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诊疗常规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引用文本: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J]. 中国急救医学, 2020, 40(8): 689-702.一概述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指具有明确高血压病史患者突然发生基底核区、丘脑、脑室、小脑及脑干等部位的脑实质出血,并排除外伤、血管结构异常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液性疾病、系统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脑出血。
HICH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
HICH的防治需要急诊科、影像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康复科等多学科的合作。
201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共同制定了《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对指导和规范我国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 的诊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五年来,随着大量多学科研究进展和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的发表,依据我国基本国情,将共识升级为指南将有助于国内各级医疗单位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制定决策。
本指南主要针对我国SICH中最常见、诊治争议较多的HICH进行介绍,并参照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 SICH指南的证据级别予以推荐:推荐级别为Ⅰ级(应当实施)、Ⅱa及(实施是适当的)、Ⅱb级(可以考虑)和Ⅲ级(无益或有害),证据级别为A级(多中心或多项随机对照试验)、B级(单中心单项随机对照试验或多项非随机对照试验)和C级(专家意见,病例研究)。
二急救处理及神经影像学检查1院前急救HICH早期进展迅速,容易出现神经功能恶化,规范的院前急救对于预后至关重要。
高血压脑出血诊疗规范(最新版)
1高血压脑出血[诊断]1、临床表现(一)典型表现多发于50岁以上,常有高血压病史,发生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压骤然升高的情况下,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咳嗽、排便等,也可在安静的情况下发病。
发病前的数小时或数天内部分病人可的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呕吐、疲劳、视力模糊、精神障、性格改变、嗜睡、一过性的运动或感觉障碍症状等。
通常急性发病,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头晕、呕吐;脑干和小脑出血者,眩晕是症状。
可出现各种局灶性神经状,如语言含糊不清,一侧肢体无力,半身麻木或障、偏瘫、失语以及大小便于失禁,甚至发生脑疝而死亡,有的患者病情稳定期1~2天因出血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又导致症状恶化。
(二)根据出血的部位,包括基底节出血、丘脑出血、小脑出血、原发性脑干出血、脑室出血和脑叶出血,可出现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
壳核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最好发部位,先出现对侧肢体偏瘫,有60%病人在病情逐渐平稳后出现恶化。
严重时刻发展为昏迷甚至死亡。
丘脑出血一般出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当内囊出血时也出现偏瘫症状。
如果向脑干上方扩展,则出现垂直凝视不能、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瞳孔大小不等。
如有脑脊液循环受阻,刻出现脑积水。
小脑出血由于脑干直接受到压迫,可首先出现昏迷而不是先出现偏瘫。
幕上脑叶出血额叶可出现对侧偏瘫,多发生于上肢,下肢及面部较轻顶叶对侧偏身感觉障碍,较轻的偏瘫枕叶同侧眼痛和对侧同向偏盲,有些可扩展至上1/4象限颞叶在优势半球者,出现语言不流利和听力障碍、理解力差,但重复性相对好2、检查(一)头部CT是脑出血的道选检查方法。
可直观地明确出血的部位、范围、周围脑组织受累的程度、脑室和脑池表态变化、脑积水的程度以及血肿扩大展的范围和出血量的预测,同时无侵袭性,便于扫复检查,动态观察出血后的颅内情况。
(二)头部MRI脑出血后MRI主要显示血肿和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演变过程中形态的图像,其受到血红蛋白化学变化过程的影响,与CT比较,不适于检查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
脑出血诊疗常规
脑出血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起病形式:诱因、动态或静态,病情演变过程。
2、头痛:部位、性质、加剧与减轻因素。
3、呕吐:性质、量、呕吐内容物形状。
4、伴随其他相关症状:血压变化、颅神经损害症状、肢体功能障碍与部位、括约肌功能障碍。
5、意识障碍:程度与变化。
6、曾进行何种诊疗,结果如何。
7、有无高血压、先天性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血液病、抗凝溶栓等相关病史。
【物理检查】1、全面系统内科检查,注意血压、心脏改变及相关体征,全身有无出血倾向。
2、意识障碍及程度,失语、颅神经损害、瞳孔改变、脑膜刺激征、肢体运动、感觉障碍等体征。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血生化、凝血四项。
2、腰穿:头颅CT已明确诊断者可不做。
因各种原因未行CT检查,宜在颅高压控制的情况下慎重进行。
3、器械检查:心电图、全胸片检查。
尽可能行头颅CT或MRI检查,病情变化时及时复查,病情危重,检查途中存在较大风险者,需家属签字。
4、脑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对于病因不明、考虑先天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考虑先天性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宜在病情稳定好转后,对有条件患者择期安排。
5、对于各类并发症,针对病情给予适时、相应检查处理。
【诊断】50岁以上,多有高血压病史。
动态起病,迅速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阳性,并可有失语、偏瘫等症状、体征,经头颅CT或腰穿证实,可确诊。
【鉴别诊断】1、其他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
3、全身代谢性中毒性疾病。
凡诊断不明确者应做相关检查。
【治疗原则】1、卧床,不宜过度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多脏器功能监测,观察呼吸、神志、瞳孔变化。
2、初步判断有无手术指征,包括血肿清除、脑室穿刺等,除脑干出血外,常规请脑外科会诊。
病情变化,有手术指征者应及时请脑外科会诊。
(1)血肿清除术指征:一般情况尚好,生命体征稳定,心肾功能无明显障碍,年龄<60岁,符合以下病情者:1)昏迷、瞳孔等大、偏瘫,经内科治疗病情进一步恶化,颅内压持续增高,出血侧瞳孔扩大,有脑疝形成趋势者。
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规律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 高血管弹性,有助于预防高血压
和糖尿病。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预防脑
出血。
高危人群筛查与监测
高血压筛查
定期检查血压,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以预防 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
糖尿病筛查
定期检查血糖,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以预防 糖尿病引起的脑出血。
公众教育
开展脑出血防治知识讲座、健康咨询 等活动,为公众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 和服务,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 保健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流程
根据病史及神经系统检查,结合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02
诊疗技术
影像学检查
01
02
03CBiblioteka 扫描显示脑出血的部位、范围 和程度,帮助判断病因和 制定治疗方案。
MRI检查
提供更细致的脑组织图像 ,有助于判断脑出血的原 因和预后。
DSA检查
显示脑血管结构和病变, 帮助诊断脑血管疾病。
按出血部位分类:基底节区出 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小 脑出血等。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脑出血发病率高,每年新发病例 约180万,其中50%以上死亡, 存活者中约30%遗留严重残疾。
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 、饮酒、肥胖等。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中老年患者,突发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考虑脑出血 可能。
血管疾病筛查
检查血管健康状况,预防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出血 。
急性期救治与转运规范
01
02
03
高血压脑出血诊治流程
高血压脑出血诊治流程急诊护士:1、协助家属安置患者于急诊抢救室2、嘱家属挂号3、观察神志、瞳孔(做抢救记录)——汇报医生4、吸氧、心电监护测血压,必要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做抢救记录)——汇报医生医生:1、再次确认神志、瞳孔2、追问病因:1)、是否突然起病2)、有无外伤史3)、有无高血压及类似病史3、体检:1)、有无头皮、口鼻耳外出血——了解伴发伤2)、颈抵抗3)、四肢肌力(偏瘫)4)、巴彬氏征4、医嘱:1)、神志清、瞳孔正常光反射灵敏感:A、补液BSS 500MLB、降压:必要时(收缩压>165mmHg)C、抽血:出凝血、血常规、血型、血生化,必要时术前常规D、急诊头颅CT2)、神志欠清或浅昏迷、瞳孔正常光反射灵敏或迟钝:A、补液BSS 500MLB、必要时降颅压:甘露醇125或250MLC、缓慢降压:微泵(收缩压>165mmHg)D、抽血:出凝血、血常规、血型、血生化,术前常规、备血E、嘱护士进一步观察病情,并记录F、告病重、危G留置导尿:必要时J、急诊头颅CT并请神经内、外科会诊3)、神志中、深度昏迷、瞳孔不等大或双瞳散大,单或双巴彬氏征阳性:A、立即降颅压:甘露醇250ML、速尿20-40mgB、补液BSS 500MLC、麻醉科会诊或急诊气管插管:过度换气D、抽血:出凝血、血常规、血型、血生化,术前常规、备血E、留置导尿F、告病危G、急诊头颅CT并请ICU、神经内、外科会诊带呼吸囊、氧气袋等抢救设备送病人做头颅CT检查,据头颅CT结果:1、大脑出血<30ML;小脑出血血肿直经<4cm,GCSS》14分。
1)、家属谈话告知病情,家属同意,收住神经内、外科观察治疗——医生开住院证2)、护士:A、通知病房收住病人B、嘱家属办住院C、整理门诊病历、住院证、CT片等资料D、再次评估病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并记录E、途中带呼吸囊、氧气袋等抢救设备G、医务人员护送至病房2、大脑出血>30ML;小脑出血血肿直经》4cm,GCSS《13分;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中、重度脑积水;小脑出血破入脑室-中、重度脑积水;1)、出凝血、血小板正常,家属谈话同意、要求—手术治疗医生嘱,护士执行:A、备皮(剃头)B、通知手术室:手术护士、麻醉师术前准备C、术前常规、备血D抗生素皮试():输液室取皮试液,药房暂借药E、开办住院证F、术前谈话、备血、植入物家属签字J、护士:填写手术交接单、更换手术衣、给病带腕带、整理门诊病历、住院证、CT片、以上各种谈话签字单等资料;再评估病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等并记录;途中带呼吸囊、氧气袋、微泵等抢救设备;医务人员护送至手术室2)、出凝血、血小板异常,家属暂不同意手术——收神经外科或ICU3、大脑出血>50ML;小脑出血>20ML;一侧瞳孔散大,家属不同意手术;双瞳孔散大或呼吸不规则——ICU会诊,住ICU病房(家属不同意住神经内、外科专科病房)——护士准备同1、+护送途中带心脏除颤仪4、头颅CT未见出血,考虑脑梗塞——收住神经内科5、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住神经外、内科,进一步头颅CTA、DSA、MRI等检查,鉴别其它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
n2高血压脑出血的诊疗常规
高血压脑出血的诊疗常规【疾病名称】:高血压脑出血是指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引起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血液从破裂的血管直接进入脑组织的病变。
【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高血压病史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多在情绪激动、劳动或活动以及暴冷时发病,少数可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
寒冷季节多发。
(一)全脑症状。
(1).意识障碍:轻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不清,严重者多在半小时内进入昏迷状态,眼球固定于正中位,面色潮红或苍白,鼾声大作,大汗,尿失禁或尿猪留等。
(2).头痛与呕吐:神志清或轻度意识障碍者可述头痛,以病灶侧为重;朦胧或浅昏迷者可见病人用健侧手触摸病灶侧头部,病灶侧颞部有明显叩击痛,亦可见向病灶侧强迫性头位。
呕吐多见,多为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多数为咖啡色,呃逆也相当多见。
(3).去大脑性强直与抽搐:如出血量大,破入脑室和影响脑干上部功能时,可出现阵发性去皮质性强直发作或去脑强直性发作。
(4).呼吸与血压:病人一般呼吸较快,病情重者呼吸深而慢,病情恶化时转为快而不规则,或呈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双吸气等。
血压高低不稳和逐渐下降是循环中枢功能衰竭征象。
(5).体温:出血后即刻出现高热,乃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出血损害征象。
(6).脑膜刺激征。
(二)局限性神经症状。
(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差异)(1)壳核--外囊出血:常见。
病人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昏迷,很快出现对侧偏瘫。
出血少可仅有嗜睡和偏瘫。
患者说话含糊或失语,头眼偏向健侧。
压迫脑干时,昏迷加深,瞳孔散大、固定,呼吸不规则,双侧肌张力增高,Babinski征阳性。
(2)丘脑—内囊出血:起病方式与(1)相似,但可有偏身感觉障碍。
内囊后肢受累可出现对侧偏盲,主侧半球出血发生失语。
中脑顶盖受压产生双眼固定下视、瞳孔缩小,光反应消失。
出血人第三脑室可产生脑积水。
如果出血量大,受损部位波及对侧丘脑及丘脑下部,则出现呕吐咖啡样物,呕吐频繁呈喷射状,且有多尿、尿糖、四肢瘫痪、双眼向鼻尖注视等症。
脑出血诊疗制度
脑出血诊疗制度引言:脑出血是一种十分严重且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其高致死率和致残率使其成为医疗领域的重要课题。
为了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脑出血诊疗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出血诊疗制度包括的内容和其重要性,作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考和实施的指南。
一、脑出血的定义脑出血是指突发性的颅内出血,常见于脑动脉瘤破裂、高血压性小动脉破裂等原因。
其症状包括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等,并伴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脑出血的紧急性和复杂性需要医疗机构建立系统化的诊断与治疗制度。
二、脑出血诊断的流程1. 病史采集:医务人员需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心血管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史,以及家族遗传史等。
2. 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血压测量、心肺听诊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3. 辅助检查:脑出血患者需要进行头部CT或MRI扫描以明确出血部位和范围,同时还需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三、脑出血的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脑出血患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包括镇痛、降低颅内压力、控制高血压等。
此种方法适用于患者病情较轻,无手术适应症的情况。
2.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的脑出血或者有进行性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开颅减压术、血肿清除术等。
手术治疗的目标是减轻颅内压,保护脑组织。
四、脑出血后的康复治疗1. 早期康复治疗:脑出血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是十分关键的,主要包括头卧位、护理位置的选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等,旨在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2. 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吞咽康复等,通过不同的康复训练手段帮助脑出血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功能。
五、脑出血诊疗制度的重要性1. 提高诊断水平:建立脑出血诊疗制度能够规范医务人员的工作流程,加强对脑出血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提高准确率。
2. 改善治疗效果:脑出血诊疗制度能够确立科学、标准的治疗方案,避免过度治疗或漏诊,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诊疗常规(4)
4.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症状较轻,可表现为癫痫、局灶性 神经功能障碍等。CT扫描可见密度更高的钙化灶。 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T1像呈等或混杂信号,T2像 呈高信号,周围因含铁血黄素沉积呈低信号环影,病 变可不同程度强化。
5.颅内肿瘤出血 出血可使病情在原有症状基础上突然加 重,也可为首发症状。增强的头颅CT和MRI扫描具有 诊断意义。
定时翻身拍背、雾化吸入和吸痰,预防坠积性肺炎。如估计昏迷时间较 长可作预防性气管插管和(或)气管切开,并留置鼻饲管。 (4)支持治疗:加强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可鼻饲瑞素、能全 力、匀浆奶等,也可同时或单独给予静脉营养如脂肪乳、氨基酸、水乐 维他等。 (5)对症治疗:酌情应用止痛、镇静药物,高热患者应予以物理和药物降 温治疗。 (6)应用润肠通便药物,咳嗽者予以止咳药物。
手术时机:
1、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至今尚未有统一认识,研 究表明,多数脑出血在出血20~ 30 min后开始形成血肿, 出血停止。血肿对周围脑组织形成挤压、损伤,导致 继发性脑水肿。脑水肿在出血后8 h逐步加重,3 d达 到高峰。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出血后6~ 8 h是较佳的 手术时机[1]。
2、出血6 h内的超早期手术,一是清除血肿,解除血 肿对出血点的压迫而引发再出血的风险大,二是 14%~ 65%的脑出血在发病后24 h内有继续出血,其 中83%发生在6 h内。
(3)止血剂和抗纤维蛋白酶制剂的应用:立止 血、6-氨基已酸、止血芳酸等能够促进动脉破 裂口处的凝血过程或抑制纤溶过程,同时防治 消化道出血和治疗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4)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脑水肿。地 塞米松10~30mg/d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 0.2~1.0g/d静脉输入。
(5)防治应激性溃疡:法莫替丁40mg静脉注射,1~2次/日。奥 美拉唑40mg静脉注射,1~2次/日。吉维乐1包口服,3次/日。
脑出血诊疗常规
脑出血诊疗常规指脑实质内出血,可因脑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坏死和破裂引起,其中以动脉出血最为常见,多见于高血压性脑出血,其他可因颅内动脉瘤、血液病、凝血功能异常、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炎或肿瘤等引起。
〔诊断依据〕〈一〉病史:多有高血压病史,中老年人较多见。
〈二〉病症与体征:多数患者在活动状态时〔如冲动、用力、情绪冲动、饮酒等〕起病。
常以突然头痛为首发病症,局部患者可有头痛、呕吐等前驱病症,继而反复呕吐、言语不清、失语、肢体麻木、无力或瘫痪、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往往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到达顶峰。
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与脑堵塞相似,重者全脑病症显著,取决于出血的原发部位,出血量、血肿的扩延方向及涉及范围,以及脑水肿、脑缺血等继发病理改变的情况。
1、全脑病症和体征〔1〕大多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轻者神志恍惚、,神志迷蒙,重那么神昏、昏愦。
〔2〕生命体征:早期血压多有显著升高,轻症脉搏、呼吸无明显改变。
重症呼吸深缓、呈鼾声呼吸。
病情恶化时呈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中枢性高热。
〔3〕可有去大脑强直发作。
〔4〕瞳孔改变:形状不规那么,双侧缩小、大小不等或散大,对光反响迟钝或消失。
往往提示脑干受损或脑疝形成。
〔5〕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和视网膜出血,偶有视乳头水肿。
〔6〕脑——内脏综合征:如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心律不齐,甚至心肌堵塞、肺水肿等。
〔7〕脑膜刺激征:阳性2、局灶病症和体征〔1〕基底节区〔内囊〕出血:最多见,分外侧型、内侧型和混合型。
三偏病症〔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明显,早期常有双眼向病侧凝视,大脑主半球病变可有失语。
重症者多属内侧型和混合型,起病急,昏迷深,频繁呕吐或有脑疝形成。
②脑叶出血:意识障碍较轻,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有抽搐发作。
局灶病症因受损脑叶不同而异,如额叶出血可有前额痛、对侧轻偏瘫、尿失控。
颞叶出血可有同侧耳痛、视野缺损、感觉性失语。
顶叶出血可有同侧颞部痛、对侧皮质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失用症。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国多学科诊治指南》(2020)要点1.接诊后尽早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HICH诊断(Ⅰ级推荐,A级证据)。
2. CTA、MRI、MRA、MRV及DSA可用于诊断或排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肿瘤、烟雾病及颅内静脉血栓等引发的继发性脑出血(Ⅰ级推荐,B级证据)。
3.有条件的单位应该常规行CTA检查,在排除继发性脑出血的同时,其显示的“斑点征”可用以预测血肿扩大的风险(Ⅱa级推荐,A级证据)。
4.平扫CT上显示的“黑洞征”“混杂征”及“鸟征”可能有助于预测血肿扩大的风险(Ⅱb级推荐,B级证据)。
5.评估血肿扩大风险应综合考虑基线血肿体积、口服抗凝药史、发病至首次行头颅CT检查时间等因素(Ⅰ级推荐,A级证据)。
3 HIC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推荐意见】:HICH诊断缺乏金标准,主要依靠排除性诊断。
确诊HICH需要行全面相关检查,排除其他各种继发性脑出血疾病(Ⅰ级推荐,C级证据)。
4 HICH的专科非手术治疗4.1 ICP的监测与治疗【推荐意见】:1.对所有HICH患者度应该进行ICP的评估和判断,及时对颅内高压进行处理,防止发生严重高颅压甚至脑疝(Ⅰ级推荐,B级证据)。
2.有条件时可以考虑对GCS3~8分HICH患者进行有创行ICP监测(Ⅱb级推荐,B级证据)。
3.甘露醇和高渗盐水等药物可减轻脑水肿,降低ICP,减少脑疝发生风险;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种类、治疗剂量及给药次数(Ⅰ级推荐,C级证据)。
4.2 镇静镇痛治疗【推荐意见】:建议对重症HICH患者,特别是伴躁动者,行镇静镇痛治疗(Ⅰ级推荐,C级证据)。
4.3 HICH后的血压管理【推荐意见】:1.收缩压在150~220mmHg且无急性降压治疗禁忌证的HICH患者,急性期将收缩压降至140mmHg是安全的(Ⅰ级推荐,A级证据),降至130mmHg以下会增加额外缺血风险(Ⅲ级推荐,A级证据)。
2.收缩压>220mmHg的HICH患者,连续静脉用药强化降低血压和持续血压监测是合理的,但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高血压病史长短、基础血压值、ICP情况及入院时的血压情况个体化决定降压目标(Ⅱa级推荐,C级证据)。
高血压诊疗常规
高血压诊疗常规规范化诊疗老年病/高血压科常见疾病高血压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既往史、家族史、心理社会因素、生活方式和特殊药物史。
2.进行实验室检查和体格检查,包括常规检查和进一步检查。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生化(空腹血糖、血脂分析、肝肾功、血钾、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器械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股动脉超声、胸片和眼底检查)。
进一步检查包括化验(餐后血糖、甲状腺功能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肾素活性、血和尿醛固酮、血和尿皮质醇、血和尿儿茶酚胺)和器械检查(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肾和肾上腺超声、CT、头颅磁共振成像、动脉造影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
3.评估高血压分级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判断高血压原因(原发还是继发)、靶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状况,进行危险分层,决定是否给予药物治疗,评估10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表1.血压水平分类:正常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未用药,3次非同日)1级高血压(轻度)2级高血压(中度)3级高血压(重度)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表2.影响预后的因素: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1~3级)、男性>55;女性>65、吸烟、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异常、血脂异常(TC ≥ 5.7mmol/L 或LDL-C>3.3mmol/L 或HDL-C<1.0mmol/L)、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腹型肥胖或肥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cm;肥胖:BMI ≥ 28kg/m2)、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 10μmol/L)。
靶器官的损害(TOD):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LVMI,男≥125,女≥120 g/m2)。
The following is a list of clinical XXX: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IMT ≥0.9mmRelated clinical ns (ACC):XXXIschemic strokeXXXXXXHeart diseaseXXX (mmHg):120 and120~139 and/or140 and/or140~159 and/or160~179 and/or180 and/or140 and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mmHg):8080~899090~99100~109110XXXXXX (carotid-femoral) ≥12 m/s and angina pect oris XXX <0.9XXX:XXX: 115~133μmol/LXXX: 107~124μmol/LEstimated GFR <60ml/min/1.73m2 Microalbuminuria:Urinary albumin 30~300mg/24hXXX: ≥30mg/gXXXChronic heart failureXXXXXXXXX (serum creatinine):XXX:。
高血压性脑出血诊疗规范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史采集】1. 有高血压病史,中老年人多见,多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突然起病。
2. 常以突然头痛为首发症状,继而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
病情轻重不一,轻者与脑梗塞相似,重者全脑症状显著,其轻重取决于出血的原发部位、出血速度、出血量、血肿的扩延方向及波及范围,以及脑水肿、脑缺血等继发性病理改变的情况。
【体格检查】1. 一般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HBsAg、血脂、血糖、钾、钠、氯离子、BUN、COCP、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等。
22. 神经系统检查(1) 全脑症状1) 大多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少数清醒,重则昏迷。
2) 生命体征:早期血压多有显著升高,轻症脉搏、呼吸无明显改变。
重症呼吸深缓,呈鼾声呼吸。
病情恶化时呈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中枢性高热。
3) 可有去大脑强直发作。
4) 瞳孔改变:形状不规则,双侧缩小,双侧大小不等或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提示脑干受损或脑疝形成。
5) 眼底: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和视网膜出血,偶有视乳头水肿。
6) 脑—内脏综合征:如上消化道出血、心律不齐、肺水肿等。
7)脑膜刺激征阳性。
(2) 局灶症状1) 基底节区(内囊)出血:最多见,分外侧型、内侧型和混合型。
三偏症状明显,早期常有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大脑半球病变可有失语。
重症者多属内侧型和混合型,起病急、昏迷深、频繁呕吐或有脑疝形成。
2) 脑叶出血:意识障碍较轻,可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或有抽搐发作,局灶症状因受损脑叶不同而异。
3) 桥脑出血:重型者昏迷深、瞳孔缩小、高热、呈去脑强直或四肢瘫;轻型者有出血侧面神经、外展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头和双眼转向瘫痪侧。
4) 小脑出血:多表现为突然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
重症大量出血者很快昏迷或因枕大孔疝死亡。
5) 脑室出血:深昏迷、瞳孔缩小、中枢性高热和去大脑强直。
【辅助检查】1. 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增高,多呈血性。
高血压脑出血诊疗规范
一、概述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由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引起脑实质内的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具有高血压特性,又称高血压性脑出血。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原因。
中国及亚洲国家脑出血病因以高血压多见,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发病呈多发化、年青化。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年龄多为>50岁,但目前30~40岁患者也不难见到,高血压脑出血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
二、诊断要点1.病因1)明确的高血压病史2)急性血压升高血压骤然升高突发高血压颅内出血3)慢性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导致脑血管退行性病变而引起2.常见出血部位基底节是常见的血肿部位,约占60%;其次是丘脑出血,约占15%;以后依次为大脑皮质、小脑、脑干。
3.临床特点患者发病多为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
常见出血部位:1. 基底节区出血:最常见的高血压脑出血的部位,多损及内囊,病人常有头和眼转向出血病灶侧,呈"凝视病灶"状和"三偏"症状,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2. 丘脑出血:一般导致出血对侧半身感觉障碍,当血肿累及内囊是也会出血偏瘫症状。
3. 小脑出血:患者发病时神志清楚,常诉后枕部剧烈头痛和眩晕,呕吐频繁,发音含糊,眼球震颤,病变侧肢体出现共济失调。
4. 脑叶出血:根据血肿所在的不同脑叶症状有所不同。
5. 脑干出血:脑干出血常突然起病,在数分钟内进入深度昏迷,病情危重。
?桥脑出血患者可表现为双眼针尖样瞳孔。
部分病人可出现中枢性高热、不规则呼吸、呼吸困难,死亡率高。
三、主要辅助检查根据高血压病史及临床特点,一般不难作出临床诊断。
主要的辅助检查:脑CT、磁共振扫描。
通过检查能够精确了解出血的部位、出血量、波及范围、有无脑室穿破以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情况。
1. CT扫描CT扫描可以迅速清楚的显示出血部位,血肿量,根据CT扫描数据近似计算血肿体积:血肿体积T(ml)=π/6 *L*S*Slice,式中L为血肿的长轴,S为短轴,Slice为所含血肿层面的厚度(cm)。
脑出血诊疗规范
脑出血诊疗规范脑出血是指脑血管自发性破裂,血液流入脑实质内,为急性脑血管病中常见的一个类型,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
绝大部分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引起,其他原因有颅内血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等,少见原因有凝血机制障碍、脑瘤、动脉炎等。
【诊断标准】(一)临床表现1.起病年龄中年以上,老年多发,先天性动脉瘤及脑血管畸形者起病年龄较轻。
2.起病形式急性起病,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
3.病前有过劳、用力过猛、情绪激动、大量饮酒等诱因。
4.症状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常伴恶心、呕吐,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嗜睡至昏迷)。
因出血部位不同,可表现出肢体瘫痪、麻木、言语困难、偏侧视野缺损等。
5.体征根据出血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1)壳核出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三偏征(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病灶在优势半球可有失语。
(2)丘脑出血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眼球垂直运动障碍,尤其是上视困难。
血肿向下压迫脑干可出现意识障碍。
(3)脑干出血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中枢性高热,针尖样小瞳孔,交叉性瘫或四肢瘫,双侧病理征阳性。
重者深昏迷,有去脑强直发作,呼吸功能障碍,可很快死亡。
(4)小脑出血眼球震颤,构音不清,肢体共济失调,出血量大者颅内压增高明显,迅速昏迷,小脑体征被掩盖。
(5)脑叶出血不同部位表现有不同体征,枕叶出血表现为皮质盲。
额叶出血可有精神症状,对侧肢体偏瘫。
颞叶出血可有精神症状,感觉性失语等。
(二)辅助检查1.头颅CT:血肿一经形成立即显示异常高密度影,不仅可显示出血部位,还可显示血肿大小、有无占位效应、是否破入脑室等。
目前是诊断脑出血最简便而安全的检查方法。
2.头颅MRI:对于后颅凹(脑干、小脑)出血,MRI显示病灶和监测脑出血的演进过程优于头颅CT。
3.脑血管造影:可以明确有无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
同时可以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及动脉瘤的大小。
【治疗原则】(一)脱水降低颅内压1.20%甘露醇:125~250ml静脉滴注,每6~8~12小时一次,视病情严重程度而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脑出血诊疗常规
一、诊断标准
本病多见于高血压病史和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多在情绪激动、劳动或活动以及暴冷时发病,少数可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
寒冷季节多发。
1、临床症状
①.意识障碍:轻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不清,严重者多在半小时内进入昏迷状态,眼球固定于正中位,面色潮红或苍白,鼾直播大作,大汗尿失禁或尿猪留等。
②.头痛与呕吐:神志清或轻度意识障碍者可述头痛,以病灶侧为重;朦胧或浅昏迷者可见病人用健侧手触摸病灶侧头部,病灶侧颞部有明显叩击痛,亦可见向病灶侧强迫性头位。
呕吐多见,多为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多数为咖啡色,呃逆也相当多见。
③.去大脑性强直与抽搐:如出血量大,破入脑室和影响脑干上部功能时,可出现阵发性去皮质性强直发作或去脑强直性发作。
④呼吸与血压:病人一般呼吸较快,病情重者呼吸深而慢,病情恶化时转为快而不规则,或呈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双吸气等。
血压高低不稳和逐渐下降是循环中枢功能衰竭征象。
⑤.体温:出血后即刻出现高热,乃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到出血损害征象。
⑥.脑膜刺激征。
2、辅助检查
①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力多数增高,并呈血性。
②头颅CT检查:可显示出血部位、血肿大小和形状、脑室有无移位受压和和积血,以及出血性周围脑组织水肿等。
③脑血管造影:可见大脑前动脉向对侧移位,大脑中动脉和侧裂点向外移位,豆纹动脉向下移位。
二、常规检查:如三大常规、肝功能、乙肝表面抗原、生化、血气分析、B超、胸片、EKG 等。
三、常规治疗
(一)急性期。
1.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
①安静卧床,床头抬高,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折背,防止肺炎、褥疮。
②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③头部降温,用冰帽或冰水以降低脑部温度,降低颅内新陈代谢,有利于减轻脑水肿及颅内高压。
(2)调整血压:应用降压药物调整。
如:血压升高者,可肌注利血平1mg,必要时可重复应用,如清醒或鼻饲者可口服复方降压片1-2片,2-3次/d,血压维持在20.0~21.3/12.0~13.3kpa
左右为宜。
(3)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且有脑水肿,其中约有2/3发生颅内压增高,积极降低颅内压,阻断上述病理过程极为重要。
可选用下列药物:①脱水剂: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ml于30分钟内静滴完毕,依照病情每6-8小时1次,7-15天为一疗程。
②利尿剂:速尿40~60mg
溶于50%葡萄糖液20~40ml静注。
(4)注意热量补充和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
(5)防治并发症。
2. 手术治疗:
进行开颅清除血肿术或行血肿穿刺疗法,目的在于消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受压,有效地降低颅内压,改善脑血液循环以求挽救病人生命,并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二)恢复期:治疗的主要目的为促进瘫痪肢体和语言障碍的功能恢复,改善脑功能,减少后遗症以及预防复发。
1.防止血压过高和情绪激动,避免再次出血。
生活要规律,饮食要适度,大便不宜干结。
2.功能锻炼:轻度脑出血或重症者病情好转后,应及时进行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和按摩,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活动量应由小到大,由卧床活动,逐步坐起、站立及扶持行走。
对语言障碍,要练习发音及讲话。
当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可进行生活功能及职业功能的练习,以逐步恢复生活能力及劳动能力。
3.药物治疗:可选用促进神经代谢药物,如脑复康、胞二磷胆碱、脑活素、r-氨酪酸、辅酶Q10、维生素B类、维生素E及扩张血管药物等,也可选用活血化瘀、益气通络,滋补肝肾、化痰开窍等中药方剂。
4.理疗、体疗及针灸等。
四、疗效评价
1.治愈: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2.好转:症状好转,生活能自理,有一定的工作能力。
3.未愈:症状无改善,生活不能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