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白杨》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白杨》_PPT课件
人教版初中语文五年级下册
《 白 杨 》
刘金群
茫茫的大戈壁滩
几乎寸草不生
高大挺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白杨》是人教版五年级下 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 单元以“西部”为专题而编写 的)这篇文章通过父子两代人 的交谈,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热情讴歌了一代代献身边疆的 建设者。
歌曲小白杨
作业布置
1.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爸爸的心是什么呢 ? 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2.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一段话 . 3.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我们想象: 风沙刮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 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 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共26张PPT)
帐篷
艾青
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住下, 一个个帐篷,是我们流动的家。 荒原最早的住户,野地最早的人家, 我们到了那儿,就激起了喧哗。 探索大地的秘密,要把宝藏开发, 架大桥,修铁路,盖起高楼大厦。 任凭风吹雨打,我们爱自己的家, 它是这样锐敏,反映祖国的变化。 换一个工地,就搬一次家, 意义,不要越轨。* *5/10/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 21.5.10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Monday, May 10, 2021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1.5.1021.5.10** May 10, 202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5月10日 星期一 **21.5.10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1.5.10*May 10, 2021
咏竹 (王吉) 夜里照时金琐碎,清风拂处玉玲珑。 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
借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托
物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物
喻 人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言 志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作业布置
❖ 小练笔: ❖ 用上“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
爸爸自己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 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 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即讲个人之“志”依托在某 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 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 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课件PPT_(1)
❖ 爸爸自己扎根边疆,献身边疆, 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 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 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 子孙”的博大胸怀。
❖小组讨论:快速浏览课文,找 出描写爸爸的神情变化的相关 语句,思考一下,爸爸当时在 想什么?
❖ 出神、沉思: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 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
可是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把他 们接到新疆念书?
他们只只知知道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可是他们不知道新疆具体是个什么样 的地方?
❖ 爸爸仅仅是奉献他们这 一代吗?阅读最后一自然 段,回答问题。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 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
“白杨”又叫大叶杨, 是北方地区最普通的一 种树,树干笔直,生命 力强。能防风固沙。
问题:白杨长什么样子?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能 否找到这种树?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 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 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联系 上下文的方法理解。
晰 (xī) (清晰)伞(sǎn)(雨伞)
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勇 敢坚强。
❖ 那么,爸爸仅仅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 他用这些话还表白了什么?阅读课文第13自 然段,回答问题。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 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 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说明。一个“ 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 壁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 ,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 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 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 的奉献精神。
[人教版]春五年级下册语文第课《白杨》ppt课件
如何进行延伸阅读和自主学习
阅读类似题材作品
可以阅读一些与《白杨》类似题材的作品 ,如上述推荐的《松树的风格》、《白桦
林》等,进行比较分析和思考。
A 搜集相关资料
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 与《白杨》相关的背景资料、评论
文章等,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B
C
D
小组讨论与交流
可以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彼此 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相互促进和提高。
作业布置
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如读后 感、续写、情景对话等,引导学生将 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THANKS
谢谢
通过描述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过程, 展现了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文章以白杨树为象征,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尊 重,以及对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的敬畏。
3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过白杨树的形象,鼓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乐 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价值观传达及现实意义
03
CHAPTER
人物形象与塑造
主要人物介绍
父亲
课文中的主角之一,一位 忠诚于边疆教育事业的知 识分子,同时也是孩子们 心中的榜样和引路人。
哥哥
父亲的儿子,比妹妹年长 ,勇敢、懂事,是课文中 重要的配角之一。
妹妹
父亲的女儿,年幼天真, 对父亲和哥哥充满信任和 依赖。
人物性格特点及塑造方法
父亲
通过描写父亲的神态、语言和行为,展现了他坚毅、沉着、无私的性格特点。例如,父亲 在荒无人烟的大戈壁中依然坚守教育岗位,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在面对妹妹的提问时,父 亲用白杨树来比喻自己,表达了他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和信念。
01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PPT、优质教学课件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方案一:由学生问题进入第一自然段教学。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 特点。(看 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老师给大家捎来一顶绍兴的小毡帽,我们找个小朋友戴一戴。 仔细观察 ,戴上毡帽的小朋友像闰土吗? 区分紫色──又白又嫩,体会闰土的健康。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 这句话。 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 “我”是怎样 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 特点来想象一下“我 ”会有怎样的形象?注意:要有想象力,但要有 根据,合乎逻辑。 5、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 话写一写。6 、 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3全班交流。 4文中“雍季所说的,关系到百年大计;狐偃的策略,只是 为了一时之 利,我们怎么能认为一时之利要比百年大计重要呢?”你 是怎么体会的 ?
5从这个成语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 6回顾我们本组单元所学的课文,想一想:还有什么也关系 到长久之计 ,也需要长远规划?
第五组 教材分析(闫军华整理打印)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 篇是鲁 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 这样就使得鲁迅这 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 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 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 的伯父鲁迅先 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 来 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 十分传神, 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 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 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 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 物形象的极好范本。“ 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 “留在心里 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 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 个故事。 “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 生心目中的鲁迅形 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 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 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 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 故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 料,如, 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 事情》、周海婴写的《父 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 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 读读,让鲁迅这一 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白杨课件PPT
第一层: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白杨树就这么直。
第二层:
哪儿需要它,它 就在 哪儿 很快 地生 根发芽,长出粗壮的 枝干。
第二层:
不管 遇到风沙还 不管遇到干 是雨雪, 旱还是洪水,它 总是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 软弱,也不动摇。
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 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高洁; 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 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 这就是白杨 坚强不屈的品格!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 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 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 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 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 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爸爸为什么把孩 子们带到这么艰苦 的地方去? 爸爸的心思是什么?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 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 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 这儿生根了。
从来 就这 “白杨树 么直。哪儿需要它, 它就在 哪儿 很快地生 根发芽,长出粗壮的 枝干。不管 遇到风沙 不管 遇到 还是雨雪, 干旱还是洪水,它总 是 那么直,那么坚强 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在回答问题时脸 色有什么变化?是怎么 回答的?
默读第16自然段,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 起来,讨论思考: 1、爸爸介绍白杨为什么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2、他扎根边疆好多年,对白杨很熟悉了,为什 么还要想一会才回答孩子的问题呢? 3、爸爸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 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 杨树,又陷入了沉思。 突, 他的嘴角又浮起 一丝微笑 ,那是因为他 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 在一棵高大的白杨 面, 树身边,几棵小白 杨树身边,几棵小树 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学习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白杨》教学目标: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为捍卫党、捍卫社会主义与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同时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的字与词。
“垠、砥、恹、虬、娑、楠、欣”等字的读音与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以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妙手偶得、锤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倔强、参天、不折不挠、伟岸、朴质、挺拔、宛然、纵横决荡、秀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
这个单元是散文单元,学习这个单元,不但要掌握课文内容,要更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并掌握散文的特点。
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是《白杨礼赞》。
板书课题及作者。
提问:前面,我们学过茅盾的一篇什么文章?(学生:《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是说明文。
)茅盾原来叫什么名字?出生在哪个省?他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请一同学上黑板写。
(学生: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茅盾逝世后,党中央给予他“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指名学生读注释①。
明确: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歌颂抗日根据地的人民。
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作者写作目的和课文题目似乎是两码事,其实不是,为什么?交代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当时,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和解放区实行疯狂“扫荡”。
中国*积极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
1940年5月,茅盾在延安参观访问,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
10月和董必武同志从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茅盾耳闻目睹在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因为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通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或教师朗读)。
(1)初步了解全文大意。
(2)划出个人不理解不理解的字词。
2.看课本上的词语注释,结合原文语境理解。
查字典,给预习提示中的加点字注音。
3.轻声自读课文,分段。
4.讨论分段,概括如下:(板书)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我赞美白杨树。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描写西北高原的雄壮景观,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具体描写白杨树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五部分(第8~9自然段)总结全文,高声赞美白杨树。
(三)逐段讲读研讨。
1.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与题目的关系。
开门见山,满怀激情,点明题意,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2)第一部分与下文的关系。
提挚全文。
2.第二部分。
(1)朗读(2~4自然段),要求找准下面内容的词语:黄土高原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
特点: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感觉:雄壮;伟大;单调;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
(2)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提示:①从白杨树的角度考虑,它与黄土高原有什么联系?②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角度思考,黄土高原的环境暗示了什么?明确:①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②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暗示北方农民生长的环境,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做铺垫。
3.第三部分。
(1)默读第5自然段,根据提示(幻灯或板书)列出描写提纲。
(划线处由学生填写)注:划线处空出,由学生填写。
第6自然段小结上段描写,用“决不是”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
’极普通”即平凡。
4.第四部分。
(1)朗读第7自然段。
作者承第三部分(5、6自然段)对白杨树描写之后,紧接着对它实行抒情性评论。
问:具体评论些什么?采用什么手法?(边研讨边板书)作者赞美白杨树是“伟丈夫”,由树及人,一连用四个“难道……?”的句式,启发读者思考,展开联想。
问:“难道……?”是什么句式?(反问)第一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与人联系起来思考;第二个“难道”句引导读者把白杨树的品质与北方农民的品质联系起来;第三个“难道”句,又进一步从白杨树的坚强不屈与敌后傲然挺立的抗日军民联系起来;第四个“难道”句由白杨树的枝枝叶叶紧密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与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联系起来。
一连四个反问句式又构成什么修辞手法?(排比)。
这个组排比句,由外及里,层层深入地启发读者思考。
问:联系时代背景你领会到作者的意旨了吗?明确:领会到作者不但仅赞美树,而是赞颂北方农民,赞颂组织领导革命群众的中国*。
这种写法叫象征。
象征是写作方法而不是拟人、比喻之类的修辞法,拟人、比喻只表现在句子上,象征表现在篇章上,作者将所描绘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
问:为什么作者要采用象征手法?明确:因为作者在国统区,不能直言赞美根据地,讴歌*。
5.第五部分(8、9自然段)。
(1)朗读(第8自然段),看本段各句与前几段主旨句(或显示主旨的词语)的联系。
明确:①句“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与第4自然段的“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不过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照应。
②句“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与第5自然段中的“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相照应。
③句“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与第7自然段中的“象征了北方农民”“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等相照应。
由此可见,本段是全文总结,说明赞美白杨树的原因,点明了全文主题,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朗读第9自然段。
对白杨树本身的形象刻画及其对其象征意义的揭示已都写到了,为什么还要写这个小段呢?首先要搞清“贵族化的捕木”指的什么,作者曾于1978年回信答复一位读者说“贵族化的捕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这样把楠木与白杨树对比,主题不就更加深刻了吗?最后再以昂扬的调子赞美白杨树,呼应开头,结束全文,抒发的感情就更加热烈了。
【篇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理解新词,弄清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那儿扎根作贡献的崇高品质;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了解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树表白自己的心的句子。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戈壁、白杨的录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白杨树是我国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庭前屋后,道路旁边随处可见。
它既不像松树那样四季长青,也没有柳树那样清新妩媚,更不能与观赏树木相提并论。
也许,我们平时根本没有注意他们,不过假如你在茫茫的戈壁上看到白杨的时候,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作家袁鹰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激情,为我们写出了一篇寓意深刻的散文《白杨》。
二、播放课件三、学生自读课文,感知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读前出示思考题:“文中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白杨生长的环境怎样?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四、理解白杨树的外形特点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白杨的语句,比如”高大挺秀”、“卫士”,以及哥哥和妹妹的对话。
人们描写树木一般都用高大挺拔、高大挺直等词语,本文作者却用“高大挺秀”,表达的感情很不一般。
“秀”有清秀、秀丽、秀气、高雅等意思,通过这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尤其是对大戈壁上的白杨树的赞美敬佩之情。
2、白杨生长在什么地方?课文怎样描写哪里的环境的?3、课文为什么要描写白杨生长的环境?为了告诉我们白杨生长的环境恶劣,白杨的生命力强,以此来烘托白杨的兴趣,你想知道2白杨为什么长得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大吗?4、理解白杨的内在性格⑴从作者描写白杨的外形特点中,引起了我们对白杨的兴趣,你想知道白杨为什么长得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大吗?⑵投影爸爸的回答,教师朗读,学生小声练习。
⑶讨论:爸爸为我们介绍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5、分角色朗读,品味文字。
6、领会白杨的象征的意义⑴爸爸仅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是什么意思?⑵默读课文,思考:爸爸的心是什么?⑶同桌或小组讨论。
7、出示提示,点拨题目⑴爸爸在哪儿工作?那里的条件怎样?⑵爸爸和白杨有哪些相似的地方?⑶爸爸为什么要接孩子到新疆读书,而且“将来再念中学”?⑷爸爸的“心”是什么?8、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爸爸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建设边疆。
也希望孩子们像他一样,就在那里生根。
9、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1、白杨象征什么?2、讨论:爸爸的心愿是什么?爸爸的心愿能实现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提示点拨⑴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沉思什么?⑵爸爸为什么“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⑶“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什么?“几棵小树”又指谁?“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含义是什么?⑷小结:爸爸看到白杨,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要到边疆落户,于是他想,怎样才能将孩子培养得像白杨一样。
当他看到几棵小白杨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他欣慰地笑了。
因为他看到了建设边疆后继有人。
他坚信他的孩子也会像白杨一样,茁壮成长扎根边疆。
二、总结全文1、课文中还多次写到爸爸的神态,请找出这些词语。
2、爸爸的神态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联系全文,说说他神态变化时的心里活动。
三、识记生字、新词四、总结写法借物喻人。
五、延伸探讨1、孩子到新疆后干了些什么?2、以后新疆会变成什么样子?六、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小声跟读七、练习朗读背诵练习课一、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先讲大戈壁没有(),没有(),也没有()到处都是(),又将铁路沿线的白杨(),就像戈壁滩上的(),再讲爸爸向孩子介绍白杨不怕(),不怕(),那儿需要,他就在那(),最后讲爸爸借白杨树表达自己()。
二、写出近义词清晰()表白()沉思()挺秀()消失()肯定()三、读下面一段话,做练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共三句,介绍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请用简短的句子概括出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用“没有没有也没有”写一个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