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石潭记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复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下《小石潭记》复习题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重点文常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

与同为“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合称为“韩柳”。

二、句读停顿(1)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差互(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三、重点字词(一)一词多义(1)环:如鸣佩环(玉饰)四面竹树环合(环绕)(2)清:水尤清洌(清澈)以其境过清(凄清)(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知其源(可以,能)(4)而: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隶而从者(连词,表顺接)(5)差:参差披拂(长短不一)犬牙差互(交错)(二)词性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户(名作状,向西)(2)犬牙..差互(名作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伐竹取.道取:(开辟)(2)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3)日光下澈.澈:(穿透)(4)影布.石上布:(映)(5)俶尔..远逝俶尔:(忽然)(6)心乐.之乐:(以……为乐)(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8)以.其境过清以:(因为)(9)不可久居.居:(停留)(1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 使……凄凉) 悄怆:(凄凉)四、重点句子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让人感到心神悲伤,寒气透骨,使人感到凄凉幽深。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4)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五、内容理解及主要写法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石潭记》中写水声富有铿锵音乐之美的比喻句是:如鸣珮环。

2020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导学课件

2020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0《小石潭记》导学课件

10 小石潭记♦走近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又称“柳柳州”。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和韩愈并称“韩柳”,他们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柳宗元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象生动,说理透彻,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

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有《柳河东集》传世。

♦背景介绍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此期间,他生活艰难,贫病交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满怀忧惧之情。

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他便借山水排遣内心的忧愁,写成流传千古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便是其中一篇。

♦文体知识山水游记主要是写登山临水的见闻观感,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

在描写中又包含着独特的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

柳宗元的组记《永州八记》,是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中的一块丰碑,标志着古代山水游记散文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永州的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主题解说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的心境和心有不平的痛苦感情。

♦结构图瞬笈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小石潭全貌物"潭水:清洌侧面描写游鱼:空游无依抒发在寂婁处.JS 1小石潭记特写镜头 小漳源流M 齐册不 折差 曲 身势I I 形彖比喘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咸心>、记录同游者♦疑难探究(1)师: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生: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梳理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课文翻译】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倒竹子,开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就看见了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似的。

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同游人一起在欢乐似的。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可以看到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时隐时现。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边上,四面被竹林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久留,就题字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结构内容】第一段:叙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描绘小石潭的全貌。

第二段:描写潭中的鱼和潭水,突出水的清澈。

第三段:描绘小石潭的源流和远望之景。

第四段:描绘潭上景物和气氛,抒写作者的整体感受。

第五段:交代与作者同游的人物。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课文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明道”,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存《柳河东集》。

二、故事背景柳宗元因受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牵累,被贬为永州司马。

在永州的十年间,他以山水为寄托,遍游附近的奇山异水,写下了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作品“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之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日光下澈“澈”通“彻”,穿过,透。

(二)古今异义1.全石以为底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往3.崔氏二小生古义:青年,后生;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4.不可久居古义:停留;今义:住(三)一词多义1.清:水尤清冽(清澈,形容词)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形容词)2.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不可久居(能够,动词)3.环:如鸣佩环(玉环,名词)竹树环合(环绕,动词)4.以:全石以为底(把,介词)以其境过清(因为,介词)5.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介词)隶而从者(跟从,动词)6.差:参差披拂(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词)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四)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2.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3.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4.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感到寒冷5.心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6.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7.近岸形容词作动词,靠近(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卷石底以出。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10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

huáng zhú( ) qīng liè( ) pèi huán( )jìliáo( ) ( yǐ) ()然( chù)()尔( xi )()忽犬牙(cī)()互( qiǎo )()怆幽( suì)()2.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隔篁竹,,如鸣珮环。

(2)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总体写游鱼大体数量和潭水空明清澈的句子是“_ _,”。

(3)《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溪水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特点的句子是“_ ,”。

(4)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的句子是“_ _,”。

(5)山川之美,自然之盛,自古就是文人学士的讴歌对象。

古人对山川自然的赞美,总是饱含着对祖国的深情挚爱,也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陶渊明描绘的理想生活环境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落英缤纷_”。

(《桃花源记》)即便是一个小小的水潭,在柳宗元笔下,也是亲切可爱:“为坻,为屿,为,为岩。

,,”。

(《小石潭记》)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山水游记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到柳宗元时才真正确立,而“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最杰出的代表。

《小石漕记》就是其中的经典名篇。

B.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韩昌黎他的散文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写山水的游记,著有《柳河东集》。

他的诗文与韩愈齐名,人称“韩柳”。

C.《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

代表作有《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D.古体诗种类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乐府诗、歌行体等。

其特点是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泛,篇幅长知不限。

4.解释下列句中的词语。

(1)水尤清冽尤:_(2)闻水声闻:(3)为坻,为屿,坻:_(4)青树翠蔓翠蔓:(5)潭中鱼可百许头可: 许:(6)怡然不动怡然:(7)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俶尔: 翕忽:(8)悄怆幽邃悄怆: 邃:_(9)以其境过清清:5.一词多义。

10.《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和译文

10.《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和译文

10.小石潭记①柳宗元【原文】从小丘②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③,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④,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⑤。

全石以为底⑥,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⑦,为坻(chí)⑧,为屿(yǔ)⑨,为嵁(kān)⑩,为岩。

青树翠蔓(màn)⑪,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⑫。

潭中鱼可百许头①,皆若空游无所依②。

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③,佁(yǐ)然④不动;俶(chù)尔远逝⑤,往来翕(xī)忽⑥,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①。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②,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①,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②。

以其境过清③,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①,龚(gōng)古②,余弟宗玄③。

隶(lì)而从者④,崔氏二小生⑤: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教科书题作《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第1段】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介绍小石潭的方位、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具有很强的动态画面感。

①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永济西)人。

文言文10_八下《小石潭记》记诵必背

文言文10_八下《小石潭记》记诵必背

文言文10 小石潭记经典赏析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

全文193字,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小石潭记》第一段共四句话,写作者如何发现小石潭以及小石潭的概貌。

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发现小石潭之经过及小石潭的景物特征,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

第一二句着重描述了作者一行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行一百二十步。

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第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

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

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

这潭中鱼很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怡然不动”。

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

由此转为写动。

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

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

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触动了作者情怀。

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

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是非斗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

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

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

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

下 10 《小石潭记》

下 10 《小石潭记》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 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就像狗的牙齿那 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寂l寥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ch怆uàng 幽s邃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小 石 潭 记
柳 宗 元
柳宗元 字子厚,山西人,
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因 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 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永州八 记》、《捕蛇者说》等。《小石潭 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 h篁uán竹g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liè 。
1.赏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①此句写鱼的大约数目,游动的形神姿态;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鱼在水中游动比作 在空中游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水的清澈;③ 侧面衬托出水的清澈,无一字写水,却处处写 水,一幅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2. 《小石潭记》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 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5.文章通过描写小石潭的景物,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游览小石潭,触景生情,由乐转悲, 表达了被贬后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水清澈见 底;写鱼在水中的情景,如“皆若空游无 所依”等,让人感觉不到水的存在,突出 了水的清澈透明。
3.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流露出作者怎样 的心情?并说说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表达了作者空有满腔才华却不得志的 孤凄悲凉、凄苦孤寂的情感。
原因: 一是他因被贬谪而内心愤懑; 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 三是被贬谪之地的僻远。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10.《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作业分层一:语言运用与积累1.根据拼音写汉字。

(1)chù()尔(2)huáng()竹(3)xi()忽(4)清liè()(5)yi()然(6)犬牙cī()互(7)qiǎo()怆幽suì()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B.古人常用多种方式来作为代称,用字来称呼,如柳子厚;用做官地点来称呼,如柳河东;用籍贯来称呼,如柳柳州,等等。

C.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D.“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3.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怡然不动,,往来翕忽,。

(2)_,不可知其源。

(3)《小石潭记》中描写潭上景物的语句是:,,。

(4)《小石潭记》中借鱼儿自由游弋的悠闲情景,从侧面写出了水清澈见底的句子是:,。

(5)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写溪水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的句子是:,。

(6)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寂寞的处境和凄怆、哀怨的心境的句子是:,。

4.解释下列句中重点字词。

(1)隔篁竹篁竹:(2)为坻坻:(3)为嵁嵁:的岩石(4)青树翠蔓翠蔓:的藤蔓(5)水尤清冽尤:(6)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表示约数(7)怡然不动怡然:的样子(8)俶尔远逝俶尔:(9)往来翕忽翕忽:的样子(10)悄怆幽邃悄怆:(11)以其境过清清:5.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日光下澈.古义:今义:清澈(2)不可久居.古义:今义:居住(3)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前往,到某处6.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2)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3)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蛇:名词作状语,(5)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7.一词多义。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

《小石潭记》知识点整理(新)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其出生于河东,故称柳河东。

其人文名远播,与韩愈并称韩柳。

写本文时,他正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

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

2.古代四大文体指记、表、铭、说,“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或叙事或写景,或状物。

二、字词积累(一)重点注释1.篁竹..:竹林。

2.如鸣佩环...:鸣,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饰。

3.水尤清冽...:尤,格外。

清,清澈。

冽,凉。

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5.翠蔓..:翠绿的藤蔓。

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7.可.百许.头: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8.日光下澈.:澈,穿透。

9.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10.往来翕忽..:翕忽,轻快迅捷的样子。

1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

悄怆,凄凉。

邃,深。

12.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清,凄清。

13.隶而..从:隶:随从。

而:表并列。

(二)一词多义1.以①全石以.为底(把,用,介词)②卷石底以.出(用法同“而”,表修饰)③以.其境过清(因为)2.可①不可.知其源(能够)②明灭可.见(能够)③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3.然①然.往来翕忽(然而)②怡然.不动(……的样子)⒋许①杂然相许.(赞同)②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约数)③曳屋许许.声(hǔ,拟声词)5.清①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⒍之①心乐之.(助词,补足音节)②乃记之.而去(代词,小石潭的情景)⒎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②为.屿(成为)8.其①其.岸势(它的,小溪的)②其.境过清(指小石潭的)③不可知其.源(指小溪)9.而①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接)②隶而.从者(连词,表并列)③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10.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②隶而从.者(跟随,跟从)(三)词类活用1.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作状)2.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名作状)3.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名作状)4.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名作状)5.从小丘西.行(向西,名作状)6.下.见小潭(向下,往下,名作状)7.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使动用法)8.心乐.之(以……为乐,意动用法)三、朗读节奏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10《小石潭记》练习(解析版)

10《小石潭记》练习(解析版)
【解析】景点简介要介绍其位置及景色特点、文人墨客的游览记录等。语言简洁、通顺即可。
二、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答案】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②(我)向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0《小石潭记》练习(解析版)
第十课小石潭记
精选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篁竹(huáng)清冽(liè)佁然不动(yǐ)俶尔远逝(shū)
B.为坻(chí)为嵁(kān)心乐之(lè)往来翕忽(xī)
C.幽邃(suì)珮环(pèi)犬牙差互(cī)隶而从者(dì)
D.凄神寒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答案】B
【解析】此处“乐”应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答案】C
【解析】A项应为: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B项应为: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项应为: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8.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本文通过对小石潭优美、幽深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忧伤抑郁的情感。
【解析】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的清幽不为人所知与作者的人生际遇有相似之处,过于清冷的环境极易引发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清幽与作者心境的凄清形成对应,有力地衬托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含蓄地表露出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愤懑。“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这一段中,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对作者被贬后寂寞凄苦心情的曲折反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其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其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其参考答案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清冽.卷.石底坻.嵁.犬牙差.互翕.忽佁.然悄.怆幽邃.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隔篁竹篁竹:(2)水尤清冽尤:(3)为坻坻:(4)为嵁嵁:(5)潭中鱼可百许头许:(6)日光下澈澈:(7)佁然不动佁然:(8)俶尔远逝俶尔:(9)往来翕忽翕忽:(10)悄怆幽邃悄怆:邃: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皆若空.游无所依C.似与游者相乐.D.其岸势犬牙差.互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隶而从者( )(2)见:①下见小潭( )②明灭可见( )(3)清:①水尤清冽( )②以其境过清( )(4)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明灭可见( )5.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古义:今义:往(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古义:今义: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6.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以其/境过清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填空。

(1)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作者_______,字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______”。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永州八记”是______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2)按要求用原文默写。

①第一段写小石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文中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3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3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景物
描写
小石潭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之鱼 翕忽
动静结合
特点
活泼、灵动 灵
小石潭 之源
溪身: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比喻(形、光)
溪岸:犬牙差互
蜿蜒曲折 参差不齐

小石潭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之境
融情于景
凄清寂静

简要分析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小石潭及 周围景物所运用的手法。 移步换景
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景物。由 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水声,由水声寻到小潭,犹如跟随 导游边移步,边观景,边听讲解,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
zhé
jiàn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
可知其源。
liáo
qiǎo chuànɡ suì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
生,曰恕己,曰奉壹。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小石潭记
小石潭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美丽 幽静。如果我坐在潭边,听到“如鸣珮环” 的水声,看到潭中游鱼怪石、潭边青树翠竹, 一定会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幽深之美,并 深深地沉醉其中。
典型考题
1.名句默写。 (1)侧面描写的,如《小石潭记》中的“_潭__中__鱼__可__百__许__头__, _______________。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皆若空 游无所依 (2)通过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巧用比喻写出溪水逶迤之 状、时显时隐之景的句子是“__斗__折__蛇__行____,__明__灭__可__见____”。
4. 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陶冶情操, 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同步练习一、注音:篁()佩()洌()坻()屿()佁()翕()邃()寥()俶()怆()嵁()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下见小潭⑵隔篁竹⑶如鸣佩环⑷心乐之⑸水尤清洌⑹近岸,卷石底以出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⑻参差披拂⑼潭中鱼可百许头⑽日光下彻,影布石上⑾佁然不动⑿俶尔远逝⒀似与游者相乐⒁潭西南而望⒂斗折蛇行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⒅隶而从者三、填空: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 。

本文是其中的第篇。

2、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

如写石:“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②远近交错。

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③动静结合。

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是动。

④虚实相生。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__,实为写_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四、用原文回答: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五、理解课文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A、如鸣佩环,心乐之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C、卷石底以出2、分析理解不恰当的是()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声吸引了他。

B、“全石以为底”就是说潭底全部都是石头。

C、“寂寥”、“凄”、“寒”等词其实都是写心境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种孤独感。

D、文章表现了高洁、幽邃、凄凉之美。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5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共5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篁竹(huáng) 清冽(liè) 为坻(chí) 俶尔(chù) 寂寥(liáo) 幽邃(suì)
珮环(pèi) 佁然(yǐ) 为嵁(kān) 翕忽(xī) 悄怆(qiǎo chuàng) 龚(gōng)
朗读停顿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 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 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 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 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 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包围 寂静寥落 使……凄凉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凄神
使……寒冷 忧伤的样子 深 因为 凄清
寒骨, 悄怆幽 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
停留 而,连词,表顺承 离开
久居,乃记之而
去。
译文: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 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 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凄 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 下来便离去了。
导入新课
商汤得伊尹,开五百年基业;武丁得傅 说,有武丁中兴;文王得姜太公,开八百年 基业;齐桓公得管仲,成其五霸之首;刘备 三顾茅庐更是广为传颂……良臣逢明君,可 遇不可求。更多的人中翘楚生不逢时、怀才 不遇:比干剖心、屈原放逐、冯唐易老、李 广难封……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 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去感受他被贬到永 州后寄情山水的情怀。
整体把握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作者游览小石潭的经过。
整体把握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小石潭的?
本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发现小 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氛围→ 交代同游者。

实用的小石潭记教案10篇

实用的小石潭记教案10篇

小石潭记教案实用的小石潭记教案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石潭记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石潭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对自然景物入微地观察、细致描摹的能力。

2.整体感知并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3.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读,感受大自然的美,提升对美的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网上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指导学生课前预习】1.借助工具书、书下注释,读懂文章大意。

2.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句。

3.整体把握作者情感。

4.收集有关作者及与《小石潭记》相关的资料。

5.在阅读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预习笔记上。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展示学生课下搜集、查找的有关作者及与作品相关的资料。

2.大屏幕展示风景图片;优美的音乐伴着清脆的鸟鸣、和着潺潺流水营造出一种优美、恬静的气氛;音乐声中教师缓缓导入(充满人文关怀):同学们,请暂时忘掉周围的一切,闭上你的眼睛,展开你想像的翅膀,想像你正漫步在青翠的山林间,清亮透明的泉水欢快地流淌,野花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听,还有各种鸟儿鸣叫的声音,阳光透过树隙,暖暖地照在你的身上美丽的大自然是改变我们心境的最好地方,如果我们感觉有些疲倦,如果我们感觉心情有些烦闷,我们不妨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大自然是我们人类最好的朋友。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永州的小石潭看看,那儿曾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去过的地方。

被贬后的诗人为摆脱抑郁悲愤之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有一天他来到了小石潭【疏通文意,整体把握作者的情感】1.教师伴音乐吟诵全文。

2.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理清作者的情感脉络: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职,他心中抑郁、愤懑,试图借助山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

10.《小石潭记》八题精练(后附答案)(部编版)

10.《小石潭记》八题精练(后附答案)(部编版)

《小石潭记》八题精练(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3.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二)[甲]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以其境过清(2)乃记之而去(3)窥谷忘反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②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①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小石潭记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0小石潭记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10小石潭记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2.理清游记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

4.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师:有这样一幅画,画面是一片寥廓、冷清、孤寂的冰雪之地,只有一个老翁,披着蓑衣,在那儿“钓寒江雪”,同学们还记得这是哪首诗里面的画面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生:这首诗叫《江雪》,作者是柳宗元。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

在这首诗里,风景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凄清一片。

不过当冬风过后,冰雪消融,这里的风景又会变成怎样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柳宗元在此地作的另一篇文章《小石潭记》。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写作背景1.走近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

2.背景资料。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在永州期间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目标导学二: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1.字音字形。

篁.竹(huáng)为坻.(chí)翕.忽(xī)幽邃.(suì)犬牙差.互(cī) 佁.然(yǐ) 悄怆..(qiǎo chuàng)2.古今异义词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②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③潭西南..而望(向西南)④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⑤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2)动词作名词如鸣.珮环(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3)意动用法心乐.之(以……为乐)(4)使动用法凄.神寒.骨(凄:使……凄寒:使……寒)4.特殊句式倒装句: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优秀ppt课件(共53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小石潭记》优秀ppt课件(共53张)
一词多义
4.差:
(1)长短不一。 参差披拂; 【设计意图】“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文艺论文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把握住核心概念等要素,可以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观点。
(2)交错,动词。 其岸势犬牙差互。 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汇个人的情感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引用名句,既有说服力,又使文章显得典雅。
(参范考文答六案) 干:[部1人5民]齐心翠度难蔓关:翠绿的藤蔓。
德国人民能够以华沙之跪来修复东欧,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你们却一味地想复活军国主义!请不要再做出伤害亚洲人民感情的事吧!
[16]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很多成语有着鲜明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运用时要注意目的、场合、对象。赞扬、夸奖的时候要用褒义成语,贬斥、批评的时候要用贬义成语。命题者往往故意褒词贬用,贬
词褒用。例如: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句中的“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 坏事,是贬义词,与语境不合。处心积虑。 3.备考事项 参考答案: 我喜欢独居,但也喜欢老朋友来玩,我会用最真诚的心和她们交谈,和他们并肩坐在河边,听风语,看夕阳,陶醉那迷人的和谐……
10.以其境过清[2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7]。
[26]以其境过清: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 以,因为。 其,那。 清,凄清,冷清清。 [27]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当时的情景就离开 了。 居,待、停留。 乃,于是……就。 之,代当时的情景。 去,离开 。
通过描写小石潭清幽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作者触情生情,含蓄的表达出了作者本人遭 到贬谪之后的内心惆怅和寂寥之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为: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②清: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③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④以: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 —— —— —— —— —— —— —— ——
动词,作为 动词,成为 形容词,清澈 形容词,凄清 副词,大约 动词,可以, 能 介词,用 连词,而 连词,因为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 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 现。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无 法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使……凄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
围绕 寒气透骨
寂静幽深 感到心情凄凉,
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
忧伤的样子 幽静深远 因为 凄清 停留 于是,就
之而去。离开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 跟从 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随从 名叫
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 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 寒气透骨,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 的环境太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记下 当时的情景便离开了。 同我一起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 我的堂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 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整体感知
第二段: (1)这段写了潭中鱼什么状态,从哪些角度来写? 体现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样描写水的清澈的,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主题的理解:
问: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和“似与游 者相乐”,后面又写“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 解?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 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 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 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 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 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 光
大约
都 在空中
依靠
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向下 映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轻快敏捷的样子
互相 逗乐
静止不动的样 子
忽然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其
像北斗星那样
像蛇那样
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像狗牙一样
能 代溪水
若隐若现

•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都好像在空中游 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 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呆呆的,一动 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非常 轻快。好像在和游人逗乐。
小石潭记
柳宗元
背景简介: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 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 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 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在永州期间 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 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 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小石潭 记》正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讨论:⑵《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 之一,从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的感受集中体现在第四段。柳宗元本意 是借美景来排遣抑郁,然小石潭景色虽美,却是 寂静寥落,寒气透骨,作者难免触景生情,“凄 神寒骨,悄怆幽邃”既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 更是政治受挫遭谪贬后的忧伤心情的流露。除了 忧伤,我们还能感受到作者的愤懑之情,作者本 有满腔的政治热情及高远的政治抱负,却横遭恶 势力的打击,被贬到这景色奇异,但不宜人居住 的荒僻之地——永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便可以理解为作者愤懑心情的抒发。
正面描写↑
②潭水奇——声悦水澈
↑侧面烘托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潭源奇——曲折、多姿、神秘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④潭境奇——清幽凄凉
探究
讨论:⑴作者笔下的小石潭生动细致精美异常, 作者是怎样做到这点的?在写法上对我们作文 中的写景有何启发?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
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桃花源记》
《满井游记》
《核舟记》 《醉翁亭记》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 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 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 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遮掩缠绕摇动连结
,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参差 随风飘拂 随风飘拂 遮掩缠绕,摇动下垂 不齐
遮掩缠绕摇动连缀
不齐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 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 击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为之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 往下看见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 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 曲,露出水面,成为小石礁、小岛屿、小 石垒、小石岩。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 遮掩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 拂。
课文写水、写树、写石、写鱼‥‥‥细腻生动,这 得益于作者多角度的描绘。
绘声:“闻水声,如鸣珮环” →写出流水清脆悦耳 绘色:“青树翠蔓” →写出了树木的青翠葱郁 绘形:“全石以为底‥‥‥为岩” →写出石形多姿多态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写出树形变化万千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写出水形曲曲折折 “犬牙差互”→写出岸形交互错杂 绘影:“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写出鱼影鲜灵滋润 绘神:“似与游者相乐” →写出游鱼自由闲适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向西走 往西 竹林 竹林
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 发出 以… …为快乐 砍伐 向下
声响
格外 格外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屿 靠近 成为 清凉 参差 成为 清凉 一整块
除了多角度的描绘,作者还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 现景物。
点面结合(如写石)“全石以为底” →是面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是点 由面到点,有序体现作者的感知
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 “潭西南而望”→是远
“下见小潭”“坐潭上” →是近 远远近近,多层次展示小潭的景致 动静互衬(如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是静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是动 静中有动,更显环境的清幽雅静
课堂反馈
按原文填空。(如能默写,就更棒)
⑴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同时抒发作者政治受挫 遭贬后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作者作品
柳宗元文学上的成就比较突出,是杰出的散文家,对 当时古文运动的发展影响很大,与韩愈并称“韩柳”。其 寓言小品讽刺社会丑恶,揭露政治腐败,语言锋利简洁, 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著名的如《三戒》《黔 之驴》等。其传记散文大多取材于当时封建社会中的下层 人物,反映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如 《捕蛇者说》。其山水游记散文,以“永州八记” 为代 表,描写景物准确、生动、传神,往往还融入了作者悲愤 苦闷的情绪,艺术价值很高。著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被贬至永州任司马期间借游山玩水来排遣愁 思考 怀,游历中他发现了永州奇特的风景,在阅读完全文后, 你认为作者写了小石潭的哪些风景,这些风景奇特在什 么地方? “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①潭石奇——异石纷呈 “如鸣珮环”“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独立思考: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游览顺序):发现小 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边气氛 。
2.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 寂,孤凄悲凉。
四、小结:
《小石潭记》这篇散文生动地 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 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 凄之情。
他也被称为“游记之祖”。散文与韩愈齐名, 合称韩柳,列名于唐宋八大家。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
柳宗元 字子厚,山 西人,世称柳河东, 又称柳柳州,唐代著 名文学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代表作 有《永州八记》、 《黔之驴》《捕蛇者 说》《江雪》等。 《小石潭记》是《永 州八记》之一。
你了解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