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东亚金融危机11页word文档
1997年成功抗击亚洲金融危机 中国展现大国风范
1997年成功抗击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展现大国风范 2009年09月08日16:40 新华网索罗斯【前言】1997年夏,亚洲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
在素有“金融强盗”之称的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自泰国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
在东南亚得手后,索罗斯决定移师香港。
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已黑云压城。
在请示中央政府后,特区政府果断决策,入市干预。
经过几轮“肉搏战”,国际炒家弹尽粮绝,落荒而逃。
香港取得最终胜利,保住了几十年的发展成果。
而为了帮助亚洲国家摆脱金融危机,中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不对人民币实行贬值,并通过国际机构和双边援助来支持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充分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导读】曾荫权:直面金融风暴压力巨大哭过两三次人民币坚持不贬值中国树立起负责任大国形象索罗斯操盘手透露制造亚洲金融危机全过程索罗斯其人:业余哲学家喜欢为别人花钱泰铢贬值点燃导火索金融危机从泰国蔓延到全亚洲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亚洲被世界上公认为新千年的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
当时的泰国,和许多亚洲国家一样,开始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入大量的中短期外资贷款,外债曾高达790亿美元。
在一片表面繁荣之下,泰国修建起许多空无一人而锃光发亮的办公大楼,韩国建立起了年产5百万辆小汽车的生产能力,这是当时韩国国内汽车市场容量的10倍。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出口下降、汇率偏高并维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
由美国“金融大鳄”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开始大量卖空泰铢,以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泰国政府不甘示弱,不惜血本以强硬手段进行对抗,在短短几天内耗资100多亿美元吸纳泰铢,但却徒劳无益。
泰国政府不当的干预手段反而被金融大鳄们利用,他们不断散布谣言,说泰国政府束手无策,一时间泰国金融市场被搅得一潭浑水、阴云翻滚。
97金融保卫战
投机者获利方式
• 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而利率急升将影 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 港币利率容易急升, 响股市大幅下跌。这样,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 响股市大幅下跌。这样,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后再 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 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 便可象在其他市场一样获得投机暴利。 便可象在其他市场一样获得投机暴利。 • 香港金融监管部门应对投机者的传统作法 香港金融监管部门应对投机者的传统作法———提高短期贷款 部门应对投机者的传统作法 提高短期贷款 利率。 利率。 • 投机者应对方法 投机者应对方法———没有进行即期拆借活动,而是预先屯集 没有进行即期拆借活动 没有进行即期拆借活动, 了大量的港元。 个很重要的来源是一些国际金融机构1998年 了大量的港元。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一些国际金融机构 年 上半年在香港发行一年至两年期的港元债券, 上半年在香港发行的一年至两年期的港元债券,总金额约为 300亿美元,年利息为 亿美元, 亿美元 年利息为11%。这些国际金融机构将这些港元掉期 。 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对冲基金。 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对冲基金。这些港元成为对 冲基金攻击香港金融市场的低成本筹码, 冲基金攻击香港金融市场的低成本筹码,使投机者具备了在汇 市进行套利的有利条件。 市进行套利的有利条件。而对冲基金又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大量 的远期美元以平衡风险。 的远期美元以平衡风险。
•
香港方面的回应
• 香港金融管理局一反过去被动做法,运用香港 香港金融管理局一反过去被动做法, 财政储备如数吸纳, 财政储备如数吸纳,而且将所吸纳的港元存入 香港银行体系 使得汇市稳定在 体系, 稳定在1美元兑换 香港银行体系,使得汇市稳定在 美元兑换 7.75港元的水平上,银行同业市场拆借利息也 港元的水平上, 港元的水平上 银行同业市场拆借利息也 保持稳定。 保持稳定。 • 恒指被打压到了 恒指被打压到了6660点后,港府组织港资、内 点后, 点后 港府组织港资、 地资金入市,与对手展开针对8月股指期货合 地资金入市,与对手展开针对 月股指期货合 约的争夺战。 约的争夺战。港府入市后大量买入国际炒家抛 空的8月股指期货合约 月股指期货合约, 空的 月股指期货合约,将期指由入市前的 6610点推高到 日的 点推高到24日的 外汇基金 点推高到 日的7820点,并动用外汇基金, 点 并动用外汇基金, 大手吸纳恒生指数蓝筹股 干预股市与期市。 蓝筹股, 股市与期市 大手吸纳恒生指数蓝筹股,干预股市与期市。
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_启示和对策_吴敬琏
●东亚金融危机研究 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启示和对策吴敬琏 魏加宁 1997年7月从泰国开始的金融风暴,在6个月的时间内席卷东亚广大地区,成为战后本地区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虽然我国至今还没有受到这场危机的直接冲击,但它所造成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
加之我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结构与本地区许多国家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因而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关情况,主动汲取教训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的问题在中国重演。
泡沫经济破灭的必然性经济气泡的生成,即某些资产的市价脱离它们的基础要素①而虚升,是市场经济中常有的现象。
然而,气泡的极度膨胀,即虚拟财富的无限增殖,却必然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所以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市场经济以来,气泡勃然兴起和忽焉破灭的悲喜剧可谓史不绝书。
最早的气泡事件是17世纪30年代的荷兰“郁金香疯狂”。
接着是1720年在英法两国同时发生的“南海气泡”和“密西西比气泡”。
本世纪上半期最有名的气泡事件是1929年的纽约股市大崩盘,这次崩盘导致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深陷其中的30年代大危机。
战后时期,80年代中期美国储蓄与信贷行业的崩溃、1987年“黑色星期一”纽约股市崩盘、1990年日本气泡破灭等等更是连绵不绝。
由于各次气泡膨胀的程度有所不同,政府的事后处置也有当否之分,危机的强度和表现形式也就有了很大的差异。
但是事件发生的基本轨迹大体相同。
首先,在危机爆发以前,某些资产(在近代通常是金融资产或房地产)的价格虚升,远远超过了它们的基础价值。
当17世纪30年代“郁金香疯狂”到了极点时,卖掉一个“名贵品种”的郁金香球茎可以买进一座位于阿姆斯特丹运河沿岸的住宅。
本世纪80年代后半期日本气泡经济的极盛时代,东京房地产的市价总额足以用来收购两个美国。
但是,气泡是不可能一直膨胀下去的。
当这些虚拟资产的价格被哄抬到某一高度时,必然发生行情的逆转,导致危机的爆发。
当危机发生时,持有虚拟资产的人们恐慌抛售,于是价格一落千丈。
1990年日本气泡经济破灭后股价跌落62%,房地产价格跌落70%,在气泡吹起时曾经大量贷出资金的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额高达8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政府的全年预算收入。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作者】石家铸【政治学院【内容提要】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形势产生了不容低估的负面影响。
今年以来中国对东亚国家出口涨幅明显回落,总体外贸出口增势减缓。
外贸部门和企业要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充分挖掘自身潜力,降低成本,提高出口能力,并利用国际上的一切有利条件,保证今年出口稳中求进。
同时要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加快调整我国出口市场结构、贸易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以适应国际贸易形势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金融危机/出口/影响及对策一、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严峻挑战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遭受危机的亚洲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我国在东亚的传统市场出现萎缩这场危机使东亚国家损失至少五、六千亿美元,经济大伤元气,普遍进入萧条状态,国民财富缩水,国内购买力下降,已无力进行大量进口商品。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
据预测,今年泰国、印尼、菲律宾、韩国经济将出现平均2.7%的负增长。
使我国对东亚的出口遇到严重障碍。
东南亚和韩国市场一般占我国出口的11.6%,而且一向被看成是很有希望的市场。
但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东亚国家市场近期前景暗淡。
(二)东南亚和韩国货币均大幅度贬值,加剧其出口产品同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均属发展中国家,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出口结构相似,出口商品多有雷同。
因此竞争性较强。
不过我国由于劳动力便宜,出口商品仍有价格优势。
但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泰铢、印尼盾、比索、林吉特等贬值50%到75%以上,汇率因素使得东亚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国际竞争力相对增强,对我国出口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构成挑战。
同时中国从稳定亚洲经济大局出发,坚决实行人民币不贬值政策,因此我国出口贸易面临严峻形势。
东南亚各国为增加外汇,摆脱危机,纷纷抓住目前有利时机发动出口攻势。
大量廉价的东南亚商品涌向国际市场,不能不对我国出口形成冲击。
(完整word版)东南亚金融危机始末
东南亚金融危机始末东南亚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而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已经开始酝酿。
当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
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97年以来,由于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未偿还债务急剧上升,泰国金融机构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并且发生了银行挤兑的事件.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并由此揭开了时至今日尚未平息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序幕。
(一)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波及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
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泰铢的暴跌在东南亚各国形成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货币风潮迅速波及到整个东南亚市场。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货币自由浮动。
菲律宾比索当天贬值11。
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印尼则宣布印尼盾汇率的波幅由8%扩大到12%;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201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经济理论解释-精选word文档 (4页)
201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经济理论解释-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经济理论解释【摘要】全球金融危机的频发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用经济学主要的经济理论来分析全球金融危机,而不过多地关注操作层面的问题,进而梳理和解释全球金融危机的形成发展和防范。
因而本文将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以及新自由主义等主要理论解释了全球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和根源以及相关对策等,为经济学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金融危机虚拟资本经济周期新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一、引言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201X年美国金融危机是较为典型的混合形式的危机,其爆发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虽然美国先后出台一系列救市计划和经济复苏政策,但其对全球经济体造成了巨大破坏和冲击,复苏迹象甚微。
部分学者认为美国金融危机根本原因是美国储蓄与投资之间比例的严重失衡而引起的庞大债务问题。
从美国金融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来看,可以说金融危机的本质是经济危机,具有相对过剩和消费异化两个层次。
流动性危机、信用违约危机、利率市场危机等引起的问题重创了国际金融体系,冲击各国实体经济,并进一步引发了社会危机,其危害性巨大。
因而全球金融危机的频发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应对金融危机 再忆“新政”奇迹-PPT文档资料
3、面对世界范围的金融冲击波,美国在救市, 日本在救市。之前还曾经各自为战、不愿意统 一协调的欧盟各国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金,独善其身已 不可能。面对危机,国际社会选择了积极的联 合应对。 4、国际合作 应对危机。2019年11月15日, 20国集团金融峰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国家主 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通力合作共度时 艰》的重要讲话。中国农历年伊始,温家宝总 理开始了“信心之旅”——访问欧洲四国和欧 盟
思想品德考点: 6、学会正确对待合作与竞争(b) 33、知道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 心(b) 38、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c) 28、运用实例说明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b) 30、理解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的重要性(b) 29、知道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a) 41、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 的公民(c) ……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 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 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 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这是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 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美国有一年失业率很高。 一个人工作找了很久,也 没找到。一天他在街上转悠,忽然一个人从建筑工 地的楼上掉了下来。他急忙跑到工头那儿问:“那 个刚掉下来的人的工作我可以接替吗?” 工头说:“不行,他的工作已经有人接替了。”“谁 呀?”“就是把他推下来的那个人呗。”
你知道这种现象是一种什么 现象?发生在什么时候?
I know 3 trades. I speak 3 languges. Fought for 3 years. Have 3 children. And no work for 3 months. But I only want one job. ‘我懂得三种外贸,会讲 三种语言,有三年工作经 历,有三个孩子,现在已 经找工作三个月了,但我 只要求一种工作’
浅谈中国政府成功应对97年亚洲金融危机
——浅谈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及中国政府的应对发生在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
1997年7月2日,泰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宣布,放弃了自1984年以来实行了14年的泰币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这标志着亚洲金融危机正式爆发。
很快,危机开始从泰国向其它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等蔓延。
到1998年被称为是发展奇迹的亚洲四小龙也没有逃脱这场厄运。
这不仅使已经连续10年高速增长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遭受到重创,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而且世界经济环境日益恶化。
这次金融危机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如金融体系、经济运行方式存在着严重缺陷。
同时也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职能提供了一个契机。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
各国有其具体的因素,但东南亚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说,有其共同的因素:1基本因素(1)各国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一是政府主导国家经济发展导致经济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领域银行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及向某些产业倾斜造成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优化;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监管机构对监管职能的疏忽,监管理念没有得到更好的深入和贯彻,监管的技术手段缺乏。
(2)经济发展以“出口导向型”的缺陷。
这种模式有利于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方法和资源加速本国经济发展,更快地融入国际市场,成为许多中小国家加速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重要路径。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缺陷:对国际市场形成过多地依赖,挤压国内消费和内需产业发展,高速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以牺牲国内消费来支持出口为代价的。
低价大量出口积累的外汇储备,只能投资于美国国债和其他国外资产。
(3)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
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
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Microsoft Word 文档
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金融风暴启示录对冲基金(Hedge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原指广泛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投资保值的一类基金,现今指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一种投资模式。
亚洲金融危机,又称亚洲金融风暴,是指1997年发源于泰国,之后进一步影响到临近亚洲国家,甚至全球货币、股票市场和其他资产价值的一场金融大危机。
其过程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7年7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投机者瞄准泰铢注入大量热钱,迫使泰国政府于7月2日宣布放弃实行了14年的泰币与美元挂钩的一揽子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亚洲金融危机正式爆发,并很快波及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其它东南亚国家;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香港,香港恒生指数自1996年以来首次跌破10000点;11月中旬,韩国爆发金融风暴,随之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由此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随之日元也大幅贬值,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使其遭遇失利。
继而因俄罗斯国家政策的突变,在俄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再次大伤元气,并带动美欧国家股市、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由此亚洲金融危机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
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
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
胡进、张才进:“全球金融动荡加剧的四大成因”, 《港澳经济》,1997年第3期。
而且过分集中于简单加工业。
结果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冲击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东南亚国家出口扩张势头放缓,带动经济增长下降,从而导致经常项目赤字、外汇储备减少,进而对固定汇率产生压力,最终使金融风暴在区内广泛爆发。
应对三次金融风暴,共和国有三大法宝[2页]
应对三次金融风暴,共和国有三大法宝肇始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持续影响我国经济。
如果往回看,就会想起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风暴。
其实,早在我们党建政建国之初,金融风暴就曾作为一种全新的、严峻的考验摆在共产党人面前。
回首共和国60年,经历了三次大的金融风暴,而我国应对这三次巨大挑战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决策,值得深思。
1949年夏,当共和国还是躁动于母腹中快要分娩的婴儿时,投机资本家在经济上自负地向共产党人发动了进攻。
他们先是大肆进行银元投机,继而妄图控制“两白一黑”(粮、棉、煤),操纵物价。
在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银元价格从6月1日到10日的10天内就上涨了两倍。
银元暴涨,带动了物价全面上涨,上海物价曾经在13天内上涨272.8%,并波及全国,严重影响了工商业发展和人民生活。
打惯了军事仗、政治仗的共产党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但新生的人民政权沉着应对,在陈云部署下,先后进行了1949年6月的“银元之战”,1949年10月到1950春的“米棉之战”,有力制止了银元投机,有效稳定了金融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平抑了物价,市场物价的控制权终于紧攥在新生的共和国手里,被毛主席称赞为“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共和国创立之初,革命先辈为新生共和国应对经济风险进行了艰辛探索。
共和国在迎击第一次金融风暴中,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倚重于行政手段,但在经济对策上的探索也已经起步,开始借助价值规律的威力打击投机者;宏观调控的端倪已经显现,当时成立的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统筹统一管理财政经济,财政、贸易、银行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行动,调动各种行政力量和经济资源,已经可以看到我们后来常说的宏观调控的运作雏形。
这为共和国在未来岁月里应对更加凶险的国际性金融风暴提供了宝贵经验遗产。
1997年7月从泰国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使踏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门槛不久的中国,突然置身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国际性金融风暴中。
但我国对内对外的举措,已经显示出新时期共产党人在应对经济尤其是金融风险上的前瞻、理性和责任意识。
案例分析亚洲金融危机与港元保卫战PPT课件
8月28日,在国际市场影响下,港股低开50余点,抛售 盘蜂拥而至。
15
为使恒指维持在7800点,港府严阵以待,整个上午,指 数在7800点以上窄幅波动。下午,抛盘仍然不断,但政府 已基本控制大市,恒生指数最终以7829.74点收市。
不详
8月期指好仓 9月期指淡仓
40000张 100000张
盈亏[亿元] 1.5 0.83 0.23 0.58 0.6 0 5 14
18
2.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港府干预行动的疑点:
✓港府干预名为捍卫联系汇率,但却在股市、期市大动手 脚。实际资料显示,港府抽紧银根,汇市接盘已经达到了 打击炒家的目的,似乎没有必要在股市和期指市场冒险;
若联系汇率制度被冲破,港币有即时贬值30%或以上的 可能,炒家将手上等值400亿港币的美元换回港币可获30%, 即120亿港币的利润;
若港府捍卫联汇制,必然以外汇基金接下沽空的港币, 从而导致利率上升,结果股票市场大跌,期指也大跌。假 恒指下挫3000点,那么50000张淡仓合约可挣75亿港币, 再加上现货市场收益,可获利至少100亿港币。
✓逼短线客平仓,进行主力决战
8月14日,港府与炒家的战幕正式拉开。首先高调入市 扫入蓝筹股,逼迫短线沽空客平仓,集中精力与国际炒家 决战。当日,港股劲升564点,升幅逾8%。收市报7224.69 点。誓言恒指将跌至5500点而在6500点狂沽期指的炒家被 迫离场。
13
8月20日,港府利用日元回稳的有利条件,于上午扫货, 加上市场其他程式买盘入市搏短线反弹,刺激恒指上升 260点,直逼7900点。是日,港府主要策略包括在现货市 场集中买入汇丰、香港电讯及和黄等大蓝筹股;在期货市 场开始买入9月期指;
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Microsoft Word 文档要点
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金融风暴启示录对冲基金(Hedge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原指广泛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投资保值的一类基金,现今指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一种投资模式。
亚洲金融危机,又称亚洲金融风暴,是指1997年发源于泰国,之后进一步影响到临近亚洲国家,甚至全球货币、股票市场和其他资产价值的一场金融大危机。
其过程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7年7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投机者瞄准泰铢注入大量热钱,迫使泰国政府于7月2日宣布放弃实行了14年的泰币与美元挂钩的一揽子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亚洲金融危机正式爆发,并很快波及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其它东南亚国家;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香港,香港恒生指数自1996年以来首次跌破10000点;11月中旬,韩国爆发金融风暴,随之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由此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随之日元也大幅贬值,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使其遭遇失利。
继而因俄罗斯国家政策的突变,在俄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再次大伤元气,并带动美欧国家股市、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由此亚洲金融危机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
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
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
胡进、张才进:“全球金融动荡加剧的四大成因”, 《港澳经济》,1997年第3期。
而且过分集中于简单加工业。
结果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冲击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东南亚国家出口扩张势头放缓,带动经济增长下降,从而导致经常项目赤字、外汇储备减少,进而对固定汇率产生压力,最终使金融风暴在区内广泛爆发。
东亚金融危机十年--回顾与反思
资本外流和对货币的投机性压力在该地区蔓延, 延至中国香港和台湾,后又波及区外的阿根廷、巴西、墨西哥
↓ 1998年下半年,卷土重来,造成俄罗斯卢布贬值,并发布债务延期偿付的
声明 ↓ 造成新兴市场金融工具严重和更普遍的衰落
一、危机是如何形成的
• 短期外债的形成 • 公司部门和金融部门的脆弱性
短期外债的形成
➢金融自由化步伐加快
➢ 缺乏对金融的审慎的监督与管理
东亚国家80年代末和90年代开放国内金融体系和外部 资本帐户时,没有大力加强审慎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使金融 机构在其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负债两方面都易于进行 过多的冒险.
1.2 1
0.8 0.6 0.4 0.2
0
印尼卢比的美元汇率指数(1995年1月-2005年12月),1995年1月=1
1995M1 1995M8 1996M3 1996M10 1997M5 1997M12 1998M7 1999M2 1999M9 2000M4 2000M11 2001M6 2002M1 2002M8 2003M3 2003M10 2004M5 2004M12 2005M7
隐患: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没有根本改变
1.2 1
0.8 0.6 0.4 0.2
0
菲律宾比索的美元汇率指数(1995年1月-2005年12月),1995年1月=1
1995M1 1995M7 1996M1 1996M7 1997M1 1997M7 1998M1 1998M7 1999M1 1999M7 2000M1 2000M7 2001M1 2001M7 2002M1 2002M7 2003M1 2003M7 2004M1 2004M7 2005M1 2005M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拯救东亚金融危机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和印尼、泰国等国各自在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而无效之后转而向国际货币经济组织(IMF)请求援助。
IMF在经过短暂研究并和相关国家进行谈判后,答应提供援助并在其主导下制定和实施了一套危机应对政策方案。
尽管在IMF出面组织下,国际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并帮助危机发生国家制定了相应的危机应对方案,但这些国家的宏观经济在危机爆发后的一年多的时间内仍经历了严重的衰退,其严重程度远超过了IMF和其它各方面的预期,只到99年初才显现出稳定和复苏的迹象。
本文准备就危机爆发后直至99年初这段时间内,东亚各国做出的各项政策反应和具体的宏观经济效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并试图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
一、IMF的经济稳定化计划为了应对外资流入的突然逆转,各国政府最开始时采取了直接干预外汇市场的方法,但由于危机发生国家几乎都面临着无法偿还外债的问题,为了防止出现债务违约和流动性困难而引起进一步的金融恐慌,国际社会从外部提供大量的官方援助是非常必要的。
不过,以IMF为主导的国际援助1虽然数量庞大,却仍不足以偿还印尼、韩国和泰国所有潜在的到期外国债务。
当名义汇率完全自由浮动时,政府不得不整体性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并对国内的企业和银行进行结构性改革。
政府希望这些做法能够使部分投资者恢复信心,从而成功地引导部分国际投资者将短期债权展期,同时也希望经常性项目的调整能部分减轻资本外流所产生的压力。
为了配合各国国内的经济调整,IMF推出了一整套宏观稳定化计划2。
计划最开始以恢复金融市场的信心和稳定汇率为核心,包括四部分:通过为央行和政府提供援助来偿还外债,并籍此直接或间接地稳定汇率3;保持财政预算平衡,紧缩信用,提高名义利率;关闭或重组陷入危机的金融性机构,严格金融监管;进行结构性改革,实施贸易自由化、企业私有化和政治民主化。
但上述计划在2019年8月到11月间的施行情况并不理想,汇率贬值的趋势未被遏止,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迅速流失。
在这种情况下,IMF不得不在2019年初对原有计划做出调整。
修正的计划包括:在各方协议的基础上,对部分外债的偿还进行展期;政府对所有的银行债务提供担保,对处于困境的金融机构实施重组,而不是一味地关闭;放弃财政盈余的目标,但仍然依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稳定汇率;坚持结构性改革。
在IMF为危机发生国家制定反危机的应对策略中,财政政策只占据了一个非1对于IMF的资金援助存在多方面的置疑,主要的理由是因为援助可能会引起更为严重的道德风险,参见Nunnenkamp(1999)。
2主要适用于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三国。
3IMF的援助在韩国和泰国主要是由央行直接借给银行,以偿还外债。
印尼的外债主要是由企业来担负,所以央行的外汇储备被用于外汇市场干预。
常次要的地位。
因为除了泰国之外,在危机方案出台时,危机发生国家所需的外部账户调整相对较小。
因此财政政策的制定主要考虑的是防止危机爆发后财政状况的恶化,同时为将来金融部门重组所需的费用预留空间,外部账户的调整则是制定财政政策时所考虑的次要问题。
而货币政策所着重的是减轻货币贬值的压力,防止超出实际经济所需的实际汇率调整,以避免引发贬值→通货膨胀→再贬值→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
另外,相关国家的竞争性贬值以及危机发生国家企业和银行部门因拥有很多外币债务,具有很大的汇率风险暴露,如果不尽量减轻货币贬值的压力而可能导致的债务负担加重。
在IMF整个的反危机政策方案中,结构性改革无疑是全面而又影响深远的,这些改革措施主要是针对引发危机的金融体系的弱点和企业的治理结构而提出的,其核心是重建危机发生国的金融体系。
IMF之所以要实施这样一个全面的应对策略,是由于不同政策之间具有相互的依赖性。
例如,如果在稳定宏观经济的同时不处理脆弱和无偿付能力的金融机构,那么由于必须向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货币政策就很难达到为稳定汇率而实行紧缩的目的,而财政收支状况也会因为政府必须提供的大量担保而恶化。
如果仅仅只只是整顿了那些出现了问题的金融机构,而不致力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审慎性的金融监管体系,那么也很难保证类似的金融危机不再重演。
同时,如果不能顺利地解决企业部门的债务问题,金融重建也不可能顺利地进行,这就需要在危机发生国国内建立有效的破产程序。
从而,IMF在制定其稳定化计划的时候,为了建立其方案的信誉,便同时在许多相关领域迅速进行了结构性改革。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马来西亚政府以维护经济自主权为由拒绝向IMF求助,而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自己的危机应对政策。
但除了没有外部资金援助和以增加进口关税等手段限制进口推动经常项目调整之外,马来西亚采取的反危机政策基本上是以IMF的方案为蓝本进行的,只是不受IMF的制约。
菲律宾在94年因受到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影响,本身仍在执行IMF制定的稳定性经济政策方案,在危机爆发时处于该政策方案的第三阶段,因此在危机爆发后自然地就处于IMF的政策监护状态下。
由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所具有的特殊性,下面本文将主要介绍韩国、印尼和泰国在IMF的指导下进行的具体的反危机政策措施,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提到它们。
二、债务重组与结构性改革金融部门和企业部门的脆弱表现是这次危机爆发的关键,危机爆发后,投资者的信心急剧下降,汇率体系崩溃,利率飞升和实际经济水平的下滑又放大了脆弱性,使得许多企业和金融机构陷入了财务困难。
由于这些问题在引发危机和在危机爆发后恢复经济增长和投资人信心方面所起的巨大影响,推动金融和企业部门改组的结构性改革,也就占据了各国应对危机的政策方案中的一个中心地位。
一般而言,类似这样改革计划大致上分成三部分:一是紧急的资金援助,以在短期内维持经济系统的稳定性;二是对不良债务进行重组;三是在长期内实施结构性改革。
(一)债务重组的基本方式按中介机构的职能,国际上将通行的债务处理方式划分为两类。
一类称为“伦敦方法”(London Approach),即由银行牵头的分散化债务处理,银行既是债权人,又是处理中介;另一类是集中化的债务处理,即将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集中到作为中介机构的第三方,如资产管理公司(AMC),由其负责处理。
在此次对东亚金融危机的拯救过程中,这两种方式均不同程度上得以应用。
“伦敦方法”的优点是:(1)有关借款人的情况,银行比AMC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2)银行对债务人采取支持的立场,不对贷款进行催收,有可能促使银行更加积极地进行贷款回收,并采取更加审慎的贷款准则和监督程序,以避免将来的损失;(3)在重组过程中银行可酌情提供再融资;(4)因为避免了将不良资产全部堆积到一起,其受行政干预的程度相对较浅。
政府或者央行的作用在于协调并促成各方达成和解协议。
和解方案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由相关方作出,政府没有权力保证方案的实施。
概言之,该方法意在于为处于财务困境中的企业提供喘息的空间,避免不必要的清算和破产,使债权人及相关利益方的损失最小化。
与银行主导的分散化债务处理相对应,AMC方式是将企业或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出来,转移到特定的资产管理机构,由AMC集中负责不良资产的出售、回收、重组及核销。
AMC的目标通常被概括为四个方面:(1)为金融机构的重组提供便利;(2)进行公司重组,以实现不良资产回收价值最大化;(3)对不良资产进行快速处置,以尽快实现资源的再配置;(4)稳定资产市场,将债务处置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
但由于目标的不兼容性,实践中AMC的目标或类型主要有两种:一类以资产的快速处置为首要目标;另一类以公司重组为主要目标。
AMC方式的优点包括(1)将资产集中到某一机构处置便于发挥该机构的技术和资源优势;(2)便于资产组合,实现资产证券化;(3)有利于所有权集中,以实施对债务人企业的有效管理和控制;(4)隔绝了原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借贷关系,便于贷款清收,同时有利于银行专注于核心业务;(5)债务处理方式更加灵活,手段也更加多样化。
(二)金融部门的重组虽然各国采取的具体方法的不同,各国采取的金融部门的改组政策仍有一些共同特性。
关闭无偿付能力的金融机构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
然而,各国在危机开始后关闭银行体系中的经营不善者的举动,并没有达到保护其银行体系中其它银行的良好目的,储户们纷纷从那些他们认为不安全的银行中提取存款,转而存入那些较大、较安全的银行,或者干脆将本币存款换成外币存款。
在印度尼西亚,由于印尼政府没有对储户的存款提供全额担保,政府在处理一些出了问题的金融机构时所采取的措施缺乏信服力,这个问题更显突出。
由于许多金融机构处于无偿付能力状态,金融部门改革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向金融体系重新注入资本。
为了鼓励私人资本更加积极地向银行体系注资,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变管制条件,如增加最少资本金要求。
然而,要让私人资本迅速向有问题的银行重新注资却有很多困难。
随着宏观经济条件的恶化和金融体系的困难日益显现,各国政府发觉过度依赖私人参与金融体系的重新注资和改组已不太现实,于是开始更加注意公共资金的作用。
随着公共资金的所起的地位的日益重要,几个危机发生国政府在金融系统中所占的权益比重也越来越大。
为了建立一个政府注入资金、接管、管理并最终出售银行体系坏帐的一个有效机制,印尼、韩国、泰国政府先后建立了一些机构来专门处理相关业务。
即AMC方法最终在银行重组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除了上述临时拯救措施外,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改进危机发生国的金融管制和监督框架,为金融体系在将来健康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否则仅仅限于现在积累下来的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上的问题而不理会造成这些问题的制度缺陷,成功也只可能是暂时的。
有鉴于此,各国都在初步解决了银行存款抽逃问题后,开始逐步加强贷款审查、资本充足率、外汇风险暴露方面的管理,力图建立一套符合巴塞尔准则的管制标准,同时还采取措施改进会计标准,提高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质量。
不过,类似措施的具体效果目前尚难以评价。
(三)企业部门的重组随着金融部门改革的推进,采取必要的补充措施,改革与之紧密相关的企业部门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在韩国和印尼,企业管理结构上的缺陷在开始制定反危机的政策时就被注意到了,但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企业重组的迫切性直到国内经济衰退不断深化,金融问题不断扩展的时候才引起了政府的足够重视。
总的看来,韩国、印尼和泰国在解决企业债务问题时基本上都采用的是所谓的“伦敦方式”。
依据一系列的自愿重组原则,债权人同意暂时不收回贷款,在明确偿还优先顺序的基础上一同努力找出债务偿还方法4。
为了使企业的债务重组顺利进行,危机发生国还制定了一些辅助性的法律和制度改革以利于企业重组和强化企业的管理结构,如韩国解除了其大型企业集团之间的交互担保,泰国加强了对企业重组债务的处理等。
这些法律和制度上的改革,特别是破产程序上的法律变化是企业债务重组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