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民族服装继承与穿用现状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中日服饰文化的发展和对比探析

中日服饰文化的发展和对比探析

中日服饰文化的发展和对比探析作者:田迪来源:《速读·下旬》2017年第12期摘要: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来讲,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中日服饰文化正是立足在中国民族与日本民族不同的发展基础之上来进行对比分析的。

各个民族在共同生活之中,不断地发展属于自己的文化。

民族的共同生活决定并影响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日服饰文化也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发展基础之上,对中日服饰文化的认识,也应当提高到民族文化的高度上来进行。

从发展和比较的角度,来认识中日服饰文化的特点,是我们认识中日民族文化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探究中日服饰文化的重要基础。

对于中日服饰文化的研究,应当更多地立足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探究,换言之,立足在民族文化的基础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中日服饰文化的特点。

关键词:中日服饰文化;发展;对比;探析对于任何民族的服饰文化的认识,应当更多的在这个民族共同生活之中来进行,服饰文化始终是建立在这个民族共同生活与繁衍过程之中来不断丰富与完善的,对于中日民族的服饰文化的演变也应当立足在这样的基础之上。

中日服饰文化的发展与演变,都是立足在各个民族在其共同生活之中。

基于生活实践的不同,生活实践的不同是中日服饰文化产生不同的根本原因,也是其发展循着不同路径进行的根本原因。

中日服饰文化的发展和对比应当更多地立足在民族文化上,只有探析民族文化的不同,才能够更深入的理解二者的不同之处,这既是我们研究中日服饰文化的发展的必要角度,也是我们更深入的理解中日服饰文化的重要路径。

一、中日服饰文化的发展产生不同的民族文化原因(一)中日立足在不同的民族生活之中民族生活既是民族文化产生的原因,也是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中日是立足在不同民族共同生活之中的,中日民族在长期的不同民族生活之中塑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而这种民族文化对于中日民族的各个文化来讲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个不同的分支文化,由于中日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不同的特点,中日的服饰文化实际上就是,中日民族文化不同特点的一个侧面,鉴于中日不同的民族生活,而这种不同的民族生活也实际上正在塑造着,中日民族文化的不同。

日韩传承汉服没落——中日韩服装怎样才能

日韩传承汉服没落——中日韩服装怎样才能

日韩传承汉服没落——中日韩服装怎样才能日韩传承,汉服没落——中日韩服装:怎样才能继续自己的美丽传承?000日韩传承,汉服没落——中日韩服装:怎样才能继续自己的美丽传承?狼峡渡2011-04-09 18:27:52阅读1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在悠远的历史进程中,各具特色的东亚三国中日韩服装在继承与新变中不断发展。

中国是以汉服和旗袍为代表,日本和韩国则是以和服和韩服为代表。

在时尚日新月异的今天,中日韩三国的传统服装到底能否继续自己的美丽传承呢?日韩传承汉服没落要说韩国和日本的民族服装,中国人的功劳可是不小。

要知道,他们的和服和韩服都是从我国的服装中继承过去的。

日本的和服源自我国三国时期东吴,因此和服又称为“吴服”;而韩国的韩服则是借鉴了我们国家唐代服装的款型和样式。

可说来也怪,作为老祖宗的我们在提及传统服装的时候,很难拿出像样的汉服与韩服和和服相媲美。

总算还有旗袍可以在视觉冲击上与日韩抗衡一下,可是在历史传承上又显得单薄了许多。

日本和韩国对于自己民族服装的继承是领先我们的。

即使是在日本“明治维新”全盘西化的情况下,和服依然得以保留;而韩国的韩服也在动荡的时局中得以幸免。

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为什么我们的传统服装就没有人家“徒弟”的服装有生命力呢?我想,其中的原因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服装问题了,更是文化信仰的继承问题了。

看看人家日韩服装的传承。

以日本为例,据说日本在婚礼、庆典、传统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场合,和服都是公认的必穿礼服。

每年还会有许多日本人带着孩子去到西阵织参观学习,手把手教育孩子如何织和服,通过言传身教让和服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日本人能够把文化保存得这么好,真是不易。

而相比之下,我们的唐代华丽羽衣,宋朝的清丽汉服,现在都已没了踪影,顶多在古装电视剧中可以看到改良版的古装。

而现在再提到中国传统服装,人们仿佛只能想到清代满人的旗装了。

只是那“花盆底”旗鞋和发冠实在让人难以消受。

而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旗袍也是经多次进化改良的苗条版,也算是清秀高雅了。

中韩传统服饰对比研究报告

中韩传统服饰对比研究报告

中韩传统服饰对比研究报告中韩传统服饰对比研究报告在中国和韩国这两个亚洲文化发源地,有着悠久的传统服饰文化。

在这篇研究报告中,我们将对中国和韩国的传统服饰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中国的传统服饰主要有汉服、唐装和旗袍等。

汉服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饰之一,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它通常由褶裙、褡裳、赞裙、朝袍和长袍等组成,采用对襟式和交领式设计,注重线条的流畅和优雅。

唐装则源于唐朝的宫廷服饰,与汉服相比,设计更为简约、大方,袍子的袍边通常点缀有金线和珠饰,体现了唐朝的繁荣和奢华。

而旗袍则是近代中国女性的标志性服饰,以修身的剪裁和高领、盘扣为特点,展现了女性的婀娜和秀美。

而韩国的传统服饰则以韩服为主,其代表性服饰是韩妆和光服。

韩妆是韩国传统女性的礼服,通常由上衣、裙子和短裤等组成,袖口和裙摆上通常点缀有华丽的图案和刺绣。

韩妆的特点是流线型的剪裁和打褶设计,给人一种端庄与优雅的感觉。

光服则是韩国传统男性的礼服,由上衣、裤子和宽松的外袍等组成,完备的褶纹和大袖子体现了男性的庄重和威严。

在对比研究中,我们发现中韩传统服饰在设计理念和剪裁上有一些相似之处。

例如,中韩传统服饰都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曲线美,都采用了裙摆和袖口的打褶设计。

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上,中韩传统服饰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中韩传统服饰都偏爱采用天然纤维素布料,如丝绸、麻和棉花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方文化对自然和朴实的追求。

然而,中韩传统服饰也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在颜色的运用上,中韩传统服饰有所不同。

中国的传统服饰颜色丰富多样,可以使用各种鲜艳的颜色,例如红色、黄色和蓝色等,而韩国传统服饰则更加偏爱素色,如白色、灰色和蓝色等。

其次,在图案和刺绣的运用上,中韩传统服饰也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服饰通常使用龙、凤、云纹等吉祥图案,并采用金线和珠饰进行点缀,而韩国传统服饰则更加注重图案的简约和几何感。

综上所述,中国和韩国的传统服饰在设计理念、剪裁和材料选择等方面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中韩服饰研讨交流发言稿范文

中韩服饰研讨交流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韩服饰研讨交流会,共同探讨中韩服饰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我非常荣幸能够代表我国服饰行业发表一些看法。

首先,我想谈谈中韩服饰文化的历史渊源。

中韩两国相邻,文化底蕴深厚,服饰文化在两国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

自古以来,中韩服饰交流就十分频繁。

从唐代起,我国丝绸、刺绣等技艺传入韩国,成为韩国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韩国的服饰文化也传入我国,如韩服、韩装等,在我国历史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中韩服饰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 创新融合。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中韩服饰文化注重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服饰风格。

如韩流文化中的时尚服饰,将韩服元素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2. 产业升级。

中韩服饰产业在交流中实现了产业升级。

我国服饰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发展,注重品牌建设;韩国服饰产业则从传统产业向创意产业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

3. 消费升级。

随着两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饰的需求逐渐从基本生活需求向品质、个性、时尚等方向发展。

中韩服饰市场潜力巨大,为两国服饰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交流与合作方面,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文化交流。

通过举办服饰展览、学术研讨等活动,增进两国人民对彼此服饰文化的了解,促进中韩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 推动产业合作。

中韩两国服饰产业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例如,我国可以借鉴韩国服饰产业的先进经验,提升我国服饰产业的竞争力。

3. 人才培养。

加强中韩两国服饰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两国服饰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 技术创新。

中韩两国服饰企业可以共同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提高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总之,中韩服饰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为两国人民带来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续深化中韩服饰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国服饰产业共同发展,为世界服饰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中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比较

中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比较

中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比较摘要: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的结晶。

中韩传统文化作为两个东方文明的代表,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对中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对两国传统文化的比较分析,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并提出促进传统文化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中韩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比较研究;现代社会引言:中韩两国都是东亚地区的重要文化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精妙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而韩国文化则以其独特的音乐、舞蹈和美食等方面吸引了广大的国际观众。

传统文化作为两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两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韩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比较两国在传统文化保护、创新和融合等方面的实践,可以发现它们在传承与发展的途径和策略上存在差异,同时也存在相互借鉴和受益的可能。

本文将从中韩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出发,对两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一、中韩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比较1.中韩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比较1.1 中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中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下降,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但是,随着国家的重视和民众的关注,中传统文化的传承逐渐得到了重视。

例如,中学校将传统文化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传统文化的传承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弘扬。

1.2 韩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相比之下,韩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相对较好。

韩国政府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各种途径,如教育、艺术等,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韩国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关注也是韩传统文化传承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韩流的传播和国内外对韩国文化的兴趣增加,韩国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有所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韩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日、韩三国人对于民族服装的态度与选择要素的比较研究

中、日、韩三国人对于民族服装的态度与选择要素的比较研究
收稿 日期 : 05— 9 7 2 0 0 —2 *本课题 为李 政道夫妇在 中国部分大学设立 的“ 箸政学者 ” 研究项 目
维普资讯
3 8
东华 大学学 报 ( 社会 科学版 )
第6 卷
本人相似 , 韩国人视 自己的民族服装 为高档礼服而喜欢 , 认为是艺术品 , 普遍认 为应该 振兴发展。相 比之 下, 中国人经过 5 0多年 的社会 变革 、 近些年来 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 , 对代表 了深厚传统文化底 蕴 、 民族
采用 S S 统计软件 , PS 对调查 的数 据进行 了平均值计算、 频次频率分析、 方差分析 、 多项选择结果统计等
分析处理 , 通过分析数据结果 , 比较 中、 韩三 国民族服装的穿用现状 [ 。 日、 3 ]
对 民族服装 的态 度差 异分析
人们对某种服装 的选择、 购买和穿着行为取决于对这种服装 的兴趣 、 识和态度。本次调查 中, 于三 认 关
象征的民族服装的价值和作用开始有 了猛醒 的认识 , 深刻 地认识 到我们 有着 5 0 0年文 明史 的中国民族 0 服装不仅是服装 , 更是艺术 品 , 更加欣赏我们 的传统文化 , 强烈地感觉到应该振兴 、 创新 和发展 。可见 , 日
本人 、 韩国人对 民族服装 的喜好态度表现在具体行动上 , 我们 中国人还处在认识 阶段 , 要我们相关人员 需
为了进一步了解现代生活方式与着装 国际化趋势对民族服装 穿用态度的影响 , 调查 中就有关因素进行 了多选调查 。结果表 明( 2 , 表 ) 三国人 中, 大部分人都认为穿用 民族服装“ 不适应现代生活” “ 、不方便 ”还有 , 3 %2右 的人认为“ 0  ̄ 保养 困难” 。可见 , 国的传统民族服装 都会不 同程度上受到现代生活方式与着装趋势 各 的冲击 , 都与现代人所追求的方便舒适、 个性化、 闲化着装取向之间存在着一定 的距离。 休

国外的传统服饰文化继承产业的发展现状

国外的传统服饰文化继承产业的发展现状

国外的传统服饰文化继承产业的发展现状在日本,最具有传统服饰文化便是和服了,从字面意思将是日本的大和民族的衣服,这种称呼源于明治时期,因西方衣服将其与日本本地的衣服作分别,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国族运动兴起,产生了大和民族的概念和服逐渐演变成单指日本民族服饰。

战后,由于穿着麻烦的和服变得昂贵,而反之实用的洋服变得便宜,以和服作为日常衣服的人逐渐减少。

为了振兴和服产业,1964年日本专门成立了“装道礼法着物学院”,培养出了大量的装道和服专家,普及和服着装、礼法、和裁、创意、美容并且出版图书,而到了现代,在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占有重要作用,它体现了民间生活实用主义为主导,活态地传承服饰文化的精髓。

英国是最早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传统服饰本身的进化远远先于其他国家。

工业革命后英国服饰文化崇尚明确的阶级和职业分类,对每一种传统服饰形态的保存都相当完善。

英国也是现代服装设计相当活跃的国度。

在现代设计指引下的英伦风格,是符号化的、流行化的。

明显的英伦风格的服饰主要集中在年轻人穿的英伦学院风格和英伦
复古风格。

中日服饰文化对比研究

中日服饰文化对比研究

中日服饰文化对比研究在亚洲文化中,中国和日本的文化背景深厚,其中服饰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中日服饰文化的历史发展、设计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对中日服饰文化进行深入探讨。

一、历史发展中国的服饰文化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的服饰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例如,在古代的皇帝和贵族中,黄色和龙图案是权威和富贵的象征。

而在现代,中国的服饰文化则更加多元化,受到西方和韩国等服饰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现代感的中国服饰文化。

而日本的服饰文化也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江户时期。

在江户时期,日本的服饰文化以和服为主,而且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阶层的人所穿戴的和服都有所不同。

在近代,日本的服饰文化则更加多元化,受到了西方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服饰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服饰文化。

二、设计中国和日本服饰在设计方面有着不同的风格。

中国的传统服饰注重色彩和图案的设计,而现代服饰则更加注重版型和流行元素的设计。

同时,中国服饰强调舒适性和实用性,而日本服饰则更加注重细节和精致感。

日本的传统服饰通常以和服为主,和服的色彩较为淡雅,图案也较为简洁。

而现代日本服饰则更加注重时尚元素的设计,例如流行元素、动漫元素等。

同时,日本服饰也强调精致感和品质,注重细节处理和高品质的面料。

三、价值观服饰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更是一种精神文化。

中日两国在服饰文化中的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中,“礼仪”、“道德”等精神层面的因素在服饰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古代中国的服饰制度注重礼仪、等级和身份的象征,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道德和规范的重视。

然而,在现代中国,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开放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对于服饰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时尚性。

相比之下,日本传统的服饰文化更强调“和谐”与“尊重”。

和服作为日本传统的民族服装,其设计注重与穿着者的气质、环境氛围的协调,以及对于自然与季节的尊重。

这种和谐与尊重的价值观也体现在现代日本服饰文化中,对于品质、细节和美的追求使得日本服饰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浅析中日两国的传统服饰文化间的差异

浅析中日两国的传统服饰文化间的差异

浅析中日两国的传统服饰文化间的差异中国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

日本和服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服装,是日本人对艺术淋漓尽致的表现。

通过对旗袍与和服的造型、颜色与着装场合等三方面的比较,来展现存在于中日传统服飾文化中的差异,并通过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探寻存在于两国文化基础上的异同。

标签:旗袍;和服;文化差异引言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经典传承的服装,尤其是大礼时都喜欢穿自己的国服。

中日文化博大精深,服装更是艳丽多彩。

具有中国韵味的旗袍,艳丽华美;具有日本风情的和服,古朴典雅。

两者均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两国文化集中体现的一个代表。

但尽管如此,作为不同文化下的产物,其内在都保留着各自的特点。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在对其进行概况归纳的基础上展开分析。

一、旗袍与和服的概述旗袍是女性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在20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汉族女性改进,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不属于汉服(即华夏衣冠)体系。

民国以后,上海、北平等地的汉族女性在其基础上予以改良。

1949年之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认为封资修象征,大量毁坏。

旗袍是中国女性着装文化的典型标志,它不仅在整体造型的风格中符合中国艺术有关和谐的特点(如:前后左右对称裁剪,开衩长短一致),同时又将具有东方特质的装饰手法融入其中(如:在裁剪上加入盘扣、包边、镶嵌、刺绣等工艺)。

而正是这种融合了本国文化内涵的独特魅力。

使它在中华民族的众多服装中脱颖而出、成为能够代表中国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和服,江户时代以前通常指吴服,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民族服饰。

明治时代前和服泛指所有服装,而与这个词相对的是洋服,指来自西洋的衣服。

后来此词的词意逐渐单一化,通常单指具有日本特色的民族服装。

现在它成了日本一种值得夸耀的文化资产。

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化万千。

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如:男式和服色彩比较单一,偏重黑色,款式较少,腰带细,附属品简单,穿着方便;而女式和服色彩缤纷艳丽,腰带很宽,而且种类、款式多样,还有许多附属品),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不同,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以示身份。

研究中日服饰品牌发展意义

研究中日服饰品牌发展意义

研究中日服饰品牌发展意义【原创实用版】目录1.研究背景和意义2.中日服饰品牌的发展现状3.中日服饰品牌发展的差异和原因4.中日服饰品牌发展的启示和建议5.总结正文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服饰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不仅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同时也是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此背景下,研究中日服饰品牌发展意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中日服饰品牌的发展现状、差异及原因、启示和建议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中日服饰品牌的发展现状1.中国服饰品牌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服饰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地位逐渐上升。

一些优秀的国内服饰品牌,如李宁、安踏等,凭借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优良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此外,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也为中国服饰品牌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日本服饰品牌的发展现状日本服饰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些知名品牌,如优衣库、无印良品等,以其简约、时尚的设计风格和卓越的品质,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日本服饰品牌在创新和品牌塑造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三、中日服饰品牌发展的差异和原因1.品牌定位方面中国服饰品牌多以大众市场为主,定位较为单一。

而日本服饰品牌在市场定位上更为多元化,既有面向大众市场的品牌,也有针对特定消费群体的高端品牌。

2.设计风格方面中国服饰品牌在设计风格上较为传统,多以中国元素为主题。

而日本服饰品牌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注重与现代流行元素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3.品牌塑造方面日本服饰品牌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通过精细化管理和营销策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而中国服饰品牌在品牌塑造方面相对较弱,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有待提高。

四、中日服饰品牌发展的启示和建议1.提高品牌定位多元化水平,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2.加强品牌形象塑造,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3.注重创新,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流行元素,打造独特的设计风格。

中、日、韩“非遗”教育传承比较及启示

中、日、韩“非遗”教育传承比较及启示

2018-10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中、日、韩“非遗”教育传承比较及启示李金领(烟台南山学院,山东烟台265713)摘要:“非遗”传承目前存在在传承方式的套用,单纯关注传承机制、代表性传承人与团体性项目传承客观性存疑,人才培养缺陷,现行的学习教育中,技艺传承重于理论探索,重传承轻管理的现象在各大院校中均有体现。

本文从中、日、韩三国非遗传承比较,以期对我国非遗的教育传承提供借鉴和入径。

关键词:传承方式比较;日用化传承;并轨传承中图分类号:G7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30-0171-02一、我国“非遗”传承的存在的问题(一)传承方式的泛用与套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式多样,但根本目的在于存续“活态传承”①②。

严格来说,非遗保护法规只对传承、研习、研修、培训予以指导,而没有规范具体形式。

导致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因非遗项目类别、保护主体、用途导向等原因逐渐形式化。

沿用到非遗传承中,则被解读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发展的环境当中进行保护和传承,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过程当中进行传承与发展的传承方式”③。

通过不同代入情境的解读,一时似乎任何音乐、剧作、工艺美术、舞蹈、游艺都可进行活态传承,这导致传承流于形式参照、移植、嫁接。

(二)传承结果的理想化期望我国教育史上的师徒关系分为两类,“非亲非故”、“带有亲缘关系”。

④目前非遗的传习主要涵盖两种,即正式传承与非正式传承,前者包括师徒传承、教育传承及家传,后者则师徒名分缺失,是师生规范化的体制教育。

无论家传、师传还是学校教育传承都带来不可量化的传承结果。

但非遗不同的门类有各自的特点,不能统一的规划标准进行。

而非正式传承则主要是学校教育,但教师本身并不是传承人,可称之为次级传播者。

因此对核心技艺的掌握无法准确认知,而且短时间内无法产生社会效益。

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密切相关的人主要有三方:政府、学者、民众。

⑤鉴于对非遗传承人群的文化艺术素养提升要求,国家制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和水平”⑥。

中韩历史服装服饰比较研究

中韩历史服装服饰比较研究

中韩历史服装服饰比较研究中韩历史服装服饰比较研究【内容摘要】朝鲜半岛传统服饰韩服具有鲜明、浓重的民族特色,是东方服饰系的重要分支。

近些年,随着“韩流热”的兴起,人们对韩服的关注和研究越来越多。

作者在分析韩服特色和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对中韩历史服装服饰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当代服装设计行业提供一些启发。

【关键词】韩服中韩历史服装服饰比较研究服饰文化交流一、韩服概述韩服,亦名朝鲜服,是对朝鲜半岛民族传统服饰的一种简称,成型自李氏朝鲜时代,并演变至今。

韩服中的典型样式,在李氏朝鲜时期均已出现。

韩服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线条兼具直线与曲线之美,其中以女士韩服最具代表性。

女上衣“赤古里”(音译)非常短小,一般仅到胸围线以下,下配修长飘逸的大摆长裙“赤?}”(音译)。

这种上小下大、上薄下厚、上轻下重的稳定造型,使得女性形象格外端庄优雅。

男士则习惯穿着能够盖住臀部的上衣“赤古里”,下配宽裆肥腿裤“把持”(音译),并用细带缚住宽大的裤脚线。

“周衣”(音译“杜鲁玛伊”)则是一种窄袖的大袍子,男女外出皆可罩在外面,仅色彩有差异,其中以儿童的周衣最鲜艳。

事实上,韩服形态与中国的传统服装,特别是明朝时期的服装有着近亲和血源的联系。

二、韩服的历史沿革朝鲜半岛素有“三千里江山”之称,经历了古朝鲜国时期、三国时代、高丽王朝时期、朝鲜王朝时期、近现代时期等。

其中,朝鲜王朝(又称“李氏王朝”)在时间上跨越我国明清两朝,并全面学习中国,参考汉服造型,经个性化修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韩服文化。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韩服典型样式,如短上衣“赤古里”、大长裙“赤?}”、男子阔腿裤“把持”和“周衣”等,在李朝时期均已出现。

今天,在朝鲜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依然保留着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四礼仪式――成人礼、婚礼、丧礼、祭礼,以及相应场合所穿的传统服饰。

这些仪式和服饰,基本也是从李朝时期被确定下来,并沿用至今。

因此,以李朝服饰为样本进行中韩历史服饰的分析研究,对于我们今天的服饰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参考价值。

中外服饰对比研究

中外服饰对比研究

秀丽无处不在——中国传统服装与外国服饰的差异性争辩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历朝历代的服饰均有不同的典制规定和风俗习惯。

由于儒家思想在我国古代占有主导地位,中国服饰着装的形式也被打上了深深的儒家“烙印”。

儒家重礼仪,所以中国的传统服饰始终以繁冗、宽博为主要特征。

但从整体上看,因疆土宽阔,各地的风俗不同,衣着习惯也各异,中国的古代服饰根本上是多民族服饰特征相融合的产物。

由于中庸思想的影响,中华民族形成了稳健持重、宠爱自然与和公平特有的性格,以及知足常乐、因循守旧的思想意识。

在这样一种行为标准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下,使得中国人着装特别讲求和谐,所谓“文质彬彬”,以“谦谦君子”的风范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例如:旗袍是中国女性着装文化的典型标志,它不仅在整体造型的风格中符合中国艺术和谐的特点,同时又将具有东方特质的装饰手法融入其中,其独特魅力在于它所包涵的文化内涵。

西方则强调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分别,明确提出主观为我,客观为物,“物”与“我”是相对立的,不容混淆的,致使他们习惯于理性观看世界和探讨规律,并形成一种追求自然法则以获得真理的作法。

因而,表现出以一种理性的或科学性的态度对待服饰。

服饰在西方常被看作是人体艺术的一个组成局部,在服装造型上强调三维空间效果,故有“软雕塑”之称。

在构造处理上,以立体裁剪为本,留意试缝、修订和补正,以求最大程度上的合体,使身体与纤维衣料之间的空隙微小,追求用服饰突出人体的曲线美,讲究服饰的外轮廓线,使服装成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综合反映。

西方服装的造型观念带给服饰形态以变异性、丰富性、简单性与创性,很多着装样式依据时代的脉搏而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展,款式的变化呈现出周期渐渐缩短、频率渐渐加快的特点。

在服装款式造型的法则上,西方服装的造型意识,以服装抽象的形式美追求外在造型的视觉舒适性,设计师对纯粹的外形、颜色、质感等形式因素有特别的制造灵感,常实行自由、拟动、与习惯的冲突、与和谐的对立等表现手法。

中国与韩国传统服饰文化比较分析_吴晓玲

中国与韩国传统服饰文化比较分析_吴晓玲

中国与韩国传统服饰文化比较分析吴晓玲中韩两国因其地理、气候的相近性以及哲学、美学的相通性,故服饰文化具有相似性,又由于文明进程、民族性格、社会习俗、政治制度等因素影响,其服饰文化又有其差异性。

总结中国和韩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源与流,同与异,以此作为两国交流的基础和发展的根基,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一中韩服饰构成上的联系与区别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文明,华夏民族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域环境中生息繁衍起来的。

自古以来,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观念等相互碰撞,融会贯通,再加上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长期统治,形成了高度发达的中华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包括服饰文化波及并影响到的周边地区,如朝鲜半岛。

形制在西周以前,中国人的正式服装主要是上下两截式的上衣下裳。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一种服装,将上衣下裳合并成一件衣裳,名曰深衣,深衣属衣裳连属制。

衣裳连属指把上衣下裳分别裁剪,然后在腰间缝合。

汉代的袍是在深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袍服属于上下通裁制。

上下通裁制指上下身连贯一体,直线裁剪,腰间无接缝。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服装存在三种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衣裳连属和上下通裁,这三种形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交叉使用,相容并蓄。

韩民族服装历史悠久,从韩国大田出土的青铜器纹样和高句丽时代的贵族陵墓中的壁画里可以看到最初韩服的痕迹。

当时人们的服装样式受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穿/二重结构0的服装。

不论男女,上穿窄袖衣,下穿灯笼形裤,头戴帽,系腰带。

韩民族服装历经统一新罗、高丽和朝鲜王朝,最终定型并流传下来,其基本形制是上衣下裳、上衣下裤和上下通裁。

女装由短襦和高腰长裙组成,属于上衣下裳制。

短襦在前面交叉,由长带结成蝴蝶结系住,高腰长裙系在胸部,脚上穿白色袜子和船形鞋。

男装由宽袖短袄、背心和肥大的裤子组成,属于上衣下裤制。

有些场合需要穿上下通裁的长袍。

外形中国传统服装结构宽松飘逸,外形强调纵向感觉,静止时如/曹衣出水0。

衣从领口部位开始自然下垂,不强调肩部,常用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筒形的袍或裙。

中日服饰文化对比研究

中日服饰文化对比研究

中日服饰文化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服饰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等多方面的信息。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但在服饰文化上却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魅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中日两国服饰文化的异同,揭示两国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为增进中日文化交流和理解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日两国服饰文化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古代的礼仪服饰到现代的时尚潮流,展现两国服饰文化的历史脉络。

本文将重点对比分析中日两国在服饰风格、材料选择、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和社会背景。

本文还将探讨中日服饰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发展趋势,以及两国服饰文化交流对彼此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日两国服饰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为中日文化交流搭建一座更加坚实的桥梁。

本文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和爱好者对中日服饰文化的兴趣和关注,共同推动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二、中日服饰文化的历史发展中日两国服饰文化的历史发展,源远流长,各具特色。

中国服饰文化自古以来就深受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影响,注重礼仪与内涵的表达。

而日本服饰文化则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本土的神道教、和歌文化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和服体系。

在中国,服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古代的服饰制度严格遵循着礼仪规范,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穿着的服饰有明显差异。

例如,皇帝穿着的龙袍,以黄色为主,绣有龙纹,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而士人则穿着宽袍大袖的汉服,体现了其儒雅的气质。

中国的传统服饰还注重色彩与图案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吉祥,牡丹象征富贵。

相比之下,日本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也颇为丰富。

和服作为日本传统服饰的代表,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奈良时代。

当时的和服受到中国唐代服饰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到了江户时代,和服进一步得到完善,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象征。

和服的制作精细,注重细节,如腰带的系法、领口的造型等,都体现了日本人对美的追求。

中日两国传统服饰质的研究

中日两国传统服饰质的研究

一、传统服饰的内涵在我们比较中日传统服饰之前,让我们先来界定两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一)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文化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每个角落,并且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中国民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

孔孟的严谨庄重、老庄的逍遥超然、禅境的空灵飘渺都是滋养中华服饰文化的沃土,赋予了中国传统服饰以独特的灵性。

中国服饰历来被列入“衣冠礼乐”之属,内涵繁杂、隐晦,其在款式、色彩、纹饰以及穿着方法上的暗示,宛如曲径通幽,别有洞天。

(二)日本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和服种类繁多,无论花色、质地和式样,千余年来变化万千。

不仅在男女间有明显的差别,而且依据场合与时间的不同,人们也会穿不同的和服出现。

它缺少对人体曲线的显示,但它却能显示庄重、安稳、宁静,符合日本人的气质。

日本绝大部分地区温暖湿润,因此服装的通气性十分重要。

由于和服比较宽松,衣服上的透气孔有8个之多,且和服的袖、襟、裾均能自由开合,所以十分适合日本的风土气候。

二、朝代变迁带动古代服饰的变化中国和日本的朝代变迁自然久远,但是从传统服饰的影响上来看,我们仅从服饰相互影响最紧密的源头--—中国的隋唐时代以及与这一时期相对应的日本的奈良时代开始谈起。

(一)中国的朝代变化及汉族服饰的变化1.隋唐时期的汉族服装的特征。

隋唐时期,在平民中男子的常服为幞头、袍衫、穿长靿靴。

式样为圆领、右衽、窄袖、领袖裾无缘边。

此外,还有襕袍衫和缺胯袍衫等式样。

唐代的平民女装,主要由衫襦、裙、帔帛三件组成。

唐初盛行窄袖衫襦和长裙,肩上披有类似长围巾的披帛。

潘婕尹胜男收稿日期:2008-09-22作者简介:潘婕(1982-),女,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助教,长春130117尹胜男(1983-),女,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助教,长春130117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重点研究课题“语言、功能、文化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法”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日本人每逢自己的传统节日或者婚礼等重要典礼仪式,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穿着传统的和服出席。

韩国与日本的文化传承与演变比较研究

韩国与日本的文化传承与演变比较研究

韩国与日本的文化传承与演变比较研究韩国和日本作为东亚文化的两个代表性国家,其独特的文化传承与演变过程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语言、宗教、艺术和时尚等多个方面,对韩国和日本的文化传承与演变进行比较研究。

一、语言语言是一种最直接的文化形式,韩语和日语都具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

然而,两国的语言演化方向却截然不同。

韩语深受汉字影响,尽管现代韩语已经简化了不少汉字的使用,但仍然保留了许多汉字词汇。

而日语则是汉字和假名的混合体,汉字用于表示名词和形容词,假名则用于表示助词和动词。

这两种语言的演变路径对比,反映了两国不同的文化倾向和历史背景。

二、宗教韩国与日本在宗教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韩国以佛教为主要信仰,受到中国文化的巨大影响。

佛教艺术在韩国的发展非常繁荣,建筑、雕塑和绘画等形式的艺术作品广泛存在。

相比之下,日本在受到佛教影响的同时,也保留和发展了独特的神道教信仰。

神道教强调自然与人类的和谐,从而使得日本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大自然相融合。

宗教对于韩国和日本文化传承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直接的。

三、艺术韩国和日本的艺术也有各自的特点。

韩国的艺术作品多以山水、花鸟等题材为主,追求的是自然之美的表现。

例如,韩国的山水画注重山川的纹理和色彩,以此来表达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共生。

而在日本,美的表现更注重于简约、精致和细腻的感觉。

例如,日本传统的茶道和花道注重于细微之处的呈现,强调场景和情感的和谐。

四、时尚近年来,韩国与日本的时尚产业备受瞩目。

韩国的时尚风格以韩流文化为代表,强调年轻、流行和多样性。

韩国流行音乐、电影和电视剧等都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影响。

相比之下,日本的时尚更加独特和奇特,以时尚街头文化为标志,兼具前卫与保守之间的平衡。

日本时尚产业注重创新和个性表达,其设计和潮流影响力也远远超过了国内。

在文化传承与演变比较研究中,韩国和日本的差异与共通点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两国的文化传承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同时也在现代社会中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与衍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 中、 韩三 国人为对 象, 以 日、 采用调查 问卷方 法调查 分析 了现 代 中、 韩 三 国人 对传承 弘扬 民族服 装的 态 日、 度 以及选 购和 穿用民族服 装的现状及其差异 , 以更好地推动对我 国民族 文化 和民族服装的继承 与弘扬 。 关键词 : 日、 ; 中、 韩 民族服装 中图分类号 : 4 TS9 1 文献标识 码 : A
很有必要的 。
本研究的主要 目的有 : () 1调查分析 中、 韩三国人对传承弘扬 民族服装 的态度及其差 异。 日、 () 2 调查分析 中 、 韩三国人选购和穿用 民族服装 的现状及其差 异。 日、
l 研 究方 法
研究 采用文献搜集和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 问卷 3 0 , 回有效 问卷 3 3份 , 5份 收 3 其中 中国 1 2份 、 2 日本 7 、 国 1 1 ; 0份 韩 4份 男性 1 4名 , 3 女性 18名 ; 9 已婚人 数 4 . % , 2 3 未婚人数 5 . %。调查时 间为 2 0 75 04年 9月 ~1 1月。问卷 内容分别用 中、 韩三 日、 种语 言制作 。利用 S S P S统计 软件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平均值 、 一元方差和单选题 与多选题 的频率分析等 。 问卷 内容由三部分构成 : 1关于对 民族服装 的态度 问题 , () 答案采用 5分 制 ;2 对 民族服装 选购穿 用的行 为问题 , () 答案采 用单选或多选 ;3 人 口统计 性特征 , 案为单选 。 () 答
2 中、 韩三国人对民族服装的态度 、 日、 穿着目的、 穿着倾 向差异分析
为 了比较分析 中 、l韩三国人民对 民族服装 的态度 、 E、 穿着 目的等方面 的差 异 , 问卷 中的相关 内容 答案 的平均值进行 了 对
元方差分析 。结果表 明 , 国人对绝大部分 问题 的 回答 都存在着 显著 性差 异 , 明三 国人 由于政治 、 三 说 经济 、 文化 、 历史 等发 展变迁原 因的不 同 , 民族服装 的态度 、 对 穿着 目的等均存在 明显不 同。 2 1 三国人对 民族服 装的态度差异 .
第3 期
*0 0 .5水平上存在的显著差异 ; 0.1 ** O 水平上 的显著差异 ; ***0 0 1水平上 的显著差异 。 .0
收稿 E期 :0简介 : 琳 ( 92 , , 蒋 18 一) 女 主要研究 方向为人力 资源管理 。 基金项 目:0 4年苏州大学“ 20 箬政学者” 奖学金资助项 目。
维普资讯
7 4
苏州 大学学报 ( 工科版 )
文章编号 :6 3~0 7 2 0 )3—0 7 17 4 X(0 6 0 0 3一O 3
中 、 韩 民族 服 装 继 承 与 穿 用 现 状 比较 研 究 日、
蒋 琳 刘 国联 蒋孝 锋 , ,
(. 1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 江苏 苏 州 2 5 2 ; . 1 0 1 2 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 江苏 苏 州 2 5 2 ) 10 1
维普资讯
第2 6卷第 3期
20 0 6年 6月






报( 工

版)
S IN EE T O C E C DI I N
V0 . 6 No. 12 3
J n. 0 6 u 2 o
I U N L O (( H0W NI, R nY( G O R A F s), C U 、 S E I D揪
人又有一定差 异。 2 3 关于穿着 民族服装 的倾 向 .
表 3为关于穿着 民族服装 的倾 向的差异分析结果。结果显示 , 三国人普 遍倾 向于应该重视 民族服装 , 提倡穿着 民族 服装 。 都认为“ 某些 场合最好穿着本 民族传统服装 ” “ ,结婚时应该穿用本 民族 传统 礼服” 大 多数 E本 和韩 国人认为 “ , l 只要 有机会 , 我 就会穿 民族服装” 。较 多 中国人认为使用率较低影 响 了民族服 装的普 及 , 这点与 现实相 符合 。三国人 中女性 比男性 、 长者 年 比年轻者 更喜欢穿 民族服装 。

表1 为三 国人对 民族服装 的态度 差异的一元方差检验结果 。可 以看 出 , E 、 中、 t韩三 国人对 自己的民族服装都很 看重 , 认 为本 民族 的服装体现 了传统文化 的魅 力 , 有必 要振 兴本 民族 传统服 装。 日本 人对 本 民族服 装 的喜爱 程度最 高 , 中国相较 最 低 。中国人和韩国人尤其认为“ 民族服装不仅是衣服更是艺术 品” “ , 民族服装越 来越受 到重视 ” “ ,经济 发展 了 , 民族服装更 应 该发展” “ 民族服装需要创 新” 有必要振兴本 民族传统服装 ” ,本 和“ 。对本 民族传统文化 的欣 赏程 度 , 中国最 高 , 其次是 日本人 , 韩国人明显较低 。韩 国人和 日本人都 很明确地 认为 自己的 民族服装属高档礼 服 , 中国人 的态 度不 明显 , 与 中国民族服装 质 这 量、 用途参差不齐有关 。 2 2 三国人对穿着 民族服装 的 目的差异 . 表 2为三 国人对穿着 民族服装 目的的差异性检验结果 。结果显示 , 国人穿着 民族服装 的 目的主要 与 自己的民族情感有 三 关, 主要 是为了增强 民族 自豪感 , 继承弘扬 民族文化 , 这也是三 国人尊重祖先 、 重视 传统的表现 。但对于其 中的部分 目的三 国
中 、 韩同属东北亚 区域 , 日、 民族传统和文化起 源于 同一 古代 中 国文 化圈 。三 国 民族 传统服 装 的发 展有 着不 可分割 的影 响和融合。研究以中 、 l韩为代表 的东北亚地 区各 国人 民对 民族服饰 的继 承和穿 用现状 , 互借鉴 , 同传 承 , 力发 展是 E、 相 共 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