设计说明:本课教学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

再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

本课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

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因道学文,以文悟道,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

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

揭示操作步骤: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步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明确:(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最后。

总结总体感受。

三、熟读课文1.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课学生自由谈上节课的收获二、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1.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1)文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3)运用多种方式,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思考: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自学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

《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教案名称:探索桂林山水课程学科:地理目标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桂林山水的特点,了解地理景观对地域环境和人文发展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综合运用学到的地理知识解读山水景观。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用图片展示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对桂林山水有直观的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桂林山水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桂林山水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二、呈现(15分钟)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桂林山水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山水特征等。

2.介绍桂林山水对地域发展的影响,包括经济、旅游业的发展等。

三、讨论(20分钟)1.分组讨论桂林山水对地域发展的影响,包括经济、旅游业、人文发展等。

并列举具体案例支持自己的观点。

2.鼓励学生团队合作,积极参与讨论。

四、进行实地考察(6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桂林山水的实地考察,包括参观山水景点、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等。

2.学生需要记录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收集一些实地调查的资料。

五、总结(15分钟)1.学生回到教室后,进行简要的总结。

每组派代表分享刚才的考察感受和收集的资料。

2.教师总结桂林山水对地域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保护桂林山水的意义。

六、拓展与延伸(20分钟)1.学生分小组,进一步调查研究其他地理景观对地域发展的影响,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议题,讨论如何保护地理景观和自然资源。

教具准备:1.多媒体设备2.桂林山水图片和视频3.白板、彩色笔4.用于实地考察的交通工具和相关费用5.记录笔记的纸和笔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观察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评价学生的小组报告和拓展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了解地理景观对地域发展的影响。

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丽,并培养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桂林山水名师教案设计:领略山水之美,感受文化的熏陶

桂林山水名师教案设计:领略山水之美,感受文化的熏陶

桂林山水名师教案设计:领略山水之美,感受文化的熏陶。

一、教学目标1.学习桂林山水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形成和特点。

2.通过桂林山水的景色感受到文化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加深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认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桂林山水的形成与特点桂林山水是因为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水文环境而形成的。

学生通过了解桂林山水的地貌构造和地质历史,能更好地理解桂林山水众多的奇峰怪石。

授课方法建议采用PPT课件的形式,将桂林山水的形成过程和地质特点用丰富的图片和视频示范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桂林山水的形成和特点。

2.化对自然景观的影响桂林山水的美丽不仅在于其自然景观,也得益于悠久的文化历史。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例如讲解或者表演等,在课上让学生感受到文化对成形自然环境的影响。

同时,老师可以布置一项小作业,让学生走进当地的文化场所或者博物馆,了解桂林山水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桂林山水鉴赏技巧的掌握桂林山水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的代表,其自然景色的美丽之处需要一定的鉴赏能力来发掘。

如何锻炼学生对于桂林山水的鉴赏能力,可以采用授课+实践的方式。

在授课中,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等形式,传授桂林山水美丽之处,并引导学生去通过摄影等形式将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帮助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方式。

在桂林山水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上课时间内自由讨论。

以桂林山水为语境,让学生分享各自对于桂林山水的感悟和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教学方式及评估方式1.教学技术本教学案例包括多项教学技术,包括PPT分析、野外实习、小组讨论等。

PPT分析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图片和视频来演示桂林山水的形成和特点,使学生能够更生动有趣地理解桂林山水;野外实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文化内涵;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自由分享意见,并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桂林山水》教学案参赛人:赵延凤单位:山东昌乐县营丘镇崔家庄小学《桂林山水》教学设计一、案例背景: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可见,“感悟”是前提,“积累”是基础,“表述”是创新。

所以阅读教学应该在注重积累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悟性的培养,以培养语感为起点,通过各种渠道来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体验为重点。

换句话来说:增强了感悟的实效性,就等于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学课题:课题:《桂林山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

能用“赞叹──描述”的方法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通过百度搜索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特点的图片、文字资料。

2.制作反映桂林山水成因的课件。

三、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语文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课,是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按总—分—总的写法,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百度搜索的课文朗读视频,课件及背景音乐)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桂林山水》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的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课文的教学朗读,还下载了几个PPT课件,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词句所描述的情景。

四、教学方法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1、生字词的理解和有关桂林山水的图文资料搜集:用互联网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询搜索;2、课文理解:以读促悟、讨论、分组探究、想象、讲授等;3、写作实践:归纳、仿照等。

教育实践案例范文

教育实践案例范文

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本案例以某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为例,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二、案例实施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桂林山水》一课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美丽。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桂林山水》的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中的桂林山水是怎样的吗?”(2)自主探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教师发放学习单,要求学生在学习单上列出自己对于《桂林山水》的疑问,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

(3)合作学习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互动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我来描述”活动,要求每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景物,如漓江、象鼻山等。

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桂林山水的美丽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去了解其他名胜古迹,拓宽视野。

三、案例评价1. 学生方面(1)学生参与度高:在互动式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生兴趣浓厚: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互动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师方面(1)教师角色转变: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完整)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完整)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桂林山水》金榔中心小学钱小荣一、课题: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1课《桂林山水》。

二、设计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并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充分运用精读、欣赏画面等方式加深理解文本,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词,理解“翡翠”“连绵不断”等词语。

2.理解第二、三段课文,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3.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四、教学重难点:(1)、深入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

(2)、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五、教学过程:1、分别出示泰山、西湖的图片,诗歌《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你想对泰山、西湖说些什么?2、板书课题:1. 桂林山水(1)简介桂林山,初读课文(2)说说你对桂林山水总印象。

(3)哪句话讲出作者游览桂林山水的原因?3、学习课文第一段你是怎样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句的?4、学习课文第二段。

(1)登陆“桂林旅游网”( /),介绍桂林山水。

(2)结合课文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通过看图读文,你对漓江的水有什么样的感觉?(静、清、绿)(3)继续找自己认为具有美好遐想的句子,指名读。

出示漓江水“静”的句子,课件出示流动的水与静止的水帮助指导朗读。

出示漓江水“清”的句子,课件演示清澈的江水指导朗读。

出示漓江水“绿”的句子,课件展示水与翡翠的颜色对比指导朗读。

(4)齐读这一段,交流:面对这样的漓江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漓江充满着柔,充满着美,这正如一个柔美的女子呀)引导女生读这一段体会柔美的感情。

第二次,男女生齐读5、学习课文第三段(1)浏览网站上的风景、图片。

引导学生见识桂林的山。

(2)用一字、一个词、一句话说说对桂林山的印象。

(3)指导朗读“桂林山“这一段。

(4)讨论小结:用“峰峦雄伟的泰山”和“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相比,写出桂林山水的奇、秀、险的特点。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②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教育方面:
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一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如果问学生“你最喜欢哪些课文”,许多人都会提到这一篇。它的几个特点是十分鲜明的。
语言流畅、生动,这是本课的又一特点。四个段落,十几个句子,说句句精彩,都不过分。学生读这篇,不用督促,课上课下书声琅琅,人人皆可背诵。
总之,这是一篇提高学生读写能力难得的范文。
四、教学方法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一、重视感情朗读。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朗读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径,首先通过读为学生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水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桂林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然后再讲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背诵,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能背。
1.观察图画或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说课稿优秀案例

说课稿优秀案例

说课稿优秀案例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

一份优秀的说课稿,不仅能够清晰地展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还能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下面,我们将以小学语文《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为例,为大家呈现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案例。

一、说教材《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课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具体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一些较难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桂林山水的了解可能比较有限,需要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教案:《桂林山水》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桂林山水》,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风景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欣赏和感悟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桂林山水》的内容和意义。

2. 学习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自然景观。

教学准备:1. 《桂林山水》的文本材料。

2. 彩色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桂林山水的美景。

教学过程:导入:1. 呈现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桂林山水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被称为“山水甲天下”?阅读理解:1. 学生阅读《桂林山水》的文本材料。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逐段解读课文,并提出问题。

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桂林山水的观点和感受。

2. 学生互相点评对方的观点,加深对桂林山水的理解。

表达训练:1. 学生以桂林山水为题材,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2. 学生互相交流和欣赏自己的作品,并提出改进意见。

延伸活动:1. 学校组织桂林山水之旅,让学生亲身体验桂林山水的美丽。

2. 学生可以以自己亲眼所见,拍摄桂林山水的照片或录制视频,展示给全班同学。

评价方法: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学生书面作品的内容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对他人作品的欣赏和点评。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桂林山水》,培养了对景观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延伸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亲身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强化了他们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时引入更多的世界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学习,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第四届“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漓江的水优美的图片:
/so?q=%E6%BC%93%E6%B1%9F%E7%9A%84%E6%B0%B4%E5%9B%BE%E7%89%87&fm=360onebox
这三种水各有特点,漓江的水的特点是什么呢?谁能说出来了呢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小练笔: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课文写的真美,那么,咱们也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写一写好吗?
花园里的花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园里的花真香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园里的花真多啊,—————————————。
教师点拨:
师: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又是怎样的山呢?请同学们,看一看吧:视频桂林的山;/v_show/id_XMjU3MTgxODQw.html
波澜壮阔的大海视频:/v/b/75295361-2706857951.html
水平如镜的西湖图片:/v?src=imageonebox&q=%E6%B0%B4%E5%B9%B3%E5%A6%82%E9%95%9C%E7%9A%84%E8%A5%BF%E6%B9%96&sn=0#i=1&id=667faee35eda3adeedeb6aea1e35f44d&pn=30&sn=0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中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2)品读感悟山水相融的自然美,感悟自然界的和谐统一,感悟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课本中的写景名篇。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情寓景中,景中显情,全文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通过自主赏析,使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鼓励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进行创造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桂林山水试讲教案

桂林山水试讲教案

桂林山水试讲教案教案题目:桂林山水,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教学目标:1.了解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貌。

2.了解桂林山水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对桂林山水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4.通过学习桂林山水,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1.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貌介绍。

2.桂林山水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3.名言佳句的欣赏和解读。

4.创作一个桂林山水的诗歌。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貌,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桂林山水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20分钟)通过讲解桂林山水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桂林山水的认识和理解。

讲解内容包括:桂林山水的盛名和历史渊源、桂林山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名言佳句的欣赏和解读(20分钟)选取桂林山水相关的名人名言和古诗佳句,进行欣赏和解读。

通过了解这些名言佳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桂林山水的美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4.创作一个桂林山水的诗歌(25分钟)给学生一定的指导,让他们自己创作一个桂林山水的诗歌。

可以参考之前学习的名言佳句和对桂林山水的认识,以及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和仰慕之情。

5.诗歌朗诵和分享(10分钟)邀请学生将自己的诗歌进行朗诵和分享,展示各自对桂林山水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朗诵和分享,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导入环节对桂林山水的反应,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兴趣。

2.观察学生在学习桂林山水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时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3.观察学生对名言佳句的欣赏和解读的反应,了解他们对桂林山水的感知和理解程度。

4.评价学生创作的桂林山水诗歌的质量和创意度。

5.评价学生在诗歌朗诵和分享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五、教后反思和改进: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教学评价的分析,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对下次教学进行改进。

探究桂林山水艺术之美,立体化教学案例分析

探究桂林山水艺术之美,立体化教学案例分析

桂林山水艺术之美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中华民族优美的艺术风格。

桂林山水艺术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派,它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法,将桂林山水的自然景观变成一幅幅意境深厚的艺术作品,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通过立体化教学的方式,来探究桂林山水艺术之美。

一、桂林山水艺术的起源和发展桂林山水艺术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

其最早的代表作品是唐代的张彦远的《桂林山水图》,这幅画描绘了桂林山水秀美的自然景观,表现出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到了宋代,桂林山水画达到了极盛时期,而以宋代大画家李公麟的《清溪山居图》为代表的作品更是成为了桂林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桂林山水艺术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色,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流派之一。

二、桂林山水艺术的特点和技法桂林山水艺术的特点是以山水为主题,注重表现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神韵。

其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聚焦于奇山秀水、奇石怪岩、秀丽流泉等自然景观,这些元素都被画家们巧妙的加入到山水画中,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桂林山水艺术风格。

桂林山水画在构图上追求自然而不失艺术感,追求神韵和意境,重视对山水的气韵的表现。

技法上,桂林山水画有着独特的筆墨手法、雕刻划线、水墨皴染等技巧。

画家在山海画的表现中,可以采用虚实相间、浓淡轻重、特写与全景等手法,以达到艺术效果的完美呈现。

三、桂林山水艺术之美的教学案例分析1、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桂林山水艺术的特色和技法,同时了解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2、教学内容:(1)让学生欣赏图像和视频从而感受桂林山水艺术之美;(2)介绍山水画的基础知识,如主题、造型和表现手法等;(3)教学桂林山水画的绘制技法,如线描、着色、皴染等技巧;(4)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绘制桂林山水画。

3、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上课讲授桂林山水画的历史、特点和技法等知识,让学生听懂山水画的基本要素。

《桂林山水》案例分析

《桂林山水》案例分析

《桂林山水》案例分析《桂林山水》案例分析【篇一:《桂林山水》案例分析】《桂林山水甲天下》优秀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然而,千万年来,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缔造着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风采。

(板书课题)二、欣赏桂林美景,引入情境。

1、(出示)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刚才你看到的内容?(桂林山水美如画,桂林是人间的仙境)2、谁能用课文中一句话来概括?(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甲天下”就是?6、同样是写漓江水的静、清、绿,用开始我们的一句话“漓江的水又清又静又绿”和书上第二自然段相比,哪种好?为什么?带着这种感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7、这节写漓江的水静、清、绿,那为什么开头却写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写大海和西湖是为了衬托漓江的水又清又静又绿)8、漓江的水这么美,说它甲天下一点也不过份,那桂林的山呢?它又是怎样名扬天下的?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另外的同学仔细听,体会,告诉老师你听懂了什么?生汇报,师板书:奇、秀、险2、生自由读,根据我们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生汇报:这段也用了排比句,感叹桂林的山又奇又秀又险。

(你能将这三个感叹句有感情地读出来吗?(评——再读——分男女生读——齐读)桂林的山真奇,形态万千,像老人、像巨象——(你去过桂林吗?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形态万千的山。

出示课件欣赏桂林的山)桂林的山很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看,说说哪些像屏风、哪些像竹笋——)3、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山水》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案例理念】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离不开与课文情境一致的充满人文情怀的语文实践活动,唯此方能真正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正是实现这种统一的中介和载体。

【案例特色】
模拟旅游,还原生活,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构共建。

【案例流程】
一、导入新课。

如果有人来到南通,问我们这里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准备怎么介绍?(爱国主义教育可从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开始。


美丽的家乡仅是我们祖国秀丽河山的一角,在祖国的大地上有许多名山大川。

(板书:名书大川)
你们去过哪些名山大川?没运过听说过的也行。

你们听说过桂林山水吗?(指地图)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你们中有人去过吗?桂林山水比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名山大川更有一番独特的美。

所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是什么意思?(板书:甲)是第一位的,超过其他的。

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二、描述,带入情境。

1、桂林山水这么美,你们想去浏览一番吗?那现在就让我们作一次假想旅行。

我们坐上飞机,很快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看——
2、出示图画(插图或放大插图)
3、现在老师给你们作导游,来介绍桂林山水。

三、范读课文。

四、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概括出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后板书:
山水山水山水
总分总
五、讲读课文。

课读课文第二小节。

1、观察图画。

我们先看看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怎么美?
2、教学“观赏”。

刚才我们愉快地观看,享受着大自然的美。

可以用什么词?(欣赏)还有呢?(观赏)的“观赏”的“赏”就是“欣赏”。

我们常常说“欣赏美景”、“欣赏音乐”,可以是“看”,也可以是不用眼睛看。

而“观赏”一定要“看”,这个词中,哪个字包含了看的意思?(观)我们就不能说“观赏音乐”。

3、自学。

4、指导。

学生自学课文,一定要学会抓住最主要的。

漓江的水怎么美?把主要特点抓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5、为了让学生体会句式的整齐、排比的作用,组织安排一系列训练。

“漓江的水,静、清、绿”,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不如的词儿,就可组成句子?例句:
漓江的水既静又清还很绿。

漓江的水不但静而清还很绿。

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

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指点:其实这一句就是这一小节的概括。

这样概括地写一句,能使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
漓江的水静静的。

漓江的水清清的。

漓江的水绿绿的。

指点:词语一重叠,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

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应该怎样组织排列?例句:
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书上就是用感叹句。

这样写,语气是加强了一些,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读者能感受到吗?课文怎么写的呢?
指点:漓江的三个特点,都在感叹句后面补充说明了。

补充说明都是用“得”。

指名读。

指导朗读。

“真静——啊”,轻轻地拖长声音,给人静的感觉。

“真清啊”,声音稍稍提高些,但又读得很轻,好像看到“江底的沙石”。

“真绿啊”,声音响些,饱满些,给人明快的感觉。

齐读。

指点:这样写就很具体了,而且给我们美的感觉。

6、理解“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启发想象:漓江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着我们,老师和你们一起乘着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上,这就叫“荡舟漓江”。

我们眯着眼,看着这图画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么静。

体会一下“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是什么情景。

一起轻轻地哼唱《让我们荡起又桨》的曲子,看哪些同学仿佛真的到了漓江。

听着音乐观察、想象片刻。

(音乐、图画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兴奋,音乐的旋律丰富了视觉的感受,教师的语言又支配着学生想象的所在,从而把学生带入漓江畔的情境中,充分体验到漓江的宁静。

)你们还记得表示水流的声音的词吗?
(潺潺、淙淙、哗哗、叮咚叮咚)
听一听,你们听见了漓江水流动的哗哗的声音吗?听到叮咚叮咚的流水声吗?
看一看,你们看见了漓江水在流动吗?
听不到,看不到,好静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你只觉得船在向前移。

7、你们往下看,仿佛看到了什么?
8、现在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该多绿啊!(引导看图)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翡翠”就是绿色的玉石,这块玉石上有斑点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无瑕”,指点:“瑕”是玉上的斑点。


9、老师、学生轮读这三句话,老师读到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10、读了以后更觉漓江美,文章也写得美,所以我们爱读。

如果还是这些内容,老师把他重新排列一下,效果会怎样呢?你们体会一下。

(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老师读另外组成的句式不整齐的一段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人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看得见。

漓江的水绿得非常可爱,简直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我们再一齐把课文上的句子读一读,大家比一比,想一想有什么不同。

这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结合教给知识。


齐读。

(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和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11、讲分号。

这三个分句是并列的,所以中间用分号,停顿和句号差不多。

12、指点烘托的手法。

第二小节一开始,如果就说“漓江的水真静啊”,不是和第一小节联系得很紧密吗,为什么要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境的西湖,去从没看见过漓江的水”?
“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

“水平如境”——是宁静柔和的美。

两者都很美,然后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起什么作用?想一想和中心有什么关系?
(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
突出了哪一个字?(甲)
指导读。

重点在哪儿?(“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提示层次:先说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再说漓江的水怎么美,写出漓江水的特点。

齐读第一、二两小节。

板书: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静得

绿
六、语言训练。

出示:“我爱长江、西湖和家乡的小河。

”谁能把这个句子改成排比句。

第一步(不加附加成分)如:
我爱长江,我爱西湖,我更爱家乡的小河。

第二步(加修饰语)如:
我爱浩荡的长江,我爱明镜般的西湖,我更爱家乡弯变曲曲的小河。

七、学生自学第三小节。

1、桂林的山怎么美呢?同学们自己看着图,读读文。

(要求边读边做下列符号:表示疑问的,分层次Ⅱ,重要词语……,好词佳句~~)
(指名一学生在抄好这一段课文的黑板上做记号)
作业:布置学生找排比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