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合集下载

园路的线形设计和基本原理

园路的线形设计和基本原理

60
80
磐石、卵石路面 5
70
80
粒料路面
5
60
80
改善土路面 5
60
60
游览小道
3 ——
80
自行车小道 3
30
——
广场、停车场 3
60
70
特别停车场 3
60
70
特殊 100 100 110 70 80 80 —— —— 100 100
横坡/‰
最小 15 15 20 30 25 25 15 15 15 5
最大
25 25 30 40 35 40 30 20 25 10
4.弯道与超高: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产生横向推力叫离 心力。这种离心力的大小与车行速度的平 方成正比。为了防止车辆向外侧滑移,抵 销离心力的作用,就要把路的外侧抬高。
三.无障碍铺装设计
1.路面宽度不宜小于1.2米,回车路段路面宽 度不宜小于2.5米。 2.若为坡道,道路纵坡一般不宜超过4%,且 坡长不宜过长,在适当距离应设水平路段, 并不应有阶梯。其尽头应有1.8米的休息平台, 以便回车和休息。轮椅要求坡面的最大斜率 为1:12,即为5度。坡道的最长距离为10米。
3.平曲线半径:
概念:当道路
由一段直线转 到另一段直 线 上去时,其转 角的连接部分 均采用圆弧曲 线,这种圆弧 的半径称为平 曲线半径。
自然式园路的曲折迂回,平曲线变化主要 由下列因素决定:
园林造景的需要。 当地地形、地物条件的要求。 在通行机动车的地段上,要注意行车安全。 在条件因难的个别地段上,在园内可以不 考虑行车速度,只要满足汽车本身的最小
第一节 园路的线形设计
一、平面线形设计
1.线形种类 平面线形的种类包括直线、圆弧曲线、 自由曲线三种。

5 第五章 线型设计

5 第五章 线型设计

回头曲线指标 项 目
表 3-21 回头曲线的前后线形应有连续性,两头宜布设 过渡性曲线为宜,此外还应设置限速标志,并 采取保证通视良好的技术措施。回头曲线的主 要技术指标见表 3-21。
公 路 等 级 二 30 三 源自5 四 20计算行车 速度 (km∕h) 主曲线最 小半径 (m) 缓和曲线 最小长度 (m) 超高横坡 度(%) 双车道路 面加宽值 (m) 最大纵坡 (%) 6 2. 5 3. 5 6 6 30 25 20 30 20 15
一 、
组 合 设 计 的 原 则 1 )应 在 视 觉 上 能 自 然 地 诱 导 驾 驶 员 的 视 线 , 并 保 持 视 觉 的 连 续 性 。 这 样 可 以 使
驾 驶 员 及 时 和 准 确 地 判 断 路 线 的 变 化 情 况 , 不 致 因 错 觉 而 发 生 事 故 。 任 何 使 驾 驶 员 感 到 茫 然 、 迷 惑 或 判 断 失 误 的 线 形 , 必 须 尽 力 避 免 。 在 视 觉 上 能 否 自 然 地 诱 导 驾 驶 员 的 视 线 , 是 衡 量 平 、 纵 线 形 组 合 好 否 的 基 本 条 件 。 2 )平 、 纵 面 线 形 的 技 术 指 标 应 大 小 均 衡 , 使 线 形 在 视 觉 上 、 心 理 上 保 持 协 调 。 平 曲 线 与 竖 曲 线 的 大 小 如 果 不 均 衡 , 会 给 人 以 不 愉 快 的 感 觉 , 失 去 了 视 觉 上 的 均 衡 性 。 对 于 纵 面 线 形 反 复 起 伏 , 而 平 面 上 却 采 用 高 标 准 的 线 形 是 无 意 义 的 , 反 之 亦 然 。 3 )合 成 坡 度 应 组 合 得 当 , 以 利 于 路 面 排 水 和 行 车 安 全 。 合 成 坡 度 过 大 , 对 行 车 不 利 , 合 成 坡 度 过 小 则 对 排 水 不 利 也 影 响 行 车 。 在 进 行 平 纵 组 合 设 计 时 , 如 条 件 可 能 , 一 般 最 大 合 成 坡 度 不 宜 大 于 8 % , 最 小 合 成 坡 度 不 宜 小 于 0 .5 % 。 4 )注 意 与 道 路 周 围 环 境 的 配 合 。 配 合 得 好 , 它 可 以 减 轻 驾 驶 员 的 疲 劳 和 紧 张 程 度 , 还 可 以 起 到 引 导 视 线 的 作 用 。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1.平面线形设计要点:①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②保持平面线形均衡与连贯③注意与纵断面设计想协调④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⑤避免连续急转线形视觉分析概念:从视觉心理出发,对道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等进行研究分析,以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成为视觉分析2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①直线与直坡线.直线与凸形竖曲线.平曲线与直坡线是常用的组合形式/②平曲线与竖曲线宜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③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均衡④要选择适合的合成坡度3.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①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②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初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③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④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⑤避免在长直线设置陡坡或长度短,半径小的竖曲线⑥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形4.越岭区路线,沿河区路线和平原区路线的布线要点沿溪线定义:沿溪线是沿着河,溪岸布置的路线越岭线的定义:沿分水岭一侧山坡上山脊,在适当地点穿过垭口,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称为越岭线.5.平原区路线:①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②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③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④注意土壤水文条件⑤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⑥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6.沿河区路线:①河岸选择②高度选择③桥位选择路线跨越主河的桥位选择:①在“s”形河段腰部跨河,以争取桥轴线与河流成较大交角②河湾附近选择有利位置跨越注意河湾水流过桥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③在与路线接近平行的顺直河段上跨河.桥头引道难以舒顺,应尽量避免④不可避免时应设置斜桥,修改桥头线形或布置一段弯桥.桥头曲线要争取较大半径.以利行车/7.路线跨支流的桥位选择:①从支河沟口直跨②绕进支沟上游跨越..越岭区路线:①垭口选择选择:1垭口高低2垭口位置3垭口两侧地形和地质条件②过岭标高的选择:1垭口及两侧的地形2垭口的地质条件3结合施工及国防考虑③展现布局的步骤:1全面观察,拟定路线走向2试坡布线3分析落实控制点,决定路线布局4详细放坡试定路线.8.展线系数:路线长度与直线距离之比①自然展线:是以适合的纵坡,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嘴,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的布线形式②回头展线:是路线沿着山坡一侧延展,选择合适地点,用回头曲线作为方向相反的回头后在回头后在山坡的布线方式③螺旋展现:是当路线收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或位置,而采用的螺旋状展线方式.一般多在山脊利用山包盘旋,以隧道跨线.。

城市综合体商业的平面线动线设计要点

城市综合体商业的平面线动线设计要点

城市综合体商业的平面动线设计要点核心提示:商业主次动线的设计,商业设计给消费者最直接的感官体验,不仅体现在能够给进入商业项目的消费者提供舒适的行走路线,而且也能体现项目的商业文化。

平面动线包括主动线、次动线和辅助动线(连廊、天桥、阶梯等).商业主次动线的设计,商业设计给消费者最直接的感官体验,不仅体现在能够给进入商业项目的消费者提供舒适的行走路线,而且也能体现项目的商业文化。

良好的商业主次流线组织可以使商场每一寸营业空间都能充分发挥其最大商业价值,并创造出良好的购物环境。

本篇文章中将以天霸设计为四川嘉华隆购物广场提供的设计效果图为例,学习城市综合体商业的平面动线设计要点,与您共同欣赏现代城市综合体的设计之美。

四川阆中新天地嘉华隆购物广场属城市综合体性质,位于四川阆中滨江路东北段,项目投入营运后将成为当地辐射面积最大的集休闲、娱乐、百货等一应俱全的大型购物广场。

面积:30000平方米业态:城市综合体性质定位:打造阆中甚至整个川东北地区首个集休闲、娱乐、旅游、百货一应俱全的大型购物广场。

经营模式:把原有的商场,按照超市的经营业态、经营理念对城市百货市场进行生优异改造,其中的卖场可以经过招商的形式,来实行超市化的统一管理制,使其成为经营各种百货的购物广场。

地理位置:位于四川阆中滨江路东北段开发商:四川嘉华隆商贸有限公司城市综合体商业的平面动线设计要点1。

动线不走回头路动线一定是回路,而不能有射线存在,让消费者被迫走回头路。

而人流动线设置必须形成通路循环,避免单条人流动线的延伸。

如果水平人流迫不得已在平面内形成单条射线,则考虑在端点处设置别有趣味的上下楼梯,与上下层联通起来.现代之美只见嘉华隆室内设计效果图色调和谐,以冷灰色为主,饰以绿色点亮视线,格调沉静、理性、高雅,毫无乖张、矫情之感,在众多雷同的商场设计中显得格外不同。

设计是空间的艺术,嘉华隆大大强调了这一点,天顶以大的透视空间出彩。

天顶的长方形造型绵延不断,扩张视觉的纵深感,使人产生从空间到时间的心理转换,置身其中恍若随着空间的的延伸、开拓、递进而回到遥远的未来。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关键 词 :公路 工程 ; 平 面线 形 ; 交叉 ; 设计 原则 ; 要点 分析 中 图分 类号 :U 4 1 2 . 3 5 1 文 献标 志码 :B 文 章编 号 :1 0 0 9 — 7 7 1 6 ( 2 0 1 7 ) 0 9 一 O H 0 1 5 — 0 3
O 引 言
线 路交 叉是 公路 工程设 计 的主要 难点 之一 。
由于不 同行驶方 向的车流需要 进行 汇合 与集散 ,
考 虑 到 不 同方 向交 通 流 的行 驶 差 异 性 很 容 易 在 交 叉 口造 成 安 全 事 故 , 影 响车辆的流通 , 因 此 需 要 进 行 合 理 的交 叉 口设 置 和 导 流 , 确 保 交 通 安全 。
1 6 道路交通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2 0 1 7 年0 9 月第 0 9 期
2 公 路 平 面 交 叉 型 式 及 其 特 点 分 析
为 了将 不 同行 驶 方 向 的交 通 流 进 行 平 面 内 的 交 叉 连 接 ,需 要 设 置 交 叉 口满 足 公 路 交 通 的 汇 人 和 汇 出 。公 路 交 叉 口往 往 是 两 条 或 者 两 条 以 上 的 道 路 相 交 形 成 的交 叉 路 口 ,主 要 满 足 机 动 车 辆 的 通行 , 部 分 城市 路 段 还包 含 非 机 动 车辆 和行 人 等 混 合 交通 。交 叉 口往 往 是 交 通事 故 频 发 路段 , 系 统 而 科 学 地进 行 交 叉 口设 计 与选 型 具 有 重要 意 义 l 3 l 。 叉 形 和 环 形 交 叉 是 公 路 路 线 平 面 交 叉 的 两 种 主要 型式 ,当 然 还 有 包 含 叉 形 和 环 形 的 复 合 交 叉 方式 , 但这种交叉设计极 为少见 , 需 要 较 大 的 空 间 且 适 用 于数 条 道 路 的 交 叉 汇 集 。叉 形 交 叉 是 比较 直 接 的交 叉 连 接 方 式 ,根 据 交 叉 数 量 可 以 分 为 三 叉 、四叉 和 五 叉 等 型 式 。交 叉 数 量 与道 路 数 量 有 关, 一 般 不 会 设 计 有 五叉 以 上 的型 式 , 因 为 这 种 交 通 汇集 过 于 复 杂 , 交 通 安 全不 好 控 制 。环形 交 叉 比 较简 单 , 通 过 环 岛对 交 通 流进 行 很 好 的集 散 l 4 I 5 】 。 图1 为公 路 平 面 线 形 交叉 的 主要 型 式 。

路线设计PPT课件

路线设计PPT课件

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的作用 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是缓和人体感到的离心加速度的急剧变化,且使驾驶员容易做到匀顺地操纵方向盘,提高视觉的平顺度,保持线形的连续性。
缓和曲线
一、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和条件 (一)设置缓和曲线的条件 《标准》规定: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回旋线);四级公路的直线与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相衔接处,可不设置缓和曲线(回旋线),用超高、加宽缓和段径相连接。
S3′为对向车行驶的距离,按 t 2 的三分之二时间确定。
式中: V′— 对向汽车行驶速度(Km /h)。
行车视距
●《标准》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其标准如下表。
三、各级公路对视距要求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停车视距(m)
缓和曲线
(二)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 有利于驾驶员操纵方向盘 消除离心力的突变,提高舒适性 完成超高和加宽的过渡 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缓和曲线
二、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满足: 使汽车平顺地由直线段过渡到到圆曲线段,并对离心力的增长有一定的限制; 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所需的必要时间以利驾驶员顺适地操纵放向盘; 满足道路设置超高与加宽过渡的要求。
第一节 平面线形
一、 直线
二、 圆曲线
三、 缓和曲线
四、 行车视距
五、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 1.平面线形设计,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各自的设计及其组合设计,同时要考虑行车视距问题。 2.弯道部分的特别设计,如弯道加宽、弯道超高等。 3.沿线桥梁、隧道、道口、平面交叉口、广场和停车场等的平面布设,还有分隔带以及其断口的平面布置、路侧带缘石断口的平面布置。 4.道路照明及道路绿化的平面布置。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大纲第一章绪论1、交通运输的方式。

道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

2、当前,我国公路建设和城市道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道路的种类。

4、我国公路发展目标及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内容。

5、公路按功能和行政管理属性的分类6、公路和城市道路等级划分的依据,分级情况。

各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选用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7、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

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何影响。

8、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作用及区别。

9、交通量、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的关系。

10、公路网系统的特性。

11、城市道路路网结构的基本类型。

各类型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城市道路网的主要技术指标。

最能综合反映城市交通拥挤的技术指标。

12、城市道路红线规划的内容。

13、划分公路用地和城市道路红线的意义。

怎样划定公路的用地范围。

14、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5、公路勘测设计阶段的划分及各设计阶段的主要内容。

16、本章主要名词术语:道路、道路功能、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车辆、设计速度、运行速度、设计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基本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公路网、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道路红线、道路建筑限界、道路用地、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阶段、公路安全性评价第二章平面设计1、汽车行驶轨迹的几何特征。

道路平面线形组成要素2、平面的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线性特征。

3、平面直线的技术标准及直线的适用情况。

为什么过长的直线不是好的线形?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4、影响平面圆曲线半径取值的因素。

圆曲线最小半径的计算原理、种类。

圆曲线半径值的选取。

5、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的稳定性及横向稳定性的保证。

横向力对汽车行驶的影响。

横向力系数µ取值的影响因素。

6、缓和曲线的作用。

汽车由直线驶入圆曲线的轨迹方程。

采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线形的理论依据。

7、省略缓和曲线的条件。

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应考虑的因素。

设计缓和曲线长度值时应考虑的因素。

8、本章注要名词术语:路线、路线的平面、同向曲线、反向曲线、汽车行驶稳定性、横向力系数、横向超高、横向滑移、横向倾覆、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缓和曲线、回旋线、回旋线参数A、桩号(里程)、交点、交点里程(桩号)、曲线主点、曲线主点桩号。

第五章 线形设计

第五章 线形设计

4.要选择适当的合成坡度。 如果条件可能,最好使合成坡度小于8%,
最小合成坡度不应小于0.5%。
(三)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自学)
1.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有小半径的平曲线,不仅不能引导 视线而且急转方向盘致使行车危险。 在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有小半径的平曲线,便会出现汽车 加速而急转弯,同样可能发生危险。
R2 A R2 2
A——回旋线参数; R2——小 圆 半 径 ( m ) 。
(1)两园曲线半径之比满足:
R2 0.2 0.8 R1
(2)两圆曲线间距宜在下列界限之内:
D 0.003 0.03 R2
4.凸形曲线 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 组合形式(圆曲线长度为零)。
三、四级公路在自然展 线无法争取到需要的距离 以克服高差, 因地形、地质条件所限 不能采用自然展线时,可 采用回头曲线。
(二)平面线形要素组合计算 1.基本型曲线设计与计算 (1)对称形曲线计算 曲线几何元素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推导见测量学)
Ls 2 Ls 4 2.切线增长值:q Ls Ls 3 (m) 1.内移值: p ( m) 3 24 R 2384 R 2 240 R 2
驾驶员的动视觉特点:
(1)驾驶过程中,驾驶员不易全面正确感觉车外的情况 变化。 (2)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空间分辨能力降低。 (3)高速行驶时,对驾驶员易形成“道路催眠”。 (4)高速行驶时,驾驶员更易出现错觉,导致判断失误 增加。
二、组合设计原则
1.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 续性。
第五章 线形设计
本章摘要: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线形要素组合设计; 纵断面线形设计要点、一般原则和纵断面设计的高程控 制条件;

道路路线平面设计PPT课件

道路路线平面设计PPT课件

.
32
.
33
4.1.3.2 超高构成
从直线上的不设超高过渡到圆曲线上的全超高,有两种构成方式, 即绕未加宽前的路面内边缘旋转和绕线路中心线旋转。如图4-7。
.
34
4.1.3.3 超高缓和段 从直线上的路拱双坡横断面变为曲线段的具有全超高的单坡横
断面的渐变过程,这一变化段称为超高缓和段(见图4-6)。
但是,当ib很大时,行车速度低于设计速度或因故停车时,汽车 由于重力作用,会有向路面内侧下滑的倾向,特别是当冬季路面冰 冻或雨季路面泥泞湿就更危险。因此,ib的容许值应依据道路所在 地区的气候条件、地形等因素来决定。
.
24
为了保证低速车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能安全行驶不致有下滑的危 险性,则超高的最大容许值ib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即
0.18
0.16
0.14
美国
0.12
日本
0.10
德国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v/(km/h)
图4-5设计车速与横向力系数关系
.
23
(2)最大超高率
汽车以一定的设计速度在曲线上行驶的稳定性是由路面超高横 坡度和路面与轮胎之间横向附着力共同保证的。若取得较大的向心 力来平衡离心力,就需较大的超高度ib,以保证行车的稳定性。
127( ib)
式中:v—计算行车速度,km/h; —横向力系数; ib—路面超高横坡度,%。
在指定的设计车速下,极限最小半径Rmin决定于可以容许的最大 横向系数 ma和x 该曲线的最大超高度 ib max
最小半径
V2
Rmin12(7maxibma)x
.
18
对于 和 max 做ib m如ax 下讨论:

港区道路平面线形设计要点研究

港区道路平面线形设计要点研究
国家注 册城 市规划 师 、 国家 注册 咨询 工程 师 , 主要从 事道 路交
通 规划 与管理 研究 工作 。
22 2
科技研究
城 市道桥 与 防 洪
O 4 O 3 5 2 O 0 l
21 年 8 00 月第 8 期
J 5 D 5

3 5
O. 3
1 港 区 道 路 交 通 的 特 殊 性
( ) 区车 辆 构 成 分 析 1港
图 1 集 装 箱 运 输 车
港 内道 路 交通 车 辆 构 成 复 杂 , 括 客 车 、 装 包 集
箱卡车 、 中型货车 、 型货车 、 罐车 等 。以天津 大 油 市 为 例 , 据交 通 调 查 , 区各 主 要 路 段 车 型构 成 根 港 与 城 市 道 路 车 型构 成 如 表 1表 2 示 。 、 所 从 表 中可 以看 出 ,港 口各 主 要 路 段 加 长 集 装 箱 车 、 中型 货 车 等 所 占 比 例 较 大 , 5 % ~ 0 大 在 0 9 % 之 间 , 相 对 于 城 市 道 路 大 中 型 车 辆 比 例 3 % 0 4 % , 港 内道 路 车 辆 构 成 主要 特 征 。加 长 集 装 0 是 箱车 、大中型货 车特点是体 型大 ,车身长 ,重量 大 , Y C 型集装箱运输 半挂车为 例 , 以J B 3 其车身长 1 .4m, 24 高 1 8m, 定 载 重 量 3 , 22 宽 .9m, . 额 4 4t 自
速 4 . mh 市 区 道 路 车 辆 平 均 车速 为 4 . k / 62k /, 02 mh,
重6t 总重 量 4 , 图 1 , 0t见 。
港 区 道 路 线 形 的设 计 要 考 虑 到 道 路 车 型 的影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公路工程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路交叉口的设计是公路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公路交叉口是公路路网中交通流量较大的地段,是交通事故高发区域,对于公路交叉口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交通安全、交通流畅、经济性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和要点两个方面对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进行探讨。

一、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公路交叉口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交通事故的发生可能性,尽可能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交通安全。

交叉口的设计需要满足交通流量的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到行车速度、视距、路面标线、信号灯等设施的设置,以确保交通安全。

2. 通行能力原则公路交叉口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是指交叉口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车辆的数量,通行能力越大,交通流畅度越高。

交叉口的设计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的需求,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车辆的转弯半径、车道宽度、道路坡度等因素,以确保通行能力。

3. 经济性原则公路交叉口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经济性。

经济性是指在保证交通安全和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交叉口的设计需要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尽可能地减少土方工程和硬质工程的建设。

二、设计要点1. 设计范围和交通流量公路交叉口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设计范围和交通流量。

设计范围包括道路路段、交叉口、引道等部分,交通流量包括各种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流量。

设计范围和交通流量是公路交叉口设计的基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

2. 设计速度和转弯半径公路交叉口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转弯半径。

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转弯半径是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的重要因素。

设计时需要合理确定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转弯半径,以确保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3. 车道设置和车道宽度公路交叉口的设计需要合理设置车道和确定车道宽度。

车道设置和车道宽度是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道路勘测课后习题简答题(最全)

道路勘测课后习题简答题(最全)

第一章1.我国公路如何分级的?答: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2.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1.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并直接影响道路的技术标准和指标2.气候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度、路基水温情况等,影响路线平面位置和竖向高度的确定3.水温情况决定了地基和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决定路线方案和布设,同时也决定了土石方施工的难易程度和筑路材料的质量4.土是路基和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寸,也影响路面类型和结构的确定5.地面植物影响路线的布设3.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和适用性有哪些?答:(1方格网式优点: 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物的布置和方向识别,便于交通组织和道路定线。

缺点: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道路非直线系数大,难以适应较为复杂的地形,适用于地形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局部地区(2环形放射式优点:中心区和各区、市区和郊区之间联系直捷方便,非直线性系数小。

缺点:易将外围交通引入中心区,易造成许多不规则形的街坊,交通机动性较方格式差,适用于规模较大城市(3自由式优点:顺应自然地形的变化,充分利用有限城市用地,建设经济,网络形式变化多样。

缺点:网络结构复杂无序,不易识别方向,非直线性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影响建筑布置和用地分散,交通管理的难度大,道路系统的优化改进困难(4混合式:混合式道路网亦称综合式道路网,是结合城市用地条件,采用的几种基本类型道路网的组合,通常是指方格网加上环形放射路混合成的路网。

多数是旧城区为方格网形式,新建城区由旧城区扩展开来,在旧城以外采用环路加放射线的形式。

同时具备混合道路网形式的优点和缺点。

4.道路设计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一阶段设计:施工图设计。

两阶段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三阶段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第二章1.骑车行驶轨迹有哪些特征?道路平面线形由哪些要素组成?答a.轨迹是连续的b.轨迹的曲率是连续的c.轨迹的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平曲线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平曲线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平曲线线形与道路通行效率
优化转弯半径
合理的平曲线半径设计可 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减 少交通拥堵。
考虑车流密度
在车流密度较大的路段, 平曲线线形设计应充分考 虑车流的组织和疏导,以 保证交通流畅。
考虑道路等级
不同等级的道路具有不同 的设计标准和通行能力, 平曲线线形设计应根据道 路等级进行合理规划。
总结词
平曲线半径是衡量平曲线线形设计的重要参数,它决定了车辆在平曲线上的行驶轨迹和 安全性能。
详细描述
平曲线半径越大,车辆在平曲线上的行驶轨迹越平缓,车辆的横向加速度和离心力越小, 驾驶员的操控感也越稳定,有利于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在平曲线线形设计 中,应充分考虑道路等级、设计速度、交通量等因素,合理选择平曲线半径,以满足安
力学设计法注重车辆的行驶稳定 性、安全性和舒适性,通过优化 平曲线的参数来减小车辆的侧向
力和横摆角速度等。
力学设计法适用于山区公路和特 殊地形条件下的道路设计,能够
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经验设计法
经验设计法是以实践经验为基 础,通过总结和借鉴以往的成 功案例来确定平曲线线形的方 法。
经验设计法注重实际效果和实 用性,能够根据地形、地质、 气候等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 整和优化。
道路环境条件
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是平曲线线形设计的重 要影响因素,应充分利用地形条 件进行曲线道路设计,减少土方
量和工程量。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如河流、山岭、森林等) 对平曲线线形设计有较大影响,应 尽量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环境的 破坏。
城市环境
城市环境(如建筑物、交通设施、 绿化带等)也对平曲线线形设计有 一定影响,应与城市环境相协调。
04 平曲线线形设计方法

公路平面设计

公路平面设计
数; 2)圆曲线上任意一点都在不断地改变着方向,由不同
半径的多个圆曲线组合而成的复曲线,对地形、地物 和环境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3)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要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圆曲线 半径越小、行驶速度越高,行车就越危险; 4)汽车在圆曲线上转弯时各轮迹半径不同,比在直线 上行驶多占用路面宽度; 5)汽车在小半径的圆曲线内侧行驶时,视距条件较差, 视线会受到路堑边坡或其他障碍物的阻挡,易发生行 车事故。
平面圆曲线部分,当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 小半径时必须设置超高。 (2)超高缓和段形式
从直线上的双向路拱横坡过渡到圆曲线上具 有超高单向横坡度,要有一个逐渐变化的区段, 这一变化段称为超高缓和段。超高缓和段的过渡 形式,根据不同的旋转基线有两种情况(无中间 带和有中间带公路)六种形式。
五、平曲线超高
2Lc
外距:
四、缓和曲线
Eh
(R
p)
sec
2
R
切曲差: Dh 2Th Lh
(2)主点桩号的计算
带有缓和曲线的公路平曲线的基本桩号有ZH、HY、
QZ、YH、HZ,各点里程桩号的计算方法如下:
ZH=JD-Th
HY=ZH+Lc
YH=HY+L′
HZ=YH+lC QZ=HZ-L′/2
JD=QZ+Dh/2(校核)
无中间分隔带公路的超高
五、平曲线超高
有中间分隔带公路的超高
五、平曲线超高
三种超高过渡方式各有优缺点,中间带宽度较 窄时可采用绕中央分隔带的中心线旋转;各种中 间带宽度都可以采用绕中央分隔带的两侧边缘旋 转;对于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可采用绕各自行车 道中心线旋转;对于分离式断面的公路由于上、 下行车道是各自独立的,其超高的设置及其过渡 可按两条无分隔带的公路分别予以处理。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大全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大全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道路的种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由5条南北纵线和7条东西横线组成,简称“五纵七横”,总里程约3.5万公里,总投资9千多亿元。

该规划全部是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

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

高速公路网是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7918网”,包含“五纵七横”在内,总规模约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约1.7万公路。

规划技术等级全部为高速公路。

公路按功能分类: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分类:国道、省道、县道、乡道。

公路分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全部控制出入:必须具有四条或四条以上的车道,必须设置中间带,必须设置进入栅栏,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公路技术标准是指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

(设计速度是技术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设计年限《城规》规定:快速路、主干路为20年,次干路为15年,支路为10-15年。

设计速度:是指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设计交通量是指拟建道路到预测年限时所能达到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其值根据历年交通观测资料预测求得,目前多按年平均增长率计算确定。

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数的极限值,用辆/小时(pcu/h)表示。

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红线之间的宽度即道路用地范围,称之为道路建筑红线宽度或路幅宽度。

公路设计 纵断面设计 平纵组合设计要点

公路设计 纵断面设计 平纵组合设计要点

3)型平为直,纵为曲线形成凸形曲线:组合视距条 件差,线形单调,应注意避免,无法避免时应采 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若与2)型组合时,应注意 克服“驼峰”、“暗凹”和“浪形”等不良视觉 现象出现(后续详讲);
4)型平为平曲线,纵为直线形成具有恒等坡度的曲 线:组合一般说来只要平曲线半径选择适当,纵 坡不太陡,即可获得较好的视觉和心理感受;设 计时须注意检查合成坡度是否超限。
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 车安全。
4、平、纵面线形组合应注意与周围环境相配合。它 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并可起到引 导视线的作用。
二、线形组合形式:通过分解立体线形要素,平、 纵线形有以下六种组合形式。

1)型平为直线,纵为直线形成具有恒等坡度的直线:组 合往往线形单调、枯燥,行车过程中视景缺乏变化, 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频繁超车。设计时应采用画 车道线、设标志、绿化,并与路侧设施配合等方法来 调节单调的视觉,增进视线诱导。
四、平、纵线形设计中应注意避免的组合
(1)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如果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有 小半径的平曲线,不仅不能 引导视线而且急转方向盘致 使行车危险。在凹形竖曲线 的底部有小半径的平曲线, 便会出现汽车加速而急转弯, 同样可能发生危险。
(2)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设在或接近竖 曲线的顶部或底部。
若将凸形竖曲线的顶部设在 小半径的平曲线的起点,会 产生不连续的线形,失去了 视线引导作用。而将凹形竖 曲线的底部设在小半径的平 曲线的起点,除了视觉上扭 曲外,产生下坡尽头接急弯 的不安全组合。
(3)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 合。
➢ 此类组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外观,竖曲线顶 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不能正确引导视线, 会使驾驶人员操作失误;竖曲线底部与反向平曲 线的拐点重合路面排水不畅,积水影响行车安全。

道勘线形设计5分解

道勘线形设计5分解

(五)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纵坡设计 1.平原、微丘区:保证最小填土高度和最小纵坡, 最好作包线设计。
2.山岭、重丘区:按纵向填挖平衡设计,尽量采 用平缓些的纵坡。垭口附近因视距不太好,纵坡应 尽量平缓些。
二、纵断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
(1)应满足纵坡及竖曲线的各项规定(最大、小纵坡,坡长 限制,最小坡长,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以及高程 控制点和构造物设计的要求;
(2)短距离范围内凹凸起伏不能太频繁。
(3)连续上(或下)坡路段,应符合平均纵坡的规定,用运 行速度对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进行检验;
(4)长下坡直坡段端部不应接小半径凹曲线或平曲线;相邻 坡段坡差小时应设较大半径的竖曲线;避免使用半径小、长 度短的凸曲线;
(5)应充分考虑排水要求。不用平坡或很小的纵坡,同时不 应片面追求大半径竖曲线。
(3)两圆曲线的间距,宜在下列界限之内:
0.003 D 0.03 R2
式中:D——两圆曲线最小间距(m)。
图5-4 卵型曲线两圆曲线最小间距
4、凸型
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 凸型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应分别符合容 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规定。连接点附近 0.3V长度应保持相同的超高横坡度。因中间无圆曲线,对行 车不利,只有在地形受限处采用。
图5-5 凸型曲线
5、复合型
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线形。 两个回旋线参数之比宜小于1.5;除受地形和其它特殊限制 外,一般很少使用,多用在互通式立交的匝道上。
图5-6 复合型曲线
6、C型
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线形。 其连接处的曲率为0,相当于两基本型的同向曲线中间直线长 度为0,对行车不利,只有在特殊地形条件下方可采用。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平面线形设计要点:①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②保持平面线
形均衡与连贯③注意与纵断面设计想协调④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⑤避免连续急转线形
视觉分析概念:从视觉心理出发,对道路的空间线形及其与周围自然景观和沿线建筑的协调等进行研究分析,以保持视觉的连续性,使行车具有足够的舒适感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成为视觉分析
2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①直线与直坡线.直线与凸形竖曲线.平曲线与直坡线是常用的组合形式/②平曲线与竖曲线宜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③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均衡④要选择适合的合成坡度
3.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①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②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初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③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④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⑤避免在长直线设置陡坡或长度短,半径小的竖曲线⑥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形
4.越岭区路线,沿河区路线和平原区路线的布线要点沿溪线定义:沿溪线是沿着河,溪岸布置的路线
越岭线的定义:沿分水岭一侧山坡上山脊,在适当地点穿过垭口,再沿另一侧山坡下降的路线,称为越岭线.
5.平原区路线:①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②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③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④注意土壤水文条件⑤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⑥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6.沿河区路线:①河岸选择②高度选择③桥位选择路线跨越主河的桥位选择:①在“s”形河段腰部跨河,以争取桥轴线与河流成较大交角②河湾附近选择有利位置跨越注意河湾水流过桥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③在与路线接近平行的顺直河段上跨河.桥头引道难以舒顺,应尽量避免④不可避免时应设置斜桥,修改桥头线形或布置一段弯桥.桥头曲线要争取较大半径.以利行车/
7.路线跨支流的桥位选择:①从支河沟口直跨②绕进支沟上游跨越..
越岭区路线:①垭口选择选择:1垭口高低2垭口位置3垭口两侧地形和地质条件②过岭标高的选择:1垭口及两侧的地形2垭口的地质条件3结合施工及国防考虑③展现布局的步骤:1全面观察,拟定路线走向2试坡布线3分析落实控制点,决定路线布局4详细放坡试定路线.
8.展线系数:路线长度与直线距离之比①自然展线:是以适合的纵坡,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嘴,侧沟来延展距离,克服高差的布线形式②回头展线:是路线沿着山坡一侧延展,选择合适地点,用回头曲线作为方向相反的回头后在回头后在山坡的布线方式③螺旋展现:是当路线收到限制,需要在某处集中提高或降低某一高度才能充分利用前后有利地形或位置,而采用的螺旋状展线方式.一般多在山脊利用山包盘旋,以隧道跨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