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服务社会献爱心》(道德与法治鲁人版八年级上册)-1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优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优秀教案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第七课第二节服务社会教学设计第2课时 服务社会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教师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2课时:服务社会。

探讨为什么要服务社会以及如何服务社会。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奉献助我成长(一)服务社会的意义设计意图:通过曹师傅热心公益并带动周围人一起参与公益事业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服务社会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使学生关注公益活动,增强公益意识。

1.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2.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提示: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曹师傅服务社会的行为得到大家的肯定,因此能影响周围的人。

3.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师讲述: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二)服务社会全面发展1.阅读教材P81“探究与分享”2.小方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提示:通过参加义卖活动,小方与人交流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可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仅是帮助他人,也会使自身得到发展。

活动一:支教日记(多媒体展示材料)很多事情你不去做的时候,你就不可能去理解它。

以前上学的时候,总觉得当老师是件很容易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

刚开始由于自己准备不充分,对他们也不够了解,在上课的时候,总有些学生不能耐心地听课,也就在这时,第一次发现自己付出的劳动不被人所珍惜是多么的不开心和难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教学设计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教学设计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旨在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参与过一些社会服务活动,但对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掌握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乐于奉献,培养亲社会行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参与社会服务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服务社会的意义。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实践教学法: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参等相关资料。

2.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社会服务活动的视频、图片等素材。

4.提前联系相关部门,安排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社会服务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服务社会的话题。

提问:“你们参加过社会服务活动吗?感受如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教材中关于服务社会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八年级上册教案:服务社会

八年级上册教案:服务社会

八年级上册教案:服务社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服务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服务的意义和价值2.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3. 基本劳动技能的掌握4. 团队协作与集体荣誉5. 服务社会的实践与感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服务社会的理念付诸实践,并从中获得感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服务的意义、劳动的价值等理论知识。

2. 示范法:演示基本劳动技能,引导学生模仿实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服务社会的感悟。

4.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引起学生对服务社会的关注。

2. 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3. 演示基本劳动技能:教师示范,学生跟随实践,掌握基本劳动技能。

4. 团队协作与集体荣誉:讲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培养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5. 服务社会的实践与感悟:组织学生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感悟,并将感悟分享给其他同学。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服务社会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2. 评价学生劳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提升。

3. 评价学生基本劳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4. 评价学生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和感悟分享。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服务机构,了解不同领域服务社会的工作。

2. 邀请社区工作者或志愿者来校分享服务社会的心得体会。

3. 开展服务社会的主题活动,如义卖、环保活动等。

4. 引导学生参与学校志愿者团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八、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劳动工具、材料等实践教学资源。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服务社会》学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服务社会》学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服务社会》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和意义;2.理解志愿服务的概念和内容;3.能够描述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特点和作用;4.能够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高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习内容2.1 服务社会的意义1.社会服务的概念和特征;2.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和长远影响;3.个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意义。

2.2 志愿服务的概念和内容1.志愿服务的定义和内涵;2.志愿服务的类型和特点;3.志愿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2.3 社会志愿服务组织1.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概念和特点;2.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作用和意义;3.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分类和特点。

2.4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1.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安排;2.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和目标;3.志愿服务活动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三、学习方法1.定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观察、感受、求知,关注社会问题;3.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渠道,了解社会志愿服务信息。

四、学习实践4.1 志愿服务活动1.参加社区义务劳动;2.参加环保志愿服务;3.参加助残志愿服务。

4.2 改善社区环境1.组织社区环境卫生整治;2.倡导低碳环保、文明出行。

4.3 宣传志愿服务1.发布志愿服务信息;2.利用网络、媒体等渠道宣传志愿服务。

五、学习通过本次学习,我们了解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与意义,学习了志愿服务的概念、内容,以及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特点与作用。

我们深化了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了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最终,我们要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为人民、为自己做出贡献。

服务社会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服务社会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八上道法《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课题《7.2服务社会》册别八年级上册班级课时1课时备课人时间教学目标道德修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

健全人格:真诚、友善,拥有同理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具有互助精神。

责任意识: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

教学重点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意义教学难点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导入新课活动: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杭州亚运会志愿者》。

设问:看完视频,你有何启示?引导学生能够自觉服务和奉献社会,从而顺势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

结合视频内容,回答相应问题。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学习道法课的兴趣。

环节二:探究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意义知识点1: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分别展示三幅人物图片:图1为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图2为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图3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设问:上述人物为什么能够被人们大为称赞?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总结出: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有利于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知识点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依次展示图片:图1为义务植树、图2为当志愿讲解员、图3为小交警指挥交通、图4为写春联送祝福。

设问:参加上述活动对我们自身成长有什么积极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得出结论: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

结合图片内容,分别回答相应问题;跟着老师的节奏,完成相应知识笔记。

观察图片法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常见方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环节通过观察图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攻破知识点:奉献助我成长。

环节三:探究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 活动1:欣赏视频。

视频内容为:《抗击疫情的90后们》。

设问:当国家遇到重大灾难时,青年应该怎么做?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懂得: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年担当责任。

服务社会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服务社会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弘扬感恩他人、奉献社会的美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体味奉献的意义,培养奉献精神。

法治观念:增强劳动观念,爱岗敬业。

责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服务和奉献社会。

重难点: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

难点: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

学习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视频:《2022青岛市新时代好少年》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说一说:小羽为什么被评为青岛市新时代好少年?教师点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活动奉献爱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成为新时代建设者做好准备。

学生感悟:要积极服务和奉献社会。

引出课题。

《服务社会》一、奉献助我成长1.运用经验:小羽参加过的社会公益活动示例:看望革命老兵、捡拾垃圾、当志愿讲解员、爱心义卖赶大集2.小记者采访参加服务社会活动的经历及收获。

观看材料及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说一说:请大家分享曾经参加服务社会活动的经历及收获。

教师点拨:只有人人都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悟服务和奉献社会并不是高大上,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具有重要的人生意义和成长价值。

3.案例补充:时代楷模-朱彦夫思维冲浪:小组探究服务奉献社会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分小组上台交流自己的感悟。

教师归纳:①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断提高价值。

)②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二、奉献社会我践行1.热点聚焦人大代表苏明娟,观看视频并思考:苏明娟是怎样服务社会?我们如何向她学习?小组交流并发表观点。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分析《服务社会》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到作为社会的一员,要积极走近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公民素养,用微行动助推有温度的社会,为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思辨能力,但对服务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普遍还存在一些误区。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学生能够参与服务和奉献社会,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以课业压力大等理由拒绝参与。

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服务和奉献社会都是很宏大很遥远的事情,现在要把精力都放在好好学习上,服务社会是以后的事情。

此外,还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有哪些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二、教学目标1.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探究过程,提高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学会挖掘现象背后存在的问题,通过合作共学展开深度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实践。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服务社会的多方面意义,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愿,提升道德修养、责任意识。

3.通过对真实复杂的生活情境问题的探究与思考,帮助学生厘清误区,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了解服务社会的多元途径和形式,从参与走向更好的参与,落实健全人格。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2.教学难点:主动服务和奉献社会四、教育价值1.自我成长: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参与服务社会的积极性,提升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2.我与他人的关系:能够积极主动关爱他人,与人为善。

3.我与国家、社会的关系:理解服务社会的重要意义,弘扬为他人、社会服务的精神,积极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

五、教学设计新课导入向学生介绍今天项目式学习的主要环节,回顾前期已经完成的任务,为将要展开的学习与研究作铺垫。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进入下一阶段的项目式学习研究。

环节一:直击真问题1. 小组汇报问卷调查组、采访组、信息搜索组、拓展组共四个小组的小组代表上台进行展示,汇报各小组在前一阶段项目式学习中小组任务完成的情况。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二框,也是全书的重点章节。

教材围绕为什么热心公益和如何奉献,服务社会展开设计,列举身边的公益活动及参加公益活动的感受,提升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能力目标: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服务社会的意义。

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图片、故事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搜集服务社会的典型事例。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平凡的人-----城市建设者》问题:你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吗?你认为参加这种活动能给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教师总结、过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如何服务社会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

●目标导学一:奉献助我成长(一)我们为什么要主动服务社会?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活动一:我的价值在这里(学生阅读教材P80—81“探究与分享”)(1)思考:曹师傅的行为为什么能影响周围的人?(2)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教师讲述: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享用着社会所提供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人人都有责任回报社会,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公益活动的好处在于,帮助别人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因为可以为别人、为社会有所贡献,就会感觉个人不再是渺小的、隐藏于芸芸众生中的微小部分,而是对别人有意义的,为外界所认可的。

服务社会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服务社会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八上道法《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课程标准第二部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部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课标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部分: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2.整体感知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二框题。

本框题由“奉献助我成长”和“奉献社会我践行”两目组成。

本框题是第三单元的最后部分,基于对责任以及关爱他人的认识和理解,本框题侧重于对奉献社会的意义的理解以及具体做法的掌握,也是本单元的总结和提升内容。

本课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服务社会的生活场景切入,与学生一起探讨服务社会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做好本职工作等途径,践行奉献社会的理想。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等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理解。

大多数学生基本认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正向意义,在现实生活中能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但也有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通过本课的学习,分析服务和奉献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明确服务社会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努力服务和奉献社会。

三、教学目标1.道德修养: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

2.健全人格:真诚、友善,拥有同理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具有互助精神。

3.责任意识: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意义。

2.教学难点:践行服务和奉献社会。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导入展示2022南昌国际马拉松志愿者材料和图片,共招募2828名志愿者,他们为赛事提供礼仪接待、存取包、补给站、检录、安保、竞赛服务、医疗救护等志愿服务,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八方跑者。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服务社会》优质教学设计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2课时服务社会1.知识目标:懂得服务社会的意义;掌握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了解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及参加公益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2.能力目标: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自觉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识,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重点:(1)懂得服务社会的意义。

(2)掌握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做法。

2.难点:日常生活中将服务社会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一、导入新课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再没有心的沙漠,再没有爱的荒原,死神也望而却步,幸福之花处处开遍,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社会的温馨和谐,人间的美好,需要每个人服务社会、奉献爱心。

那么,服务社会有什么意义?我们应怎样服务社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有明确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奉献助我成长活动一:观察教材第80页“运用你的经验”中的四幅图片及内容探究:(1)图片中的行为有哪些共同点?(2)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与同学分享你的感受。

提示:(1)都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2)献血、义务卖报、探访敬老院老人等。

感受:参加这些活动,付出了辛苦和汗水,但也发自内心地高兴,增强了劳动意识与能力,更加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

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使学生明白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你我身边,甚至就发生在自己身上,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能够做到。

活动二: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材料一:“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

“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

他自认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部编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服务社会

部编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服务社会

精品教案二服务社会【教材分析】本框题主要引导学生明确奉献社会的意义,认识到我们应做一个奉献社会的人。

本框题包括两个目题的内容:第一目“奉献助我成长”,主要介绍为什么要奉献社会;第二目“奉献社会我践行”,主要介绍怎样做到奉献社会。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奉献社会”这一抽象概念理解还不到位,与此同时,他们已经享受着社会给他们带来的美好生活,享受着社会和他人带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学习这一课程,为他们融入社会、回报社会、自觉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提供了有力帮助。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服务、奉献社会的价值观,培养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世界观。

2.能力目标在生活中增强奉献社会的能力,提高爱岗敬业的践行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能促进全面发展;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做到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奉献助我成长。

2.教学难点:奉献社会我践行。

【教法学法】1.教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思考,课堂讨论启发学生思维,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知识框架,提高教学效率。

2.学法: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感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思考:试着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这句话教育我们不仅要努力读书提高自身素质,还要时刻关注社会生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积极面对社会生活,正确看待社会生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服务社会》。

新课教学环节一:奉献助我成长多媒体展示:助人为乐的郭明义“能够以一己之力帮助别人分担忧愁、减轻痛苦,能够使更多的病人及时输入救命的鲜血,能够使更多的贫困儿童露出幸福的微笑,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说这话的人叫郭明义。

郭明义是献血大王。

郭明义1989年开始第一次献血,从那以后他每年坚持来献血,一直坚持到现在。

服务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服务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服务社会-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服务社会”,以及服务社会的作用;2.了解服务社会的多种方式和渠道;3.通过案例分析,思考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4.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服务社会”的含义和意义;2.探究服务社会的方式和渠道。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2.如何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1.设计好教案和课件;2.准备案例分析材料,以及与服务社会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服务社会?•你有没有过为社会服务的经历?•你认为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活动二:讲解(15分钟)1.什么是“服务社会”?服务社会是指为了社会发展和人民福利而提供有益的服务。

服务社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进行,例如志愿者服务、慈善捐助、献血、义务教育等等。

2.服务社会有什么作用?服务社会的作用很多,例如:•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平等、公正、文明和谐的发展;•缓解社会矛盾和危机等。

3.服务社会的多种方式和渠道服务社会的方式和渠道很多,例如:•参加志愿者活动;•捐款、捐物;•参加慈善义卖;•献血;•捐赠图书、文化用品。

活动三: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部分案例,让学生讨论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例如:1.在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2.在学校开展义务劳动;3.在家庭中节约用水和电力;4.参加环保宣传活动等。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自己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活动四:总结反思(10分钟)在活动三中,学生思考了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教师可以在这个环节对学生的思考和行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服务社会奉献助我成长》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服务社会奉献助我成长》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如调查社区服务需求、策划志愿服务活动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成长。此外,小组合作还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他们在合作中追求卓越,提高学习效果。
3. 调查身边人参与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为今后开展相关活动提供参考。
五、案例亮点
1. 实践性教学:本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如社区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快乐,从而增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践性。这一亮点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行为,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4.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模拟活动中,体验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快乐,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社会、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强化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 分享一个自己或他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经历,谈谈感受和收获。
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与其他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重要性,并总结以下要点:
1. 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2. 参与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要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克服困难,实现自身价值。
3. 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将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五)作业小结

7.2 服务社会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7.2 服务社会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服务社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框是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二框,也是全书的重点章节。

教材围绕为什么热心公益和如何奉献,服务社会展开设计,列举身边的公益活动及参加公益活动的感受,提升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奉献社会的情感。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且已经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意识,但是他们对于关爱他人、服务和奉献社会的问题仍有着不同程度的认知和理解,仍有部分同学面对事情会意气用事,不能认识到做到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导致同学们缺少奉献精神,本节课在让学生知道服务社会的意义和如何服务社会的同时,也非常的注重要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袁辉的支教经历,总结出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2.通过分析志愿者的行为,结合自己参与社会公益的活动,归纳出奉献、服务社会的途径,培养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服务社会的意义2.真正落到实处,践行奉献社会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展示图示标志,学生猜一下这是什么标志?老师补充这个组织的人们有哪些举动,引导学生对志愿者有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问题引领,带动学生思考,引入本课课题。

)PPT呈现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袁辉的支教经历,总结出服务社会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2.通过分析志愿者的行为,结合自己参与社会公益的活动,归纳出奉献、服务社会的途径,培养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二)执行评价任务,自主、合作探究新知第一篇:服务社会我成长议题1:成长意义:服务社会有何价值?(本环节对应目标一的达成,及其相应评价任务的落实)袁辉——毕业时的“不同寻常选择”2012年,24岁的袁辉刚从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他正面临着人生下一个阶段的重要选择。

拿着导师的推荐信,袁辉来到南京一所杂志社面试,总编对他甚是满意。

在这里工作,年薪几十万,只要认真上班,努力干活,未来在南京必定有一个不错的发展。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教学设计5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教学设计5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服务社会》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亲社会行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关爱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都在发生变化。

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关注社会,关心他人,有较强的同情心。

但同时,他们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对社会现象产生误解,对服务社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学会关爱他人,培养亲社会行为。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

2.难点: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认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服务社会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2.案例材料:关于服务社会的案例,如志愿者活动、关爱弱势群体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4.小组讨论材料:卡片、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组关于服务社会的图片,如志愿者活动、关爱弱势群体等。

八年级上册教案:服务社会

八年级上册教案:服务社会

八年级上册教案:服务社会第一章:了解社会责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2.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亲近社会的情感。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树立责任意识。

【教学内容】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 社会责任的内涵3. 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

2. 新课导入:讲解社会责任的内涵,让学生了解责任来源于社会道德、习俗及法律等方面的要求。

3. 案例分析:分析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承担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第二章:参与志愿者活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热情。

3. 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提升自身能力,服务社会。

【教学内容】1. 志愿者活动的意义2. 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注意事项3. 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好处【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益活动。

2. 新课导入:讲解参与志愿者活动的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基本要求。

3. 案例分析:分析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好处,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策划和组织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第三章:亲近社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生活的意义,认识到社区是生活的重要组成。

2. 培养学生关心社区、服务社区的意识。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增进邻里关系。

【教学内容】1. 社区生活的意义2. 关心社区、服务社区的意识3. 参与社区活动的途径【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社区生活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

2. 新课导入:讲解关心社区、服务社区的意识,让学生了解自己在社区中的责任。

3. 案例分析:分析参与社区活动的途径,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与方式。

八年级上册教案:服务社会

八年级上册教案:服务社会

八年级上册教案:服务社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认识到作为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积极参与劳动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服务社会的意义:让学生了解服务社会对于个人成长、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2. 承担社会责任: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关心他人,关爱集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树立责任意识。

3. 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劳动习惯。

4. 积极参与劳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学校、社区的劳动,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 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服务社会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与劳动的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1.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服务社会、承担责任等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人物事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服务社会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知识点:讲解服务社会、承担责任、热爱劳动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人物事迹,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如何参与劳动、服务社会等话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5.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参与家务、学校、社区的劳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服务机构,如养老院、孤儿院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服务社会的感觉,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服务社会 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

服务社会 学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1)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2框服务社会一、【课程标准】积极参加公共生活,自觉爱护公益设施,遵守公共秩序,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二、【学习目标】三、【预习导航】1.服务社会体现_____________。

只有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________和________,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2.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______________。

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_______不断拓展,知识不断丰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不断提升,______________不断提高。

3.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年_____________。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先进青年的_____________,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______________的助手和_____________。

4.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社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

5.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________________,爱岗敬业。

四、【课堂检测】1.自觉服务社会是亲近社会的重要表现。

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A.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和法定义务B.遵守社会公德,善于明辨是非C.关心时事政治D.关心他人,乐于奉献2.志愿者积极参加“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公益活动,他们不辞辛劳到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不仅帮助居民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增强居民环保意识,也提高了自己与居民沟通的能力。

这说明()A.参加公益活动只能走进社区B.志愿者承担社会责任没有任何收获C.参加志愿活动就是为了获得他人赞许D.志愿者奉献社会,自身能力也得以提升3.辽宁葫芦岛六旬夫妇吕国银、李文霞承包荒山16年,花光积蓄为村里修路种树,只为方便大家出行,造福子孙后代。

如今山路修通,荒山变成“花果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社会献爱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随着学生生活领域扩展和行为能力增强,他们将深入参与社会与国家生活,本册教材围绕生活与权力,以公民享有的权力为主线,通过生活案例普及法律知识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享受权利、履行义务,引领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道德修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懂得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忠于职守;理解乐于奉献的道理。

了解个人责任,注重培养和提高社会活动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程学习,举出身边服务社会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服务社会的重要性,明白如何去奉献社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形成责任意识,明确对国家对社会责任是第一位的;知道亲近社会、服务社会,不仅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还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社会的责任
【教学难点】
如何去奉献社会,献爱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都应该知道要自觉服务于社会,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如何服务社会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引出本课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为什么要服务社会;如何去服务社会,献爱心
1.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他人和社会。

家人的呵护、老师的教诲、朋友的帮助以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爱,给予我们不可缺少的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

青少年还享有法律赋予的特殊保护,得到了来自全社会的特殊关爱。

关爱从来都是相互的,每个人在得到他人和社会关爱的同时,也应该主动回报他人和社会。

父母需要我们去孝敬,同学需要我们去关心,身处困境的人需要我们的帮助,公益事业需要我们参与,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会使我们感到由衷的幸福。

我们都渴望生活在一个人人友爱,互相关心的和谐社会中,美好的社会生活离不开无私的奉献和不计回报的付出。

假如人人都只关心“我能得到什么”,整个社会就会如同一片荒原,带给人们的是冷漠。

如果我们都有一副“热心肠”,主动关心帮助周围的人,让爱心和善举像微笑一样相互传递,社会就会成为一片爱的绿洲。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让我们共同营造温暖的社会氛围,共同享受美好的生活。

2.服务他人和社会,从关心和帮助身边人做起。

我们不仅要体贴父母,尊重老师,关爱同学,善待邻里,还要在生活中体察他人的需要,学会谦让,学会分享,乐于助人。

对那些身处困境的陌生人抱有一份同情心,主动关系帮他人。

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也是我们能够做到的。

例如:协助维护社区秩序,让大家过得安定舒心;开展居民互助、关心帮助孤寡老人的活动,增加邻里感情;维护社区环境卫生,让身边的环境赏心悦目;开展社区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等。

组织开展社区公益活动,是服务他人和社区的新形式。

参与公益活动是共建美好社会生活对所有公民的要求。

公益活动包括志愿服务、公益宣传、环境保护、关爱弱势群体、为灾区捐款捐物等多种内容和形式。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可以根据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选择恰当的方式参加公益活动;有条件的话,也可以策划、组织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公益活动。

【设计意图】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有服务他人和社会的意识,总可以为他人和社会做些事情,这就是爱的奉献。

三、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奉献助我成长和奉献社会我践行,知道奉献社会体现人生价值,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懂得了奉献和服务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我们要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感情升华。

四、巩固练习
2016里约奥运赛场上,中国女排姑娘们团结一致,一路力克强敌,时隔12年重夺奥运冠军!女排精神,再次激励了亿万中国人!《感动中国》2016年度特别致敬,中国女排!思考:这些都是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典范,他们的行为给了你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加强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

◆教学反思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