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课外古诗词诵读》的课程后,我对于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做了一些思考。我发现,在课堂上,学生们对于古诗词的兴趣还是很高的,他们愿意去探索那些美丽的诗句和深远的意境。但是,我也注意到,在理解一些生僻字词和诗句的深层含义时,学生们的掌握程度并不理想。
首先,我意识到,对于古诗词的字词理解,我可能需要更多地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比如,通过故事、图片或是在课堂上做一些小游戏,让这些字词变得更有生活气息,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诵读体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诗词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诗句解析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我考虑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引入更多的对比分析,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诗词的异同,来加深对修辞手法和意象的理解。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诗句的理解,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分组讨论和诵读体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互动中学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也使得古诗词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不过,我也观察到,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还不够积极主动。我打算在之后的课程中,更多地给予这些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字词理解和诗句解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意象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维目标上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词语,了解作者儿时游戏与学习生活的经历,理清文章脉络。

2•过程与方法目标:补充交流,合作学习,通过情景导入,探索鲁迅成长的足迹,体味童真、童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教学重难点体味童真、童趣。

C《教法学法》.情景创设法、设疑激趣法、朗读法等。

「《课前准备》查阅有关鲁迅、《朝花夕拾》及与本课有关的资料,精心编辑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精彩课堂》一,精景导人生成问我如果说,人生是一首诗,那么童年是其中最耐人咀嚼的一节: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写意的一笔;如果说,人生是一首歌,那么童年是其中最动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可以重新来过,那么童年是人们的首选时光。

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调,回忆似水流年,获得些许温馨,让我们来共同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等。

2•作品简介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来捡,又以“朝花”比喻美好的童年生活,“拾”是对往事的回忆。

3•生难字词⑴字音确凿(Z&0) 菜畦(qi) 桑根(sh@n) 油蛉(ling)♦•♦•蟋蟀(shuGi)斑螯(mGo)拥肿(yOng)攒成(cuGn)••••珊瑚(shan hu)收敛(昭n)脑蒯sui)罕至(优n) ♦♦•♦♦竹筛(sh初枇谷(bi)倜傥(ti宿ng)蝉蜕(tui)••••♦拗但o)窦(d6u)叵(p6)锡箔(b6) ♦・♦♦(2)词义【倜傥】洒脱:不拘束.【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课时教案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高枕而卧,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

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四、整体把握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提问: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板书:乐园2.分组讨论: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3. 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4.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五、细读课文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老师提示引导并归纳)(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通读课文勾画批注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再读课文思考回答课时教案表达了作者什么心理?讨论并归纳: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3.问: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问:第二部分一开始作者对先生是怎样评价的?6.问: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这虫的问题?讨论并归纳: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

(至于这种态度是否正确,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学生没提出也可不讨论。

)7.问:“他有一条戒尺。

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说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讨论并归纳: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

第三单元专题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专题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3.闭上眼睛,捂住耳朵——感受小海伦的世界和她的困境,并交流体会【5分钟】
4.再读课文,抓住本文的心理描写,概括海伦·凯勒的心路历程【10分钟】
5.接力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感情【10分钟】
第二课时:莎莉文老师的形象分析
1.小组合作,尝试概括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是怎样写出的?【15分钟】
2.结合之前对于小海伦世界的体会,你认为作者对于莎莉文老师抱有怎样的感情?
4.结合文章第二自然段,谈一谈本文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及技法【10分钟】
第二课时:“我的先生寿镜吾”
1.如何理解先生的“矛盾表现”【10分钟】
2.先生的形象特点,及如何评价【15分钟】
3.以寿镜吾先生为例,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总结人物描写方法【15分钟】
4.本课小结【5分钟】
《再塑生命的人》
教学目标:
2.体会抓住典型事件、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作用
3.养成善于积累的习惯,培养观察意识,力求表达准确形象
教学用时:
2课时
第一课时:作品学习与赏析
1.导语【5分钟】
2.观察夸张的“肖像漫画”:画家的漫画有什么特点?抓住了人物的哪方面特征?【10分钟】
3.知识巩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描写段落赏析:这个人是谁?作者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15分钟】
然而本次专题在设计上,还有笔者更为理想的变体。在理想状态下,《朝花夕拾》、《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乃至“课外诗歌诵读”,都可为学生学习“人物”、感受“人物”,提升读写能力服务。但对学生自主学习要求较高,因此,具体实施过程恐会比目前设计难度更高。谨以此番浅陋之见,诚期诸位金玉良言。
2021.10.12
与此同时,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设置特定的教学重点。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既要理解“宿儒”寿镜吾先生的形象,学习鲁迅先生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写法,又要体会学习本文景物描写“抓住事物特点”,“形声色味俱全”,“顺序井然条理分明”的精妙之处。《再塑生命的人》,既要通过具体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了解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体会她的爱心和教育艺术,又要潜心品味海伦·凯勒细腻的笔触,富于情感的文字表达。《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学生在读懂文言方面存在疑难,因此本课的重点将首先放在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鼓励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乃至孔子思想与生平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十二章内容的活动上,而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圣人之言所描绘的君子在学习、修身、求仁之路上的智慧,从而亲之、乐之、爱之。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三说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三说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追寻童年记忆收获成长智慧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目标、单元规划、单元评价设计(一)单元目标1.单元目标确立的依据(1)课标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主要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背诵优秀诗文。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在学业质量描述中,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概括、讲述等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

能从作品中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照他人的语言表达反思自己的语言实践;能与他人分享自己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借鉴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的表达,能根据需要,运用积累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

”(2)教材分析(单元+课文)【单元】本单元选取了一组与学习生活相关的作品。

其人文主题是“学习之美”。

透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求知的快乐、成长的欣喜,还有永恒的童真童趣。

学习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要在默读中把握文章中心和主要内容。

第3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部编版)

第3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册初一语文(部编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练笔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鲁迅作品中的自然描写与教育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基本内容、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让我意识到,通过生动的个人经历来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挖掘和利用这样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对比、排比修辞手法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尽管我在讲授时已经尽量通过举例来解释,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理解。这可能是因为我讲解得不够透彻,或者例子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写作技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排比修辞手法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具体句子和段落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

(新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语文七年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学习生活选取课文,均为经典之作。

或回忆儿童生活;或表现因老师的帮助而产生的巨大改变;或讲述求知、学习和做人的道理。

题材多样,:与法各异。

【单元目标】l了解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他人的学习智慧,获得人生启示。

2.学习默读,引导综合课文的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怠。

3.学习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把握“寿镜吾先生”和“莎莉文老师”两个人物形象,为写作训练做准备。

【教学思路】《从百草园到三l味书屋》作为数读课,教给学生采用默读的方式,了解课文大怠。

通过抓关键语句,感受百草园和三11*书屋生活的美好与快乐,品咪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童年读书》是补充的自读课。

运用《从百草园到三昧书犀》所学方法,通过抓标题、开头、结尾平日关键点,把握文章的内容,感受作者蛊年读书的痴迷。

《再塑生命的人》是自读谍,盖在继续训练学生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整体把报文章内容,品l味、揣摩关键语句,感悟人物形象。

《<论语>十二章》朗读课文,把握节奏,疏通文意,学习翻译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主一意擎的译i卖,在学习中落实知识点。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由阅读而写作,抓住人物的特点,展开具体描写。

事童读课《从百事团到三眯书踵》自i虔课t补充14童年读书F琛外阅读《幸运的铃声》课外阅读《我的小学E 贫文i明镜《黄裙子绿脑子》课外刷读《自忆费的语文老师’... 噩噩’自读i’《再望盒命的λB课外阅读《学会说话E英文;!!I读《涮谢你.盛装苞毓珑的成ii;)文盲)<'.(<l企i 噩〉+二l',l })瑾)-布这一{节一》-》{一射一就》一学一世语一于-于论一列-孔,乱现-,也·”’a‘模一镶-馈闹一佣士剧外一外-外课一课一课【课时安排】9.《从百草园到三咪书屋》(3课时〉*《童年读书》(l课时)10.*《再塑生命的人))( 2课时〉11.K论语〉十二章》(2课时〉《写作:写入安抓住特点》(2课时〉教学要点七年上册第三单元9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第-课时l.学习默i卖,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知识梳理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知识梳理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知识梳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的主题为“人与自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单元共安排了4篇文章,分别是《草原》、《丝绸之路》、《大自然的语言》和《观鸟》。

这些文章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也有介绍历史文化的,还有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

通过这些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生字词、长句子等困难,需要教师给予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一些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可能不太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在写作方面,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写作技巧,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2.难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写作水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写作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给予评价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2.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重点字词、写作技巧等。

3.相关资料:介绍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

4.写作练习纸:供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

3.养成不出声,不分心,不停顿,一气呵成读课文的习惯。

4.练习猜读法和跳读法。

5.学会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抓要素,抓关键。

【核心素养】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

【重难点】1.学习默读,侧重保持感知的完整性。

2.揣摩和品味作品语言,感悟亲情、友情。

【评价任务】学会把握基本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抓要素,抓关键。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读课文。

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描写了一个充满无限乐趣的"百草园"也叙述了在"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深深的留恋之情。

学习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特点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动静结合,详略得当。

(2)《再塑生命的人》,自读课文。

文章写了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指引下,摆脱黑暗与迷茫,走向光明和希望的故事。

学习本课,要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默读速度,品味摩文章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分析莎莉文老师的形象,体会她博大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3)《<论语>十二章》,教读课文,是文言文。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回顾朗读文言文方法的基础上,借助课文注释蔬通文意,体会修身与为学之道,熟读成诵。

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2.深化提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2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2)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菜畦、石井栏。 (3)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如此生动、美 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 乐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 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 长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 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 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 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不被大人看得上眼的百草园, 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去探索它的奥秘。这当然是“我” 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了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与求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他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 描写出来,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4)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 鲁迅先生用色彩绚丽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百草园的可爱。多角度写景,色形声味 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 “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 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 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 桑椹、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 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妙。 (5)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 呢? 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活泼多姿。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 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 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 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结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 多姿。 (6)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心重、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作者曾对百草 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的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 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此才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 (7)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 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4.小结:第 2 自然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是写景的精彩之处。它描写了百 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 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那么我要强调一点就是请同学们注意作者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 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新部编本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1、《春》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认知目标:A.识记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B.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C.应用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D.综合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2.能力形成目标: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观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素质培养目标: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

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

要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二、达成目标策略突出文章“细”和“美”的特点。

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

适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

教师重点讲读一两段作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重、难点分析]1、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2、理解“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

3、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写作。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

[说课]本文是作者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

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出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本文,课先分别品读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板块,然后分析两部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理解本文主旨,把握课文的结果技巧。

第一课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介绍作家作品;掌握字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3、分析“百草园”的内容。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童年是一首歌,节凑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

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请你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

(学生活动)下河捉泥鳅,上树抓知了,采摘邻居家的花儿,偷尝隔壁家的枇杷,或是在树林间捉迷藏,在春天里放风筝……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体味童真与童趣。

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简介作家作品1、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

从1907~1936年他所写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而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学习默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先生”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人物的写法。

4.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荡秋千、放风筝、老鹰抓小鸡、铁臂阿童木等类似于漫画的色彩鲜明的图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记忆,鲁迅先生也有自己的童年记忆,并在45岁的时候将自己的童年趣事写成了一篇文章,这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朗读录音,并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明确:表明了记叙的是作者的一段经历(从……到……),点明了写作的两个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先写了百草园,再写了三味书屋。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个自然段是中间的过渡段?据此分段并概括层意。

明确:第一部分(1-8自然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过渡段(第9自然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第二部分(10自然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

3.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明确:百草园是“乐园”表现为:(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故事;(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目标导学二:体会“百草园”之乐1.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哪些角度、哪些顺序描写这些景物?明确:景物:有静态的事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有动态的景物,如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

角度:分别从视觉、听觉、味觉等角度入手。

顺序:采取了从整体到局部、由低到高(写静物)、由高到低(写动物)、从植物到动物、从动物到植物的顺序。

2.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何种叙述顺序?有什么作用?明确:插叙。

美女蛇的故事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育部编版七年级上语文教学案第三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默读,整体感知,学会一气呵成读文章。

2.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

3.精读语段,品味语言,学习人物描写的手法。

4.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

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味书屋名称的由来:据说宋朝有一位名叫李淑的人,在《邯郸书目》中写过以下的话:“诗书,味之太羹(ɡēnɡ);史为折俎(zǔ);子为醯醢(xīhǎi);是为书三味。

”太羹指的是肉汁,俎就是切肉,醯醢是加佐料做成的肉酱。

综合起来的意思是说:读诗书、史书和名家经典这些书就像品尝用肉做成的佳肴一样。

如果从字面上说,那“三味”是指:肉汁的味道、肉的味道和肉酱的味道。

另外“三味”也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三味书屋有一副对联就是基于上面的意思写的:上联是“至乐无声唯孝悌”,下联是“太羹有味是诗书”。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脑髓.()桑葚.()斑蟊.()拗.()盔.甲()秕.谷()锡箔.()攒.在一起()人声鼎.沸()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⑵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读写生字词,积累字词。

能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并学习运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2.学习默读的方法,通过训练掌握默读技巧,做到不指读、不动唇,一气呵成地默读全文。

(语言建构与运用)3.学会在默读中抓住标题、开头、结尾及段中的关键句等要素,整体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并能够概括表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4.精读生动精彩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语句,能够从用词、修辞方法等角度分析语言的生动性,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5.能够正确解释本单元出现的文言文词句,理解句子意思,并背诵文言文章句。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6.学习细心观察生活细节,在写作中能够抓住特点描绘人物形象,完成不少于600字的叙事性作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7.初步学会用默读的方法阅读名著,提高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阅读经典的习惯。

通过广泛阅读,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状态下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结合实际获得人生体验,感受和童真的美好与永恒。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单元教学任务分解】(共计14课时)的窍门,动词的巧用和人物描写的方法,更采撷到了人生中最宝贵的童年印记。

童年像一本日记,记录着好玩的地方,记录着快乐的事,记录着有趣的人,一页页构成人生。

不论怎样的经历,都会成为人生的印记,成为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希望同学们学好用好写作技巧,我手写我心,不负多彩童年。

作业:运用本节课所学,将本节课写作的三个《我的童年印记》写作片段,合理排序,修改润色,根据主题需要调整详略安排,将其整合成为一篇文笔流畅,主题突出的同题作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设计】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设计】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七上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要点及目标
1.了解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感受他人的学习智慧,获得人生启示。

2.学习默读,在保证一定速度的前提下一气呵成贯通全文。

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阅读字数
每分钟500字
每分钟400字以上
每分钟400字以下
是否做到默读
完全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
基本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
经常出声、动唇、指读、回读 是否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 全面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 基本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
没有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
是否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基本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没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能通过标题、开头、结尾及文中的关键语句等,梳理文章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概括文章中心。

4.能通过描写体会景物和人物特点。

5.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

6.积累本单元的成语并尝试在表达中运用。

7.写作中能围绕中心,突出中心。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情
境任务
举办“回眸童年——成长中的故事和启示”阅读讨论活动
单元主
题任务
任务分解
主题任务 课时活动 活动目标 课时数
了解成长故事
主题任务一:朗读课文,了解成长故事
感悟讨论成长启示 主题任务二:分篇研读,感悟成长经历 分享成长故事
主题任务三:写作活动,分享成长故事 阅
读讨论活动。

(精)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教案(全)

(精)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教案(全)

第三单元本单元教学大纲教学导航【主题分析】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

这一切都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领悟。

每个人都从成长中走来,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但每个人的经历并不相同,因而拥有不同的成长体验,本单元的课文给正漫步在成长道路上的我们以莫大的鼓舞、激励、启迪和警示。

【教学目标】1.了解本单元的几位作家,积累有关文学常识。

2.准确读写本单元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义,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3.深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研读、揣摩、赏析含义深刻且富于情感的精彩语句,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提高语言的感知能力。

2.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阅读和多角度理解。

【教学指导】1.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课时《再塑生命的人》 1课时《窃读记》 1课时《<论语>十二章》 2课时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课本第38—43页【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3.揣摩本文的语言。

4.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种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播撒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

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

今天我们来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教案本单元教学大纲教学导航【主题分析】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

这一切都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领悟。

每个人都从成长中走来,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但每个人的经历并不相同,因而拥有不同的成长体验,本单元的课文给正漫步在成长道路上的我们以莫大的鼓舞、激励、启迪和警示。

【教学目标】1.了解本单元的几位作家,积累有关文学常识。

2.准确读写本单元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义,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3.深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学习研读、揣摩、赏析含义深刻且富于情感的精彩语句,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提高语言的感知能力。

2.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阅读和多角度理解。

【教学指导】1.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课时《再塑生命的人》 1课时《窃读记》 1课时《<论语>十二章》 2课时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课本第38—43页【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3.揣摩本文的语言。

4.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种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播撒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

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记忆都会深深留在心中。

今天我们来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作品简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中。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

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文题解读】《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课文标题用“从……到……”两个介词有以下的含义:1.“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

“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2.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

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3.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新课讲授】(一)疏通字词缠.络(chán)豁.(huò)觅.食(mì)渊.博(yuān)确凿.(záo )菜畦.(qí)桑椹.(shèn)油蛉.(líng)攒.(cuán )斑蝥.(máo )珊.瑚(shān)蟋蟀.(shuài )敛.(liǎn)脑髓.(suǐ)人迹罕.至(hǎn)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宿儒.(rú)蝉蜕.(tuì)厥.土(jué)窦.(dòu)人声鼎.沸(dǐng)拗.(ǎo)倜傥..(tì tǎng)金叵.罗(pǒ)盔.甲(kuī)绣.像(xiù)锡箔..(xī bó)(二)整体感知1.指定学生朗读全文。

2.(让学生思考问题)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部分的起止句和过渡段。

明确:课文第1至8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有趣生活;第9段是过渡段,第10至24段写的是作者回忆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三)研读赏析1.请学生朗读第1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课文的第1段写出了百草园的什么情况?这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明确:写出了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点出了忆写百草园的缘由。

(2)你怎样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明确:这句话是“夕拾”,是从成人的眼光看当年的百草园。

“确凿”“只有”,断定百草园没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是对上面断定内容的犹豫与踌躇。

这一方面表明由于时间的流逝,一些景致是否能够清楚的记得,不敢妄下结论;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引出一个“线索”——“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课文的第1段是全文第一部分的第一层,写出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引出下文回忆描写百草园。

2.请学生朗读第2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明确: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2)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明确:莱畦,石井栏。

(3)为什么说百草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明确: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

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鲁迅先生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4)作者是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人”的?明确:鲁迅先生用色彩绚丽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描绘了百草园的“可人”。

“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写的是春季;“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写的是夏季;“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的是秋季。

这样写了春、夏、秋三季的百草园,而且还写了那么多、那么生动形象的动植物,错综交织,而又井井有条,从而描写出了百草园的“可人”。

(5)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百草园的景物?表现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明确:本段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6)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景物写得这样精彩?明确: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时乐园的热爱之情。

因而作者能把百草园的景物写得这样精彩。

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3至6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课文的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

(2)课文第4段写了一什么故事?故事的结局是什么?明确:这里写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

这个故事带有神怪色彩,结局是邪不压正,美女蛇被制服了。

(3)这个故事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联系?明确:其一,故事的内容符合儿童好奇、爱惊险的心理,这也是儿时的一种乐趣;其二,听长妈妈的故事后,“长的草”是不去的,这就限制了“我”在百草园中活动的范围,“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

走到百草园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这也符合儿童的探险猎奇、战胜邪恶的心理。

这就为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纱,诱导着儿童去涉足认识、了解它。

其三,百草园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赤练蛇的传说,对儿时的作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所以这个传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

4.让学生齐读课文第7、8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写了雪地捕鸟,是百草园冬天的乐趣。

(2)让学生默读课文第7段,同时找出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并分析这些动词的表现作用。

明确:作者用“扫”“支”“撒”“系”“牵”“看”“拉”等一连串的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以及对捕鸟的喜爱。

(3)第8段写出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这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有什么关系?明确:第8段写出了一位善良、沉静、有丰富捕鸟经验的农民——闰土的父亲。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劳动人民智慧、经验的钦佩之情。

作者虽然没有明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但乐在其中了,捕鸟时的新奇、兴奋,对闰土父亲的钦佩,这些都是百草园生活中的组成部分,这样就把“乐园”写得实际、具体。

4.指定学生朗读第9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1)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表现了儿童的什么心理?明确:这三个分句构成一组排比句,其内容都是在百草园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以此来推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

表现了儿童觉得被送进书塾是遭到了惩罚的心理。

(2)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一种什么感情?明确:这一段用猜测、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流露出了童年的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

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在这里“我”能够自由地观赏自然景物,能够听到神奇的故事,而且又能常常被这种猎奇的心理驱使,想在百草园中寻得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在这里“我”还可以学到捕鸟这种本领,还可以做在大人的眼皮子底下决不能做的把戏——毁墙根、投砖头、跳栏杆……这里的生活是自由的、新奇的、活泼的、带有探险意味的,这怎能不是儿童的乐园呢?离开它又怎能不恋恋不舍呢?这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表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种种乐趣。

【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第2段。

2.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新课讲授】问题探究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10、11段,思考以下问题:(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为什么中年的鲁迅还记得这样清楚?明确:从一间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