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设计,提升参与深度
基于问题链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基于问题链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1. 内容综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度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深度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对问题链的概念进行了梳理,明确了问题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的特点和优势。
问题链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通过提问、分析、解答等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的教学模式。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对基于问题链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总结出了问题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了问题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和方法。
本文以某地区小学数学课堂为例,对基于问题链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记录和分析,评价了问题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问题链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通过对问题链概念的梳理、理论基础的探讨以及实证研究的分析,为基于问题链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往往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探索一种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问题链作为一种富有启发性的教学策略,强调将问题与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获取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巧设核心问题,引领学生的深度参与
巧设核心问题,引领学生的深度参与摘要: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平时单元测试成绩挺好,到了期末考试就差了;有些学生四五年级的知识学得不错,到六年级相关部分的内容又似乎都忘了。
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有的学生平常学习只注重记忆与模仿,没有真正探索问题,深入了解知识本质,所以所学内容过一段时间就淡忘了。
如何尽量避免教学中的这种浅层学习,机械学习的问题呢?本文通过合理、灵活、有效利用教材,善于预设核心问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让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索、深度交流、深度体验、深度思考,达到真正的深度学习目的,促进知识和能力拓展。
关键词:核心问题;深度参与;自主参与数学课堂的核心问题是指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经验、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整体着手设计的。
能统领教学主线,触及教学本质,涵盖教学重难点,具有深度的、以探究为主的主要问题,即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课堂上只有围绕核心问题组织教学,才能真正引领学生深度参与,增加深度体验,引发深度思考,凸显深度学习。
一、巧设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深度参与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一个好的数学核心问题,能够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引发深度思考,直击数学本质。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老师课前先通过“猜一猜”游戏,让孩子们猜猜魔法箱中的立体图形是什么,由此来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出正方体的话题,接着通过实际操作演示红萝卜切成正方体的过程,介绍立体图形的面、棱、顶点三个新的概念,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出“正方体有什么特点”这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主动探索数学问题,深度参与,获得真正的新知识。
二、利用核心问题,增加学生深度体验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的感悟、体验等对数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数学思想的领悟、数学观念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数学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独特的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参与学习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资源,抓住核心问题,精准把握生成,引导学生交流互动,在同伴互动交流中获得知识体验,为后续深度理解知识打下更好的基础。
突出问题导向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0215(下转第93页)突出问题导向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郭美银福建省宁德市华侨小学摘要: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地参与,以体验成功,从而获得全方位发展的学习过程。
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设计有助于学生深度思考的教学活动”。
往往可以通过问题引出教学活动,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突出问题导向,抓住教学的核心问题,用“问题串”进行有效追问,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
关键词:问题导向;促进;深度学习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置身于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开展讨论、探究、表达等学习活动,从而一步步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
一、基于学情,提炼核心问题“百分数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此单元是在整数、小数和分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应用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百分数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
学生对百分数的了解,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如何利用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小组合作的能力也比较强,能在探究中较好地进行小组合作,这些都为学习本课内容提供了能力基础。
学生对百分数已经有了哪些认识?还有哪些困惑呢?因此,课前设计“百分数的认识”预学单。
从生活中收集几个百分数,说说它们表达的意义。
关于百分数,你还有哪些困惑?从学生的预学情况看,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大致停留在较为浅显的认识,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对百分数表示的意义了解不是很深刻,存在的困惑较多,诸如:“百分数是怎么来的?”“百分数有什么特点?”“百分数可以大于100吗?”“有千分数、万分数吗?”“百分数可以用来表示具体的数量的吗?”等。
教师基于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和对学生困惑的梳理,提炼出了本节课的三个核心问题:1.什么是百分数?2.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联系?3.有了分数,为什么还要有百分数?此环节以“学情”定教,重视课堂内容。
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
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作者:白杨来源:《启迪与智慧·上旬刊》2021年第07期摘要:在小学课程中,数学教育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全过程,更是课堂教学的艺术体现。
在教学数学时,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都是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组成部分。
随着逐步推进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改革步伐渐渐加快,传统教学方式早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规定,制约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深度学习问题导向教学法对于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推广具有非常关键的使用价值。
深入开展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方法在“精准施策”下的研究和实践活动,特别是在不断总结改进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合理的“精准施策”管理体系,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能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促进深度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构建面向问题情境的深度学习。
在构建基于问题情境导向的深度学习时,教师不仅要确保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还要确保以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为动力,建立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点,让学生根据问题点逐步推进到数学思维和方法的学习,从而合理构建面向问题的深度学习方法。
比如在学习“百分比”部分,教师可以先了解学生是否喜欢喝苏打水,然后根据苏打水和正宗果汁之间各种化学物质的百分比,让学生慢慢进入百分比课堂教学的情境。
在学生感兴趣关于百分比计算的基础上,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商场打折活动。
商品降价15%和原价15%有什么区别?还可以拓展一些相关的百分比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学习演练,比如20%的折扣、两成的让利、50%的占比。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新颖的语言表达词汇具有内在的诱惑力,而如何将这种学生感兴趣的词汇运用到问题的情境中,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深刻思考。
二、问题触发点设计要促进深层思考一个好的问题表现为数学教学之灵魂。
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认知冲突,以问题引导思维,根据触发点启发学生开展数学思维,正确引导学生在研究新思维时充分体验新思维,深入思考,推动学生“最近发展区”成为“实践发展点”,缩小学习数学与学生社会经验、知识储备等的差距,使数学问题更具针对性并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数学的味道。
依托单元整体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依托单元整体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作者:李文明秦继兰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2年第07期聚焦學习主题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活动设计中建构知识、内化语言,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到真实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实现深度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以北京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6“May I take your order”为例,浅析依托单元整体设计,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途径。
1.联系生活实际,提炼学习主题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本单元主要讲述在中餐厅、西餐厅和快餐厅就餐的对话,包括菜品名称、点餐过程、付款等内容。
四年级学生单独外出吃饭的机会比较少,点餐大多是由父母来做,这就使学生缺少真正实践语言的机会。
另外,基于学校大部分四年级学生周一至周五都在学校用午餐的现状,以及个别学生用午餐时出现“不吃蔬菜、不能光盘”“就餐之后着急去玩耍不能很好地进行垃圾分类”等不良现象,我们决定让英语学习走进学生的真实生活,使其不单单是学习对象,还能够在学习与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挥育人功能,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炼出本单元学习主题及子主题(见右图),其中,第四个子主题“Ordering at school”,通过展现学生午餐生活的绘本故事学习,真实运用本单元所学语言,同时扩充日常午餐菜谱,尤其是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在校用餐的规则与礼仪。
2.聚焦核心素养,设立学习目标我们围绕单元学习主题,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单元学习内容,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制定单元学习目标与分课时学习目标。
以单元学习目标为例,包括四个方面。
语言能力目标:能够在“Ordering food”主题语境中理解单元文本内容并正确朗读对话及绘本语言;能听懂、会说中西餐、快餐食物的英文名称,并能与他人谈论自己喜欢的食物;能听懂、会说关于点餐、结账的交际用语,并能在语境中运用相关词汇和语句开展对话。
小学数学教师读《深度学习,让教学触及学生心灵》读后感
小学数学教师读《深度学习,让教学触及学生心灵》读后感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以单元为基础的深度学习。
单元教学活动的设计,首先要在确定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所选的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梳理单元知识内容的关键点、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依此对单元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设计体现内容本质的、指向单元目标的、适宜的问题情境、学习任务、活动内容,使深刻理解教学重点、难点,引领学生思维不断走向深入,让教学触及学生的心灵,让思维的火花照亮课堂。
一、问题情境引领,点燃思维的火花。
学习活动应该围绕单元学习主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以问题的提出或解决为主要线索,整个单元可以是一个大的学习活动或统领全部内容的问题情境,也可以是几个不同问题。
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数学知识来设计具有现实背景或数学背景的问题情境,在对问题的探究中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以运算与推理、几何直观、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等为重点的思维活动,在概念的理解、命题的探究、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引发认知冲突,形成对研究对象的深度理解。
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要关注将学生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的机会。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
一节课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统领之下,会产生一些覆盖本课知识点的“大问题”,这些大问题能统领一节课的内容,组成课堂教学的“问题串”。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的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你们想研究用字母表示数哪些方面的知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这节课的三个大问题:何时用字母表示数、怎样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的好处是什么。
这三个大问题的处理可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首先,通过让学生交流自己与父母年龄的问题,引领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数有些是知道的或确定的,即:已知,已知量用数字表示;有些是不知道的或不确定的,即未知,未知量用字母表示。
核心问题引领促进深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核心问题的策略研究
核心问题引领促进深度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核心问题的策略研究摘要:核心问题是指那些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更能促进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起到统领、主导作用。
笔者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下核心问题的理解,分析了数学课堂中核心问题的缺失现状,并结合实例说明如何设计和实施核心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问题设计策略实施策略一、缘起:数学课堂中核心问题的缺失现状案例:数的认识总复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这些数。
总复习时,要把正负数、整数、自然数、分数、小数等数进行整理和复习,以一条主线串起零散的知识点。
笔者设计了用数轴把所有的数串起来,提出核心问题:回忆刚才在数轴上表示这些数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看似独立的知识,通过一条数轴,重建知识结构,把正负数、整数、分数、小数的关系理清楚。
普通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体会整数、小数、分数,都是在不断地度量中建立概念的,体会整数、小数、分数基于计数单位表达的一致性。
反观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对核心问题的设计存在着很多问题。
开学初的课堂调研,笔者对所有课的问题设计与实施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研究,选了5位老师,结果及分析如下:节次问题总数是非问题选择问题指向不清问题评价性问题高效核心问题我们的调研课基本都是磨了两次以上,从表中,我们发现课堂问题设计上也是存在种种问题:1.课堂提问零碎,缺乏统整性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教师的提问都是琐碎的、浅层次的思考问题,比如“是不是”、“对不对”等。
若大量使用这类问题,不仅会占用课时,增加学生的无效思考,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高效的核心问题基本都不到20%,很难使我们的课堂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板块,缺乏统整性。
2.课堂提问随意,缺乏主题性“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等为了“提问”而“提问”的问题。
事实上,这类看似开放,却缺乏主题性的提问,不能让学生获得数学的本质知识,也不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思维冲突,学生的体验不够深刻。
试析如何依托“问题链”驱动课堂深度学习
试析如何依托“问题链”驱动课堂深度学习摘要:深度学习是一个建立在知识了解与把握基础上的深层次认知方式,这种知识方式比较注重学习者的思想培养,对于培育学习者的核心素质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也因而受到很多专业教师的青睐与使用。
而“问题链”课程指的是教师通过大量有层次性的提问,逐步导入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深度学习法有很大的契合性,使二者有效融合,对课程质量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问题链;课堂;深度学习引言: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学科的核心素质,学科知识是学生课程核心素质所构成的主要载体,科学素养则是学习者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所掌握的.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认知的学习方法,是对有价值的学习内涵所进行得全面的,准确的、丰富的、深入地学习任务重在引领学习者经过深刻的感受和深入的思索,以实现对课程实质和知识含义的全面渗透认识,进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质。
一、问题链概述(一)问题链的概念本论文主要研究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特定的教学主题,结合学生的认知起点水平,提出一组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问题链,对于课堂问题链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以下几种:1.问题链指教师根据特定的课程任务,预测知识学习过程中所会出现的可能发生的问题,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循序渐进、富有内容逻辑性并彼此联系的一系列的课程问题。
2.“问题链”并非多个问题的单纯结合,而是教师按照学生知识起点水平,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方式设计层次递进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获得问题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知识建构,促进深度学习的达成。
可见,“问题链”是教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基础等多方面综合考虑,问题链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中,利用问题链进行教学,利用具有不同教学功能的“问题链”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发展学生高阶思维,提升学生深度学习能力。
(二)如何设置问题链课程标准作为教材的基础为教师课堂提供了依据。
《2017版课标》提出创设的环境应与课程标准的课本知识点相关联;要根据情况,建立各个阶段的问题链讲注重与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语文课堂问题设计要有深度,有层次
语文课堂问题设计要有深度,有层次在语文课堂中设计问题,需要注重问题的深度和层次。
深度和层次是指问题的思考和理解的深度以及问题的难度和多样性。
一、深度语文课堂问题的深度涉及到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面和思考层次。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的差异,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做到考虑多层次、多方面。
1、认知深度问题的认知深度通常分为基础层次和深层次。
在语文课堂中,问题的基础层次可以是字义、词义、句义以及篇章阅读。
而问题的深层次则包括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分析和推测,包括对文本背后的意义、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思考。
举个例子,对于一篇现代小说,问题的基础层次可以是词汇、语法和篇章阅读;而问题的深层次则可以涉及到人物性格、主题等深入的研究和探究。
2、思考深度问题的思考深度可以是表层思维和深层思维。
表层思维是指顺着文本走,按照字面意思回答问题;而深层思维则是通过跳出文本、联想、比较、推演等方式实现对文本的深度思考。
例如,对于一篇文言文,问题的表层思维可能只是观察句子结构、推断字义;而问题的深层思维则可能要求考生分析文言文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框架背景和意义等。
二、层次层次指的是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多样性。
在语文课堂中,问题的层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清晰度程度问题在语文课堂中,除了考虑认知深度,还要考虑知识清晰度程度。
类似于以往的选择题,问题应该非常明确,单一、易被定位和答案明确。
这种问题通常用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应用层次问题在应用层面上,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深度的思考和应用。
这类问题的难度通常较高,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3、创新层次问题在创新层次上,通常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并以新的思考方式和方法来探索真实的问题。
这类问题的难度通常较高,需要学生有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此类问题通常涉及到思想、文化和现实问题的分析、探讨。
转化式问答题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
提高追问的实效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问题设计的思考和研究
提高追问的实效性,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问题设计的思考和研究摘要】数学课堂中的“追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现场中的教学细节,细节虽少,但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却举足轻重。
设计有效追问,提高追问的实效,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到实处,关注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达到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
因为有深度的追问能让活动指向更明确,探究活动更有效,逻辑推理更严密,概念形成更确切。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学生在认知困惑处、探究无目的处、学习资源生成处、生活细节忽略处,如何立足学生的认知起点,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设计有效的追问,因势利导,促进学生思维不断向深层次发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实效追问思维发展一堂好的数学课,除了要有现实性、生动性的活动结构材料,有科学层次的活动设计外,还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科学性地追问引导。
有效的课堂追问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更是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为有效的追问引导能活跃课堂气氛,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向更高层次发展。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见图表:一、启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教师在学生最想知道答案,而又无从得知的时候,教师及时追问,有效追问,才能促使学生有效思考,有效探究。
数学课上,小学生在进行数学活动探究时经常出现认知冲突现象,只有教师善于运用巧妙的追问启在学生学习的困惑处,能让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切感受。
【案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师用多媒体呈现本班绿色养护区的指示牌___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牌子,如下追问1:要知道这块指示牌的面积有多大,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生1:我是量出这条边长20厘米,在量出这条边长15厘米(生指邻边),再把它们相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00平方厘米。
以问题为驱动力,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2 5以问题为驱动力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以问题为驱动力,引领学生深度学习Һ陈玉胜㊀(安徽芜湖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城东校区,安徽㊀芜湖㊀241000)㊀㊀ʌ摘要ɔ爱问问题是小学生的天性,孩子们对新鲜的事物总是抱有天然的好奇心,对具有逻辑性的数学知识也有着浓浓的求知欲.通过数学的学习发展小学生的个性,促进小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提升,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重要目标.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㊁研究能力.如何有效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 核心问题 ,利用 核心问题 来驱动学生主动思考,驱动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投入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ʌ关键词ɔ深度学习;基础问题;拓展问题;发展思维引㊀言小学数学 核心问题 往往指的是小学数学课堂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它既可以是对基础知识的提问,也可以是数学学习难点的引入,甚至可以是数学知识点的延伸.它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既可以是教师设计的多个层次的问题,也可以是切中要害的单一问题.无论哪种形式,只要是能充分引领小学生投入数学深度学习的问题,都可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而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能引导学生一步步从基础知识的建立发展到对数学知识的钻研㊁探究㊁拓展,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逐步建立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下面对如何以 核心问题 为驱动力,引领学生学习新知,打造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进行探讨.一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存在的障碍(一)学生缺乏挖掘深度问题的意识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在于满足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需求.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掌握基础的运算技巧,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但是由于很多小学生刚刚进入系统性知识学习,学习习惯还在逐步形成中,自主深度学习的意识还不强,深入挖掘问题的能力还不足.在教师讲授数学知识时,他们往往不能进行自主思考,不能将新知识内化,达到数学学习的目标.一些学生简单地将知识的学习等同于表面的 学会 ,而对知识的深度思考和挖掘缺乏自主性,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后期对复杂㊁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如大部分小学生在理解数学加法的算理时,会跟随教师进行一定的练习,以强化自己对加法计算的运用.但是一些学生并不会主动将加法算理与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结合起来.一些学生在学习加法时对加法的算理缺乏深度学习,他们的思维无法得到拓展,这影响了后期学生数学思维㊁数学能力的提升.(二)教师的教学方式呆板㊁单一教师是数学教学中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教学方式的灵活与否㊁教学节奏的合理与否都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虽然教师已经在努力规避免一些问题,如 刻板化㊁灌输式教学 教学问题重复㊁单一 等,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仍旧对部分教师㊁甚至大部分教师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使得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保守,遵循既有的教学经验,没有探索对新的教学方式,缺乏课堂创新意识.一些学生在学习中难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一些教师也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难以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数学,更谈不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㊁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探索.(三)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不透彻基础知识如同一栋大厦的地基,地基不稳固,由数学知识建立起来的大厦即(知识体系)便会不牢固,在碰到一些较难的问题时,学生难以进行良好的知识迁移,不能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碰到的问题.所以,基础知识是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根基.然而,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学生对基础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的情况.一般而言,有两个原因:一是部分学生认为学会㊁掌握一些数学的概念㊁理论就够了,在碰到综合问题时,他们不能融会贯通地运用基础知识解题;二是部分学生后期缺少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容易遗漏知识要点.因此,学生在深度学习时要复习基础知识要点,提高学习效率.二㊁利用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意义(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数学思维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深度,而提问是最容易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2 5引发学生进行思考㊁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模式的方式之一.问题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师与学生形成一种自然的互动,驱动学生基于问题对数学理论㊁定理㊁规律进行探讨,而且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只要学生养成勤思考的习惯,便能够举一反三,形成较强的探索能力,敢于尝试探究数学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便逐渐得到提高,他们的数学创新思维也会得到快速发展.(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深度学习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并花费一定的时间.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从而进行层次化的教学.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的教学情景中,帮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主体的角色,有助于提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多样的,不同层次㊁不同深度的数学问题能够引领不同的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学习,如基础性核心问题能帮助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强化,而一些有难度和深度的问题可以激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所以,一个好问题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深度学习的需求,又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有利于构建数学深度课堂数学深度课堂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数学深度课堂容纳了基础知识㊁拓展问题㊁数学生活等内容.利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可以有效构建数学深度课堂,让师生找准各自的定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师生之间㊁生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学习模式,即互相学习㊁交流互动.同时,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碰到数学问题时能多沟通㊁多思考,善于联系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继而促成数学深度课堂的构建.三㊁利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措施(一)提出基础性核心问题,促使学生打好知识基础核心问题的作用是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使学生不断地深入探索,运用数学知识.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的前提是有坚实的数学知识基础,只有打好数学知识基础,学生才能进行深度学习.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对一些概念性㊁基础性的数学知识进行提炼,从中提炼出有效的核心问题,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利用基础知识的核心问题进行学习,再进行重点知识㊁难点知识的思考,提出问题.如何从教材的基础知识中提炼出核心问题?教师们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一是从教材中的例题着手.例题往往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基础问题,亦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例题有效帮助学生将数学基础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初步培养小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拓展学习做准备.二是设计趣味性数学问题.教师在初期的基础知识教学中,结合生活话题,从教材基础知识中提炼出学生感兴趣的核心问题,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求知欲望,进而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知识,夯实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质量.例如,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关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的教学是学生完成笔算100以内加㊁减法等知识学习之后的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笔算100以内加㊁减法的方法,而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笔算 三位数㊁两位数的加减 ,提高学生利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学的知识及本课时的教材基础内容,提炼出本课时基础导入环节的核心问题:参加世博会的一年级(1)班学生有35人,(2)班学生有34人,参加世博会的一年级学生一共有多少人?这一基础性核心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联系自己已学的笔算100以内加㊁减法的方法,开始列式计算.而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脱离笔算来口算两位数的加减,提高学生对核心问题的二次探索能力.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解答核心问题,先请一名学生说一说口算两位数的加减的思路并归纳口算方法,再依据核心问题列出算式 34+35=? .口算是为了简化笔算过程,可以将34转化为30+4,或将35转化为30+5,进而转化为简单的整十计算,快速得到结果.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出两位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三位数的加减的估算学习做铺垫,教师通过知识迁移,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二)引入重难点核心问题,促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如果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圆,那么基础性核心问题可以看作圆上的点,重难点知识的核心问题则是整个圆的关键,引入重难点知识的核心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重要策略.小学生正处在智力㊁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一些人的认知水平较低,思维能力较弱,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常常会被课程中一些有难度的重点知识困住.所以引入一些重难点知识的核心问题,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知识的难度,让学生将难度转化为学习兴趣,主动探究.而在设计重难点知识的核心问题时,教师需要注意变化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种合适㊁自由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对核心问题进行探索,将课堂从 以教师讲解为主 转化为 以学生探究为主 ,引导学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㊀数学学习与研究㊀2022 5生通过独立学习及合作学习两种方法研究重难点知识的核心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让学生不断进行分析㊁比较㊁探索并联系旧知㊁运用新知研究问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敢于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同时,教师构建了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例如,在小学四年级数学中有关运算定律的教学中,学生可以很快学会加法交换律㊁结合律,但是在学习乘法交换律㊁结合律和分配律及其应用时,许多学生表示理解和运用的难度较大,而乘法运算正是本课时教学的重难点.教师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合理的生活化情景,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推导乘法的相关运算定理.如设计这样的情景:一种故事书每套有4本,每本书售价是25元.如果配书皮,那么每本另加2元.①王同学买了一套故事书,花费多少钱?②张同学和李同学每人也买了一套,两人一共花了多少钱?③陈同学买了一套,且每本都配了书皮,一共花了多少钱?分别列式:①25ˑ4与4ˑ25,②(25ˑ4)ˑ2与25ˑ(4ˑ2),③4ˑ(25+2)与4ˑ25+4ˑ2.学生在计算的过程经过比较发现,三组核心问题中两个算式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数字相同,只是交换了位置或运算符号存在差异.教师可由此引导学生思考 类比所有的乘法计算问题,是否在交换位置㊁结合㊁分配计算时答案也相同的情况 ,并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教师还可以出示 计算98ˑ101和25ˑ44 的题目,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算法.有的学生提出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并就如何分配进行了一番阐述.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合作中不断升,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效率.(三)抛出拓展性核心问题,促使学生深入研究数学知识数学课堂上的深度学习不仅是对教材内容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探索拓展.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抛出一些拓展性核心问题,有效拓展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精神,促使学生对知识产生追求的渴望,进入深入研究数学知识的学习状态.学生也会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中逐渐养成科学㊁严谨的数学研究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授课内容结束之后,设置一个知识总结的环节,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或一个单元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归纳总结,促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归纳总结中探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出有挑战性的核心问题,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产生兴趣,促使学生深入研究数学知识,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批判能力,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持续发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分析㊁整合知识解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综合素养.例如,小学四年级 数学广角 鸡兔同笼 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关键的深度探究实践活动,是针对四年级小学生思维㊁知识体系架构开展的拓展活动,是整个四年级数学教学的核心之一. 鸡兔同笼 的相关问题可以说是具有拓展性的核心问题.在提出核心问题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哪些,如数学运算定律㊁统计图形的运用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设置一个简单的正向思维思考的问题,如 三只鸡和一只兔子共有多少只脚 .学生可以利用所学的乘法运算知识得出结果.教师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计算 鸡兔一共8只,共有22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学生通过制图表(即列表法)的方式得到答案:5只鸡㊁3只兔.最后,教师出示逆向思维的核心问题 一个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有35个头和94只脚 ,让学生计算鸡和免各有几只.逆向发问增加了问题的难度,考验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发现,利用列表法探究时,由于数字较大,列举的速度慢,解题的速度也较慢.当利用假设法找鸡兔之间的数量关系时,学生发现 鸡减少一只,同时兔增加一只,脚就多两只 ,猜想是否可以假设笼子里全部是兔子或全部是鸡来计算.教师由此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深入研究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结㊀论核心问题驱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㊁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利用核心问题驱动学生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㊁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深入数学知识的探究和拓展学习,不断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素养,发展他们的思维.ʌ参考文献ɔ[1]谢凤清.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8(14):117.[2]叶琳.问题驱动深度学习[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9(3):61.All Rights Reserved.。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摘要:对于小学数学课程来说,无论思维能力还是解题能力都源自问题意识,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才能在探究的过程中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是问题意识的重要作用。
问题意识是引导学生的最好方法,会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所以,当下教师要适当引导,通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促使其多加思考.除此之外,具备问题意识的学生也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会让学习效率变得更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引导;深度学习;教学策略引言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深度学习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营造出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展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此可以发现,教师的启发性和学生的自主性在深度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堂问题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工具,因此,对深度学习下的小学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形式乏味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真正落地,主要目的是更好地使小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立即调动其数学思维来快速解决问题,这一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
因此,需要教师围绕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调整教学方式,给学生建设良好学习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仍然有教师不能摆脱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仍旧侧重于将理论灌输给学生,一股脑地给其下达练习任务,期望基于此种方式来提高学生数学考试成绩,殊不知这只会让学生越来越抵触数学学习。
(二)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虽然目前我国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主要还是围绕应试教育开展教学。
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仍然继续采用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以教师主动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几乎只能根据教师的讲课思路和授课节奏进行学习、练习。
问题驱动,促进深度学习
问题驱动,促进深度学习作者:蒋黄鹂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19年第05期摘; 要:文章基于问题在数学教学中的驱动效应,结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实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深度学习兴趣,引发问题冲突,强化学生深度学习体验,聚焦关键问题,掌控深度学习节点,拓展问题维度,培养深度学习思维,倡导生本问题,凸显深度学习主体,新构问题情境,促进深度迁移应用,意在深度学习中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生长。
关键词:问题;驱动;深度学习;数学亚里士多德指出,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这一论述突出了疑问和惊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疑问与惊奇,从而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向数学学习深度推进。
目前,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设计中,还存在问题设计枯燥无趣、泛化、维度单一、学生主体不突出等现象,制约了问题驱动效应的实现。
本文基于上述问题,结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实践,提出优化问题驱动、促进深度学习的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深度學习之趣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与生活存在密切的关系,普遍地存在于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数学问题时,改变当前单调、枯燥的问题呈现现状,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构建问题情境,从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不断深入推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内容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笔者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情境提出问题:小明和爸爸星期天去超市购买东西(借助多媒体辅助呈现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爸爸在停车之前认真地看了看,然后小心谨慎地将车停好。
细心的小明发现这个停车位和一般的停车位不一样,随后他就问爸爸在观看什么?小明爸爸没有回答,反问小明说:“你猜猜看,爸爸在看什么?”借助这一个问题情境,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小明爸爸在看什么。
学生很快就回答出在观察车位的大小,笔者顺势引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概念,告诉学生仅仅依靠观察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进行精准的计算,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探索求知、学习过程中的思想和思维过程、学习的方法以及对具体内容的理解[1]。
美术课堂教学中应用深度学习要把握深度学习的特点,将深度学习与小学美术学科结合在一起。
通过深度学习应用的方式提升小学美术的课堂效率和质量,让学生逐步掌握学科应有的结构化、思维和认知方式。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建构有深度的教学情境深度学习呼唤深度教学,指向关键能力,基于关键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创设真实而具体的美术情境,通过美术情境创设的方式培养学生审美,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美术学科的魅力,了解美术学科的价值,从审美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感受美术美的韵味。
以《漂亮的小钟表》为例,教师可以预设场景:随着人类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钟表的造型和功能越来越完美,请看老师准备的现代钟表图(白板展示各种造型的小钟表)哪个钟表你最喜欢?能说一说理由吗?通过各种造型的钟表让学生产生美的意识,在欣赏的过程中男生和女生的基本审美也出现了一些差异。
如男生比较喜欢奥特曼,女生则喜欢米老鼠,当然也有喜欢喜羊羊、熊大熊二的。
学生挑选出自己喜欢的钟表以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你会觉得它好看呢,从哪里感觉好看呢[2]?通过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喜欢米老鼠的同学说,米老鼠的时钟外形好看,是三角形!也有同学说喜欢颜色,也有喜欢米老鼠造型的,不同学生的表现和喜欢的地方不同。
此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每一个人喜欢的地方不同,那么是否有大家都喜欢的地方呢?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审美,了解审美主要是符合大众的需求,在某些地方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从而为学生后续美术的学习找到一些共识。
培养学生审美非常重要,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逐步建立学生审美并让学生具备审美的意识与能力,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艺术水平。
二、立足高阶思维力培养,开展有深度的课堂引导问题的解决依赖学生的思维能力,聚焦具体的方法。
以问题为驱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20213一、研究背景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
数学教学实质上是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思考、分析、猜想、推理、验证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目标中提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抽象性较强,对于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以问题为载体,在课堂中进行有效追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索、主动探究的能力,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基于此,本文以《看日历》教学实践为例,尝试以问题为驱动,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二、深度学习理论框架(一)什么是深度学习对于深度学习的理解,一般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它是学习者在高阶思维发展和实际问题解决的基础上,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主动、批判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其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将已有的知识转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
而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则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地积极参与,体验数学学习,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过程。
学生通过从具体到抽象、运算与推理、几何直观、数据分析与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思维活动,获取数学核心知识,掌握数学本质和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培养核心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步成为独立、批判、创新、合作的学习者。
(二)基于“问题问题””的深度学习课堂模型笔者以“深度学习”理论框架为指导,以“深度学习”一般过程为背景,构建了基于“问题”的深度学习课堂模型。
该模型是指向深度学习的多维度目标、引发深度学习的活动设计、激发深度学习的问题环境、促进深度学习的个性化任务以及围绕深度学习的多元化评价等方面对问题引领课堂的总体设计。
三、以问题为驱动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每名学生都是不同的独立个体,我们需要了解学生的特点。
问题是启学引思、导学引教的有效载体,教师需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加以分析,找准关键问题。
基于问题解决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以初中数学为例
基于问题解决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以初中数学为例摘要:众所周知,问题的解决是数学学科的基础,基于问题解决素养的数学课堂更侧重于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它重在实现数学的“四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故本文笔者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价值为出发点,然后重点谈谈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利用问题开展教学,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活动设计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价值1.1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解决的数学模式能让初中生在学习的模式上改变过去被动学习的模式,由被动学式转为主动学习,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
这种积极的思考模式的建立,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强调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用思考问题的思维去学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1.2.优化知识结构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数学教学模式能让学生更高质量的对知识进行优化和组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学生的知识生成,知识的生成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可以明确的让学生感悟到知识的生成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和重组,新生成的知识被初中生不断的重视和利用,使得在提高学习质量的同时,也实现了知识的结构化和系统化。
1.3促进学生差异化发展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和数学学习习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的的大前提之下,尽可能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教师作为学生知识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自己的长处,明确自己的短处是很有必要的。
长期在这中个性化的辅导中,学生在个性化发展中能找到一个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也能在自我的成长空间中尽情的探索自己的成长路径。
二、基于问题解决素养的学习活动设计——以初中数学为例2.1深度备课,规避教学模式的缺点备课是一个教师核心素养和专业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今在教师的备课过程生中一定要做到深度挖掘教材,进行深研和备课,在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并且合理规避其教学模式的缺点,在使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很有可能被隔离或者碎片化,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引起重视。
巧设支架促幼儿深度学习——以项目式水区游戏为例
关注项目式水区游戏是我园借鉴意大利瑞吉欧的项目学习模式,以水区游戏为载体,鼓励幼儿基于问题情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在项目式水区游戏中,教师注重发展幼儿高阶思维和提升幼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关注幼儿知识经验的迁移与拓展,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究与学习,进而引发幼儿深度学习。
笔者与本园项目式水区游戏课题组的教师亲历并参与了幼儿的项目发展过程,梳理并提炼了以下“五个支架”促幼儿在水区游戏中深度学习。
一、设置“问题支架”驱动幼儿主动思考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
在项目式活动中,适宜的问题能驱动幼儿主动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进行深度学习。
在项目式水区游戏中,“问题支架”起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它不仅支持着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究,而且连接着幼儿在项目式水区游戏中的关键经验。
那么教师如何设置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驱动性问题的价值呢一是把握问题设计的合理性。
驱动性问题的合理设计要考虑四个特点:兴趣性、真实性、探究性、开放性。
只有合理地设计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在项目式水区游戏中深度学习。
大班项目式水区游戏“好玩的弹力船”是基于班级主题活动“有趣的弹性”生发的水区游戏项目。
班级幼儿已有关于弹性的粗浅经验,活动区中新投放的“弹力小船”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他们纷纷议论:“弹力小船为什么一会儿向前一会儿后退呢?弹力小船为什么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关于弹力船行驶速度、方向的问题,引发了幼儿持续的探究。
教师抓住契机发起了水区游戏“好玩的弹力船”,并以“怎么让弹力小船快速行驶在水面上”相对开放的问题作为该项目的驱动性问题,于是一场关于“弹力小船”的探究之旅便展开了。
二是关注核心问题的可拓展性。
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能启发幼儿展开思考与探索,水区游戏项目中的问题是追随着幼儿的一次次探究而不断变化的。
教师要关注核心问题的可拓展性,基于幼儿的学习,启发幼儿不断寻找、发现新问题,让幼儿的探究在一次次的游戏中建立“经验链”,持续地进行探究,进行深度学习。
聚焦核心问题设计 提升深度学习能力
聚焦核心问题设计提升深度学习能力
曾淑惠
【期刊名称】《名师在线》
【年(卷),期】2022()13
【摘要】科学的发展与知识的增长,都始于问题。
对问题教学的研究,是广大数学教育者关注的话题。
文章基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创设启发性核心问题、提出互动式核心问题、设置递进式核心问题、制造冲突式核心问题、搭建可视化核心问题的问题设计策略。
【总页数】3页(P4-6)
【作者】曾淑惠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7
【相关文献】
1.提升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课程建设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角
2.提升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课程建设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角
3.聚焦核心问题引发深度学习——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4.基于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提升的小学英语单元作业设计--以牛津上海版3AM4U1 Insects为例
5.聚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农村教师培训设计:要素、模型与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问”中探路,绽放思维之花——基于问题引领,引发深度学习案例研究
“问”中探路,绽放思维之花———基于问题引领,引发深度学习案例研究◎刘晓霞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手段。
优质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结合《新标准英语》(外研版三年级起点)的若干教学案例,探讨如何通过优质的课堂提问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1.创设语境提问,培养发散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开放真实的语境,设置不用类型的优质问题,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
1.1设计关联语境,提启发性问题,激活思维广度英语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结合关联的语境进行提问,能够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启发性问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广度。
例如,四年级上册“Module5Unit2Can Sam play football?”一课,学习重点是用“can”表达自己与他人的能力。
教师首先通过一段rap幽默风趣地介绍了自己,然后提问:“Can you guess what else I can do?”并给予一定的语言支架,“Can you...?”激活学生已有认知,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支架进行提问。
学生能够问出“Can you swim/play basketball/skate/ride a bike...?”等问题。
这样的导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广度,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1.2巧设悬念语境,提预测性问题,开拓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巧设悬念语境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求知的好奇心。
通过提出预测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故事发展展开合理的想象与猜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四年级上册“Module9Unit2I’m going to do the high jump”一课,第一部分的课文情境是:小鸟采访兔子和乌龟在运动会中将要参加什么比赛项目。
基于深度学习问题设计的策略
基于深度学习问题设计的策略摘要:深度学习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实质要求,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教育教学体制创新有重要影响。
教师需要了解深度学习的具体对策,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着眼于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围绕问题设计来调整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模式,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及成效。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学生的深度学习非常有必要,这一点对深化学生的数学知识印象有重要影响。
教师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真正实现环环相扣,结合核心问题来设置不同的提问让学生自主探索,确保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新的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全面促进高中数学教学创新及优化升级。
学生也能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对个人的综合素养有一个客观真实的认知,主动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育,发展个人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深度学习;问题设计;策略分析引言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今天,各种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及多元。
为了更好地实现与时俱进,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站在宏观的角度立足于学情来进行分析以及调整,主要挖掘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元素。
其中学生的深度学习被反复提起,这一学习模式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则需要根据当前的教育教学实情,通过对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及分析针对性的创设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散,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纠正学生的偏差认知,确保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技巧,真正实现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
教师需要注重不断反思和总结,了解不同问题的设计要求以及对学生的吸引力,结合当前的教育教育学大纲来进行分析,进一步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实现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改革,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逐步提升。
1.深度学习及问题设计概述深度学习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思维的广度及深度,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思维层次水平,促进高阶思维的有效培养及提升。
深度学习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参与,教师则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多种现代化教学策略的有效整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身心成长规律将课堂归还给学生,积极实现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有效整合,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生活动为切入点要体现三方面的
关注 : 关 注 学 生 的 年段 特 点 , 每 个 年 段 的 小
学生身 心特点不 同, 适宜 的学 习活 动也 不 同, 可从适宜 的学习活动 出发设计 核心问 题; 关注学科的学习牛 寺 | , 不同的学科 , 侧重 的内容不 同 , 可根据 学科 特点设计核心 问 题; 关注课型的学 习特点 , 不 同的课 型有 不 同的学习方式 , 可根据课 型特点设计核心问
题 。涨
45
思涌动是指学生 睛感与思维高阶介入 , 师生
之间在情感与思维上相互碰撞和融通 ; 意义 建构是指 引导学生建构学科教材的本质 , 引 导学生建构学科教材知识所蕴含的深层意
学科核心问题设计的三个切入点 学科核心问题设计有 以下三个基点 : 触 及学生心灵 的深处 ( 兴趣的引发处 , 情感的
通过前置学习 , 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知识 、 技能方面 的基础 ; 通过学科核心问题 ( 整合 性) 和子问题 ( 层7 欠陛) 的提出 、 解决 , 驱动学 生深入学 习; 根据子 问题设计学习活动, 学 生在 活动 中解决问题 , 获取新知 ; 学生在学 习中要有情感 、 思维的积极参 与。学科核心 问题具备如下特点 : 情景性( 核心问题应在 具体 隋景 中, 具有情景性、 真实性 、 生活化的 特点 ) ; 包容性 ( 核心 问题要能涵盖 、 统摄其 它的子问题 ) ; 探究性 ( 核心问题要有探究的 空间) ; 契合 陛( 核心问题要与教材本质精髓
共鸣处 , 思维的进发处 ) ; 深入学科知识的本 质( 强调学科思想方法和抓住学科基本结构
等) ; 引导学生持续的发现与建构。
切入 点 一 : 教材
Hale Waihona Puke 为但情感体验不够深切 、 思维不够深入 、 理
解不够深透 。要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必定要 从参与机会的提供过渡到参与深度的提升。 所 谓深度参与是指有效触及 学生心灵
抓内容。如《 海上的日出》 , 课文的最后 有一句 中心句“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 从这
一
句子人手设计核心问题 : “ 为什么说海上 的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
深处 , 引导学生持续建构学科教材本质并对
后 续 学 习与发 展产 生深 远影 响的课 堂参 与。其基本特征是 内源性 、 深刻性 、 交融性 和层次性 。内源性表现在学生主动参与 的 学 习动力 ; 深刻性 表现在深入学 科教材本 质, 触及心灵深处 , 引导学生持续的建构 , 对 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 交融性表现在教师和 学生在情感和思维上的交融 , 学生心灵与学 科教材知识 的交融 ; 层7 欠I 『 生 表现在学生活动 及其过程的层次性 。
致用 的能 力 。
指围绕学科核心 问题而生成设计 出来 的具
有层次 陛的学科子 问题。
学生需要一方面是学生本身的需求 , 即 学生想要通过上课 了解和学习的内容 , 另一
方 面 也 是 学生 处 在 该 年 龄 段应 有 的发 展 需
基于学科核心 问题的整合性教学 与基
于学科子问题的层次 I 生教学 , 是促进学生深
处) 。
抓应用。 《 购物策略》 一课 , 老师着眼“ 根
据实际需要, 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 析和比较” 这一 目标, 提出“ 哪家去买最合算 呢” 这一核心问题 , 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 的 基本过程和方法 , 学会应用。
切入 点 二 : 学 生需 求
我们将学科核心问题 的类型及内涵归
求。以学生的需求为切入点 , 通过前测进行
了解 , 再在课堂上师生共构。
切入 点 三 : - 9 - - 生活动
度参与的两大基本教学路径。
深度参与课堂具有三大实践特质 : 问题 驱动 、 情思涌动 、 意义建构 。其中, 问题驱动 是 指借 助具有整合性的学科核心问题 和有 层次 f 生的子问题群驱动学生的深度参与 ; 情
向发现知识背后 的方法和能力 , 帮助学生使 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换作用而 内化为认知结构; 欣赏类核心问题引导学生 享受美好 的事物 , 领 略其 中的趣味 、 意境和 感受 ; 判断类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肯定或否定 某种事物 的存在 , 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 性, 重在思维过程 的引导 ; 创造类核心问题 引导学生构思 、 制作 、 发明之前 尚未见到或 者没有使用过的某一工具或其他事物 ; 应用 类核心问题是解决现实生活中或生活情境 较强 的某一具体操作性 问题 , 培养学生学以
抓冲突。 《 小抄写员》 课文描写 了小抄写
员叙利奥 帮爸爸完成抄写工作耽误睡眠导 致学习状态不佳 , 深受爸爸误会 的故事 , 设 计 了“ 叙利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这一核心
问题 , 引导学生体会叙利奥的内心冲突, 感
悟叙 利 奥这 一人 物形象 。
契合 , 与学生契合 , 触及学生情感及思维深
义, 最终帮助学生建构 自我的生命意义。
学科核心 问题 , 引导学生深度参与
成 都 师范 附属 小学 华润 分校 叶筠 陈朝 晖 张 琳玲
深度参与. 有效触及学生心灵
课 堂教学 中 , 学生参 与深度不够 , 是一
个 不 容 忽视 的 问题 。主要 表 现 为 : 有 参 与行
通过研究 , 我们提炼出基于学科核心问 题的深度参与课堂的基本实践框架 , 包含前
置学习 、 问题驱动 、 活动推动和情 思参与 。
学科 问题是促进学生深度参 与的驱动 器 。学 科 问题 群 设计 的基 本模 式 是 “ 1 +
X” 。其 中, “1 ” 是指学科核心问题 , “ x” 是
纳如下 : 体验类核心问题指向学生的实践体 验活动 ,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认 识事 物, 通 过亲身经历 , 获得经验 ; 建构类核心问题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