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云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云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索引号:530000-011596-20110510-0004生成日期:2011-5-10 15:13:29关键字: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2011年5月9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省委、省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省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近三十万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复查验收、数据汇总等任务。
现将人口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及人口分布全省总人口为4596.6万人。
16个州、市的人口分布为:人口数(万人)昆明市643.2曲靖市585.5玉溪市230.4保山市250.6昭通市521.3丽江市124.5普洱市254.3临沧市243.0楚雄彝族自治州268.4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450.1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351.8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13.4大理白族自治州345.6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21.1怒江傈僳族自治州53.4迪庆藏族自治州40.0二、人口增长全省普查实际登记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287.9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08.7万人,增长7.20%。
平均每年增加30.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70%。
三、家庭户人口全省普查实际登记家庭户1235.5万户,家庭户人口为4357.0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3人减少了0.20人。
四、性别构成全省普查实际登记的人口中,男性为2385.0万人,占总人口的51.89%;女性为2211.6万人,占总人口的48.11%。
总人口性别比为107.84(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11下降了2.27。
五、年龄构成全省普查实际登记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52.8万人,占总人口的20.73%;15-59岁的人口为3135.1万人,占总人口的68.20%;60岁及以上人口为508.7万人,占总人口的11.07%,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50.6万人,占总人口的7.63%。
乐清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乐清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信息来源:乐清市统计局发布时间:2011-5-12 浏览次数:2304乐清市统计局(2011年5月12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1]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我市人口普查主要阶段工作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2]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138.93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16.28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2.65万人,增长19.48%,年平均增长率为1.80%。
其中乐清市外流入人口48.6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5.04%。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45.9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6.99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6人减少0.60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34万人,占52.07%;女性人口为66.59万人,占47.9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8.64,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65基本持平。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1.59万人,占15.54%;15-59岁人口为102.08万人,占73.47%;60岁及以上人口为15.26万人,占10.9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50万人,占7.5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3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3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8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28个百分点。
五、受教育程度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23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89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15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9.70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广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11年6月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广西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普查登记的常住人口与总人口全自治区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4602.66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489.37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13.29万人,增长2.52%,年平均增长为0.25%。
全自治区总人口为5159.46万人。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744.20万人相比,十年间共增加415.26万人,增长8.75%,年平均增长为0.84%。
比“四普”到“五普”十年间年平均增长1.08%下降0.24个百分点。
二、家庭户人口全自治区普查登记的常住人口中,家庭户1315.1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4397.32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81人减少0.47人。
三、性别构成全自治区普查登记的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392.62万人,占51.98%;女性人口为2210.04万人,占48.02%。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2.68下降为108.26。
四、年龄构成全自治区普查登记的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99.14万人,占21.71%;15-59岁人口为2999.84万人,占65.18%;60岁及以上人口为603.68万人,占13.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25.32万人,占9.2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53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10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4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12个百分点。
1103-浙江省温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温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温州市统计局(2011年5月9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1]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我市人口普查主要阶段工作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2]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912.21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55.80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56.41万人,增长20.69%,年平均增长率为1.90%。
其中市外流入人口284.2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1.16%。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91.0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804.03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5人减少0.59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79.74万人,占52.59%;女性人口为432.47万人,占47.41%。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72下降为110.93。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0.53万人,占14.31%;15-59岁人口为680.92万人,占74.6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0.76万人,占11.0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9.54万人,占7.6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4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8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31个百分点。
五、受教育程度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5.03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5.04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34.44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67.99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温州公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全市常住人口达912.21万人
5月9日上午,温州市公布了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温州地区的统计数据。
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相比,十年间,温州市人口信息出现了较多变化。
一、常住人口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显示,温州市常住人口为912.21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755.80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56.41万人,增长20.69%,年平均增长率为1.90%。
其中市外流入人口284.2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1.16%。
二、家庭户规模温州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91.0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804.03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5人减少0.59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79.74万人,占52.59%;女性人口为432.47万人,占47.47%。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72下降为110.93。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0.53万人,占总人口的14.31%,比2000年下降5.4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为680.92万人,占74.64%,比2000年上升4.8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0.76万人,占11.05%,比2000年上升0.7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为69.54万人,占7.62%,比2000年上升0.31个百分点。
五、受教育程度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5.03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5.04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味334.44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67.99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305人上升为7128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9190人上升为12611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212人上升为36663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8732人下降为29379人。
浙江省各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
2000年杭州市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杭州统计信息网2002-7-29 11:16:56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市于2000年11月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
在市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6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主要数据的手工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及人口增长全市普查登记总人口为687.80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和现役军人,下同),同杭州市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583.21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04.59万人,增长17.93%;平均每年增加10.1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61%。
二、人口地区分布及人口密度全市人口密度为414人/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人口为450.22万人,人口密度为1467人/平方公里;五县(市)总人口为237.58万人,人口密度为176人/平方公里。
市辖十三个区、县(市)的总人口及人口密度如下:上城区33.50万人,人口密度为18508人/平方公里;下城区41.24万人,人口密度为13329人/平方公里;江干区56.53万人,人口密度为2689人/平方公里;其中: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6.36万人,人口密度为607人/平方公里;拱墅区42.92万人,人口密度为4892人/平方公里;西湖区59.33万人,人口密度为2260人/平方公里;滨江区11.59万人,人口密度为1581人/平方公里;萧山区123.33万人,人口密度为1060人/平方公里;余杭区81.78万人,人口密度为669人/平方公里;桐庐县37.79万人,人口密度为212人/平方公里;淳安县38.22万人,人口密度为86人/平方公里;建德市47.30万人,人口密度为200人/平方公里;富阳市62.84万人,人口密度为348人/平方公里;临安市51.43万人,人口密度为165人/平方公里。
贵州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贵州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贵州省统计局2011年5月10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全省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3]为34746468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5247695人[4]相比,十年共减少501227人,减少1.42%。
年平均递减0.14%。
二、人口自然变动根据普查登记结果,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全省常住人口中的出生人口为485195人、出生率为13.96‰,死亡人口为227553人、死亡率为6.55‰、自然增长人口为257642人、自然增长率为7.41‰。
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出生率下降了6.63个千分点、死亡率下降0.98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5.65个千分点。
三、家庭户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5] 10389579户,家庭户人口为3366067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4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74人减少0.5人。
四、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7951451人,占51.66%;女性人口为16795017人,占48.34%。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10.02下降为106.89。
五、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764581人,占25.22%;15-64岁人口为 23004671人,占66.21%;65岁及以上人口为2977216人,占8.57%。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9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3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
浙江各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温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字体:[ 大中小] 日期:2011-05-10 08:29:10 浏览次数:2115 来源:“中国温州”政府门户网站温州市统计局(2011年5月9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1]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我市人口普查主要阶段工作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2]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912.21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55.80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56.41万人,增长20.69%,年平均增长率为1.90%。
其中市外流入人口284.2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1.16%。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91.0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804.03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5人减少0.59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79.74万人,占52.59%;女性人口为432.47万人,占47.41%。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72下降为110.93。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0.53万人,占14.31%;15-59岁人口为680.92万人,占74.6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0.76万人,占11.0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9.54万人,占7.6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4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8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31个百分点。
五、受教育程度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5.03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5.04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34.44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67.99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各省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汇总
区数据汇总
年龄结构
民族构成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汉族
少数民族
大专以上
高中(含中专)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22245.97 16.60% 99843.34 74.50% 11883.17 8.90% 122,593.3 91.51% 11,379 8.49% 11963.68 8.93% 18798.60
105.20 106.80 114.52 102.84 105.56 108.05 102.54 102.67 103.22 106.18 101.54 105.69 103.39 105.96 107.46 102.33 102.06 105.56 105.81 109.00 108.26 110.90 102.43 103.14 106.89 107.84 105.69 106.92 104.42 107.40 105.09 105.34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市自治区数据汇总
省市自治 区
人口总数
家庭户人口
人数 (万人)
比5普 增长
排名
户数 (万户)
人口 (万人)
户均 (人)
性别构成
男性
女性
性别比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女性=100
全国 133,972.49 5.84% 北京市 1,961.20 44.50% 天津市 1,293.82 29.27% 河北省 7,185.42 6.55% 山西省 3,571.21 9.98% 内蒙古 2,470.63 4.00% 辽宁省 4,374.63 3.21% 吉林省 2,746.23 0.67% 黑龙江省 3,831.22 3.85% 上海市 2,301.91 37.53% 江苏省 7,865.99 5.75% 浙江省 5,442.69 16.37% 安徽省 5,950.05 -0.60% 福建省 3,689.42 6.28% 江西省 4,456.75 7.66% 山东省 9,579.31 5.50% 河南省 9,402.36 1.58% 湖北省 5,723.77 4.04% 湖南省 6,568.37 2.00% 广东省 10,430.31 20.69%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全文) 2011年04月28日11:24来源:人民网民网4月28日电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发布,具体内容如下: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温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年鉴指标数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分县(市.区)主要数据统计
5.12 6.35 53.68 11.01 7.78
71.05 6.48 27.53 23.73 9.03 2.84 1.40 0.04 5.86 1.78 4.08 86.42 18.09 13.27 0.99 0.50
苍南县
37.43 36.27 118.46 61.96 56.50 64.82 13.59 11.81 109.67
鹿城区
48.59 43.14 129.33 67.75 61.58 115.15 67.84 54.14 110.03
125.75 3.57
6.61 7.51 103.42 11.78 7.77
122.72 4.13 25.39 55.40 20.73 9.65 6.74 0.68 3.53 0.81 2.72 71.24 6.56 3.09 1.36 0.42
1.50
10.52
10.50
1.08
70.09 3.42 20.33 32.26 9.55 3.25 1.21 0.07 2.99 0.80 2.19 34.39 4.78 2.91 1.00 0.17
94.37 3.99 24.88 45.21 11.95 3.99 4.11 0.24 3.47 0.87 2.60 40.68 4.03 1.66 1.18 0.26
摘编自《温州统计年鉴2019》
8.21 1.34 2.73 2.53 0.92 0.44 0.24 0.01 1.30 0.26 1.04 12.69 4.84 2.55 0.10 0.09
永嘉县
27.97 26.05 78.92 41.75 37.16 44.17 21.31 20.40 112.34
22.00 1.34
全国各省市2010年六普人口排行
全国各省市2010年六普人口排行资料介绍
随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工作的结束,各地相关数据公报已开始公布,现将各地相关数据予以汇总。
一、本资料为EXCEL制成,请确保电脑上安装有Microsoft Excel 2003以上版本软件,用Winrar解压后即可直接打开。
二、本资料共分二个表格,分别如下:
1、“省、自治区、直辖市排行”。
收录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0年的常住人口数据,并进行排名。
2、“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排行”。
收录了4个直辖市和333个地级行政单位2010年人口数据,并进行排名(可筛选为省内、多省排名)。
另有部分省直管行政单位的数据,不列入排行,仅供参考。
三、本资料数据来源为各地区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由于人工输入的局限,难免有错漏之处,欢迎指正。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作者:————————————————————————————————日期:2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表长表经国务院批准进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普查的原始资料不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仅供汇总使用公民应履行如实申报普查项目的义务本户县、市乡、镇普查普查建筑物地址:区街道区小区编号地址码:H1.户编名H2.户别H3.本户应登记人数号1.家庭户2.集体户2010年10月31日晚居住本户的人数人户口在本户,2010年10月31日晚未居住本户的人数人H4.2009.11.1—2010.10.31H5.住房用途H6.本户住房建筑面积出生人口死亡人口男人女人男人女人1.生活住房2.兼作生产经营用房3.无住房(结束)平方米H7.本户住房间数H8.建筑层数H9.承重类型H10.住房建成年代间1.平房2.2—3层楼房3.4—6层楼房4.7—9层楼房5.10层以上楼房1.钢及钢筋混凝土结构2.混合结构3.砖木结构4.其他结构1.1949年以前2.1949—1959年3.1960—1969年4.1970—1979年5.1980—1989年6.1990—1999年7.2000年以后H11.是否饮用自来水H12.主要炊事燃料H13.住房内有无厨房H14.住房内有无厕所1.是2.否1燃气2.电__3.煤炭4.柴草5.其他1.独立使用2.与其他户合用3.无1.独立使用抽水式2.合用抽水式3.独立使用其他样式4.合用其他样式5.无H15.住房有无洗澡设施H16.住房来源H17.月租房费用1.统一供热水2.家庭自装热水器3.其他4.无1.租赁廉租住房2.租赁其他住房3.自建住房4.购买商品房5.购买二手房6.购买经济适用房7.购买原公有住房8.其他1.100元以下2.100—200元3.200—500元4.500—1000元5.1000—1500元6.1500—2000元7.2000—3000元8.3000元以上每个人都填报5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R1.姓名R2.与户主关系R3.性别R4.出生年月R5.民族R6.普查时点居住地R7.户口登记地R8.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R9.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R10.户口登记地类型R11.户口性质R12.出生地R13.五年前常住地0.户主1.配偶2.子女3.父母4.岳父母或公婆5.祖父母6.媳婿7.孙子女8.兄弟姐妹9.其他1.男2.女(周岁)出生于:年月族1.本普查小区2.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5.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6.港澳台或国外1.本村(居)委会2.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4.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5.户口待定→R121.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R112.半年以下3.半年至一年4.一至二年5.二至三年6.三至四年7.四至五年8.五至六年9.六年以上1.务工经商2.工作调动3.学习培训4.随迁家属5.投亲靠友6.拆迁搬家7.寄挂户口8.婚姻嫁娶9.其他1.乡2.镇的居委会3.镇的村委会4.街道1.农业2.非农业1.本县市区2.本省其他县市区3.省外:—省2005年11月1日常住地:1.省内2.省外:—省省(区、市)市(地)县(市、区)0.户主1.配偶2.子女3.父母4.岳父母或公婆5.祖父母6.媳婿7.孙子女8.兄弟姐妹9.其他1.男2.女(周岁)出生于:年月族1.本普查小区2.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5.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6.港澳台或国外1.本村(居)委会2.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4.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5.户口待定→R121.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R112.半年以下3.半年至一年4.一至二年5.二至三年6.三至四年7.四至五年8.五至六年9.六年以上1.务工经商2.工作调动3.学习培训4.随迁家属5.投亲靠友6.拆迁搬家7.寄挂户口8.婚姻嫁娶9.其他1.乡2.镇的居委会3.镇的村委会4.街道1.农业2.非农业1.本县市区2.本省其他县市区3.省外:—省2005年11月1日常住地:1.省内2.省外:—省省(区、市)市(地)县(市、区)0.户主1.配偶2.子女3.父母4.岳父母或公婆5.祖父母6.媳婿7.孙子女8.兄弟姐妹9.其他1.男2.女(周岁)出生于:年月族1.本普查小区2.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5.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6.港澳台或国外1.本村(居)委会2.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4.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5.户口待定→R121.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R112.半年以下3.半年至一年4.一至二年5.二至三年6.三至四年7.四至五年8.五至六年9.六年以上1.务工经商2.工作调动3.学习培训4.随迁家属5.投亲靠友6.拆迁搬家7.寄挂户口8.婚姻嫁娶9.其他1.乡2.镇的居委会3.镇的村委会4.街道1.农业2.非农业1.本县市区2.本省其他县市区3.省外:—省2005年11月1日常住地:1.省内2.省外:—省省(区、市)市(地)县(市、区)0.户主1.配偶2.子女3.父母4.岳父母或公婆5.祖父母6.媳婿7.孙子女8.兄弟姐妹9.其他1.男2.女(周岁)出生于:年月族1.本普查小区2.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5.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6.港澳台或国外1.本村(居)委会2.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4.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5.户口待定→R121.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R112.半年以下3.半年至一年4.一至二年5.二至三年6.三至四年7.四至五年8.五至六年9.六年以上1.务工经商2.工作调动3.学习培训4.随迁家属5.投亲靠友6.拆迁搬家7.寄挂户口8.婚姻嫁娶9.其他1.乡2.镇的居委会3.镇的村委会4.街道1.农业2.非农业1.本县市区2.本省其他县市区3.省外:—省2005年11月1日常住地:1.省内2.省外:—省省(区、市)市(地)县(市、区)0.户主1.配偶2.子女3.父母4.岳父母或公婆5.祖父母6.媳婿7.孙子女8.兄弟姐妹9.其他1.男2.女(周岁)出生于:年月族1.本普查小区2.本村(居)委会其他普查小区3.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4.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5.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6.港澳台或国外1.本村(居)委会2.本乡(镇、街道)其他村(居)委会3.本县(市、区)其他乡(镇、街道)4.其他县(市、区),请填写下面地址5.户口待定→R121.没有离开户口登记地→R112.半年以下3.半年至一年4.一至二年5.二至三年6.三至四年7.四至五年8.五至六年9.六年以上1.务工经商2.工作调动3.学习培训4.随迁家属5.投亲靠友6.拆迁搬家7.寄挂户口8.婚姻嫁娶9.其他1.乡2.镇的居委会3.镇的村委会4.街道1.农业2.非农业1.本县市区2.本省其他县市区3.省外:—省2005年11月1日常住地:1.省内2.省外:—省省(区、市)市(地)县(市、区)表号:R 表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批准文号:国统字 [ 2 0 1 0 ] 号有效期至:2 0 1 0 年月(超过五人的户,从第2张普查表起,需填写“本户地址、共几张、第几张”,户记录只填写“H1.户编号”)结束3 / 54 / 56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15周岁及以上的人填报15至64周岁的妇女填报15至50周岁的妇女填报60周岁及 以上的人填报R14.是否识字R15.受教育程度R16.学业 完成情况R17.工作情况R18.行业R19.职业R20.未工作原因R21.三个月内 是否找过工作R22.能否工作R23.主要生活来源R24.婚姻状况R25.结婚(初婚)年月 R26.生育子女数R27.2009.11.1-2010.1.31的生育状况R28.身体健康状况1.是2.否1.未上过学→R172.小学3.初中4.高中5.大学专科6.大学本科7.研究生1.在校2.毕业3.肄业4.辍学5.其他10月25-31日是否为取得收入而工作了一小时以上1.是,上周工作时间—小时2.在职休假、学习,临时停工或季节性歇业 3.未做任何工作 →R20单位详细名称:主要产品或主要业务:本人从事的具体 工作: →R231.在校学习→R232.丧失工作能力→R233.毕业后未工作4.因单位原因失去工作5.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6.承包土地被征用7.离退休8.料理家务9.其他1.在职业介绍机构 求职2.委托亲友找工作3.应答或刊登广告4.参加招聘会5.为自己经营作准备6.其他7.未找过工作如果有合适的工 作能否在两周内 开始工作 1.能连续未工作时间:—个月 2.不能1.劳动收入2.离退休金养老金3.失业保险金4.最低生活保障金5.财产性收入6.家庭其他成员 供养7.其他1.未婚→R282.有配偶3.离婚4.丧偶年月生育过(活产): 男 人 女 人其中现在存活: 男 人女 人1.未生育2.有生育 —生育时间是:月婴儿性别是:1.男2.女(12个月以内生育两个以上孩子的 第二个孩子状况)生育时间是: 月 婴儿性别是:1.男2.女1.健康2.基本健康3.不健康,但 生活能自理4.生活不能自理1.是2.否1.未上过学→R172.小学3.初中4.高中5.大学专科6.大学本科7.研究生1.在校2.毕业3.肄业4.辍学5.其他10月25-31日是否为取得收入而工作了一小时以上1.是,上周工作时间—小时2.在职休假、学习,临时停工或季节性歇业 3.未做任何工作 →R20单位详细名称:主要产品或主要业务:本人从事的具体 工作: →R231.在校学习→R232.丧失工作能力→R233.毕业后未工作4.因单位原因失去工作5.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6.承包土地被征用7.离退休8.料理家务9.其他1.在职业介绍机构 求职2.委托亲友找工作3.应答或刊登广告4.参加招聘会5.为自己经营作准备6.其他7.未找过工作如果有合适的工 作能否在两周内 开始工作 1.能连续未工作时间:—个月 2.不能1.劳动收入2.离退休金养老金3.失业保险金4.最低生活保障金5.财产性收入6.家庭其他成员 供养7.其他1.未婚→R282.有配偶3.离婚4.丧偶年月生育过(活产): 男 人 女 人其中现在存活: 男 人女 人1.未生育2.有生育 — 生育时间是:月婴儿性别是:1.男2.女(12个月以内生育两个以上孩子的 第二个孩子状况)生育时间是: 月 婴儿性别是:1.男2.女1.健康2.基本健康3.不健康,但 生活能自理4.生活不能自理1.是2.否1.未上过学→R172.小学3.初中4.高中5.大学专科6.大学本科7.研究生1.在校2.毕业3.肄业4.辍学5.其他10月25-31日是否为取得收入而工作了一小时以上1.是,上周工作时间—小时2.在职休假、学习,临时停工或季节性歇业 3.未做任何工作 →R20单位详细名称:主要产品或主要业务:本人从事的具体 工作: →R231.在校学习→R232.丧失工作能力→R233.毕业后未工作4.因单位原因失去工作5.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6.承包土地被征用7.离退休8.料理家务9.其他1.在职业介绍机构 求职2.委托亲友找工作3.应答或刊登广告4.参加招聘会5.为自己经营作准备6.其他7.未找过工作如果有合适的工 作能否在两周内 开始工作 1.能连续未工作时间:—个月 2.不能1.劳动收入2.离退休金养老金3.失业保险金4.最低生活保障金5.财产性收入6.家庭其他成员 供养7.其他1.未婚→R282.有配偶3.离婚4.丧偶年月生育过(活产): 男 人 女 人其中现在存活: 男 人女 人1.未生育2.有生育 — 生育时间是:月婴儿性别是:1.男2.女(12个月以内生育两个以上孩子的 第二个孩子状况)生育时间是: 月 婴儿性别是:1.男2.女1.健康2.基本健康3.不健康,但 生活能自理4.生活不能自理1.是2.否1.未上过学→R172.小学3.初中4.高中5.大学专科6.大学本科7.研究生1.在校2.毕业3.肄业4.辍学5.其他10月25-31日是否为取得收入而工作了一小时以上1.是,上周工作时间—小时2.在职休假、学习,临时停工或季节性歇业 3.未做任何工作 →R20单位详细名称:主要产品或主要业务:本人从事的具体 工作: →R231.在校学习→R232.丧失工作能力→R233.毕业后未工作4.因单位原因失去工作5.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6.承包土地被征用7.离退休8.料理家务9.其他1.在职业介绍机构 求职2.委托亲友找工作3.应答或刊登广告4.参加招聘会5.为自己经营作准备6.其他7.未找过工作如果有合适的工 作能否在两周内 开始工作 1.能连续未工作时间:—个月 2.不能1.劳动收入2.离退休金养老金3.失业保险金4.最低生活保障金5.财产性收入6.家庭其他成员 供养7.其他1.未婚→R282.有配偶3.离婚4.丧偶年月生育过(活产): 男 人 女 人其中现在存活: 男 人女 人1.未生育2.有生育 — 生育时间是:月婴儿性别是:1.男2.女(12个月以内生育两个以上孩子的 第二个孩子状况)生育时间是: 月 婴儿性别是:1.男2.女1.健康2.基本健康3.不健康,但 生活能自理4.生活不能自理1.是2.否1.未上过学→R172.小学3.初中4.高中5.大学专科6.大学本科7.研究生1.在校2.毕业3.肄业4.辍学5.其他10月25-31日是否为取得收入而工作了一小时以上1.是,上周工作时间—小时2.在职休假、学习,临时停工或季节性歇业 3.未做任何工作 →R20单位详细名称:主要产品或主要业务:本人从事的具体 工作: →R231.在校学习→R232.丧失工作能力→R233.毕业后未工作4.因单位原因失去工作5.因本人原因失去工作6.承包土地被征用7.离退休8.料理家务9.其他1.在职业介绍机构 求职2.委托亲友找工作3.应答或刊登广告4.参加招聘会5.为自己经营作准备6.其他7.未找过工作如果有合适的工 作能否在两周内 开始工作 1.能连续未工作时间:—个月 2.不能1.劳动收入2.离退休金养老金3.失业保险金4.最低生活保障金5.财产性收入6.家庭其他成员 供养7.其他1.未婚→R282.有配偶3.离婚4.丧偶年月生育过(活产): 男 人 女 人其中现在存活: 男 人女 人1.未生育2.有生育 — 生育时间是:月婴儿性别是:1.男2.女(12个月以内生育两个以上孩子的 第二个孩子状况)生育时间是: 月 婴儿性别是:1.男2.女1.健康2.基本健康3.不健康,但 生活能自理4.生活不能自理户编号号本户张本张是第张申报人(签字):普查员(签字):填报日期:11月5 / 5。
新闻短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附答案
新闻短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附答案)新闻短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附答案)新闻短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本报北京4月28日电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今天宣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区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与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之间人口净增长量1.3亿相比,减少了约5600万人。
十年人口数字的变化反映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挑战。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全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
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分,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4月29日头版,有删节)请从上述消息中,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9分)答:答案:答案角度提示:①人口变化成绩方面的角度:“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控制”,“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②人口现状面临挑战方面的角度:“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③上述两个方面的每一个点都可以作为一个角度;④整体的角度:对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作整体评价;⑤其他角度:如“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的角度,“人口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与“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相结合的角度,“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与“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相结合的角度等。
答题要求:体裁是新闻短评,是基于所提供的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方面所作的评论,要有自己对事实的看法即观点,言之成理,持之有据,结构基本完整。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_人口金字塔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2011年4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现场登记、复查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数据
上海市
2301914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813334
பைடு நூலகம்北京市
19612368
天津市
12938224
海南省
8671518
宁夏回族自治区
6301350
青海省
5626722
西藏自治区
3002166
难以确定常住地
4649985
现役军人
2300000
三、实验数据统计
1.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绘制2010年我国各省区人口数柱形图,分别找出5个人口数最多和最少的省区(按顺序排列);(香港,台湾,澳门不包括在内)
图一:2010年我国各省区人口数柱形图
5个人口最多的省份或自治区: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苏省
5个人口最少的国家或自治区:天津,海南,宁夏,青海,西藏
54426891
广西壮族自治区
46026629
云南省
45966239
江西省
44567475
辽宁省
43746323
黑龙江省
38312224
陕西省
37327378
福建省
36894216
山西省
35712111
贵州省
34746468
重庆市
28846170
吉林省
27462297
甘肃省
25575254
内蒙古自治区
表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
地 区
人口数(人)
全国合计
1339724852
广东省
104303132
山东省
95793065
河南省
940235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清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信息来源:乐清市统计局发布时间:2011-5-12 浏览次数:2304
乐清市统计局
(2011年5月12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1]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我市人口普查主要阶段工作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2]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138.93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16.28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2.65万人,增长19.48%,年平均增长率为1.80%。
其中乐清市外流入人口48.6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5.04%。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45.9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6.99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6人减少0.60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72.34万人,占52.07%;女性人口为66.59万人,占47.9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8.64,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65基本持平。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1.59万人,占15.54%;15-59岁人口为102.08万人,占73.47%;60岁及以上人口为15.26万人,占10.9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50万人,占7.5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3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3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8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28个百分点。
五、受教育程度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23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9.89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15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9.70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127人上升为6642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0350人上升为14316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4287人上升为3681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6442人下降为28572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8.53万人,文盲率[5]为6.14%,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80%相比,下降1.66个百分点。
六、人口地区分布
地区常住人口数
(万人)
比重[6](%)
2000年2010年
合计138.93100100
乐成镇23.7415.1217.09大荆镇 5.32 4.60 3.83仙溪镇 1.45 1.64 1.04湖雾镇 1.24 1.330.89雁荡镇 4.17 3.93 3.00芙蓉镇 2.58 1.96 1.85清江镇 3.49 2.51 2.51南塘镇 1.94 1.57 1.40虹桥镇15.6710.7411.28南岳镇 1.56 1.45 1.12蒲岐镇 2.67 2.53 1.92淡溪镇 3.20 1.97 2.30石帆镇 4.38 2.56 3.15白石镇 3.50 2.86 2.52柳市镇21.9413.8715.79北白象镇15.6310.2011.25象阳镇 4.27 2.69 3.07翁垟镇 5.69 4.24 4.09磐石镇 2.11 1.51 1.52七里港镇 2.78 1.82 2.00黄华镇 3.65 2.81 2.63智仁乡0.93 1.090.67
镇安乡0.570.720.41福溪乡0.190.310.14双峰乡 1.42 1.46 1.02龙西乡0.520.710.37雁湖乡0.820.690.59岭底乡0.500.570.36四都乡0.870.800.63天成乡 1.96 1.43 1.41城北乡0.180.310.13
注释:
[1] 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
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2]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3]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
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
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不包括长期居住在我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
人员。
[4]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 文盲率是指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6] 指各乡镇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