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计的视野展望建水紫陶的产品开发

合集下载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一、建水紫陶的产业现状建水紫陶作为云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在当地,建水紫陶的传统工艺一直延续至今,并且成为当地一种重要的产业。

不仅在国内,也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需求。

与此建水紫陶的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导致产量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市场竞争激烈,建水紫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弱。

受制于传统工艺和技术的限制,建水紫陶的产品创新和设计创意有待提升。

二、产业化发展对策针对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可行的对策:1. 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传统的手工制作模式,实现产业化生产。

2. 品牌建设:加强建水紫陶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举办展览、参加赛事、开展宣传推广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业竞争力。

3. 市场拓展: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寻求合作伙伴,拓展销售渠道。

通过开发电商平台、参加国际展会等方式,拓展建水紫陶产品的销售范围,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

4. 人才培养:加强对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培训,培养一批新的工匠和设计师。

通过举办培训班、学徒制度等方式,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推动建水紫陶产业的传承和发展。

5. 文化挖掘:通过深入挖掘建水紫陶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通过推出以建水紫陶为主题的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游客,增加产业的附加值。

三、总结建水紫陶作为云南传统的手工艺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和难题,但也充满了发展的机遇和潜力。

关于加强建水紫陶工艺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建水紫陶工艺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建水紫陶工艺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2011年5月5日政协红河州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政协红河州委员会建水紫陶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及“手工拉坯、名人书画、阴刻阳填、无釉磨光”的独特工艺而闻名于世,具有质如铁、亮如镜、音如磐、洁如玉的特点,被誉为“陶中瑰宝”,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昌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建水紫陶再次焕发勃勃生机,呈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按照我州“十二五”规划和文化产业建设的要求,州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把“建水紫陶工艺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列为州政协常委会调研课题。

2011年4月11日至12日,州政协主席李保文、副主席陈军率领部分州政协常委和文史委委员及相关专家学者,对建水紫陶工艺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听取了建水县人民政府的专题汇报,实地考察了碗窑村古窑遗址和绍康陶品、火宝陶艺、工艺陶厂、进兴工作室、贝山陶庄、陶茶居、紫陶会馆7家企业,并召开紫陶行业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了意见。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建水紫陶的发展历史和工艺传承保护情况建水陶瓷历史悠久,从该县西汉古墓群出土的陶丸、陶片表明距今两千多年前建水就有了原始制陶业。

据1980年国家陶瓷专家对建水碗窑村古窑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发掘考证,建水“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细陶”。

产生于清光绪年间的建水紫陶最初是生产达官贵人的烟斗,政府禁烟后碗窑村陶户改制花瓶、笔筒、汽锅等陶器。

从民国初年起,在紫陶上广泛采用名家书画、断简残帖等装饰,经刊刻填泥、烧制磨光后,建水紫陶呈现出典雅秀丽、自然斑驳、浑朴古拙、别具一格的金石韵味,被称之为文人陶又被誉为“陶中一秀”,产品不仅畅销滇南,还远销到东南亚一带。

新中国成立后建水紫陶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创新,创造了历史的辉煌。

1953年向逢春带着80多件紫陶产品到北京参加首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以刊刻雕填、无釉磨光的独特工艺受到全国工艺美术界好评,部分展品被选送到国外展出,由此建水紫陶被称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浅谈建水紫陶制作和发展

浅谈建水紫陶制作和发展

literary 浅谈建水紫陶的制作和发展■股志勇(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历史渊源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是一个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聚居的边陲重镇。

被世人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就产于建水县碗窑村。

建水紫陶发源地碗窑村世代以陶瓷为业,村名因陶瓷而得。

始于清代道光年间的建水紫陶传统手工技艺,是在承传了千余年陶瓷文明的基础上,为满足近现代人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逐步形成的。

《民国建水县志稿》中载:“建水陶业(紫陶)创始于清光绪末期,发明者,建水知县卢咸顼,江西人,先试做烟斗,继做花瓶、茶壶、笔筒、汽锅及各种用具。

体质坚实,形式古朴,书画生颍,色彩光润,见者无不赏心悦目。

累次寄往欧美赛会,均获上奖,成为独一无二之工业也。

民间代表性紫陶发明人有清中未期的张好、潘金槐和40年代成名的向逢春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4年成立了“建水县陶器社”(70年代更名为建水县工艺美术陶厂),打破了当时仅靠手工作坊生产的格局,碗窑村大部分人进厂亦工亦农,人最多时有150多人,建水紫陶古老传统的制陶工艺得到了继承和弘扬。

■艺术价值建水紫陶因艺而珍,其品质洁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无铅、无毒、对人体无有害物质。

其更侧重于文化的张扬,以传统中国书法绘画为主要内容,以陶为纸,既保留笔墨的法备气至,又要兼顾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湿润状态的柔糯特性,使建水紫陶古貌淋漓,文气盎然。

与其它陶瓷艺术不同的是,建水紫陶不仅可以通过制作精美、造型新颖的器形之外,最主要的是将传统的书画艺术运用于紫陶创作,紫陶上的字画不以斑斓的视角冲击取胜,而以一种纯洁安详的淡雅与观者交流,传导出的是一种优美单纯的宁静。

■工艺制作在传统的建水紫陶制作工艺中,一般分为制泥、拉坯、绘制、刻坯、填泥、精修、烧制和磨制8个程序,每道工序都由专人承担各个工艺的制作。

制泥:建水紫陶的原料取自距县城两公里附近的碗窑村。

传统的制泥方法是:将开采出来的粘土原料用石磨磨成细粉,然后将细粉过筛后按照制陶要求把不同成分含量的粉末泥灰原料进行配比,再将其倒入陶缸中加水浸泡搅浆,待含砂浆泥沉落池底,便只勺取上面的浆泥倒入另外的池内作再次淘洗。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特色。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建水紫陶产业也逐渐得到了发展。

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推动其长远发展。

一、建水紫陶的产业现状建水紫陶是指在云南省建水县制作的紫陶器皿,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紫陶器皿质地坚硬,色泽莹润,釉色浓艳,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目前,建水紫陶产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原料采集、制作工艺、销售渠道等各个环节。

但与此建水紫陶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产业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

传统的制作工艺虽然有着独特的魅力,但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

销售渠道窄,品牌知名度不高。

建水紫陶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

缺乏产业标准和保护措施。

在市场竞争中,建水紫陶面临着来自其他材料和工艺的竞争,需要有相应的标准和保护政策来维护其地位。

二、产业化发展对策要推动建水紫陶产业的产业化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建水紫陶产业应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

完善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

加强建水紫陶的宣传推广力度,开发多样化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建立品牌形象,打造地方特色,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建立产业标准和强化保护措施。

加强对建水紫陶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制定,提升产品的合格率和市场认可度。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盗版,维护产业利益。

加强政策扶持和产业协作。

政府应加大对建水紫陶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和规划,引导资金和资源向紫陶产业倾斜。

建立产业协作机制,加强产业链合作,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展望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建水紫陶产业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建水紫陶产业一定能够实现产业化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水紫陶作文

建水紫陶作文

建水紫陶作文
云南建水的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我有一个爱好,就是爱到建水紫陶博物馆去看一看,到那个地方去感受一下不一样的文化氛围。

走进建水紫陶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陶缸,上面雕刻着美丽的图案。

走进展厅,第一个房间就是手工制作紫陶的地方,那里有许多紫陶制作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第二个房间里摆放着许多美丽的紫陶制品,有花瓶、茶杯、茶壶、茶杯等。

第三个房间里摆放着许多精美的陶瓷工艺品,有花瓶、茶壶、茶杯……第四个房间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陶瓷作品,有花瓶、杯子、茶壶……第五个房间里摆放着一些古老的陶器,有陶器、木碗等等。

走出展厅,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古老的世界:到处是古老而又神秘的气息,仿佛是一片神奇而又神秘的土地。

这些古老而又神秘的物品似乎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

我喜欢到建水紫陶博物馆去看一看,喜欢在里面亲手制作一件工艺品,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我还喜欢在那里闻一闻那独特而又芬芳的紫陶香气。

—— 1 —1 —。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早在唐代就有“建水陶器”之誉。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制造的兴起和消费者对新颖、实用、便捷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工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和生存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云南建水紫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云南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主要是手制、手胎,传统工艺的工序繁多,一些细节和纹饰的加工需要精湛的手艺,生产效率低下,成本较高。

在市场上,建水紫陶的竞争力较弱,一方面是因为其价格高,定位于高端市场,另一方面是应用范围窄,多用于收藏和装饰,市场规模较小。

1、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是云南建水紫陶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开发经典的建水紫陶文化产品,既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富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气息的需求,又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例如,可以设计具有建水特色的送礼茶具、摆件等产品,营销渠道可以通过参加文化展览、线下活动等方式来扩宽市场。

2、提升工艺水平。

传统的手工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效率低、成本高的困扰,如何提升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符合市场需求,是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

首先,可以通过工艺改进降低成本,应用现代化设备提高效率。

其次,可以实行专业化分工,重新分配生产流程,提高产能提升。

此外,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助于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3、拓展销售渠道。

如何找到更多的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范围,提高品牌知名度,是企业追求增长的关键。

可以通过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开发新型市场,挖掘新的消费群体,创新销售模式,提高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

三、对策1、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企业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包括产业布局、市场定位、产品研发和营销策略。

规划应该具有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变化。

2、加强品牌建设。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推广,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

与其他传统工艺品相比,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制定相关的对策。

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需要保护和传承好其文化传统。

建水紫陶作为云南地方特色产业,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紧密相连。

保护好其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是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相关的对策包括加强对传统技艺的培训和传承,提高工艺品的质量和品味,丰富产品的种类和风格,使之符合现代市场的需求。

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

建水紫陶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相对较低,传销对象主要是一些地方的艺术爱好者和文化研究者。

建设一个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建水紫陶品牌是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关的对策包括建立专业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形象,加强对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使之逐渐走向市场。

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大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传统的陶瓷制作技艺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相关的对策包括加强对建水紫陶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鼓励产业界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发新的原材料和工艺,推动建水紫陶产业的升级。

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资金支持和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搭建平台和桥梁,促进建水紫陶与其他传统工艺品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水紫陶的产业集聚和规模化发展。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

只有加强传承与创新,加大市场推广和政府支持,才能推动建水紫陶产业向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随着现代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建水紫陶产业面临着产业化发展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进一步挖掘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促进建水紫陶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2. 缺乏品牌化和市场化运营建水紫陶产业整体上缺乏品牌意识和市场化运营能力,产品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单一,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二、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的对策1. 加强技艺传承和创新对于建水紫陶来说,最重要的是技艺的传承和创新。

要加强对紫陶技艺传承人的培养培训,营造有利于技艺传承的环境,注重对传统技艺的创新和发展,打破传统的制作模式,推动纯手工艺品和现代化设计相结合,提高产品的时尚与艺术感。

2. 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化运营能力建水紫陶产业要加强品牌建设,树立企业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核心竞争力。

积极开拓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的市场化运营能力,使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3. 挖掘文化内涵,提高产品附加值建水紫陶产业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通过表现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产品的文化品味和艺术性,使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4. 加强政府扶持与产业联盟合作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于建水紫陶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供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建立紫陶产业联盟,促进产业内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5. 加强宣传推广,提升产品知名度通过开展各种展览会、文化节庆、宣传推广活动,提升建水紫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传统工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

三、结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水紫陶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必须加强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提升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化运营能力,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加强政府扶持,并加强宣传推广,注重精神文化价值的传承,使建水紫陶这一中国传统工艺品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摘要】建水紫陶作为云南的传统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本文从建水紫陶的历史与特点入手,阐述了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在通过对建水紫陶产业现状的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设计与研发能力、拓展市场渠道等发展策略。

在总结了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并展望了建水紫陶产业的未来发展。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可行的发展策略,为建水紫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云南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历史、特点、重要性、现状分析、问题、挑战、品牌建设、产品设计、研发能力、市场渠道、发展对策、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云南建水紫陶的历史与特点建水紫陶,是云南建水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据传建水紫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建水紫陶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东方陶器的明珠”。

建水紫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制作工艺和彩绘上。

其制作工艺包括挤、包、捏、搓、揉、切、坯等数十道工序,工艺繁琐,技艺精湛。

而彩绘则是建水紫陶的一大亮点,采用传统的云南彩绘技法,色彩鲜艳,画面生动,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建水紫陶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实用性。

其制品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如茶壶、茶杯、花瓶等,深受人们喜爱。

建水紫陶还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情感,是建水县的一张重要名片。

建水紫陶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传统手工艺品,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彩绘绚丽,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1.2 阐述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点。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建水紫陶产业正面临着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产业化发展可以提高建水紫陶的产量和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与改善农民生活。

通过产业化发展,建水紫陶可以更好地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这一优秀的传统工艺。

浅谈云南建水紫陶的创新发展

浅谈云南建水紫陶的创新发展

52艺术论丛浅谈云南建水紫陶的创新发展张孝成建水陶园三杰紫陶文化有限公司摘要:建水紫陶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艺术,有着中国四大名陶的美誉,被人们称之为“滇南琼玉”。

本论文对建水紫陶工艺品创新发展进行研究讨论,对在创新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剖析与思考,通过对建水紫陶工艺品的创新发展的分析,让建水紫陶工艺品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大背景下,立足于传承,致力于创新,开放现代市场、提高创新意识,寻找发展新道路。

关键词:建水紫陶;继承;发展;创新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源远流长,一代代手工艺人书写了无数辉煌的篇章。

当下,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变,传统手工艺面临题材老旧、作品雷同、审美陈旧、缺少设计等诸多行业问题,建水紫陶工艺品也面临了相同的问题,瓷刻传统工艺向现代艺术形态的转换过程相对迟缓,甚至有些方面还有出现停滞、倒退的现象。

传统的瓷刻手工艺受到严峻的挑战,面临着生存危机和发展困境,甚至走向消亡的可能。

如何让传统的建水紫陶工艺品更好地适应时代,必须找到建水紫陶工艺品自身的持续发展和振兴之路。

传统工艺品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饱含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蕴藏着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审美意蕴、生活态度及民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细细品味每个时代呈现的传统工艺品,可谓巧夺天工,叹为观止,建水紫陶既是一个历久弥新、体现中华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水平、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文化战略型产业,又是一个与时俱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

可以说,昨日的建水紫陶工艺品是今日的典藏,今日的建水紫陶工艺品是明日的文物。

建水紫陶是社会生活的必需品,它的身影中折射出历史社会的千姿百态。

凡提到建水陶由粗陶向精陶演变,由地方性的实用生活陶跃居国内外的工艺名陶的行列,绕不开的话题,总是围绕着两种建水特有的,在陶艺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新器型“汽锅”、“烟斗”来说明。

能匠人们用匠心感悟,通过对技艺的专研,用双手创造出精美的紫陶工艺品。

面对如此丰富而极具表现力的传统紫陶工艺品,我们必须传承其既拙又巧的表达方法和代代相传的精湛技艺,建水紫陶的传统工艺历经岁月保留着民族的原初记忆和生存哲学,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学习以及体悟的源泉。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为此,本文将从建水紫陶的产业现状入手,探讨其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产业现状建水紫陶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品,具有千年历史,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一直备受世人的喜爱。

受制作工艺与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而工艺水平的不稳定也使得产品品质参差不齐。

与此现代陶瓷制品的兴起,让建水紫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1. 传统制作方式的限制由于建水紫陶的传统制作方式多依赖于手工技艺,这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问题。

这种制作方式不仅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也制约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2. 品质不稳定传统手工制作方式造成了建水紫陶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有些产品甚至存在着瑕疵,这直接影响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美誉度。

3. 市场需求的转变随着现代陶瓷制品的兴起,传统的建水紫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市场需求转变也给建水紫陶的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三、产业化发展对策1. 技术创新建水紫陶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依托技术创新,引进现代化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且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2. 品牌建设建水紫陶产业需要强化品牌意识,通过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建水紫陶品牌,从而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 市场拓展积极开拓市场,开发新的销售渠道,扩大产品的销售范围,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 文化传承建水紫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应当注重文化传承,传承和弘扬建水紫陶的工艺技艺,提升其文化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升产品的市场价值。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建水紫陶的发展路径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建水紫陶的发展路径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建水紫陶的发展路径摘要:从古至今,建水紫陶一直是一种独特的陶器,它源于清代道光年间,产于建水,颜色呈赤紫而得名。

建水紫陶制作过程十分复杂,从泥料选择、拌和洗泥、澄泥发酵、揉泥混匀、拉坯成器、书法绘画等多个步骤,都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

本文详细探讨了建水紫陶的制作技术和艺术价值,并着重分析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建水紫陶的发展趋势,期望为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提出有利的建议。

关键词:建水紫陶;新时代;发展路径一、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建水紫陶地处我国省境内的建水县,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边陲重镇,其中以“我国四大名陶”闻名于世。

碗窑村历史悠久,以陶器为主,因此而得名。

建水紫陶文化传统手工技艺始于清代道光年间,它是在千年中国传统陶器文明的基石上,经过不断发展和演变,最终形成了满足当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独特工艺。

《民国建水县志稿》记载:“建水紫陶创始于清光绪末期,由建水知县卢咸顼创制。

建水紫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并在清朝时期达到顶峰。

它以其独特的色彩和质地而闻名,被誉为”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

建水紫陶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从泥料的选择、拌和洗泥、澄泥发酵、揉泥拌和、拉坯成器、文字绘制、精雕阴刻、彩泥阳填、精确修坯、天然风干、烧窑、抛光等多个步骤,都是为了满足不同的实用需求。

建水紫陶的原料来自五彩山上的陶土颜色各异。

在选择好陶土后,我们会将它们敲打成粉末然后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在一起,这也是建水紫陶独特的地方之一。

之后,就是澄泥发酵,揉泥搅拌,完成后开启制坯,这是一种艺术作品陶器后期的成形能否均匀漂亮,完全取决于匠人的技艺和审美观。

湿陶坯的初步形态因其含水量较高而必须晾干,修坯则是拉坯的继续,在对泥坯加以精细的修补和造形,以确保下阶段的装修工作可以在光洁的陶坯上顺利完成。

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书画绘画艺术闻名,它将书画与陶艺完美地结合在一块,使得陶艺的外观、室内装饰和古味都显得格外迷人。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陶瓷之一,以紫色为主色调,器型雅致,纹饰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与地域特点、历史文化及生态环境等密不可分,也与现代技术和市场需求紧密相关。

本文将阐述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一、云南建水紫陶的地域特点、历史文化及生态环境建水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州中部,素有“雨垂三界”之美誉。

这里的紫陶制作历史悠久,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时期,一度辉煌繁荣。

建水紫陶以紫色为主,因矿物含量及烧造工艺不同,还有绿、黑、棕等不同颜色的陶器。

建水紫陶器型雅致,技艺精湛,玲珑剔透,带有明显的民族特色。

纹饰繁多,绘有孔雀、龙凤、花卉、山水、人物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建水县已将紫陶作为地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之一,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购买。

建水县地处云南滇池流域,地势复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地方。

然而,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建水县仍面临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方面,政府对建水紫陶的扶持力度增加,提供各种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推动紫陶产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建水县积极发展旅游业,将紫陶作为旅游的一个重要品牌,打造了一系列的文化旅游产品,如紫陶博物馆、紫陶工艺品交易中心等。

紫陶的生产过程包含挖泥、制泥、制坯、雕刻、彩绘、烧制等多个环节。

传统的制作工艺虽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生产效率低下,制作成本高。

现代化的工艺和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也是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建水紫陶已经开始尝试现代化生产方式,并适应市场需求,加入了更多实用性元素,如花瓶、茶具、餐具等等。

然而,建水紫陶的面临着一些问题,使得产业化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1、环保问题紫陶制作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和燃煤,导致大量的烟尘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严重污染环境。

因此,必须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水紫陶,作为云南建水的传统手工艺产业,源远流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建水紫陶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其制作工艺精湛,器物造型优美,色泽鲜艳。

对于建水当地来说,紫陶产业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竞争,建水紫陶面临着生存困境和发展挑战。

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市场需求,产品销售不畅导致产业发展受阻。

而且,随着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兴起,建水紫陶的市场受众范围逐渐收窄,需要更加积极地拓展市场。

加强对建水紫陶产业的产业化发展研究,探索新的市场模式和发展策略,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产业化的发展路径,建水紫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本文将从产业化发展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希望能为建水紫陶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2 问题提出生产工艺传统化和产量有限是云南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虽然保留了古老的工艺和技术,但却无法满足现代市场对产品质量和数量的需求。

由于生产过程繁琐复杂,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限制了产业的规模扩大。

云南建水紫陶在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方面存在着不足。

由于缺乏有效的营销渠道和品牌推广策略,使得建水紫陶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有限。

很多消费者对建水紫陶并不了解,导致产品销售不畅,影响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云南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

需要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拓展市场渠道,提升产品品质和形象,加强品牌建设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工作,推动云南建水紫陶产业化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2. 正文2.1 产业化发展现状云南建水紫陶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着众多人的目光。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建水紫陶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品,而如今它开始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产业。

云南建水紫陶的生产过程中,其中最重要的工序是烧陶。

当今社会,随着消费者对于环保、天然、绿色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建水紫陶无论是外观、工艺还是质量都满足人们的期望。

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首先,加强品牌建设。

云南建水紫陶要想在艺术品市场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在品牌营销方面加强自身的建设。

除了在产品质量上做到卓越,还需要进行深度宣传和广泛推广。

建立品牌体系,通过多渠道进行品牌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企业、社会以及公众心目中形成强大的品牌形象。

其次,进行创新和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云南建水紫陶要面对更新的设计与创新问题。

要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元素,加入现代元素,让商品更具文化内涵和时尚感。

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引入现代生产、管理理念和技术,持续开发新品种、新款式,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

再次,促进企业合作。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通过合作共赢实现互利共赢。

在建水紫陶产业的系统中,可以实现“产、学、研”合作,整合市场资源,充分发挥企业独有的技术、渠道、人材优势和“大平台效应”。

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在互联网上展示品牌与产品,实现产、供、销链条整合,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注重环保和供应链管理。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云南建水紫陶要从原材料、生产、加工、运输等各个方面注重环保问题,确保产品环保、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贯彻供应链管理理念,强化对供应商的评估和管理,确保原材料的安全和可追溯性,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增加消费者的信心和满意度。

总之,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品牌、设计、合作和管理等各方面的优势,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不断改进和提高生产工艺和技术,推动建水紫陶的传统工艺走向现代化、国际化。

浅析建水紫陶装饰工艺的艺术特点

浅析建水紫陶装饰工艺的艺术特点

浅析建水紫陶装饰工艺的艺术特点【摘要】建水紫陶装饰工艺源自建水古镇,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其制作工艺包括精细的捏塑、刻画和上釉等步骤,传承了古代工艺技术。

建水紫陶装饰工艺融合了传统元素,包括仿生、传统图案等,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色彩运用丰富多彩,纹饰风格繁复精美,艺术表现手法独具匠心。

总结来看,建水紫陶装饰工艺的艺术特点在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表现了建水文化的独特风貌。

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是注重创新,拓展市场,推动建水紫陶装饰工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建水紫陶装饰工艺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关键词】建水紫陶装饰工艺、艺术特点、起源、传承价值、制作工艺、传统元素、色彩运用、纹饰风格、艺术表现手法、总结、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建水紫陶装饰工艺的起源建水紫陶装饰工艺源自云南省建水县,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

据史书记载,建水紫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建水县曾是红瓦青砖的主要生产地,而后因当地出产的紫色泥料逐渐被用于制作陶器,形成了建水紫陶的特色。

建水紫陶以其独特的紫色泥料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在历史上曾是皇家贡品,深受贵族和文人墨客的喜爱。

建水紫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建水的制陶技艺已经相当发达,而后在宋代更是达到了巅峰。

宋代的建水紫陶以器型简洁、线条流畅、釉色典雅为特点,被誉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一朵奇葩”。

在明清时期,建水紫陶经历了一段低谷,但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复兴和发展。

如今,建水紫陶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陶器功能,而是更多地发展成为装饰艺术品,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的工艺品。

建水紫陶装饰工艺的起源,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和工艺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的瑰宝之一。

1.2 建水紫陶装饰工艺的传承价值建水紫陶装饰工艺的传承价值体现在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中。

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珍贵遗产,建水紫陶装饰工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是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水紫陶叙事设计研究

建水紫陶叙事设计研究

建水紫陶叙事设计研究建水紫陶是云南建水市的传统工艺品,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被誉为“工艺之王”。

建水紫陶不仅是建水的代表性文化符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篇文章通过对建水紫陶的叙事设计研究,探索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理解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

一、建水紫陶的历史沿革建水紫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据考古学家的考证,当时的先民已经开始使用粗陶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器的生产技术不断发展,先后出现了红陶、灰陶、黑陶、官窑和民窑等不同形式的瓷器和陶器,其中以紫陶最为独特。

建水紫陶始于元代,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时期。

二、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建水紫陶的制作工艺相对比较独特,其特点是制作流程复杂,需要耐心、细致和技艺精湛的工匠,完全手工制作。

其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选配、成型、打磨、刻花、刮胎、装修、烧制等步骤。

其中,原料的选配非常重要,需要选择天然有机物质和粉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三、建水紫陶的文化内涵建水紫陶是建水市的文化代表之一,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传统美学的特征,具有民族和地方的文化特色和审美特征。

建水紫陶的样式多样,如壶、瓶、碗、盘、罐、炉等,造型各异,花纹、图案错落有致,清新自然、独具匠心,同时还具有象征性的文化内涵,如祥云、福字、瑞兽等。

这些图案和识别符号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也反映了陶艺家对生活、人文和自然景观的感受和理解。

综上所述,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其历史沿革、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的探究,更能够增进人们对这种传统文化艺术品的了解和欣赏。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云南建水紫陶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艺技术的提升,云南建水紫陶产业也在不断进行产业化发展。

在面临市场竞争和生产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云南建水紫陶产业也面临诸多挑战。

需要对云南建水紫陶的产业化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推动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云南建水紫陶产业的发展历程云南建水紫陶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它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优质的陶土而闻名,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在过去,云南建水紫陶主要依靠手工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云南建水紫陶开始逐步实现产业化生产,进入了现代化的轨道。

目前,云南建水紫陶产业已经初步实现规模化生产,产品种类增加,工艺水平提高,市场影响扩大。

但与此云南建水紫陶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战频发,降低了产品的附加值。

其次是缺乏品牌意识,云南建水紫陶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知名度,营销和推广工作不到位。

再者是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有待提升,一些小作坊和无资质生产企业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形象和发展。

要推动云南建水紫陶产业的产业化发展,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推进。

首先是加强产品创新,需要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开发出新款式、新工艺和新用途的紫陶产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其次是建立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建设和推广力度,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消费者更加信任和认可云南建水紫陶。

再者是加强规范化生产,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铲除一些小作坊和无资质生产企业,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水平。

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大对云南建水紫陶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环保措施,提高云南建水紫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也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推动云南建水紫陶产业向着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建水紫陶旅游商品的开发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建水紫陶旅游商品的开发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建水紫陶旅游商品的开发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研究题目:建水紫陶旅游商品的开发策略研究研究意义:建水紫陶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一种代表,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高超的技艺闻名于世。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建水紫陶已成为旅游观光和购物的重要商品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建水紫陶旅游商品的开发水平和竞争力,增强其在旅游市场中的占有率和综合效益。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分析当前建水紫陶旅游商品的市场现状和特点,调研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行为,探讨建水紫陶旅游商品开发的方向和策略。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水紫陶旅游商品的市场现状和特点分析:通过调查和研究,分析建水紫陶旅游商品的市场概况、消费群体、消费行为等。

2. 消费者需求和购买行为的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式,探讨消费者对建水紫陶旅游商品的需求、购买决策因素、购买渠道、购买意愿等。

3. 建水紫陶旅游商品开发的方向和策略:根据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分析结果,提出建水紫陶旅游商品的开发方向和策略,包括产品设计、包装、价格、销售渠道等。

4. 实证研究和总结:在实践中实施相关策略,观察和分析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

研究预期目标:1. 深入了解建水紫陶旅游商品的市场现状和消费者需求,为商品的开发和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2. 提出符合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建水紫陶旅游商品开发的方向和策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3. 推动建水紫陶旅游商品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形象的提升。

研究时间安排:研究时间为两个月。

第一周:确定研究题目和研究目标,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周: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

第三周:设计问卷和访谈问题,进行调研。

第四周:对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第五周:制订建水紫陶旅游商品开发方案。

第六周:实施方案并进行市场推广。

第七周:观察整理实施效果数据,撰写总结报告。

第八周:修改完善研究报告和总结报告,撰写答辩稿。

研究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1. 数据采集难度大,可能会影响研究的数据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设计的视野展望建水紫陶的产品开发董万里摘 要: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如今在产业发展之时,面临市场的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和考验。

保持和发展自身的特色,并以此进行全面的产品开发,从材料、工艺技术、艺术表现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并用设计的思维方式来分析、研究发展的根本要素,达到产品的开发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建水紫陶;设计;产品开发;材料;技术;艺术;市场中图分类号:K892 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0X(2010)03-0108-04作者简介:董万里,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

昆明 650000建水紫陶是云南地方特色产品,享有极高的声誉,它以腻如脂玉、光滑如镜的品质和古朴典雅、技艺绝妙、风格迥异的艺术感受而深得人们的喜欢和珍爱。

建水紫陶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与江苏紫砂陶、四川荣昌陶、广西钦州陶共享盛名,而建水紫陶更以其独特而占据殊胜的地位。

建水紫陶的独特不仅是因为它所使用的材料特殊,也不仅是因为它的工艺和技术的独到,更是艺人们在对材料、技术的掌握基础上的特有的情与意的表达,它既有云南人对物追求的朴实,也有感情表达上的优雅,更是艺术理解上的与众不同,由此共同构成了建水紫陶的特色的基础。

特色是建水紫陶的生命之根,也是影响和关系建水紫陶未来发展的关键性要素。

建水紫陶从一个自然条件独特、文化多元、民风淳朴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以马帮为物流手段的社会环境中发展而来,百余年的历史和传统,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科技数字化和信息化、文化多元的碰撞、交融的环境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传统的观念、情感和手工技艺遇到了现代化的思潮和科技的冲击,如何适应与改变?如何能在多元的文化潮流中融入且又保持本色,是建水紫陶必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从特色为出发点,联系材料、技术与艺术等因素,分析和探讨建水紫陶的产品开发,以期能更加合理地拓展它未来的市场。

艺术上,一种特色的形成总是有其诸多的因素,观念的、技术的、材料的等等,这种种因素又总是相互作用和影响,同时又相互制约,最终达到平衡,融为一体,构成特色形成的基础,并造就、支撑了一种特色的展示和彰显。

建水紫陶的特色同样是在实践基础上,观念的(哲学、伦理、审美、民俗等),技术的(成型、装饰、烧制、打磨等),材料的(选料、配比、加工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在长期的碰撞和摩擦中逐渐达成了和谐,产生了具有地方性的、历史性的艺术特色。

对于特色,我们也必须将其放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背景下去进行认识和评价,建水紫陶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它的产生与发展与当时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及水平是相当的,它的特色也在当时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下能够得以充分的展示和体现。

到了21世纪,社会的科技、经济、文化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不能再以收稿日期:2010-04-21过去的观念去看待今天紫陶的产品和特色,为了客观、正确、理性地分析和把握紫陶产品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我们一定要将产品与当今的市场营销方式、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人的精神需求多元和个性化趋向、与科技能力的提高等进行联系,并能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探讨和研究,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

建水紫陶走向市场,保持和发展特色,创建品牌和扩大影响,在全球一体的背景下力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地位,这是建水紫陶明确而无疑的目标,但是如何做?我们还是要面对现实、面对每一个问题、面对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才能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走近目标。

当今文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大众性,经济和市场也越来越受到买方的影响和作用,消费者的观念与动机、购买能力和审美爱好往往就成为企业发展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艺术品的创造与生产虽有其特殊性,但是走入市场的目标和方式是一样的,所以对于建水紫陶的发展仍然要更多地关注和联系消费者的情况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以下就围绕建水紫陶特色相关的材料、技术与艺术这三个主要方面用联系思维的方式分别进行阐述,以表达笔者对建水紫陶产品开发的一些认识和观点。

建水紫陶的特色之一就是光滑如镜的手感和腻如脂玉的视觉感,这种特色是由打磨、抛光的特殊工艺而产生的,但是这种特色首先来源于它所使用的材料,即建水当地的陶泥的特殊性使这种特色形成成为可能。

建水陶泥是由当地几种不同性质的泥土经人工配比、筛选、淘洗、澄泥等一系列工序后才能成为符合紫陶生产的用料,它极其细腻,便于在坯体半干时的刻、雕、填、刮等技术自如地运用,以及在烧结后用鹅卵石等进行打磨和抛光,在这些工艺的合理使用和恰当掌握下才能显现光滑似玉般的质感特色。

材料是艺术能够充分展示的物质基础,特定的材料使特定技术得以施展,并能使特定的观念和愿望得以表达和表现。

建水紫陶的材料是成就其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事物往往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紫陶材料的特殊性有其肯定和积极的方面,但同时也隐含着负面的作用和影响,尤其是对今天的环境而言。

建水紫陶泥料细腻,其干燥性能差、收缩率高,在烧结时的抗变形能力就较弱,所以不太适合一些体型较大的和非圆器的异型产品的制作,同时也难用注浆的方式进行批量化的生产,所以导致建水紫陶产品的品种比较单一、造型变化范围较小、产品设计受限的局面,这显然与今天人们对于紫陶产品的要求是有距离和出入的,那么,如何在保持建水紫陶特色的基础之上又能有面貌的改观,对材料的研究和改进是基本的、又是重要的环节。

首先思想观念要解放,在深刻理解和把握特色与材料关系的同时,也就是在我们保持和传承自己的独特的工艺和技术的时候要拓展思维,从事物的本质上多加思考,我们是否能在既有的特色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技术的、艺术的考虑,用设计的思维突破原有的方式和方法?笔者的观点是完全可能的。

细细分析,我们就明白,建水紫陶材料细腻的特性主要是体现在坯体的表面,形成其特殊的质感,这点是必须要保持和发扬的,绝不可丢弃,如果我们在不改变其表面特性的基础上,加强坯体内层的强度,用掺入部分粗料的方式和调整化学成分比例的方式来增加它的结合性和抗变形能力,那可以使一些体量较大的器型、形状较为复杂和异样的造型变成现实可能。

具体地说,可以在技术和加工手段上加以配合改进。

内层和表层两种不同属性的泥料,在调整和掌握它们收缩比例的基础上完全可以用泥片叠压,泥浆的涂、刷、喷的方式达到所需细腻泥料的厚度,以及部分贴片的方式实现既改善坯体内部,又能保持表面特性的目的,拓展设计的空间,为艺术的想象和发挥奠定更加宽广的物质基础。

有了材料上的改进,必然带来技术和艺术手段的改变和适应的问题。

建水紫陶原有的技艺与所使用的原料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是适应和发挥材料属性而产生的特有的技艺,它特殊的技艺又构成了建水紫陶艺术特色形成的要素之一。

建水紫陶的核心技艺主要表现在装饰方面,它的雕刻、填泥、修坯、风干和打磨的方法与其他陶瓷的装饰雕刻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譬如宜兴紫砂陶也采用雕刻作为装饰的手法之一,但是宜兴紫砂陶的泥料较粗,它只刻去而不填泥,这样可以充分表现雕刻时的刻刀意味,表现出中国雕刻艺术追求的效果,也就是刻线的边缘在刀运行中而产生微小的自然崩裂的金石之感。

建水紫陶则不同,它在雕刻镂去部分泥之后,再用不同颜色的泥料填入凹进的地方,在干燥到恰当的时候,刮去多余的泥料,呈现出图案和线条的清晰纹样,表面平整,手摸不出任何雕刻的痕迹,这就是建水紫陶特有的技术,也是其艺术特色展现的重要技术保证,我们必须要保持,更要发展这样的技艺,也就是说要更加合理和充分地去运用这样的技艺。

过去这样的雕刻、填泥的技艺一般用在圆形器皿上,因为烧制后打磨通常需要在轮盘上进行,异型器等难以在轮盘上实施打磨,如果我们改变思维的角度,设想一些新的科技手段来进行打磨处理,譬如用打磨抛光机,或者专用的紫陶打磨机(已有人在研制和发明),以及改变过去的整体打磨而采取部分打磨方式等,这些都是属于用设计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的创新思考,都可以对原有的条件制约实现有所突破,这也是完全吻合技术理论和实践验证的客观规律的。

除了上述装饰技术外,在造型上,传统建水紫陶多采用拉坯成型的方式,因为泥料性质的制约,异型器和注浆成型方式的成品率都很低,同时也不便于结合建水紫陶的雕刻、填泥的特有装饰方式,但是这样也对造型品种的丰富造成了很大的限制,也不能满足当今人们对造型的多样化的需求。

当建水紫陶所使用的材料有了改善和变化后,那么一些相适应的技术也同时可以得到合理借鉴和创新式的运用。

泥条盘筑是最为传统的制陶技术,它的优点是手工将泥条塑造成各种造型,灵活方便,艺术性强,这完全符合当今人们对艺术品的理解和审美观念,有了丰富而变化的造型,加上可以进行部分和整体的雕刻、填泥装饰技法的应用,可以既保持原有特色,又在造型装饰上有突破,建立新的建水紫陶的视觉印象和艺术特色。

设计的思维一定是要运动和多向的,在事物构成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的时候,就意味着这一事物有了改变的可能,设计者就是要在其中寻找契机及进行创新。

对建水紫陶装饰的技艺改进的设想远不止上述这些,因为是理论式的观念表达,不必过多举例,只要我们认识和理解技艺与特色的关系,习惯以事物构成的多因素和变化影响的认识方式进行思考,善于以设计的思维方法和技巧解决面临的问题,一定能实现突破和创新。

分析和阐述了建水紫陶的材料和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有最不可忽视的,也是最为复杂的一个方面,那就是艺术特色形成的人文的因素,即构成三要素之一的 艺术 部分,它涉及作品创造者们的艺术情感和观念,同时也涉及到消费者对作品的艺术理解、审美需求和其他文化上的问题,更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的,因为人是创造艺术作品的决定因素,同时也是接受什么样的艺术作品的基本因素,所以只有了解和准确把握人的要素,才能真正明确和设定自己的产品开发和市场目标。

建水紫陶在造型与装饰纹样上,在艺术的风格上,在表现方式和手段上,总体是比较传统和保守的,究其原因,乃是建水紫陶在发展和特色形成的历史时期,当地的经济与文化对它产生巨大的影响与作用。

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处西南边疆,多民族居住,交通闭塞,经济相对落后,文化上除本土文化外,中原传统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东南亚外来文化、近代欧洲文化都对其产生影响,使其具有了多元文化的特征。

这种多元文化也铸就了云南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精神特质。

建水在历史上是滇南的经济文化中心,有不少文人雅士,亦不乏书画艺术名家,这些文人和书画家介入紫陶艺术的创作,也极大地影响了建水紫陶艺术的风格和特色,紫陶艺术风格和特色是在书画家、艺人和使用者(消费者)共同的艺术、审美观念下作用而成的。

建水紫陶的整体风格特色可以用素雅端庄、圆满完整、象征寓意、内敛含蓄,精巧而又不失朴实本质来进行描述,当然也可以从建水紫陶艺术表现的题材、体裁、手法等方面充分反映出来。

传统建水紫陶的艺术表现内容和形式大多为中国的诗词书法、山水人物花鸟绘画形式,这与当时人们尊重文化、崇尚艺术的民族心理和审美观念和喜好是分不开的,但是这样的表现内容和形式显然是不能适应和满足当今人们的期望和需求的,我们必须要从现代人的艺术价值观念和审美爱好等方面作更多更深的思考、分析和研究,才能从艺术表现这方面改进目前建水紫陶的欠缺和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