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全)部编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核心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核心知识点总结一、《孙权劝学》《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
⑨当:应当。
⑩涉猎:。
?见:。
?往事:。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
?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①及:。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
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别。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核心知识点梳理大全
(一 )课 文 字 词 详 解 ① 初 , 权 ② 谓 吕 蒙 曰 : “卿 ③ 今 ④ 当 涂 ⑤ 掌 事 , 不 可 不 学 ! ”蒙 ⑥ 辞 ⑦ 以 军 中 多 ⑧ 务 。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谓:告诉, 对 ……说 , 常 与 “曰 ”连 用 。 ③ 今 : 现 在 。 ④ 当 涂 : 当 道 , 当 权 。 涂 , 通 “途 ”。 ⑤ 掌 事 : 掌 管 政 事 。 ⑥ 辞 : ⑦以:用。⑧务:事务。 权 曰 : “① 孤 ② 岂 欲 ③ 卿 ④ 治 经 ⑤ 为 ⑥ 博 士 ⑦ 邪 ! ⑧ 但 ⑨ 当 ⑩ 涉 猎 , ⑪见 ⑫往 事 ⑬耳 。 卿 言 多 务 , ⑭孰 ⑮若 孤 ?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 的 爱 称 。 朋 友 、 夫 妇 间 也 以 “卿 ”为 爱 称 。 ④ 治 经 : 研 究 儒 家 经 典 。 经 , 指 《 易 》 《 书 》 《 诗 》 《 礼 》 《 春 秋 》 等 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⑦邪: 语 气 词 , 后 写 作 “耶 ”。 ⑧ 但 : 猎 : 。 ⑪见 : 。 ⑨ 当 : 应 当 。 ⑩ 涉 。 ⑬耳 : 。 ⑮若 : 比 得 。8. 务。蒙源自辞以军 。
中
多
(三 )揣 摩 语 言 1. “不 可 不 学 ! ”表 现 了 孙 权 怎 样 的 心 理 ? 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 望。 2. “孤 岂 欲 卿 治 经 为 博 士 邪 ! ”表 达 了 孙 权 怎 样 的 心 态 ? 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 备的意味。 3. “卿 言 多 务 , 孰 若 孤 ? 孤 常 读 书 , 自 以 为 大 有 所 益 。 ” 这样说有何作用? 孙 权 现 身 说 法 , 鼓 励 吕 蒙 求 学 , 可 谓 语 重 心 长 , 言 辞 恳 切。 4. “卿 今 者 才 略 , 非 复 吴 下 阿 蒙 ! ”一 句 可 见 鲁 肃 当 时 怎 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 又 情 不 自 禁 地 发 出 赞 叹 。 __这 句 话 从 侧 面 反 映 吕 蒙 因 “学 ” 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 “大 兄 何 见 事 之 晚 乎 ! ”这 句 话 表 现 了 吕 蒙 当 时 怎 样 的 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四 )课 文 分 析 1. 《 孙 权 劝 学 》 选 自 《 (人 名 )主 持 编 纂 的 一 部 代 共 1 362 年 间 的 史 事 。 2. 孙 权 劝 学 的 原 因 是 “ , 不 可 不 学 ”; 孙 权 劝 》 , 该 书 是 (朝 代 )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优质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字词详解+句子翻译+课文分析)《孙权劝学》《孙权劝学》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⑪见:了解。
⑫往事:指历史。
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⑭孰:谁。
⑮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不再是。
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核心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核心知识点总结一、《孙权劝学》《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
⑨当:应当。
⑩涉猎:。
⑪见:。
⑫往事:。
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⑭孰:。
⑮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①及:。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
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核心知识点梳理大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核心知识点梳理大全一、《孙权劝学》《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
⑨当:应当。
⑩涉猎:。
?见:。
?往事:。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
?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①及:。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
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别。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二、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选自,这是一部体通史,是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的。
三、解释下列重点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四、简答。
1.说明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的特点。
2.本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3.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点知识大汇总(考试必备精品)
15、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如:依照
翻译:依照他说的,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
1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但:只臆断:主观地判断
翻译: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翻译: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6-7:情趣之雅对比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
翻译: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9、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古今异义
德馨德行美好
劳形形体、躯体
一词多义
无案牍之劳形<助>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省略句
《木兰诗》
一、文学常识
又叫《木兰辞》,北朝民歌,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二、字词句翻译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唧唧:叹息声复:又当:对着户:门
2、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闻:听唯:只
3、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何:什么忆:思念
4、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5、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10、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戎机:战事度:越过若:像
1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朔:北方
1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
13、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14、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策勋:记功强:有余
15、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2017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复习《孙权劝学》《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⑪见⑫往事⑬耳。
卿言多务,⑭孰⑮若孤?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⑪见:了解。
⑫往事:指历史。
⑬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⑭孰:谁。
⑮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复吴下阿蒙!”①及:到,等到。
②过:经过。
③论议:讨论,评议。
④惊:惊奇。
⑤才略:才干和谋略。
⑥非复:不再是。
复,再。
蒙曰:“①士别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见事之晚⑧乎!”肃⑨遂⑩拜蒙母,结友而⑪别。
(精全)部编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
广西华南烹饪技工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1、作者名片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1、劝学即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二)重点字词积累1.生难字词卿(qīnɡ) 岂(qǐ)孰(shú)涉猎(shè)遂(suì)2.文言知识梳理(1)词义吴下阿蒙:阿蒙,指吕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总复习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7、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8、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身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议论”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9、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10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1)成语:吴下阿蒙。
意思是:指没有学问的人。
(2)成语:士别三日意思是:刮目相待。
不能以老观点来评判人或事物,必须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二、重点复习篇(一)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二)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但.当涉猎..(但,只。
涉猎,粗略的阅读)刮.目相待(擦)肃遂.拜蒙母(于是,就)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我”。
治,研究)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
就,靠近)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过,到)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
乎,啊,表示感叹语气)②一词多义当: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2.但当.涉猎(应当)见: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若: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之: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2.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乃:1.乃.不知有汉(竟)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③古今异义但.当涉猎(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见往事..耳(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
今义:经过。
)(三)句式积累1.省略句:“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2.倒装句: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四)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表示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反问语气,吗 2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表限止语气,罢了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感叹语气,啊(五)解释成语1 吴下阿蒙: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2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六)问答题1 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表现十分惊奇的神态与情不自禁的赞叹。
2 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既显示了他颇为自得的神态,又巧妙地接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一种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事情孙权劝学与鲁肃与蒙论议后赞叹非复吴下阿蒙两件事。
4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孙权终于成功地劝吕蒙学习。
5 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6 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指出其可行性。
7 吕蒙读书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表现的?“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的所见所语来写。
8 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9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0 本文通过什么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11 有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它能概括本文的内容,这个成语是开卷有益12 文中的“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是孙权入情入理现身说法地劝吕蒙学习,而“蒙乃始就学”说明吕蒙是一个一点就破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
13 孙权劝吕蒙学习,为吕蒙确定的学习目的是什么?学习方法是什么?见往事耳但当涉猎14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发?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望诗句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8课木兰诗一、全文讲解篇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细。
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
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
以细腻的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
第二段中对木兰心理刻画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段描写展示了木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现木兰那少年缠绵的情怀。
思念之情与爱国之情交织在一起,刻画出木兰毅然离家保国,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刚强的性格。
用词精当。
如木兰辞官还乡,同亲人合家欢聚一节,文中用一系列动词:“开”、“坐”、“脱”、“著”、“理”、“铁”,含蓄地展示了木兰此时的心理——急于恢复女儿装,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归来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画出了木兰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性格。
二、重点复习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机杼zhù可kè汗hán 鞍鞯jiān 辔pèi头溅jiān溅啾jiū啾柝tuò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当:对着。
(2)惟闻女叹息惟:只。
(3)愿为市鞍马市:买。
(4)赏赐百千强强:有余。
(5)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6)著我旧时裳著:穿。
(7)双兔傍地走傍:靠近,贴近。
(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
(9)万里赴戎机戎机:战争。
(10)旦辞爷娘去旦:早晨。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3)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4)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听不见爹娘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战马的嘶鸣声。
点拨:重点理解“但”“闻”“溅溅”等词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点拨:重点理解“戎机”“度”等词语。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雌雄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点拨:重点理解“傍地走”“安”等词语。
(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想做官。
点拨:重点理解“问所欲”“不用”等词语。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通假字:“帖”通“贴”,“火”通“伙”◇修辞手法:顶针、互文、对偶、反复(P68 练习二、三)重点难点句子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解析:这一句写木兰停机叹息,设置了悬念,使读者产生疑问,自然引出下文。
“不闻”“惟闻”两句对偶。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解析:反复写“无所思”、“无所忆”,反映了木兰从军前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严肃认真的态度。
“女亦”两句是复沓句。
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
“女亦”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解析: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出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一方面以宿营地的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细针密线地刻画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