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发酵过程控制-4
发酵工程发酵过程控制
发酵工程发酵过程控制1. 引言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理代谢过程来生产有机化合物的一种工程技术。
而发酵过程控制则是在发酵工程中对发酵过程进行调控和监控,以确保发酵过程能够稳定进行,并获得高产率和良好的产品质量。
发酵过程控制通过对微生物与培养基、发酵设备和操作条件等方面进行控制,研究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代谢产物的生成规律,实现对发酵过程的调控,以实现最佳的发酵效果。
本文将介绍发酵工程发酵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 发酵过程控制的目标发酵过程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控:1.生物量的控制:调控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生物量,使其在适宜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下获得最佳生长,提高产酶或产物的产量;2.代谢产物的控制:调控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关键反应步骤,实现选择性产物的生成,并提高产量;3.溶氧的控制:调控发酵过程中的溶氧浓度,提高氧传递效率,防止氧的限制性产物的堆积;4.pH的控制:调控发酵过程中的pH值,维持合适的酸碱环境,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5.温度的控制:调控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3. 发酵过程控制的方法发酵过程控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3.1 反馈控制反馈控制是一种基于对发酵过程变量的测量和反馈,通过调节控制器输出量,实现对发酵过程的调控。
常见的反馈控制方法包括:•温度控制:通过测量发酵容器内的温度,控制加热或降温设备的输出,以维持适宜的温度;•pH控制:通过测量发酵液的pH值,控制酸碱调节器的输出,以维持适宜的酸碱环境;•溶氧控制:通过测量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控制气体供应设备的输出,以维持适宜的溶氧浓度。
3.2 前馈控制前馈控制是一种基于对发酵过程中外部输入变量的预测,通过调节控制器输出量,实现对发酵过程的调控。
常见的前馈控制方法包括:•溶氧前馈控制:根据发酵微生物对溶氧需求的特性,通过对气体供应设备输出的调节,提前调整溶氧浓度,以满足微生物的需求;•pH前馈控制:根据发酵产物对酸碱环境的敏感性,通过对酸碱调节器输出的调节,提前调整pH值,以维持合适的酸碱环境。
抗生素工艺学第六章发酵过程的控制
l 补糖数量:以控制菌体浓度略增或不增为原则,使 产生菌的代谢活动有利于抗生素的合成。
l 补糖方式:连续滴加补入、少量多次间歇补入、大 量少次补入等。
抗生素工艺学第六章发酵过程的控制
l 2、动力学模型控制法: l 根据菌体比生长速率、糖比消耗速率以及抗生
抗生素工艺学第六章发酵过程的控制
第一节 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
(一)物理参数 (二)化学参数 (三)生物参数
抗生素工艺学第六章发酵过程的控制
一、发酵过程的主要控制参数
l (一)物理参数
l 1.温度(℃) l 发酵整个过程或不同阶段中所维持的温度。 l 酶反应速率、氧在培养液中的溶解度与传递速
率、菌体生长速率和产物合成速率
抗生素工艺学第六章发酵过程的控制
发酵过程控制
微生物发酵的生产水平取决于:1)生产菌种 本身的特性;2)合适的环境条件,使它的 生产能力充分表达出来。
这些环境条件包括培养基、培养温度、pH、 氧的需求等。
为了掌握菌种在代谢过程中的代谢变化规律, 需要监测一些参数,这些参数包括菌体浓度 、糖、N消耗及产物浓度,培养温度、pH、 溶氧等。
抗生素工艺学第六章发酵过程的控制
l (发酵液的菌体量和单位时间的菌浓、溶氧浓度、 糖浓度、氮浓度和产物浓度等的变化值)
l 计算
(菌体的比生长速率、氧比消耗速率、糖比消耗速 率、氮比消耗速率和产物比生产速率)
(控制产生菌的代谢、决定补料和供氧工艺条件)
研究
发酵动力学
抗生素工艺学第六章发酵过程的控制
第二节、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变化
l 1.菌体生长阶段(菌体生长期或发酵前期 ) l 菌体进行合成代谢:菌浓明显增加、摄氧率不
第六章 典型发酵过程动力学及模型
rX/rX rS/rX rP/rX
二、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1. 细胞反应的得率系数
对底物的细胞得率:
YX / S
生 成 细 胞 的 质 量 消 耗 底 物 的 质 量
rX rX0 Dm X = DmS rs0 rs
Dm X = DmO
对氧的细胞得率:
YX / O
生 成 细 胞 的 质 量 消 耗 氧 的 质 量
摄氧率 与 呼吸强度
四、
代谢产物生成动力学
相关型
部分相关型
非相关型
四、
代谢产物生成动力学
1)偶联型 也叫产物形成与细胞生长关联模式(相关模型),产物的形成和菌体 生长是平行的。在该模式中,产物形成速度与生长速度的关系 可表示为: rP = YP/X rx = YP/XμX = αμX qP = αμ
μ= μmS/(KsX+S) μ=KsSn
菌体生长,基质消耗
1959
1963 1972
Dabes等
尺田等 Bailey
S=Aμ+Bμ/(μm+μ)
μ2/K-(Ks+S)μ-μmS=0 μ= μmS/(Ks+S)-D 微生物维持代谢
1973
1975 1977
二、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5、无抑制、多种基质限制下的细胞生长动力学
一、 数字拟合法 根据小型试验、中型试验或生产装置上实测的数据,利用 现代辨识技术,找出个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而建立数学模 型的方法。
1.4 1.2 1 0.8 0.6 0.4 0.2 0 1 2 3 4 5 y = 3.5348e
细胞生长
微生物生化反应动力学
产物生成
发酵过程反应的描述
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4
补糖时间 补糖时间控制很重要,过早会刺激菌体生长, 补糖时间控制很重要,过早会刺激菌体生长, 加速糖的消耗; 加速糖的消耗;补糖过迟会使菌体所需要的 能量供应跟不上,干扰菌的代谢。 能量供应跟不上,干扰菌的代谢。 例:四环素 补糖时间 20h 45h 62h 96h效价 效价 6000u/ml 10000u/ml 6000u/ml
但苯乙酸在pH低时比 髙时对青霉菌毒 但苯乙酸在 低时比pH髙时对青霉菌毒 低时比 性大,因此发酵早期pH低时加入会影响青 性大,因此发酵早期 低时加入会影响青 霉素产量。 霉素产量。 含高浓度苯乙酸( %)的培养液pH酸 %)的培养液 含高浓度苯乙酸(0.5%)的培养液 酸 性时毒性很大,但在低浓度( %) %)培养 性时毒性很大,但在低浓度(0.3%)培养 液酸性时并不显毒性作用。 液酸性时并不显毒性作用。 当培养液pH上升后,一次加入苯乙酸 ~ 当培养液 上升后,一次加入苯乙酸0.2~ 上升后 0.8克/升比较好。每隔 小时加入 升比较好。 小时加入0.08~ 克 升比较好 每隔12小时加入 ~ 0.175%则显著增加青霉素产量。总量为 %则显著增加青霉素产量。 0.3%的苯乙酸多次加入培养液中,可提高 %的苯乙酸多次加入培养液中, 前体的利用率,增加青霉素产量。 前体的利用率,增加青霉素产量。
但并非添加速率越大越好,据研究表明, 但并非添加速率越大越好,据研究表明,加 入苯乙酸浓度越高,苯乙酸的利用率越低。 入苯乙酸浓度越高,苯乙酸的利用率越低。 苯乙酸可被菌氧化,先氧化成邻羟苯乙酸, 苯乙酸可被菌氧化,先氧化成邻羟苯乙酸, 然后苯环被破坏形成α-酮戊二酸 再经TCA 酮戊二酸, 然后苯环被破坏形成 酮戊二酸,再经 循环氧化为CO2和H2O,苯乙酸作为碳源被 循环氧化为 , 消耗掉。 消耗掉。 具有毒性, 苯乙酸 具有毒性,青霉菌是借苯乙酸与氨 基酸结合形成青霉素而解毒, 基酸结合形成青霉素而解毒,因此加入前体 能形成青霉素,但必须适量而不能过量, 能形成青霉素,但必须适量而不能过量,所 以添加量在每12小时 以添加量在每 小时0.08~0.175%苯乙酸 ~ % 小时 为好 。
发酵过程控制
2010-10-26
2)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 )发酵过程中 的变化规律
生长阶段: 相对于起始 相对于起始pH有上升或下降的 生长阶段:pH相对于起始 有上升或下降的 趋势 生产阶段:pH趋于稳定,维持在最适于产物合 趋于稳定, 生产阶段: 趋于稳定 成的范围 自溶阶段: 又上升 自溶阶段:pH又上升
2010-10-26
(一)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一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1. 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 2.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3. 温度对产物合成的影响 4. 最适温度的选择与控制
2010-10-26
(1)发酵热 发酵热
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叫做发酵热 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叫做发酵热。 Q发酵=Q生物+Q搅拌-Q蒸发-Q辐射
2010-10-26
1. 过程控制的重要性
生物因素: 菌株特性(营养要求 生长速率、 营养要求、 决定发酵 生物因素: 菌株特性 营养要求、生长速率、 呼吸强度、产物合成速率) 呼吸强度、产物合成速率 单位(水平 水平) 单位 水平 设备性能: 的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 设备性能:传递性能 物理: 工艺条件 物理:n、T、 化学:pH、DO、浓度 化学 浓度 过程控制的意义:最佳工艺条件的优选( 过程控制的意义:最佳工艺条件的优选(即最佳工艺参数 的确定) 的确定)以及在发酵过程中通过过程调节达到最适水平的 控制。 控制。
2010-10-26
4. 最适温度的选择与控制
最适温度的选择还要参考其它发酵条件灵活掌握 通气条件较差情况下, 通气条件较差情况下,最适发酵温度可能比正 常良好通气条件下低一些。 常良好通气条件下低一些。 培养基成分和浓度的影响
2010-10-26
4. 最适温度的选择与控制
发酵工程第六章
发酵工程
第二节 发酵过程的代谢变化
了解生产菌种在具有合适的培养基、pH、温
度和通气搅拌等环境条件下对基质的利用、细胞
的生长以及产物合成的代谢变化,有利于人们对
生产的控制。
发酵工程
一、发酵过程操作方式 发酵过程操作方式:
A.分批发酵 B.补料分批发酵 C.连续发酵
发酵工程
1. 分批发酵 分批发酵是指在一封闭培养系统内含
发酵工程
控制方法: (1)培养基注意适当的配比 (2)通过中间补料,控制起始浓度不要太高
发酵工程
第四节 基质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一、碳源种类 速效碳源:较迅速的被利用,有利于菌体的生
长,如葡萄糖 迟效碳源:被菌体缓慢利用,有利于代谢产物
的合成,如乳糖等
发酵工程
培养基中不同糖对大肠杆菌生长速度的影响 1.单独加入葡萄糖时,菌体生长几乎没有延迟期; 单独加入乳糖时,菌体生长有明显的延迟期;2. 同 时加入葡萄糖和乳糖时,菌体呈二次生长
3)培养后期,产生热量不多,温度变化不大,且逐 渐减弱。
发酵工程
2、搅拌热Q搅拌
在机械搅拌通气发酵罐中,由于机械 搅拌带动发酵液作机械运动,造成液 体之间,液体与搅拌器等设备之间的 摩擦,产生可观的热量。
发酵工程
3、蒸发热Q蒸发
通气时,引起发酵液的水分蒸发,水分 蒸发所需的热量叫蒸发热。 此外,排气也会带走部分热量叫显热Q显 热,显热很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计。
发酵工程
4、辐射热Q辐射
发酵罐内温度与环境温度不同,发酵液中有 部分热通过罐体向外辐射。辐射热的大小取 决于罐温与环境的温差。冬天大一些,夏天 小一些,一般不超过发酵热的5%。
发酵工程
第六节 发酵过程的pH控制
04发酵过程控制技术-补料控制技术重点
二、项目实施:补料的控制
1. 补料的操作
无菌 空气 电磁流量计 糖 液 贮 罐 阀门开度调节器 回 流 管 补 料 阀 电机 气 液 分 离 器 流量计 排气阀门
流量控制器 蒸汽
(1)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补料
进 气 阀 门 搅拌器
(2)连续补料
2. 耗糖速率计算与补糖量的控制
耗糖速率 上次补加糖液体积 糖液浓度 上次取样的残糖浓度 本次取样的残糖浓度 累计发酵体积
补加量应控制为2 m3左右。
发酵后期也要特别注意耗糖速率的变化,把握好残糖浓度、 糖液流量和停止流加的时间。正常情况下,在发酵结束前 的1~2个小时停止流加,让菌体尽可能耗尽残糖,确保发酵
放罐时残糖在4 g/L以下。
发酵15 h的残糖浓度是16.0 g/L,15~16 h补加了1.5m3的糖液, 16 h的残糖浓度是12.4 g/L,16 h的累计发酵体积时125.5m3, 那么发酵15~16 h的耗糖速度是:
1.5 480 h) 16.0 12.4 9.3 (g/L· 125 .5
根据实践中总结的耗糖规律,发酵16~17 h的耗糖速率一般 在8.0~9.0 g/L· h ,为了维持发酵17 h的残糖浓度在10~12 g/L, 通过耗糖速率计算式子进行初步估算,发酵16~17 h的糖液
例如:在酵母生产中,残糖过高易引起Crabtree效应,导致 乙醇的生成,造成发酵产率降低。
对于部分生长耦联型发酵和非生长耦联型发酵,通常在微生 物细胞进入产物合成期以后才开始补料,并注意控制适当的 残留底物浓度。
例如:在青霉素发酵生产中,过早过多地补加葡萄糖液而致
使葡萄糖浓度较高,容易引起葡萄糖分解产物阻遏效应。
(3)补料配比
《氨基酸工艺学》6 氨基酸发酵过程控制
(六)响应面分析法
➢发酵培养基优化的步骤: ①所有影响因子的确认; ②影响因子的筛选,以确定各个因子的影响程度; ③根据影响因子和优化的要求,选择优化策略; ④实验结果的数学或统计分析,确定其最佳条件; ⑤最佳条件的验证。
(六)响应面分析法
钾盐比菌体生长需要的钾盐高。
➢菌体生长需要钾盐量约为0.1 g/L,氨基酸生产需 要钾盐量为0.2~1.0 g/L。
(三)无机盐
(4)微量元素: ➢微生物需要量非常少但又不可完全没有的元素称
为微量元素。
➢如锰是某些酶的激活剂,羧化反应需要锰,一般 配比为2 mg/L。铁是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 氢酶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些酶的激活剂,配比为 2 mg/L。
(六)相容性溶质
➢相容性溶质概念: 微生物通过在胞内积累有限的几种小分子溶质,如 糖醇、有机碱和氨基酸等以提高细胞内水活度,使 细胞的体积和膨压达到正常水平,并避免细胞内所 有物质浓度的升高,这类溶质的高浓度积累可使细 胞内外渗透压达到平衡,并且不妨碍细胞正常的代 谢活动,因而被称为“相容性溶质”。
(三)无机盐
元素 磷
硫 镁 钙 钠 钾
化合物形成(常用)
生理功能
KH2PO4,K2HPO4
核酸、核蛋白、磷酸、辅酶及ATP等高 能分子的成分,作为缓冲系统调节培养
基pH
含硫氨基酸(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等)、 (NH4)2SO4,MgSO4 维生素的成分,谷胱甘肽可调节胞内氧
化还原电位
MgSO4
己糖磷酸化酶、异柠檬酸脱氢酶、核酸 聚合酶等活性中心组分
(六)相容性溶质
➢甜菜碱是在甜菜糖蜜中发现的季铵型生物碱,具 有维持和调节细胞渗透压、保护酶以及参与甲基 化反应等重要功能。
第六章 发酵工程 PPT课件
生物下游一般过程
§6-5 生化反应器
生化反应器类型 通用式发酵罐 气升式发酵罐 其他生物反应器形式
生化反应器类型
• 酶反应器:单相式、多相式 • 发酵反应器器:液态、固态
通用式发酵罐
通气 搅拌:传质
传热
气升式发酵罐
气升式发酵罐的优点 是能耗低,液体中的 煎切作用小,结构简 单。在同样的能耗下, 其氧传递能力比机械 搅拌式通气发酵罐要 高得多。
发酵的基本过程
发酵过程形式
• 批式发酵
• 补料发酵→带放(半连续发酵)
• 连续发酵→多级连续发酵
• 发酵-分离耦合 • ……
连续发酵
连续发酵是指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 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速度流出培养液,从而 使发酵罐内的液量维持恒定的发酵过程。
优点 ① 可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产量; ② 发酵中各参数趋于恒值,便于自动控制; ③ 易于分期控制。可以在不同的罐中控制不同的条件。
• 初级、次级代谢产物 • 生物大分子(酶、多糖) • 菌体 • 利用微生物发酵进行转化反应
§6-2 工业微生物
常见种类 菌种选育与保藏
常见工业微生物种类
• 细菌 • 放线菌 • 酵母菌 • 霉菌
细菌的形态(单细胞)
• 球菌 • 杆菌 • 螺旋菌
•
细 菌 细 胞 结 构 模 式 图
放线菌
•
固态发酵罐
课外书籍资料
• 微生物与发酵基础教程,宋超先,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7
• 发酵工艺,孙俊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 生物反应工程原理,贾士儒,科学出版社,2008 •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姚汝华,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6 • 生化工程,伦世仪,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 生化反应工程,山根恒夫,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 • 发酵工艺学原理,(英)P·F·斯坦伯里,中国医药科技
代谢控制发酵-第六章 代谢控制发酵实例
(2) 选育渗漏缺陷型突变株 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双营养缺陷(或预苯酸缺陷)使得菌株生长
缓慢,因此可选育预苯酸渗漏缺陷型突变株 渗漏缺陷型是一种不完全营养缺陷型,它不会产生过量的末
端产物,因而可以避开反馈调节 但它又能合成微量的末端产物,用来进行生物合成 在培养这种突变体时,可不必在培养基中添加相应的物质,
弱化子
p 解除反馈调节,增强色氨酸合成途径代谢流(通) 解除色氨酸抑制作用:
(1) 选育色氨酸结构类似物(5-氟色氨酸、5-甲基色氨酸) 抗性突变株
变构,失活
酶
色氨酸
问题:诱变后存活的微生物 包括正向突变(想要的)、负 向突变(不想要的),怎么把 正向突变的筛选出来?
5-氟色氨酸 5-甲基色氨酸
四、青霉素发酵
生物合成途径
四、青霉素发酵
代谢调节
碳分解代谢产物的影响
Ø 青霉素的生物合成受碳分解代谢产物阻遏,如ACV合成 酶,IPN合成酶,酰基转移酶就被阻遏
Ø 葡萄糖可以刺激菌体生长,使作为赖氨酸和青霉素合 成中间体的α-氨基己二酸转向合成赖氨酸,抑制青霉 素的合成
Ø 葡萄糖降低青霉素生物合成的速率和得率还由于葡萄 糖与6-APA之间形成复合物,从而减少了可用于合成青 霉素的中间产物。
Ø 选育单氟乙酸、三氟乙酸敏感突变株 抑制乌头酸梅和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若菌体对药品 敏感,说明该突变株的乌头酸酶和异柠檬酸酶活力低或 含量少
Ø 选育强化CO2固定反应的突变株 氟丙酮酸敏感、天冬氨酸缺陷、羧化酶基因克隆
Ø 强化柠檬合成酶
一、柠檬酸发酵
发酵控制
Ø 控制Mn2+和NH4+浓度,解除柠檬酸对PFK的抑制,使EMP 畅通无阻
发酵工程第六章 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
3、菌体浓度对产物的影响
♦ 在适当的比生长速率下,发酵产物的产率与菌浓成正比 关系,即
式中, P ——发酵产物的产率(产物最大生成速率或生率),g/(L· h); QPm ——产物最大比生成速率,h-1; ♦初级代谢产物的产率与菌体浓度成正比; c(X) ——菌体浓度,g/L.
P=QPmc(X)
♦次级代谢产物的生产中,控制菌体的比生长速率μ比μ临略高 一点的水平,即c(X) ≤c(X)临时,菌体浓度越大,产物的产量 才越大。 ♦c(X)过高,摄氧率增加,溶氧成为限制因素,使产量降低。
(三)磷酸盐浓度的影响及控制
☺ 磷是构成蛋白质、核酸和ATP的必要元素,是微生物 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成分,合成产物所必需的营养。 控制方式: ☺ 在基础培养基中采用适量的浓度给予控制,以保证菌 体的正常生长所需;
代谢缓慢:补加磷酸盐。举例:在四环素发酵中,间歇,微量添加磷
酸二氢钾,有利于提高四环素的产量。
(二)氮源
2、不同种类氮源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 培养基中某些氮源的添加有利于该发酵过程中产物的积累, 这些主要是培养基中的有机氮源作为菌体生长繁殖的营养 外,还有作为产物的前体。 如:缬氨酸、半胱氨酸和ɑ-氨基己二酸等是合成青霉素和头 孢霉素的主要前体。
☺ 无机氮源利用会快于有机氮源,但是常会引pH值的变化, 这必须注意随时调整。如:
(三)磷酸盐浓度的影响及控制
☺ 微生物生长良好时,所允许的磷酸盐浓度为0.32~ 300mmol/L,但次级代谢产物合成良好时所允许的磷 酸盐最高水平浓度仅为1mmol/L。 ☺ 因此,在许多抗生素,如链霉素、新霉素、四环素、 土霉素、金霉素和万古霉素等的合成中要以亚适量添 加。
举例:四环素发酵:菌体生长最适的磷浓度为65~70
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资料
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资料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酶来生产有机物的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控制发酵条件和过程非常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到发酵产物的质量和产量。
以下是有关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的资料。
一、发酵条件控制1.温度控制:不同的微生物对温度的需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适宜的温度可以提高发酵效率和发酵产物的质量。
常见的发酵温度范围为25-40摄氏度,需要根据具体的微生物进行调整。
2.pH值控制:微生物对pH值有不同的要求,有些微生物喜酸性环境,而有些则喜碱性环境。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和发酵产物的要求,调整发酵液的pH值,以保持适宜的生长和代谢环境。
3.氧气供应控制:有些微生物需要氧气来进行代谢活动,而有些则是厌氧微生物。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需要根据微生物的特性来确定适宜的氧气供应方式,如空气曝气或搅拌曝气。
4.发酵液中的营养成分控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需要适当的营养物质来进行生长和繁殖。
这些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矿物盐等。
通过合理地调配和控制发酵液中的营养成分,可以提高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代谢效率。
二、发酵过程控制1.发酵菌种的筛选和培养:选择适合的发酵微生物菌种是保证发酵过程成功的关键。
有些菌种具有良好的发酵能力和产物选择性,而有些菌种则具有高生长速率和较高的产物产量。
通过对不同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培养,可以为发酵过程提供优质的起始菌群。
2.发酵容器和设备的选择:发酵容器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发酵过程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发酵容器包括发酵罐、发酵塔、摇瓶等。
根据微生物的特性和发酵产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发酵容器和设备,以提供良好的发酵环境和条件。
3.发酵条件的监测和控制:发酵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物理化学参数进行监测和控制,以保持适宜的发酵条件。
常见的监测参数包括温度、pH 值、溶氧量、溶液浓度等。
通过合理地监测和控制这些参数,可以及时发现发酵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
4.发酵产物的提取和纯化:发酵结束后,需要对发酵液中的产物进行提取和纯化。
第六章 典型发酵过程动力学及模型
4、发酵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反应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并建 立反应速度与影响因素的关联
反应动力学模型
+
反应器特性
反 应 器 的 操 作 模 型
操作条件与反应结 果的关系,定量地 控制反应过程
5 获取最大效益
5、已建立动力学模型的类型
机制模型: 根据反应机制建立 几乎没有 现象模型(经验模型):目前大多数模型 能定量地描述发酵过程 能反映主要因素的影响
1
一、概述
1、发酵的实质:生物化学反应。 2、发酵过程动力学主要研究各种环境因素与微 生物代谢活动间的相互作用随时间而变化的规 律。 3、研究方法 采用数学模型定量描述发酵过程中影响细胞 生长、基质利用和产物生成的各种因素。
2
3、发酵过程的反应描述及速度概念
(1)、发酵过程反应的描述
X S(底物) → X(菌体) + P(产物)
6
二、分批发酵动力学
(一)、对微生物生长过程描述
对细胞群体进行描述,而不是对单一细胞; 不考虑细胞间的差别; 将细胞视为单一组成,不考虑环境对细胞组成的 影响(非结构模型)或 考虑环境对细胞组成的影 响(结构模型) 认为细胞生长过程中,各组分以相同比例增加, 即细胞均衡生长; 将细胞视为单独的生物相(分离化模型)或将细 胞与培养视为同一相(均一化模型);
25
二、机制模型 “白箱”系统 (1)要求对内在机制有深刻的认识; (2)精确、可靠的基础数据。 无条件限制下的微生物种群生长P125
26
三、常规细胞反应动力学模型
机制分析 Y=f(x1,x2,…,xn) 获取数据
参数 估计
模型
兽疫链球菌分批发酵过程动力学模型推导P126 龙格库塔法: /kecheng/jisff/dzja/ch8/ch8-2.htm
第六章发酵过程动力学
什么是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研究微生物生长、产物合成、底物消耗之间动 态定量关系,定量描述微生物 生长 和 产物形成 过程。
主要研究:
1、发酵动力学参数特征:微生物生长速率、发酵产物合成 速率、底物消耗速率及其转化率、效率等;
2、影响发酵动力学参数的各种理化因子;
3、发酵动力学的数学模型。
研究发酵动力学的目的
YP
P s'
*专一性用于生长的底物量△S’不含用于维持能耗及产物
形成部分的用量。
分批发酵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
基质消耗速率与生长、合成关系如下:
表观:
dx dt
YX / S
ds dt
ds dt
1 YX / S
dx dt
x
YX / S
dp dt
YP / S
ds dt
ds dt
1 YP / S
dp dt
对于丝状微生物而言,单位时间内其生物量将加倍。
如以细胞数目或生物量的对数对时间作一半对数图, 将得一直线,因而这一时期称作指数生长期。
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
Decline(开始出现一种底物不足的限制):
(1)若不存在抑制物时 ms
Monod 模型:
Ks s
ln
x
ln
x0
ms
Ks s
•处于稳定期的生物量增加十分缓慢或基本不变;
•微生物细胞的代谢还在旺盛地进行着,细胞的组成 物质还在不断变化。
(4)死亡期
在死亡期,细胞的营养物质和能源储备已消耗殆尽, 不能再维持细胞的生长和代谢,因而细胞开始死亡。
•以生存细胞的数目的对数对时间作半对数图,可得 一直线,这说明微生物细胞的死亡呈指数比率增加。
第六章 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
第六章发酵条件及过程控制发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过程。
受很多环境条件的影响,除了培养基等化学因素影响外,还要受pH、温度、氧气、泡沫及杂菌(及噬菌体)污染等物理和生物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的影响往往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同时也是动态的。
人们就是通过观察和控制这些工艺条件,从而控制和完成发酵过程。
第一节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与控制第二节发酵过程中温度的影响与控制第三节发酵过程中溶解氧的影响与控制第四节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形成与控制第五节发酵过程中中间补料第一节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与控制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pH的要求是不同的。
不同的发酵阶段往往最适的pH也不同。
在不同的pH 培养基中,其代谢产物往往也不完全相同,在生产中通过调节pH值范围,也可以达到抑制杂菌的生长。
pH值在发酵过程中是一个很敏感的因素,因此,要严格控制和调节。
一、pH对发酵过程的影响pH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pH值影响酶的活性2、pH值影响微生物细胞膜可带电荷的状况3、pH值影响培养基中某些营养物质的分解或微生物中间产物的解离,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这些物质的利用4、pH值可以改变培养基的氧化还原条件二、影响pH变化的因素1、菌种的特性2、培养基的配比3、发酵条件三、关于发酵过程中pH的调节在实际生产中,调节和控制发酵液pH值的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1、调节培养基的原始pH值;2、在发酵过程中加入弱酸或弱碱进行pH值的调节,从而合理地控制发酵条件;3、通过补料进行调节;4、通过加入碳酸钙进行调节(仅在用生理酸性铉盐做氮源时,现在用的不多。
);5、通过流加氨水方法调节(既调节pH又提供氮源。
通常采用自动控制连续流加);6、通过流加尿素调节pH值(有规律性可控制)。
味精厂普遍采用。
第二节发酵过程中温度的影响与控制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活动的重要因素,严格保持菌种的生长繁殖和生物合成所需要的最适温度,对稳定发酵过程,缩短发酵周期,提高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发酵过程控制
第四节发酵过程泡沫的形成与控制
泡沫的定义:泡沫是气体在少量液体中的粗分散体,属于气液非均相体系,泡沫间被一层液膜隔开而彼此不相连通。
是一种密度接近气体,而不接近液体的胶体体系。
泡沫的类型:
一种是存在于发酵液的液面上,气相所占比例特别大,并且泡沫与它下面的液体之间有能分辫的界线。
例如:某些稀薄的前期发酵液或种子培养液中的泡沫。
另一种泡沫是出现在粘稠的菌丝发酵液当中。
这种泡沫分散很细,而且很均匀,也较稳定。
泡沫与液体间没有明显的波面界限,在鼓泡的发酵液中气体分散相占的比例由下而上地逐渐增加。
一、泡沫形成的原因
1、通气搅拌
产生泡沫的首要条件是气体和液体发生接触。
而且只有气体与液体连续、充分地接触才会产生过量的泡沫。
如下图所示,通气强度大、搅拌强烈可使泡沫增多;在发酵前期由于培养基营养成分消耗少,培养基成分丰富,易起泡。
2、培养基配比与原料组成
在纯净的气体、纯净的液体之外,必须存在第三种物质—助泡剂,才能产生气泡。
助泡剂在气液界面处就会形成定向吸附层:与液体亲和性弱的一端朝着气泡内部,与液体亲和性强的一端伸向液相,这样的定向吸附层起到稳定泡沫的作用。
见下图:
培养基营养丰富,多数富含蛋白质。
蛋白质可以作为助泡剂,因此发酵培养基中通气后易产生稳定的泡沫。
例如在50L罐中投料10L,成分为淀粉水解糖、豆饼水解液、玉米浆等,搅拌200rpm,通气,泡沫生成量为培养基体积的2倍。
3、培养基的粘度
粘度很高的发酵液,产生的泡沫非常稳定。
因为粘稠的液膜,有助于吸收外力的冲击,起到缓冲的作用,使泡沫能持久一些。
体系的起泡程度是起泡难易和泡沫稳定性两个因素的综合效果:
泡沫产生速度小于泡沫破灭速度,则泡沫不断减少,最终呈不起泡状态;
泡沫产生速度等于泡沫破灭速度,则泡沫数量将维持在某一平衡状态;
泡沫产生速度高于泡沫破灭速度,泡沫量将不断增加;
4、菌种、种子质量
菌种质量好,生长速度快,可溶性氮源较快被利用,泡沫产生几率也就少。
5、灭菌质量
培养基灭菌质量不好,糖氮等营养成分破坏严重,抑制微生物生长,使细胞自溶,产生大量泡沫。
总结:发酵过程中泡沫的多寡与通气搅拌的剧烈程度和培养基的成分有关如蛋白、粘度、糖类、灭菌情况等。
发酵过程中起泡沫的方式:
在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性质随菌的代谢活动不断变化,是泡沫消长的重要因素。
发酵过程中起泡沫的方式通常有5种情况:
(1)整个发酵过程中,泡沫保持恒定的水平;
(2)发酵早期,起泡后稳定地下降,以后保持恒定;
(3)发酵前期,泡沫稍微降低后又开始回升;
(4)发酵开始起泡能力低,以后上升;
(5)以上类型的综合方式。
二、起泡的危害
发酵过程产生泡沫有一定的好处,使气体分散增强、增加气液接触面积;但过多的泡沫是有害的。
1、降低生产能力
如下图所示,在发酵罐中,为了容纳泡沫,为防止溢出而降低装液量,降低了生产能力。
2、引起原料浪费
如果起泡现象严重,发酵罐上方容纳泡沫的空间不够,气泡会顺着排气管连续外溢,引起原料流失,造成浪费。
3、引起染菌
逃液使排气管中粘上培养基,就会长杂菌。
随着时间延长,杂菌会长入发酵罐而造成染菌。
大量泡沫由罐顶进一步渗到轴封,轴封处的润滑油可起一定的消泡作用,从轴封处落下的泡沫往往引起杂菌污染。
4、影响细胞的呼吸
如果气泡稳定,不破碎,那么随着微生物的呼吸,气泡中充满二氧化碳,影响了细胞的呼吸。
三、泡沫的控制
泡沫的控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①调整培养基中的成分,或改变某些物理化学参数,或者改变发酵工艺;
②采用机械消沫或消沫剂消沫;
工业上通常采用机械消沫或消沫剂消沫。
1、机械消沫
利用机械强烈振动或压力变化而使泡沫破裂,起消沫作用。
有罐内消沫和罐外消沫两种方法。
机械消泡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耙式消泡器。
安装于罐内顶部、高出液面的位置,固定在搅拌轴上,随搅拌轴转动,不断将泡沫打破。
如下图。
二是半封闭式涡轮消泡器,它是由前者发展改进而来,泡沫可直接被涡轮打碎或被涡轮抛出撞击到罐壁而破碎。
如下图。
机械消泡的优点:节省原料,不需引进外界物质(如消泡剂),减少染菌机会,不会增加下游工段的负担。
机械消泡的缺点:消沫效果不理想,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泡沫成因,仅可作为消沫的辅助方法。
2、消泡剂破除泡沫
破泡剂:加到已形成的泡沫中,使泡沫破灭的添加剂。
如低级醇、天然油脂。
一般来说,这类消泡剂随着时间的延续,迅速降低效率,并且当温度上升时,因溶解度增加,消泡效率会下降。
抑泡剂:发泡前预先添加而阻止起泡的添加剂。
如聚醚及有机硅等属于抑泡剂。
3、常用消泡剂的种类和性能
(1)天然油脂
天然油脂是最早用的消泡剂,来源容易,价格低,使用简单,没有明显副作用,如豆油、菜油、鱼油等。
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酯和高级一元醇酯,还有高级醇、高级烃等。
但油脂易变质,使酸值增高,对发酵有毒性。
有些油是发酵产物的前体,会影响产物的合成。
如豆油是红霉素的前体,鱼油是螺旋霉素的前体。
近年来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研发了两类新的天然消泡剂。
A:酒糟榨出液由酒糟中压榨出大约40%液体,在500C真空蒸馏,浓缩19倍,得到可用于麦芽汁发酵过程的消泡剂。
效果很好,没有副作用。
酒糟榨出液中存在C8~C18的脂肪酸,尤其是卵磷脂等物,这些物质的协同作用下的消泡作用比这些物质单独消泡作用强得多。
B:啤酒花油研究发现向啤酒添加1~5ppm啤酒花油是减轻气泡的有效措施。
啤酒花油含有消泡活性的物质有:石竹烯、荷兰芹萜烯等。
(2)聚醚类消泡剂
聚醚类消泡剂种类很多,是以甘油为起始剂,由环氧丙烷,或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混合物进行加成聚合而制成的。
只在甘油分子上加成聚合环氧丙烷的产物叫聚氧丙烯甘油,定名为GP型消泡剂;用于链霉素发酵,代替天然油,效果很好。
在GP型消泡剂的聚丙二醇链节末端再加成环氧乙烷,成为链端是亲水基的聚氧乙烯氧丙烯甘油,也叫GPE型消泡剂(泡敌)。
按照环氧乙烷加成量为10%,20%……50%,分别称为GPE10,GPE20,……GPE50。
这类消泡剂称为“泡敌”。
用于四环素发酵效果很好,相当于豆油的10~20倍。
(3)高碳醇
高碳醇是强疏水弱亲水的线型分子,在水体系里是有效的消泡剂。
C7~C9的醇是最有效的消泡剂。
C12~C22的高碳醇借助适当的乳化剂配制成粒度为4~9μm,含量为
20~50%的水乳液,即成为消泡剂。
(4)硅酮类
最常用的是聚二甲基硅氧烷,也称二甲基硅油。
它表面能低,表面张力也较低,与一般油的亲和性也很小。
挥发性低并具有化学惰性,比较稳定且毒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