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品牌影响嵌入品牌的机理_基于协同演化的视角

合集下载

破坏性创新推动本土产业升级的机理研究——基于协同演化理论的视角

破坏性创新推动本土产业升级的机理研究——基于协同演化理论的视角

本土产业升级问题的分析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在 全 球 价 值 链 和 模 块 化 分 析 范 式 的 研 究 中 ,本 土 产 业 被 抽 象 概 括 为 全 球 价 值 链 中 的 一 个 模 块 、一 个 节 点 , 甚至是 “ 箱” 黑 。对 本 土 产 业 而 言 ,全 球 价 值 链 表 现 为 一 种 外 生 的 、静 态 的 结 构 ,分 析 的 重 点 在 于 跨 国 公 司 所 主 导 的 分 工 格 局 和 资 源 配 置 关 系 层 面 , 忽 视 了 处 在 全 球 价
化 分 析 范 式局 限性 基 础 上 ,对 协 同 演 化 理 论 的 提 出及 意 义 进 行 了 阐 释 ,并 以 协 同演 化 理 论 为 分 析 框 架 , 分 析 了破 坏 性 创
新 与 本 土 产 业 升级 的协 同 演 化过 程 ,总 结 归 纳 出破 坏 性 创 新 推 动 本 土 产 业 升 级 的 机 理 。破 坏 性 创 新 通 过 与 产 业 环 境 中诸
基 于 协 同演 化 理 论 的视 角
向吉 英 黄 韦华
( .深 圳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管 理 学 院 ,中 国 深圳 5 8 5 ; 深 圳 市 经 济 贸 易 和 信 息 化 委 员 会 , 中国 深 圳 5 8 1 ) 1 105 2 10 0

要: 积极 引入破 坏性创新是推动本土产业升级和技 术跨越 的有效途径 。本 文在 既有 的全球价值链相 关理论 与模块
不 足 ,导 致 本 土 产 业 层 次 不 高 、 缺 乏 创 新 的 结 构 性 矛 盾 更 加 突 显 ,以代 工 为 主 导 的 外 源 型 、 粗 放 型 产 业 发 展 方 式亟待改变 。

产业协同集聚的测度方法及其应用共生理论的视角

产业协同集聚的测度方法及其应用共生理论的视角

产业协同集聚的测度方法及其应用共生理论的视角产业协同集聚是指不同产业内的企业或组织在同一地区集中发展,通过密切合作、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实现协同效应的现象。

产业协同集聚可以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和效率,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了评估产业协同集聚的程度和效果,可以采用多种测度方法,并结合应用共生理论进行分析。

一种常用的测度方法是基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通过收集企业之间的合作数据、总部-分支机构布局、供应链连接以及资本关联等信息,可以构建产业协同网络。

通过计算网络中的各种指标,如节点的度中心性、聚类系数、介数中心性等,可以评估企业之间的合作紧密程度、信息交流频率和资源共享程度,从而判断产业协同集聚的程度。

此外,还可以采用社交网络分析方法,如小世界网络模型、无标度网络模型等,来描述产业协同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规律。

另一种测度方法是基于地理空间的集聚程度进行分析。

通过收集企业所在的空间位置信息,可以构建产业空间分布图。

通过计算产业集聚指数、空间自相关系数等指标,可以评估产业在空间上的聚集程度。

此外,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分析产业设施的空间布局、交通网络的分布和效率,进一步揭示产业协同集聚的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

应用共生理论可以为产业协同集聚的研究提供分析框架。

共生理论认为,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和相互依存的特征,通过密切合作和资源共享可以产生协同效应。

在应用共生理论的视角下,可以通过构建共生模型,描述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和效应。

共生模型可以包括因果循环图、系统动力学模型等,用于分析产业协同集聚的动态演化过程和成因机制。

综上所述,产业协同集聚的测度方法包括基于企业关联性的网络分析和基于地理空间的分析;应用共生理论的视角可以提供分析框架和模型。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全面评估产业协同集聚的程度和效果,揭示其形成和演化的规律,为产业协同集聚的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概念拓展与内涵阐释

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概念拓展与内涵阐释

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概念拓展与内涵阐释摘要:产业集群品牌的形成发展是其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集中表现为彼此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进而形成一个具有结构体系并表现特定功能形态的生态系统,即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

深入了解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运作规律需要认真分析其概念和内涵。

本文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以期为产业集群后续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概念内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优化创新,以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为内核的低碳经济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运作既离不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快速提高,也离不开企业之间动态网络关系的有效构建,由此便产生企业集聚现象。

相比较而言,国外学术界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国内多数学者主要是在借鉴国外学术文献成果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取得了明显绩效。

近年来,国内关于产业集群研究的学术论文和论著大量涌现,研究视角逐渐趋于多元化,研究主题开始呈现静态维度和动态维度相结合的特征,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产业集群概念内涵、本质特征、形成机制、运作机理、演化创新和治理方略等方面。

本文试图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以期为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一、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概念及构成(一)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概念按照学术界已有的观点,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是以与产业集群发展演化存在关联性的要素为基础,以这些要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及其适应互动为运作方式,能够对集群内外环境产生影响力和作用力,给集群及群内企业带来发展绩效的系统功能体。

(二)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构成1.要素层。

主要指构成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要素,大致可分为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

内部要素是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由于它们是以人为核心,因此具有更强的意识性和主体选择能力,使得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呈现出能动性和适应性。

《产业集群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影响的实证研究》范文

《产业集群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影响的实证研究》范文

《产业集群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影响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产业集群现象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集群不仅促进了产业链的完善和优化,更在形成区域品牌、提升地区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产业集群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的影响。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领域中,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相关机构在地理上的集中现象。

这种集中不仅带来了规模经济效应,还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区域品牌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区域品牌是地区内所有企业共同拥有的无形资产,它代表了地区的形象和声誉,对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研究产业集群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的影响,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相关地区的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政府公开资料、行业协会报告、企业年报等。

四、产业集群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的实证分析(一)产业集群的规模与区域品牌的形成实证研究表明,产业集群的规模越大,区域品牌的形成越容易。

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入驻,促进了产业链的完善和优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大规模的产业集群也提高了地区的知名度,为区域品牌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与区域品牌的形成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完善程度对区域品牌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完善的产业链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产业链的完善也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区域品牌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三)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与区域品牌的形成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区域品牌形成的关键因素。

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区域品牌的形成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产业集群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链协同演化模型及其机制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链协同演化模型及其机制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链协同演化模型及其机制研究产业链协同演化模型是指由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合作,使得产业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参与者能够以协同的方式共同发展和成功。

共生理论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物种之间互相依存和互惠共生的关系。

将共生理论应用于产业链协同演化模型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产业链中的各个节点之间并非彼此独立的,而是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

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链协同演化模型建立的核心是共生机制,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利益共享机制在一个产业链中,有着不同的角色扮演者,例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消费者等。

这些角色的利益往往有着紧密的关联。

在传统的产业链模式下,利润主要由供应商和制造商两个角色所获得,而分销商和消费者则很难获得实质性的利益。

在共生机制下,利益应该获得更加公平的分配。

例如,制造商可以将部分利润分给分销商,以协调共同发展的目标。

2. 资源共享机制在共生机制下,不同角色扮演者之间可以共享资源。

在传统的产业链中,每个角色扮演者都会将资源集中在自己手中,以达到竞争的目的。

而在共生机制下,每个角色扮演者可以将自己拥有的资源与其他角色扮演者共享,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3. 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共享是共生机制最为关键的一种机制。

在传统的产业链中,每个角色扮演者都往往是孤立的,信息互通的机会非常有限。

但是,在共生机制下,每个角色扮演者都可以通过互相共享信息,了解到其他扮演者的需求和愿望,从而更好地协调各自的目标和合作方式。

在实践中,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链协同演化模型的应用已经给企业链带来了明显的好处。

由于企业之间的合作得到了加强,不同角色扮演者的互动更加协调,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各参与者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合作,产业链的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共生理论的应用更是意义重大。

总之,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链协同演化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共生机制的运用改善了整个产业链生态系统的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生动活力。

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互动效应的机理研究

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互动效应的机理研究

进行创新 的温床 ,这是 因为产业集 群具 有明显 的知识外 溢效 应。刨新过程 涉及
大量隐性知识 的输入 ,这类知识必须通
2 0 ・ 经济论坛 081 9
不断提升 。产业集群 为企业提供 了良好 的协作 竞争 环境 、 基础设施 、 同地理 市 共
业之间横 向攀 比倾 向加剧 。集群 内企业
在 区域知 名度 的提升 ,相关 产品信誉 的
提升 ,相 关产 业与政府关 系等 。有形 的 “ 拉拨效应 ” 区域 品牌形成 的硬 环境 , 是 提供 了区域品牌 形成 的必要 的生 产 、 技 术和基础设施 条件 。 无形 的 “ 拉拨效应 ” 特别是 区域知名度 和相关产 品信誉 的提 升 为 区域 品 牌 的形 成提 供 了有力 的支
撑。

产业集群对 区域品牌 的影 响机
产业集群 内存 在着 明显 的 “ 追赶效
2 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氛围使区域 .
品牌具有持 久竞争力 。产业集群是 企业

应”。 由于集群 内行 业相同或相近的企业
1 产业集群的软硬件推 动区域品牌 . 大量集聚 , 企业 内部信息 互通有无 , 使企
维普资讯
G V R M N 关注政府 ■■_ O E N E T・
产业 集群 与 区域 品牌互 动效应 的
机 理 ’ 研 究
文/ 王核成 王 臻
在 全球化 的大潮 中 ,企业集群对 区 域发展 与经 济繁荣 的积极作用 越来越受 到重视 。国 内外学者对企业集 群从多方 面进行 了深入的探讨 , 但多数研究基本上 是从供 给的角度 或产业竞争 的角度来分 析 问题, 而从企业集群与区域品牌互动角 度进行研究 的文献却寥寥无几 。本文将 从企业集群 和区域品牌互动效应机 理的

产业集群演进的理论与案例分析

产业集群演进的理论与案例分析

2、成长期:随着更多企业的加入,产业集群开始逐渐形成规模效应,企业 间合作加强,技术扩散和人力资源流动加快。这个阶段需要注重加强产业链的完 善和升级,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3、成熟期:当产业集群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时,将进入成熟期。这个 阶段需要注重品牌建设、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发展,加强企业间的战略 合作,提高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通过高校、科 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 竞争力。
3、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支持,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培育新的 经济增长点。
产业集群的演进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它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 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创新。然而,如何理解产业 集群的演进规律和内部机制,以及如何预测未来趋势,一直是学术界和企业界的 焦点。基于生态观的研究为产业集群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产业集群演进的历程和现状
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产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机构和个体在地理上的 集聚现象。从全球范围看,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最初的以资 源导向为主的产业集群,到后来的以技术导向为主的产业集群,再到以创新导向 为主的产业集群。目前,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 点。
4、转型期: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变化,产业集群需要不断地进行转型升级。 这个阶段需要注重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智能化等方面的发展,加强与国际接轨, 提高产业集群的全球竞争力。
案例分析
以中国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为例,该地区的服装产业集群经历了上述四个阶 段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个体嵌入品牌与产业集群品牌协同演化研究

个体嵌入品牌与产业集群品牌协同演化研究

名 牌 生态 系统 的竞 争 与 合 作 、 诊 断与评价 、 演 化 过 程 及 运 行 机制 、 结 构 及 利 益 平 衡 等 进 行 了探 讨 。2 0 0 3年 , 他 提 出 了较 为全 面 的 “ 品牌 生 态 学 ” 研究框 架 ; 黄 俭 从
维 护 品牌 生 态 环 境 角 度 出 发 , 阐述 了 品 牌 发 展 与 环 境
第3 O 卷 第7 期



步与对ຫໍສະໝຸດ 策 VO1 . 30 N 0. 0 7
Apr . 201 3
2 0 1 3 年4 月
Sc i e n c e& Te c h no l og y Pr og r e s s a nd Po l i c y
个 体 嵌 入 品牌 与产 业集 群 品牌 协 同演 化研 究
0 引 言
自2 O世 纪 5 O年 代 开 始 , 伴 随 着 生 态 系 统理 论 研 究 的 日渐 成 熟 , 其 研 究 思 想 与 方 法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跨 学 科 领 域 ] 。各 国学 者 借 鉴 生态 系统 中 的生 物 进 化 、 迁 移 以
经历了由品牌个性 理论 向品牌 生命周 期理 论 的演化 , 最 终 发展 为 品牌 生 态 系 统 理 论 ] 。大 卫 ・A ・艾 克 提 出 了基 于单 个 企 业 品 牌 系 统 的“ 品牌群” 全 新 研 究 角 度 。 随后 , 安 格 尼 斯 嘉 ・温 克 勒 提 出并 系 统 探 讨 了 品 牌 生态 环 境 。 国 内学 界 对 企 业 生 态 系 统 与 品 牌 生 态 系统的研究 起 步较 晚 , 但也 产 生 了一些 开 创 性研 究 。
之 间 的协 同关 系 ; 王春 红 、 韩福荣l _ 1 研 究 了 品牌 生 态 系 统 中 品牌 种 群 的演 化 规 律 ; 张皴 、 张 锐 提 出全 面 构 建 “ 品牌 生 态 学 ” 的学 科新 主 张 。 对 品牌 生 态 系 统 研 究 的 回顾 表 明 , 国 内 外 学 者 关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先进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机理研究基于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视角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先进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机理研究基于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视角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先进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机理研究基于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视角一、概述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已经成为先进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价值创造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从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的视角,深入探究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先进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的机理。

我们需要明确数字经济对制造业的深远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经济正在重塑制造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

数字化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制造企业提供了更高效、更精准的生产和管理手段,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便捷、更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数字化赋能先进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

这不仅涉及到企业内部生产流程的优化、管理模式的创新,还涉及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深度互动和协同演化。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产品质量,同时还需要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和市场策略,实现与消费者的共同进化和价值共创。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角度,对数字化赋能先进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的机理进行深入剖析。

我们将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案例数据等方式,揭示数字化赋能对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的具体作用路径和影响因素,为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有助于深化对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价值创造的理解,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数字经济背景及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它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为支撑,正深刻改变着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先进制造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数字化赋能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价值创造的关键路径。

从发展趋势来看,数字经济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数据资源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资产,其价值在不断提升。

协同演化视角下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

协同演化视角下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

作 者 简 介 : 雨 生( 9 6 焦 1 7
王春娟(94 17
) 男 , 南 南 阳人 , , 河 中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博 士 研 究 生 , 中科 技 大 学 武 昌分 校 讲 师 。 华
(. 南财 经 政 法大 学 , 北 武 汉 4 0 6 ; 1中 湖 3 0 0 2 华 中科 技 大 学 武 昌分校 , 北 武 汉 40 6 ; . 湖 3 0 0 3 武汉理工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 , . 湖北 武 汉 4 0 6 ) 30 0
摘 要 : 业集 群 的 动 力机 制是 产 业 集 群 理 论 的核 心 问 题 。在 技 术 与 制度 协 同演 化 的框 架 下 研 究 产 业 集 产 群 演 化 的动 力 机 制 , 建 一 个 技 术 与 制 度 协 同演 化 的 一 般模 型 , 而 研 究产 业 集 群 内技 术 与 制 度 的协 同 演 化 , 构 从
出现 。在宏 观 发 明 出 现后 , 是 会 伴 随 着 一 系 列 总
的主 动 的改进 和 提 高 , 些 宏 观 发 明 基 础 上 的改 这
进 和提 高可 以称 之为 微观发 明 。区分 微 观发 明和
收 稿 日期 : 0 1 1 — 0 21— 0 6
由于微观发明是宏观 发明基础上 的增量创 新 ,
了交 易 成 本 的节 约 、 群 内企 业 间 的 竞 合 作 用 和 创 新 集 群 内 的知 识 溢 出。 集 关 键词 : 同 演化 ; 业 集 群 ; 力机 制 协 产 动
中 图分 类 号 : 0 2 9 F 6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2 4 ( 0 1 0 ~0 0 ~ 0 1 7 — 5 4 2 1 )6 17 5

刍议集群产业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的作用机理

刍议集群产业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的作用机理

刍议集群产业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的作用机理内容摘要:本文在对相关理论文献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提出集群产业优势构成的四个维度,分别阐述其内涵及其对区域品牌形成的作用机理;并以温州柳市低压电器集群品牌为例,分析产业优势各维度对其区域品牌形成的作用,以期从新的视角丰富我国对区域品牌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区域品牌产业优势产业集群作用机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更加明显,经济重心却相反地更趋向地理集中,出现了产业更加集聚的地理现象即产业集群,并且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大都伴随着区域品牌的形成和发展;我国浙江、江苏、福建、广东、河北等地,也是出现这种现象较为集中的地区。

鉴于集群产业优势和区域品牌二者之间如此之高的相伴生性关系,本文从集群产业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的影响作用视角出发,在理论层面上推导出集群产业优势的构成维度,探求集群产业优势的内涵及其对区域品牌形成的作用机理。

集群产业优势维度内涵及其对区域品牌形成的作用机理本文将集群产业优势的构成维度初步界定为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创新优势和营销优势四个维度。

(一)成本优势与区域品牌根据波特的竞争理论,产品的成本优势是最基本优势,企业最初集聚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节约成本。

集群的成本优势是指企业空间集聚带来的内外交易费用的降低,从而使集群内企业比集群外企业能够以更低的生产成本或交易成本提供具有基本相同的使用价值的产品而获得的竞争优势。

因而,成本优势是区域品牌最初形成的价值基础。

韦伯认为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位置因素,其中区位因素主要是运输成本与劳动成本,而位置因素指信用成本和经常性开支成本;马歇尔首次提出的“外部经济”包括降低交易费用、实现规模经济、培训劳动力、创新及其扩散等。

由于企业在地理上相邻以及面对面接触,促使信息和知识快速流通,降低信息搜索的成本和交易成本。

在集群所在地区聚集了各种生产要素,信息灵敏,便于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试制,要素利用效率高,耗费的成本相应下降(吴宣恭,2002)。

《学术交流》2020年总目录

《学术交流》2020年总目录

‘学术交流“2020年总目录(括号内数字,圆点前为期数,圆点后为页码)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栏㊃论新时代执政党自我革命的路径选择与机制安排㊀ 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视角钱锦宇(1㊃005)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治理㊀ 犯罪防控的治本之举张小虎(1㊃015)国家治理微观受众偏好制度性转换安亚卓(1㊃024)㊃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栏㊃ 中国之治 的绿色现代化图景余敏江(12㊃005)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执法:核心理念㊁影响因素与实践模式申来津,白森文(12㊃014)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一种非常态国家治理模式㊀ 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运作机制及其完善路径王立峰,李洪川(12㊃022)㊃学讲话㊁谋振兴专栏㊃城乡融合赋能新时代东北振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韩喜平,金光旭(11㊃005)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刘世佳,魏亚飞(11㊃012)文旅融合背景下黑龙江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路径郭晓勋,李㊀响(11㊃019)㊃本刊特稿㊃波兰尼:意识突现结构中的综合意会实在张一兵(1㊃03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㊀ 司马迁及其‘史记“综论刘跃进(7㊃005)㊃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㊃阿格妮丝㊃赫勒的社会伦理学[美]克利福德㊃G.克里斯蒂安斯㊀刘欣宇㊀译(1㊃041)阿格妮丝㊃赫勒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梁㊀秋(1㊃055)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方法论创新和理论建树胡雪萍(1㊃065)齐格蒙特㊃鲍曼关于大屠杀的伦理批判韩振江(2㊃007)文明之恶与人性之恶㊀ 鲍曼与伯恩斯坦大屠杀探源思想比较张㊀彤(2㊃014)文化危机表征:莫拉夫斯基的后现代主义批判彭成广(3㊃005)阿格妮丝㊃赫勒的 政治伦理 内涵解析王思楠(3㊃015)俄罗斯现代化与文化[俄]B.M.梅茹耶夫㊀丁海丽㊀译(4㊃005)瓦季姆㊃梅茹耶夫的文化思想[俄]А.С.扎佩索茨基㊀А.П.马尔科夫㊀杜宇鹏㊀译(4㊃014)异化的世界与人的远景㊀ 列斐伏尔和沙夫㊁彼得洛维奇的异化理论比较潘禹非(4㊃022)俄罗斯是否有自己的 文明代码 ,它可能包括哪些内容?[俄]Б.В.梅茹耶夫㊀原㊀泉㊀译(5㊃005)人的存在方式与社会主义的进路选择㊀ 论马尔科维奇的革命观及其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启发许㊀鹏(5㊃012)㊃哲学研究㊃市民社会决定国家:马克思与哈贝马斯两种实践性批判刘㊀健,丁立群(1㊃075)作为公共政治现象的宽恕㊀ 对阿伦特宽恕观的探究与质疑孙晓静(1㊃085)论空间政治哲学的出场逻辑㊀ 以城市街道的公共性研究为例耿芳兵(1㊃094)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 时代 概念马拥军(2㊃022) 批判的互联网 和 互联网的批判㊀ 互联网哲学思想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侯宪利(2㊃030)警惕 市场社会 对人价值观的异化㊀ 桑德尔基于社群主义对市场的伦理审视与重塑陈肖东,王国豫(2㊃042)原创观念及其矛盾的哲学考察张文喜(3㊃026)论冯契中国哲学史书写的特色柴文华,张灵馨(3㊃036)李退溪 天人合一 观念探析㊀ 以‘圣学十图“为中心李英粉(3㊃043)为平等而辩㊀ 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念面临的挑战及其回应李义天,杨㊀磊(4㊃031)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若干关切问题武卉昕(4㊃041)万物一体视域下的人工智能朱㊀承(5㊃021)论米德对黑格尔 自反性 内涵的阐释与批判冯月季(5㊃030)㊃881㊃梁启超公德观及其对当代道德建设的启示阴㊀玥(5㊃039)论生产范式中的理论困境与出路㊀ 对马尔库什生产范式批判的反思孔德生,谢宇格(6㊃005)实践派的文化理论及其对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启示刘欣然(6㊃015)子张威仪修养对早期儒家政治哲学的推进石㊀超(6㊃023)没有心灵就没有意义㊀ 反心理主义错在何处朱志方(7㊃023)直言与生命美学:福柯晚年的犬儒主义研究李乾坤(7㊃030)罗尔斯 重叠共识 理念及其价值内蕴探微杨㊀威,谢㊀丹(8㊃005)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赵冰心(8㊃016)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㊀ 唯物史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康渝生,赵金凤(9㊃005)资本逻辑批判与走向希望的乌托邦㊀ 安德烈㊃高兹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总体探析冯旺舟(9㊃013)马克思对思辨形而上学的批判㊀ 兼论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的思想关系郭艳君,李作清(10㊃005)佩里㊃安德森理论的解读路径与研究空间乔茂林(10㊃013)俄罗斯学者视野中的儒学伊丽娜(10㊃021)论儒家的敬天信仰谢小萌,李㊀博(11㊃029)从 予岂好辩 看孟子哲学的阐释方式张继军(11㊃038)论牟宗三对金岳霖‘逻辑“的批判与超越姜㊀丰,樊志辉(11㊃048)早年恩格斯共产主义观的演进张海雷(12㊃035)从城市中的问题到问题中的城市㊀ 恩格斯城市批判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张一方,刘怀玉(12㊃045)空间正义的价值诉求及实现路径孙全胜(12㊃055)㊃政治学研究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阐释朱雪微(2㊃054)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探赜程运麒(2㊃061)公共领导者的责任伦理及其建构路径宋㊀烨,李㊀绵(3㊃051)历史方位是完善和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时代坐标祝福恩,张㊀滨(4㊃049)疫情挑战下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索杜红艳(4㊃055)从 抗疫 视角看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张㊀梅(4㊃062)政治效能感㊁社会公平感对政治信任的影响㊀ 基于全国调查数据的中介效应分析麻宝斌,于丽春(7㊃041)健康政治:现代国家建构中的疾病治理㊀ 理解现代国家建构的新维度支继超(7㊃054)疫情防控中的国家治理特色及其启示薛明珠(7㊃063)乡村权威再造:基层政治的一个经验解释周庆智(8㊃025) 央-地政府信任 一致性与公民参与的关系郑建君(8㊃035)抗疫斗争中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发展逻辑赵丽媛,翟继军(8㊃046)文化进步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和逻辑㊀ 兼论马克思主义对文化进化论与文化相对论的超越齐㊀勇(9㊃026)论弘扬齐家传统的三重根据宋天阳(9㊃036)㊃法学研究㊃人工智能体犯罪主体资格证伪㊀ 以刑事责任之实现为视角骆㊀多,林星成(1㊃104)智能司法的潜在风险及其应对策略帅奕男(1㊃113)中国隐私权司法保护的实证分析与未来发展翟羽艳(1㊃123)论犯罪人失信惩戒措施的适用界限梅传强,严㊀磊(2㊃071)论自然人姓名权的行政克减王春梅(2㊃084)显失公平制度在和解合同中适用问题探析原永朋(2㊃095)认罪认罚从宽的二审程序:废除㊁限制不如简化谢小剑,李尧君(3㊃060)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有效辩护:从缘起到嵌入钱㊀春(3㊃072)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量刑建议实践的问题与优化杨㊀勇(3㊃086)互联网金融信息偏在的生成机理与制度克服刘艳平(3㊃096)智能时代的刑法立法㊀ 人类中心主义与现实功利主义的取舍孙道萃(4㊃069)创制性立法的判定标准及方法探讨㊀ 兼论地方立法的分类曹瀚予(4㊃081)论质权人对出质人转让权利质物的同意权李㊀莉(4㊃093)㊃981㊃收缩型城市的土地问题及其法律解决甄子昊,周梦懿(4㊃106)习惯法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组织和运行规范㊀ 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为对象高其才,张㊀华(5㊃047)网格化简约治理㊀ 基于湘北L县农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的考察陈寒非(5㊃061)乡村应急治理中的疫情防控村规民约池建华(5㊃077)论解释性规则的法治化㊀ 以药品监管为例证宋华琳,牛佳蕊(5㊃091)元规制和自我规制视域下的共治型药品安全规制模式研究乔大丽(5㊃103)论死者人格财产利益保护的请求权基础及其内在限度赵轩毅(6㊃035)论死者肖像的法律保护李云滨(6㊃049)回归契约本位㊀ 对仲裁时效的体系化构建李㊀龙,向东春(6㊃059)第三人撤销仲裁裁决制度研究朴顺善,张哲浩(6㊃075) 互联网+ 背景下保留 兜底条款 的必要性分析㊀ 以非法经营罪为视角滕嘉远(6㊃089)论人工智能法学研究的当下困境李俊丰(7㊃071)人工智能体刑事诉讼被追诉人地位审思程㊀龙(7㊃079)论人工智能侵权责任主体的识别机制陈和芳(7㊃094)智能司法的结构性困境与体系性定位张健一(7㊃103)论污染环境罪犯罪主体司法认定的困境与出路㊀ 基于东北三省209个案例的实证分析谢登科(8㊃056)我国强制医疗隔离制度的理论基础㊁现存问题与解决对策王㊀桢(8㊃064)疫情防控中强制隔离措施的理解与适用李凌云,陈㊀杰(8㊃074)一罪与数罪的区分维度:累进犯模型之提倡卢有学,卢钇熹(9㊃046)论数罪刑罚执行中减刑制度的优化房㊀丽(9㊃061)论新兴权利的国家保护义务魏文松(9㊃073)民间财富传承的制度变迁:从继承到寿险和信托梅㊀傲,戴宇倩(10㊃029)家庭赡养法律关系主体角色的重塑丁㊀亮(10㊃042)妨害监察行为刑法规制的困境及其疏解㊀ 基于‘监察法“与‘刑法“衔接的视角李阳阳(10㊃054)监察留置要件规范化研究孔祥承(10㊃065)环境治理中行政服务的理念预设与机制面向余德厚(10㊃077)从美国购买价金担保制度看我国浮动抵押效力的合理限制刘㊀晶(10㊃085)论精神控制或情绪勒索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㊀ 以中日比较为基本路径王冠玺,张㊀慧(11㊃057)刑事案件侦破过程中的事实假定及其偏差克服㊀ 基于刑事错案的分析唐丰鹤(11㊃072)法律公布是立法程序还是独立制度?李克杰(11㊃085)限制公开出庭作证制度的体系化展开林海伟(11㊃096)论第三方资助国际投资仲裁及其规制刘敬东,李青原(12㊃068)民事法律援助中的政府责任㊀ 中美比较的视角刘㊀勇(12㊃079)地方性法规立法的理念更新与路径选择㊀ 以科学立法原则为指引樊㊀安,樊文苑(12㊃091)㊃经济学管理学研究㊃龙头企业参与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模式及风险防范林宣佐,陈㊀希(1㊃131)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密码范玉刚(1㊃140)产业专业化㊁多样化集聚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及运用赵㊀峰,王玲俐(2㊃106)我国传统产业实施跨境零售商业模式探讨郦㊀瞻,沈春玲(2㊃122) 一带一路 倡议下中俄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风险及路径选择许永继(2㊃132)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品牌形象培育机制周朝霞(3㊃108)论品牌价值提升策略㊀ 以黄金叶品牌为例郭国峰,曹春玲(3㊃117)旅游演艺产品品牌开发与推广刘可祎,马㊀丁(3㊃128)论民营企业家的体面劳动黄云明(4㊃118)卡尔㊃波兰尼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张海成,隽鸿飞(4㊃125)中国特色农村普惠金融的创新思维董㊀竹,吴㊀健(4㊃135)基于预期视角的货币政策传导信心渠道研究张义伟,施建淮(4㊃145)中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究竟是抑制还是促进了外资进入?李㊀伟(5㊃112)斯托雷平农业改革中国家对农民的援助政策尚明霞(5㊃125)基于共享经济的康养旅游产业生态圈构建李㊀莉,陈雪钧(6㊃100)替代国方法之变迁模式吕㊀航(6㊃108)知识产权管理视域下中外专利资助政策比较徐㊀亮,徐㊀磊(6㊃120)㊃091㊃规范㊁高效㊁便民㊀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的三大目标杨书文,李国豪(6㊃130)基于生态产品价值理论的 两山 转化机制研究王㊀茹(7㊃112)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拉美战略支点国家的选择陈朋亲,张㊀潇(7㊃121)市场化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㊀ 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段艳平(7㊃136)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出口市场的开拓张双才,刘松林(8㊃086)后疫情时代 一带一路 合作发展研究周㊀晶(8㊃096)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协同发展的评价研究陆㊀曼,焦方义(8㊃105)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模型的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分析章志平,何㊀勤(8㊃116)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宋翠玲,乔桂明(8㊃126)主权信用评级对经济危机的预警性不强问题探析詹㊀健(9㊃083)论人力资本集聚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刘㊀娜,邵㊀全(9㊃094)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赵明霏,冯㊀婧(9㊃102)房地产战略结构调整与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张国卿,陈秋声(9㊃112)健康产业融入中医药文化的战略构想牛素珍,杨英法(10㊃096)以农地金融盘活农村土地资产丰㊀华(10㊃105)智能化时代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王永明(10㊃114)5G技术与我国制造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苗蕴慧,姚㊀爽(10㊃124)乡村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探索罗贵榕,刘俊显(11㊃10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冯㊀超(11㊃116)区际产业转移的承接机制分析㊀ 基于动力系统视角赵博宇(11㊃125)生命共同体理念下流域生态产品市场化路径探索徐瑞蓉(12㊃102)企业价值管理变革:创值单元理论的讨论与展望葛玉洁(12㊃111)论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兀㊀婷(12㊃120) 智能+ 滑雪旅游发展的环境与路径李松梅,杜㊀唯(12㊃130)㊃社会学研究㊃重大疫情防控中的社会心理疏导研究㊀ 兼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完善张世贵,李朝波(2㊃14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研究王平达,高㊀鹏(2㊃150)新时代社会组织治理:面临的问题与路径选择贾志科,罗志华(3㊃134)女性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作用发挥和策略优化马英华,谢立敏(3㊃144)不同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比较及借鉴金双华,杨㊀艺(5㊃134)感动:心理学阐释及其作为社会情感治理策略艾㊀娟(5㊃146)社会政策的工具性作用:欧美福利国家的双维度改革标向马欣员,钟若愚(6㊃142)网络经济诚信危机与治理潘㊀宁,王㊀磊(6㊃153)乡村秩序重构:实现乡村振兴的策略选择沈费伟(7㊃146)论乡土文化的规范功能及乡土社会法治的实现张翠梅,杨㊀阳(7㊃157)西北农村互助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祁㊀玲,杨夏丽(8㊃137)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途径任童欣,杜宴林(8㊃153)社区居家养老环境的智能化设计策略与挑战马源鸿,邹广天(9㊃121)城市社区危机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石枚鑫(9㊃131)我国养老产业集群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策略何宏莲,李晓东(10㊃133)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孙晓黎(10㊃141)不确定性常态化趋势下的确定性社会治理㊀ 基于共同体理念与合力论视角的疫情防控思考辛玉玲(10㊃15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标准的合理性㊀ 基于个人养老需求视角刘㊀冰,刘玲辉(11㊃134)医养结合视角下社区养老服务对策汪连新,黄秀莲(11㊃143)治理现代化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江世鑫(11㊃153)以协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探讨关振国,吴丹玉(12㊃138)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基层社区疫情防控探讨杨峥威,孙㊀莹(12㊃146)㊃文学语言学研究㊃论上官婉儿的诗学地位㊃191㊃㊀ 从两‘唐书“载其神秘出生的差异切入林宗毛,曹㊀旭(1㊃154)论两宋理学家 玩物从容 审美理想及其诗歌呈现问题王培友(1㊃163)新见民国论文‘西游记演变“与‘西游记“早期研究㊀热点述略彭利芝,陈㊀黎(1㊃172)论‘文选“在陶诗经典化中的作用㊀ 以异文㊁注释㊁选篇为中心苏悟森(2㊃161)论张孝祥对苏轼词的接受和推重张美丽(2㊃171)论关汉卿‘单刀会“杂剧的政治伦理观及其历史成因李亦辉(2㊃179)敬胤‘世说注“及相关问题考论范子烨(3㊃154)论王安石诗学思想的适用原则及其美学特征李㊀唐,董天时(3㊃166)思子亭诗文征集活动与清初 根柢六经 的古文宗尚于金苗(3㊃175)东北解放区戏剧创作导论宋喜坤(4㊃155)边疆风景与时代话语㊀ 碧野在新疆的深入生活与散文创作胡新华,姜萌萌(4㊃168)创作思维㊃心灵叙事㊃探索自我㊀ 论毕淑敏文学创作中的三个重要问题吴丽芳(4㊃178)龙崇拜㊁祈雨术及明清御灾叙事的文化复制与修正刘卫英,曹㊀磊(5㊃156)建构与瓦解:戴维㊃洛奇小说中的二元对立与统一张㊀扬(5㊃164)颠覆与融合:汤亭亭‘女勇士“创作管窥谢小童,张艳威(5㊃173)古代戏曲格律发凡薛瑞兆(6㊃162)诗味创作的心理学机制杨㊀晖,李媛媛(6㊃174)论古典诗歌意象的语用功能佟秋华(6㊃183)论实证思维对现代白话及新文学观念的建构陈爱中(7㊃166)现代汉诗视野的新诗语言问题刍议㊀ 现代中国汉语新诗发生史考索傅修海(7㊃173)叙事性与九十年代诗歌的形式问题张德明(7㊃183)新出李益佚文‘李府君玄堂志“考索李秀敏(8㊃163)王忬与严嵩交恶相关史实辨析及其文学效应周慧敏(8㊃173)启蒙视阈下的话剧 林冲戏 刘㊀恒(8㊃182)‘三国演义“东吴君臣关系新论㊀ 以张昭与孙氏兄弟关系为中心关四平(9㊃139)模仿与创新:‘青史演义“与‘三国志通俗演义“㊀军师形象之比较孙㊀琳(9㊃152)从‘邗上题襟集“到题襟馆:曾燠幕府的文事活动㊀及其影响高政锐(9㊃160)宋代入蜀文人的文学书写:汉文明意识㊁地方色彩㊀和地理修辞李㊀熙(10㊃162)‘陶集发微“的特点与学术价值于东新(10㊃173)后现代视野下科技理性对主体的倾覆㊀ 以‘时震“和‘最后一幕“为例王玉华(10㊃183)甲骨卜辞天人思维叙事透视李㊀巍(11㊃163)审美观念与艺术精神的互融㊀ 以中古时期为中心的考察李秋喜(11㊃171)从‘小二黑结婚“看赵树理小说的革命叙事与民族特色杨丽华(11㊃181)论后羿神话背后的历史真相付希亮(12㊃155)请谥制度演变对行状文体的影响杨向奎,张㊀蒙(12㊃171)从赵熙峨眉诗看其隐逸思想的形成及流变辛㊀馨(12㊃178)㊃新闻传播学研究㊃媒介融合背景下移动阅读的发展思路黄也平,齐永光(5㊃181)㊃历史学研究㊃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酿酒工业的掠夺孙㊀瑜(9㊃173)满铁社员会与日本对华侵略吴㊀玲(9㊃181)㊃著作评介㊃普罗米修斯式的隐喻㊁戏剧本体论与人类解放㊀ 评维塞尔‘普罗米修斯的束缚 马克思科学思想的神话结构“龚小聪(1㊃185)花妍叶美㊀马骏鞍鲜㊀ 评梁归智新式评校本‘西游记“竺洪波(1㊃186)心灵与自然的共情㊀ 评米哈伊尔㊃米哈伊洛维奇㊃普里什文‘大自然的日历“彭贤则,夏㊀懿(2㊃190)现代性批判与后现代意识㊀ 评阿格妮丝㊃赫勒的‘现代性能够幸存吗?“张艳丽(3㊃188)‘概念转喻:方法㊁理论与描写问题“评介张艳密(3㊃189)小说社会学批评的实践之作㊀ 评‘清代才学小说考论“郑红翠(4㊃189)史料详赡㊀图文并茂㊀ 评高玉海‘中国古典小说在俄罗斯的翻译和研究“王㊀立(9㊃190)㊃291㊃。

《产业集群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影响的实证研究》范文

《产业集群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影响的实证研究》范文

《产业集群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影响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集群以其独特的优势,如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协同创新等,对区域品牌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产业集群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的影响,以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产业集群是指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机构和个体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产业集群具有提高区域竞争力、促进创新、降低成本等优势。

在区域品牌形成方面,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品牌共享和集体行动等机制有助于形成区域品牌。

因此,研究产业集群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某一地区产业集群为例,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包括政府公开资料、行业协会报告、企业年报等。

在确保数据真实性的基础上,通过描述性分析、因果分析等方法,探讨产业集群优势与区域品牌形成的关系。

四、产业集群优势分析产业集群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共享:产业集群内企业可以共享基础设施、人才、技术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2. 信息交流:集群内企业之间信息传递迅速,有助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技术创新等信息。

3. 协同创新:集群内企业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

4. 品牌共享:集群内企业共同打造区域品牌,提高区域知名度,为企业带来品牌溢价。

五、产业集群对区域品牌形成的影响产业集群通过以下内容: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协同创新和品牌共享等优势,对区域品牌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具体表现在:首先,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使得区域内的企业能够形成一种“集体形象”,这种形象有助于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一个独特的区域品牌形象。

其次,集群内的企业通过共享资源和信息,共同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可以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区域品牌。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机理与提升路径探究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机理与提升路径探究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机理与提升路径探究【摘要】农产品区域品牌作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区域农产品的形象代言,具有强大经济和社会效应,对推动农业产业集群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对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机理与提升路径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机理提升路径当前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各地凭借自身资源优势逐渐发展起具有区域资源特性的产业集群,区域农产品品牌也伴随着区域内产业集群优势的形成而逐渐崛起。

但由于农业生产自身的特殊性以及我国农业集聚化水平较低,农产品区域品牌呈现数量较少且品牌效应薄弱的现象。

因此,探讨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机理与提升路径对区域内农产品建立市场地位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产品区域品牌和农业产业集群的良性互动关系1、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产品区域品牌形成的基础,推动了农业区域品牌的形成农业产业集群是基于特色的地理资源优势的特定农产品发展而来的,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直接制约着农产品区域品牌作用的发挥,是形成、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的重要载体和基础。

作为在特定区域内,基于独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特色人文环境,围绕某一主导产业而形成具有持续强势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其借助区域内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特色资源和特色农产品,吸引了更多单位企业进一步加入和协同,它的形成和发展会保障、促进和提升区域特色内涵和区域内农产品的质量、信誉与形象,推动农业区域品牌的进一步形成,而农业产业集群能否发展与壮大则进一步决定了农产品区域品牌能否不断深化与沉淀内涵,决定其能否不断持久地发挥品牌效应。

2、农产品区域品牌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促进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反映着区域内农业产业集群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体现区域内农产品整体的技术、质量、档次、形象和服务以及集群内企业的发展水平和信誉水平,代表区域企业集群的市场融入度和市场竞争力。

产业集群品牌与群内企业品牌的互动关系分析

产业集群品牌与群内企业品牌的互动关系分析

产 业 集 群 品牌 与 企 业 品 牌 之 间 的 互 动 关 系
产业集群就如一个错综复杂 的生态系
强势 品牌对产业 集群 品牌起到奠基和 支撑作用 力的同时 ,产业集群 品牌 的发展
作关 系,且在地理上 集中 ,有 交互关联性 的企业 、专业化供应 商、服务供应商 、金 融机构 、相关产业 的厂商及其他 相关机构 等组成 的群 体。产业 集群 品牌是产业集群 发展 的高级阶段 ,体现 了产业集群的核心 竞争 力。产业集群 品牌具 有鲜 明的地域特 征 ,一般 限定在某个区域范 围之 内 ,也常 用地理 名称来命名。产 业集群品牌与企业
提 出相 对 应 的提 升 战 略 。 关键 词 :产 业 集 群 品 牌 互动关系 提 升 战 略 企 业 品 牌
除 了依托 型产 业集群 ,覆盖型产业集 群是 集群 品牌另一种形成 方式 。覆盖型产 业集群 品牌是 指众多生产同类产 品的中小 型企 业集聚而形成 的产 业集群 品牌 。产 业 集群 品牌的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群 内企 业 的质量 ,同 时也 取决 于群 内企 业 的规模 。 弱势企业品牌的存在可 以起到 扩大产业集 群规模 的作 用 ,同时虽然 弱势企 业品牌 的 影 响 力不 及强 势企 业 品牌 和 产 业集群 品 牌 ,但 随着弱势企 业 品牌 的进一 步成 长 , 数量进 一步增多 ,将会加 强整个产业集群
府 ,集群企 业协 会以及集群 内多个 关联 企
群 由于得到强 势企 业品牌的行业影响 力的
支撑 ,能够得 到更好的发展。青 岛的家 电 电子产业集群也正是 因为拥 有海尔、 海信 、 澳柯 玛等 具有影响力的名牌大企 业 ,从而 带动 了一大批配套企业 的扎堆 ,形成 了产 业集群。可 以说 ,青 岛家 电的名气正是 由 集群 中的强势企业品牌所带来 的。 ( 二 )弱势 企业品牌 的发展 能够 辅助

产业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耦合机制研究

产业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耦合机制研究

摘要:在探讨产业集群品牌和群内企业品牌之间的耦合机制与机理的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提升产业集群品牌和企业品牌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策略。

关键词:产业集群;企业品牌;对策;耦合机制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00502如今,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颇具特色的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巨大的规模经济效益,并具有强大的扩散和辐射效应,能够带动周边区域甚至国家的经济增长。

当前,在我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产业集群,也涌现出大量的企业品牌,但是形成集群品牌的较少。

从经济作用上来说,集群品牌相比于企业品牌,具有更持续的品牌效应。

因此,如何通过扩大集群企业品牌,并最终形成集群品牌,藉此增强集群竞争力,已经称为多数产业集群面临的关键问题。

1产业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的耦合机制1.1产业集群品牌对企业品牌的作用机制1.1.1产业集群品牌能有效增加群内企业品牌的商业价值第一,产业集群品牌具有较大的市场聚焦功能,相比于单个企业,往往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扩大单个企业品牌的市场影响力;第二,集群品牌可以通过集聚效应来集中进行广告宣传,降低单一企业的广告和宣传费用;第三,集群品牌相比单个企业品牌,更为直观,影响更加广泛,寿命也更加长久;第四,集群品牌形成以后,部分强势企业品牌还可以带动弱势企业,使其得到更大的发展。

1.1.2产业集群品牌有利于加强企业品牌的联合产业集群是多个企业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个企业都很难离开其它企业的分工与合作单独存在。

集群内的企业由于地理位置、产品、技术等的接近性更易形成合作关系,从而使产业集群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链。

集群品牌的形成能为集群提供一个更大的市场需求的空间,这就需要企业品牌进一步实现规模生产,实现更高程度的细化分工和横向以及纵向联合。

1.1.3集群品牌为单个企业品牌走向国际提供了更大可能性1.2企业品牌对产业集群品牌的作用机制1.2.1企业品牌是产业集群品牌建立与发展的载体企业是集群的基本构成单位,企业品牌也是集群品牌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产业集群品牌的驱动机理与提升路径研究

产业集群品牌的驱动机理与提升路径研究

产业集群品牌的驱动机理与提升路径研究作者:黄海英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7期文/黄海英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集群品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同时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基于此,对产业集群品牌的驱动机理进行研究,并就其提升路径进行探讨。

集群品牌指将集群作为统一的品牌进行经营管理,品牌的名称一般由区域名称以及地方特色产业构成,能够充分体现出区域的经济及文化特色,其本身具有区域性和品牌效应两个显著特征。

集群品牌是集群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也能够有效提升集群内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产业集群品牌的驱动机理产业集群品牌的驱动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从内部因素分析,在产业集群品牌创建的过程中,受集群内部企业品牌因素的影响巨大,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关研究人员指出,产业集群品牌的形成要求集群本身具备相对较高的集聚度,同时也需要区域内存在明显的优势产业,存在于集群内的企业在构建自身品牌的过程中,也会推动集群品牌的形成和发展。

市场经济环境下,品牌效应在企业竞争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企业的角度分析,比较常用的品牌战略行为包括扩散性品牌策略和竞争性品牌战略,而伴随着发展的持续,企业品牌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扩展中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

以微软于2011年在中关村构建的微软亚太研究集团为例,其不仅实现了全球化创新机制与中国软件创新成果的相互融合,而且对中关村IT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讲,企业品牌的发展能够为产业集群品牌的繁荣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从外部因素分析,政府部门颁布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能够对集群品牌进行维护,通过相应的奖惩措施,政府能够对集群内企业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行业协会的存在则可以为企业品牌活动的开展提供咨询和监督,为政府和企业的沟通提供便利。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例如,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本身设置有完善的融资渠道,可以为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提供便利。

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四个基本机制

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四个基本机制

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四个基本机制李存金【摘要】具有品牌效应的产业集群拥有核心竞争力,可对地区产业发展构成强大支撑。

本文提出了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四个基本机制,分析了驱动力机制、生态演化机制、市场自组织机制、政府主导培植机制的演化机理,讨论了两个典型案例范式。

科学理解四个机制,对各级政府建设区域产业集群,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The industry cluster,with a brand effect,has core competencies.It can strongly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industr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basic mechanisms about how to form a brand industry cluster.Their evolving principles are analyzed for driving force mechanism,ecosystem evolvement mechanism,market self-organization mechanism,and government predominant implantation mechanism.Then two typical model cases are discussed.It has an importance instructing value by scientifically comprehend four mechanisms for the government of all levels developing the region industry cluster and promoting 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期刊名称】《科技和产业》【年(卷),期】2011(011)008【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产业集群;品牌;机制【作者】李存金【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9产业集群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产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1-2],但缺乏品牌效应的产业集群不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显著贡献[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2月(第26卷第12期)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Dec.,2012(Vol.26,No.12)产业集群品牌影响嵌入品牌的机理——基于协同演化的视角徐利新,王胜杰,张文锁(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金华321004)[摘要]文章从产业集群品牌与嵌入品牌不断融合发展的时间序列来看,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机制既是持续的,又是不断演化的。

文章运用协同演化原理,在揭示其动力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集群品牌在品牌萌芽、领导品牌、品牌丛林和品牌种群等不同发展阶段,对嵌入品牌影响的结构失稳与创新、自适应进化或协商改进、竞争性协同进化、互补性协同进化等协同演化机制,最后以义乌袜业产业集群进行案例分析。

[关键词]产业集群品牌;嵌入品牌;协同演化;影响机制;义乌袜业[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5097(2012)12—0079—05Mechanism of Industrial Cluster Brand Impact Embedded Brand——Based on the Co-Evolutionary PerspectiveXU Li-xin,WANG Sheng-jie,ZHANG Wen-suo(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321004,China)Abstract:From time series of the continued fusion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 brand and embedded brand,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the former on the latter is both continuous and evolving.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co-evolution,this paper ex⁃plored its impetus.And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cluster brand on the things which were structural instability and innovation,adaptive evolution or negotiate improvements,competitive cooperative co-evolutionary, co-evolution of complementarily in regional industrial cluster brand’s stage of branded sprout,leading brands,branding jungle, brand population.Finally,this paper did a case study on the industrial cluster of Yiwu hosiery.Key words:industrial cluster brand;embedded brand;co-evolution;influencing mechanism;Yiwu hosiery cluster一、引言在经济区域化、生产集聚化以及跨国公司跨区域组织生产的大趋势下,产业集群品牌成为消费者进行消费识别并做出购买决策的重要决策变量,学术界有关产业集群品牌的研究日渐兴起,尤其是对产业集群品牌形象的形成(Curtis,2001) [1]、产业集群品牌的建构(Cai,2002)[2]、产业集群品牌资产(Rainisto,2004)[3]以及产业集群品牌化的案例(Kerr&Johnson, 2008)[4]等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与权力较为集中的科层制企业相比,特定集群内外部都存在着众多利益诉求不同、目标不同、价值观不同的个体和组织。

因此,原有的将区域产业集群类同为产品、将研究视线集中于“销售”(Johnston,2004)[5]或促进各自产业集群的定位向消费者靠拢(Cheng&Yunak,2008)[6]的研究方法不再合适,其中一个重要的难点就是,尤其是其在处理产业集群品牌和集群内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复杂的关系上存在明显的不足。

因此,强调产业集群品牌与集群内部个体品牌之间相互协作、协同发展的崭新研究方法的应用成为必要[7]。

本文拟运用演化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从协同演化发展这一崭新视角,对产业集群品牌影响嵌入品牌本质及内在机制作一研究。

从产业集群品牌与嵌入品牌共同演化发展的关系这一新视角来看,产业集群品牌被界定为“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对外部嵌入主体产生的影响从‘品牌吸引’向‘品牌背书’转化所发挥的持续影响力,同时,这一影响力的内容、性质和强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演化发展的”(陆瑶、徐利新,2010)[8]。

在嵌入品牌融入产业集群品牌之前,后者对前者通过“晕轮效应”产生“拉力”,并吸引前者向后者趋同;当嵌入品牌成为产业集群品牌一部分时,后者即成为前者的“品牌背书”。

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产业集群对嵌入品牌所展现出来的影响力即为产业集群品牌。

嵌入品牌的内涵为“可以使顾客对该企业产品的消费产生差异,并在消费过程中产生某●产经动态【DOI】10.3969/j.issn.1007-5097.2012.12.019[收稿日期]2012—05—04[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专业市场科学发展与转型升级研究——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为例”(2011GXS2D022);国家自科基金项目“我国专业市场分化重构机制与转型提升研究”(71173196);浙江省自科基金重点项目“专业市场演化博弈机制与转型升级研究”(Z6110203)[作者简介]徐利新(1987-),男,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及市场品牌,消费者心理学;王胜杰(1985-),男,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组织,企业文化,消费者心理学;张文锁(1987-),男,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组织,企业文化,消费者心理学。

——79种情感,从而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形成一种较稳定的关系”。

已有的关于产业集群品牌的研究由于缺乏系统的应用理论支持而广受批评(Hankinson,2010)[9]。

同时,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静态均衡”分析方法在解释现实时也经常显现出不足[10]。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条件及经济主体在作出决策时所处的现实困境,亟需重新确立产业集群品牌的动态演化研究范式[11]。

二、产业集群品牌对嵌入品牌协同演化机制的动力基础产业集群品牌的复杂系统特性为其实现对嵌入品牌影响的协同演化奠定了基础,进而实现二者之间的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同时,系统内生的创新机制、适应性机制和选择机制是产业集群品牌对嵌入品牌影响机制渐进性演化的动力基础。

(一)创新机制“创新之父”熊彼特(1934)[12]认为,创新是“创造性毁灭”,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

集群内创新知识和技术的传播与扩散,使得集群内部形成基于创新知识的内容、规则、范围等创新惯例。

具有不同的信息、技能、知识、能力、动机和价值观的嵌入品牌的嵌入,与集群原有品牌之间产生价值冲突,但是,创新惯例的产生增加了集群内所有企业对新的环境和规则的适应性。

同时,多样化的创新方式和综合化的创新手段增加了集群的多样性。

新的集群主体、经营方式、营销模式、网络结构等创新客体的出现不仅内在地推动产业集群品牌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演化,也促使产业集群品牌对嵌入品牌的作用机制不断进行适应新环境的演化。

(二)选择机制基于创新机制的产业集群及其品牌经过长时期的演化,使产业集群内部的参与主体、网络结构、交往形式、集群惯例等实体和虚拟内容都出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以上多方面的创新和进化必定有某些不利于集群整体发展的因素,使其对集群某些成员的压力大于其他成员,对不利趋势的规避驱使集群对创新的客体进行选择,这一选择机制不但包括集群整体的选择,也包括内部个体成员之间的选择[13]。

选择机制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集群内每一惯例的确立与网络结构的形成,都是选择的结果。

也正是在集群整体的选择努力下,产业集群品牌对嵌入品牌产生影响,并在不同的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呈现出影响机制的演化。

(三)适应机制适应被认为是生物协同进化的重要机制,适者生存是适应机制作用的结果[14]。

这一过程既包括对自身发展的适应,也包括对环境的适应[15]。

上文所说的创新和选择可以说都是适应机制的内容,更进一步说,创新和选择的过程也是适应的过程。

就从产业集群品牌对嵌入品牌的影响机制而言,适应机制也无时无处不在发生作用。

嵌入品牌嵌入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时,要适应产业集群的新环境,在新的环境下,嵌入品牌与集群内其他个体品牌之间通过各种交流或交易而导致嵌入品牌生存环境新的变化,而嵌入品牌自身则要继续适应新的环境。

同时,在产业集群开放的系统环境下,嵌入品牌与集群外环境进行的各种信息、产业链、知识等交流和交易活动中,嵌入品牌也都在适应着不断变化的环境。

三、产业集群品牌对嵌入品牌影响的协同演化机制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之初所依托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不再是其核心竞争优势,建立在共享合作平台之上的产业集群品牌正逐渐成为核心竞争力[16]。

突出地表现在,“大而全”的产业集群不再具备绝对的竞争优势,相反,特色鲜明的专业化产业集群竞争力日趋强大,这些专业化产业集群由于具备相同的产品升级路径、技术创新模式、品牌营销方式等,从而更易于打造统一的、整体的产业集群品牌[17]。

依据品牌生态系统理论的划分方法,可将产业集群品牌的演化过程,依次划分为产业集群品牌的萌芽阶段、领导品牌阶段、品牌丛林阶段和品牌种群阶段[18]。

伴随产业集群品牌成长、壮大过程的,是其对个体嵌入品牌作用机制的不断演化。

同时,产业集群品牌对个体嵌入品牌作用形式和内容的演变又反作用于产业集群品牌,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协同演化。

(一)萌芽阶段的结构失稳与创新在产业集群品牌的萌芽阶段,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有些甚至是家庭制手工作坊,它们一般没有自己的品牌,而且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策略基本是同质的[19]。

但企业间“集而不群”,缺乏相互协作和分工,顾客忠诚度整体偏低。

但由于企业有利润的保障和激励,在特定阶段内,集群系统形成某种相对的“稳态”,内部个体之间处于一种相互适应的蜜月期。

但是,产业集群作为一开放的竞争性系统,利润的存在必定吸引非集群企业的进入,上述的蜜月期必定是非常短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