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三次联考讲评

合集下载

2018年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卷(答题卡)

2018年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卷(答题卡)

2018 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 卷】理科综合· 答题卡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地区内作答,高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制地区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地区内作答,高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制地区的答24.( 12 分)25.( 20 分)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准考据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清楚,并仔细批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据号,在规定地点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一定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一定用0.5mm 黑色署名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按题号次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地区内作答,超出地区书写的答案无效;在底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洁净,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贴条形码区考生禁填:缺考标记违纪标记以上标记由监考人员用2B 铅笔填涂选择题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错误填涂[×] [√] [/]第Ⅰ卷(请用2B 铅笔填涂)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16 [A] [B] [C] [D] 21 [A] [B] [C] [D]17 [A] [B] [C] [D]18 [A] [B] [C] [D]19 [A] [B] [C] [D]20 [A] [B] [C] [D]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地区内作答,高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制地区的答案无效!26.( 14 分)(1) _____________(1 分)(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3) ___________(1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分)__________( 1 分)(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5) _____________(2 分)(6) _____________(2 分)27.( 15 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分)(2)____________(1 分)(3)____________(1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5)____________(1 分)__________________(2 分)(6)_______________(3 分)28.( 14 分)(1) _____________(2 分)(2) _____________(2 分)(3)① _____________( 2 分)②_______________(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分)③_______________ (3 分)(4) _____________(1 分)_____________( 1 分)29.(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0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合理即给分)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地区内作答,高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制地区的答案无效!30.(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8 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9 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除注明外,每空 2 分,共 12 分)(1)(1分)________________(1 分)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考题,请考生在33、34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018年广东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理综生物PPT解析)

2018年广东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理综生物PPT解析)
2018年广东六校联盟第三次联考
-兰老师解读广东高考系列
一个贫寒农家子弟,他家子弟,高考改变了他 那一年,他是湖北宜昌地区高考状元
他曾经 中国最大经济省广东省委书记 现任国务院副总理
他更可能是:未来下一任 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他用奋斗的一生诠释了: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知识改变命运!
两重性: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 生长素类似物除草剂(单中除双)
• 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
的是 A
• A.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 无关 极性运输为主动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A✅
• B.顶端优势不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 C.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必然会抑制根的生
• C.p=a时,F1显性性状中杂合体所占的比例 为3/5 2a(1-a)=(1-a)2 a=1/3 F1显性性状杂合为1/5 C❌
• 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杂合体比例 为2/9 2c(1-c)=c2 c=2/3 HH=4/9 Hh=4/9 hh=1/9
自交一代,杂合比例为4/9×1/2=2/9 D✅
• D.小麦植株在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一定 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一对等位基因在有性生殖时不会
发生基因重组 非等位基因才能重组! D✅
随机交配、 自由交配、 自交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 6.小麦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 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小麦群体,在群体足够 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
• A. 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 白质 马铃薯主要是淀粉,但也有蛋白质 A✅
• B. 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 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这里没有水浴加热 B❌
• C. 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 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结果偏大 家系结果偏大C✅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语文卷(全解全析)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Ⅱ卷)语文卷(全解全析)

语文 第1页(共5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II 卷】语文·全解全析文化现象的影响也十分深远”,前后没有因果关系;B 项,“对音乐的影响比中医深远”无中生有,因果关系也不成立;C 项,“人们希望天与物与人融合为一”不是“‘天人合一’的理念遍及中国文化各个领域”的表现。

2.B 【解析】B 项,文中没有对比论证。

3.A 【解析】A 项,“人与自然最好的相处模式”错误,原文是“人与自然最稳定的相处模式”。

4.A 【解析】A 项,画线的句子中虽然有比喻词,但是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

5.从内容上看,总结全文,点明文章的主旨:希望满足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求,希望如花绽放的韶光久留心间。

(3分)从结构上看,期盼下一个樱花时节的到来,照应标题“樱花时节”。

(2分)【解析】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注意结合语段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

此题要求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从内容上,点明主旨;从结构上,照应标题。

6.①单看一枝樱花,便觉得太柔弱,太单薄,甚至让人难以觉出其生命迹象,顿生怜爱。

②置身于花海,花开,蔚为壮观,有一种试图将一时的绚烂推向极致的意味;花落,悲壮不已,觉得有一种芳华骤逝的伤悼。

③晚上踏月赏樱,在静谧之中收获惊喜,通过彼此微妙的交流,有了灵魂的相惜和情感的寄托。

(每点2分)7.C 【解析】C 项,“有明显的地理和区位优势”不是雄安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相比较的结果。

8.B 【解析】A 项,原文是“向第三、第四阶段跨越”;C 项,“解决了”“弥合了”过于绝对;D 项,“做‘减法’‘加法’和‘乘法’”错误,原文的意思是通过做“减法”,起到“加法”“乘法”的效果。

9.背景:①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已经取得成功经验;②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要加紧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意义:①这是立足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站在我国发展新起点上,把全面开放引向纵深的重要之举;②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③雄安新区是未来城市的样板。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卷(全解全析)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综卷(全解全析)

理科综合第1页(共20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科综合·全解全析1234567891011B A D B A B B C C B C12131415161718192021DBCADCBACCDABD1.B 【解析】生物体合成ATP 的生理过程主要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这些过程都是发生在细胞中的,A正确;人体中运输氨基酸的物质为分布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细胞质基质中的tRNA ,前者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后者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B 错误;人体内浆细胞是唯一能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C 正确;光合作用中合成的[H]是NADPH ,细胞呼吸中合成的[H]是NADH ,D 正确。

3.D 【解析】放入0.3g/mL 蔗糖溶液中的细胞会失水,而使细胞液浓度不断增加,当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时,细胞液浓度达到最大,因此曲线a 代表0.3g/mL 蔗糖溶液中的细胞液浓度变化情况,A 正确;结合选项A 的分析可确定曲线b 为放入M 溶液中的细胞液浓度变化曲线,在0~10min 内,细胞因失水而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这段时间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又因M 物质会进入细胞液,而导致细胞液浓度不断增大,又反过来吸水,而使得细胞液浓度又不断下降,从而表现出自动复原现象,B 、C 正确;在25min 以后,放入0.3g/mL 蔗糖溶液中的细胞仍有水分子进出,但已达到动态平衡,D 错误。

4.B 【解析】正常人的血糖浓度维持在0.8~1.2g/L ,A 错误;胰岛素的作用结果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而血糖浓度的降低又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B 正确;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强,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这又会促进胰岛素的分泌,C 错误;胰岛细胞的细胞膜上既有葡萄糖的受体,又有来自下丘脑某些神经细胞释放的神经递质的受体,D 错误。

5.A 【解析】生长素和脱落酸作为信息分子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并非直接参与其生命活动,A错误;低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起促进作用,高浓度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而脱落酸对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不存在两重性,它只起着抑制作用,B 、C 正确;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脱落酸和生长素的合成也不例外,D 正确。

完整word版,2018年全国三卷语文试卷评讲分析

完整word版,2018年全国三卷语文试卷评讲分析

2018 年全国三卷语文试卷评讲剖析第 5 题。

满分六分,均匀分四分以上。

大多半学生都能答出先行者落地后的伤心和看到地球上还有人类后的充满信心两条。

第一条这类局促不安极少学生领会到。

有的回答看到地球后的愉悦,有的回答为地球祷告。

有一些学生不分条作答。

第 6 题,分值6分,学生得3分者居多。

失分原由:1.没有读懂文章,真话实说这篇文章对高一学生来说很难。

2.没有审准题干,题干是联合文本,说说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和幻想。

谈科学和想象有个前提是科幻小说中,不是抛开前提谈。

好多同学都是平常谈想象和科学的关系。

一般的科学和想象的关系应当是想象是基础,在追求想象的实践中行成了科学,反过来在科学的基础上去形成新想象,二着互为依托共同发展。

科幻小说是人类对将来生活的展望,或许对将来危机的思虑。

它的想象是成立在当前的科学基础之上的,如科幻小说中人物驾驶的交通工具,使用的武器,都是当前现实的延长。

所以在科幻小说中,科学是想象的基础,想象是科学的延长,这和平常的科学和想象是有区其他。

3,谈的是二者关系,必定是两方的联系,不是各谈各的,最后才说有联系,二者的联系要求情楚。

4.分点作答仍是有学生不做。

此次改卷前忘了说了,下次月考或周练,提早安排,凡是不分点作答的,此题一律零分。

第 9 题:此题观察的是学生对不连续性的资料阅读进行信息的挑选,以及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题满分 6 分,均匀得分在三四分左右。

主要问题有: 1:没有分条作答,不标出序号。

2:笔迹很差。

3:答案的有关信息集中在资料一和资料三中,大多半同学能够从文段里面找到有关的句子,可是是直接抄下来的,而没有进行答案的梳理和整合。

4:不会对得分点进行整合,比如答案第三条是“图书的流传速度加速,信息获得方式也发生转变” ,好多学生抄的句子“图书第一版能够实现内容的迅速流传,而且不会受时间的空间的限制” ,这样的答案就很啰嗦。

13题:针对此次月考的翻译,实在有些困难,通次改卷发现,第一题得分率比较低,假如严格依据标准答案得两三分是已算高的,还有好多同学交了空白,第二题得分率较高,一般在三到四分也有得满分的。

3、2018全国卷三《微纪元》小说讲评 (1)

3、2018全国卷三《微纪元》小说讲评  (1)
人类的城市一样真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 球形透明玻璃罩中。
人类还在,文明还在。
“前辈,微纪元欢迎您!” (有删改)
【25—42段:先行者在地球着陆发现微纪元。 ①着陆后先行者见到真实的地球——荒凉。此时他 的心理——失望,麻木,孤独,甚至绝望。 ②发现微纪元,真实的人类城市确实存在。心理— —重燃对人类及文明的希望。】
《微纪元》整体感知,思路梳理
1—4段:先行者寻找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并说明原 因。
第5段:无功而返。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品味。 灾难已发生与心存侥幸的矛盾心理。
6—8段:先行者远观地球。概括此时地球的特点。 9—24段:先行者与小姑娘进行视频交流,进一步 了解地球的现状;尽管他并不十分相信。
25—42段:先行者在地球着陆发现微纪元。 ①着陆后先行者见到真实的地球——荒凉。此时他 的心理——失望,麻木,孤独,甚至绝望。 ②发现微纪元,真实的人类城市确实存在。心理— —重燃对人类及文明的希望。
先行者为微人类的热情和幸福所感动,既羡慕又欣慰,
决定再造地球的生态环境,直到他看到方舟号中冷冻的宏人 类胚胎……
02 宏大和渺小,是文章的主题,相比于宏人类,微人 类只需消耗很少的资源就可以快乐的生存,并且有着极强的 生存能力,即便地球毁灭,他们也可以在宇宙中的一块陨石 上生活下去,这就是微人类的生存优势。并且微人类也有着 不亚于宏人类的科技和文化,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发展出 灿烂的文化。
协会副主席,同时也是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刘慈欣被誉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自上世纪90 年代开始,他一边在山西省阳泉市的娘子关发电厂担任计 算机工程师,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出版了13本小说集。他连 续数年获得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银河奖,2013年,更是以 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成为第一位登上中国作家富豪 榜的科幻作家。

2018年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文综卷(考试版)

2018年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文综卷(考试版)

文科综合试题 第1页(共12页) 文科综合试题 第2页(共12页)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3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西侧。

近年来,每年的6—9月,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到白山休闲度假。

据此完成1—3题。

1.白山市每年6—9月出现的人口流入高峰,其原因类似于 A .三峡水电站建设移民 B .10月份大量农民工去新疆采摘棉花C .我国每年的春节返乡潮D .五大湖区老人向墨西哥湾沿岸迁移2.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人口流动新现象,白山市亟需 A .发展森林工业 B .完善食宿、医疗服务 C .整治水土流失D .加快高档别墅区开发3.白山市人口流动新现象的积极影响是 A .提高人口迁移率 B .增加就业压力C .促进商业发展D .减轻环境压力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想(如图)的文章,引起了广泛热议。

“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

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计调入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5.“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A .资金相对欠缺B .技术水平较低C .地质环境复杂D .气候条件恶劣6.“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会 A .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 B .加剧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C .加剧调入区荒漠化程度D .运营成本高导致受水地用水成本较高下图示意黄河兰州段(南岸马滩附近)河漫滩沉积物平均粒径(Mz )的变化曲线。

广东重点中中学六校联盟2018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重点中中学六校联盟2018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重点中中学六校联盟2018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18-03-15 语文试题与作文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试题作文高中小学初中!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广东六校联盟2018 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的生活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文化也随之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带来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历史学家汤因比发现这是人类文明兴衰的一个重要机制。

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文化自信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

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下,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改变了西方世界的经济社会结构,进而引发了文化的剧烈变革。

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不断扩大市场的内在需求而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带来不同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

马克思、恩格斯观察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这种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文化震荡,引发了普遍的文化危机,人们在新的世界格局下重建自己的文化自信成为普遍问题。

文化认同危机冲击、瓦解了传统的文化自信,引发了人们对既有文化的反省性认识,在文化批判中形成了文化自信的发展机制。

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化弥散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中,具有天然的传承性和保守性,由此也形成了走向僵化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文化也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潜能,作为一种能动的因素,它通过新思想的引入而吹响变革的号角,从而成为克服僵化机制进而维系社会系统活力的积极力量。

文化批判意味着以批判性的立场认识和对待自己,不是盲目地肯定或否定,而是在理性地反思与省察之上客观地予以认识和对待,它的对立面不是对象本身而是拒绝理性的思想方法,克服这种思想方法正是启蒙理性的要求。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卷(全解全析)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卷(全解全析)

语文第1页(共6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全解全析123478101112171819C B D B C B D CD A D C1.C 【解析】A 项,时间范围不对,“法律是根本和基石,依法治国是社会控制的根本方略”是在“现代法制国家”,而不是“自古以来”。

B 项,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道德提升人们的精神”,没有说“法律、舆论、宗教、习俗”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

D 项,“任何时候,不能强求”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既要提倡‘入乡随俗’……要改变起来,并不容易”。

4.B 【解析】B 项,“一开始就打算在这片山坡上发展副业”无中生有。

5.①结构上,经过老韩的初步整理,无名山坡露出“真容”——陡峭多石,表明无名山坡确实不适合栽种植物,照应文本第2段对无名山坡的描述。

(2分)②内容上,无名山坡在老韩的逐步整理之下,种上桃树,表明老韩懂得因地制宜,根据山坡的实际情况,制订种植计划;(2分)也可以看出他对桃树生长环境的要求了如指掌,表明他的确是个水果种植能手。

(1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情节设置的原因,解答时,可从内容上看它是否起到突出主旨、强化感情、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是否有交代线索、前呼后应等作用。

第4段详写老韩整理陡峭多石的无名山坡并种上桃树,在结构上与第2段呼应,写出无名山坡确实不适宜栽种植物;在内容上凸显人物形象,写出老韩懂得因地制宜,并且是个种桃能手。

6.(1)①第一次采用侧面描写,第二次采用正面描写(动作、语言描写)。

(2分)(2)①第一次“我”并未见到老韩,是旁人告诉“我”老韩在山顶除草,即使桃花山的桃树已开花结果,成为景点,创造了收入,老韩依然坚守农民本色,认真侍弄着自己的桃树,写出了老韩的勤劳、质朴以及对土地的热爱。

(2分)②第二次“我”见到老韩,采用正面描写,写他的动作“端着烟杆”“吧嗒吧嗒地抽烟”,写他的语言“怕啥?谁都不来,山不还在这里么”,反映了老韩朴实、不忘农民之根本。

广东省六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综)

广东省六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综)

省六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理科综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Cu 64 Au 197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较弱C.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蛋白质和多糖D.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不能合成三磷酸腺苷2.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马铃薯块茎捣碎后的提取液可检测出蛋白质B. 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C. 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结果偏大D. 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B.顶端优势不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C.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必然会抑制根的生长D.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协助扩散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植物丰富度不适合用样方法B.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同种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种间竞争C.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D.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5.下列有关生物体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DNA分子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B.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不属于基因突变D.小麦植株在有性生殖时,一对等位基因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6.小麦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语文卷(全解全析)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语文卷(全解全析)

语文 第1页(共6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 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语文·全解全析1.A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根据语境,应用“纷至沓来”。

圣地: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指人们所尊崇和向往的地方;也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

胜地: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根据语意,应用“圣地”。

4.A 【解析】综观6个句子可知,要先把人物交代清楚,后面才能展开论述,故③在最前面,交代人物,表明话题。

①中的“她”指曲黎敏,交代曲黎敏对“佛系”和《诗经》关系的看法,①紧承③。

②与①构成转折,紧承①。

⑥中的“它”指《诗经》,紧承②。

⑥⑤中的“不是”“而是”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⑥⑤应连在一起。

④是总结句,是对①中的“它所表达的思想看起来和现在人们所提到的佛系非常相似”的照应;并且与后面的“这种无欲无求的态度”相照应。

5.B 【解析】答题时先仔细观察漫画内容,分析漫画组成内容之间的关系,然后联系现实综合判断漫画要表现的寓意。

该漫画中一共有两个人:左边这位,大腹便便,双手背后,神气十足,脑袋上有一棵直直向上的小苗;右边这位,身材瘦削,手拿书本,头上沉沉的稻穗却向下低垂着。

下面有一个关键词“学问”。

综合分析,不难看出该漫画主要对比分析了有学问的人和没学问的人对人对事的态度。

6.D 【解析】D 项,“盍”意为“何不”。

7.B 【解析】B 项,对“乘”的解说有误,“乘”在文中是量词,用于计算车、马、舟等。

8.(1)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圣明,以及周国称王天下的原因。

(“乃今”“之所以”“王”各1分,句意1分)(2)我虽然不能富贵,但私下用一下仁者的称号,请让我用言语送你吧。

(“虽”“窃”各1分,介词结构后置句1分,句意1分)学科~网【解析】翻译时要将句子放入原文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然后抓住句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来翻译。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数卷(全解全析)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数卷(全解全析)

理科数学第1页(共13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科数学·全解全析123456789101112ABADBACDADDC1.A 【解析】}41|{}043|{2≤≤-=≤--=x x x x x A ,}0|{}0|||{≠=>=x x x x B ,故A B =R ,[1,0)(0,4]A B =- ,(){0}U A B = ð,观察A 、B 、C 、D 四个选项可知选A .2.B 【解析】由14i 1z z -=-+得5i (5i)(3i)81i 3i (3i)(3i)55z -+-++===----+,故81i 55z =-+,所以复数z 对应的点81(,)55-在第二象限.4.D 【解析】依题意,可知该程序框图的计算结果为2018123201820192(12)22222212S ⨯-=++++==-- .5.B 【解析】由题意,知四人中只有一人说错.若甲错,即甲的分数不是最低,且其余三人的分数都不是最低,显然不成立;若乙错,即乙的分数最低,则与甲矛盾;若丙错,即丙的分数是最低或最高,若为最低,则与甲矛盾,若为最高,则与丁矛盾;若丁错,即丁的分数不是最高,则与甲、乙、丙不矛盾,且乙的分数最高,故四人中,得最高分的为乙.学科&网6.A 【解析】如图,取FG 中点M ,连接EM ,过点E 作⊥EO 平面BCFG ,连接FO ,OM ,则EFO ∠为直线EF 与平面BCFG 所成的角,易知1FM =,1=OM ,EF EG ==,所以2=EM ,3=OE ,则51553sin ===∠EF OE EFO .。

2018高三三轮考试试卷讲评

2018高三三轮考试试卷讲评

42题分析
【重点讲评、归类分析】
41(2) 基础回顾: 哲学体系之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和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基础回归
第一单元:哲学概论
第二单元:辩证唯物论与认识论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 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 第四单元:历史唯物主义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发展的规律
重点强调
(1)政府: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履行国家职能 (2)全国人大:权力机关、立法机关—最高立法权、 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人大代表的权利: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 质询权。 (3)法院检察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4)党:执政党--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 领导核心,总揽全局。 (5)政协:多党合作机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6)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1 、题型特点 2 、解题思路
4、补偿练习
图为2008—2013年我国市场主体发展状况图。
同比增速 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
同比增速
注:市场主体主要指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2013年全国市 场主体在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继续扩大,新登记企业中大多数为私营企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市场主体发展的特点,(6分)并说明促进各类市 场主体健康发展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8分)
12 12 12 12
2问40(1)(2) 18 1问41题(1) 2问41(2)42(2) 11 14 1问42题 (1) 9
30分 23分 21分 26分
二、考情分析
(一)主要优点: (二)存在问题: 1、选择题:有错、混现象,需要重点理清,总体不好。 2、非选择题: (1)学科间和本学科界限不明,出现“错乱”现象;(思维混乱或者审题 失误) (2)不能准确的提取我们多次强调过的基础知识,失分可惜。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物理卷(全解全析)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物理卷(全解全析)

理科综合第1页(共7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理科综合物理·全解全析1415161718192021CADCBACCDABD14.C 【解析】由图可知,322CD CD s R a g ==,,由几何关系可得出132AD AD s R a g ==,,由运动学公式212s at =,可得12AD CD CD AD s a t t s a =,带入数据解得1232t t =C 正确。

15.A 【解析】根据玻尔理论12n E E n =-,从基态跃迁到n =2所需光子能量最小,211340.8eV 4E E E E ∆=-==,A 错误,B正确。

从n =2激发态的He +向基态跃迁辐射的光子能量为40.8eV ,金属钨的逸出功为197.2610J 4.54eV -⨯=,故能使所列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由表中的数据可知金属铷的逸出功最小,故C 正确;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可知道从铷打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最大,D 正确。

17.C 【解析】对两个黑洞,它们的角速度ω相等,由万有引力222m m Gm r m r Lωω==甲乙甲甲乙乙和v r ω=可以判断出线速度29=36v v 甲乙,AB 错误。

又12r r L +=,结合万有引力公式可以得出2123m m G Lω+=,两个黑洞的间距缓慢减小,则角速度ω在增加,由2πT ω=知T 减小,而它们的向心加速度2Gma L=,质量不等,相对应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不相等,C 正确,D 错误。

18.B 【解析】线圈转过30°时的瞬时感应电流为I =1A ,即m 1A sin 30I =︒,通过R 的电流为有效值,最。

教师版讲评2018全国卷Ⅲ高考语文

教师版讲评2018全国卷Ⅲ高考语文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III)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和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公共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

过于绵软、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现出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是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失去发展基础。

目前,人们更多的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的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

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人们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关注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不同层次的意义需求,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公共性。

当一个城市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

当一个城市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被某一类型的意义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第三次联考讲评一、原题呈现二、审题:材料一要点:退休教师(退休金足够养老),浙江大学毕业、曾参与《汉语大词典编写》(有较高的文化底蕴),三个女儿(完整家庭,心智应该正常),住毛胚房,不扶助女儿(节俭如此,钱哪去了),甘于拾荒(突出其捐助之用心尽力),一有空闲泡图书馆(修炼成为一种自觉,为其扶助他人而寻找精神依据),女儿读懂父亲(迟来的理解),自发塑铜像以纪之(善行换来的敬意,社会认同)材料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知一是指外界的不理解,比如退休而拾荒,拾荒而虔诚读书;一是指女儿的不理解,节俭如此而去拾荒,且又不扶助自己。

可以从老人为什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入手)材料三:“贤哉,回也……”(住毛胚房,拾荒,可视为清苦;读书不已,可看作是内心的修炼而入化境)材料四:苦嫌桃李共妖冶,多谢松篁相葱菁。

(不向世俗争名,只愿保持内心的宁静)材料五: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

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善行,只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信仰,只有沽名钓誉之徒才四处张扬。

韦先生捐助贫困学子无数,却匿名,是真善举)三、立意A、单项立意1、结合材料2则可以从理解与坚守入手。

2、结合材料3可以从于贫乏的物质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切题。

3、结合材料4可从老人读书也罢,捐助也罢,都只是为了求内心的祥和,不想融于世俗的五彩缤纷之中立意。

4、结合材料5可从低调行善是内心因修炼而强大立意。

B、组合立意2、3、4、5可以产生的选项很多,可以有很多个组合,最能阐述明白的方是最好的。

如:生命的意义或者价值人生的方式人生的境界坚守自我……四、学生作文问题1、本次作文应该为单一素材多角度立意,学生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从刚刚进行的五选二或者六选三中走出来,将素材视作引子,甚至干脆抛开材料一。

2、指定角度立意一定要结合材料一,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材料的整合分析与筛选信息的能力,不会从材料中去进行逻辑推论,而是另起炉灶,这样与以往的材料作文没有任何的区别了。

3、面对新题型的手足无措,又回不到老的套路,结果做成了四不像。

五、老师的示范:善,匿于心,彰于行徐瑞东一名中学退休教师,自甘于拾荒生活,却暗中助学不已。

我无法对韦思浩老先生表述内心的崇敬之情,因为我知道,我做不到韦先生之万一,而冒昧将韦先生的行为贴上道德标签,可能是对先生的一种亵渎了。

曾国藩说:“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

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韦先生行善而不张扬,是深得古贤人之精髓。

(结合材料一进行分析为提出论点而铺垫)为善求乐而不求人知,实为大智慧。

(提出论点)善而广为人知,可能会被捧杀。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二字。

世俗的眼中是没有无缘无故的善的,故太多的以善之名始,以利之行终者。

曾经感动过河北,上过央视“面对面”节目,红极一时的爱心妈妈李利娟,以爱心为大旗,成独立王国,行诈骗敛财之实,终身陷囹圄。

其他在慈善光环下,变相广告者、洗白者更如过江之鲫。

(紧扣材料发散,侧重于例证)韦先生是读书人,更是明白人,他知道,善举一旦高调,势必以搏眼球为出发点。

你有故事,我求卖点,好事者自然会进行运作。

受采访,录节目,树大旗,贴标签,作演讲,售书,成立基金……程序化的操作,为善者就这样地被用心者裹胁上了道德神坛,名利环视之下,善行初衷大打折扣,一旦内心私欲被激活,其膨胀之速恐非人的意志所能轻易控制。

因而,成为道德标兵的那天起,也就是做生活傀儡的开始。

而这又恰恰是心性淡泊的韦先生所不愿意做的。

(结合材料一进行分析,还是侧重于发散,设想后果,这后果其实也是现实的推演)(分论一:外界的压力)平凡之人高调行善,最大的压力可能还不是外界,而是来自身边。

一方面拿着还算体面的退休金却住毛胚房,且天天拾荒不已;一方面,不扶助自己的亲生女儿,却不间断地资助贫困的学子。

如此有悖人情之举,不圣必妖,实难让人接受。

就算不被捧杀,也可能积毁销骨,舆论汹汹是必然的,置身议论的旋涡,韦先生想安安静静地做个拾荒老人都不可能得了,更遑论去图书馆清静地阅读了。

而且,自己的平静生活被扰还是小事,其家人焉能事外?那一道道的异样的眼光,那无处不在的闲言碎语,即使全为善意,又岂是他们所愿面对?(分论二:身边的干扰)韦先生出身名校,又曾参与《汉语大词典》的编写,且又一生惟嗜书。

为善扬名之是是非非,睿智如韦先生,岂不洞悉?所以不张扬,既是对善举的维护,对宁静生活的维护,更是对内心平静的守护。

(总结,也算是对论点的解释,同时为下文过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韦先生的确算得上君子了。

他知道自己的善行会“人不知”,很难获得世俗的理解,所以干脆“人不知”,为避世间纷纷扰扰,只默默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认为该帮助的人。

善行,纯粹是内心的一种信仰,无关道德,更无关世俗评价。

韦先生不愿意坐而论道,也不愿颐养天年,更不想为声名所累,自然也不想被流言所扰。

庄子说:圣人无已,神人无功,至人无名。

尽力为善,而不求名,韦老先生已入圣人境界矣。

(观点升华:为善而不求人知由智慧上升到境界,必要的升华)这是怎样的一个精神力量才能支撑如此大境界,我想,可能是因为他内心的虔诚与丰盈吧。

韦先生退休只重复一个动作:拾荒——读书——助学。

他拾荒是虔诚的,只是想拾荒,为帮助更多人而拾荒;他读书是虔诚的,读书只是为了内心的修炼,所以虽身着拾荒服但读书之前必定会认真洗手;他捐助是虔诚的,只有源源不断的付出,除了一封封的感谢私信,别无所求。

如果不是那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不是女儿清理遗物,韦先生留给世人的可能只是一个爱读书的拾荒老人,因为就是被捐助者都不知道韦思浩老人的信息。

(挖掘其内在的逻辑,为大境界提供支撑)《朱子治家格言》有说:为善而欲人知之,称为阳善,徒得虚名。

为善而不欲人知,称为阴德,天必赐福。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善良是善良者的通行证,善良是最无用但又最动人的品质,虔诚的行善者总化为春风微雨,润物于无声中。

(回到为善而不欲人知,照应题目与论点,收束全文)请大家自己去分析老师作文的思路,列出文章的结构,然后揣摩。

1在基本事例的基础上,再结合名言诗句,这是可能会是2018年高考的一种大概率题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这种题型,以往没有尝试,大家做得不理想,也属正常,大家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3我个人的理解是:这还是一种任务驱动性作文,就把它当任务驱动性作文来写,只不过其他的四则材料起到了方向的限定作用,同时也担负有指定范围的发散任务。

所以它既要有任务驱动性作文的对基本事例(也就是材料一)的分析推论,也应该要有相关材料所指定方向的发散思维。

如我的文章,以材料5为主论,再结合了材料2,也就是说以“为善而欲人知”作基本点,再辅助以“人不知而不愠”。

根据这两点,再回到材料1,从韦思浩的事迹中寻找这两点的内容并加以分析。

即“为善不为知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自保”为基本论点,这个基本论点的分析既有对事例的分析,更多的是向现实生活的发散。

“人不知而不愠”则是由韦虔诚读书而引发的深入挖掘。

简单地说,这种类型的作文,必须紧密结合材料一,尽可能地榨取材料的营养。

任何脱离了材料一的作文都是不可取的,不要拿自己的分数当儿戏。

当然挖掘材料一,不等于对材料进行平铺直叙,一定是要以议论的手法来处理材料。

六、学生考场展示:为善最乐1513班胡卉曾担任过《汉语大词典》的编写韦教授,退休后拿着退休金住的毛坯房,过着拾荒生活,有时去图书馆看看书,对于三个女儿的误解和旁人的白眼,不做任何解释,被车祸夺去生命的韦思浩,心中是遗憾的。

他遗憾的不是没有解开女儿对自己的误会,也不是没有扬眉吐气,以辉煌腾达“打脸”那些给他白眼的凡夫俗子,他遗憾的是还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得到帮助,他遗憾的是自己的力量太微小。

这一切,都是在韦教授逝世后女儿整理遗物时发现的。

本可以靠退休金安享晚年,却住着毛胚房过着拾荒生活,是什么让韦教授坚持这样做呢?或许就是那一踏踏沉重的感谢信吧。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

是惟恐人知。

”——曾国藩。

这是对人生的一种认识,我们赞美许多美德:勇毅,勤奋,坦诚,谦逊,闪烁这种美德光辉的行为不止一次让我们的青春热血沸腾。

但若静心思忖,最值得赞扬的品质非为善莫属。

当我们还在母亲的怀抱中时,就谙熟了司马光砸缸救同伴的故事。

我们羡慕那个少年的机智,更赞美那个少年为善的美德。

金庸笔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胡斐大侠。

《悲惨世界》里悲天悯人的米里哀主教,都熏陶着我们纯真的心灵。

这其中,最强烈感召我们的当然还是平凡而伟大的雷锋:“哦,必须把赶路的大嫂送到家,现在是夜深,雨大,路远,泥泞!”,《雷锋之歌》的节奏敲击着我们成长的布点,引领着我们心灵的成长!为善,是人类文明绽放出的灿烂花朵,为善,是人类社会不可缺的基石,为善是生活中的一缕阳光,可以照暖你我的心房。

“忽己之慢,成人之美。

”“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两千年前孟子就倡导:“摩顶接踵,礼天下为之。

”其意思是说,对别人有利的事,即使从头到脚都受到损伤也要做。

这种精神发扬到现在就是我们倡导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三国志·蜀书》中,“没有患急,先人后己。

”它要求人们临危不惧,这边是为善的最高境界了。

一个人,在助人为善的道德实践中,会自然的使思想得到升华,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说:“一个人给予别人的东西越少,而自己要求的东西越多,他就越坏。

”世界是个展览,我们从人品的“展览”中看到:世间为善者都不是庸庸碌碌,自私自利之徒。

点评:此作文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拓展能力,由韦思浩的善延伸开来,展示了一定的积累。

而这种积累在考场中是极讨好的,会第一时间搏得评卷者的好感。

不足在于善与乐的关系没能阐释,素材虽有发散,但主线并不是那么紧凑。

与韦思浩先生书培元班夏娜韦老:您在天堂是否安好?提笔即知在信,是无法寄予您的,纵我寻遍这世间邮筒,可我想,你若有在天之灵,并能看到我写下的一字一句,并能读懂这字里行间我对你的崇敬与钦佩,纵然我深知,您并不需要后生的理解与赞美。

你早为君子,人不知而不愠,甘愿住着毛坯房,甘愿拾荒,得闲即住读书馆看书,即便他人不理解您,您的儿女也不理解您,又怎样呢?白眼也好,嘲讽也罢,乃身利外物,你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凡间烟火不可扰。

不由想起李健,那个写歌宛如诗般轻逸的才子。

名利当头,他选择退隐,退出火遍大江南北的水木年华,多少的不解多少的冷言冷语啊,可他从未动摇,一如您,心中有一方世界,安稳宁静。

现实喧嚣,这份功力实在让我咋舌,我想,若有机缘,我定当亲至墓前,恭敬唤您先生。

这样的光风霁月,实在君子。

在那些艰苦生活,俭朴的岁月,您苦吗?我知道很多人都问过你这个问题。

你是名校毕业,又有学识,晚年有退休金,却住着毛坯房,过着拾荒生活,这样的生活,想想即苦,拾荒的酷热或寒冷,暴雨或大雪,要穿着汗衫,提着编织袋,弯腰捡一只又一只瓶子,或是纸皮,都是不堪言的辛楚,难为别人道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