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共20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相互作用概述 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相互作用概述 PPT课件

BCD
解析:如图所示,当拉力沿竖直方向1时.省力一 半,当沿2的方向上提时拉力肯定大于物体重力 一半.所以A错B对,当两绳间夹角等于1200时 拉力等于物体重量,所以D对,当夹角大于1200 时,拉力大于物体重量,所以c对 . • 说明:力是矢量,它的加减不是简单的代数加减; 不共线的两个共点力与它们的合力构成三角形, 利用正、余弦定理,三角形几何知识来分析相关 问题,直观简捷!
不变
F
问题2
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推 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F 增 大,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如何 变化?物体可能受到的最大静摩 擦力如何变化?
F
不变
【力的图示】
1)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2)力的图示要求是将力的三要素表示清楚 例:用150N的力竖直上提物体作出力的图示。
F=150N 50N
【力的合成分解】 1、平行四边形法则 2、合力F与F1和F2间夹角的关系
F2
F
F1 + F 1 2 - F
1) q = 0 0 时,
2 ) q = 180 3 ) q 变大,
F = F
0 时,
1 F = F
2
F 变 ____ 小
问题1: 共点力F1、F2的大小分别为6N和8N,则合力的范围 为 。 2N≤F合≤14N 可见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 【例2】如图所示,有一重力为G的圆柱体放 置在水平桌面上,用一夹角为60°、两夹边完 全相同的人字夹水平将其夹住(夹角仍不变), 圆柱体始终静止。试问:(1)若人字夹内侧 光滑,其任一侧与圆柱体间的弹力大小也等于 G,则圆柱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的大小为多少? • (2)若人字夹内侧粗糙,其任一侧与圆柱体 间的弹力大小仍等于G,欲使圆柱体对桌面的 压力为零,则整个人字夹对圆柱体摩擦力的大 小为多少?方向如何?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3.1 重力与弹力
∯3.2 摩擦力
∯3.3 牛顿第三定律
∯3.4 力的合成和分解
∯3.5 共点力的平衡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1.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
到的力叫做重力
单位: 牛顿(牛)
=
N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2.重心
重心可以看做是重力的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
∯3.1 重力与弹力
二、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它接触的
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1 重力与弹力
三、胡克定律
物体在发生形变后,如果撤出作用力能够恢
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作用力
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
做弹性限度
∯3.1 重力与弹力
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
没有单位
动摩擦因数
接触面的材料不同,粗糙程度不同,动摩擦因数也不同
f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N与接触面垂直
∯3.2 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
有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也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就在其几何中心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3.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
∯3.1 重力与弹力
一、重力
3.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3.1 重力与弹力
二、弹力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
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形变
∯3.1 重力与弹力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套课件ppt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套课件ppt
图1-1(3) 多维坐标系(如三维立体空间坐标系):物体的运动不在 同一平面内时,可以建立多维坐标系.
方法指导
一、理解质点 例1 2008年8月16日,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 上以9秒69打破男子百米跑世界纪录,再创速度极限.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博尔特的100米飞奔中,可以将他看做质点 B.教练为了分析其动作要领,可以将其看做质点 C.无论研究什么问题,均不能把博尔特看做质点 D.是否能将博尔特看作质点,决定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
例如研究火车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一般选取火车作为 参考系;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相对地面不 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这时,参考系常可以略去不提,如 “汽车运动了”,就不必说成“汽车相对地面运动了”.
(2)参考系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在实际问题中,参考系的 选取应以观测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基本原则.
的研究,我们往往会抓住主要因素,忽
略重要因素使所研究的问题得到简化,
于是引入质点的概念。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质量的点
基础梳理
知识精析
一、质点的条件 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可视为质 点。
二、质点 1.质点的特点:具有质量,占有位置,无体积和形状,是一 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三、理想化模型 1.理想化模型是为了使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或研究问题方便而进 行的一种科学的抽象,实际并不存在. 2.理想化模型是以研究目的为出发点,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 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
出发点坐标
最高点坐标
落地点坐标
地面为原点
3m
8m
0
抛出点为原点
0
5m
-3 m
同步达标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题至 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节重力与弹力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节重力与弹力ppt课件

1、产生的原因:
2、定义: (1) G=mg
3、大小 (2)用弹簧秤测量
重 力 4、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重心的定义 重心位置的判断 5、作用点(重心) 注意: 重心可能在物体上, 也可能在物体之外。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3.1重力与弹力(第二课时)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接触力 推
也是会发生形变的,因为有力的作用在该物体上了,满足形变的 发生条件。只不过有时物体的形变很小,不易被觉察。
如何通过实验方法 显示出来呢?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2 、把一个月牙状的薄板悬挂起来,静止时如图所示.则薄板
的重心可能是图中的( D )
A.A点
B.B 点
C .C点
D.D点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人 教 版 ( 2 0 1 9 ) 高 一 物 理 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3.1 重力与 弹力课 件
如图所示,有一等边三角形ABC,在B. C两点各放一 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则 这个球组的重心在何处?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3.1重力与弹力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什么是力?力是如何产生的 ?

第三章 第1节《重力 相互作用》 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  第1节《重力 相互作用》 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请作出下面力的图示 一人用50N的力水平推动木箱
力的图示作图法的步骤:
第一步:作出力的标度 第二步:沿力的方向按比例画一条 线段表示力的大小,线段末端画一 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第三步: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方向
力的示意图 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表示 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熟了的苹 果总是向地 面下落
第三章 相互作用
第一节 重力 相互作用
包头市百灵庙中学 史殿斌
1.力的概念
(1)定义: 物体与物体的相互作用称做力 (2)条件: 一个施力物体、一个受力物体和一种 相互作用,三者缺一不可
2.力的作用效果
(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即 物体的速度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 小改变或速度的方向改变 (2)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重力的概念及理解
1.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 力 2.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地球的吸引是产生物体重力的原因,但严格地说地 球的吸引力不是物体受到的重力,由于两者相差 很小,通常可以用重力代替吸引力,重力的施力 物体是地球
3.重力的条件
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重力(或无条件)
重力的三要素
2.重力的方向:
重力的方向是总是竖直向下的 也可以说是垂直水平面向下,但不 是垂直向下 不一定指向地心 一定不指向地心对吗?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定义:一个物体的各 部分都要受到重力 的作用,从效果上 看,我们可以认为 各部分受到的重力 作用集中于一点, 这一点叫做物体的 重心.
G1 G2 G3
四种相互作用按强度排列顺序及作 用强度的数量级
一对质子在相距10-16m时,假定此时 强相互作用强度的数量级为1, 强相互作用 1 弱相互作用 10-2 电磁相互作用 10-12 万有引力 10-40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__力1重力与弹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__力1重力与弹力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弹力产生的过程为:
2.弹力的产生条件 (1)物体间相互接触; (2)接触面相互作用发生形变,且要恢复原状。
3.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直接法 对于形变比较明显的情况,可以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判断,两个条件都 满足时才有弹力产生。
活动 2:如图甲所示,一束光依次被平面镜 M、N 反射,在墙上形成光 点。按压两镜之间的桌面,看不出桌面发生了形变,但看到光点移动,这说 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桌子发生了不易被察觉的微小形变。
活动 3:观察乙、丙两图,弹簧对小车的拉力和跳板对人的支持力有什 么共同特点?
提示:如图乙所示,被拉长的弹簧要恢复原状,对相连的小车产生了拉 力 F;如图丙所示,被人压弯的跳板要恢复原状,对人产生了支持力。它们 的共同特点是,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了力 的作用。
活动 4:上述等效作用点叫作物体的重心。如图乙,随着装货多少和装 载位置的变化,载重汽车的重心变吗?
提示:变。
活动 5:一般物体的质量分布不一定均匀,形状也不一定规则,如何确 定如图丙所示中薄板的重心?
提示:要确定如图丙所示中薄板的重心位置,如图 1,可以先在 A 点把 物体悬挂起来,通过 A 点画一条竖直线 AB,由于 A 点悬线的拉力跟薄板的 重力平衡,薄板的重心必定在 AB 连线上;然后,再选另一处 D 点把物体悬 挂起来(如图 2),过 D 点画一条竖直线 DE,薄板的重心必定在 DE 连线上。 因此,AB 和 DE 的交点 C,就是薄板的重心。
课前自主学习
一 重力 1.定义:由于 □01 地球的吸引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施力物体: □02 地球 。 3.大小:G= □03 mg ,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用 N 表示。其
中 g 是自由落体加速度,g 的单位既可以是 N/kg,又可以是 m/s2,而且 1 N/kg

《第三章相互作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单元课件

《第三章相互作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单元课件

谢 谢 观 看 ! 相互
作用
(1)弹性形变: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2)非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
(3)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后,物体
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返回
第2节:弹力
思考:
谢 谢 观 看 ! 用力压讲台桌面或者用力跺脚,用力压玻璃等,发生形变了吗?
T 弹力竖直向上.
T′ A
否则没有.
A
T A
返回
第2节:弹力
【总结提升】弹力有无的判断
方法:假设法+共点力平衡法
相互 作用
FN



FN

!F
F
FN FN
G 不平衡
FN
FN
F
G 不平衡
FN
不平衡
G
返回
第2节:弹力
弹力的大小和什么
相互 作用
谢 谢有关观? 看 !
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 消失,弹力也消失。
谢 谢 观 看 ! 的长度,而不是弹簧的长度。
相互
作用(3)公式中的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反映了弹簧的 “软”“硬”程度,是由弹簧本身的性质(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决 定的。不同型号、不同规格的弹 簧,其劲度系数不同。在国际单位制中, k的单位是牛顿每米,单位的符 号是N/m。
返回
第1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二、重力
谢 谢 观 看 !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相互
作用 问题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又是谁? 问题2:物体受重力,需要与地球接触才能产生吗? 问题3: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重力作用,对吗?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3章 1.重力与弹力 课件(88张)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3章 1.重力与弹力 课件(88张)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
(2)只有物上。
( √)
(4)力的示意图能准确表示力的大小、作用点和方向。 ( × )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否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它 们之间才有相互作用?风吹草动,是谁对谁的作用?
如果两个物体间有弹力的作用,则它们一定直接接触 了,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它们之间却不一定有弹力的作用。
2: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 ×)
(2)发生形变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有弹力。
( ×)
(3)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
如图所示,树上的苹果会落向地面; 建筑工地上工人常用重垂线来检测墙壁 是否竖直。为什么树上的苹果总要落向 地面?为什么使用重垂线能检测墙壁是 否竖直呢?
提示:苹果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重垂 线能检测墙壁是否竖直,也是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锤 静止时,悬挂重锤的细线方向一定是沿竖直方向的,如果墙壁与细 线平行,就说明墙壁是竖直的,没有倾斜。
②决定因素 a.物体质量分布情况。 b.物体的形状。
(3)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 ①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②形状不规则的薄形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重心。
名师点睛:悬挂法仅适用于薄板状的物体,若板比较厚,则重 心不在板的表面。只有忽略板的厚度,才可以认为重心在板的表面。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1.重力与弹力
[核心素养·明目标]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大小和方向。 (2)知道重心的概念。 (3)会画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4)知道弹力的定义及产生的条件,知道压力、支持力和拉 力都是弹力。 (5)知道胡克定律的内容、表达式。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弹力(共37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与弹力(共37张PPT)
1.定义: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 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 体的重心。
2.重心的位置: A: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B: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C:重心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重心也不一定在物体上。
05.F - x图像
1.图线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 2.注意坐标轴对应物理量的单位
6.弹簧的串、并联
1、几根弹簧串联在一起使用时,每根弹簧上的弹力大小相等,均等 于外界施加的作用力的大小,每根弹簧都满足胡克定律。 2、当几根弹簧并联使用时,各弹簧的弹力大小之和等于总弹力,每 根弹簧都满足胡克定律。
原 长
伸长的长度
F
F 原长
形变的方向
形变的方向 伸长的长度
轻弹簧产生的弹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04.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压 缩量)的长度x成正比。
公劲度系数
劲度系数k的单位:N/m ; k反映弹簧自身的性质,由材料、横截面积、匝数等决定。 适用范围:弹性限度内
02.力的图示
第四部分 接触力和形变
01.接触力
生活中的很多相互作用,如推、拉、提、压、击球与射箭等,都是在 物体与物体接触时发生的。
02.形变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 2、分类: 弹性形变:在形变后,撤去外力能够恢复原状
非弹性形变:在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
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形变,有的物体形变较为明显;有 的物体的形变极其微小。
第六部分 轻绳、轻杆和轻弹簧的弹力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 3.2重力 弹力 课件(共30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3章 3.2重力 弹力 课件(共30张ppt)

小结
一、弹力的定义: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
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二、弹力产生条件: ①直接接触 ②发生弹性形变 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 三、弹力的方向:恢复形变的方向 1、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平面 2、拉力:绳(弹簧)的拉力沿着绳(弹簧)收缩的方向 四、弹力有无的判断: 五、弹力大小:(与弹性形变量有关)
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 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
b.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 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不能维持原来的力 学状态。如将侧壁、斜面用海绵来替换,将硬杆用轻弹簧(橡皮 条)或细绳来替换。
c.状态法:因为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相吻合,所以可以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相应的规律(如二力平 衡知识等)来判断物体间的弹力。
微小形变 非弹性形变
2)按可否恢复分 弹性限度
如果形变过大,超 过一定限度,即使 撤去作用力,物体 也不能完全恢复原 来的形状,这个限 度叫弹性限度
弹性形 变
发生形变的物体在停止 受力后,能恢复原状的 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显示微小形变的观察(一)
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 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 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
★对公式F=kx的理解
公式中x为弹簧的形变量[可能为伸长量(l -l0),也可能为缩短量(l0-l)];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只与弹簧本身有关, 由弹簧本身的材料、长度、粗细、匝数等因素决 定,它反映了弹簧的软硬程度,k越大,弹簧越硬, 其长度越难改变.
特别 提醒 1.胡克定律的成立条件:弹簧的形变必须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上页 下页 返回
课堂小结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性质: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施力物体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4)、力的矢量性 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使物体发生形变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3、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三要素:
5、力的单位: 牛顿
上页 下页 返回
例3、关于重心说法正确的是( D)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直铁丝弯曲后,重心便不 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 C、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D、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上页
下页
返回
总结
1、重心不是重力的真实作用点,重力的作用 点遍布整个物体,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或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上页
下页
返回
力的表示方法 力的图示:
1、选定标度。 2、从作用点向力的方向画一有向线段, 有向线段的箭头指向力的方向,有向线段 长短按选定标度和力的大小来画,线段上 加刻度(一般两至三格即可)
3、用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上页
下页
返回
示例1:一人在水平面上用平行于水平面的力 30N推动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
等效
G
上页
下页
返回
重心的确定
1、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只跟物体的形 状有关,若物体的形状规则,则重心在几何 中心。 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 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与物体内质量分布 有关。
3、质量分布均匀但薄板状物体的重心位置
局限性:只适用于薄板状的物体。
2、重心不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但可以把物 体的质量看成都集中在重心这一点。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3章 相互作用——力 4. 第1课时 力的合成和分解 (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3章 相互作用——力 4. 第1课时 力的合成和分解 (2)
3 N、8 N合力范围是5 N≤F≤11 N,则3 N、8 N、12 N最小值为1 N,即3 N、
8 N、12 N合力范围是1 N≤F合≤23 N,故A正确。
方法技巧
三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
(1)最大值:当三个力同向共线时,合力最大,为三者之和。
(2)最小值:①当最大的一个分力小于等于另外两个分力的算术和时,其合
小值为F合min=(5-1-3) N=1 N,可知0不在此范围内,故选A。
探究点三
力的分解
导学探究
如图所示,取一根细线,将细线的一端系在左手中指上,另一端系上一个重
物。用一支铅笔的一端顶在细线上的某一点,使铅笔保持水平,铅笔的另一
端置于手掌心,细线的下段竖直向下。
请做一做,说出你的感觉,并思考重物竖直向下拉细线的
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有无穷多个(如图所示)。
2.力分解时有、无解的讨论
力分解时,有解就是代表合力的对角线与给定的代表分力的有向线段能构
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否则,就无解。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种:
(1)已知合力、两个分力的方向,有一组解,如图甲所示。

(2)已知合力、两个分力的大小(同一平面内),无解或有两组解,如图乙所示。
力。
三、矢量与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
平行四边形定则 的物理量叫作
矢量。
有方向的量不一定是矢量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相加时遵从 算术法则 的物理量叫作标量。
【要点提示】 有方向的物理量不一定是矢量,如电流。
情境链接
如图所示,俄国寓言故事《天鹅、大虾和梭鱼》中说:“有一次,天鹅、大虾
为 sin
F 2 θ
α= F
3.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全册ppt课件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册(必修)全册ppt课件

平均速度定义
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内运 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v_avg = x / t。
2024/1/28
15
自由落体运动
2024/1/28
自由落体运动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在地球表面附近,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约为9.8m/s^2,方 向竖直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即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 ,位移随时间二次方增加。
16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2024/1/28
刹车问题
刹车问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一个典型应用。在刹车过 程中,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速度减为零。通过匀变 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以求出刹车距离、刹车时间等关键参数 。
2024/1/28
22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024/1/28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必须满足合力为零 的条件。
三力平衡条件
当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这三个 力必须满足一定的几何关系,即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 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024/1/28
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是描述重力作 用强弱的物理量,其大小 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有 关。
重力的应用
重力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 泛应用,如测量物体质量 、设计建筑结构等。
19
弹力
弹力的概念
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 的力,其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方向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
2024/1/28
摩擦力的应用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一节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件 34张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一节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课件 34张

(二)现代分类方法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电磁相互作用
重力
引力、电磁力能在 宏观世界里显示其
作用
电场力、磁场力等
强相互作用 核力等
弱相互作用 存在于放射现象中
说明: 1. 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
作用
(二)现代分类方法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电磁相互作用
重力
(二)现代分类方法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重力 电磁相互作用
电场力、磁场力等 强相互作用 核力等 弱相互作用 存在于放射现象中
(二现代分类方法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电磁相互作用
重力
引力、电磁力能在 宏观世界里显示其
作用
电场力、磁场力等
强相互作用 核力等
弱相互作用 存在于放射现象中
引力、电磁力能在 宏观世界里显示其
作用
电场力、磁场力等
强相互作用 核力等
弱相互作用 存在于放射现象中
说明: 1. 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
作用
2. 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的规律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做一做]
1. 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以下说法中正确
的是(

A. 物体只有在地面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有关足球的图片
有关足球的图片
有关足球的图片
有关足球的图片
足球的运动 状态变化了
足球的速度方向变了 是什么原因使足球改变运动状态?
再看一下图片 树枝为什么弯曲?
一、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物质性—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4.力的作用效果—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第1课时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三力平衡问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三章 相互作用——力 第1课时 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三力平衡问题

对点演练1 [2023涟水检测]如图,上网课时小明把手机放在斜面上,手机静止。则斜 面对手机的作用力方向为( C )
A.竖直向下
B.垂直于斜面向上
C.竖直向上
D.沿斜面向下
[解析] 手机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以及斜面的摩擦力三个力,因为手机静止,所以对
手机来说合力为零,根据平衡结论有,物体受到斜面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跟重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斜面对手机的作用力方向为竖直向上,故选C。
02 要点二 三力平衡问题
合成法 分解法
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 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将某个力按作用效果分 解,则其分力与其他两个力分别平衡
正交分解法
续表 如果三个力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矢量 矢量三角形法 三角形法可以充分利用几何边角关系求解平衡问题
1.“定杆”与“动杆”模型 甲


2.“活结”与“死结”模型 (1)“活结”一般是由轻绳跨过光滑滑轮或者绳上挂一光滑挂钩而形成的。绳虽然因 “活结”而弯曲,但实际上是同一根绳,所以由“活结”分开的两段绳上弹力的大小一定 相等,两段绳合力的方向一定沿这两段绳夹角的平分线。 (2)“死结”两侧的绳因结而变成了两根独立的绳,因此由“死结”分开的两段绳上的弹 力不一定相等。
科学思维:能对较简单的平衡现象进行 2.会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
分析推理,能基于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 衡问题,会用正交分解法解决相关问
述、解释和推测。 题。
科学探究:能基于实验证据得出结论并 3.学会用图解法、解析法解决动态平衡
进行解释。能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 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练习4:
如图所示,一个空心均匀球壳里面注满水,球的 正下方有一个小孔,当水由小孔慢慢流出的过程中, 空心球壳和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
① 存在于电荷、磁体之间 2、电磁相互作用:
② 随距离增大而减小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3、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① 作用范围小,10-15m; ② 超过这个界限,急剧减小为零; ③ 强相互作用的强度是弱相互作用的106倍。
× 或无动力的物体不能施力,只能受力。
⑤ 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练习1:
如图所示,一个重 10 N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上 ,受到斜面体的摩擦力大小为 6 N,它对斜面体压 力大小为 8 N,分别用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表 示木块受到的所有力。
什么是力?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 本节主要内容:
➢一、力和力的图示 ★ ➢二、重力 ★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练习5: 如图所示,桌面上有质量为600g的书,用图
示法表示出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并作出这个力的 示意图。 (g=10m/s2 ) FN = G = mg = 6N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重力
➢对重心的理解:★
① 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 力都作用于重心; ②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与 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状态无关; ③ 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练习3:
如图所示,把一个平放着的、棱长为l的匀质立 方体绕bc棱翻转,使对角面AbcD处于竖直平面内, 则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总结:
①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必然成对出现,所以 施力物体必定也是受力物体; ② 画同一物体受到的不同的力时要用同一标度; ③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个要素均有关,且两 个作用效果可能同时存在,也可能单 = 6 N
力的图示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力的示意图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万有引力:
(重力)
① 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 ② 随距离增大而减小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力和力的图示
4.力的性质: ① 物质性 ② 相互性 ③ 矢量性
5.力的作用效果: ★
① 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力的三要素: ① 大小 ② 方向 ③ 作用点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如果你按图所示的姿势 坐在椅子上,把上身挺直, 不向前倾;两小腿竖直,不 把脚移到椅子底下,试试能 否站起来?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练习2:
[多选]下列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说明物体一定受到力 的作用 B.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说明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如果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 变化 D.物体受力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变 化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练习6:
[多选]以下关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万有引力把行星、恒星等聚在一起,形成太阳系、 银河系和其他星系,故万有引力只存在于天体之间 B、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相互独立存在的,有一种相 互作用存在时,就一定不存在其他相互作用 C、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只存在于微观粒子之间 D、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 科学家可能建立一种“统一场论”将四者统一起来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 ① 磁铁吸引铁钉,铁钉不会吸引磁铁。
② 武术运动员在训练时,用力冲拳和用力踢腿,
× 并没有受力物体,所以力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③ 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地方,是因为子
× 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
④ 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重力
1.重力的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 ① 大小: ② 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 ③ 作用点:重心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力和力的图示
1.力的概念: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2.力的单位: 牛顿 简称:牛 符号:N
3.力的测量: 弹簧测力计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力和力的图示 7.力的表示方法:★
① 力的示意图: 作用点和方向 粗略
② 力的图示: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精确
★ 选标度 定长度 标方向
人 教 版 高 中 物理必 修一 3 .1 重力 基本相 互作用 (共20 张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