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论新形势下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方式的调整
可持续发展概论论文【精选5篇】-可持续发展论文-经济学论文
可持续发展概论论文【精选5篇】-可持续发展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可持续发展概论》是2002年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坚强. 以下是学术堂整理的《可持续发展概论论文》范文五篇供大家参考.【第一篇】论文题目: 区域环保投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我国区域面板数据比较分析摘要:低碳环保下, 环保投资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存在差异.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研究我国东中西部环保投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 是当前环保投资的关键, 其在东中西部对经济增长影响度远大于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 ;但是环保投资政策受到区域差异化影响而不同, 在东部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 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 其效果要好于中部, 中部好于西部;在西部, 要加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 , 其效果要好于中部, 中部好于东部.因此, 政府应实施区域差异化投资战略.关键词:东中西部; 环保投资; 经济可持续发展; 面板数据;一、引言尽管目前我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文献众多, 但是基于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理论尚少, 在已有的文献中, 多是从宏观整体出发.然而,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 区域之间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关系存在差异, 因此总体角度的研究结果用于区域分析是存在误差的;我国的环境保护投资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 环保资金、老污染源污染治理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投资.环保投资结构的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存在不同, 而目前稍有文献涉及到三者的区分;面板数据模型相比较横截面数据, 增加了垂直数据信息, 相比较时间序列数据, 增加了横向数据信息, 研究结果更加具有准确性.二、模型数据方法(一) 计量模型的导出环保投资和经济发展关系, 反映了一种投入产出关系, 当前投入产出应用最广泛的是科布-道格拉斯函数, 基于此, 反映环保投资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函数关系式是:N表示环保投资水平, L代表劳动的投入, K表示其他投资.为了单独考察环保投资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此对劳动的投入加入一个容量, 上式变成:又令, 表示最大生产能力时的劳动需求量, 一旦能达到这一水平, 经济的规模效益不变, 而总产出就取决于地区的环保投资水平, 对我国来说, 劳动力完全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有时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 由上可得:对(3) 求微分, 可得:目前, 按照中国环境保护部门的统计标准, 衡量环保投资发展情况有3个指标, 分别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 3个指标来表示环保投资水平, 则环保投资可以表示为这3个变量的函数:对(5) 式求全微分, 可以得到:将(6) 式代入(4) 式可以得到:整理可得:对(8) 式两端同时除以m, 再用1表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边际效应, 2表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的边际效应, 3表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边际效应, 4表示其他投资的边际效应.于是我们可以得到新的模型: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 可用(9) 式来分析环保投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为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析东中西部地区环保投资发展水平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 所以我们这里可以省略其他投资, 基于此, 我们的计量模型可以变为:其中GDP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0表示的是常数项, 表示随机误差项, 文中采用的是面板数据, 故将(10) 转化为:根据实证的需要, 假定这些因素都以线性关系影响着经济发展强度, 由此我们的计量模型可以设定为:为了消除解释变量间的异方差性和自相关性, 我们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取自然对数, 因此, 反映环保投资对经济发展影响的面板数据模型可以表达为:其中, it为常数项, 1、2、3为回归系数, 为残差项, i为横截面, 代表省份, t为时期, 代表2000到2008年.(二) 数据来源和区域划分将我国经济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板块.东部地区包括11个省级行政区, 分别是山东、、河北、辽宁、天津、浙江、江苏、上海、福建、海南、广东;中部地区包括8个省级行政区, 分别是吉林、湖北、黑龙江、山西、江西、安徽、河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级行政区, 分别是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陕西、甘肃、宁夏、广西、新疆、内蒙古.本文所有的数据均是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各省统计年鉴.三、环保投资实证分析(一) 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本文根据模型13, 建立东中西部环保投资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SS)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 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STS) 之间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得到结果如下表:根据表1研究结果:东中西部面板数据回归方程调整后的R均达到99%.所有变量的参数估计值均通过了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DW 值均在2左右, 不存在序列相关问题.而回归过程中采用了截面加权的方法, 不存在异方差问题.因此总体上模型拟合得较好.1. 东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参数估计值为0.602, 这表明东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602%;中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参数估计值为0. 1, 这表明中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 1%;西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参数估计值为0.788, 这表明西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788%.可见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并且, 参数估计值从东向西依次递增.这说明, 加强对西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果要好于中部, 中部好于东部, 这是因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东部和中部, 加之西部地区环境脆弱, 加强西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能取得后发优势的效果.2. 东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参数估计值为0.576, 这表明东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576%;中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参数估计值为0.547, 这表明中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547%;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参数估计值为0.534, 这表明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534%.可见东中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呈现正相关关系, 但是参数估计值从东向西依次递减, 说明加强东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LNGYWR) 效果要好于中部, 中部好于西部, 这也预示了目前我国经济起步比较早的东部工业污染比较严重, 急需要加强对污染的治理.3. 东部地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LNXJXM) 参数估计值为0.343, 这表明东部地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LNXJXM)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343%;中部地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LNXJXM) 参数估计值为0.404, 这表明中部地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LNXJXM)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404%;西部地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LNXJXM) 参数估计值为0.441, 这表明西部地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LNXJXM) 每增加1%, 则经济增长状况提升0.441%.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对西部的影响也呈现向中、向东依次递减的影响效果.可见环境脆弱的西部,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防患于未然是关键.(二) 单位根检验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的准确性是建立在数据的平稳性检验之上的, 为此, 必须进行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适用于相同根下的LLC检验、适用于不同根下的IPS检验、ADF-Fisher检验和PP-Fisher 检验等4种检验方法.有时出现检验结果不一致, 更注重相同根单位根检验LLC (Levin-Lin-Chu) 检验和不同根单位根检验Fisher-ADF检验, 如果在两种检验中均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则我们说此序列是平稳的, 反之则不平稳.根据东部地区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 LNGDP在LLC检验、IPS 检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形势下的统计值分别为3.715、4.847、3.307、8.410.四种形式下的P值均大于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所以LNGDP是不平稳的.对LNGDP进行一阶差分, DLNGDP在LLC检验、IPS 检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形势下的统计值分别为-5.880、1.806、21.995、6.707, 四种形式下的P值均通过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因此此时DL-NGDP是平稳的, 所以经检验LNGDP是一阶单整的.同理对LNCSHJ、LNGYWR、LNXJXM检验发现, 均是一阶单整的.根据中部地区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 LNGDP在LLC检验、IPS 检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形势下的统计值分别为3.603、4.219、1.815、0.756.四种形式下的P值均大于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 所以LNGDP是不平稳的.对LNGDP进行一阶差分, DLNGDP在LLC检验、IPS 检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形势下的统计值分别为-7. 6、-2.062、30.941、24.3 , 四种形式下的P值均通过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因此此时DLNGDP是平稳的, 所以经检验LNGDP是一阶单整的.同理对LNCSHJ、LNGYWR、LNXJXW检验发现, 均是一阶单整的.根据西部地区面板单位根检验结果, LNGDP在LLC检验、IPS 检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形势下的统计值分别为7.924、7.373、4.977、6.412.四种形式下的P值均大于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 所以LNGDP是不平稳的.对LNGDP进行一阶差分, DLNGDP在LLC检验、IPS 检验、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形势下的统计值分别为-9.215、-2.816、49.816、32.892, 四种形式下的P值均通过5%的显着性水平检验.因此此时DLNGDP是平稳的, 所以经检验LNGDP是一阶单整的.同理对LNCSHJ、LNGYWR、LNXJXM检验, 均是一阶单整的.综合可知:LLC、IPS、ADF-Fisher和PP-Fisher检验法都表明, 东、中、西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 都存在单位根.用同样方法分别对其一阶差分进行检验, 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同时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 表明变量不存在单位根.因而, 东中西三大区域LNGDP、LNCSHJ、LNGYWR及LNXJXM均为一阶单整, 即I (1) .(三) 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关系意味着存在至少一个方向的因果关系, 但是具体的因果关系方向并不清楚.面板数据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可借助面板误差修正模型来做Granger因果检验.计量模型如下:根据Granger因果表述定理, 如果H1i、H2i不为零, 说明误差纠正机制发生.则Y和G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如果12ij和22ij不为零, 则Y和g存在短期因果关系.所以, 在长期协整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面板误差纠正模型, 分析国内生产总值与环保投资三大方面具体的因果关系方向.可知, DLNGDP的ECMt-1概率为0.081, 在10%的显着性水平上显着;△DLNXJXM的ECMt-1概率为0.019, 在5%的显着性水平上显着.这说明在长期内,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原因.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即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变动是经济发展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与此同时, 经济发展变动也是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而在短期内, 各变量都不显着, 说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都不是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 经济发展也不是这三个方面的格兰杰原因.可知, 中部地区DLNGDP的ECMt-1显着, 说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 这和前面的协整检验结果是一致的.在短期内,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也是经济发展的Granger原因, 经济发展是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Granger原因.西部地区DLNGDP及DLNXJXM的ECMt-1均显着, 说明在长期内,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是经济发展的原因.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短期内, 经济发展是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Granger原因.四、结论和政策建议当前低碳环保形势下, 环境保护成为研究热点, 我国东中西环保投资受到经济发展状况影响, 其实施效果存在差异, 本文通过面板数据分析, 对东中西部环保投资效果进行分析, 得出以下相关结论, 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第一, 在东中西部,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参数估计值分别为0.602, 0. 1、0.788.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效果要好于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 .因此当前环境的关键是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而不忽视其他两项投资.第二, 环保投资受到区域差异性对经济增长状况的影响度不同.加强对东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LNCSHJ) 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 , 其效果要好于中部, 中部好于西部, 而在西部要加强对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 才是关键.第三, 通过协整分析, 东、中、西部地区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且环保投资的三个方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中部地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而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和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第四, 不同区域内环保投资的三个方面与经济发展的短期和长期因果关系有所不同.东部地区, 在长期内,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与经济发展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短期内都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中部地区, 短期和长期都存在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是经济发展的Granger原因, 经济发展是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短期Granger原因.西部地区, 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于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是经济发展的长期原因.在短期和长期都存在经济发展是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的Granger原因.参考文献[1]黄泉川, 扈文丽.我国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创新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6, (5) .[2]许丽.陕西省环境保护投资项目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 2006.[3]谭志雄.我国环境保护投资运行效率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 2007.[4]喻大学.浅论环境保护的投融资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 2004, (6) .[5]李莉.我国环保产业投资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1, (6) .。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层面采取一系列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以实施的途径:经济层面:1.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以低碳、清洁能源为主导的产业,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且采取政策措施来激励企业投资研发和使用环保技术。
2.推动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减少浪费并延长资源的使用寿命,通过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绿色金融机制:设立可持续发展基金和绿色投资基金,鼓励金融机构投资环保项目,并提供贷款和资金支持。
社会层面:1.提倡公平与包容: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教育、卫生保健和基本社会服务等基本权益,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保护劳工权益:确保劳工在工作环境中得到公平对待、获得合理工资,并且不受歧视和苦工的待遇,提高劳动条件和保障劳工权益。
环境层面:1.保护自然资源:限制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破坏,推动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森林保护,保护水域和海洋生态系统,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减少污染和废弃物:加强环境污染和废弃物管理,推动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的应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废弃物产生,降低对环境的损害。
3.提倡环保行为:鼓励个人和企业采取环境友好型的行为,如节约能源、减少垃圾产生、推广可持续交通方式等。
政策层面:1.立法和规范: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推动可持续发展,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行为进行惩罚,并对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行为给予奖励。
2.促进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通过技术转移、知识分享和资金支持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育层面:1.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和社会媒体等渠道,增强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公众采取环境友好行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2.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纳入学校教育课程和职业培训中,培养人们具备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推动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传承。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策略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策略措施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逐渐加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和策略。
一、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这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的生态系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循环经济等。
二、促进经济转型经济转型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科技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使经济发展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各国政府需要倡导生产经营者把环保纳入经营理念,实现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社会公正社会公正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贫富差距、性别歧视、文化差异等,不仅会威胁社会的稳定,也会阻碍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各国需要推行国民待遇,打破不公平的资源分配,采取积极政策支持弱势群体,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提高社会公正度,进而向可持续发展迈进。
四、强化合作与交流推进可持续发展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并探讨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和策略。
同时,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引导公众意识的提升,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广泛的支持。
五、提高公众意识公众意识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公众需要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价值和现实意义。
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应积极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公众的环保、低碳等意识。
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引导他们从小养成环保习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下一代的成长之中。
六、加强监管和执法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强有力的监管和执法,保障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有效执行。
各国政府和执法部门要加强对环境污染、违规排放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论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论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班级:测控1101班姓名:丛铄沣学号:11540109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伦特兰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
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是要使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类在地球上世世代代能够生活下去。
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
自然系统是一个生命支持系统。
如果它失去稳定,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不能生存。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因此,对资源的节约,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
它要求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对非再生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要有节制,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也应保持在它的再生速率的限度以内。
应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
其内涵为:(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2)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3)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
中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节水、节能、节材、节地与环保、降耗、增效结合起来,发展农业和国企改革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又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引入绿色GDP既念。
哲学方面(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说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相对缺乏。
因此,必须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我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的原理。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它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协调发展,这体现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规律办事。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3)联系的观点。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它关乎着我们的未来,关乎着地球的生态平衡,也关乎着人类社会的长久繁荣。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这意味着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资源的有限性。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长期以来,我们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还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我们应当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节能环保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传统的化石能源不仅储量有限,而且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
所以,积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
加大对这些能源的研发投入,提高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仅能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能够有效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除了经济领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不容忽视。
教育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我们应当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的人才。
通过教育,让人们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
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保障人们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我们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合理规划城市的布局,优化交通网络,减少通勤时间和能源消耗。
推广绿色建筑,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环保性能。
加强城市的生态建设,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毕业论文(最新范文6篇)
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毕业论文(最新范文6篇)摘要本文研究了可持续发展策略,旨在提供有关该主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案例分析。
通过对六篇最新的论文进行综合分析,本文总结了一些关键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实施方法。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和自然资源的日益稀缺,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热点话题。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以确保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一:可持续发展策略概述这篇论文概述了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作者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提出了一套逐步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框架,并探讨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文章二: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本文通过对几家企业的案例分析,研究了他们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作者发现,成功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必须与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业务目标紧密匹配,并且需要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利益。
文章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该论文通过对农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
作者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方法,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文章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案例分析本文通过对几座城市的案例分析,研究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实施情况。
作者总结了一些成功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包括城市规划、交通、能源利用和废物管理等方面的策略。
文章五: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该论文探讨了金融机构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策略和作用。
作者强调了金融机构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责任与机会,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以引导金融机构更加积极地参与可持续发展领域。
文章六:政府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本文研究了不同国家政府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策略和政策。
作者分析了政府在法律、监管和经济激励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创新的建议,以加强政府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结论通过对这六篇最新论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共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和实施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而可持续发展策略应该基于科学、经济和社会可行性,并且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和影响。
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几点看法和建议林毅夫联合国《1995年人类发展报告》中说:“环境恶化构成了对人类安全的威胁”。
今天,中国已能确切地感受到这种威胁: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及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和不断恶化的土地盐碱化、衰退化和沙漠化;令人担忧的生物种类、数量的减少乃至枯竭…。
仅以空气污染为例,在我国,由于空气污染每年造成了近1100万急诊病人,这不仅加重了医疗卫生系统的负担,而且每年因此损失的工作时间相当于740万人年。
据估计,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大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
严峻的形势把可持续发展这一议题提上了日程。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已有很多人论及,这里不再多说。
问题的关键是:究竟是哪些因素令资源(包括水、森林、矿产、土地等等)以及环境消耗和退化的速度超过了其再生、补充或人造资源替代它们的速度,从而使发展变成不可持续?究竟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手段或通过何种途径才能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一般说来,弄清楚了第一个问题也就在很大程度上知道如何解答第二个问题。
下面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可持续展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1.产权界定和稳定资源被过度开采和利用的首要原因在于大家对资源都有使用权,而个人对资源的损耗、枯竭不必承担相应的成本。
经济学教科书上常用的“公地的悲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有些地方,一个村庄的公共牧场,村里的任何成员都可以自由放牧,免费使用。
由于土地数量以及牧草生长速度存在限制,每个牧场每年有个最合适的放牧数量。
当超过这个数量的牛羊进入牧场,牧草会变得稀疏,草场受到破坏,如果这个牧场是属于某一个牧民拥有的,多放牧得不偿失,自然不会做这样的蠢事。
可是,当这个牧场属于全体村民共同所有,从每个牧民的角度来看,多放牧一头牛羊的好处属于他自己的,而草场因而稀疏的坏处是由村民平均分摊的,个人的得益大于个人需要付出的成本,因此,每个牧民可能都会多放牧牛羊,最后,过度放牧就把这个公共牧场给毁掉了。
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摘要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
但就目前情况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如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问题。
这就直接关涉到如何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以至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经济、现阶段、环境资源问题、西北地区【一】众多的环境问题。
19xx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夏季,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
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
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
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
19xx年和19xx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水俣病事件 1953 19xx年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
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
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
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
19xx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
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
19xx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美国和日本均为经济发达的国家,而这种经济的高速发展却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这是真正的发展吗?从科学的定义上讲,美日的发展模式只能称得上是经济增长,而非经济发展,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二】真正的经济(1) 何谓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仅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即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提高;它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认为经济增长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是国民幸福的象征。
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
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首先,中国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但自2024年以来,中国已经开始推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促进能源消费的降低。
到202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经超过7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从2024年的20%增加到30%以上。
此外,中国还实施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了环境监管和治理,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
其次,在推动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方面,中国也做出了努力。
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大力推进扶贫工作,使得数以亿计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
同时,中国还采取措施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了人民的福利水平。
此外,中国还在生态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大熊猫、中国河豚、中华鲟等珍稀物种的保护区。
中国还实施了一系列的土地治理和湿地保护项目,恢复和保护了许多生态系统。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禁止了一些濒危物种的贸易和狩猎。
最后,中国还在推进可持续城市发展方面做出了努力。
中国是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但同时也面临着城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城市规划、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环境治理能力等。
中国还建设了一批生态城市和智能城市,提高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中国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
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加大对环境保护、经济增长与公平分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投入,为实现经济的绿色、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就经济发展方面来说,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首先,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如节能减排政策、发展新能源等,以促进经济的低碳、环保和高效发展。
同时,中国还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和项目,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另外,中国还加强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减少了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这些措施使得中国的经济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从而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方面,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主要体现在推进社会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提高了人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中国还开展了扶贫攻坚工作,减少了贫困人口比例,提高了贫困人口脱贫的能力和机会。
此外,中国还促进了人口控制和优化人口结构,实现了人口在数量和素质上的可持续发展。
在环境方面,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如限制高能耗行业、加强环境监管等,大幅减少了环境污染物的排放。
另外,中国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等,提高了能源结构的清洁化程度,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保护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
首先,在经济方面,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其次,在社会方面,中国贫困人口比例减少到了不到3%,基本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最后,在环境方面,中国加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提高了环境质量,提升了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福祉。
然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中国的资源压力仍然很大,如能源、水资源等。
另一方面,中国仍面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退化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和支持,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治理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如何实践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如何实践在当今这个时代,“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词汇,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但究竟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简单来说,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它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与协调发展。
从经济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而忽视了长期的发展潜力。
我们需要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从依赖资源消耗和粗放型增长模式,转向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发展绿色产业。
比如,鼓励企业研发和采用节能环保的生产技术,既能降低生产成本,又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社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是公平和包容。
这包括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服务和机会,如教育、医疗、就业等,不论其出身、性别、种族或地域。
一个可持续的社会应该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贫困人群的就业技能,让他们有机会摆脱贫困,融入社会发展的主流。
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核心之一。
我们的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过度开采和滥用,必将导致生态失衡、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排放,推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像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既能满足能源需求,又能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减轻环境压力。
那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呢?首先,在个人层面,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比如,减少不必要的消费,购买环保产品。
在购物时,选择那些可回收、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商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出门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这样既能减少碳排放,又能锻炼身体。
在家中,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做好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投放,便于后续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对于企业来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
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它不仅关乎我们的未来,更影响着我们当下的生活质量。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呢?这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改变一些习惯和行为方式。
首先,节约能源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在家中,我们要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离开房间时,确保电器设备处于关闭状态,特别是那些待机状态下仍会消耗电能的设备,如电视、电脑等。
在选购电器时,优先选择节能型产品,虽然这类产品可能在购买时价格稍高,但从长期来看,其节能效果能够为我们节省不少电费,同时也减少了对能源的需求。
对于水资源的节约同样不能忽视。
洗手、刷牙时,不要让水龙头一直开着。
在使用洗衣机、洗碗机等设备时,尽量选择满载运行,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安装节水器具,如节水龙头和马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的浪费。
此外,我们还可以收集雨水用于浇花、洗车等非饮用用途。
在出行方面,尽量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如果距离较近,步行或骑自行车是不错的选择,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减少碳排放。
公共交通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地铁、公交车等,它们能够在运输大量乘客的同时,降低人均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如果必须开车,选择一辆燃油效率高的车辆或者新能源汽车,并且合理规划行程,避免不必要的行驶和拥堵。
在消费方面,我们要有意识地选择可持续的产品。
购买食品时,优先选择本地生产的新鲜食材,这样不仅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还支持了本地农业的发展。
选择有机食品,避免化学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在购买衣物时,选择质量好、耐用的产品,避免频繁购买和丢弃造成的资源浪费。
对于一些快时尚品牌的过度消费,我们要保持警惕,因为它们往往会带来大量的废弃物和环境污染。
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也是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杯子、一次性塑料袋等,虽然使用方便,但却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我们可以自备餐具和购物袋,养成随身携带的习惯。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第一篇: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和途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这说明了我国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必须始终把能源、资源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考虑。
只有解决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继续处于领跑地位。
而发展低碳经济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1、发展阶段的挑战。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电力等,能源的巨大需求和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一时难以改变。
2、资源条件的挑战。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少气、缺油。
近年来,从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消费所占比重较高。
2010年,煤炭所占能源消费比重高达59%,而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例大多不到20%。
煤炭消费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就高,致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高碳”特征就非常明显。
3、产业结构的挑战。
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工业污染几乎占据了全国总污染的70%。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彻底淘汰这些落后产能,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4、技术创新的挑战。
我国低碳技术的研发还面临诸多困难。
一方面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另一方面我国低碳技术项目特别是大规模的示范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临时拨款和政策贷款,以及国际机构的捐款和贷款,没有形成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和措施1、制定战略规划。
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约束,为避免经济建设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其生命周期内的锁定效应,必须高度重视向低碳经济转型。
2、优化能源结构。
从传统的以煤炭为主向现代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结构转变,大力实施煤炭净化技术及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发展水电、核电、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
简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简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世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途径和措施。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方面,简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经济方面1. 推动绿色经济转型: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的再生利用和废弃物的减少,实现经济的循环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采用循环经济模式,促进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
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加强资源管理,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环境方面1.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2. 推动低碳发展:低碳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碳排放强度,实现经济的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3.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基础。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恢复,减少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
三、社会方面1. 促进社会公平和包容: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公平和包容的社会。
通过推动社会公正和社会保障,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提高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性。
2. 加强教育和意识培养:教育和意识培养是培养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行动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中国的实现路径与政策研究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在中国的实现路径与政策研究一、引言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全球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中国倡导的重要战略。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现状分析1.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的进展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已经在一些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在减贫目标上,中国通过实施精准扶贫,成功将大量人口从贫困中解救出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还在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2. 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存在的挑战和问题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在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中国的资源利用率仍然较低,存在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区和群体的发展不平衡。
中国的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
三、存在问题1. 资源利用效率低问题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这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等原因。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国内外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进步。
2. 不平等问题在中国,不同地区和群体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
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问题突出。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经济发展的公平与包容。
3. 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国的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尤为突出。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活水平较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并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四、对策建议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中国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应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
还应加强对科研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技术水平。
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影响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以下是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1. 节约能源:通过采用节能设备、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
2. 减少废物和污染物排放:采取环保技术、回收再利用和垃圾分类等措施,减少废物和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实行可持续的农业、水资源管理和森林保护措施。
4. 推广可持续交通: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步行和骑自行车等低碳交通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5. 促进社会公正:建立包容性社会制度,推动公平分配和社会福利,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
6. 加强教育和意识培养: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培养环保意识、低碳意识和可持续生活方式。
7. 强调合作与跨界行动:国际合作和跨界行动是解决全球性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关键,各国应加强合作,制定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包括节约能源、减少废物和污染物排放、保护自然资源、推广可持续交通、促进社会公正、加强教育和意识培养以及强调合作与跨界行动。
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与实践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资源的日益枯竭,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政策的重要目标。
作为公司和组织的管理者,如何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已经成为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管理者如何实践可持续发展。
章节一: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之一。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管理者应该把环保作为核心目标,确保企业的活动与环境之间不产生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项提高环境管理的实践经验:1.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意味着企业在其供应链中选择环境友好型的物品,通过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审视其产品,减少废物,利用再生资源。
与供应商协作,建立符合环保标准的物品采购流程。
2.资源节约这是保护环境和降低成本的双赢策略。
企业可以从优化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节约物质和能源,开展垃圾分类与再利用工作,小心液体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通过节能减排和适当的电能回收,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环保纪律在公司内设立环保部门,负责环保工作的规划、实施、追踪工作,确保公司的所有活动不伤害环境。
通过具体的沟通、联络和培训,加强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员工合理使用水电,并对污水、垃圾、废气进行分类管理。
章节二:社会责任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管理规划的另一个关键方面。
社会责任包括诸如促进社区发展、遵守劳工法规和公平经营等方面。
以下是几项关于如何提高社会责任的实践建议:1. 公平经营公平经营包括在雇用和升职方面避免种族、性别和宗教歧视,并确保员工在公司内得到公正的待遇和机会,无论是薪酬、福利、晋升或者高素质人才发展。
2. 社区发展企业应该与社区领袖交流,了解学校、政府、孤儿院和敬老院的需要,并支持相关社区的标准建设。
通过捐献、志愿活动等方式,积极回馈社区,为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 供应商激励和监督管理者应当关注公司的供应商,并与他们建立可靠的合作关系,激励他们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确保供应链上的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可信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形势下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方式的调整
'[摘要] 本文从
方式上对中国可持续
进行了分析,
归纳了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方式的内涵及特色,认为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方式。
指出应结合新形势的变化,以“十一五规划”为指导和契机,进行可持续发展实践方式的调整:一方面要在县区实验区基础上向乡镇街道延伸,另一方面要探索跨行政区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
为此,在理论政策层面要进行创新,采取相应的对策举措,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方式。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实践方式;调整;对策举措
从1986年我国着手实施“
发展综合实验区”(后改名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算起,可持续发展实践至今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究竟走了一条怎样的路?有什么样的特点?现如今又碰到了怎样的问题?需要进行哪些政策方面的调整?亟需我们结合新的发展背景,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实践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源于生态学,是在对既往发展模式反思后形成的“新”发展观,也是对资源的一种
战略。
上世纪80年代,由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社会、能源方面的危机感,促成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1987年,联合国世界
与发展委员会(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
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模式。
“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则是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进一步探索。
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21世纪地方行动
》,促进可持续发展从议程向行动尤其是地方行动的转变。
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国际化共识,得到了中国政府的积极响应。
1994年,中国政府颁布《中国21世纪议程》。
1995年,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国民
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
1996年,把可持续发展正式确定为中国今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
1996年,把推进地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从国家层次推进到地方层次。
1997年,将1986年就着手实施的“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更名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决定在国内16个省、市、地区开展地方试点。
至此,可持续发展不仅进入到地方政府,更深入到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区建设层面。
截至2005年底,共有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52个,省(市、区)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00多个。
可见,在对可持续发展从认识到理解和接受的20多年中,人类从提出可持续发展、定义可持续发展,已逐渐走向了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已不仅仅作为一种概念和战略性名词出现在政府文件与报告中,而且逐渐地体现为实践中的具体行动、措施与项目。
因此,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实践方式。
实践是认识的出发点,也是认识的归宿。
只有从现
实的生活实践中回溯既往发展模式,总结
教训,又能躬身于实践探索,抓住现实社会的主要矛盾,探索发展的规律,才能真正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践方式
实验区的实践,从1986年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程,可以说已经成为我国践行可持续发展稳定成熟且规范的一种实践方式。
中国实验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方式,把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落实到地方。
重点选择一批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市、县和大城市的行政区,省级实验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到建制镇。
通过设置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次的实验区,依靠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实验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为不同类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并积累经验、提供借鉴,为中国21世纪议程行动的实施作出示范。
这一实践方式,一是选定实践的范围,从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次设置实验区,选定一些市、县和大城市的行政区作为实验区,这从地理区域来看可以说成是实验的“点”;二是确定实践的内容,主要是探索不同类型地区的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机制和模式;三是拟定实践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规划先行、项目拉动、公众参与和保证来实施;四是创设实践推进的机制,就是通过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实验区的典型影响,发挥示范效应;五是实践的进程分为实验区和示范区两个层级,实验区六年验收合格升级为示范区。
综合上述几方面,实验区作为实践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选定一些适度区域,进行可持续发展所含内容的实践,探索发展道路,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典型示范,以便在其他地方有效推广普及。
实验区建设这种实践方式的核心是通过实验区这一个“点”上的实验和示范,为可持续发展积累和创造经验,继而再把“点”上取得的经验在更大的“面”上推广,从而更好地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现实中,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已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展开,已有20多个实验区通过验收而升格为示范区,国家级实验区基本覆盖全国各省市,再加上各省市设立的实验区,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实验区建设真正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局面,下一步发展的趋势便是“连点成面”或者“以点带面”,从而促进全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
实验区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与中国国情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可持续发展付诸于实践的创新,既是可持续发展实践在一定空间地域上的表现,又是中国社会制度体制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表现,具有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实践特色。
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探索性。
与我国进行的改革探索一样,可持续发展在我国也以尝试实验为主。
可持续发展是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积累不足,以实验区的形式,在局部地区试点、总结经验、再加以推广是理智的选择。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地域辽阔、国情复杂的现实,无论是经济、科技基础,还是社会、环境基础,都不具备进行大面积推进的条件,只有通过搞实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可操作性。
实验区以具体县区镇为切入点,恰当地界定了时空地域范围,有利于组织实践。
只有实现地方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全国的可持续发展。
从这一意义上讲,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广必须落到实处,落实到具体地域,形成具体的操作方案。
因此,建立实验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行政性。
可持续发展要根据中国国情,依靠政府强大的公共权力,引导、约束、调控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因此,地方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动员是实验区建设和行动计划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
在各实验区,均组成了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
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实验区协调领导小组,并下设管理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协调工作。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面临的新形势
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实验示范基地。
实验区在经历了20多年的实践探索之后,在凝炼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机制与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可持续发展建设能力不断增强,对我国不同类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示范和带动作用,在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但是,实验区可持续发展实践方式是隶属于传统行政区下的实验,并没有超越行政区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而自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即一个受、资源、环境、社会等多重条件约束的新时期。
具体而言,就是如何通过城市化和区域产业集群优势带动经济持续增长,区域都市圈的形成便是二者相互作用下的空间格局表现。
目前我国区域空间范围内已经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经济圈,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从“行政区经济”转向“区域一体化经济”。
这说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趋势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