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意识形态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这主要是就文学区别于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制制度来说的,同时,从另一方面讲,也是就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共同具有的普遍性质来说的,那么,什么是意识形态呢?意识形态是与经济基础相对的一种上层建筑形式,指上层建筑内部区别于政治,法律制度的话语活动,如哲学,伦理学,宗教,文学及其他艺术等。
由于意识形态一词总是涉及人们所说,所写,所信仰的东西,因而与人们所处于其中的种种社会关系形成了复杂的联系。
论析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必须从○1文学与话语○2文学与社会○3文学与反映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1、文学与话语在讲这一标题之前,有必要把话语、语言、言语、文本辨析一下。
语言:是指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相应的语音、词汇系统和语法体系,它是言语活动的社会性部分。
它超越和支配着言语,而又在言语中获得自己的具体存在。
言语:是指在具体日常情境中进行的个体语言活动。
语言和言语虽然相互依存,但决不能混为一谈,这种关系,就像象棋游戏中的那一套下棋规则同一盘盘具体棋局的关系一样。
每一盘棋局必须遵守规则;规则超越棋局却又只能在每盘棋局中获得自己的具体形式。
话语:是指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行动为或活动,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这个概念里面有五个关键词要注意A、说话人(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作家)B、受话人(接受者,读者)C、本文(text 文本)是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语言构成物,它是作家创作的产品,其自身具有召唤结构,具有潜在多释的可能性,但其意义和价值并未实现。
D、沟通,是说话人与受话之间通过本文阅读而达到的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这是话语活动的目的。
E、语境,就是使用评议的环境,是话说人和受话人的语话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语言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泛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
例如,宋代王安石的名诗《泊船瓜洲》见书,语境:本诗写于作者每一次辞去宰相职务后南归时他看到了实施新法后带来的新气象,表达了要再接再厉,再度回朝执政,继续推行新法的意志。
文学与其他意识形态
小结
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 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 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地有距离的,它 往往要与政治、法律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 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学的作用 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 才能对文学发生作用。文学在发展过程中 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文学的发展变化有其 自身规律,有它本身的发展继承关系。
文学与道德
二者的联系:道德是行为准则和规文学是情感性的,道德是理智性的; 文学是个体性的,道德是公共性的; 文学表达具有内在性,道德影响是 外部性的。
文学与宗教
共同之处:远离经济基础,对社会、人类以 及人生抱有坚定信念和理想;都是人们情 绪和情感的意识形态表达;表现方式都具 有直观性、想象性、形象性。 不同之处:文学的价值主要指向此岸, 宗教的价值主要指向彼岸。
文学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文学与政治 政治影响文学。(政党影响文学、 政策影响文学、政治意识形态影响 文学) 文学介入政治。 文学远离政治。(文学自律)
文学与哲学
共同之处:认识和研究表现的对象都是现实 生活;都要探索人类存在的终极价值,体 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怀。 不同之处:哲学以概念、范畴的形式把世界 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概念体系表现出来。 文学用形象或意象的形式把对客观世界的 情感表现出来。 作家对生活的反映总是受到一定的哲学观的 影响。
1、意识形态是什么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由经济物质 基础和上层建筑组成,上层建筑就是各 种政治、法律制度及情感、信念、幻想、 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意识形态就 是各种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 思想的总和。
2、意识形态的多样性
哲学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形态 道德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 宗教意识形态 商品意识形态
第三讲 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鲍德里亚
现在“一切事物都趋于审美化“。 “世界上所有的工业机构都要求具备一种 审美的维度;世界上一切琐屑的事物都在 审美化过程中转变“。 “当一切都成为审美的时候也就无所谓美 丑“。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
王尔德1881年横渡大西洋来到北美所宣 扬的就是这一套生活艺术化的“宗教“, 其中包括人体、服装、室内装修、城市环 境等等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现在“一切事物都趋于审美化“。 “世界上所有的工业机构都要求具备一种 审美的维度;世界上一切琐屑的事物都在 审美化过程中转变“。 “当一切都成为审美的时候也就无所谓美 丑“。
消费时代文学的存在方式
广告、歌词、短信和影视作品对传统文 学形成的冲击。
第二节 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ideology)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 术、宗教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
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 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两 个基本层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制约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 作用于经济基础。
文学与经济基础
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文学 要与上层建筑中的政治、法律等中介环节 发生直接联系。经济基础通过政治等中介 环节对文学发生支配性的作用,文学通过 政治等中介环节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中
感谢
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3、纯文学与杂文学之分
文学的文化含义和文学的审美含义之别也正是 杂文学和纯文学之别。
文学性
谈论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管理
谈论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管理本质基本释义为本身的形体,本来的形体;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
同义词为实质,反义词为现象、本体、内部、内心、里面、表面等。
本质可使人们脱离具体的形象进行创新活动。
意识形态(英文:Ideology,也写作“意识型态”)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
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比如世界观),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
Ideology这个词是德崔希伯爵(CountDestuttdeTracy)在1796年所创造的,被用来界定一种“观念的科学”。
拿破仑称帝之际,发现欧陆的哲学家多数对他有所批评,高傲的拿破仑遂以“意识形态家”轻蔑地称呼他们,自后在言语的使用上,“意识形态”偶尔会表现出负面的意涵。
在广义的意识形态概念的系谱上,其可追溯至柏拉图《理想国》中的“高贵谎言”(thenoblelie)的思想。
由定义上来看,文学的本质与意识形态之间必定存在着一定的不可置否的关联。
并且,这一关联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其强大程度,将文学的本质与意识形态紧紧捆绑在一起,二者之间相互的作用力是造成文学对世界影响的重大原因。
也是在文学作品当中,二者的交互影响,使得文学作品在道德、哲学、伦理等方面具有更高层次的现实存在意义。
一、文学的本质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文字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其中诸子原创文学网站的内容最为全面,包括从儿童文学到诗歌、剧本、学术等一切形式和内容。
由此可见,文学的表现形式以及所涵盖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要探究文学的本质,我们首先应该将文学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对其历史进程的纵观以及对其涉及范围的横观,加以对文学特质的把握,在全面客观的分析下,得出我们对文学本质的理解。
在这样的视野下,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到,从文学出现以来,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从单一到多元、从宗教到纯文学的成长,并且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网络环境下,有了更多更新的表现手法和表达形式。
文学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
文学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文学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文学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
1.文学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往往承载着一定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
文学作品通过情节、人物、语言等手段,传递出作者对于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因此,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政治意识形态的一种载体和表现形式。
2.政治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政治意识形态包括政治理念、政治制度和政治权力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作家的思想观念和创作倾向。
作家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会影响其文学作品的主题选择、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等方面。
3.文学对政治意识形态具有反作用。
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揭示社会问题和不公正现象,从而对政治意识形态产生影响和改变。
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接受程度越高,其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也越大。
4.文学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
政治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文学创作,而文学作品又对政治意识形态产生反馈和影响。
这种互动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
5.在某些历史时期,文学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可能更为紧密。
例如,在革命时期或政治运动中,文学作品可能成为宣传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工具,强调特定的价值观和思想。
而在其他时期,文学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可能相对较弱,文学作品更多关注个人情感和艺术表达。
6.文学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关系也受到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和传统观念会影响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接受,进而影响文学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
总之,文学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
文学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既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又对政治意识形态产生反作用。
这种互动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受到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怎样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社会意识形态: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作者
所处社会时代的意识形态。
这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的观念、价值观和思潮。
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情
节、语言和主题等呈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的态
度和观点。
2.展现人类经验与意义:文学作品通过对人类生活、情感和
思想的表现,向读者展示了丰富的人类经验和智慧。
这些
经验和意义成为人们对自身和社会认知的重要参考,影响
和塑造个体和社会的价值观和观念。
3.塑造和影响文化观念:文学作品通过语言和艺术手法的运
用,塑造和影响了人们的文化观念。
它们不仅传递了特定
时代和社会的文化信息,还为社会提供了共同的文化符号
和共享的意义体验。
4.呈现主体性与存在感:文学作品通过个体的创造性和表达,
传达了作者的主体性和存在感。
这种主体性体现了个体的
情感、思想和内心世界,使作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感染力。
需要强调的是,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是相对而言的,它既有作品所处社会影响和创作者意图的反映,也受读者的解读和接受的影响。
不同的文学作品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性质,既可能反映现实社会,又可能超越现实社会。
同时,读者对文
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也受到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等的影响。
因此,理解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需要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解读,结合作品的语言、主题、叙述等要素,考察文学作品对社会、文化和个体的反映和塑造。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具有广阔的包容性
•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描写 的细致入微、深入曲折的程度,都是其他艺术 (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电视连续剧等)无 法相比的。因此,文学的审美最为辽阔丰富。在 文学的审美活动中,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情感或拥 抱或排斥或喜爱或憎恨一切,生活里的一切(美、 丑、悲、喜、崇高、卑下等),都可以当做审美 观照的对象,都可以成为作家读者的诗意的过滤。
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
从目的功能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岳飞 的《满江红》
•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 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 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 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 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 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
• (一)审美的含义
• (二)审美实现的条件 • • (三)文学审美活动的特点
审美的含义
• 审美是心理处于活跃状态的主体,在一 定的中介作用条件下,对于客体的美的观 照、感悟、判断。 换言之,审美是对事物 的情感评价。如感觉花很美(视觉),感 觉某首乐曲很好听(听觉(,感到某部小 说很动人(心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审美实现的条件
主体心理层(观照—感悟—判断)
特定的心理时空和心境
历史文化的积累
客观对象层(美、丑、崇高、卑下、悲、喜)
审美活动的过程是多层面协同的过程
• 主体心理层:“审”的愿望、要求和必要的 能力,以及主体心理功能的活跃。 • 客观对象层:包括美(美感)、丑(厌恶 感)、崇高(赞叹感)、卑下(蔑视感)、悲 (怜悯感)、喜(幽默感)等。 • 特定的心理时空和心境:在审美活动中,孤 立的事物若与主体各个方面的条件缺乏契合,那 是无所谓美不美的。 • 历史文化的积累:审美活动的实现还必须有 赖于主体的历史文化知识条件。
文学理论 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二、文学与话语
1、什么叫话语 任何意识形态都表现为话语形态,文学也 不例外。什么是话语?话语是人与人之间 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 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语境 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二、文学与话语
2、话语的五大要素 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五个要素: (1)说话人; (2)受话人; (3)文本; (4)沟通; (5)语境。
四、文学与反映
所谓文学的能动反映,是指文学在反映现 实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的选择或改造性质。 文学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 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 普遍性,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六个“更”。 在具体的文学话语活动中,受动反映与能 动反映总是难以分开地融合着的。
本节知识点
三、文学与社会
从整体上来说,文学话语的社会性更集中 地表现为,它或隐或现地代表着本集团、 本阶层、本阶级或本民族的利益。所谓物 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同病相怜,同好相济。
三、文学与社会
2、文学中自然景物的描写 至于文学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同样具有社 会性。自然景物只有同人的社会生活相联 系,或者成为人们生活的环境,或者作为 人们及其生活的象征,才能进入文学艺术 表现的范围。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四、文学与反映
浅析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第一 浪 退潮 后不 久 ,一 个 旨在 向官方提 供 指 导革 命 的思想 的 法兰 西 研 究 所 成 立 了 。其 负责 人 特 拉 西 ,倡 议 研 究 “ 思想 科 学 ” , 并且 为 之用 了一 个名 词 “ 意识 形 态 ” 。1 世纪 初 期 ,他 出版 了 9 《 意识 形态 概 论 》 一 书 ,系 统 地 解释 了这 个概 念 。他 把 意识 形 态定义为 “ 思想 的科 学 ”。意 识形 态并 不 仅仅 是 一种 描述 ,而 是 对 何 为真 何 为假 的有 决 定意 义 的探 究 。拥护 他 的 学说 的人们 不 久 就 被称 为 “ 识 学派 ” (d oo u s 意 ie l g e )。 “ 识 学派 ”受到 了拿 意 破 仑 的攻 击 ,拿 破仑 认 为他 们 的理 想与 自己 的 目标 是对 立 的 ,意 识 形态 专 家们 是 成事 不足 败 事有 余 的 “ 空想 家 ” ,他们 的思想 是 危 险 的 ,拿 破 仑用 意 识形 态 这个 词 指不 切实 际 的空 想 。从此 ,意 “ 识 形态 ” 自从 其 产 生 以来 一 直 是 一 个 复 杂 和 多变 的概 识 形态 获得 了双 重烙 印 ,其 一是 意识 形 态被 当作 一 个贬 义词 来使 意 念 ,处 于语 义丛 林之 中。意 识形 态 概念 在不 同的历 史 时期 ,在 不 用 ,其 二是 意识 形态 与政 治实 践联 系在 一起 。 同 的学者 那里 ,内涵 漂浮 不 定 ,众 说纷 纭 。 自从马 克 思主 义文 艺 二 、马 克思对 意识 形 态概 念的 革命 性改造 理 论 的产 生 , “ 识 形 态 ”这 一概 念 就 与文 学发 生 了密 切 的关 意 意 识形 态 在马 克 思之 后成 为 马克 思主 义 的一 个 重要 概念 。但 系,再到2 世纪初期传播到中国,产生 了广泛而又深入 的影响。 是 由于 在马 克 思 、恩格 斯 著作 中 ,对 意识 形 态概 念 的使 用有 几种 0 从意 识形 态理 论 到意 识形 态 文论 ,又 从 意识 形态 文 论到 文 学 的审 不 同含 义 ,这 一点 就成 为其 后 马 克思 主义 研 究者 们众 说 纷纭 、产 美 意 识形 态论 ,逐 渐 形成 关 于文 学与 意 识形 态 的一 种谱 系发 展 过 生争 论 的原 因 。对 于马 克 思著 作 中意识 形 态概 念 使用 的含 义 ,必 程 。本 文 重在 考察 “ 意识 形态 ”概 念 的流 变 过程 以及 文 学与 意 识 须 从 他 的根 本 思想 出发 ,抓 住 核心 著作 中的含 义 来思 考 。在 马克 形 态 的关系 问题 。 思著 作 中, 关于 意识 形 态概 念 含义 的表 述 ,最 重要 的两种 著作 就 “ 意识 形态 ”概 念 的产 生 是 《 意志 意 识 形态 》 和 《 德 <政 治经 济 学批 判 >序 言 》 。这 两 i 培根 的 “ 象 说 ” 。大 多 数 学 者 都 认 为 , 现 代 意 识 形 态 种 著 作奠 定 了马 克 思主 义关 于 意识 形态 概念 的根本 意义 ,是对 法 . 假 学 说 的源 头要 追 溯 到培 根 的 “ 象 说 ” 。在 《 工 具 》 中 ,培 国理性 主义 Ie lg 概念 的革 命性 改造 。 假 新 d oo y 根 指 出,人 类之 所 以无 法达 到 科学 真理 的殿堂 ,根 本 症 结在 于人 马 克 思和 恩格 斯 合 写的 《 意志 意 识形 态 》是 创立 关 于 自然 德 性本 身 的假 象和 错误 的概念 劫 持 了人 的理 解力 ,并且 困扰 着人 的 和 社会 发 展规 律 的真 正科 学 ,该 书 开头 就说 , “ 们迄 今 总是 自 人 心灵 。具体 言之 , 围 困人们 心灵 的 假象 有 四种 : “ 种族 假 象 ” 、 己造 出关 于 自己本 身 、关 于 自己是何 物 或应 当成 为 何物 的种 种虚 “ 穴假 象 ” 、 “ 场假 象 ” 、 “ 洞 市 剧场 假象 ” 。培 根 的 “ 四假 象 假 观念 。他 们 按照 自己关 于神 、关于 模 范人 等等 概念 来 建立 自己 说 ”对 于 “ 意识 形态 ”学说 具有 十 分重 要 的意 义 :就 意识 形态 的 的 关系 。” “ 这些 天真 幼 稚 的空想 构 成现 代 青年 黑 格尔 哲学 的核 内容而 言 ,它 成 为 了启 蒙 哲 学 家 们批 判各 种 非 理 性 现 象 ( 宗 心 。 ”… 如 马克 思 、恩格 斯 把黑 格 尔 的客观 唯 心主 义 和青 年 黑 教 、情感 等 ) 以为科 学和 理 性开 路 的重 要武 器 。培 根 的 “ 假象 理 格 尔派 的主 观 唯心 主义 ,以及 费尔 巴哈 唯物 主义 的不 彻底 性 、局 论 ”几乎 被法 国启蒙 运动 时 期每 一个 哲 学家 所 引用 。这 时 的哲 学 限性 和 形而 上 学性 ,都 作 为 “ 德意 志 意识 形态 ”来进 行批 判 。这 家 们 不再 把宗 教看 做 一种 社会 整合 的力量 ,而是 视 之为 一种 意 识 就 是 说 ,马 克 思、 恩格 斯把 青 年黑 格尔 派 的哲 学 思想 与法 国大 革 形 态偏 见 ,是 所有 迷 信 、错误 概念 、偏 见 的源 泉 。就 意 识 形态 的 命 时 的特 拉 西等 的 思想 进行 比较 ,认为 他 们都 是从 观念 即意识 形 来 源 而言 ,它 表征 了一种 重要 的唯物 主义 思 想 ,是 马克 思 的 “ 社 态 本 身 出发 去解 释 历史 , 而不 是从 历 史 、人们 的实 际生活 去解 释 观 念 。这 就 是 马克 思他 们把 本 书命 名为 《 德意 志 意识 形态 》 的原 会 存在 决定 社会 意识 ”的历史 唯物 主义论 断 的重 要前 兆 。 2 特 拉西 提 出 “ . 意识形 态 ”( ie lg ) 的概 念 。 “ 识 因 。在这 里 ,马 恩关 于 意识 形态 的用法 是 和拿 破仑 一样 的,是 把 do o y 意 形 态 ” ( ie lg )这 个词 是法 国哲 学家 德 斯蒂 ・ 德 ・ 特 拉 西 意 识形 态看 作是 虚假 观念 。 do o y 虽 然 马恩 是在 “ 虚假 观念 ”这个 意 义上 使用 意 识形 态概 念 , (e tt d Ta y D su t e r c )首 先使 用 的 。19 年 ,在法 国 大革 命 的 75
文学作品中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意义
文学作品中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意义文学作品是文化的结晶,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包含了作者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意义,这些内容贯穿整个作品,影响着读者的思想和认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意义。
一、人物形象反映意识形态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意识形态。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都反映了作者曹雪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贾宝玉的“荒唐无度”、“任性妄为”等性格特点,是作者对封建社会落后、腐败的一种审视和批判。
而林黛玉则体现了作者对女性地位的思考和关注,她自尊自爱、聪明智慧,她的悲剧结局也是在深刻反思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
在鲁迅的小说中,人物形象也充分表现了他的意识形态。
在《阿Q正传》中,阿Q的形象象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怯弱、逆来顺受、苦肉计”等传统思想,反映了作者对中国封建社会和农民的无助和无奈。
而在《狂人日记》中,则是通过主人公的疯狂无理行为,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痛恨和愤怒。
二、作品题材显现文化意义文学作品的题材也是表现作者意识形态和文化意义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红楼梦》以它独特的“贵族生活”题材为代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作品中描绘的金钗、绣墩、茶花等场景,体现了封建禁锢和氛围,同时也展现了文化的精致与优雅。
而在鲁迅的小说中,则以“人性的探讨”为题材,反映了中国社会的道德和人性问题。
作品中描写的“小人物的生存现状”,虽然看似琐碎,但却充满了强烈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呈现出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和思想。
三、语言文字传递文化价值文学作品的语言和文字也是表现文化意义和意识形态的载体之一。
语言和文字的运用方式、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直接体现了文学作品所处时代和文化的特点和风格。
例如《红楼梦》中的“草木春秋大变迁”的诗句,反映了作品中世界观和哲学观的特性。
而鲁迅的小说中,则常常使用独特的描写方式和比喻手法,以强烈的语言震慑力表达对封建社会和人性的反思和批判,如《阿Q正传》中“驴脑子”、“人烟浦”的形象描写等。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间接的,通过上层建筑中政治等中介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
文学创作和文学史研究,应当置于宏观的社会结构之中,才能对文学活动作出科学的解释。
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本源。
文学的唯一源泉是社会生活。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1、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商品意识形态。
“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
2、审美意识形态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方式的三个方面:从目的看,审美是无功利的;从方式看,审美是形象的;从态度看,审美是情感的。
参看康德《判断力批判》“审美判断力的四契机”“美的分析”:1)“非功利而生愉快”;美在对象的形式而非实际存在。
2)“无概念而有普遍性”,想象力与知性的自由运动,心理方面。
3)“无目的的目的性”,非客观目的,是主观目的,哲学概括。
4)“共同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审美之根源在社会。
2、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
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
3、文学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看起来只是一次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审美事件,但归根到底总是与某种思想、观念、意识联系在一起的。
举例:汪曾祺《受戒》4、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表现: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
(1)无功利与功利无功利(disinterested,又译无利害),指人的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审美的无功利性(disinterestedness)指作家或读者的创作或欣赏活动不指向直接的实际利益满足的特性。
非经济商业利益:“名画”拍卖。
意识形态问题 文艺作品
意识形态问题文艺作品
意识形态问题在文艺作品中是非常常见的。
文艺作品往往通过对于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反映来表达作者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一种价值观、信仰体系,它不仅存在于个人思想中,也存在于社会、政治等多个层面。
文学作品往往是对某种意识形态的表达和反映。
例如,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许多文学作品展现了对工人阶级的赞美和社会正义的追求;而在自由主义社会中,作品可能更多地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价值。
艺术作品也是表达意识形态的一种方式。
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都可以通过表演、演唱等方式传达作家或演员的意识形态。
例如,一些音乐作品可能表达对于和平、团结的追求;而一些舞蹈作品可能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展示。
意识形态问题在文艺作品中可能引起争议。
不同的人对于某种意识形态的接受程度不同,因此他们对某个作品的看法也会不同。
有时,一些作品因为表达了某种政治观点或触及了敏感问题而受到审查或争议。
总之,意识形态问题在文艺作品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它反映了作者或艺术家对于社会、政治、道德等问题的看法和价值观,同时也会引发公众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意识形态分析
当代中国文学中的意识形态分析意识形态是一种意见和价值观的信仰和思想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经常出现不同的政治和文化形式。
在现代文化发展环境中,意识形态更加深入文学作品,也更具有复杂性。
当代中国文学中,意识形态对作品的影响同样非常明显。
作家在创作时,常常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和个人命运的认知,通过文学作品来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
本文从作家的视角,对当代中国文学中的意识形态进行探讨。
一、“文革”的阴影中国文学的意识形态深受“文革”影响。
因此,即使在“文革”结束后的数十年里,中国文学仍然很难摆脱“左”“右”的政治分类,也很难摆脱中国文化的历史背景。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小说家往往被拉到政治反面思考的境地,对作品内容的选择会受到时代因素的限制。
中国作家大多数经验丰富,具有很高的政治敏感性,因此,阅读他们的作品时,我们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
二、毛泽东主义的继续中国文化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承认是显而易见的。
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当代中国作家珍视毛泽东论述的价值观。
即使当代作家毫不掩饰地抨击社会问题,他们没有完全否认毛泽东思想的合理性。
毕竟,毛泽东的理念在某些方面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此外,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的成果紧密相连,甚至成为中国文学中不可分的一部分。
“文革”时期诞生的大量文学作品,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价值。
三、民主思想和开放思想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文学中出现了追求民主思想和开放思想的热潮。
作家们于是就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绘着激进的价值观。
最近几年,中国文学作品中逐渐流入较为民主化和开放的价值观。
现代作家居住在一个充满深度和不碎性的国家,他们经历的不仅仅是质的变化,也是政治和社会观念的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作家倾向于摆脱传统思想和旧有的价值观念,而选择探寻新的价值观念。
他们经常关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问题。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和探索,提出新的价值观和思考。
四、个人主义和公民责任近年来,中国文学似乎更加关注个人主义和公民责任。
意识形态与文学的关系
意识形态与文学的关系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它体现了一种意识形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这种意识形态会在文学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这也是意识形态与文学的关系所在。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作者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显露。
文学作品创作的背景往往是特定的时代背景,因此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体验都会被时代背景所影响,并且传递给读者。
本文将分别从意识形态的理论和文学作品展开,探讨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意识形态的理论意识形态主要是指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哲学等方面的意识形态,它们通过教育、宣传、文化等手段被灌输给一定数量的人,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些人的思想、言行和行动。
同时,意识形态也反映了一定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体现了一种思维模式,是一种人们对现实的理解和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阶级的利益关系和意识形态需要所决定的。
意识形态的产生、传播和改变,最终是为了达到一定社会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文学就是因为文学家所处的社会存在的阶级、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才能在作品中通过某种语言形式来表现社会现实和文化政治的一面。
二、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文学作品中的意识形态主要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文学作品抒发的情绪也反映了某种社会阶级的愿景和思想,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同时,作品的语言、人物形象、结构等方面也被作者使用,营造出一种自己的意识形态。
例如,中国古人所说的“风雅之什”,即抒写人之情感、映发人之思想的文艺作品,在宋诗的语言中有一种华丽、雄丽、悲壮感,这种情感拥有一种使人的意志力量的威力,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尚和文艺追求。
同时,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方面也反映了时间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反映出了作者所处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所有这些因素都构成了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
三、意识形态与文学的关系有许多方面:一方面,意识形态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反映出来,甚至可以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创作;另一方面,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作品中的情节、语言、人物塑造等方面来理解社会的音乐观和世界观。
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文学创作是一个体现文化、历史与社会的过程,同时它也是意识形态的反映。
意识形态是指人们在执政者指导下接受的一系列价值观、信仰、观念和意识等。
在文学创作中,意识形态无疑会以某种形式进行表达和影响。
因此,想要深入解析文学创作所受到的意识形态影响,必须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意识形态会直接影响文学创作中的主题和内容。
文学在表现时,往往通过描写人物、事件、情感等元素,来抒发一定的思想倾向和主题。
这些思想倾向和主题直接受作者所处的意识形态熏陶。
例如,一些时期流行的社会主义思想,曾对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虽然文学是艺术,但作者自身的立场和意识形态常常会如影随形地贯穿整个作品。
某些时期,文学创作往往受到强大的政治干预,甚至受到审查和限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者为了获得更大自由度,可能会采用某种隐喻、比喻或别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所以,意识形态会直接产生文学主题的偏好和内容的变化。
其次,意识形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创作的美学意识。
美学是一种对艺术品审美的评价和赏析。
文学创作中的美学意识主要体现在文学形式、作品结构等层面。
志同道合的人可能会采用相似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他们的创作方式和技艺可能也会很相似。
某些时期中的文学作品往往显得统一而呆板,因为这些作品的作者都受到了相似的文化、思想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文学创作往往采用了“文艺革命”的口号,要求文学作品必须符合其内在的意识形态要求,否则就是反革命的作品。
这种文学审美标准的制定,几乎将文化和艺术作品新陈代谢的自然过程封杀了。
此外,在特定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也会对文学创作产生特别的影响。
在战争、革命、改革等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文学创作的要求和内容会有更多的特点和必然性。
例如,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文学创作往往强调表现人民英雄主义,反映反抗侵略者的斗争,这种反抗行为进一步加强了人民的凝聚力和民族自尊心。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包含着什么内涵呢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包含着什么内涵呢?一、文学与意识形态当我们面对着“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内涵”这个命题时,一般的解释方法是:意识形态指什么?审美意识形态有什么性质和内涵?文学具有怎样的审美意识形态特殊性?文学从本质上说属于意识形态。
根据社会科学和人文学常识,社会结构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层次构成,上层建筑由政治法律等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两个层次构成;意识形态又可以分成许多种类,如哲学意识形态、宗教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法律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等。
意识形态是关于人的情感、信念、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的总和,或者可看作是人对世界及自我的观念及其体现,它总是涉及人们所说、所写、所信仰的东西(话语体系)与人们身处其中的种种社会关系之间的复杂联系。
它表明话语领域存在着不同集团、阶层、阶级、民族或各种权力之间的复杂冲突与调解情形。
文学属于意识形态,同样具有这种一般性质。
任何意识形态都必然表现为话语形态,文学正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
话语,在语言学中原指“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单位的语段(text),通常限于指单个说话者传递信息的连续话语”。
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参见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59 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经济基础是社会结构中的最终决定力量,它制约着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比起政治法律制度,距离经济基础要远些,属于“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恩格斯语)。
文学和其他艺术属于审美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的距离更远。
它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经济基础,但这种关系是间接性的和有距离的;另一方面它有其特殊性: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从意识形态方面来透视文学,是因为,在现代人文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里,意识形态是一个具有强烈生命力的范畴,也是现代思想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和重要的分析参照系。
一体化意识形态与当代文学论文
一体化意识形态与当代文学论文随着当代社会不断发展和变化,一体化意识形态和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一体化意识形态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意识形态,它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融合力量,同时也对当代文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体化意识形态与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究。
首先,在政治层面上,一体化意识形态对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中,特定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意识形态,会要求文学作品符合其价值观和宣传口径,以达到政治宣传的目的。
这种文学作品更注重对国家政治形象的宣传,而非对现实生活的反映,造成了创作内容的“政治化”。
其次,在文化层面上,一体化意识形态对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体化意识形态在文化方面推行的是一种对传统价值观的发展和推广,强调现代价值观的发扬光大。
这种文化推广对于当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一体化意识形态的文化推广,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创作素材和表现手法,提高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也成为了一种文化内涵的表现形式,为传承和弘扬当地文化做出了贡献。
最后,在经济层面上,一体化意识形态和当代文学之间也存在着联系。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文学作品越来越倾向于市场化和商业化。
这种经济需求对于当代文学的创作方式和创作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更加注重文学市场的需求,以走向商业成功。
总之,一体化意识形态和当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联系也在不断变化和深化。
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需要更加注重文学作品的独立性和创新性,挖掘更多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生活真实性,不断推进当代文学与一体化意识形态的有机结合,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文学文化意识形态
3、研究现状
3、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特里·伊格尔顿文学文化意识形态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 方面:其理论形成的背景和原因、其在文学批评实践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文学批 评理论和方法的比较研究。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从宏观的角度对其理论进行阐 述和分析,而缺乏对其具体应用和实践的深入研究。
4、研究方法
文学文化意识形态
目录
01 一、文学中的文化意 识形态
02
二、文化内涵与民族 特色
03 三、意识形态分析: 政治、经济与文学
04
四、结论:回归文化 意识形态的本质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 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而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文化意识形态的重要性逐渐凸 显出来,成为了文学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本次演示将通过探讨文学与文 化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分析关键词在文学中的表现和内涵。
二、文化内涵与民族特色
文学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不同的民族文化所 孕育出的文学也各具特色,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例如,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之 间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其所处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密不可分。
1.文化元素与细节描写
1.文化元素与细节描写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和细节描写是体现其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重要手段 之一。通过描绘特定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以及历史背景,作品可以传递出深厚 的文化意蕴和民族特色。例如,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诗、词、曲、赋等文体具 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来表现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 情感体验,传递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
2.经济因素与文学发展
2.经济因素与文学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 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 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意识形态的内容, 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 系的反映。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 社会物质生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 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 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它们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文学的意识形态
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这主要是就文学区别于经济基础和政 治,法制制度来说的,同时,从另一方面讲,也是就文学与其 他意识形态共同具有的普遍性质来说的。由于作家主体总是具 有一定社会属性的人,这就导致文学作品的主观思想和情感评 价总是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也表现在,文学是一种社会性话语活动。 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 ①、文学话语的社会性(为什么说文学话语是社会的产物) 首先,文学的“唯一源泉,是社会生活” 其次,文学的 各种要素,无论是语词,格律,节奏,原型,比喻等,还是 主体的相应的审美“感觉”都是社会的产物。 再次,文学话 语的发展与变化最终取决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文学话语的 演变本身就是社会的发展与变化的一部分。 ②、文学是人学 社会是由无数个单个的人组成的,文学是研究人的学问 人始终居于文学所表现的一切生活现象的中心,文学归根到 底还是为了表现人的价值,追寻人生的意蕴。
③、文学的阶级性
文学话语的社会性还表现在,它或陷或显地代表着超个人的阶 层、阶级、民族或人民的利益,也就是说文学有阶级性。作家或读 者都属于一定的阶级和时付,因而他所创造或领导的话语结构必然 会带有他所属的社会集体的意识形态结构的特点,也就是说他不可 避免地要站在某一社会群体的立场上说话。 (例如:同是描写北宋末年梁山伯的农民起义,施耐庵就站在社会 下层人民的立场上,突出“宫逼民反”的主题,歌颂起义英雄仗义 疏财,扶弱抗奸。而俞万春的《荡寇志》就站台在上层统治者的立 场上,污蔑这场起义是不忠不义的盗寇行为。如同一部《红楼梦》, 溪笔谈没的人就看出不同的立意,才子看见了缠绵,道学家看见淫, 毛泽东看出了“革命”。(也就是我们所说看到了封建大家庭不能 可避免的衰败命运)“经学家看《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 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3.阶级性
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功能。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 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 所处的地位,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
4.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虽然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它有自身特有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的,归根结底 来源于社会存在。
意识形态的特征
1.现实性
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是纯粹空洞的东西。它有指向性, 总是指向现实。无论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还是居非统治地位的 思想、学说,要么是为了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要么是为了批判现存 的政治制度。
2.总体性
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 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
反映的另一种特性现实过程中所具有的积极 的选择或改造性质。
《西游记》里面的神魔世界是现实中所没有的,是 作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所魔幻的。 当然,作家在对 现实社会生活进行选择改造时,不能凭着一种先见或观 念,而必须自己去切身体验社会生活。 鲁迅非常重 视这一点,他写的阿Q坐牢时,曾经想喝醉酒到马路上打 警察,让自己也去坐牢,体验一下阿Q坐牢的情感,这样 写阿Q坐牢的心境才会真实。
意识形态有两种具有本质性区别的涵义:
1. 若将意识形态视其为一种无价值偏见的概念时,意识 形态可视为是想像、期望、价值及假设的总合。若考虑政治 的层面,则意识形态是“所有政治运动、利益集团、党派乃 至计划草案各自固有的愿景的”总和。 2. 卡尔· 马克思所理解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力关 系,是统治阶级为了欺骗和使权力关系具有合法性的产物, 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扭曲对于现实的认识,马克思也称其为上 层建筑。
3、文学与反映
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社会性话语活 动?我们认为,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文学是一种反映,在这 里, “反映”有两种特性:一是受动性,文学反映的受 动性,是指文学依赖或受制于现实社会的根本性质。也就是 说,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就可能有什么样的文学。举例说, 如果没有“五四”时期传统价值休系崩溃和“五四”新文化 运动,就很难有鲁迅的《呐喊》与《徬徨》。社会生活中有 阶级斗争,它就必然被反映在文学里。社会生活中远处不存 在意识形态,无处不存在权力,那么文学文本里当然也就到 处弥漫着意识形态。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文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意识形态,但文学更是审美的;文学 之所以为文学主要就在于文学的审美性。文学具有审美和意识形态 的双重性质,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 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 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正是以为文学具有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双重性 质,所以审美的无功利性、形象和情感特质往往遭遇来自意识形态 的功利、理性和认识等性质的挑战或抵抗。审美意识形态是一种交 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 动。因此,文学这种审美意识形态就具有三方面的特征:文学既是 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文学既是情感 的也是认识的。
文学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
概念:意识形态是一定团体中所有成员共同具有的认识、思想、信仰、
价值等。它是这个团体中每个成员对周围世界以及团体本身的认知体系, 反映了该团体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为团体的集体行为提供了合理性 辩护,同时也对个人行为提供一套约束。可以说,意识形态是普遍存在 的,社会中的任何团体,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都有自己的一套 意识形态体系。 但是,在任何国家中,作为政治合法性论据的官方意识形态只有一种。 作为一种统治工具的意识形态是付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情感、表象 和观念的总和,其根本特征是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用幻想的联系来取付 并掩蔽现实的联系。 例证: 想吃饭——一般思想;吃法——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