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改革 精选教育文档
新课程下小学阅读教学
新课程下的小学阅读教学探究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的改革者都有意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不断在探索新型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要摒弃一些落后的教学观念,把传统教学的精华保留下来,并能融入新时代的教学课程之中。
关键词:放下架子;激发兴趣;开阔眼界新课程改革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舞台,新的教学理念,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操作,同时,一股新的气息弥漫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让我们在引领学生解脱、品味、领悟、熏陶、仰慕、沉醉的学习过程中,享受阅读带给我们心灵的愉悦。
一、放下架子,让学生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成长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言语霸权者,在课堂上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学生则是唯唯诺诺没有思想的木偶人。
正是这样一种畸形的师生关系,窒息了阅读教学的生命活力,扼杀了无数学生的创造天赋,引来了社会各界的严厉批评。
新课程下,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自觉做一个平等对话中的“首席”。
阅读教学的理想境界是学生对文本不但要“倾听”,而且还要“言说”,既能以报虚心的态度去感知文本、获得体验,又能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感受,离不开教师从平等的、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离不开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把自己修炼成一个有平等意识的人,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互相学习、互相支持,让学生能真正放松、放心地积累阅读、自由地想象、大胆质疑、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兴致勃勃中学习阅读教学尤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爱学。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对活动有浓厚兴趣能支配一个人将其注意力全部集中于活动本身。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将大大有益于教学。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或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导入,或引导学生依据文本情景分角色研读或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难释疑,或指导学生以打擂的方式展示,或引导学生运用简笔画绘出阅读的情景,或巧设悬念、扣人心弦、巧妙切入等,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件——第五章-阅读教学设计
结合你对阅读教学的认识,谈谈阅读教学 的任务有哪些? 研读案例: 《第八次》教学设计1、2 再次思考:阅读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三、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
认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
《富饶的西沙群岛》重点目标:了解西沙群岛 的美丽与富饶。 《桥》重点目标:学习、体会老支书舍己为人 的品质。 《地震中的父与子》重点目标:理解父子之间 深沉的爱。
学段目标:P102
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实际生活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 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 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 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 感体验,感受寓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 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 (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基本原理
一、什么是阅读?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 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二、什二么、是什阅么读是教阅学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 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 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 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 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音,关心作品 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文阅读总量不少于 40 万字。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个性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阅读能力培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学者和家长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概述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点量身定制的阅读教学方案,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阅读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指导和支持。
2.阅读素材选择: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水平,选择丰富多样的阅读素材,包括故事、诗歌、科普读物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3.阅读评价方式:个性化阅读教学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包括口头表达、书面报告、阅读日记等,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方面展现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成果。
1.兴趣导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
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喜好和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阅读材料。
对于喜欢动物的学生可以选择动物故事或科普读物,对于喜欢探险的学生可以选择冒险故事或探险类读物。
只有针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才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分层阅读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较大的阅读材料,让他们挑战更高难度的文章;而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一步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通过分层阅读,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3.阅读角色扮演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投入。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进行阅读和表演。
小学阅读新课标
小学阅读新课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阅读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新课标对小学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原则。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小学阅读新课标进行详细解读。
一、课程目标小学阅读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理解、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
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1. 基础阅读能力:能够正确、流利地阅读文本,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
2. 批判性阅读能力: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评价,形成自己的见解。
3. 创造性阅读能力:能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考和表达。
二、教学内容新课标对小学阅读教学内容进行了丰富和拓展,主要包括:1.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科普读物: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 历史故事: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4. 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现象和生活百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1.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进行阅读和体验。
3. 任务驱动教学:通过设置具体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
4. 跨学科教学:将阅读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评价方式新课标对小学阅读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包括阅读习惯、阅读态度等。
2. 综合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的阅读结果,还评价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3. 多元化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
五、教学资源新课标鼓励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1. 图书资源:建立和完善学校图书馆,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途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创设丰富多样的阅读环境和资源。
语文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建设丰富多样的阅读角和图书角,提供丰富的图书、报刊、杂志等阅读资源,让学生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丰富多样的阅读素材,开展阅读推荐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探索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课堂讲解和听讲,学生较少参与阅读过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如小组合作、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让学生充分参与阅读活动,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和方法,如预测思维、推断能力、归纳总结等,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和速度。
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阅读训练活动,如扩展阅读、速读训练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四、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强调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主题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利用课外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有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主题的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相关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注重情感体验和思想品味。
语文阅读不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品味。
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注重学生对作品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艺术等方面的感受和体味,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喜爱和追求。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分析和创作,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需要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设丰富多样的阅读环境和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思维能力,开展主题阅读活动,注重情感体验和思想品味。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浅论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摘要: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教学的人文性。
为了全面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语文学习最为主要的就是提高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因此,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加强识字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学生的识字能力还很有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识字教学作为首要任务,注重识字教学,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观察画面,或者是通过播放歌曲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欲望。
如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播放有关“郊游”一类的歌曲,并且通过多媒体显示郊外的风景,如田野、树林、花丛等等,并且在画面上标出相关的文字,让学生小朋友们听着这首欢快的歌曲,去识字去阅读,并且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让这些丰富、可爱的形象充满学生的头脑,进而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读课文。
又比如在学习《大海睡了》这篇文章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外活动,可以带学生去海边,让其体验在海边沙滩玩耍的乐趣,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并且让学生试着用自己所掌握的词语去描述一下大海,通过这样在情境中出示词语,使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更感性,从而更有感情地读好课文,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进而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
因此,要加强识字教学,把识字教学融入特定的语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用美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了解,同时使学生的朗读水平螺旋上升。
二、利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培养兴趣爱好,如读一些好书,对小学生培养情趣、陶冶情操、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很有意义。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爱好的培养,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放手让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探讨,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分析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分析【摘要】在语文的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阅读。
通过阅读感受文章的情境,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同时积累词汇量,提高语文素养。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阅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从小学开始就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随着教育形势的改变和社会对人才的定义和要求的提高,新的环境下,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的改革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分析学生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一过程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变革。
因为学生学习的不再是幼儿园简单的图像说明,而是进入与文字交流的新环境。
因此,在一开始的学习中就要加强学生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让孩子们来接触世界和认识世界,同时也是通过认识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阅读教学的改革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要不断的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转变传统的分数制观念,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在语文的学习中通过广泛的阅读邀游世界,最终实现科学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1 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趣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主动的去阅读并爱上阅读,最根本的是要提高学生对阅读地兴趣。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而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是刚刚从幼儿园的游戏教学中走出来,虽然身体走出来了,心灵并没有完全走出来,如果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就会觉得学习很枯燥不好玩,自然就不会再认真学习语文了。
所以说,要提高学生对阅读地兴趣,就要从学习内容入手,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趣味,这样自然而然就能够提起对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了。
因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中首先是对课堂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课堂上,要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比如开展一些针对于锻炼阅读的竞赛活动、讨论会等等,小学生的好胜心和自我表现欲望都很强,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调动学生的表达积极性,帮助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克服紧张、害羞的心理,让学生轻松、放开的表达自己;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多选材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动物、动画片、故事等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 精选教育文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情感体验的教学策略一、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这是很有针对性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一种不良倾向:教师分析得过多过细,面面俱到,搞烦琐哲学,挤掉了阅读主体阅读、思考、讨论、感受、体验的时间,结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加强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繁锁分析的弊端。
注重情感体验,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
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
如果我们不去指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如果他们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他们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可能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关于加强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考教师怎样指导才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有如下思考:1. 要善于创设激发学生情感活动的学习情境在教学中,情感是最具情境性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引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必须要有“煽”情的氛围和环境,包括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等。
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日渐广泛,创设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必将越来越丰富。
但不论使用什么手段和方法,在情境创设上,必须注重教师的感情投入,用教师之情去触动学生之情,倾注真情,以情激情,以情换情,营造师生感情和谐共振的理想情境。
2.要善于抓住课文的“传情点”文章的情感信息总是附着或蕴藏于一定的言语形式和表达方式之中。
所谓传情点,是指那些在传情达意上最具表现力的语言或表现手法。
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传情点,架设学生与作者、作品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
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切入,就能让学生直接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更好地体验和领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摘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并且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
从几个方面讲述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式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不但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而且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但是,阅读教学的作用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得到正常发挥?在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究竟应该做些什么?下面是我在阅读教学改革中的几点新尝试,仅供大家参考。
一、改被动的阅读教学为主动的目标阅读教学传统的阅读教学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把着力点放在让学生被动地掌握一篇篇文字、词句、段篇的具体内容上,而忽略了目标教学的主动性。
因此,实施“目标教学”能在阅读教学中起定向作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增强了针对性、有效性、主动性。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我是用下面的方法进行目标阅读教学的。
这是一篇题材距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的革命回忆录。
它叙述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后与敌人英勇斗争的事迹,学生要读懂课文,就要依据文章作者的思路,把握难点,精心设计阅读教学的目标。
第一课时,我就确立三条阅读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的内容;(2)理清文章的脉络;(3)划分段落。
果然,学生踊跃发言,顺利划出了段落,概括出了段落大意,提炼出了文章的主旨,达到了预定的阅读教学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传统的机械式念读为新颖多样化的读法“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任何一个学生,要读懂一篇课文,要提高阅读能力,离开自身的阅读实践是办不到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是对于这些,并不是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多,以讲挤读,语文课被大量的课堂提问占用了时间,这样的做法危害很大。
创新型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改革
创新型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改革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学生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新型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将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趋势。
1.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提高兴趣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是演讲式的讲解,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记笔记。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
而创新型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则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投影、音频、动画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利用投影仪展示绘本故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同时还可以在字词的区分和认读方面得到较好的训练。
2.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解读的能力传统的阅读教学注重对材料的整体解释,过于依赖老师的讲解。
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解读的能力。
相比之下,创新型语文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主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并在不同阅读场景中不断探索和发现。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批判性思维。
3. 提高语文阅读和应用能力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强调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而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
创新型语文阅读教学则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来深入了解某一时期的历史背景、一种文学流派的特点等,同时还可以结合生活实践,落实语文阅读所带来的好处。
4. 引导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创新型语文阅读教学致力于让学生在阅读中建立长期的习惯。
例如学生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助力,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来拓展自己的阅读范围,将兴趣转化为阅读实践,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总之,创新型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过程。
教师不能固守传统教学方式,必须积极创新和改变,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指针对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改革教学方式,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为目标,采取一系列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
一、培养阅读兴趣。
要让学生从小就培养阅读兴趣,可以从课外阅读入手,引导学生读一些包括故事、诗歌、人物传记等的优秀文学作品,同时鼓励学生多读生活中的实际材料,如报纸、杂志等。
教师可以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和阅读心得,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注重阅读策略的教授。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教会学生如何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关键词进行理解和推断;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强化阅读训练。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往往以教授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训练,而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进行反复的实践和训练。
教师应该增加阅读训练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多读多练,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感知、信息提取、推理判断等阅读技能。
四、开展阅读互动。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和交流。
改革的阅读教学方式应该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学生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五、融合技术手段。
在现代社会,技术手段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工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可以借鉴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文并茂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通过观看和听读来进行阅读训练,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线上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交流。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的一些建议。
通过培养阅读兴趣,注重阅读策略的教授,强化阅读训练,开展阅读互动以及融合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诸多变化和挑战,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要求。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成为了教育界和教师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故此,对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强调语境化教学。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注重语境化教学。
二、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注重文本选择。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文本的选择,选取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的文本,注重挖掘文本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体验。
2. 注重阅读策略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深度。
3. 注重阅读技能培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注重语境化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语境化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5. 注重评价和反馈。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而阅读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和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小学语文教育的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素养培养和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
它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语文、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小学阶段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优秀的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教材和内容单一、注重传统文化,忽略当代文化;2.对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够重视,忽视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3.教学方法机械,注重死记硬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1.多样化的教材和内容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多样化的教材和内容,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富有情感的课文、有趣的阅读活动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3.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深入理解新课程的内涵和要求2.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3.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阅读教学经验五、结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充分理解新课程的内涵和要求,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希望教育界和广大教师能够共同努力,在新课程背景下,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的探析
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的探析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小学是孩子们刚刚步入学校学习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所以要想促进他们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必须从一开始就树立小学生阅读的意识,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了解到更广阔的世界,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阅读对小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不断寻求创新的教育模式,摒弃分数制的教学,坚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全面人才。
一、目前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首先,小学生年龄小没有太大的学习意识;其次,初入学的小学生对教师都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就会产生一些畏惧心理,不敢与教师接触,因此师生之间的联系较少,沟通不足;再次,小学时期,学校和家长往往更注重数学的学习,忽视了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对小学的阅读教学缺乏创新性,教学能力不高。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改革的措施1.树立感受式的阅读教学观,促进学生创意的萌发阅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觉能力,即语感,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朗读时间,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知,从而提高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并应用于日常表达中。
除此之外,要积极鼓励表现优异的学生,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阅读活动。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火烧云》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火烧云呢?”“如果你见过的话,可不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所见到过的火烧云的样子呢?”“课文中作者对火烧云有怎样的情感呢?”然后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大声朗诵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感受式的阅读,从而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坚持开放性的阅读教学观,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开放性就是要求教师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要太局限于课本教学。
小学阅读工程实施方案
小学阅读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阅读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而小学阅读教育,作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起点,更是备受重视。
因此,制定小学阅读工程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1.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 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广度和深度。
3. 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实施方案。
1. 制定阅读计划。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制定不同层次的阅读计划,包括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和专题阅读等,确保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2. 丰富阅读资源。
建立学校图书馆、班级小图书角等阅读场所,购置丰富多样的图书、期刊和报纸,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3. 鼓励阅读活动。
组织各类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朗诵比赛、阅读驿站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4. 引导阅读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包括速读、精读、泛读等,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5. 配套评估措施。
建立阅读评估机制,定期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测试,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四、保障措施。
1.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制定相关政策,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2. 教师持续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阅读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
3. 家长积极参与,共同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五、预期效果。
通过小学阅读工程实施方案的落实,预期将取得以下效果:1. 学生阅读能力明显提升,阅读兴趣大幅增加。
2. 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阅读量和阅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
3. 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六、总结。
小学阅读工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努力,全面推进小学阅读工程实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阅读教学改革定义 200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而2011版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同时新课标强调:第一,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第二,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第三,阅读教学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第四,阅读教学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第五,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就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
真正的阅读教学: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诗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因此,阅读是一种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
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文本深入细致的解读,使他们在理解、接受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思想见解,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
正如俄国作家鲁巴金所言,“阅读就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
”一种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寻找作品潜在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的交点。
背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章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性质的定位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作用。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意义何在呢?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快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长期的“语感”训练,培养“语感”,快速提升“语文素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要具有良好的“语感”,就要从“朗读”入手,因为“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手段,它是对语言直而“语感”则是人们在长期的规范语整体的领悟与感受。
觉的、.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语感”的素质就是在反复感受优秀的语言材料的过程中提高的,舍此别无他途。
人们要在阅读教学的词语比较中培养流畅感,在语言想象中培养形象感,在朗读训练中培养情趣感,在篇章理解中培养意蕴感,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快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是时代的需要,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健全,不善于全面看问题,不善于认识事物的本质。
那么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思维素质呢?笔者认为应该深思阅读要点,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综合阅读思考,培养思维的全面性;变换阅读角度,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阅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想象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使他们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加强有感情的朗读练习,让课文变成一幅画面浮现在头脑中,这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方法。
培养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渗透了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附加任务。
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荟萃了中外名篇佳作,具有极高的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价值。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中运用语言文字的美、文体结构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审美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圆满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有助于人们完成“育人”的神圣使命。
教师应更新观念,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的读学中成长,在快乐的读悟中走向成功。
基本规律实施小语阅读教学应坚持的主要原则:《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依赖于语文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依赖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
阅读教学,如何才能做到扎实、有效,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认为在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时应把握以下主要原则。
.突出一个中心,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2011年版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
”同时,语文课程要求:“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学生这些能力的形成、习惯的培养,都必须依赖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依赖于一次次的语文实践活动。
就阅读教学而言,必须依赖于具体的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借助于文本内容,根据年段目标、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好字词句段篇的具体训练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写字、理解、感悟、积累、运用、交流、诵读、领悟、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训练,借以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阅读教学要突出“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中心,必须加强听说读写的有机训练。
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听”的内容,给学生“说”的机会,给学生“读”的空间,给学生“写”(或“创”)的环节,进而指导学生“听清楚,听出言外之意;说明白,说得扣人心弦;读广泛,读得深入透彻;写流畅,写得文情并茂”,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步发展。
阅读教学只有突出“学习运用语言文字”这一中心,才不会偏离方向,才不至于“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
.抓住一个根本,即深钻教材,吃透教材,领悟教材,实现与文本对话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过:“千重要万重要,把握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吃透教材才有法。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就是备课时深钻教材,把握教材,实现与文本对话。
教师与文本对话要达到四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把自己当作普通读者,实现与文本作者对话,即教师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读者,认真咀嚼文章的语言内涵,准确领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全面把握文章的结构顺序、表达方法,仔细揣摩文章包含的意蕴,走进文本所蕴含的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得到美的陶冶和情感的升华,切实做到“潜心会文本,披文以入情”;第二重境界是把自己当作教师,实现与教科书编者对话,即根据“课标”提出的年段目标,针对本组教材主题和课文的文本特点,进一步明确编者的编排目的、意图,并围绕本组训练重点,锁定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拟定本课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方案,为课堂教学导航、把脉;第三重境界是把自己当作学生,实现与互文本对话,也就是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从教材中跳出来,把自己当作授课班级中的一名学生,以学生的身份来细读课文,对教材进行“虚心涵咏”“切己体察”,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在阅读时能够读懂什么,能够体会、感悟到什么;哪些地方还有疑惑,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启发……从而了解学生学习课文时的疑点、难点和困惑,以及怎样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第四重境界是把自己当作课程设计者,实现与超文本对话,即根据“课标”要求、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思考在本课的教学中,应适时、恰当地渗透哪些课外知识,需要教师提前查找、收集、补充哪些相关资料;应该指导学生阅读哪些课外书籍;引导学生参与哪些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课内学到的方法、技能用于课外语文实践;拓展哪些课外知识,怎样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超越教材,由课内走向课外。
教师在备课时,只有以不同人物的身份深入解读教材,努力追求与文本对话的四重境界,才能准确把握“教什么”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才具有主旨与灵魂。
同时,教师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还要设计出符合班级实际、可操作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处理好以下八种关系: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关系,教材的整体与部分、积累知识与阅读感悟的关系,朗读训练与默读勾画、读文归纳、概括的关系,学生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与教材的价值取向的关系,学生自选学习内容与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系,学生质疑问难与教师梳理引导的关系。
只有这样,上课时教师才能将课前预设与课中生成相融共生,相得益彰,教学才能游刃有余,行如流水,这样的课堂才是务实、有效的课堂。
牢记一个要求,即熟悉年段目标,围绕年段目标,确定好课年版课标”从低段、中段和高段,分别就“识字“2011 时目标.写字”“阅读”“习作”(第一学段“写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必须在年段目标的统领下实施教学。
同时,同一板块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板块,除共性目标外,其年段目标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从图1可以看出。
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根据年段目标的要求,确定好课时目标。
确定课时目标要力求做到:一是以“知识和能力”为主要训练目标,在达成“知识和能力”目标时,注重过程与方法,同时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是课时目标要重点突出,具有鲜明的个性,易于操作,切忌大而笼统;三是课时目标要少而精,讲究一课一得,一练一得,循序渐进,切忌面面俱到;四是课时目标必须把文本的语言特点与学生的语文现状结合起来。
这样在年段目标的统领下,确定准确、恰当、具体的课时目标,力求使每一堂课的教学能够做到依“标”扣“本”。
遵循一个规律,即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这里的“有法”就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根据系统论的阐述,整体总是大于各部分相加之和。
因此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走一个来回,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
就低段阅读教学而言,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按照“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内容――细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内容――精读课文,指导朗读,培养语感――品读课文,学习语言,加强积累”的教学流程组织教学,让学生读有目标,读有收获,真正实现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学习“有感情朗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