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社会学
00294劳动社会学
00294劳动社会学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科学,形成于19世纪20-30年代。
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法国,1959年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利首次使用这词。
2.劳动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选择或名词解释)3.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
(单选)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4.冲突: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她是一种基本的人类特质和社会特质。
5.冲突理论所重视的不仅是个人的、人际之间的或文化的层次,而是社会现实的结构层次,主要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影响。
6.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方法。
其结构主要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
7.社会统计法:运用统计学原理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
单选:1.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
(单选)2.马克思是最早对劳动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经济社会学家。
3.迪尔凯姆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功能主义、结构主义、社会语言学和后现代性的研究都有深远的影响。
4.马克斯·韦伯是一名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对劳动社会学的发展作出过的重要贡献。
5.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
6、梅耶——“霍桑实验”,他认为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
多选或简答:1.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内容的六个部分:(1)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2)劳动者(3)劳动的社会关系(4)劳动的社会结构(5)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6)劳动与社会变迁。
2.反映劳动社会学的经典理论的人物:马克思、迪尔凯姆、韦伯、泰勒与梅耶。
3.科层制(韦伯)的基本要素: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及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②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广东省2024年4月自学考试《00294劳动社会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广东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社会学课程代码:0029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劳动社会学理论在1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各大流派主要经历的发展阶段个数是A、1B、2C、3D、42、在劳资关系法规下,集体谈判制度成为调整劳资关系的一个主要途径,该谈判制度的两大组织是A、工会与政府B、工会与雇主C、雇主与政府D、劳工与雇主3、基于劳动的个性,可以对劳动作出一些分类,其中,从劳动成果与劳动者关系划分,可将劳动分为A、潜劳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B、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4、将劳动者行为分为劳动性行为和非劳动性行为的依据是A、劳动者行为的组织特征B、劳动者行为与生产劳动过程有无直接联系C、劳动者行为的个性特征D、劳动者行为的技术实现程度5、影响劳动者劳动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A、劳动者的收入水平B、闲暇时间的多少C、劳动环境的好坏D、社会地位的高低6、我国曾出现过的“当兵热”“从政热”到“高考热”“考研热”,再到“出国热”“外企热”等,说明了职业特征中的A、社会性B、时代性C、差异性D、层次性7、根据年龄与职业流动的关系,下列在职业流动率上与其他三项存在显著差别的职业是A、办事员B、公务员C、单位负责人D、商业人员8、一个保险公司的经理把其组织设计成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汽车保险、家庭保险等不同部分,其划分依据是A、按计划项目设置B、按客户设置C、按产品设置D、按功能设置9、韦伯提出了三种权力的概念,其中来源于别人的崇拜和追随的一种权力是A、传统权力B、世袭权力C、法定权力D、超凡权力10、提出“结构不公平”理论的学派是A、新保守派B、正统多元论学派C、自由改革主义学派D、管理主义学派11、下列不属于工会基本性质的是A、群众性B、阶级性C、社会性D、盈利性12、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的经济依据是A、要素所有权B、按劳分配C、市场经济D、计划经济13、推进机会均等的目的是A、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B、给人们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制度安排C、反对财富分配差距的存在D、推进政府体制改革14、劳动政策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它反映的是A、雇佣关系B、平等关系C、宗族关系D、利益关系15、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国家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是A、福利型B、自助型C、保险型D、国家保障型16、根据政府法令举办的,以失业为给付条件,由国家按劳动法规在一定期限内对失业者发放失业救济金的社会保险制度是A、医疗保险B、失业保险C、养老保险D、工伤保险17、下列属于失业者的一种情况是A、在校学生B、16岁以下无工作者C、有劳动能力但暂时不想参加工作的人D、有劳动能力、有参加工作的意愿,但找不到工作的人18、下列不属于劳动力转移负面效应的是A、强迫性B、盲动性C、紊乱性D、无序性19、下列不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特征的是A、经济利益的贫困性B、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C、承受力的脆弱性D、社会地位的不稳定性20、导致社会分层产生的直接根源是A、社会发展B、社会差别C、社会贫富D、社会分工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劳动社会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结论119世纪20—30年代。
P12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展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效劳活动。
P13P24、劳①处于劳动年龄围,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②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③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④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P25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效劳活动的社会人。
P26功能及其运行规律进展研究的分支社会学。
其研究容:①劳动社会学根本理论②劳动者③劳动的社会关系④劳动的社会构造⑤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⑥劳动与社会变迁P3 ~ P47、科层制的根本要素是: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②这些附属关系受严格的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
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的体系。
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P68、①泰勒,经济人②梅耶,霍桑试验,社会人③制度学派的观点主要源自韦布夫妇10、古典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P811、现代劳动社会学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学说。
它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45-1975年前后;二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P812、新马克思主义,又称新马学派或激进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普兰查斯、汤姆森及马勒等。
1314、新制度主义学派包括新集体主义、法团主义、新放任主义。
P1115、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根本观点:实际观点、实证观点、整体观点、开展的观点16、劳动社会学的根本研究类型:①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②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③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17、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P17①社会调查法〔常用的有:文献、访问/访谈法、问卷和实验四种调查法〕问卷的构造一般包括前言、主体和结语三个组成局部。
究,而需要在占有大量实证性材料根底上进展定量分析。
③比拟分析法。
④参与调查法。
也称实地观察法,是社会学常用的方法,指观察者有目的、有方案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直接了解当前正在发生的、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现象。
劳动社会学
• 劳动
– 含义:劳动=生产活动+服务活动
– 本质特征:自觉性、目的性、创造性
– 重要性
• 劳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
•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 是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活动 • 劳动同时创造了财富
• 劳动者
– 地位:主体;基本要素 – 广义:具有劳动能力+从事社会生产劳动 – 狭义:前提+劳动能力+劳动岗位+劳动规范+活动 – 四要素
• 狭义——企业、劳动者 • 广义——企业、劳动者、国家、市场
– 市场经济运行主体之间关系
• 四个要素 • 六对关系——市场经济体制结构 • 最主要的关系——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 两方关系
– 最主要的关系: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 实质:劳动交换关系——经济交换+社会交换
• 三方关系与三方性结构
第二节 劳动的社会关系
• 劳动的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
– 劳动的自然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 – 劳动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价值创造
• 是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 是收到社会制度、国家和市场影响下的劳动关系
– 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是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 统一体。
• 市场机制基本关系
– 市场经济的经济运行主体
– 中国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 传统的中国人际关系 • 新型人际关系——网络式&校园式
第五节 劳动群体
• 含义及特征
– 是一种组织,劳动力的组织;
– 是一个体系或系统,具有层次性的结构;
– 是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的有生命力的有机体; – 形成一定的组织文化。
• 群体结构
– 群体的正式结构
自考《劳动社会学》各章重点
劳动对社会政策的反馈
劳动者的利益诉求和行为选择也会对社会政 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影响,如劳动者参与工 会组织、罢工等行为对社会政策产生影响。
劳动政策的内容与特点
劳动政策的内容
包括就业政策、工资政策、工时政策、安全卫生政策等,旨在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促进 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劳动政策的特点
具有法律性、强制性、公共性和福利性等特点,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强制执行, 同时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和监督。
3
劳动与社会制度的相互依存
劳动与社会制度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劳动 需要社会制度的支持和保障,而社会制度也需要 劳动的维系和发展。
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劳动状况比较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状况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主要体现为雇佣劳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工资水平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劳动者权 益保障相对较弱。
工资水平提高
经济发展带来企业效益的提升 ,从而带动劳动者工资水平的 提高。
工作条件改善
经济发展促使企业更加注重工 作环境和员工福利,进而改善 工作条件。
职业发展机会增多
经济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 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空间。
劳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创造价值
劳动者通过生产劳动为 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经
济的发展。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劳动者的地位和权益也会有所不同,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 权益问题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权益保障。
劳动与社会制度的互动关系
1 2
劳动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劳动的形式和性 质也在不断变化,这会对社会制度产生影响,推 动其变革。
社会制度制约劳动的发展
社会制度对劳动具有制约作用,不同的社会制度 下,劳动的发展也会受到不同的限制和影响。
马克思劳动社会学
马克思劳动社会学
马克思劳动社会学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体系及
其研究方法。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基石,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核心。
马克思重视对劳动过程和产品的分析,揭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剥削和压迫,同时探讨无产阶级的解放及社会主义
前途。
马克思的劳动社会学思想强调了劳动价值的概念,认为商品的价值是
由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他还提出了“异化”的概念,即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失去了自由和主体性,成为了商品生产的工具,丧失了对自己的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支配权。
马克思的劳动社会学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奠定了基础,影响了
许多领域的研究,包括劳动力市场、阶级分化、社会不平等、劳动组织、
工业关系等。
自考劳动社会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劳动社会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劳动法律B. 劳动关系C. 劳动过程D. 劳动市场答案:B2. 在劳动社会学中,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主要解释了以下哪一方面的现象?A. 劳动技能的高低B. 劳动市场的性别差异C. 劳动市场的种族差异D. 劳动市场的内部与外部劳动群体答案:D3. 劳动社会学中的“工业关系”通常指的是什么?A. 工业生产的关系B. 工业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C. 工人与管理层之间的关系D. 工业产品的销售关系答案:C4. 下列哪一项不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内容?A. 劳动组织B. 劳动政策C. 劳动市场D. 劳动心理学答案:D5. 劳动社会学认为,影响劳动分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A. 个人兴趣B. 教育背景C. 技术进步D. 社会结构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劳动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BCD)A. 劳动过程B. 劳动组织C. 劳动政策D. 劳动市场答案:A, B, C, D7.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劳动关系的发展?(ABC)A. 法律法规B. 社会文化C. 经济状况D. 个人偏好答案:A, B, C8. 劳动社会学中的劳动市场歧视可能包括哪些形式?(ABD)A. 性别歧视B. 种族歧视C. 年龄偏好D. 残疾歧视答案:A, B, D9. 在劳动社会学中,劳动条件的改善通常涉及哪些方面?(ABC)A. 工资水平B. 工作环境C. 工作时间D. 工作地点答案:A, B, C10. 劳动社会学认为,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劳动市场的不平等?(ABCD)A. 教育机会不均等B. 社会阶层C. 性别差异D. 种族差异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11. 简述劳动社会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的重要性。
劳动社会学是研究劳动、劳动者以及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劳动组织、劳动市场、劳动政策以及劳动过程中的社会互动和冲突。
研究劳动社会学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理解和解决劳动市场中的不平等问题,改善劳动条件,促进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
00294劳动社会学
00294劳动社会学第一章绪论劳动社会学的含义: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形成于19世纪20-30年代,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法国。
劳动的基本含义: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工作的含义:是人类通过劳动分工进行的,有组织的,以获得劳动报酬为目的的生产活动。
职业的含义:在业人口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的种类。
职业是劳动者在社会活动过程所形成的满足社会需要的功能条件。
行业的含义:社会劳动者所从事的社会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的集团概念。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1实际观点;2实证观点;3整体观点;4发展观点。
社会调查法的类型: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社会调查法最常用的方法:1文献调查法;2访问调查法;3问卷调查法;4实验调查法。
个案调查法:从研究对象中抽取少数个人或小型团体进行详尽调查。
问卷调查法: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
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法;2社会统计法;3比较分析法;4参与调查法。
科层制的基本要素:1.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2.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和职务分工。
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3.非人格化,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化的体系;4.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劳动社会学的三个阶段:古典阶段,现代阶段,后现代阶段。
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内容:1劳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2劳动者;3劳动的社会关系;4劳动的社会结构;5劳动组织及其组织形式;6劳动与社会变迁。
马克思是最早对劳动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社会经济学家。
劳动社会学基本研究类型:1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2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3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研究最早提出并首次使用劳动社会学的人物:乔•弗里德曼和彼•纳维斯人类劳动本质特征:目的性,自觉性,创造性。
自考-劳动社会学归纳
自考-劳动社会学归纳什么是劳动社会学?劳动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劳动与社会的关系,包括劳动的类型、组织、工作环境、工资和福利、工人的生活状况以及劳动的社会影响等方面。
劳动社会学对于深入了解现代社会运作和劳动者的境遇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类型劳动类型是指人们为了生存而从事的各种劳动形式。
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劳动类型也日益多样化。
根据工作内容和性质,劳动类型可以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根据劳动的形式,可以分为自由职业者、全职员工和钟点工等;根据职业的类型,可以分为工业、农业、商业和服务业等。
劳动组织劳动组织是指人们在工作时所处的机构或组织,主要指工厂、企业、机构和行业组织等。
现代社会中,不同的劳动组织对于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等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些大企业或者机构往往提供更加优厚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以及更加丰富的工作机会,这也是一些人前往大城市和发达国家谋求更好生活的原因之一。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是指人们在工作中所处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它对于员工的工作效率、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减轻压力并且提高工作效率。
相反地,恶劣的工作环境则会严重影响员工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质量,同时还会对其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工资和福利工资和福利是劳动者关注的重点问题。
工资是员工为工作所得到的报酬,长期以来一直是劳资关系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民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员工对于工资和福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些企业或者机构也会提供各种福利以吸引员工,例如家庭照顾假、育儿假、医疗保险等。
工人的生活状况工人的生活状况是劳动社会学中的重要视角之一。
它主要研究员工在工作之外的生活和社交状态,探究工作对于个体生活的影响。
例如,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过高可能导致员工的时间和精力一定程度上被耗尽,这会影响其日常的社交和家庭生活。
劳动的社会影响劳动的社会影响也是劳动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它主要考察劳动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影响,以及劳动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
劳动社会学真题答案及解析
劳动社会学真题答案及解析劳动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劳动和劳动者在社会中的地位、角色和影响的学科。
在许多大学中,劳动社会学是社会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这门课程通常包括对劳动力市场、工作组织和劳动关系的研究,以及对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对劳动力的影响的探讨。
当学生面临真题时,他们通常需要通过分析给定的问题并提供答案来展示他们的理解和知识。
下面将提供一些劳动社会学真题的范例以及相应的答案和解析。
题目:解释劳动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答案和解析:劳动社会学涉及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有很多,但其中一些重要的包括社会分工、职业、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关系。
社会分工是劳动社会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指的是在社会中以特定方式组织劳动和分配职责的过程。
社会分工可以通过性别、职业、技能和教育水平等因素进行划分。
社会分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职业的特征、劳动过程中的不平等问题以及劳动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另一个核心概念是职业。
职业是一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从事的特定工作或职责。
不同职业可能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薪酬水平和工作条件。
通过研究职业,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职业之间的差异以及职业选择对个人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劳动力市场指的是供求双方在劳动力交换中相互作用的地方。
通过分析劳动力市场,我们可以了解就业和失业问题、薪酬水平的差异以及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问题。
最后,劳动关系是劳动社会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
劳动关系研究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组织和劳工组织之间的关系。
劳动关系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劳动市场上的权力关系、劳资冲突以及劳资协商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劳动社会学涵盖了多个核心概念和理论,包括社会分工、职业、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关系。
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和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劳动的本质、劳动者的地位和权益以及社会中的劳动力交换关系。
题目:探讨全球化对劳动市场和劳动关系的影响答案和解析: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趋势,对劳动市场和劳动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劳动社会学
劳动社会学劳动社会学:研究劳动领域及过程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广义研究社会对劳动领域影响的一般规律,狭义研究劳动对个人、群体和社会的影响。
研究内容:劳动的本质,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劳动分工同阶级阶层、同职业和城乡结构的关系;劳动制度、劳动组织和劳动管理;劳动和闲暇时间的结构;劳动需要和劳动心理等。
20世纪40年代在法国兴起。
劳动社会化:分散的个体劳动者的劳动转变为许多劳动者由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就业:亦称“劳动就业”。
具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人,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或经营收入的行为。
在我国,其特征是:(1)符合国家求职的有关规定,如一般应年满16周岁,完成规定的义务教育;(2)所从事的劳动是有偿的,公益性的义务劳动不能称为就业。
失业:原有职业的劳动者失去职业的状态。
各国一般采取登记办法,将一定时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确定为失业者。
对于失业者,各国一般均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使其在一定时期内获得一定的收入以维持生计。
业缘关系:社会成员之间以职业为纽带结成的社会关系。
如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等。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由社会分工发展而产生的职业活动成为人际关系的主要媒介,从而使业缘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占据了人际关系的主导地位。
劳动关系:广义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基础上人们在社会劳动中相互产生的社会联系。
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
人类历史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因而也就形成了五种类型的劳动关系。
狭义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为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包括个别劳动关系与集体劳动关系。
前者指劳动者个人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这种社会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性质,兼有平等关系和隶属关系特征。
后者指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组织为工会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涉及劳动者整体内容的社会关系。
劳动制度:国家主管部门为合理组织劳动力而制定的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劳动社会学——精选推荐
★劳动社会学,是以研究劳动这一社会现象与所构成的劳动问题为对象的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形成于19世纪20-30年代。
★劳动社会学这一名称的正式出现,最早在法国。
★劳动的基含义,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劳动社会学是一门用社会学理论体系和方法对劳动者的社会劳动活动的结构、功能及运行规律进行研究的分支社会学。
★劳动社会学的研究包括内容:劳动社会学基本理论、劳动者、劳动的社会关系、劳动的社会结构、劳动组织及劳动组织方式和劳动与社会变迁。
★劳动社会学理论在1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古典阶段、现代阶段和后现代阶段★韦伯论述了资本主义现代生产的组织原则—科层制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①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②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人们的义务③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④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梅耶霍桑实验认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纪人”②工作本身是一种群体活动,企业中除正式组织外,还有非正式组织③工人们期望在群体中获得友情、归属感和安全感④管理者应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以提供劳动生产率。
在管理学上开创了人际关系理论的新时代。
★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①实际观点②实证观点③整体观点④发展的观点★劳动社会学研究类型①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②横剖研究与纵观研究③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劳动社会学具体研究方法①社会调查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
②社会统计法是运用统计学原理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
③比较分析法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纵向(时间上的)比较;二是横向(空间上的)比较。
④参与调查法(实地观察)根据研究者参与社区、群体生活的程度不同,可分为局外观察、半参与观察和完全参与观察三类。
劳动社会学2023年考试真题及答案
选择题劳动社会学主要研究的是?A. 劳动市场的供需关系B. 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现象(正确答案)C. 劳动者的心理状态D. 劳动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下列哪项不属于劳动社会学的理论视角?A. 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正确答案)B. 心理学理论C. 工业化与劳动变迁理论D. 社会网络理论在劳动中的应用全球化对劳动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减少了劳动岗位的数量B. 增加了劳动的同质化(正确答案)C. 提高了所有劳动者的工资水平D. 消除了劳动市场的地域差异下列哪项是劳动社会学中关于“异化劳动”的概念?A. 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劳动本身的关系感到陌生(正确答案)B. 劳动者之间竞争激烈导致关系紧张C. 劳动者对工作环境感到满意D. 劳动者拥有高度的自主权哪种社会结构对劳动市场的影响最为显著?A. 家庭结构B. 阶级结构(正确答案)C. 年龄结构D. 性别结构下列哪项不是技术进步对劳动市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A. 某些传统劳动岗位的消失B. 劳动者技能过时的风险增加C. 所有劳动者工资水平的普遍提高(正确答案)D. 劳动者再培训的需求增加劳动社会学中,“劳动过程理论”主要关注的是?A. 劳动者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B.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动机与关系(正确答案)C. 劳动者如何提升职业技能D. 劳动者如何应对工作压力下列哪项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A. 劳动者的休闲娱乐活动B. 劳动市场的性别不平等(正确答案)C. 劳动者的饮食习惯D. 劳动者的宗教信仰在劳动社会学中,“非正式劳动”通常指的是?A. 无报酬的劳动B. 未经官方登记或不受劳动法保护的劳动(正确答案)C. 高技能的劳动D. 自愿性质的劳动。
社会学:劳动社会学考点
社会学:劳动社会学考点1、问答题简述土尔干的功能理论。
正确答案:(1)道德是对社会系统内对社会秩序和整合起作用的主要因素;(2)新的社会制度具有为了共同利益二持续不断的地调节自私冲突的能力;(3)人们具有不同(江南博哥)才能,如果一个社会要兴旺发达,那么最有才能的人必须担当最有价值的功能;(4)社会是一个存在着不同社会群体和力量的多元或冲突的整体。
2、单选联合国《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中,职业分类的标准是劳动者从事劳动时所具有的()。
A.职位B.岗位C.职能特性D.工作性质正确答案:C3、填空题()是一个人就业前从事专业、职业技能学习的时期。
正确答案:职业准备期4、单选近年来,第三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就业结构变动很大,下列描述有误的是()A.劳动力由传统工业部门流向新兴工业部门B.绝大多数的劳动力由资本密集型企业流向劳动密集型企业C.劳动力由劳动力生存率低的部门流向劳动力生存率高的部门D.劳动力由供应基本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部门流向享受资料的部门正确答案:B5、名词解释职业介绍正确答案:职业介绍是一定组织对于社会上谋求职业的人提供帮助,使其了解社会某些职业岗位空缺及该职业的具体内容,从而选择其中某一职业6、单选下列既不是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的概念,又不是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的是()A.社会弱势群体B.社会脆弱群体C.社会弱者群体D.未成年人群体正确答案:D7、名词解释三方性原则正确答案:所谓三方性原则,是指在社会劳动关系方面,实行劳工、雇主和政府三方面参与和进行协调的原则。
这是劳动关系方面的国际惯例,也是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的国际组织——国际劳工组织所奉行的准则,从而有效地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体制性手段。
8、单选衡量在业者就业质量和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历来学者们研究女性就业情况和女性社会地位的首要指标是()A.职位隔离B.性别人力资本C.职业结构D.职业收入正确答案:C9、多选职业生涯理论包括以下几种理论()A.职业自我论B.职业决策论C.职业生涯整体发展论D.无职业论正确答案:A, B, C10、单选如劳动者的职业变动发生在职业体系的不同层级之间,这种职业流动属于()。
目前劳动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前劳动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正文:劳动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中劳动现象的学科,旨在探究劳动在社会中的角色、作用和价值,以及劳动与其他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社会学的研究也面临着许多热点问题,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 劳动力市场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是劳动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涉及到招聘、工资、劳动条件、工作时限、休假等方面。
当前,全球各国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存在差异,包括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市场监管、社会保障等方面。
因此,研究劳动力市场制度对于理解劳动社会现象和劳动力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2. 职业与职业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人们的职业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劳动社会学研究职业与职业发展,探讨不同职业的特点、职业发展路径、职业压力等问题,对于提高人们的职业发展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 机器取代人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逐渐取代人力成为劳动力的主要形式。
劳动社会学研究机器取代人力的趋势和影响,对于探讨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工资和工资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 劳动权利和保障:劳动权利和保障是劳动社会学的重要议题之一。
研究劳动权利和保障,探讨劳动者如何保护自己的劳动权益,包括工作时间、工资、劳动安全等方面,对于提高劳动者的满意度和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5. 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供给也面临着挑战。
劳动社会学研究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探讨如何应对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对于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拓展:除了上述问题,劳动社会学研究还存在许多其他问题。
例如,劳动社会学研究如何解释劳动参与率的下降?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机器取代人力的影响和后果是什么?等等。
此外,劳动社会学研究还可以与其他社会学领域进行交叉,例如,研究家庭、社会和文化因素如何影响劳动行为;探讨教育、培训、技能和知识对劳动行为的影响;研究组织、企业和社会责任如何影响劳动行为等等。
自考《劳动社会学》各章重点
本章重点
1. 劳动社会学这一名称的正式出现,最早是 在法国
2. 劳动的基本含义。 3. 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自觉性、目的性
和创造性。 4. 劳动社会学基本研究类型 5. 劳动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6. 社会统计法
第二章 劳 动
本章重点 • 劳动的社会职能 • 劳动社会化、内容及其发展进程 • 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 • 性别结构反映劳动社会的现状有哪些 • 年龄结构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 劳动保护及其内容 • 梅耶总结了霍桑实验的成果,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
第十一章 劳动与就业问题
本章重点
1. 弹性就业 2. 失业及其类型(P284~285) 3. 摩擦性失业 4. 失业治理的途径 5. 非正规就业的意义 6. 自主型农业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现代社会转型有着积极的
功能
第十二章 特殊劳动群体问题
本章重点
1. 特殊劳动群体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职业性别隔离 3. 职业结构 4. 提高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 5. 移民的成本的分析和主要表现
第十三章 中国当代劳动问题
本章重点1.二元经济 2.来自时期我国劳动关系变化及其特点 3.改善我国劳动关系的措施
着手
第六章 劳动组织
本章重点
1. 组织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 2. 组织文化 3. 组织机构设置主要的方法 4. 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作用(包括积极与消极) 5. 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
英国的厄威克及美国的幕尼等。古典组织理论的核心是 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6. 韦伯的三种权力 7. 劳动组合的类型 8. 人力资本化及其途径
之内容 • 影响人际吸引的直接的、具体的因素 • 传统的典型组织正式结构的类型 • 非正式结构的积极功能与消极功能 • 劳动士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社会学名词解释
●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
动。
●劳动社会学所使用的狭义意义上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以下4个要素: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
即属于劳动适龄人口;具有一定的体力和智力;从事一定的社会生产劳动;有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劳动是指人类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和提
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
P22
●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
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包括企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
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统称。
●三方机制是指政府、雇主和工人之间,就制定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
活动。
P28
●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
职业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经济状况、行为模式和生
活方式,而且也是人们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
P39
●职业结构是指不同职业类型的劳动者在劳动者总体比例中的比例。
职业结构是一个国家和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劳动者社会地位与社会境遇的反映。
●劳动群体是一种基本的和重要的社会群体,它是指从事劳动活动中具有一定关系的劳动者
所组成的群体。
●群体非正式结构是指未经明确规划而由群体成员自发自愿形成的一种互动形式。
●士气激励理论就是通过组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处罚性
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以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P63
●劳动士气指劳动者在劳动中的精神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劳动积极性
●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
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地、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劳动态度是指一个人在具有特定价值观后,对其工作所采取的一般对待方式。
●劳动者的现代化P79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全体职工为中心,以培养具有管理功能的精神文化为内容,以形成企业
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精神为目标,使企业增强对外的竞争力和生存力,增强对内的向心力和活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P86
●劳动者行为指的是劳动者在有意地构建其劳动时所进行的实践活动。
●闲暇时间,也称自由支配时间,是为了满足个人精神文化以及发展技能所花费的时间,包
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阅读报纸及书刊、看电视、体育锻炼、休息及其他娱乐等自由支配时间。
102
●职业指为维持自己的生计,同时实现社会联系和实现自我而进行的维持活动方式。
P109
●职业生涯即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
职业
概率是择业者获取某项职业的可能性。
P119
●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个人根据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计划、发
展和评估的过程,既包括个人的管理,也包括组织的管理。
从这个角度来看,职业生涯的管理应该体现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组织发展的要求,二是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的要求。
●职业锚是一种指导、制约、稳定和整合个人职业决策的自我观。
●职业生涯设计也叫职业规划或职业计划,指的是一个人制定职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手
段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职业分层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区分为职业地位和声望不同的等级
序列。
●职业声望是与财富、权力并列的相对独立的要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舆论,反映了特
定社会发展历史时期人们对职业的社会心理评价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
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
●劳动组织泛指人们的社会生产组织,劳动的分配和组合,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以及
劳动者之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P173
●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取其全面的满足。
社会学上的劳动报酬不仅包括劳动者通
过劳动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还包括劳动者通过的劳动得到其他方面的收益,特别是心理上与精神上的满足。
●劳动争议就是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益与义务而发生的争议。
在我
国,具体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法调整范围内,因适应国家法律、法规和订立、履行、变更、终止和解除劳动合同以及其他与劳动关系直接相关系的问题而引起的纠纷。
●劳动保障的含义P249
●养老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因达到规定的年龄,按国家规定解除劳动义务后,给
他们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以及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医疗保险是指社会劳动者因为疾病、受伤等原因需要诊断、检查和治疗,由国家和社会为
其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特殊劳动群体是由于年龄、生理结构、技能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在社会劳动过程中,遇到
了特殊的社会问题并因此而形成了独特行为规律的群体。
●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
职业。
P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