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年前的回忆》导学案
教材解析: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之情。
学法指导: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学习目标:
1. 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宪兵”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从中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 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学习难点:
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学习准备:
课前搜集、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
学习时数: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
2. 初读课文,大致理清写作思路。
学习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教学目标。
1. 观看江姐临刑前片段。
2. 学习本单元导语,
二、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绍李大钊的生平及作者。
(让学生用搜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教师进行补充)
2齐读课题,说说想知道些什么。
三、学生初读课文,完成以下提出学习要求:
(1)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理解词意。
提出不懂不理解的词句。
(2)思考:作者回忆了16年前发生的哪些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四、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自由学习。
五、展示与交流
(1)读准字音
(2)认清字形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班内同学互相解决,教师适时指导。
(4)集体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①被捕前(第2---7自然段)②被捕时(第8---17自然段)③在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④被害后(第30---32自然段)
五、课堂作业
(1)读词语,注意下列带点的字的读音与写法。
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
(2)辨析每组字的字音、字形,并组词。
锐()刑()徒()幻()祥()
悦()形()陡()幼()详()
六、我的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文章的重点词句,体会李大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学习过程:
一、听写词语,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 重点读一读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词语勾画出来,谈谈体会。
2. 如何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生自由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四、展示交流,拓展思维。
被捕前:不顾局势严重,坚决留在北京。
①局势严重: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派人检查,烧了一些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捕等可以感受到。
②从第7自然段父亲的两个反问句体会父亲不顾朋友和母亲的劝说的含义。
③从父亲的话,从中看出李大钊是一个对革命高度负责任的品质
④感情朗读.
被捕时:与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①学生读出李大钊和敌人形成鲜明对比的词语或句子。
②从神态、动作的描写上来体会李大钊英勇无畏的精神。
李大钊敌人
不慌不忙尖锐的枪声,纷乱的喊叫
惯有的严峻态度粗暴的吼叫
没有讲任何理由满脸横肉、冷笑着
镇定从容大义凛然残暴
③分角色朗读“被捕时”的描写,读出李大钊的英勇无畏和敌人的凶狠残暴。
法庭上:李大钊从容不迫、镇定自如地与敌人斗争。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①请同学读一读,并说说读后的体会。
这伟大的力量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表现在什么地方?
②有感情地读这部分。
自由读、大声朗读、指名学生读。
被害后:李大钊被害后一家人沉痛的心情。
①指导学生朗读:朗读的基调应该是悲痛的,语气要低沉些,语速要适中。
读出李大钊被害后,全家人沉痛的心情。
②自由读,指名读。
③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五、课堂作业: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四件事。
从中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个()的人。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领悟文中使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2.总结全文,从中受到怎样的革命传统教育。
学习过程:
一、检查朗读,体会感情。
二、提出学习要求:
领悟表达方法。
1. 作者在描写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用了对比的方法,找出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1)父亲整理书籍文件对我的提问是含糊地回答。
平时,父亲对我的提问总是感兴趣,耐心地讲给我听。
(2)父亲被捕时我的恐惧心情,而父亲沉着、平和。
(3)父亲被捕时与敌人形成鲜明对比。
2. 读课文中的第一节和课文的最后两节,你发现了什么?这是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 学生自由学习(包括小组讨论)
4. 展示交流:
①首尾呼应的写法
②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三、学习课文,谈感受。
1.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教育?
2. 学生结合自己的准备,进行自由发言。
四、阅读拓展
你读过哪些革命题材的诗歌和文章或英雄人物的故事,受到了什么启发?
课堂作业:
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两自然段有()的关系。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形势严峻工作紧张
被捕时不慌不忙态度严峻
法庭上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被害后伤心过度记住日子
(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坚贞不屈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