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三年级上语文说课稿池上_长春版学习专用
池上说课稿怎么写
池上说课稿怎么写池上说课稿怎么写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册第5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池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
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教学难点: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古诗教学要着眼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朗读练习,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用意。
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法、讨论法等。
2、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多读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去理解古诗、学法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
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
《池上》说课稿+评课稿
《池上》说课稿+评课稿《池上》说课稿说教材﹙一﹚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池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
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教学难点: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说教法、学法1、教法:古诗教学要着眼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朗读练习,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用意。
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法、讨论法等。
2、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多读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去理解古诗、学法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
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
《池上》说课稿+评课稿
《池上》说课稿+评课稿《池上》说课稿说教材﹙一﹚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池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
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教学难点: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说教法、学法1、教法:古诗教学要着眼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朗读练习,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用意。
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法、讨论法等。
2、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多读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去理解古诗、学法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
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
《池上》说课稿+评课稿
《池上》说课稿+评课稿《池上》说课稿说教材﹙一﹚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池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
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教学难点: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说教法、学法1、教法:古诗教学要着眼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朗读练习,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用意。
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法、讨论法等。
2、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多读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去理解古诗、学法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
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
【教育资料】《池上》说课材料学习专用
《池上》说课材料一、说教材﹙一﹚《池上》。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
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教学难点: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古诗教学要着眼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朗读练习,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用意。
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法、讨论法等。
2、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多读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去理解古诗、学法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
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
三年级上语文教学案例池上_长春版
【案例背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语文教学服务,获得语文学科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是一个崭新而又充满朝气的领域。
现代远程技术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为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和途径,而远程资源的充分运用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更方便快捷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发展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
远程教育资源给我们提供了《知识乐园》《教案示例》和《名师课堂实录》以及拓展练习等丰富的内容,其中《媒体展示》结合了课文内容,设置了配音朗读、生字词书写展示、重点字词的理解,既方便又实用。
将它融入多媒体技术中并与语文学科整合,既能运用它信息量大、涉及面广、作用域宽,又能利用生动的画面、精彩的情节、逼真的音响效果等给学生以视听享受,引起情感的共鸣、心灵的震撼,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又能创设教学情境,声画同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从而增强感知力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更有助于体味作品情感,提高朗读能力,开发创造潜能。
除此,教师教学方法与方式单一,“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使教学改革步履维艰,使课堂色彩单调。
教师千方百计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并运用了“三机一幕”可教育资源匮乏,使课堂启而不发,灵而不活。
现代远程教育是教育改革与革新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新型教育体系、模式的过程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
远程教育资源就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让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收到实效。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线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池上》说课稿+评课稿
《池上》说课稿+评课稿《池上》说课稿说教材﹙一﹚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池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
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教学难点: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说教法、学法1、教法:古诗教学要着眼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朗读练习,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用意。
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法、讨论法等。
2、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多读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去理解古诗、学法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
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
古诗《池上》说课稿
古诗《池上》说课稿一、说教材《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
这首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所选的《池上》不仅是古诗鉴赏的优秀范例,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古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展示了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通过对诗中景物描绘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创作手法。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审美情感。
4. 借助古诗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主要内容:《池上》是一首描绘夏日池塘美景的五言绝句,诗中通过描写荷花、蜻蜓、鱼儿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全诗如下: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朗读并背诵《池上》。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掌握古诗的基本鉴赏方法。
(3)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运用启发式、问答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池上》。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体会诗歌意境。
(3)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突破古诗文学习的障碍。
在后续的说课环节中,我们将针对这些重难点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和分析。
四、说教法在教学《池上》这首古诗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思考深度。
池上说课稿
池上说课稿一、说教材《池上》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经典课文,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将我们带入了一个清新脱俗的意境。
这篇课文在教材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培养审美情感:课文以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池塘的美景,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2.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课文中的生动词语和精彩句式,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课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使他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在课文中的地位:作为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它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作者内心情感的抒发。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借鉴。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池塘景色,包括池水、荷叶、蜻蜓、小鸟等元素,通过这些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夏日池塘的生机盎然。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生字、生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描绘的景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3)通过观察、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
三、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生字、生词。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描绘的景象。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如何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这些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四、说教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池上》这篇课文,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池上》优秀教案(精品)
《池上》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诗的意境,体会童真童年趣。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结合。
课前准备教学准备:课及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红色的笑脸,让人想起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它的题目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理解题目含义。
二、新课学习A.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B.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②学习新词:浮萍,理解词义,练习书写。
(2)齐读诗歌。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024《池上》说课稿范文
2024《池上》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池上》,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池上》是2024《中国文学》课本中的一篇课文。
它是一篇唐代白居易的短篇诗歌作品,通过描绘池塘中的荷花景色,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美的感受,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课文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难点是:培养学生对诗歌进行鉴赏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一些适合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方面,我将采用导入法、讲解法和讨论法,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学法方面,我鼓励学生进行个人阅读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课文课件、诗歌欣赏材料和课堂讨论的活动设计。
课文课件能够直观呈现课文内容,诗歌欣赏材料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而课堂讨论的活动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堂开始前,我会给学生出一道题目:“你有没有想过池塘中的荷花是如何生长的?请用你的想象力描绘一下。
”这样的引导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兴趣。
环节二、导读课文,提醒学生关注重要信息。
在课文导读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重点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同时,我会提醒学生注意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子,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池上》说课稿+评课稿
《池上》说课稿+评课稿《池上》说课稿说教材﹙一﹚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池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
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教学难点: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说教法、学法1、教法:古诗教学要着眼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朗读练习,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用意。
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法、讨论法等。
2、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多读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去理解古诗、学法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
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
《池上》说课稿+评课稿
《池上》说课稿+评课稿《池上》说课稿说教材﹙一﹚教学内容:XXX第八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池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XXX所作。
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
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XXX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味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第1页2、教学难点: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说教法、学法1、教法:古诗教学要着眼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经由进程组织生动生动、科学有效的朗诵练,指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味用意。
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味法、讨论法等。
2、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多读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去理解古诗、学法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
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研究方法。
说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同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研究一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第2页诗歌的作者是XXX,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
《池上》说课稿+评课稿
《池上》说课稿+评课稿《池上》说课稿说教材﹙一﹚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池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
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教学难点: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说教法、学法1、教法:古诗教学要着眼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朗读练习,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用意。
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法、讨论法等。
2、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多读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去理解古诗、学法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
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说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3、简介作者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
《池上》说课稿
《池上》说课稿《池上》说课稿《池上》这首诗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接下来,小编把精心挑选的《池上》说课稿分享给大家,欢迎你们阅读和借鉴。
《池上》说课稿篇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中“偷”“不解”的意思。
2、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课前准备课件一、课前导语,揭示诗题。
1.小朋友们,再过不久,池塘里的荷花就会盛开。
瞧,多美的池塘啊!你们看到了什么? 2.一天,唐代诗人白居易也被满池的荷花吸引,来到池塘边,他看到了什么呢?板书:池上。
谁愿意读题目?(池上在这首诗中就是指在长满荷花的池塘里。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们先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全诗,生字用红色的字:撑、艇、萍、踪这些红色的字你能读准吗?谁来试一试?(评:后鼻音读的真准)齐读这些生字,读两遍。
(2)把这些字放到诗句中,谁想读? 3.读诗,不仅要读正确流利,还要能读出诗的节奏。
这首诗该怎样读,怎样停顿呢? 4.小朋友们听老师读。
你们也想试试吗?(标出停顿符号)给你们一点提示,自己先练练。
5.结合文中的插图想一想,池塘上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小娃偷采白莲)相机讲解:莲蓬白嫩,可以吃。
三、理解诗歌,体会意境。
1.诗中白居易这样描绘:“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男生读。
(1)孩子们,小娃真的是在“偷”人家的白莲吗?生:绝对不是真的在“偷”,因为他脸上看不出一点紧张和害怕。
生:小娃这么小,这么天真,不会想到真去偷人家的东西。
生:说不定是家里种的的,因为他不但有小艇,而且他还会撑呢!说明他经常跟着父母出入这一片池塘。
生:农村有很多荷花和荷叶,小娃去摘不算“偷”。
师:看来这里的“偷”不是偷东西,而是不想让别人知道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21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池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诗中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前两句写一个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
后两句写他不懂得藏匿行踪,悠然自得地冲开浮萍撑船回来,只见身后浮萍分开,一时合不拢。
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2、教学难点: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匿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古诗教学要着眼与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强调以读为本,通过组织生动活泼、科学有效的朗读练习,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感悟形象,体验情感,体会用意。
因此,我运用了以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品味语言、畅谈感受、诵读体会法、讨论法等。
2、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多读古诗,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去理解古诗、学法去品味语言、畅谈感受,体会诗人的情感。
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学生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这就是《池上》。
﹙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
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布置初学。
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摩诗意。
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
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藏匿。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
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
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己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读诗
⑴学生练读。
⑵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调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读
2、说诗
⑴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成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⑵学生练说。
⑶教师引导指点。
①“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等。
②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现了纯真美好的童趣。
3、写感受
⑴提出问题。
写下自己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己的体会。
一两句也行/
⑵交流评价。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产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阐述自己的见解。
读、说、想、写贯穿整个环节。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设计理念:古诗要能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己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
3、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画。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
池上童真、童趣
不解浮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