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并领略《古诗三首》的含义和作者背景。

2.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背景,能够正确地解读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掌握《古诗三首》中每首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解读《古诗三首》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能够真情实感地朗读《古诗三首》中的每一首诗,表达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黑板、彩色粉笔3.《古诗三首》课件4.学生课前准备的朗读稿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简短的介绍,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古诗三首》。

2.让学生展示他们准备的朗读稿,感受诗歌的魅力。

第二步:分析诗歌内容1.逐首介绍《古诗三首》,让学生理解每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表达的主题。

第三步:朗读学习1.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包括语调、情感表达等要点。

2.让学生跟读,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第四步:情感体验1.分角色让学生再次朗读,注重情感的真实表达。

2.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让诗歌在学生心中生动起来。

第五步:展示成果1.小组内互相展示朗读成果,提供互动和反馈。

2.整个班级集体朗读,展示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提高。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古诗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充满情感和意境的韵文。

希望同学们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保持这份热情和用心,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的诗歌艺术。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朞学生们认真学习,享受古诗带来的美好体验。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来感受古诗的韵味。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4.能够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格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课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

3.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到题目《古诗三首》,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古诗的想法。

2. 学习新诗1.让学生单独阅读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并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以及意象等内容。

3.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讲评1.教师对第一首古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核心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4. 学习第二首古诗1.让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3.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认真阅读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2.学生群体讨论古诗的语言运用和诗意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首古诗,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6. 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本堂课的感想和收获。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同时,教师在点评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帮助每位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预习和课堂作业教案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预习和课堂作业教案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预习和课堂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既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又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字词和古诗文的背景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文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文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古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3.诗文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文所描绘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的图片、音乐、注释等。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3.黑板:准备好黑板,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诗文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展示三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文的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生僻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1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长相思》。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运用想象力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音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诗人泊船瓜洲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分享学习心得。

4.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选入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三首诗。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名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们以自然景观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我国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这些诗篇也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象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善于引导学生在感受诗歌美好的同时,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的意象美、音韵美,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欣赏古诗的意象美、音韵美,深入理解诗文的思想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创设美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然后,教师简介诗人王之涣、李白、苏轼及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注意诗句的停顿、语调、情感等方面,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巡视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古诗三首-稚子弄冰》。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学习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掌握古诗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2.理解古诗中隐藏的哲理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孩童玩耍冰的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学习1.听诵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

2.解读诗歌内容,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4.分组讨论,尝试朗读和演绎诗歌。

3. 拓展1.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探索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4. 总结回顾课堂内容,总结所学知识点,并展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练习1.默写古诗《稚子弄冰》。

2.分组朗诵古诗,展示诗歌的节奏和表达技巧。

六、教学反思本课主要围绕古诗《稚子弄冰》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让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和启发。

以上是本次《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进行集体备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内容和意境。

2.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感悟其中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蕴。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抽象意境。

2.表达对古诗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1.《1古诗三首》的教科书内容。

2.课堂教学随堂练习。

3.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导入新知•介绍古诗《将进酒》的背景和作者,并进行整体阅读。

3. 梳理语文知识•带领学生分段解析《将进酒》的句子,解释生僻词语。

4. 听读训练•让学生听朗读《将进酒》并模仿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回答问题。

2. 引入新诗•介绍古诗《静夜思》的背景和作者,并进行整体阅读。

3. 细节理解•带领学生解读《静夜思》中的具体情感和意象,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美。

4. 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和个人朗读,加深对《静夜思》的理解。

第三课时1. 复习巩固•带领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2. 创作写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古诗的风格和意境,进行自由创作。

3. 诗歌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

六、课后反馈•让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填写学习反馈表,反映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七、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更多古诗,进行欣赏和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八、教学反思•总结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本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古诗三首稚子弄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稚子弄冰》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创作,学生能够培养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稚子弄冰》,学生能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内容:《稚子弄冰》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稚子在冰上嬉戏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教学过程中,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欣赏古诗的美妙之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稚子弄冰》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和创作,培养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古诗文本。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

b.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稚子弄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0分钟)a. 引导学生朗读《稚子弄冰》,注意停顿和语气。

b. 学生齐读,加强记忆。

c. 学生个别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3. 理解与鉴赏(10分钟)a.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b.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帮助学生欣赏古诗的美妙之处。

c.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4. 创作与展示(10分钟)a.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一首以“冰”为主题的短诗。

b.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a.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b.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复习《稚子弄冰》,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1. 《稚子弄冰》2. 重点词句:稚子、弄冰、嬉戏、大自然、乐观态度作业设计:1. 朗读《稚子弄冰》并背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包括《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三首诗分别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秋夜的宁静以及清晨的寺庙景象,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节课旨在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对诗歌的韵律、意象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情感和背景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增强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哲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内容、诗人背景、图片等资料。

2.资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

3.教学道具: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秋夜、寺庙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自然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一呈现《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首古诗,让学生朗读、背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3课时)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首古诗《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春日》。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景物和生活情感的描绘,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朝代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提高朗读、理解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古诗的鉴赏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人的情感,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此外,学生还需要在学习中培养自己的朗读技巧和想象力,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培养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懂得感恩。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朗读法: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4.写作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三首古诗,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其中的精彩句子或整首诗。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过程来领悟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三首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兴趣,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领略自然美、感受爱国情怀,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适当引入历史、艺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 理解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在教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中的三首古诗时,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

这包括让学生不仅掌握字面的意思,更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和氛围。

通过讲述背景故事、介绍诗人生活背景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三首古诗,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我们将逐一解析三首古诗的主旨。

在解析过程中,要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让学生知道每首古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在理解古诗主旨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

让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氛围。

分析诗歌的意象、比喻、象征等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通过对比分析三首古诗的主旨和意境,让学生了解到不同诗人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以及不同诗歌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古诗的艺术魅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课堂交流。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主旨和意境的理解,增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在教授过程中,采用讲解、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掌握古诗的基本意境和表达。

3.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准备
1.课文:《古诗三首》
2.教学素材:PPT、黑板、录音机、乐器等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通过展示古诗的图片或念诵古诗的第一句,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
逐句讲解古诗,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带领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3. 欣赏古琴
播放古琴演奏古诗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4. 课堂小结
回顾课文内容,领会古诗的美。

第二课时
1. 复习
让学生互相背诵古诗的部分内容,巩固记忆。

2. 剖析诗句
分组讨论古诗中的关键诗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

3. 朗诵比赛
组织朗诵比赛,展示学生对古诗的感悟。

4. 课堂总结
总结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诗对人生的启示。

四、教学总结
通过两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古诗三首》这一课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并从中获得启发。

同时,通过音乐、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

课题1古诗三首课时安排1课时主备人课型精读引领课课标分析课标摘录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课标分解学什么:1.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能想象并说出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童真童趣。

学到什么程度: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并正确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体会”是指能依据丰富扥学习材料说出古诗蕴含的诗人情感。

怎么学:1.通过教师范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解诗题,借助注释、插图和相关背景资料,小组交流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说一说诗句描绘的情景以及童真童趣。

教材分析地位:《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分别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本课由这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内容都涉及古代的儿童生活。

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与四年级下册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属于同一组诗,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

古诗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的劳动场面: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却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古诗的前两句用“昼”“夜”“儿”“女”等词语,从时间、人物的角度表现出农家耕织的场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庄上下一片繁忙。

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未解”“也”“学”等词语表现出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流露出赞扬之意。

全诗语言浅近、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古诗写了幼童在严寒天气弄冰玩耍、自得其乐的场景: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用彩丝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就像一个银钲。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昼、耘”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4.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要度过幸福的童年,童年那纯真、幼稚的岁月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

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教师范读,注意朗读节奏和停顿。

(多媒体课件)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指名试读,评议。

2.释题:“兴”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兴”在这里读第四声,意思是“兴致”,题目的意思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3.带着对题目的理解,齐读古诗。

边读边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夏季,从“桑阴”一词可以看出;村庄儿女:昼耘田、夜绩麻;童孙:学种瓜)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补充和订正。

2.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

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完整版

2020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昼、耘”等4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晓”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策略1. 识字写字随文认识4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识记“磬、陂、漪”这3个字。

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供”。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昼、晓”“耘、桑”这2组字,鼓励让学生自主练习。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

3. 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课时目标1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板块一单元导入,猜读诗题1.单元导读。

课件出示冰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2.导入课文题目。

(1)谈话导入: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古诗三首)3.猜读诗题。

(1)教师引导:童年生活历来总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诗人范成大将带领我们感受什么样的儿童生活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5.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8)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3)教师引读:在当时的农村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其能,做着分内的事,就连那小孩也——“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出示课件12】小组交流:从“童孙”“学种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孩子们很懂事:父母的勤劳感染了村庄的“童孙”,孩子们也喜欢上了劳动。
②孩子们的快乐: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心里也想到了丰收时收获的快乐。
(3)【出示课件5】指导书写会写字“昼、耘”。
①学生观察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②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④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2.理解词语。
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古诗。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赏析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板书: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示课件10】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儿童会说些什么。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想象到的当时的情景。
(2)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什么特点?(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板书:天真可爱)
③孩子们的可爱:从孩子们的神情、动作感受到他们的童真童趣,俏皮可爱。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包含了《泊船瓜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长相思》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既能体现我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本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思想感情方面仍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教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古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句的含义。

2.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出示课件,展示美丽的古诗画卷,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b.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已学的古诗,巩固古诗知识。

c.揭示课题:引入本课《古诗三首》。

2.学习古诗a.自读课文: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b.讲解诗句: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句,解释生词和难点。

c.分析意境:教师分析诗句所描绘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d.体会感情: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的魅力。

3.朗读训练a.示范朗读: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展示古诗的韵律美。

b.学生朗读: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共3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共3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2.掌握《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和《春晓》三首古诗的背诵和朗读。

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操,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背诵和朗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和《春晓》三首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三首古诗的课文,并准备相关的图片或PPT辅助教学。

2.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用图片或PPT展示《静夜思》,让学生描述图片内容,引出《静夜思》这首古诗。

2.学习《静夜思》: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理解古诗内容,讲解其中的意境和表达。

3.分组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静夜思》,培养合作意识和朗读能力。

第二课时1.复习《静夜思》:让学生背诵《静夜思》,并选择几名学生进行个别表演。

2.学习《床前明月光》:同样方式进行学习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

3.配合动作:让学生配合手势或动作来朗读《床前明月光》,增加趣味性。

第三课时1.复习《床前明月光》:让学生背诵《床前明月光》,并进行朗读练习。

2.学习《春晓》:引导学生品味《春晓》的清新,讲解诗中描绘的春天美景。

3.诗歌创作:鼓励学生自行创作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并进行展示与分享。

五、课堂小结通过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三首》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欣赏,提高了朗读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继续欣赏和理解更多的古诗,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

以上是关于《古诗三首》教案的具体安排和授课内容,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课后练习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古诗三首》课后练习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课后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王昌龄的《从军行》、杜甫的《牧童》和韦应物的《秋夜曲》。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文字表达。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一些基本的诗歌意象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他们对于古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激发他们对古诗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理解课文中的古诗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诗句进行创意表达。

四. 教学重难点1.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运用古诗中的诗句进行创意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绘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诗句。

3.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中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图片所对应的诗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个呈现课文中的古诗,引导学生跟读并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语气。

同时,对诗句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和评价,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1 古诗三首》,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春晓》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内容深刻,意蕴丰富,适合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1 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文学价值;–掌握古诗的基本意境和韵律特点;–能够准确地朗读古诗,并理解其中的意义;–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激发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 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核心意义;–古诗的韵律特点和表达技巧;–学生朗读和理解古诗的能力培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音韵、意境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利用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 学习《1 古诗三首》(40分钟)•师生共同朗读《登鹳雀楼》,讲解古诗背景故事和意义;•分组学习《静夜思》,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意境;•听取几位学生的朗读表演,评价朗读的表达力和准确性;•学习《春晓》,分析古诗的表达技巧和情感描写。

3. 总结反思(15分钟)•让学生谈谈对古诗学习的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解读,并向全班分享;•组织学生开展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鼓励学生之间合作朗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教案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了解三首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通过领会诗句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乡村生活的温馨和儿童生活的快乐,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教学课时2课时是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中的第三十一首。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三首》的第一首。

老师板书课题。

(教师板书: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正音“兴”)教师:大家请看(课件: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兴”解释为“兴致”,在这里应读xìng。

看来,对于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它在句子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教师伸出食指,示意学生)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手指诗题)来,齐读!二、师生谈话,知人解题(知人,了解作者;解题,理解题目含义)1.对于范成大,你了解他吗?你知道关于他的哪些事情?(1)学生介绍作者,教师适时补充。

(2)介绍田园诗。

田园诗:中国古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范成大一直以乡村和农民的生活为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乡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较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乡村的劳动者;还留下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

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2.释题。

教师:《四时田园杂兴》这组诗一共有六十首,描写了乡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看来,“四时”是指——(示意学生答),“田园”的意思是——(示意学生答),“杂兴”指的是——(示意学生答)(四时: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田园:乡村生活;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教师:谁来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随兴而写的诗。

)三、初读诗句,读出诗味1.初读,正音: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两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学生读,教师正音。

2.再读,读出节奏。

试着给诗划分节奏,并按划分的节奏读给大家听。

(1)指名读。

(2)齐读。

3.三读,读出诗韵。

教师:我们都知道,古诗要押韵,你知道本诗中押的是哪个韵吗?哪几个字押韵?怎么才能读出这个韵味呢?谁来试着读一读?(1)指名读。

(2)大家一起来试着读一读。

四、再读诗句,读懂诗意1.学习古诗,光会读还不行,还要明白诗句的含义。

谁知道理解古诗文的方法都有哪些?2.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补充。

(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别人,查字典,看插图。

)3.教师:现在就让我们用上这些方法,和同桌合作学习,试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吧!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举手问老师,也可以做上记号,一会儿一块交流。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5.质疑: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6.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7.指名同桌两个人同时汇报(一人两句)。

(1)第一、二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理解是:(白天在田地里除草,夜里还要再把麻搓成线,村里的男人和女人都能担当起家庭的责任。

)你从哪些词句知道村里人白天、晚上都能担当起家庭的责任?(“昼出耘田”“夜绩麻”)(2)第三、四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理解是:(小孩子不懂耕田织布的方法,却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未解”,你的理解是——?“桑阴”指——?“童孙”指的是——?五、想象朗读,体会情感1.教师:当我们理解了诗句的含义后,老师想考考大家,注意要用诗中的词语来回答。

(1)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儿女、童孙)①教师:从“儿女”“童孙”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是什么年龄的人才可以称成年的男子和女子为“儿女”,称小孩子为“孙子”?(上了年纪的老翁)②指导朗读:正是如此。

写这首诗时范成大已经六十多岁了,确实是一位老翁了。

那诗中的人物真是范成大的儿女、子孙吗?他这样称呼,可以看出一种什么感情?(亲人,亲切,赞扬,称赞)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遍诗句。

③朗读诗句。

(2)他们分别在干什么?(耘田、绩麻、学种瓜)①教师:什么时候耘田?什么时候绩麻?(白天耘田,晚上绩麻)②乡村生活,不光是耘田、绩麻,还有很多的活计。

结合你生活中看到的、电视上看到的、书中读到的,想象一下,他们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施肥……)③朗读诗句。

(3)童孙——在哪里,干什么?(傍桑阴,学种瓜)①从“桑阴”一词,你知道诗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吗?(初夏)②诗中有一个字,写出了幼童的可爱,你知道是哪个字吗?(学)你从这个字中,还读出了什么?(像爸爸妈妈一样是一个勤劳的孩子;孩子对劳动的喜爱;孩子的天真等。

)③指导朗读。

教师:如果这几个孩子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们说什么?从你们的交流中,老师看出了你们对这些儿童的喜爱。

将这份喜爱带入诗句中,读读后两句吧!④朗读后两句诗。

2.总结全诗。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劳动画面;体会到大人的辛苦、勤劳,孩子的天真、可爱。

)3.体会情感。

教师:人们常说,文字是情感的外在流露,你知道范成大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这首诗的吗?(对辛苦、勤劳的劳动者的赞美,对儿童童趣的喜爱和对他们勤劳懂事的赞美,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六、熟读成诵,拓展阅读1.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将这首诗完全理解了。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么好的诗,赶紧试着背诵下来吧,一会儿老师要让男女生比赛。

2.学生背诵诗句。

3.检查背诵。

4.拓展阅读。

教师:老师这儿还有一首范成大写的诗,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教师总结: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通俗浅显,富有泥土气息。

诗句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生动自然,犹如信手拈来。

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美好的田园生活,犹如一幅生动的乡村风俗长卷,充溢着江南乡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七、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将一年四季的乡村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

课下找找组诗里的其他古诗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办一份田园诗手抄小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谈话激趣1.指名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谈话:童年是最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正经历着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一切都是新奇有趣的。

在诗人范成大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古代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和勤劳懂事,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穿越时光隧道,去体会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稚子弄冰》和《村晚》。

(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文,了解作者教师:在学习古诗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1.介绍诗人。

指名介绍,教师适时指导。

2.指名朗读,齐读。

三、再读古诗,展现画面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正音,尤其注意“稚”“漪”的读音。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交流古诗的大意。

4.自由朗读古诗,选择其中一首,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呈现的情景,把诗句化为同样优美的散文诗化的句子。

5.指名配乐朗读,想象画面。

课件播放钢琴曲《童年》。

四、品读《稚子弄冰》,领悟诗境让我们跟随杨万里,在寒冬的清晨,走到农家,再去感受童趣。

(课件出示: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学生自读古诗《稚子弄冰》,思考:诗句中何处让你觉得有趣?2.交流对古诗的解读。

课件出示诗句。

(1)抓住“脱”“穿”“敲”等动词,感受儿童的天真淘气。

(2)想象声音,感受儿童的快乐。

(3)想象儿童从“脱晓冰”到“当银钲”再到“敲玉磬”至最后的“忽作玻璃碎地声”各个环节的心理状态,体会孩子从快乐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4)理解“银钲”“玉磬”的意思。

3.假设你们就是那个稚子,表演出当时的情景,有对话,有动作。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情绪的变化。

教师: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可爱的诗人,用我们的读书声,表达出你对这样的生活的向往。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5.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顽童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

我们也把顽童的形象记在心里吧! (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6.教师小结: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盆“彩”丝穿“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盆”脱出的“银钲”,圆形;声音上,有“玉磬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

全诗形色兼具以悦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五、对比阅读,自学《村晚》教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处美丽风光。

这处风光是一位名叫雷震的诗人带给我们的。

(板书课题:村晚)1.指名解题:看了诗题,你想到什么?(“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

)课件出示古诗。

2.谁能愿意来为大家读一下这首诗呢?(指名读,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点评一下朗读情况。

)3.学生自由朗读《村晚》,对比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诗人有这样的感受?4.学生自学。

5.理解诗句,全班交流。

(1)学习第一句诗。

①指名读第一句诗。

②理解这一句诗中的“池塘”和“陂”,明白它们的意思是相通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岸两部分。

③(课件出示配图)学生找出诗句中和图画上相对应的地方,看看图,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④指出这一句诗写出了草绿水清的样子,显示出夏日的勃勃生机。

(2)学习第二句诗。

①指名读。

②这一句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③(课件出示配图)看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意思是山叼住将要落下去的太阳,用一个“衔”字,形象地呈现出落日挂在山头的画面。

)④找出图上和诗句内容相对应的部分,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⑤理解“漪”的意思。

(指的是水中的波纹。

)“浸”是什么意思?(倒映在水中。

)⑥从图画上能看出这句诗的内容吗?为什么?你能想象出这部分的图画吗?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⑦齐读第一、二句诗。

(3)学习第三、四句诗。

①指名读第三、四句诗。

②说说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

(牧童归去横牛背吹短笛)③“牧童”是指什么人?(指放牛放羊的儿童。

这里指的是放牛娃。

)④“归去”是指去哪里?(回家。

)⑤“横牛背”是什么意思?(看图理解词句的意思:“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出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也表现出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