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生的心理表现及教育对策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学困生是指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与其他学生相比在学业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自卑、焦虑、动力不足、学习习惯差等方面。
针对这些心理特征,教育对策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如改变教学方法、提供心理支持、激发动机等。
首先,学困生常常具有明显的自卑心理。
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容易自我怀疑,认为自己无法达到其他同学的水平。
教育对策可以通过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来改变这种心理特征。
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困生与其他同学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定期反馈的方法,及时给学困生提供学习进步的反馈,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努力与进步,从而提高自信心。
其次,学困生常常存在焦虑情绪。
他们对目标压力较大,担心自己不能达到别人的期望,进而导致焦虑情绪的产生。
教育对策可以通过情绪管理的方式来缓解学困生的焦虑。
教师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学困生了解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并提供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困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给他们解决问题、应对挫折的方法,提高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
此外,学困生常常缺乏学习的动力。
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目标和动力,容易厌学。
教育对策可以通过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来改善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与学困生进行面对面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根据其个性化的需求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题材。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学困生的认知控制能力,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意识。
最后,学困生常常存在学习习惯差的问题。
他们可能存在学习时间不合理、学习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教育对策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帮助学困生建立科学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告诉学困生什么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如何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学习的投入度,推动他们改变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自卑、焦虑、动力不足和学习习惯差等方面。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小学中低年级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小学生是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学困生的现象。
学困生一般指的是在学习上存在困难和问题,无法顺利跟上班级的进度,造成心理困扰和学习压力增加。
小学中低年级的学困生更是需要引起重视和关心的对象。
他们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包括自卑、焦虑、自信心不足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帮助,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长远的影响。
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困生,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更好地融入学习和生活中。
学困生面临的心理问题:1. 自卑情绪:学困生往往会因为长期学习成绩不佳而产生自卑情绪,觉得自己无法达到别人的标准,失去自信心,影响学习和生活。
2. 焦虑情绪: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和压力,学困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担心自己无法跟上进度,害怕失败和受到批评,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3. 自信心不足:长期的学习困难往往会让学困生产生自信心不足的情绪,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对未来失去信心,影响学习动力和发展。
教育对策:1. 关注和引导:对于学困生的自卑情绪,老师和家长需要及时发现和关注,通过倾听和沟通,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心态,培养自信心。
2. 改变学习环境:学困生的焦虑情绪往往与学习压力过大有关,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改变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压力,例如减少考试成绩的过多强调,增加课外活动的趣味性等,让学生更轻松地面对学习。
3. 鼓励和支持:学困生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关爱和重视的,老师和家长可以及时赞扬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和学习动力。
4. 提供学习帮助:针对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学校可以提供专门的学习辅导和帮助,包括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法,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帮助他们尽快跟上班级的学习。
5. 培养兴趣爱好:除了学习,学困生也需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课外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和心理平衡。
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策略
小学“学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策略(一)“学困生”心理方面的管理1.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兴趣是激发人行为发展的积极因素,因此“学困生”的学习转化离不开对其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提升“学困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教材中的公式和概念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对于学困生而言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难以理解和把握,从而对对学习丧失了信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向学生以图像或动画的形式展示公式和概念,并对概念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最大程度地掌握和理解公式和概念。
同时小学生天下好奇爱玩,对事物的认知都是离不开好奇和兴趣的载体,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形、音视频等制作有趣的动画、优美的音乐等创建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五官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师对“学困生”进行辅导教学的时不应只注重对其知识的弥补,需要从“学困生”的内心出来,通过关爱融化“学困生”自卑和抗拒的心理,激发学习的兴趣,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然后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教学令其绽放自我的光彩,在得到肯定和关爱后变得自信勇敢,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我的解题思路。
教师长期真挚的爱的教育能深深影响“学困生”,帮助其走出学习的困境,缓解学习带来的困难。
同时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也是为“学困生”培养良好习惯的基础。
2.改善“学困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学困生”的管理上要以微笑和关怀肯定其获得的进步,以热爱和鼓励肯定其付出,在其获得微小成功时给予真诚的张扬,久而久之在老师的关注下“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得到重新的树立,唤起内心的学习热情,其不良的学习情绪和心理状态就会发生转变,变得积极乐观,自卑的心理也渐渐消除,成功转变。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对“学困生”娇嫩的自尊心的维护,通过其身上的闪光点来鼓舞其进行自我发展,例如“学困生”在学习之外有其他特长或兴趣爱好,教师应该为其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创造展示的条件,进而帮助“学困生”正确认识自己,感受到自我的价值,以达到消除自卑、消极等不良心理问题。
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原因
学困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及原因端树小学陈晓燕我认为:学困生的学习困难是指学生的智力发展正常,身心发展水平正常,但学习效率低下,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习成绩与其他学生相比有明显差异。
究其原因,既有先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更与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关。
我们认为,学困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学习态度偏差由于此类学生长期学习成绩偏差,教师对他们的重视不够,成为被遗弃的“羔羊”,又兼于他们在学习上常常遭到挫折和失败的打击,仅仅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走出失败的困境,没有成功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久而久之,形成了学习兴趣淡漠,缺乏学习目的和自觉性,学习不专心,注意力分散,消极应付作业等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严重地制约了这类学生的进步,成为他们难以走出学习困境的原因之一。
(2)学习技能存在障碍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能与相应的技能相结合,不能将知识转化成某种技能和能力,进而出现阅读、表达、计算、写作、会话等技能的缺陷。
这种学习技能上存在的障碍使他们难以走出学习困境的原因之二。
(3)情绪情感消极通过对有关材料的分析研究,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学习困难,并不是智力比其他学生差多少,而是由于消极情绪情感对学习活动的干扰。
(4)意志薄弱在与学困生进行座谈的过程中,80%的学生反映,自己很想把学习搞好,在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和帮助下,他们也曾努力过一段时间,但由于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一时又难以克服,渐渐地放弃了努力,这些都是由于学困生意志薄弱的心理品质所引起的。
他们缺乏自制力,不能控制、约束、协调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也不能支配自己去克服困难,所以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和学习不景气的局面。
这是制约他们走出学习困境的原因之四。
(5)学习策略和方法欠缺学习策略和方法是指学生掌握、理解和学习知识、支配调控学习过程所采用的方式方法的总称。
其内容包括制定学习计划,科学安排学习时间,自我管理能力,认真听课技术以及读书、记忆、思维、复习、应试、联想与创新的策略等。
“学困生”心理特点剖析及教育对策
地对 待学 习。 些 学生 在一 次 次 的失 败 后 缺 乏 自信心 , 这 自我 教 师一 个 细微 的动 作 可 能增 强 了后 进生 的 自信 心 .缩 短 了 评价 低 。看 看别 人 什 么都 行 而 自己却 一 切 都 不行 。信 心 不 彼 此 的心 理距 离 , 可 能 伤 害 了他 们 的 自尊 心 , 生 一些 消 也 产
排 每节 课 的 活动 。为 了使 “ 困 生 ” 学 能更 直 观 地 感 受 所学 的 1 师 要 多 一些 忍 耐 。一 个 学 生 的 学 习 成 绩 提 高 是 循 知识 内容 , 多 制 作课 件 , 作 教 具 , 在 课 堂 上 进 行 交 流 . 教 要 制 并 序渐 进 的 , 还会 有 反 复 , 曲折 。 且 有 因此 , 们 教 师 必须 学 会 展 示 , 样 会 使 “ 困生 ” 趣 大 增 , 增 强 了 他们 的 自信 我 这 学 兴 既 忍 耐 , “ 困生 ” 真诚 地 帮 助 , 心地 辅 导 , 之 以恒 , 对 学 要 耐 持 这 心 , 又达 到 了教学 的 目的 。 样 转 困 工作 才 会有 所 起 色 。 因 此 , 实 际 教 学 工 作 中 , 教 育 教 学 而 言 :学 困生 ” 在 对 “ 2教 师要 多 一些 鼓 励 。由 于学业 的失 败 . “ 困 生 ” . 使 学 自 的转 化 是至 关 重要 的 , 难 点 , 是 重 点 。 “ 困 生 ” 是 也 学 的转 化 己看 不起 自己 , 为别 人 也 看不 起 自己 , 同学 老 师 和 家 长 不 是 轻 而易 举 的 事 , 认 在 不可 能 “ 蹴 而 就 ~ 一 劳永 逸 ” 一 。对 “ 学
中 , 们 内 心 孤 独 却 不愿 向 同学 、 长 和 老 师 倾 诉 : 课 堂 态度 和 蔼 , 言 亲切 , 课 间和 活 动 时有 意 识 地 多 和他 们 交 他 家 在 语 在
学困生常见的表现与解决策略
学困生常见的表现与解决策略一、学习动力不足表现:1、经常迟到或早退,对学习没有兴趣。
2、对成绩的好坏持无所谓的态度,从不主动与人讨论学习问题。
3、遇到难题就会退缩,不肯努力钻研。
4、学习目的不明确。
对策:1、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使其经过努力,可以成功。
2、在课上让其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激发他追求成功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3、多关心其学习情况,不断提出新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使其始终保持上进的势头。
二、学习基础差表现:1、课堂上涉及到有关旧知识时,学生表情茫然,无法听懂,或干脆不听。
2、作业及习题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学生经常出错。
3、单元测试可能考的不错,但综合测验很难得高分。
对策:1、补习相关的基础知识。
2、讲授新课前,督促学生复习相关的旧知识。
3、指导学生预习,使新知识的学习尽可能小的受影响。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有计划学习旧知识。
5、加大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学习方法不当表现:1、学习时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不能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仿照例题能做对习题,但问题一变便无从下手。
3、经常错用公式、乱用概念。
对策:1、讲授新概念、新公式时,强调推导过程,使学生加强理解。
2、作业题以不同的方式出现。
3、教学时,注意启发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
4、举行方法交流会,让学习好的学生介绍经验。
四、学习习惯不良表现:1、学习没有计划,不知该学什么。
2、学习之前不能做好准备,经常带错东西,忘记作业等。
3、经常因看电视或贪玩挤掉学习时间。
4、课前从不预习,课后从不复习,考前开夜车。
对策:1、帮助其制订一套严格的学习、生活计划,并督促认真执行。
2、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鼓励其保持。
五、学习技术较差表现:1、使用或创造学习辅助手段以促进学习效率的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利用图、表或文章中的主要信息进行学习。
2、不会选择学习要点。
3、出错之后,不注重总结。
对策:1、上课过程中都对知识的重点、难点要反复强调,并教给学生如何识别热点、考点。
小学学困生的心理表现及教育对策
小学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表现及教育对策学困生是学校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学困生比例高达%—%,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如人意,经常遭受家长、同学,甚至老师的冷眼,稚嫩的心灵受到摧残,留下点点创伤,对学习的厌倦、畏惧和紧张也与日俱增。
所以,如何看待和帮助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克服困难和障碍,提高综合能力,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学困生心理障碍表现。
教学的实践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以下心理障碍。
1、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
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
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
2、具有胆怯心理。
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3、具有压抑心理。
多数差生也想把学习搞好,家长也希望他们成才。
但由于基础太差,总是学不好。
于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情绪波动,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
4、具有惰性心理。
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
5、具有逆反心理。
由于差生得到的常常是批评、指责和嘲讽,因此,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
6、志向水平低。
普遍的差生都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总感觉一天不知道该做什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结果什么都做不好。
7,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遗忘快。
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学困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
他们心里想集中,但集中不起来。
所学的知识记不住,记住了也很快就遗忘了。
8、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
学困生在学习中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待问题,不善于将所给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学生中,有一部分学习困难,成绩不佳,他们被称为学困生。
学困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造成困扰,也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
针对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教育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促进学困生的成长和教育工作的改进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征1. 自我意识薄弱学困生往往对自己的认识模糊,自我评价较低,缺乏自信心。
在学习中常出现焦虑情绪,怯场,丧失兴趣等问题。
2. 自控能力差学困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上缺乏耐心,难以持之以恒,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学习计划难以坚持。
3. 情绪不稳定学困生的情绪容易波动,情绪波动大,容易受到外界情绪影响,难以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稳定,常常受到困扰。
4. 人际关系较弱学困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较为内向,容易产生交流障碍,与他人的交流关系较为脆弱。
5. 注意力不集中学困生的学习状态难以持久,往往在学习中缺乏注意力,难以专心致志,不易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二、学困生的教育对策1. 建立自信心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引导学困生克服自卑情绪,建立自信心。
针对学困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让学困生在不断的成功经验中建立自信。
2. 培养自控力在教育过程中,应引导学困生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规律,教育学困生克服不良的学习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关注情绪管理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学困生逐步克服情绪的波动,通过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困生管理情绪,平复心情,让学困生在平和的情绪状态下进行学习。
4. 加强人际交往学校应加强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等形式,促进学困生的人际关系建立,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困生的社交能力。
5. 注重注意力训练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困生的注意力培养,引导学困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困生的专注力,增强学习效果。
小学生学习困难原因及疏导方法
小学生学习困难原因及疏导方法小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现象。
然而,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疏导方法,对于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至关重要。
一、原因分析小学生的学习困难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
首先,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会对学习产生影响。
比如,缺乏自信心、焦虑、压力过大等,都会让孩子在学习中产生紧张感和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其次,学习方法不当也是导致学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科学、高效的方法,只是简单地死记硬背,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此外,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方式也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
家庭教育的缺失、不良的学习环境以及过度的竞争压力,都可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压抑和困惑。
二、疏导方法为了帮助小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疏导方法。
1. 心理疏导针对学生心理状态的疏导,可以通过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努力来提高其自信心。
同时,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运动、音乐、绘画等,让学生放松心情,调整学习状态。
2. 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需要从小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复习和总结等。
家长和老师可以从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指导学生如何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3. 家校合作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可以与学校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并与老师共同探讨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同时,家长在家庭中也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4. 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困难是不同的,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对待学生的学习困难。
老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5. 兴趣引导学习困难可能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不符有关。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利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学困生的表现类型及教育对策
学困⽣的表现类型及教育对策2019-10-09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中倡导“理想智育”时说:“‘后进⽣’的学习之所以⽋佳,是因为其⾏为习惯不好。
这种认识当然不错,但并不全⾯。
……相当⼀部分‘差⽣’的⾏为习惯不好,其实是因学习成绩⽋佳造成的。
”学习成绩差与⾏为习惯差是⼀对互为因果关系的要素。
我们通常会⽐较关注⾏为习惯差导致学习成绩差的现象,⽽相对会忽略因学习成绩差带来的⾏为习惯差的问题,从⽽导致在后进⽣转化过程难以对症下药。
⼀、学困⽣⼼理与⾏为表现的类型1、⾃暴⾃弃型。
因为长期⽆法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感,此类学⽣已完全放弃学习,完全丧失了学习的⽬标。
他们甚⾄偏激地认为⾃⼰⽆论在⽼师眼⾥还是同学眼⾥都已是“扶不起的阿⽃”,索性就“破罐⼦破摔”了。
2、⽆所事事型。
此类学⽣尽管对学习没有完全放弃,但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信⼼,总觉得⼼有余⽽⼒不⾜,想学却⼜提不起劲。
学习缺乏计划性和⽬的性,“做⼀天和尚撞⼀天钟”,得过且过――每天不知道学什么,每节课不知道听什么,⾃修课⼜不知道做什么。
由于在课堂上⽆⼼听课,他就会做出⼀些与课堂⽆关的事情,来打发内⼼的⽆聊。
3、忧⼼忡忡型。
他们对⾃⼰的学习状况不满,很想通过⾃⼰的努⼒去改变,具体可归纳为如下两种类型:⼀者是急于求成,想在短期内通过⾃⼰的努⼒马上获得学业成绩的明显提⾼,但事与愿违,于是他们学习意志开始动摇,学习信⼼也倍受打击,陷⼊忧虑和迷茫的情绪中不能⾃拔。
⼆者是光“想”不练,想提⾼⾃⼰的学习成绩却没有实际的⾏动,只会在对⾃⼰前途的忧虑中虚度光阴。
这两类学⽣由于性格内向,缺少与⼈沟通,⼼理包袱越来越重,性情容易急躁,每天情绪的波动会较⼤,有时会对⼀些琐事乱发脾⽓,⼈际关系通常⽐较紧张。
4、妄⾃菲薄型。
他们看不到⾃⼰学习上的优势,只会夸⼤⾃⼰的短处,⽽且总是拿别⼈的长处和⾃⼰的短处⽐,结果越⽐越不接受⾃⼰,越⽐越觉得⾃⼰⽆能,甚⾄开始质疑⾃⼰的智商――为什么⾃⼰就这么笨,完全陷⼊⾃责与⾃卑的泥淖。
学困生转化的方法和措施
学困生转化的方法和措施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无法按时完成学业的学生。
这些困难可能来自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缺乏动力等方面。
针对学困生的转化,需要综合思考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环境等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一、发现学困生学困生的特点:成绩下降、课堂表现差、学习习惯不良、缺乏自信心、交往问题等。
发现学困生的方法:课堂观察、考试分析、学生自评、家长反应等。
二、分析原因对于不同的学困生,学习困难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原因。
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和表象,制定相应的解决途径。
分析学困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缺少必要的前期基础。
2、学习习惯:观察学生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考前复习、抄袭等等。
3、心理素质:了解学生的内在状态,包括学习动机、自信心、心理压力等等,发现心理上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
4、家庭环境:了解家庭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包括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对待孩子的态度等等。
三、制定对策针对学困生的不同原因,制定不同的对策:1、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 - 针对学科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训练、拓展知识面。
扶持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讲座等多种形式,尽快适应学科要求。
2、学习习惯不佳的学生 - 老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定时复习、总结与反思,降低违纪率,同时学校应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
3、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 - 学校应开展多项心理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心理活力与成就感等。
此外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辅导等手段,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4、家庭环境不良的学生 - 学校可以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
四、关注实施效果学生的转化需要长期关注实施,实施效果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有所提升,是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学困生, 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学习上出现困难, 不能完成学业,而又在个性上反映特别, 被老师和同学不理解的一部分学生。
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学校中不应被忽视的群体, 与学困生相伴的心理特征也应受到老师的关注。
对于这个问题, 我从心理学的角度, 进行了分析, 在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和教育对策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并取得了成效。
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心理失调。
这些人通常表现为> 情绪波动、通事易怒、任性、自卑、多疑、考试怯场、嫉妒、厌学等。
二是心理出现障碍, 出现一些非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
这类学生一般表现为> 忧郁—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热情? 焦虑—因一些小事而过分焦虑、烦躁不安、担惊受怕? 多动—注意力严重涣散, 做事丢三忘四? 恐怖—对事物的现象和情况一出现便产生一种十分强烈的恐怖感受? 强迫—反复出现并不愿意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 虽想摆脱, 但又身不由己地重复出现, 从而表现出焦虑和不安? 歇斯底里—具有高度的情绪强度与易变性, 高度的受暗示性和自我显示感。
上述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影响是较大的, 往往使学困生心理承受力差, 直接影响学业, 甚至可能诱发罪错行为。
针对学困生的心理问题, 我在教学中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注重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学生的差异。
由于学困生已形成了生理、心理、态度上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在对这些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 着重以讲述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现象为主, 尽量避免生硬的说教。
根据学困生的不同需要,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某一方面的专题教育, 使他们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认识, 并逐渐培养出他对健康心理的认同和心理自助能力。
学生心理平衡了, 学习自然也就上去了。
第二、关注学困生的特殊的心理要求。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教学存在着无视学困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的缺陷, 从而使学困生的教育方法缺少探索。
小学学困生的心理表现及教育对策
小学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表现及教育对策学困生是学校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学困生比例高达18.6%—36.4%,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如人意,经常遭受家长、同学,甚至老师的冷眼,稚嫩的心灵受到摧残,留下点点创伤,对学习的厌倦、畏惧和紧张也与日俱增。
所以,如何看待和帮助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克服困难和障碍,提高综合能力,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学困生心理障碍表现。
教学的实践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以下心理障碍。
1、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
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
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
2、具有胆怯心理。
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3、具有压抑心理。
多数差生也想把学习搞好,家长也希望他们成才。
但由于基础太差,总是学不好。
于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情绪波动,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
4、具有惰性心理。
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
5、具有逆反心理。
由于差生得到的常常是批评、指责和嘲讽,因此,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
6、志向水平低。
普遍的差生都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总感觉一天不知道该做什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结果什么都做不好。
7,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遗忘快。
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学困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
他们心里想集中,但集中不起来。
所学的知识记不住,记住了也很快就遗忘了。
8、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
学困生在学习中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待问题,不善于将所给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
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浅谈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近年来,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中小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儿童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施加了许多压力,造成学生产生厌学、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久而久之会形成学业不良。
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是学校中不应被忽视的群体,为了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个领域针对学困生现象进行了研究。
本文尝试着从学困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期望能对学生和家长提供一些指导,促进学困生的良好发展。
一、对学困生的理论界定一些传统观点认为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低下、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
这样的界定只是概括出学困生的部分表现,并没有揭示出学困生的实质问题。
随着对学困生问题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困生问题的内涵。
依据国内比较公认的标准,将学困生界定为:无明显感官障碍,但实际成就与其智力的期望值存在显著差异的学生。
学习困难(1earningdisabilities)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家Kirk(1983)提出来的。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有关学习困难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认知过程方面。
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开始把研究视线伸向学习困难儿童的非认知领域。
对学习困难儿童的非认知因素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个性品质、行为特征和社会技能方面。
二、对学困生心理特点的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学困生自身特点和社会性因素两大方面。
其中学困生自身的特点包括认知方面的因素和行为因素,而社会性因素则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几方面的影响。
1.学困生自身特点分析不可否认,人的智力在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对同样的学习内容的接受效果是存在差异的。
很多研究都证明了学困生在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
也有研究表明学困生在元认知整体水平及各个维度上均落后于一般学生而且其发展速度较慢。
浅谈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
浅谈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与教育对策一.首先要理解到学困生是客观存有的。
1.学困生的知识和个性存有的差异。
2.学困生与环境存有着差异。
例如:学校附近有营业性的网吧,歌舞厅,电子室和桌球室等,都严重的影响着学困生的学习。
老化,教育手段的陈旧等都影响着学困生的学习。
二.分析学困生的“学困”的成因:1.学困生普遍存有着“自我中心主义”、“自尊心强”与学习成绩差之间的矛盾。
2.学困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较低,学习态度不端正和学习目的不明确。
3.学困生各方面水平较差,包括理解水平,记忆水平和动手操作水平其语言表达努力。
4.教育工作者对学困生的教育观点陈旧,教育方法上的失误导致学困生更厌学。
A:把学困生当包袱,认为他们是班级管理的绊脚石。
B:认为学困生是差生。
在生活和思想上,没有给予充足的关心和协助。
C:留下学困生补课,认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拉班里的后腿。
D:变相体罚学困生。
例如:体罚学困生劳动,站立等。
三.对学困生教育的策略。
1.对于这些学困生我们应该少一点惩罚,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接触,多一点体贴。
2.要尊重学困生的人格与尊严。
3.以平等,公平,公正的心态去对待学困生。
4.多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A: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习题。
B:尽量给其特长有施展的机会。
有些学困生有着文艺表演,体育,美术,音乐等特长,应该给他们一个施展特长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多给予具体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A:协助他们认真的查找存有差别的原因。
B: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不在于多,而在于准。
要把握好对学困生的辅导的量度与难度。
C:多参加与学困生一起活动和学困生在一起时,尽量不提他的弱点和差别。
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D:协助学困生认真分析和总结成功的经验,巩固成果,树立信心。
E:多给与他们鼓励。
特别是在当他们的学习有进步的时候,要即时的给予他们鼓励。
最后,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争取更多的时间和学困生谈心,走到他们的心里。
小学“学困生”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
小学“学困生”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
小学“学困生”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环境:有的孩子家庭条件较为困难,家长可能没有足够
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而有的家长也存在盲目追求成绩、
忽视孩子兴趣爱好等问题,从而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学习氛围和动力。
2. 学习方法不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
习计划,不能有效地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从而导致成绩下降或者
学习效率不高。
3. 注意力难以集中:一些学生在学习中难以集中精力,可能因
为身体较为活跃或者其他因素导致课堂上无法保持专注,或者在自
主学习时容易被其他事情分心。
4. 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可能存在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低下、考
试焦虑等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成绩。
解决对策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给孩子
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尽量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一定的
学习规划和计划。
2. 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学校应该举行一些授课和沟通活动,
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帮助学生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3. 提高注意力: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例
如增加课堂互动性、丰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等。
4.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可以提供专业的辅导和支持。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
学困生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的研究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遭遇不同程度的障碍,无法达到正常学业成绩的学生。
学困生心理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自卑心理学困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不佳,通过与优秀生的比较,会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产生自卑情绪。
自卑情绪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使他们对自己的价值感和面对学习的信心产生挫败和动摇。
二、焦虑心理学困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容易产生焦虑心理。
他们往往会担忧在学习中失败的后果,焦虑情绪会影响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和思考能力,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三、心理适应能力差学困生在困难面前往往表现得无能为力,缺乏应对挫折的自我调适能力,这是因为他们在平时生活中缺乏经验,面对复杂的学习任务时不能把握应有的就事论事的应对策略,从而会导致情绪崩溃。
针对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教育界需要采用有效的教育对策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发挥潜能。
教师和家长要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特长,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同时,要切忌过分强调学习成绩,避免形成过于功利的心态,导致学生自尊心缺失。
二、降低学习焦虑教育者需要教授学生学习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建立自信,从而降低学习焦虑。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方式,以鼓励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教育者需要让学生面对挫折和不成功的情况,并指导他们积极应对和解决问题,强化他们的适应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将学习过程拆解成小步骤,让学生慢慢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应对压力与挑战的能力。
总之,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障碍,可以采用多方面的教育对策。
教育者要从学生的特点、心理需求和学业水平出发,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让学生取得成功,实现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表现及教育对策学困生是学校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学困生比例高达18.6%—36.4%,他们由于学习成绩不如人意,经常遭受家长、同学,甚至老师的冷眼,稚嫩的心灵受到摧残,留下点点创伤,对学习的厌倦、畏惧和紧张也与日俱增。
所以,如何看待和帮助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克服困难和障碍,提高综合能力,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学困生心理障碍表现。
教学的实践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着以下心理障碍。
1、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失落感。
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差,家长埋怨,老师指责,同学歧视,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不思进取。
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我不如人”,长期生活在一种颓丧、抑郁的氛围中,对学习丧失信心。
2、具有胆怯心理。
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怕别人讥笑,结果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形成恶性循环。
3、具有压抑心理。
多数差生也想把学习搞好,家长也希望他们成才。
但由于基础太差,总是学不好。
于是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常常陷于痛苦忧伤难以自拔的心境之中,情绪波动,性格浮躁,导致悲观消极的压抑心理。
4、具有惰性心理。
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
5、具有逆反心理。
由于差生得到的常常是批评、指责和嘲讽,因此,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
6、志向水平低。
普遍的差生都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总感觉一天不知道该做什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结果什么都做不好。
7,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遗忘快。
问卷调查表明:大部分的学困生课堂注意力不集中。
他们心里想集中,但集中不起来。
所学的知识记不住,记住了也很快就遗忘了。
8、逻辑思维能力和再造想象能力差。
学困生在学习中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实现不了问题的类化,表现在接受能力差,孤立地看待问题,不善于将所给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
9、在学习成绩上的学困生,往往在其他方面不择手段的寻求他人认可,而出现行为偏差,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学困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1、生理因素:小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既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活动,也有不少消极的心理活动。
学困生和一般学生相比消极心理更多一些,对自己往往缺少正确的认识与评价,他们中有的调皮、贪玩,自制、自控能力差,上课坐不住;有的身体瘦弱、缺课较多,学习跟不上;有的学习方法不当,还有的智商较低,接受新知识能力差,以至于产生心理障碍。
2、性格因素:一般来讲,学困生中有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遇到问题不愿意与他人沟通,因此这些学生更容易产生忧郁、猜疑、自卑等病态心理。
3、家长因素:家庭是一个人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
家庭教育对学生有相当大的影响。
如果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对孩子的心理有一定影响;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过分溺爱,会使学生养成消极的心理;如果家庭不健康或气氛不和谐,孩子生活在不安定的环境中,心理也会发生偏差。
4、学校因素:现行的教育,多数教师重分数,重升学率,所以一般来说,教师对学困生指责多,鼓励少,在这种环境中学习,学困生极易产生自卑对抗心理。
5、社会因素: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严重地危害着青少年,由于小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如不加以引导,心理容易失衡。
三、学困生教育对策针对学困生学习心理上的以上障碍,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帮助学困生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1、注重情感,拉近心距。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的学习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接触的一个过程。
”教师只有捧着一颗真诚的心,走近并且走进学困生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去了解、去体会、去发现,才能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才能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困生的情感交流,课堂上给与慈爱的目光、发自内心的微笑,作业时俯下身子及时和蔼地进行指点,课余时间同他们进行朋友般零距离的平等交流……另外,还可以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课堂发言优先,作业批改优先,订正优先……让学困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偏爱,从而“爱屋及乌”,体会到父母般的关心呵护,从而喜爱教他的老师。
2、帮助学困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由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是自暴自弃,具有明显的自卑感和失落感,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对学习丧失信心。
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对学困生充满热情,充满爱心。
用教师的热情去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用教师的爱心去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定期或不定期地找他们谈心,经常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
打破心理定势,重拾自信。
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重新找回自信。
在教学中,如经常给他们讲爱迪生,牛顿等科学家“由拙变巧”的故事,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句激发他们,使他们增强“我能行”的信心。
或者讲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刚读初中时,由于对学习缺乏信心,数学成绩很差,经常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才能过关。
在老师的教育和帮助下,华罗庚对学习增强了信心,数学成绩提高很快,初中毕业时,数学成绩就进入了全班的优秀生行列,后来成了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
实践表明:用一些伟人成长的故事来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3、多角度巧设计,全方位地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给人带来疲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可以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促进心理活动的加速。
学困生之所以成绩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厌恶学习。
因此,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就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第一、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本学科意义的教育第二、特别要运用了解到的相关学困生的爱好习惯,并把这些爱好和习惯运用到课堂问题的设计中去,给学困生创造环境。
第三、巧设问题情境,诱发差生的求知欲一个富有意义的问题,可以诱发学困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问题的牵动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因此,将教材中的知识精心地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串,可以有效地激励差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这些问题串应满足两个条件:(1)、可行性。
所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度,要符合差生的认知水平。
(2)、刺激性。
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差生产生好奇心和刺激感。
第四、创设幽默情境幽默可以给人带来情趣,可以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给和谐的气氛增添欢乐。
幽默能使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能有效地改善差生的感知、记忆、想象和知识的接受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幽默素材,适当地使用幽默的语言、幽默的动作、幽默的问题,可以激发差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听课的效果。
第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对差生的感染力一个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尊重。
你的教导,他们会当真理;你的课堂,他们会跟着你的感觉走。
因此,要使差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增强对差生的感染力至关重要。
4、定期作学习方法指导由于学困生志向水平低,不能科学有效地利用时间,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应定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作学习方法指导。
例如:语文、品德与生活等科目需要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文字和图片材料的能力、核心问题整合能力和书写能力等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加强这方面引导。
5、开展一帮一活动,建立学习上的伙伴关系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对班里的学困生都一一过问,是不可能的。
但是,多数的学困生对学习都缺乏自觉性,如果不经常关心他们,督促他们,他们是不会自觉学习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将1个学困生和1个优等生配搭在一起,使他们座位相邻,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关系。
给优等生规定三条任务:①、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②、督促学困生按时完成作业;③、给学困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同时给学困生也规定了三条要求:①、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必须虚心向优等生请教,;②、要自觉地接受优等生的监督;③、优等生介绍的学习方法要认真地做好笔记并在学习中实施。
定期召开优生会议,检查他们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落实情况,收集一些反馈信息,共同商量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对学困生转化工作有明显效果的优等生,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
对不负责的优等生提出批评,限期改正。
定期召开学困生会议,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6、发现闪光点,诱发好奇心虽然学困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与优等生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但是,多数的学困生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闪光点,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都希望能学好,都希望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发现。
例如,今天的书写特别端正、今天精力最集中、今天举手次数最多、今天的值日最棒等,对这些学困生的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使学困生的心中得到安慰,使他们明白自己也有优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不同的闪光点,最大限度地诱发他们追求知识的好奇心,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的闪光点变成钥匙,去打开他们智慧的闸门。
7、实施成功教育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让他们从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成绩考差了,不批评,不歧视,用古人名言:“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奋斗。
考试对学困生的评分标准作适当降低,相应地提高他们的考试成绩,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学习成绩与优等生的距离在不断缩小,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8、发挥心理辅导课的优势,激发上进心。
充分利用班会课、队会课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课。
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前途教育,自信心教育,挫折教育,爱心教育,勇敢教育……在活动过程中列举典型、活生生的例子,如中国伟人、战斗英雄、抗洪英雄、抗震英雄、2008北京奥运会冠军、残奥会冠军、神五神六神七航天英雄,叙述先进人物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让学困生从英雄们的身上得到启迪,得到熏陶,受到教育,从而激发他们走出心理障碍的阴影。
对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不是短暂的,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教育过程。
教师应该用心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温暖他们,使他们感受到教师源自心灵的抚慰,逐渐融化心底的坚冰,消除心灵的障碍,幸福、健康地走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