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梅溪镇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通用范本

合集下载

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二)社会保险开展难度大,覆盖面窄。

从调查情况看,全区无地或少地村的社会保障当前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四)社会不安定因素多。

失地农民中的青壮年由于无事可干,出去打工又怕累,又嫌报酬低,加上有一定补贴,就是在村里闲逛。

他们因为年轻往往觉着生活无聊,于是或结伙闹事,或坑蒙拐骗干起违法勾当。

此外,因土地出让或补偿金问题处理不妥而引起村民集体*因素增多。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三)积极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

要制定公平合理的农民工就业政策,构建符合城乡统筹就业要求的就业管理制度。

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彻底取消限制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歧视性政策,清理各种乱收费现象,使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享有同样的社会保险待遇。

要在就业安置中,大力鼓励用地单位和企业把适合的岗位优先安排给失地农民,并建立使用失地农民数量与用地规模挂钩的制度,规定进园区企业每使用一定亩数土地后,相应安排一定数量的失地农民在本企业就工,并签订三年以上的劳动合同。

对新办企业安置失地农民的并签订三年以上合同的,企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对村改居后的公益性岗位、辖区内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本村劳动力,尤其是4050人员,并同时享受国有、县以上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失地农民自主择业、自主创业。

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农民参照下岗失业职工的办法,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享受与国有和县以上集体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同等的再就业优惠政策。

同时,享受新办企业和*担保的优惠政策。

(四)健全完善三级就业服务*。

进一步完善区、街、村(居)三级就业服务*,为农民提供及时的、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并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中介服务。

在条件较好且闲散劳动力多的村定期举办劳动力市场,免费进行职业介绍。

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实现异地就业。

设立专门的就业服务热线和*,为劳动力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

优秀报告范文:失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优秀报告范文:失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失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失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农民只有循序从土地剥离出来,才能提高生活质量,才能加快现代化的步伐。

党的十六大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

“城乡统筹”就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

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从而在工业化、城市化的牵引下完成人口与资源的优化组合。

因此,部分农民失地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合理地离开土地,不仅符合政府的愿望,也是多数农民的愿望和要求。

城市化有利于农民富裕,而不是造成大批农民失地失业;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而不是扩大社会不公。

但在具体操作中也应认识到,农民失去土地之时,便是政府引导农民建立长久生活基础的“历史性时刻”。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大量土地被征用后必须做好补偿工作。

更要考虑到失地农民今后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问题。

为此,我们做了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一)农村分布和农民收入情况。

到2003年底,奎文区共有人口33.9万人,城镇人口27.4万人,农村人口6.5万人。

其中,城中无地村15个,人均0.2亩以下的村11个,0.2亩至0.5亩的村14个,0.5亩至1亩的村12个,1亩以上的村13个。

钢厂工业园区共有12个村,6652人,劳动力3463人,人均耕地面积均在1.4亩以上。

2003年全区农村经济收入32.5亿元,其中来自一产的3.9亿元,占11.8%;来自二产的18.1亿元,占55.7%;来自三产的10.5亿元,占32.5%。

全区农民人均收入3878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774元,占45.7%;经营性收入1467元,占37.8%;农业收入636元,占16.5%。

失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失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失地农民的就业困境
01
02
03
就业竞争激烈
失地农民在就业市场竞争 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找 到合适的工作。
非农技能不足
失地农民普遍缺乏非农技 能和经验,难以适应新的 就业岗位。
信息渠道有限
失地农民获取就业信息的 渠道有限,难以了解和获 得就业机会。
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制度因素
现行征地制度存在缺陷,土地补偿标准低 ,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不足。
会保障政策。
政策目标
就业社会保障政策旨在为失地 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培训、养 老、医疗等全方位的社会保障 ,帮助他们顺利转型为城市居
民,提高生活质量。
政策内容
就业社会保障政策主要包括就 业培训、社会保险、职业介绍
、生活补贴等措施。
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实施现状
实施效果
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在实施过程 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帮助一 部分失地农民实现了就业转型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就业机会有限,对失 地农民的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社会因素
社会对失地农民的关注和支持不足,缺乏 针对失地农民的就业促进政策和服务。
自身因素
失地农民自身文化程度低,技能单一,缺 乏竞争力。
03
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及实施 效果
就业社会保障政策概述
政策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 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失 地农民。为了保障他们的生活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就业社
将失地农民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全 面的社会保障服务,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 险、失业保险等。
05
对策建议与展望
完善失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政策
制定合理的安置补偿方案

关于梅溪镇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可编辑).doc

关于梅溪镇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可编辑).doc

关于梅溪镇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可编辑) 梅溪镇失地农民与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梅溪镇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创新突破困难、加快发展”专业学习、专业推广征文活动;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从战略上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竞争力,拓展农村经济发展新空间,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

为此,我们必须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在工业化、城市化的牵引下,完成人口与资源的优化组合。

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一定数量的农民土地被征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工业社区建设,促进了我镇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也给被征地农民+工作和收入来源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失地农民补偿、安置、保障等利益问题日益突出。

处理不当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为此,我们走访调查了石龙、晓舒、梅溪等镇上的一些村庄,并对失地农民和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被征地农民的基本情况(一)分配和收入状况根据最近对全镇被征地农民分配和收入的调查结果,1月xx日至1月xx日,全镇共征用农村集体土地亩,主要涉及石龙、小树、梅溪等三个人均耕地不足亩的村庄。

被征地劳动力人口占全县被征地劳动力总数,其中年龄已在我镇拆迁安置过程中xx年。

最后,考虑到拆迁户是弱势群体,他们将尽一切可能减少失地农民的损失,并确保安置补贴、土地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房屋拆迁补偿和过渡性安置费将按时足额支付给农民。

在搬迁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贫困家庭的搬迁。

在做深度、的思想工作时,应根据补偿标准适当增加合理的补偿费用。

例如,当肖梅大道上的房屋拆迁涉及到一些贫困家庭的安置时,镇、村将相互协调解决安置费用并尽力满足要求。

在移民安置方面,也进行了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

石龙村+华光村为失地农民统一规划安置区,配有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既节约了土地,又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

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_

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_

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情况
政策覆盖面
调查社会保障政策在各个地区的覆盖面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 等。
VS
政策落实情况
评估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情况,包括政策 的宣传、执行、监督等。
03
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就业形势与挑战
就业总量压力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供给总量逐年增加 ,就业总量压力较大。
最低生活保障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确保生活困难的农民得到 基本的生活保障。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01
征地补偿安置政策需完善
在调查中发现,被征地农民对现有的征地补偿标准普遍不满意,认为补
偿标准偏低且分配不公。此外,安置房的配套建设滞后,导致部分失地
农民无法及时得到住房安置。
02
失地农民就业面临困难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和覆盖范围,确保被征地农民在失去土 地后能够得到充分的社会保障。同时,应关注被征地农民在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需求,提 供更加完善的社会服务。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补偿标准
制定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充分考虑土地的历史价值和潜在发展 价值,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补偿方式
提供多元化的补偿方式,如货币补偿、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以 满足不同农民的需求。
补偿落实
加强对补偿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加强就业培训与指导
培训内容
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自身条件,制定有针对 性的培训计划,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竞争 力。
由于缺乏相应的技能和知识,失地农民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同
时,部分地区缺乏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引导和帮扶,导致他们在寻找工作

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策的优缺点,并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政策
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 保险等,确保被征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仍能享有充分的保 障。
总结词
提高保障水平,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适时调整社会 保障待遇,满足被征地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详细描述
建立社会保障待遇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调整机制,确保社 会保障待遇能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满足被 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提出了完善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措施。同时,还讨论了这些措
施对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02
文献2
该文献关注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分析了不同地区农民的就业情况,
并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就业能力,提出了相应
的政策建议。
03
文献3
该文献主要探讨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分析了现有社会保障政
01
许多被征地农民获得的补偿款不足以满足其长期生活
和就业需求。
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02 被征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往往面临就业困难和社会
保障缺失的问题。
征地程序不透明,缺乏参与性
03
征地过程中,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未能得到充分保
障。
研究展望与建议
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政府应考虑土地的潜在收益和农民的实际损失,制定更为公平合 理的补偿标准。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被征地农民进行随机抽样调 查。
样本介绍
样本包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的被征地 农民,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多样性。
调查结果和分析

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近年来,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农村被征地农民面临社会保障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的调研。

本报告旨在总结并分析调研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农村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针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我们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并选择了5个被征地村进行深入访谈。

三、调研结果1.社会保障意识较薄弱:调研结果显示,被征地农民对社会保障的了解程度较低,对于相应的政策法规缺乏了解,只有30%的被征地农民表示自己知道如何享受社会保障待遇。

2.社保覆盖面较窄:大部分被征地农民在征地后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特别是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险问题突出。

只有15%的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医疗保险,而只有5%的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

3.社保政策不够完善:被征地农民普遍认为,目前的社会保障政策不够完善,待遇过低,报销比例不高,很难解决就医和养老问题。

此外,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不到位,信息不畅通,使得被征地农民无法及时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4.社会保障意识需要增强:调研结果显示,被征地农民普遍表示希望加强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提高自身的社会保障意识,增加社会保障待遇的申领率。

四、调研建议1.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政府应继续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特别是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政策,提高报销比例,增加待遇,确保被征地农民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

同时,要加强对这些政策的宣传,提高被征地农民的知晓率。

2.加强社会保障意识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社会保障意识的培养力度,通过组织各类培训、宣传活动,提高被征地农民对社会保障政策的了解和认知水平,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社会保障。

4.挖掘地方资源:政府要充分发挥地方资源,加大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资金和物质支持,确保政策能够顺利推行。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当前我国农村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情况较为复杂,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关于梅溪镇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可编辑).doc

关于梅溪镇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可编辑).doc

对于梅溪镇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检查与思虑(可编写 )梅溪镇失地农民与就业社会保障的检查与思虑:梅溪镇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的检查与思虑“创新打破困难、加速发展”专业学习、专业推行征文活动;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解决“三农”问题,一定兼备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从战略上浮整农业和乡村经济构造,提升农业竞争力,拓展乡村经济发展新空间,开拓农民增收新门路。

为此,我们一定创建条件,让更多的农民走开土地,在工业化、城市化的牵引下,达成人口与资源的优化组合。

近来几年来,跟着我镇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的不停加速,必定数目的农民土地被征用用于基础设备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工业社区建设,促使了我镇工业化 +城市化进度,也给被征地农民 +工作和收入根源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可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失地农民赔偿、布置、保障等利益问题日趋突出。

办理不妥会影响社会稳固,阻挡经济社会发展,限制和睦社会目标的实现。

为此,我们走访检查了石龙、晓舒、梅溪等镇上的一些乡村,并对失地农民和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专题检查。

一、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状况 (一)分派和收入状况依据近来对全镇被征地农民分派和收入的检查结果, 1 月 xx 日至 1 月 xx 日,全镇共征用乡村集体土地亩,主要波及石龙、小树、梅溪等三个人均耕地不足亩的乡村。

被征地劳动力人口占全县被征地劳动力总数,此中年纪已在我镇拆迁布置过程中 xx 年。

最后,考虑到拆迁户是弱势集体,他们将尽全部可能减少失地农民的损失,并保证布置补贴、土地附着物和青苗赔偿、房子拆迁赔偿和过渡性布置费将准时足额支付给农民。

在搬家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贫穷家庭的搬家。

在做深度、的思想工作时,应依据赔偿标准适合增添合理的赔偿花费。

比如,当肖梅大道上的房子拆迁波及到一些贫穷家庭的布置时,镇、村将互相协调停决布置花费并全力知足要求。

在移民布置方面,也进行了一致规划和合理布局。

石龙村 +华光村为失地农民一致规划布置区,配有水 +电+路等基础设备,既节俭了土地,又有益于形成规模效应。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5篇范文]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5篇范文]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5篇范文]第一篇: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调查报关于农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随着我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村耕地转为非农用地的情况越来越多。

这一方面推动了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快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步伐,但同时也产生了农民失地后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已日益突出。

土地既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一旦被征占,就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存保障,因此,为保障失地农民利益,必须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搞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的立法。

为了多角度,多层面探寻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办法,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二、调查对象、方法、时间1、调查对象:蓟县城关镇上宝塔村2、调查方法:(1)个别访谈(2)现场观察3、调查时间:2011年9月1日—2011年9月11日从目前情况看,失地后的“城中村”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本次调查从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关镇中抽取了上宝塔村,:上宝塔村是蓟县城关镇辖管的二十六个行政村中的1个行政村,分为4个村民小组。

该村有土地946亩(其中耕地682亩、杂地264亩);2006年土地开始被征用,2007年全被征完(约600亩),除去村民安置用地后村级留地75亩,其中已开发30亩。

从4 个小组中查出失地农民共计900人,按比例从中随即抽取160人以访谈形式调查,作为资料、信息收集的依据。

(1)劳动力素质偏低,是影响转移就业的关键。

失地农民大多数存在技能单一文化水平较低,在多数人群中受年龄影响,他们学习务工技术、掌握技能能力相对较弱,直接影响就业和劳动报酬。

外出务工大多从事文化要求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粗工、打杂等工种,干活累且挣不到几个钱,尤其中老年农民素质更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就更难,再就业困难重重。

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被征地农民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农民的土地被征用后,他们往往无法找到稳定的职业和生计。

为了保障农民的权益,政府应该加大就业社会保障的力度,为被征地农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本文将围绕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展开调查和思考。

一、被征地农民的现状1. 土地被征用后农民生计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土地常常会被征用。

土地被征用后,农民失去了生产资料和生计来源。

他们往往需要寻找新的生计,但是他们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一般较低,很难融入城市劳动力市场。

2. 农民对土地征用的不满因征地导致的农民不满情绪也比较普遍。

由于征地补偿不足,或者国家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和保障,这些农民难免产生不满和不信任政府的情绪。

3. 政府应该加大对被征地农民的帮扶力度为了解决被征地农民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其的帮扶力度,提供培训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提高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提高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二、就业社会保障的现状1.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存在问题目前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主要分为城市和农村两类,但是都存在一些问题。

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困难群体,如失业人员、残疾人和退役军人等,而农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贫困户。

两者的服务对象有所重叠,但是他们的信息流通机制存在障碍,无法形成统一的资源共享机制。

2. 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另外,社会保障的水平也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两部分组成,但是社会保障的全国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对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1. 建立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了解决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这个机构可以横跨城乡,为各个服务对象提供不同的服务。

2. 加大对被征地农民的帮扶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被征地农民的帮扶力度,提供更多的生产资料和经济支持,帮助他们创业和就业。

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现状及思考

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现状及思考

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现状及思考汇报人:2023-12-13•引言•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现状目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思考与建议•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01引言背景与目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征收与农民权益保护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征收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重要性被征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面临着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的生活保障问题。

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政策法规与改革方向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旨在加强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

同时,各地也在积极探索改革路径,以更好地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

报告范围和方法报告范围本报告主要关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同时,结合相关政策法规和改革实践,提出针对性的思考和建议。

02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现状政策法规现状政策法规不断完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政府对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为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策法规覆盖面广政策法规涵盖了征地补偿、安置、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为被征地农民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政策法规执行力度加大政府加大了对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确保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有效落实。

政府采取了多种安置方式,包括货币安置、就业安置、社会保险安置等,以满足不同被征地农民的需求。

安置方式多样化政府逐步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为被征地农民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政府不断完善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措施,包括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加强安置小区建设、提供就业培训等,以提高被征地农民的生活质量。

关于梅溪镇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_[实习报告]

关于梅溪镇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_[实习报告]

关于梅溪镇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_[实习报告]关于梅溪镇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一)被征地农民分布和被征地农民收入状况经过最近对全镇被征地农民分布和被征地农民收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从1992年6月至2005年1月,全镇共征用农村集体土地1934亩,主要涉及石龙、晓墅、梅溪等三个村,人均耕地均在1亩以下;被征地劳动力人口为5248人,占全县被征地劳动力总数16%,其中年龄在20岁以下有1240人,占23.6%,20—40岁的有1651人,占31.4%,40—60岁的有1827人,占34.8%,60岁以上有530人,占10.1%;216名农村劳动力参加了社会保险,占被征地农民的4.1%;被征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70元,低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

(二)被征地劳动力就业现状通过走访调查,据统计被征地劳动力从事传统农业的892人,占被征地劳动力人口17.1%,在企业或其他单位务工3100人,占被征地劳动力人口64.7%,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870人,占被征地劳动力人口动力的二、存在的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在其自身观念以及与其相联系的随之而来的就业、保障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被征地村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思想观念没有根本转变。

一方面,就业观念差。

农民被征用土地后,其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农民原有的层次上,仍存在只要有土地就有饭吃、就有保障,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权利,只能依靠政府、依靠村里补助救济,认为就业仍然是村和集体的事,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通过其它途径实现就业的意识较差。

对参加社会保障没有充分的认识,这些问题在经济条件差的村表现的尤为突出。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观念淡薄。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村民对自身生活保障只对当前作初步打算,缺乏长远考虑,认为眼前生活能维持下去,孩子能上学就行了。

有些村领导希望能要安排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更难。

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调查报告2篇

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调查报告2篇

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调查报告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调查报告精选2篇(一)题目: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报告旨在了解被征地农民在失地后的就业情况,分析其就业工作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以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解决。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面对面进行访谈,并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以获取准确的信息。

三、调查对象被征地农民,涉及的地区为xxx省的xxx县。

四、调查结果分析1. 就业状况1.1 失地农民中有多少人已经就业?1.2 就业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1.3 是否存在就业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1.4 失地农民就业的平均薪资水平如何?2. 就业问题2.1 就业机会有限的原因是什么?2.2 就业过程中是否存在歧视、不公平待遇的情况?2.3 是否存在技能培训和职业转换的需求?2.4 是否存在自主创业的意愿?3. 解决方案3.1 政府应加大对就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2 加大对被征地农民的职业培训力度,提高其就业能力。

3.3 鼓励和支持被征地农民自主创业,提供相关的创业政策和扶持措施。

3.4 减少失地农民在就业中面临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现象,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

五、结论通过对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虽然部分被征地农民已成功就业,但仍面临就业机会有限、薪资水平偏低、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等问题。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就业的扶持力度,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加大对被征地农民的职业培训力度,鼓励和支持他们自主创业,以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问题的解决,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调查报告精选2篇(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调查汇报》一、背景和目的:被征地农民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被政府征用,并失去耕种土地的农民。

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次调查旨在了解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内容:1.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选择了某省的一个县作为调查对象,以该县内被征地农民为研究对象。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调查汇报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调查汇报

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调查汇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调查汇报一、背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土地利用的不断扩大,农村的被征地现象越来越普遍。

被征地农民由于失去了土地,无法继续从事农业经营,生活和社会保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进行了保障与补偿。

二、调查目的为了了解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的目的是搜集更多的信息,分析被征地农民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从而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有关建议。

三、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的几个被征地农民进行了访问,并针对下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1、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信息。

2、被征地农民对政府社会保障政策的了解程度和参与情况。

3、被征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保障状况,是否有参保等情况。

4、被征地农民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呼声和期望。

四、调查结果1、调查样本覆盖全国五个省市的被征地农民,共计1000人。

其中,男性占比48.5%,女性占比51.5%。

2、被征地农民对社会保障政策了解程度较低,只有16%的人了解政策,其中有30%的人参与过政策实施。

3、被征地农民的平均收入为每月3000元左右,其中65%的人没有参保,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待遇。

由于缺乏收入来源,许多人生活十分困难。

4、被征地农民需要更多的政府关注和支持,17%的人反映只有政府关注才能解决问题,30%的人期望得到政府的更多支持和补贴。

此外,被征地农民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教育、培训和就业机会。

五、建议与思考我们认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为被征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在社会保障方面,政府应该加强政策的宣传和普及,让被征地农民更好地了解社会保障政策,并鼓励他们参与社会保障。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对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保障力度。

考虑到被征地农民的生计和生活问题,政府也应该多关注他们的培训和就业,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提高收入水平。

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调查报告3篇

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调查报告3篇

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调查报告3篇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调查报告第1篇近几年来,随着我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步伐的加快,各类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多,征地后,产生的被征地农民越来越多。

为使被征地农民在征地后能就业,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我们根据有关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我区被征地农民的现状据调查,截至20__(请自填)年10月底,全区共征地1.81万亩,搬迁房屋20__(请自填)栋,涉及17个村(社区)、117个小组,涉及被征地农户4313户、被征地农民14244人,与20__(请自填)年相比,征迁村(社区)增加10个,征迁小组增加76个,被征地农户增加3257户,被征地农民人数增加10911人。

据调查,20__(请自填)年全区劳动年龄段被征地农民(男性16岁至60岁,女性16岁至55岁)占整个被征地农民的比例为70.3%,其中,男性占比36.4%,女性占比33.9%;全区非劳动年龄段被征地农民(男性60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占整个被征地农民人数的比例为29.7%,其中,男性占比13.5%,女性占比16.2%。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全区被征地农民处于劳动年龄阶段的人数占比大,引导、推荐就业的任务较重。

据统计,20__(请自填)年,全区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11092人,其中,外出打工5754人,自主创业986人,其它方式就业1753人。

二、主要工作情况我们采取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了一技之长,为实现就业、从事创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自20__(请自填)年以来,共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班47期,培训人员20__(请自填)人,其中:挖机212人,瓦工268人,厨师203人、旅游服务45人,起重工59人,电焊工212人,缝纫工34人,种养植技术员27人,茶叶加工制作工131人,家政服务782人;共举办创业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289人。

关于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被征地农民已成为我国当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形成的新的困难群体,他们担负着由农村向城市转型的成本,面临着生活、就业、养老等方面的困难。

因此,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政为民的一个根本问题。

为此,我们在新区范围内做了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一)农村分布和农民收入情况据调查,新区共有30个行政村,农村人口4.2万人,人均耕地0.3亩以下的村5个,0.5亩至1亩的村4个,1亩以上的村21个。

2008年新区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和第三产业,农民年人均收入3400-3500元。

其中人均收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村主要集中在南部,以收入较高的陈坪村为例,其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樱桃种植,每亩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

而位于西北部的村,以种植苹果为主要收入来源,每亩年收入在2000-3000元左右,与种植樱桃相比,收入差距明显。

另外,分布在东部的村,在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发展第三产业,经济收入情况相对较好。

(二)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近年来,新区把被征地农民就业通盘考虑,统筹城乡,优劣互补,把南部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工业企业用工,区内酒店、餐饮服务行业用工,建设项目用工和设立公益性岗位用工作为吸纳农民就业的主渠道,不断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从而形成了城乡一体,工农一体的就业格局,促进了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保持了就业局势稳定。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农村劳动力约2万人,以从事传统农业、企业打工和个体私营经营为主。

其中,从事传统农业的约1.2万人,占60%左右;在公益性岗位、企业打工、个体私营经济的约0.8万人,占40%左右;还有一少部分从事其他工作和无业人员,不足1%。

(三)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情况一是研究出台了《新区被征地农民“5560”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办法》,对全区被征地农民女满55周岁,男年满60周岁的按期足额发放生活保障金。

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通过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鼓励失地农民接受高等教育,提升自身素质和就业机会。
01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针对失地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02
推广农业技术培训
向失地农民普及现代农业技术,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收入来源。
1
2
3
成立专门的失地农民帮扶组织,为他们提供就业咨询、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等服务。
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汇报人:
2024-01-07
引言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案例分析结论与展望
目录
引言
0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
失地农民面临就业困难、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针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思考,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3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01
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问题的关注力度,制定更加全面、具体的政策措施。
02
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发挥其自身优势和地方特色。
结论与展望
06
01
失地农民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就业机会少、就业质量低、就业稳定性差。
02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保障水平低、保障覆盖面窄、保障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建立失地农民帮扶机制
加强对失地农民的社会关注和支持,呼吁全社会关注失地农民的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
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 发展。对于被征地农民而言,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帮助他们 应对失去土地后面临的就业和生活困难。
02
被征地农民现状调查
征地原因及影响
城市扩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 范围不断扩大,需要征收农民
的土地用于城市建设。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
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除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保障外,还可以建立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补充保障,为被征地农民提供更全
面的保障。
提高保障水平
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提高,逐步提高被征地农民的 社会保障水平,包括提高养老金、医疗保险的支付比例等

加强社会保障监管
建立社会保障监管机制,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和有效 使用,防止滥用和浪费。
资金的情况。
03
政策调整和改进建议
为了提高社会保障政策的执行效果,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效果评估指标
体系,加强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建设,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调整
和改进。
04
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国外征地与就业社会保障政策概述
政策背景
介绍国外征地与就业社会保障政策的背景, 包括城市化进程、土地利用变化、人口迁移 等。
政策建议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 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就业 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政策 宣传和培训等。
研究不足之处及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不足
由于时间和资源有限,本研究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数量不够大、调查范围不够广等。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和调查范围,对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同 时,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出发,如政策实施效果、农民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全面 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编号:AN-QP-HT634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编辑: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关于梅溪镇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通用范本关于梅溪镇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通用范本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

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关于梅溪镇被征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创新破难、加快发展”大学习、大推进征文活动党的十六大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城乡统筹”就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为农民增收开辟新的途径。

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从而在工业化、城镇化的牵引下完成人口与资源的优化组合。

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征用了一定数量的农民土地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及工业小区建设,推进了我镇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也为被征地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就业岗位和增收来源。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安置、保障等利益问题日益突显,处理不当,就会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和谐社会目标实现,为此,我们走访调查了我镇石龙、晓墅、梅溪等一些村,就被征地农民和社会保障问题做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一)被征地农民分布和被征地农民收入状况经过最近对全镇被征地农民分布和被征地农民收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从1992年6月至20xx年1月,全镇共征用农村集体土地1934亩,主要涉及石龙、晓墅、梅溪等三个村,人均耕地均在1亩以下;被征地劳动力人口为5248人,占全县被征地劳动力总数16%,其中年龄在20岁以下有1240人,占23.6%,20—40岁的有1651人,占31.4%,40—60岁的有1827人,占34.8%,60岁以上有530人,占10.1%;216名农村劳动力参加了社会保险,占被征地农民的4.1%;被征地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570元,低于全县农民人均收入。

(二)被征地劳动力就业现状通过走访调查,据统计被征地劳动力从事传统农业的892 人,占被征地劳动力人口17.1%,在企业或其他单位务工3100人,占被征地劳动力人口64.7%,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870人,占被征地劳动力人口16.6%,无业的386人,占被征地劳动力人口7.4%。

被征地村中,从村集体经济、村企业效益等方面综合看,就业情况出现:一、村企业效益比较好的村,80%—90%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在本村企业工作,其余外出打工或在本村自谋职业,这些村就业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基本上无农村劳动力失业问题,生活富裕,社会稳定。

如石龙村依托广隆五金工业城安置本村750名被征地农民,占全村劳动力的41.6%;二、部分无村企业或村企业少,效益又不佳的村,农村劳动力只有30%左右在村企业工作,其他在外打工或自谋职业,还有部分无业,就业压力大,如晓墅村、华光村。

(三)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及生活保障情况近几年来,我镇在拆迁安置过程中始终考虑到拆迁户是弱势群体,千方百计减少被征地农民损失,切实确保将安置补助、土地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房屋拆迁补偿费和过渡安置费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在拆迁安置中尤其注重贫困户的拆迁工作,在做深、做细思想工作同时,依据补偿标准,适当合理的增补补偿费。

如针对梅晓大道用地拆迁房屋,涉及部分困难户的安置问题时,镇、村共同协调解决其安置费用,尽力满足要求。

在安置方面也进行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石龙村、华光村为被征地农民统一规划安置小区,并配套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既节约土地,又利于形成规模效应。

二、存在的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在其自身观念以及与其相联系的随之而来的就业、保障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被征地村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思想观念没有根本转变。

一方面,就业观念差。

农民被征用土地后,其生活习惯、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农民原有的层次上,仍存在只要有土地就有饭吃、就有保障,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生存的权利,只能依靠政府、依靠村里补助救济,认为就业仍然是村和集体的事,通过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通过其它途径实现就业的意识较差。

对参加社会保障没有充分的认识,这些问题在经济条件差的村表现的尤为突出。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观念淡薄。

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村民对自身生活保障只对当前作初步打算,缺乏长远考虑,认为眼前生活能维持下去,孩子能上学就行了。

有些村领导希望能有一个比较好的保障方法来保障村民今后的生活问题,但没有达成村与村民的共识。

(二)社会保险执行滞后,且开展难度大。

目前,作为县出台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还处在试行阶段,只是刚刚起步,我镇也仅在调查摸底过程中,要解决全镇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任重道远。

从调查摸底情况看,一是村民对补助对象的条件、要求持有不同意见。

依据保障制度执行可能会导致一部分被征地农户享受不到生活保障。

二是各村经济发展不一样,给农村社会保障带来一定困难。

根据政府出一点、集体补一点、个人缴一点“三个一点”的办法,集体经济薄弱的村顾虑集体难以承担缴纳社会保险费。

三是个体存在的经济水平不一样,也影响社会保险的参与率。

有的农民从事个体经营,经济收入较高,不在乎参不参加保险,甚至不愿参加。

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仅能保障基本生活和子女上学,无力参加保险,会造成两级分化的问题。

上述问题,在调查摸底中已反映出当前社会保障要开展得富有成效有一定难度。

(三)就业安置困难。

从我镇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有三分之一的被征地劳动力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加上今后平均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从无业农民情况看,被征地的中老年农民失业比率比较高。

具体分析:一是企业提供的再就业岗位有限,安置大龄下岗职工十分困难,再要安排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更难。

二是受下岗职工和外地来的打工者的冲击,就业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无地农民对工作挑肥拣瘦,这与外地农民工“肯吃苦、低报酬”的优势形成鲜明对比。

三是农民素质低,尤其中老年农民素质更低,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更难。

由于文化程度低,掌握新技术难度较大,再就业困难重重。

四是被征地农民中“弱势群体”就业难尤为突出。

这不仅包括身体上有缺陷的残疾人和体弱多病者,还包括40岁以上的妇女,50岁以上男子农民。

这些人有土地补偿金,生活还能勉强维持,一旦补偿金用完了,生活将无着落。

三、对策建议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要有利于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又要从保障农民的生活需要出发。

研究解决征地费用偏低、就业困难等问题,还要从保障农民长远利益出发,探索制定深化体制改革的政策,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多的关注,从根本上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和出路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

(一)充分认识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镇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一定数量的被征地农民在所难免,今后的发展中还会有相当数量的被征地农民出现。

虽然,这个问题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但是,若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社会的稳定,最终将会影响到我镇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的大局。

因此,我们本着不让为城镇建设、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的被征地农民吃亏、不让被征地农民因征地而导致生活水平下降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尽最大努力使被征地农民不失利、不失业、不失居,有保障。

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我镇和谐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我们必须经常地不断地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和工作力度。

(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倾力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一是让被征地农民中的困难户、特困户直接进入城镇居民的低保体系。

二是建立被征地农民医疗缴费、村集体扶持、政府支持和社会多方面筹资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以住院大病统筹为主的被征地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防止被征地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三是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

采取政府出一点、集体出一点、个人出一点“三个一点”的办法解决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

即政府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划出一块,村组集体从土地补偿费和集体积累中拿出一块,被征地农民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抵扣一块。

根据我镇被征地农民和经济发展的实际,设立不同的参保档次,让被征地农民根据自身的家庭条件进行选择,不搞“一刀切”。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使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与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并轨,以建立起全镇统一、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尽力妥善做好就业安置,帮助被征地农民实现安居乐业。

一是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

加快劳动力转移,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

就业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增强了,才能为被征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他们安居乐业。

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在资本积累阶段,尤其需要使用大量低成本的农村劳动力。

因此,要继续依托被征地劳动力所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借助征地补偿中村集体留存部分,凭借有利的区位优势,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和发展适度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快市场建设,吸收更多的被征地农民从事二、三产业。

市场的集聚作用在解决就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并强调企业在征地办厂时就要与被征地村签订劳动用工合同,最大限度地优先安置被征地农民。

二是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被征地农民就业能力。

农村劳动力技能偏低是当前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

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

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把劳动保障、农业、水利、科技、建设、社会团体等有关部门和行业现有的培训基地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落实培训职责和任务,形成工作合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