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
铜陵市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铜陵市一中、安庆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乐音在基本确定了音高的范围之后,有规律的声音节奏或声音组合就成了让人产生美感的第一要素。
如果声音仅仅含有节奏和有序性,还不能成为“好声音”,钟表的“滴答”声、音乐节拍器的摇摆是最精准的节奏声音,然而它却无法给人以美感,甚至会带来厌烦。
所以,为了使美好的声音成为艺术,还必须具备下一个条件:声音变化的丰富性。
人类听觉上的自然属性的种种局限,决定了音乐主要由那些优美、悦耳的音色和有序的节奏组成,比如意大利美声唱法圆润、通透、饱满的声音,满足了人们追求平稳、安宁的心理需求。
但人类的心理需求又是复杂多样的,在中国京剧的老生唱段中,在日本民族的能乐里,我们又发现一种苍劲、沙哑甚至带有紧张感的声音同样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给人内心以冲击:在“中国好声音”节目里,像袁娅维等一些摇滚歌手独特甚至超乎常态的声音也一样感动着评委和每一位听众,我们为他们变化多样的音色和节奏慨叹叫绝;而平安用通俗唱法重新演绎了《我爱你,中国》这首美声歌曲,用新一代年轻人的理解与个性赋予了这首歌曲新的色彩和形象。
所以,关键不在于用了什么样的声音,而在于如何运用某种声音恰当地表达音乐的内在情感。
然而,人们还是对和谐、安宁(或者叫“给人以安全感”)的声音情有独钟。
像“中国好声音”节目里,当两个歌手PK同一支歌时,往往都是先每个人唱几句,到了最后结束段落时,两个人的声音通过演唱不同的音高融合在一起,从而结束全曲。
这种有序的不同音高带给人协和感,它们有的纯净,有的丰满,这种丰富的声音变化效果被称为“和声色彩”。
协和的声音使人产生悦耳的体验,这也是由听觉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在欧洲古老的宗教音乐中,早已使用两音之间相差四度、五度以至八度的和声,以显示宗教纯净、崇高及神圣的意境。
安徽省铜陵市高一10月考语文卷
安徽省铜陵市高一10月考语文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9高二下·福州期末)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张爱玲的文字是凌厉的,写尽大家族败落后的凄凉,写尽那些从钟鸣鼎食、锦衣绣袄的生活堕入平凡生活中的贵族后代的颓唐。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④虽然杨丽萍的早期作品——《雀之灵》等原生态舞蹈在全国的大赛中获奖,但身边的同事不但不赞一词,反而有人嘲讽,但这并不能打击她坚守自己风格的决心。
⑤李老还没有写完这本书就去世了,我们只能尝鼎一脔,从中体会他的学术观点。
⑥宗白华先生不理会尘俗的烦扰,埋首书本之中,进入美学那瑰丽而神奇的世界,目不窥园,才有了《美学散步》这样的经典作品传世。
A . ①②⑥B . ①③⑤C . ②③④D . ④⑤⑥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B . 一次性用品已经成为文明生活质量的标志,但是由于回收管理不及时、消费者随意丢弃以及产品本身降解困难的原因,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
C . “TPR教学法”的精髓就是要向幼儿提供充分的视听信息,使幼儿自己透过观察与模仿深入了解并加工信息,不知不觉地说出一口纯正的英语。
D . 美国医疗协会所出版的一份专门刊物中指出,一剂对人体无害的广泛使用的综合药物,在患者服用之后,会持续地破坏维生素C达3个星期以上。
3. (2分) (2017高三上·杭锦后旗月考)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当然,表面的公正不等于公正。
安徽省铜陵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缺答案)
高一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Il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 阅读题(6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9分) 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资源,诚信在维待传统社会正常秩序与交往、维护个人正当利益上曾发挥过独特的作用。
但诚信不彰已成目前社会上较为突出的道德问题,也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市场和社会信任危机。
因此,如何重建失落的诫信,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加速转型的当今中国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以及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加上强烈的市场冲击和文化碰撞.使得传统诚信在当今社会发生重心的偏移。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诚信内涵,是以市民社会中平等主体的自由选释为前提,并集中反映社会主体间的契约精神,体现为每个主体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义务和行为规范。
要建构和维护这样一种契约诚信,必须更多地诉诸刚性的法律原则和具体制度。
由于我国缺乏契约观念的历史传统,要在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尽快改善社会管理,构建社会诚信以实现人际可待续交往,更需要把诚信的基本要求以制度的形式加以确立,并以制度化的手段促进和保障诚信的实施,最终实现制度他律和个人自律的高度融合。
鉴于诚信的制度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寻找解决诚信危机的良策,更多地关注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不失为其关键环节。
理性分析我国现有相关制度,社会诚信缺失主要与产权制度建设滞后、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失信惩罚制度的威慑力不够以及制度未能得到严格执行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必须从如下几方面努力以重塑社会诚信的权威。
一是构建个人信用制度。
信息不对称是诱发失信行为的直接原因。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征信体系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征信数据不完整、标准不完善,难以对个人和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要遏制当前诚信缺失现象的产生和蔓延,除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外,应当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以信用等级、信用评估、风险预警、信用风险管理及信用风险转化等为基本内涵的个人信用制度。
安徽省铜陵一中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铜陵一中2012年10月份月考2014届高二联考试卷一语文命题:铜陵一中语文学科命题组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流国家是怎样产生的世界一流国家是怎样产生的?综观500年来世界历史的进程,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他们走过的道路,有两条是非常重要的:一是他们所具有的那种文化能力(这一民族或国家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二是需求(一种普遍的需求)。
这两者的关系决定了一流国家的产生或消失。
当一种文化能力最能满足的需要还没有产生时,这种能力被荒废着。
比如商业不发达时,犹太人的市场经营能力被荒废了;制造业没有产业化时,德国人、日本人的制造能力毫无用武之地;当软件不知为何物时,印度怎么想都不可能取得在国际软件行业的位置。
民族、国家、地区和个人发达的前提条件就是需求,一种人类的普遍需求。
当这一需求出现,而一个民族、国家、地区、企业、个人的文化能力可以充分满足这一需求时,他们的发展和发达就指日可待了。
从民族到个人的发达无非是人类需求、我最擅长、能者不多三条的结合。
欧洲人(尤其是北欧人)因为生存需要,几千年来都有一种强烈的物质需求,这种需求激发了它的文化能力和文化形成,体现出了以制造、生产物质来满足生存需要的精神。
就像韦伯说的:自律、节俭、勤奋、进取、征服,这一系列的理念是在它的需求与自然交换过程中产生的。
当人们必须通过制造、生产物质产品来满足生存需要时,这种理念自然就出现了。
当一系列的理念形成文化,当这种精神和文化成为欧美普遍自觉的文化观念和方式以后,这种能力就养成了。
可是,为什么在这种文化能力养成后,欧洲在公元1500年至公元1800年里没有发展起来呢?这是因为一种人类普遍的社会需求还没有出现,也就是现代生活还没有被全世界所认同。
比如草鞋可以代替皮鞋、油灯可以代替电灯、土布可以代替洋布……而只有当现代化逐渐成为整个世界普遍需求的时候,这种文化能力的历史机遇才可能出现。
安徽省铜陵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
高二入学考试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清明”与“上河”含义之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与“上河”是什么含义呢?《清明上河图》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清明”的考证得出三种观点:一是“清明节”之意,二是“清明坊”之意,三是“清明盛世”之意。
其中,持“清明坊”观点的专家学者,是已故河南开封中学的孔宪易先生。
孔宪易先生通过对木炭、石磙子、扇子、西瓜、服饰等考证研究,认为是画的秋景。
“清明”之意是指“清明坊”。
根据是当时东京城被划分为一百三十六坊,外城东郊区共划分三坊,第一坊就是“清明坊”。
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周宝珠先生,用几十年的时间对《清明上河图》进行细致地考证。
他在《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一书中,对孔宪易先生的秋景之说持否定态度。
其中对扇子的考证叫人折服。
《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扇子有十多处,这是孔宪易先生产生秋景说法的原因之一。
周宝珠教授考证认为,扇子的主要功能的确是用来拂暑驱蝇,但是在北宋这个时期还另有它用。
扇子除有题诗作画、扑卖馈赠之用外,还有“便面”之用。
“便面”这一风俗由来已久。
书生文人、达官显贵、庶民布衣在街上碰到熟人不愿寒暄,就以扇子障面,对方心领神会并不责怪,反而认为是礼貌之举。
故曰:“以扇遮面,则其两便。
”由此看来“便面”习俗是不受季节影响的。
周宝珠教授对著名鉴定专家史树青先生“政治清明”一说赞赏有嘉,并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可能性。
北宋长期实施的“偃武修文”的国策,国家经济趋于繁荣,出现了较唐朝时期之后的又一个太平盛世。
这一时期的文人官宦,为了仕途腾达,大肆歌颂当朝皇帝的政治清明;《清明上河图》中展现出的磅礴气势和繁盛景象,最能代表宋徽宗赵佶“偃武修文”的治国思想。
如果称太平盛世未免太露骨,因此“清明上河图”这五字一语双关,弦外有音。
但是《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正在乞讨的乞丐,官衙门口坐着的懒散的士兵,以及大街上跑着的猪等,这些景象却似乎与太平盛世相违背。
许多专家学者对于《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有着诸多的解释与争论。
安徽省铜陵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安徽省铜陵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本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3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①美国总统奥巴马抵达哥本哈根时将面对所有与会方的疑问:美国是否将进一步提高减排目标,美国目标是否写入国际协议,美国将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多少资金。
归结为一点,美国是否愿意在未来全球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显著作用,奥巴马“绿色新政”的诚意到底有多大。
②美国正处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十字路口”,若干问题在谈判桌上迟迟没有给出答案,也正反映了美国选择经济发展战略模式上的踌躇。
,布什总统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是由于国会的否决,更是由于美国利益集团的反对。
美国强大的石油财团不希望背负减排的责任,不希望看到可再生能源抢夺现有市场。
③如今,美国新能源行业面临窘境,奥巴马的“绿色新政”充满挑战。
奥巴马将面临一个选择,即是否将本国经济引入一个不占优势的国际竞赛场。
④以太阳能行业为例,美国太阳能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德国、西班牙,甚至落后于中国、印度。
新能源企业还需要与传统能源企业进行激烈的博弈,美国政府如果不在新能源发展上迈出积极步伐,很难提出“有雄心”的减排目标。
⑤相比之下,欧盟承诺减排的额度远高于美国。
为了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欧盟在本轮谈判中承诺未来三年拿出72亿欧元援助发展中国家用于减排。
欧盟展现尚不为发展中国家认可的“积极”姿态,除了想要争取“道德模范”声望外,更是看到了应对气候变化背后的巨大商机。
⑥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欧盟一直在环保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掌握了全球大部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并拥有一批跨国新能源企业。
从欧盟的利益考虑,全球高标准的排放额度将意味着一个庞大市场。
欧盟之所以极力要求一些“先进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承担强制性减排义务,就是希望欧盟能够有“用武之地”。
⑦而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随着减排额度的提高,减排成本不断上升,因此不愿承担更多减排义务,同时又鼓吹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义务。
安徽省铜陵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铜陵市高一期末语文卷答案解析(B)选择题每题目3分,共33分1.A (“充分体现”的说法在原文中无依据)2.D(据原文,“莎士比亚戏剧将人物命运归咎于主观原因”与“具有宿命论色彩”构不成因果关系)3.A(B“莎士比亚突破了时代的限制和文人思维的固定性”的说法在原文中没有根据。
C 关汉卿戏剧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所以“主人公信任王法,寄希望于清官”并不是窦娥悲剧的原因。
D据原文,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戏剧人物设置上采用了相同的手法)文言文阅读(12分)4.D 5.C 6.C 7.DA项中“表白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在课文中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B项中“因为他善术学”才被征召到朝廷做官,不是因为文学成就高。
C项中在科技方面,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2)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3)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
4.D(机巧: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5.C (因,于是/因为;乃,才/竟然;以,用/因为)6.C7.D(A项中“表白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在课文中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B项中“因为他善术学”才被征召到朝廷做官,不是因为文学成就高。
C项中在科技方面,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8.文言翻译:(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3分)(2)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3分)(3)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
(4分)9.领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
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影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4分)10.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4分)11.略。
2012—2013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中一年级 语文 参考答案.doc
2012—2013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中一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B(注意题干中的“根本”二字)2.A(B.“无可挽回”为无中生有,也不符合实际。
C.“而应顺其自然”与本文的基本观点不符。
D.“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继承和弘扬传统习俗时应有的态度,但传统习俗的远去并不是“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表现)3.A(“有效方式”错。
这种做法继承的只是传统节日习俗的外在形式,应属于“亦步亦趋、刻舟求剑式的保护”)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4.B(说:通“悦”,高兴地)5.C(C项中的“以”均为介词,因为。
A项“而”,因而,连词/却,连词; B项“见”,放在动词前,表被动,可译为“被”/放在动词前,表示对我如何,可译为“我”;D项“之”,我,代词/到,往,动词)6.C(“表现得急躁易怒、鲁莽冲动,没有了处变不惊的气度”理解不够准确。
)7.(1)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非常刻毒了。
您的父母和同族,都被杀害或者收为奴婢。
(评分标准:共4分。
大意1分,“遇”“深”“为”各1分;大意与关键词不重复扣分,意思对即可。
)(2)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操(孟德)被周瑜围困住的地方吗?(评分标准:共3分。
大意1分,“缪”“于”各1分;大意与关键词不重复扣分,意思对即可。
)(3)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引起人们感触的原因(东西、事物等均可),以及人们的思想情趣却是一致的。
(评分标准:共3分。
大意1分,“殊”“致”各1分;大意与关键词不重复扣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8.参考答案:上片描写夏日雨后初晴的清新之景(评分标准:1分,意思对即可),下片抒发客居中的思乡之情(评分标准:1分,意思对即可)。
清晨,诗人被“呼晴”的鸟雀唤醒,信步出门,看到“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荷塘美景,不禁触景生情,一缕乡思飘到了千里之外的故乡,不觉梦回家乡的“芙蓉浦”。
(评分标准:共3分,其中触景生情/即景生情/因景生情/对景生情/……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铜陵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铜陵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新事物脱颖而出,语言作为日常交际的工具,也会相应地产生新词语来表达这些新事物。
B . “两会”期间,就百姓关注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热点问题,记者们辛勤釆访,及时报道,心劳日拙,受到广泛好评。
C . 一位老科学家指出,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人太急于求成,沉不下心来坐冷板凳,这样很难取得有重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D . 贝多芬晚年听力衰退,对外界的一切充耳不闻,但是,他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忍受住强烈的苦痛,给世界创造了欢乐。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温家宝总理9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处理,研究部署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B . 人们要求知情权和信息公开的声音背后,是对转基因食品一直存在的巨大忧虑。
人们担心,人类食用过转基因的作物后会不会有“无法预料”的后果。
C . 林书豪的成功毕竟不是电影,他以自身实力为基础,以球队当时的境况为机遇,顺利地融入了教练的战术体系之中,令全队发生化学反应。
他的成功是拼出来的。
D .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上,除了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传统优势项目表现优异外,以孙杨、叶诗文为领军人物的中国游泳队共获得5金2银3铜共10枚奖牌,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3. (2分)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A . 本人昨日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 . 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 . 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框眼镜一副,希望拾到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 . 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安徽省铜陵市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三. 知识点分析: (一)什么是声音? 1.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而发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的传播: 1) 声波: 2) 介质: 3) 声音靠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
真空不传声。
4) 声速: 5)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6)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发声体振动发声→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人耳接受到声波引起听觉。
3. 人耳的听声能力: (1)频率:物体在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单位:赫兹(Hz) (2)次声:低于20Hz的声 (3)超声:高于20000Hz的声 (二)乐音的三个特征 乐音:悦耳的声音称为乐音。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1. 音调:是指乐音的高低。
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2. 响度: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也叫音量。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还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
3. 音色:声音的特色。
也叫音品。
【典型例题】 例1. 在装满水的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在较远处的另一端将听到 次响声。
讲解:在敲击铁管的过程中,使铁管发生了振动,因而发生的声音通过铁管、水、空气三种介质传播。
但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因而听到三次声音。
先听见的是铁管传来的声音,最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正确答案:三。
考点分析:(1)声音可以以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作为介质传播出去;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比液体和气体快。
例2. 取一个小的半导体收音机,用薄膜袋密封后浸在水中。
打开收音机,你能否听到音乐或广播?请说说理由。
解析:收音机喇叭的振动,通过薄膜袋中的空气,薄膜,水进入空气,再由空气传到耳中,引起耳膜振动,由此听到了声音。
评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发声体的振动只有通过介质形成声波才能使耳膜振动,听到声音。
安徽省铜陵市一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试考试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2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Il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 阅读题(6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9分) “敬”的当代价值 ? 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学界一般以“礼”和“仁”为核心,认为孔子继承了周礼,发展出“仁”的思想,因而着重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当代意义。
其实,在“礼”和“仁”之中还有更本质性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可以用“敬”来概括。
? 礼最早是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
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人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
其中的敬是出于内心的崇拜仰慕,而畏则是害怕受到惩罚。
最早的礼活动即内含着这种敬畏的心情。
? 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敬”作为内质也留存下来。
这种“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而且其发自内心,即出于天赋,由“敬”而发的礼活动也就合乎天理,具有道德价值了。
因此在国家政治活动中要求“敬”,社会的一切活动和个人的修养也以“敬”为内核。
? 孔子继承“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
在《论语》中,“敬”出现21次,频率颇高。
这些关于“敬”的阐述,有继承,也有发展。
关于祭祀活动,孔子继承了上古对“天”和“神”的敬仰态度,强调“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思敬”。
即使“敬鬼神而远之”一语,强调实践理性的重要性,也告诫人们对于鬼神要有敬畏的心态。
关于政治活动,孔子也承传了西周以来的敬谨精神,故而回答鲁哀公说:“治礼,敬为大。
”孔子对于“敬”的发展,在于把它扩展为普通人对待事物的敬业精神。
“敬”原本主要表现在人对神、臣民对君王等下对上的关系上,孔子以后则成为所有社会成员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论语》中出现的21次“敬”中,关于敬事的即有18次。
而且,由“礼”中发展出来的“仁”也以“敬”为本。
一般认为,“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形式,故而许多学者着重以“仁”为核心建构孔子的思想体系。
安徽省铜陵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铜陵市一中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文化,都欲在实用生活之余,以庄严的建筑、崇高的音乐、闳丽的舞蹈,表达生命的高潮、一代精神的最深节奏。
建筑的抽象结构、音乐的和谐节律、舞蹈的线纹姿势,最能表现我们内心的情调与律动。
中国的瓦木建筑易于毁灭,圆雕艺术不及希腊发达,礼乐生活的形式美也早已破灭。
民族的天才乃借笔墨的飞舞,抒写胸中的逸气。
所以中国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于用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
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形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
其要素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虽然它的出发点也极重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
自埃及、希腊以来,传统的西洋油画的画风,特别重视透视法、解剖学、光影凹凸的晕染,画境似可走进,似可手摩,它们的渊源与背景是埃及、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建筑空间。
在中国,晋、唐以来的塑像反受画境的影响,具有画风,不似希腊的立体雕刻成为后来西洋画家的范本。
而商、周彝器形态沉重浑穆、典雅和美,其对中国宇宙意识的表现可与希腊神像雕刻相当。
在商、周彝器盘鉴的花纹图案中,每一个动物形象都是一组飞动线纹的节奏的交织,而融合在全幅花纹的交响曲中。
它们个个生动,而个个抽象化,不雕凿凹凸立体的形似,而注重飞动姿态的节奏和韵律的表现。
这内部的运动,用线纹表达出来,就是物的“骨气”。
中国绘画六法中的“骨法用笔”,即运用笔法把捉物的骨气以表现生命动象。
所谓“气韵生动”,正是骨法用笔的目标与结果。
在这种点线交流的、律动的形象里面,画幅中飞动的物象与“空白”处处交融,结成全幅流动的虚灵的节奏。
画幅中有明暗、有凹凸、有宇宙空间的深远,但却没有立体的刻画痕迹;亦不似西洋油画那样如可走进的实景,而是一片神游的意境。
然而中国画既超脱了刻板的立体空间、凹凸实体及光线阴影,于是它的画法乃能笔笔灵虚,不滞于物,而又笔笔写实,为物传神。
安徽省红星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共5题, 15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各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百舸.烂柯.陈疴.苛.刻 B阻遏.拜谒.碣.石喝.令C 竹篙.艾蒿.枯槁.缟.素 D天伦.纶.巾沦.落轮.换2、下列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 寥廓遒劲颓圮忸怩不安B 瓦菲典押斑斓书生义气C 漫溯榆阴笙萧张灯结彩D 瞋目株杀忤视秋毫无犯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A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B鸿门宴上,胸无城府....的项羽无视范增的多次暗示,轻易地放走了刘邦,为楚汉相争最后自刎于乌江埋下了隐患。
C针对日本购岛的嚣张举动,中国人民予以强烈抗议:或集会游行、或购买国货、或境外刊发保钓广告,无所不为....。
D实地调查后,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办法来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艾滋病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侵入人体后,使人体丧失对病原体的免疫能力。
B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C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尾厅等五部分组成,展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D昨日,市文物局组织了39名专家赶到重建的龚滩古镇,对已经完工的工程通过了验收。
5下列背诵的句子与文本相吻合的一项是()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愁。
B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C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飘摇。
D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回!二、阅读(55分)(一)现代文阅读,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节选)朱光潜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部诗看。
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
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曲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安徽省铜陵市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铜陵市一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学段(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共65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为国学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
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
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除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外,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
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
“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
《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
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经历通过具体问题抽象出不等式组的过程;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的意义,初步感知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3.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步骤,能应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某校今年冬季烧煤时间为4个月,如果每月比计划多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将超过100吨;如果每月比计划少烧5吨煤,那么取暖用煤总量不足68吨,该校计划每月烧煤多少吨? 【解析】设计划每月烧煤x吨,根据题意,得 【定义】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x>2与x<3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记作 【分析】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①, ②的解集, 不等式组的解集记作: 2<x-1. 解不等式②,得x<3.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①, ②的解集 所以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2.5 解不等式②,得x≥4. 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不等式①②的解集,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4. 【议一议】 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x+34 ? 【解析】解不等式组 无解. 【结论】 并不是所有的不等式组都有解. 例3 甲以5km/h的速度进行有氧体育锻炼,2h后,乙骑自行车从同地出发沿同一条路追赶甲.根据他们两人的约定,乙最快不早于1h追上甲,最慢不晚于1h 15min追上甲.乙骑车的速度应当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解析】设乙骑车的速度为 x km/h,1h 15min=1.25h,根据题意,得: 解得13≤x≤15.因此,乙骑车的速度应控制在13km/h到15km/h这个范围. 1.(宁夏·中考)若关于
x的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x>2,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解析】根据“大大取大”可知m≤2. 答案:m≤2 2.(台州·中考)解不等式组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解析】解①得x<3,解②得x>1,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3. 在数轴上表示: 3.某工厂现有甲种原料360千克,乙种原料290千克,计划利用这两种原料生产A,B两种产品共50件,已知生产一件A产品,需用甲种原料9千克,乙种原料3千克,可获利700元.生产一件B产品需用甲种原料4千克,乙种原料10千克,获利1 200元. (1)按要求安排A,B两种产品的生产件数,有哪几种方案?请你设计出来;(2)设生产A,B两种产品获总利润y元,其中一种的生产件数为x,试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相关的性质说明(1)中哪种生产方案获总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解析】(1)设安排生产A种产品x件,则生产B种产品(50-x)件,由题意得 解得:30≤x≤32 因为x取整数,所以x=30或x=31或x=32; 故生产方案有三种:A 30件,B 20件;A
31件,B 19件; A 32件,B 18件. (2)设生产A产品x件,则生产B产品(50-x)件, 由题意得:y=700x+1
200(50-x)=-500x+60 000. 所以当x=30时,获得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45 000元.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需要我们掌握: 1.有关不等式组的定义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审、找、列、解、答.其中审题、找不等关系式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