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酒出事四种情况要担责
喝酒劝酒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聚会、宴请等社交活动日益增多。
在这些活动中,喝酒劝酒成为常见的现象。
然而,喝酒劝酒并非无懈可击,它可能带来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本文将围绕喝酒劝酒的法律后果展开论述。
一、喝酒劝酒的法律性质喝酒劝酒是指在他人的劝导下,被迫饮酒或过量饮酒的行为。
在我国,喝酒劝酒既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也不属于行政违法行为,而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问题。
但是,当喝酒劝酒行为导致严重后果时,就可能触犯刑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喝酒劝酒的法律后果1. 侵犯他人健康权喝酒劝酒可能导致他人醉酒,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酒精中毒、胃溃疡、肝硬化等。
在此情况下,劝酒者可能因侵犯他人健康权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因过错侵害他人人身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劝酒者若因劝酒导致他人健康受损,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侵犯他人生命权喝酒劝酒还可能导致他人因酒精中毒而死亡。
在此情况下,劝酒者可能因侵犯他人生命权而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罪,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若劝酒者明知他人身体状况不宜饮酒,仍劝酒导致他人死亡,则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
3. 危害公共安全酒后驾驶、酒后闹事等行为,可能导致交通事故、打架斗殴等事件,从而危害公共安全。
在此情况下,劝酒者可能因间接故意或过失致人死亡、过失伤害等罪名,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4. 损害家庭关系喝酒劝酒可能导致家庭矛盾激化,损害家庭关系。
在此情况下,劝酒者可能面临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宴请喝酒致人死亡,谁来担责?
第二十六条 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喝酒过多必然会伤身体,在酒宴上要适度喝酒。如果您身边也发生了饮酒过多致死的悲剧,请特别注意确定相关责任人。文章列举的可能不能囊括实际存在的情形,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建议您及时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尽可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法律依据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劝酒人。
劝酒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强迫性劝酒的人,这种人往往会实施故意灌酒、用话要挟、刺激对方喝酒的行为。另一种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因上述劝酒人的原因导致其人喝酒致死的,劝酒人即需要承担劝酒致他人死亡的责任。
3、同饮的酒友。
同饮的酒友间负有相互保护、提醒的义务。所以,在饮酒者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己的行为时,共同饮酒人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或不劝阻其酒后驾车,则违背了公序良俗的原则,属于未尽到相互保护义务的不作为,在主观上对醉酒者的死亡存在一定的过错,故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近段时间,经常会看到类似官员宴请喝酒致死、喜宴喝酒致死变丧宴的新闻。例如,今年4月9日,年仅33岁的副镇长钟某在接风宴上喝酒过多致死。喝酒过多致死的人,除了他自己需要对自己负责之外,还有哪些人需要承担责任呢?
1、宴请人。
作为宴请人,虽然并无侵害醉酒人的恶意,但由于其是宴席的组织者,且应当知道饮酒过量的危害。所以宴请人有法定的合理注意义务。该注意义务包括劝阻饮酒人饮酒频率过快、饮酒数量过大的义务,以及在饮酒人酒醉时的积极救助义务等。如果宴请人没有履行上述的义务,而导致醉酒人伤亡的,就应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
劝酒致人伤害、死亡是否应当承担责任
劝酒致人伤害、 死亡是否应 当承担责任
当前 , 因喝酒聚会席 间 , 主人或同桌客人 、 店服 务员劝酒致人伤 害、 饭
∥ :罗建升
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各地 法院也 不断受理 因喝酒引发人 身伤 害、 死亡 , 最 终 受 害人 或 受 害人 家 属 诉 “ 酒友 ” 偿 的 案件 。 赔 对于损 害后果的发生, 酒友” “ 应否承担责任呢 ?对此社会各界 的认识 不尽一致 , 法律规 定也不尽规 范完善 。对此 , 笔者认 为, 不能一概而论 , 应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责任构成要件
二、 责任承担种类
在 喝酒引发 的人身损 害赔偿 纠纷 中, 原 则上责任 自负 。因为究竟有多少酒 量只有 自
酒友是没有劝阻义务的。 又规定 了无过错 责任原 则和公 平责任原则 。 对于酒后驾车应否劝阻的 问题 ,也有人 在 当事人对 造成 的损 害都无过 错的情况 下 , 认为 , 不管酒友是否进行阻止 , 只要这种阻止 不 能适用 过错 责任 要求 致害人承担责任 。但
导致损害后 果的发生 , 酒友都 在对受害人遭受损 害得不 到补偿 显失公 平的 己才知道 , 根据心情 、 状态 、 环境 的不 同 , 一个 没有发生效果 , 应承担责任 。笔者认 为: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人 情况下 , 可由人 民法 院根据案情实 际 , 依公平 人 的酒量也会发生变化 , 别人是无法判 断的。 身安全和家庭幸 福,理所 应当为宴会的主办 原则裁判合理分担损失 。 当自己无法把握或判断失误 的时候 ,后果应 3办事设宴饮 酒的情况 。 . 因家有喜事或丧 共同饮酒 人 、 为饮酒 提供 场合的人 以及乘 当南自己承担 。但是在以下 四种情况下 , 劝酒 者 、 坐饮酒人驾车的人设定一个义务 :阻止司机 事举办宴会 , 间因劝酒致人死亡 , 席 宴会 的主 者应承担赔偿 责任 。 阻止饮酒的人驾车。司机本人更应 当做 办者承担责任 。作为宴会的主办者 , 一般都是 1j 迫l l 虽 陧劝酒。 酒桌上 可能会出现类似 的 饮酒 , 如果要 开车 , 就不能够喝 因为 自己有喜事 , 举行 了一个宴会 , 然后邀请 话:你今J ̄ 喝不可 , “ LI P 不喝就别想走 !’ , 作为酒 到饮了酒 就不驾 车, 友 ,如果在饮酒过程中有明显 的强迫性 的劝 酒 。我们一 定要做 到把 喝酒 和开车这两个事 只有做到严格 的区分 , 酒 酒行为 , 如故意灌酒 、 用话要 挟 、 刺激对方 、 不 情严格 的区分开来 , 后驾 车这种现象 ,这种造成生命 和财产极大 喝就不依不饶等 , 只要主观上存在过错 , 此时 对于损害后果的发生 ,酒友”应 当承担一定 危害后果的现象才能够彻底的被防止住 。 “ 的过错责任。这种劝酒 还应 包括在对方 已喝 自己的亲朋好友共 同庆贺 , 从这个角度讲 , 作 为宴会的主办者对于他所邀请的客人 比较熟
民法典劝酒民事责任如何认定
民法典劝酒民事责任如何认定
在民事责任中如果承担相关的违法责任的,⼀般都是对⽅有过错⾏为,和过错⾏为对应的就是⽆过错⾏为,只要是对他⼈的民事权利有造成损害的,⼀般都要承担责任。
那么民法典劝酒民事责任如何认定?店铺⼩编已经整理了如下的内容供⼤家做法律参考。
⼀、民法典劝酒民事责任如何认定
劝酒者承担法律责任⼀般是对事故发⽣具有过错责任的情形,有以下情形的,需要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1、强迫性劝酒,明智对⽅⾝体原因不能饮酒强迫其喝酒的;
2、⼀起喝酒未将醉酒者安全送到家中或者其他地点导致发⽣事故的。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千⼀百六⼗五条
⾏为⼈因过错侵害他⼈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千⼀百六⼗九条
教唆、帮助他⼈实施侵权⾏为的,应当与⾏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民事⾏为能⼒⼈、限制民事⾏为能⼒⼈实施侵权⾏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民事⾏为能⼒⼈、限制民事⾏为能⼒⼈的监护⼈未尽到监护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般的民事赔偿范围是什么
侵害他⼈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出的合理费⽤,以及因误⼯减少的收⼊。
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
按照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即使在民事⾏为过程中对⽅存在着⽆过错的⾏为,但是也需要承担⼀定的责任,这个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分析。
但是⽆过错在补偿的时候⼀般只是合理补偿。
以上就是⼩编整理的回答,如有其它需求欢迎到店铺做相关的法律咨询。
因劝酒引发的赔偿案件
因劝酒引发的赔偿案件“因劝酒引发的赔偿案件”的更多相关文章????法官提醒:酒桌上这四种情况要坐牢!...九龙山书院法官提醒:酒桌上这四种情况要坐牢!男子醉酒死亡,同饮者赔偿。
周某不胜酒力,酒醉不醒,次日早晨,周某被发现因酒精中毒死亡。
周某家人随后将该培训学校及参加饭局的7人全告上法庭,要求共同赔偿周某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共计11万余元。
法院审理认定,周某作为成年人,对酒精中毒死亡负主要责任,应承担赔偿责任的70%。
组织饭局者陈某承担20%的责任,其余6名参与人共同承担剩余10%的责任,共计赔偿周某各项费用3.5万余元。
公安提醒:酒桌上这四种情况要坐牢!千万别不...黄勇强wn1bo...公安提醒:酒桌上这四种情况要坐牢!男子醉酒死亡同饮者赔偿。
周某不胜酒力酒醉不醒,次日早晨,周某被发现因酒精中毒死亡。
周某家人随后将该培训学校及参加饭局的7人全告上法庭,要求共同赔偿周某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共计11万余元。
法院审理认定,周某作为成年人,对酒精中毒死亡负主要责任,应承担赔偿责任的70%。
组织饭局者陈某承担20%的责任,其余6名参与人共同承担剩余10%的责任,共计赔偿周某各项费用3.5万余元。
专题知识点:劝酒劝出官司的四种情况慈溪全媒体陈某在某饭店设饭局,宴请周某、孟某等8人。
周某不胜酒力酒醉不醒,次日早晨,周某被发现因酒精中毒死亡。
周某家人随后将参加饭局的7人全告上法庭,要求共同赔偿周某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共计41万余元。
法院审理认定,周某作为成年人,对酒精中毒死亡负主要责任,应承担赔偿责任的70%。
组织饭局者陈某承担20%的责任,其余6名参与人共同承担剩余10%的责任,共计赔偿周某各项费用13万余元。
注意!年底聚会喝酒这四种行为要承担法律责...好风似水年底聚会喝酒这四种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年底聚会喝酒这四种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资料图图文无关钟欣摄。
法院审理认定,周某作为成年人,对酒精中毒死亡负主要责任,应承担赔偿责任的70%。
强行劝酒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文化源远流长,劝酒成为一种社交礼仪。
然而,随着酒文化的盛行,强行劝酒的现象也日益严重,不仅给饮酒者带来身体伤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强行劝酒的法律后果,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强行劝酒的法律后果1. 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强行劝酒的行为,可能侵犯饮酒者的身体健康权、生命权等民事权益。
若饮酒者因饮酒过量导致身体伤害,劝酒者可能需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2. 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因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若劝酒者明知对方醉酒,仍劝其饮酒,导致对方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劝酒者可能需承担刑事责任。
3. 民事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侵害他人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若饮酒者因饮酒过量导致身体伤害,劝酒者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4. 信誉损害强行劝酒的行为,可能给劝酒者本人及所在单位、家庭带来信誉损害。
在社会交往中,劝酒者可能因个人行为被他人误解,影响人际关系。
三、防范措施1. 提高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对酒后驾车的认识,让劝酒者了解强行劝酒的法律后果,自觉抵制劝酒行为。
2. 强化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对强行劝酒行为进行监督,对违法行为进行举报,形成人人抵制劝酒的社会氛围。
3.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劝酒行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劝酒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4. 倡导文明饮酒提倡文明饮酒,尊重饮酒者的意愿,不强迫他人饮酒。
在社交场合,倡导适量饮酒,避免过量饮酒带来的身体伤害。
5.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酒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让公众了解酒文化的历史、内涵,提高饮酒者的文明素养。
劝酒致死人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在中国,劝酒文化源远流长,常常出现在各种社交场合。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劝酒所带来的法律风险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本文将探讨劝酒致死人的法律后果,旨在提醒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要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一、劝酒行为的法律性质劝酒行为本身并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但其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导致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的规定,劝酒行为可能构成侵权行为,造成他人人身损害的,劝酒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劝酒致死人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如果劝酒行为导致他人死亡,劝酒人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较轻的,可以处拘役或者管制。
如果劝酒人明知对方有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仍劝酒导致对方死亡的,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将面临更严重的刑罚。
2. 民事责任劝酒致死人的民事责任主要包括赔偿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劝酒致死人的,劝酒人应当赔偿受害人的医疗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损失。
3. 行政责任劝酒致死人的,劝酒人还可能面临行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三、如何避免劝酒致死人的法律后果1. 提高法律意识劝酒人应充分认识劝酒行为的法律风险,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避免因劝酒导致他人死亡。
2. 自觉抵制劝酒在社交场合,应自觉抵制劝酒,尊重他人的意愿,避免因劝酒引发纠纷。
3. 关注他人健康状况在劝酒过程中,应关注他人的健康状况,避免因劝酒导致他人身体不适。
4. 及时报警处理如果发现他人饮酒过量,出现生命危险,应立即报警处理,避免因延误救治导致严重后果。
酒桌上这四种情况要坐牢
龙源期刊网
酒桌上这四种情况要坐牢
作者:商海春
来源:《烹调知识·原创版》2017年第06期
节假日,朋友聚会多起来,喝酒助兴自然也少不了。
法官提醒,在参加宴请中,如果饮酒出事,有4种情况,劝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首先,是强迫性劝酒。
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其次,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
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第三,是未安全护送醉酒者。
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最后,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小心 酒桌上这四种行为要担责
小心酒桌上这四种行为要担责岁末年终,亲朋好友相聚、老同学相约,免不了要喝上几杯。
可是,你知道吗,酒桌上,同饮人不当劝酒、灌酒引发人身损害,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春节将至,饮酒要适度,劝酒别出格,照顾亲友要细心。
现代快报记者王瑞案例1男子酒后猝死,家人将酒友告上法庭2010年2月的一天,南京人李某和六个朋友一起聚餐喝酒,回家后李某就休息了。
第二天李某妻子叫他起床时,发现李某竟然已经过世了。
李某的妻子认为,丈夫身亡与六个酒友劝酒有关,并将他们告上了法庭。
而李某的六名酒友认为,聚餐相互敬酒是人之常情,他们主观上并没有强行灌酒,也没有实施强迫性劝酒行为。
由于李某妻子无法证明李某的猝死与饮酒有关,也拿不出证据证明其余六人有劝酒的行为,最终,法院一审驳回了李某妻子的诉讼请求。
提醒如有强迫性劝酒行为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多数情况下因饮酒导致的伤害,都应由发生人身损害的饮酒人自负责任。
不过,如果在饮酒过程中有明显的强迫性劝酒行为,如野蛮灌酒、言语要挟、刺激对方、不喝就纠缠不休等,此时对于损害后果的发生,劝酒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案例2老同学聚会饮酒,突发脑梗塞死亡2011年5月的一天,65岁的李栋和几个老同学聚会。
虽然自己有高血压病史、平时也很少喝酒,可李栋还是选择了喝白酒,几杯下去就觉得身体不适,后来甚至连路都没法走了。
李栋被送往医院急救,医生诊断为急性脑梗塞,两个礼拜后,他最终不治身亡。
李栋的家人难以接受这一事实,将其老同学都告上了法庭。
法院审理后认为,当天并不存在劝酒行为,也没有证据证明李栋饮酒过量,发现其身体不对劲后,老同学也及时联系了李栋的家人,因此,认定老同学没有过错。
但考虑到双方的权益,最终判决几名老同学对李栋的家属进行适当补偿,具体补偿比例为全部损失的10%。
提醒明知对方不宜饮酒而劝酒诱发伤亡要担责饮酒者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和饮食禁忌应该是最清楚的,如果自觉饮酒过量甚至不适,就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应对。
请客劝酒中毒谁担责
请客劝酒中毒谁担责案情周某和邓某是高中时期的同学,邓某在上海做事,同学之间十多年来未见面。
今年“五一”期间,邓某回家探亲,随同而来的还有邓某大学时的同学潭某。
周某知情后,设宴款待邓某和潭某。
酒过三巡,周、邓、潭均有醉意。
潭某说酒量有限,自己不能再喝了。
但周某非常盛情地说:“你是远客,今天不能让老同学扫兴,要喝个痛快,一醉方休。
”潭某见周某这样说,盛情难却,只好继续喝酒。
席间,潭某突然晕倒在地,周、邓见状,立即将其送往医院诊治。
经诊断为重度酒精中毒,花费医疗费1285元。
潭某出院后,觉得自己委屈,即找到周某要求其承担医疗费。
周某则说:“我好意请你吃饭,怎么要我承担医疗费?是你自己身体不行。
”为此,双方发生纠纷,潭某将周某告上法庭。
分歧本案在处理中存在二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周某没有伤害潭某的故意,周某无过错,不应承担潭某的医疗费,应由潭某自负。
理由是周某好意宴客,在用餐时,多劝客人饮酒是传统习俗。
潭某因醉酒中毒致伤与周某没有法律上的直接因果关系。
造成潭某的伤害完全是潭某自己没有把握好分寸,自身身体不行所致。
第二种意见认为,周某盛情待客,虽劝潭某超量喝酒,但对造成潭某酒精中毒不存在伤害的故意,即无过错。
潭某自知自己的酒量有限,但感到盛情难却,造成自己中毒受伤,潭某也不存在过错。
结合本案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由周某承担40%的医疗费,由潭某自负60%的医疗费比较合理。
论文网笔者赞成第二种意见。
评析在现实生活中,宴请待客时,都喜欢劝酒。
有的人是希望让别人多喝,看别人出洋相,特别是对酒量比自己小的女性更是百般“刁难”,逼其就范;有的人是为了真心待客,惟恐怠慢了客人,怕客人说自己小气,所以舍命陪君子;还有的完全是为了赌酒、斗酒等等。
一旦发生醉酒中毒事件,由谁承担责任?那要看劝酒的人是否存在逼酒的故意。
对第一、三种情况,一般应认定具有逼酒的故意,即当事人明知对方酒量不行,而希望其发生醉酒(即酒精中毒),或者对其发生醉酒采取放任的态度,对此,当事人应承担过错责任。
酒后驾车意外身亡劝酒的有责任吗
酒后驾车意外身亡劝酒的有责任吗依据《民法典》的规定,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身亡,劝酒者是否有责任,要看劝酒者是否有过错而定,例如酒驾者明确表现开车不喝酒,劝酒者硬要其喝酒的,就存在过错,要承担责任。
关于酒后驾车意外身亡劝酒的是否有责任的问题,下面由我为你详细解答。
一、酒后驾车意外身亡劝酒的有责任吗1、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身亡,劝酒者有以下情形的,就要承担责任:(1)、驾驶者知道自己要开车不喝酒,对驾驶者进行劝酒,造成酒驾者不得不喝的,劝酒者要承担责任;(2)、劝酒者明知当事人喝酒,放任当事人驾驶机动车离开,没有进行劝阻的,要承担责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二、劝酒要承担责任的情形第一种情况是强迫性劝酒。
比如用“感情深、一口闷”“是不是男人,是男人就干了这杯!”……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
或者在对方已经喝多了,神志不清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
第二种是明知对方不能喝,仍劝其喝酒。
譬如,对方患有心脏病、心肌梗塞等疾病,如果大量饮酒会诱发此病的发作。
在这种情况下,强行劝酒需要承担责任。
第三种是未安全护送醉酒者。
如果饮酒者已经失去意识或者失去自我行为能力,无法自行安全回家时,酒友或者酒局的组织者应该安全将其送到医院或者家中。
如果饮酒者因未被送回家而引发意外受伤甚至死亡,酒友或者酒局的组织者需要担责。
第四种是有关酒后驾驶的。
饮酒者酒后要驾车,酒友们未加劝阻,从而引发意外或者其他事故的,酒友需要担责。
除了驾车,饮酒者在酒后进行游泳、洗澡、剧烈运动等行为的,酒友未加劝阻而引发意外的,应该担责。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身亡,劝酒者是否有责任,要看劝酒者是否有过错而定,例如酒驾者明确表现开车不喝酒,劝酒者硬要其喝酒的,就存在过错,要承担责任。
酒驾发生交通事故,哪些情形劝酒者也需负赔偿责任?
酒驾发生交通事故,哪些情形劝酒者也需负赔偿责任?导读:端午小长假将至,很多人会与家人、朋友一起聚餐饮酒欢度节日。
就共同饮酒行为本身来看,它只是一种情谊行为,不属于法律行为。
然而,共同饮酒后,因酒驾发生交通事故致人伤亡的案例屡屡发生,受害人或受害人家属往往会将共同饮酒者起诉至法院,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本期法信针对此问题,详细梳理了劝酒者、同饮者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和归责原则。
醉酒驾车情形下的情谊侵权责任《人民司法》案例在酒驾致交通事故中,同饮者基于未尽到注意义务或安全保障义务的过错可能构成情谊侵权责任——陈千梯、马梅红、王肖丰、陈思帆诉傅舒琴、傅舒涵、郑彩弟、林杨花、吴长云、傅秀琴、林洪翠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案例要旨:在酒驾致交通事故中,共同饮酒作为引发注意义务或安全保障义务的先行行为,同饮者基于过错违反积极作为的法定义务便可能构成情谊侵权责任。
受害人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违反交通安全法规,酒驾发生交通事故致死,应对自身死亡结果承担主要责任。
根据过错原则、过失相抵原则和公平原则,应适当减轻未积极履行安全注意义务责任人的损害赔偿责任。
案号:(2016)浙0326民初1866号审理法院: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人民法院来源:《人民司法(案例)》2017年第8期【法院评论】一、共同饮酒者情谊侵权的理论根据情谊行为本身并不追求法律上的效果,但并非总处于法律调整范围之外而永远不产生权利义务关系。
共同饮酒过程中如果其中一人处于醉酒后的危险状态,其他同饮者就应承担法定的安全保障义务,否则就可能转化为情谊侵权行为。
在传统侵权法理论上,行为人对自己的不作为行为原则上不构成侵权行为,除非能证明作为是其必须承担的义务。
根据邻人规则理论,一个人作为或者不作为应该考虑受自己行为直接、紧密影响之人的利益。
张明楷教授进一步指出,先行行为就是让他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因此排除因他自己的行为而出现的危险是行为人的义务。
即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对他人的安全构成了威胁,该行为人应当承担避免这种危险发生的注意义务。
饮酒回家途中发生意外,同饮者是否
饮酒回家途中发生意外同饮者是否担责?文/瑞红2022年热播的电视剧《底线》中,有这样一个案件:房产中介孟伟与同事一起喝酒,孟伟回家后,不幸坠楼死亡。
孟伟死后,其家属将一起喝酒的同事告上法庭,并请求法庭判令被告负连带责任,给予经济赔偿。
影视作品来源于真实生活。
生活中,类似这样朋友、同事相邀一起喝酒,最终导致酒后发生意外,“好心办坏事”的案例还有许多。
喝酒甚至可能惹上官司,这不是危言耸听。
饮酒一旦出事,同饮者如果没有尽到相应义务,很有可能要担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条 被侵权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第一百七十八条 二人以上依法承担连带责任的,权利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
连带责任人的责任份额根据各自责任大小确定;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责任。
实际承担责任超过自己责任份额的连带责任人,有权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
连带责任,由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
第一千一百九十条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没有过错的,根据行为人的经济状况对受害人适当补偿。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醉酒、滥用麻醉药品或者精神药品对自己的行为暂时没有意识或者失去控制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法律课堂案例介绍2022年4月,山东冠县某村,李某某与何某某、张某某、耿某某一起吃饭喝酒。
饭后何某某、张某某、耿某某相继离开,李某某独自驾驶电动四轮车回家。
由于酒后驾驶,李某某的电动四轮车翻到路边沟内,车子起火致其死亡。
事故发生后,李某某的家属追究同饮者的责任,张某某、耿某某向李某某的家属各赔偿60 000元,因何某某未赔偿,李某某的家属将其诉至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何某某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共计60 000元。
劝酒是否负法律责任应视不同情形确
劝酒是否负法律责任应视不同情形确劝酒是否负法律责任应视不同情形确定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微博字号随着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的实施,“醉驾入刑”成为热词之一。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处罚醉驾人还不够,还应该处罚劝酒人。
当前,由于对追究劝酒人责任的理论认识不足,一方面在追究劝酒人民事责任时,存在责任扩大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对是否追究劝酒人的刑事责任还存在较大的争议,存在责任缩小化的现象。
就此笔者略谈看法:一、劝酒行为的性质:一种情谊行为劝酒并不违法。
我国法律并不禁止成年公民饮酒和相互劝酒。
传统酒文化中,对长辈、宾客劝酒、敬酒是延续了几千年的习俗和社交礼节,“喝好”甚至“喝倒”是表达诚意的一种方式,因此适度地劝酒、单纯的敬酒不需要承担任何民事或刑事责任。
劝酒行为不属于法律行为,只是社交层面的情谊行为。
“情谊行为”一词来源于德国,也称“好意施惠”、“施惠行为”。
如好意同乘、帮忙照看小孩等。
德国学者迪特尔·梅迪库斯认为,情谊行为是指发生在法律层面之外,当事人之间不能依法产生后果的行为。
台湾民法学家王泽鉴先生认为,情谊行为在于当事人之间就其约定,欠缺法律行为上的法律效果意思,无受其拘束的意思。
学界一般将情谊行为的概念表述为:当事人为增进私人友谊或基于善良风俗而实施的欠缺效果意思的双方或多方行为。
可见,情谊行为不由法律调整,不发生法律效力。
情谊行为是正常的社会生活的需要,法律不应当过度地介入,否则将会破坏正常的社会生活规则。
因此,当事人之间共同饮酒及善意劝酒并不当然产生约定的或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换言之,对于彼此正当饮酒后的行为当事人之间不负有约定或法定的保护义务。
劝酒致人伤害、死亡是否应当承担责
劝酒致人伤害、死亡是否应当承担责当前,因喝酒聚会席间,主人或同桌客人、饭店服务员劝酒致人伤害、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各地法院也不断受理因喝酒引发人身伤害、死亡,最终受害人或受害人家属诉“酒友”赔偿的案件。
对于损害后果的发生,“酒友”应否承担责任呢?对此社会各界的认识不尽一致,法律规定也不尽规范完善。
对此,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一、责任构成要件我国法律规定,一般侵权责任,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1)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即必须在客观上造成财产损害或精神损害;(2)行为具有违法性,如因合法行为造成损害,则行为人不承担责任;(3)不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如行为人主观上无过错,则不承担责任。
结合劝酒致人伤害、死亡案件,劝酒人承担侵权责任的,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劝酒者或请客者才构成侵权。
即:其一,有强行劝酒的行为;其二,劝酒者有主观故意或在主观上有过错;第三,喝酒者有损害结果的发生,比如酒精中毒丧命或因酒致人受伤、致残;第四,这种损害结果与劝解行为存在因果关系。
二、责任承担种类在喝酒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中,原则上责任自负。
因为究竟有多少酒量只有自己才知道,根据心情、状态、环境的不同,一个人的酒量也会发生变化,别人是无法判断的。
当自己无法把握或判断失误的时候,后果应当由自己承担。
但是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劝酒者应承担赔偿责任。
1.强迫性劝酒。
酒桌上可能会出现类似的话:“你今儿非喝不可,不喝就别想走!”作为酒友,如果在饮酒过程中有明显的强迫性的劝酒行为,如故意灌酒、用话要挟、刺激对方、不喝就不依不饶等,只要主观上存在过错,此时对于损害后果的发生,“酒友”应当承担一定的过错责任。
这种劝酒还应包括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
在因喝酒引发对方如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作,导致死亡等损害后果的情况下,应以是否知道对方的身体状况,成为“酒友”应否承担过错责任的前提。
劝酒行为法律后果(3篇)
第1篇在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劝酒行为在社交场合中屡见不鲜。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劝酒行为所带来的法律后果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劝酒行为的定义、法律依据、具体案例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劝酒行为的定义劝酒行为,是指饮酒者在他人未表示愿意饮酒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促使他人饮酒的行为。
劝酒方式多样,如强行倒酒、敬酒、劝酒等。
二、劝酒行为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对他人进行骚扰、侮辱、恐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因故意或者过失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不得驾驶机动车。
三、劝酒行为的具体案例1.张某因劝酒导致他人死亡案2019年,张某在一场聚会上劝酒,导致同桌的李某醉酒后发生意外,不幸身亡。
法院审理后认为,张某的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
2.王某因劝酒导致他人受伤案2020年,王某在朋友聚会中劝酒,导致醉酒的陈某摔倒受伤。
经鉴定,陈某的伤情构成轻伤二级。
法院判决王某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四、劝酒行为的预防措施1.提高法律意识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劝酒行为的法律宣传,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使人们在社交场合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意愿。
2.倡导文明饮酒提倡文明饮酒,不劝酒、不酗酒,营造健康、和谐的饮酒氛围。
3.加强监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监管,对劝酒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维护社会秩序。
4.完善法律法规针对劝酒行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劝酒行为的处罚力度。
在一起喝酒责任划分 赔偿标准
在一起喝酒责任划分赔偿标准
在一起喝酒责任划分赔偿标准:若是两人以上共同饮酒,其中一人喝酒导致发生人员伤亡的,该共同饮酒人需要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侵权人一般情况下会承担30%的连带责任。
还有以下这几种情况下,面临的责任划分也不一样。
1、强迫对方喝酒,比如在对方不愿喝酒的情况下,依然劝导其喝酒,因此存在过错,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明确知道对方不能喝酒下,还要劝导其喝酒,例如对方有身体状况不适宜喝酒的,就要承担主要的赔偿责任;
3、没有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到位,一起喝酒的人,应承担少量的赔偿;
4、没有做到劝阻醉酒者勿驾车,导致醉酒者发生车祸或死亡等,一起喝酒的人,应承担少量的赔偿。
劝酒者四种情况要承担法律责任
下列四种情况,劝酒者要承担法律责任
新春佳节,亲友相聚,总是离不了酒。
酒能助兴,也能败兴。
若是喝过了头,酿成悲剧,下列四种情况,劝酒者要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
比如“如果认怂,你就别喝!”“这酒不喝,就是看不起我!”“谁要不
干了这杯,谁就是缩头龟”等等,用刺激性、挑逗性的语言劝酒,或者在对方已经
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
比如明知对方身体有疾病或对酒精过敏,仍劝其
饮酒,从而诱发疾病的。
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
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站立不稳,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导致悲剧发生的。
4. 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酒桌文化底蕴深厚,饮酒要适量,劝酒要适当,不喝斗气酒,不喝无聊的酒,更不能酗酒。
劝酒致死该不该承担责任
朋友劝酒致人死亡,是否有责任?如果不顾后果进行劝酒,造成对方健康受损,或者不履行护送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柴某劝王某酒,是在表示一种热情,也是一种风俗,不料却被诉上法庭,这对于柴某来说,恐怕觉得不可思议,也颇感委屈。
然而,劝酒不当、过度劝酒,又没有履行该履行的一些义务,的确需要负一定的民事责任,这在法律上是有依据的。
因为,饮酒是一种容易让人丧失意识和知觉的行为,饮酒过量,甚至可以造成健康损害和生命危险。
因此,劝酒行为要适当,不能以损害对方身体健康为前提,而且,因为劝酒行为造成对方处于一种神志不清的境地,劝酒者就负有相应的保障被劝酒者人身安全等义务,应当将醉酒者安全地护送回家等。
如果不顾后果进行劝酒,造成对方健康受损,或者不履行护送义务,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法》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民法通则》也规定,公民由于过错(故意或过失)侵害他人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当然,劝酒者应当负多大的责任,应当视其劝酒的程度与履行义务的程度来确定,因为被劝酒者通常是成年人,自己本身也应有一定的自制力,对损害结果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民法通则》规定,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
在我国已经有相关的判例:丁某应约到酒楼参加朋友聚餐,尽管丁某多次推辞,但终因架不住几位朋友的轮番劝酒,导致饮酒过量,后两个朋友拦了一辆的士将不省人事的丁某送到某宾馆,开了一个房间,放丁某上床,盖好被褥后离开。
次日上午11时,宾馆服务员整理房间时,发现丁某已死亡。
经公安机关现场勘查,认定系酒精中毒死亡。
最后,法院判决5位朋友共同赔偿丁某家人损失额256800元的10%,计25680元。
此外,劝酒者对被劝酒者的交通肇事承担相应责任也有判例:内蒙古一法院就审理过一起案子:同桌两名陪酒人因未尽提醒注意义务,对醉酒后驾车酿成事故死亡的开车人员有一定责任,分别被判赔死者家属2万多元和近40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酒出事四种情况要担责
一遇到节假日频繁的聚会,喝酒助兴自然少不了。
法官提醒市民,4种情形的劝酒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
4月28日,记者从新疆乌鲁木齐市沙区人民法院、米东区人民法院和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各法院均办理过多起因劝酒引发的赔偿案件。
酒后坠崖身亡酒友担责
林刚和吴辉是朋友。
一年前的一天,林刚在吴辉家喝酒。
当时夜已深,吴辉打电话约朋友方强来接他和林刚。
随后,林刚几人乘车出行,当行经一段山崖路时,林刚下车方便时不慎滑落山崖掉进水里,溺水身亡。
事发后,林刚家人要求吴辉和方强承担死亡赔偿金等共计十余万元。
近日,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后,在法官调解下,方强和吴辉与死者家属和解,共同给付死者家属赔偿款6万元。
男子醉酒死亡同饮者赔偿
4月28日,米东区人民法院向记者介绍了一起因醉酒死亡引发的赔偿案。
据调查,首府一家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陈某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某饭店设饭局,宴请周某、孟某等8人。
周某不胜酒力酒醉不醒,次日早晨,周某被发现因酒精中毒死亡。
周某家人随后将该培训学校及参加饭局的7 人全告上法庭,要求共同赔偿周某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共计11万余元。
法院审理认定,周某作为成年人,对酒精中毒死亡负主要责任,应承担赔偿责任的 70%。
组织饭局者陈某承担20%的责任,其余6名参与人共同承担剩余10%的责任,共计赔偿周某各项费用3.5万余元。
4种劝酒情形要承担法律责任
沙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办理相关案件的办案法官介绍说,在参加宴请中,如果饮酒出事,有4种情况劝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首先,是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其次,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第三是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最后,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