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两首》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合集下载

(精品)中职语文:《宋词二首》教学设计.doc

(精品)中职语文:《宋词二首》教学设计.doc

參教学设计《宋词二首》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目标】1 •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提高朗诵水平。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和结合的写法,提升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领悟苏轼“人生如梦”的感慨和迅速从惆怅失意屮解脱出来的旷达洒脱情怀。

【教学难点】感悟苏词感情激荡、气势雄壮的主旋律,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的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赏析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师:冈U才我们听到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口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是一个战乱纷争的时代,乱世出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让后 來人品。

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是哪些英雄人物呢?展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 (学生口由发言)(张飞:勇猛豪爽、天真鲁莽;赵云:忠肝义胆、武艺超群;黄忠:老当益壮、献身精神;周瑜:年轻有为、足智多谋)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 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问一:苏轼为何独爱周瑜?现在就让我们放芦來朗读,在诗词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朗读1 .全班齐读。

朗读提示:这首词历來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课文第42页有这么一句 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 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意思就是说像这类豪放派的文章应该 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2•名家范读。

节奏感很强: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宋词两首》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宋词两首》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宋词两首》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学设计构想:以新课程改革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为根本指导,努力体现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突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主体地位。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确定以第一首词为本节课学习重点,第二首词则简化处理。

教学中注重古诗词的朗读和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同时,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教育和美育因素,通过将词作改编成电视散文的活动设计,将古诗词的“诗画”特点和意境美展示出来;通过让学生选择音乐进行配乐朗读的活动设计,让学生体会诗词的音韵美并进一步感悟其情感基调。

实现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体验过程和方法、培养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学生按自愿原则自主搭配,分成三个学习小组。

教学方式方法:以师生交流互动以及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会正确地朗读诗词,表现出词作的情绪、情感和意蕴;2. 准确地理解词作的内容,体悟其思想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朗读时能结合适当的音乐背景表现出词作的内涵;2.能突现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和古典音乐的情感;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正确朗读古诗词、整体把握其内容、感悟其情感的能力,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参与意识,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使学生合理地进行配乐朗诵,在朗诵的过程中努力表现出词的情绪、情感和意蕴,能正确地体悟词作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一. 导入:(导语:同学们,我们祖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长廊可谓异彩纷呈、斑斓多姿。

这其中,古典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传神的意境、极富魅力的韵味,成为我们许多人的最爱。

涵咏其中,足以令人心驰神鹜。

不仅能使人思接千载、神交古人,而且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品位。

《宋词两首--鹊桥仙 苏幕遮》教学案例(人教版)

《宋词两首--鹊桥仙 苏幕遮》教学案例(人教版)

1、了解宋词的基础知识及作家经历。

2、领悟词中深远而优美的意境,并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词的意境的领悟和词的背诵。

教学方法:讲读与背诵结合所需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鹊桥仙秦观一、关于宋词:词产生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词是一种配乐的诗歌。

唐代传入了大量的西域音乐,称为胡乐。

胡乐和民间音乐结合,称“胡夷里巷之曲”。

这种音乐在宴会上演奏,称“燕(宴)乐”。

词是配合燕乐的歌。

这种配合燕乐的歌,字句有长短,故又叫长短句。

晚唐时期,中国文学史上词独立成为一体,与诗并行发展。

词从产生直到北宋初期,都是风格柔婉,表现细致缠绵的感情,称为婉约派。

到了苏轼,用词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创造了一种豪迈的风格,称为豪放派。

到了辛弃疾,这种豪迈的词风进一步宏扬。

北宋:晏殊、晏几道父子、柳永、苏轼、李清照南宋:陆游、辛弃疾、陈亮、岳飞等二、作者简介: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

北宋词人。

元丰进士,曾受学于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后被苏轼荐于朝,历任太学博士等官职,后被贬,又徙郴州、雷州。

以词著称于世,其作多写男女恋情,或感叹身世,风格轻柔,词情俱佳,尤能创造性的刻画人物形象,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代表作有《鹊桥仙》(纤云弄巧)、《踏沙行》(雾失楼台)等。

三、词欣赏1、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

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

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

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2、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3、飞星:流星。

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4、银汉:银河。

迢迢:遥远的样子。

暗度:悄悄渡过。

5、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

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

玉露:秋露。

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6、忍顾:怎忍回视。

7、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语出宋玉《高唐赋》。

(二)评解:《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宋词二首》教案

《宋词二首》教案

《宋词二首》教案宁阳一中语文“探究释疑”新授课教学案课题:《宋词二首》【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学常识及重点词语;了解词的写作背景;掌握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2.技能目标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品味词的意境,把握作品的意蕴;掌握作品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景中见情,融情于史,烘托、对比、用典等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有志报国、壮志难酬、忧深思远的情怀;学习古人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爱国情怀。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232.作者简介(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代表作有《赤壁赋》《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石钟山记》等。

诗歌方面:现存诗27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等。

词方面: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有怀古、咏史、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等,奔放热情,豪迈旷达。

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等。

书画方面:擅长行书、楷书,善画枯木怪石。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

(2)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词4人。

他一生都在抗金御敌,致力于统一中原。

其词现存620余首。

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辛弃疾的词大体上可分为抗战词、农村词、闲适词和爱情词等几类。

①抗战词。

表现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例如:《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等。

②农村词。

描写农村秀丽的风光、质朴的民俗。

例如《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清平乐(茅檐低小)》等。

宋词二首教案范文

宋词二首教案范文

宋词二首教案范文教案一:《鹊桥仙·纤云弄巧》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词的特点和形式;2.能准确理解宋词中的意象和意义;3.能朗读并背诵《鹊桥仙·纤云弄巧》。

二、教学重点:1.理解宋词中的意象和意义;2.背诵《鹊桥仙·纤云弄巧》。

三、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宋词中的意境;2.准确掌握宋词的词意。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2.讲授法;3.朗读法。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的韵味。

2.导入“宋词”这个概念,让学生了解宋词的特点和形式。

Step 2 教学:1.教师逐句解读《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的词意和意象。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词中所表达的美好景象和情感。

Step 3 合作探究:1.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宋词中的意象和意义。

2.每个小组分享自己对词的理解和感悟。

Step 4 朗读训练:1.教师逐句朗读《鹊桥仙·纤云弄巧》,要求学生跟读并模仿。

2.学生自由朗读,互相欣赏和评议。

Step 5 作品赏析:1.播放一段《鹊桥仙》的动画片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词的韵味和意境。

2.让学生背诵并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准确理解和表达宋词《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的意象和意义;2.学生能流畅朗读和背诵宋词。

教案二:《浪淘沙·迎海风》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词的特点和形式;2.能准确理解宋词中的意象和意义;3.能朗读并背诵《浪淘沙·迎海风》。

二、教学重点:1.理解宋词中的意象和意义;2.背诵《浪淘沙·迎海风》。

三、教学难点:1.准确理解宋词中的意象;2.准确掌握宋词的词意。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2.讲授法;3.朗读法。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教师播放一首宫廷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的氛围和情感。

2.导入“宋词”这个概念,让学生了解宋词的特点和形式。

Step 2 教学:1.教师逐句解读《浪淘沙·迎海风》中的词意和意象。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宋词二首》word教案

长春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宋词二首》word教案

宋词二首教学目标1. 通过预习、分析课文,巩固、丰富词的相关知识,并能够绘制词谱。

2. 通过品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关键词,体会词人含蓄的情感表达。

3. 通过引领学生比较李清照前后期词作的不同,学习运用比较法品读诗词。

教学重点1. 通过绘制词谱感受词格律的工整。

2. 品析“试——却——应”,感受《如梦令》的情感变化;品析“仿佛——何处——嗟漫有——举——休住”,感受词人借梦来表达对人生深沉的反思通过比较法,感受李清照词作前后期情感、风格的不同。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测1. 导入。

在七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分别由温庭筠、李煜、晏殊创作的三首词,初步了解了中国古词的基本常识和特点。

请用简练的语言梳理一下你所知道的词的基本常识。

明确:(1)词产生于盛唐,晚唐温庭筠、李煜等词人的创作,使词体成熟,最终在宋代到达高峰。

(2)词开始是合乐演唱的,相当于歌词。

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3)词牌就是词原来的曲调。

(4)词人依照词牌的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作“填词”,词也逐渐脱离了曲调,成为独立的文体。

2. 自由吟咏,正音正字。

(1)容易读错的字:骤、嗟、漫。

(2)容易读错的句子:我报路长/嗟日暮;九万里风/鹏正举;蓬舟吹取/三山去(3)体会不同词牌的不同格律变化。

二、读词品人都说文如其人,以前我们曾经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品读诗文的情感和思想。

本节课我们不妨先通过品读这两首词,去揣摩词后隐藏的作者是怎样一个人?然后,还要说说你是怎么读出来的?1. 学生独立诵读、品析、批注。

2. 交换课堂笔记,互相交流品读的结果。

3. 发言交流。

明确:《如梦令》:(1)“雨疏风骤”,正是这一夜的疾风小雨,使得刚刚醒来的词人“试问卷帘人”。

因为记挂着院中开得旺盛的海棠,才会急于发问。

“试”,想问又不忍,对花的怜惜、对春天逝去的追念与不舍,足见词人情感细腻。

(2)面对侍女漫不经心的一句“依旧”,词人用“却”来表达惊讶,也许惊讶于回答的内容——海棠怎会毫无变化;也可能惊讶于侍女的毫不在意的语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代诗歌四首》精品教案及反思4 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重难点)能力目标,体味各首诗歌中作者所创设的意境,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目标,感受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领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

第1课时1.了解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重难点)3.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难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是哪种文学体裁取得的成就最高?(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学习《观沧海》(一)常识简介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于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2.写作背景。

《观沧海》选自《曹操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登临碣石山。

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二)朗读指导1.学生自读,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2.教师范读,正音解词。

(或播放录音)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4.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三)合作探究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明确: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大学语文宋词两首教案

大学语文宋词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宋词的背景、特点及代表人物。

2. 通过对宋词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理解宋词的背景和特点。

2. 鉴赏宋词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3. 分析宋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把握宋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分析宋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宋词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对宋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举例说明宋词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内容1. 选取两首宋词进行讲解,如《青玉案·元夕》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分析词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词人的心境和情感。

3. 鉴赏词的意境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情感表达。

4. 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三、课堂活动1. 让学生朗读两首宋词,感受词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2. 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3. 比较两首词在意境、情感、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宋词的背景、特点和艺术特色。

2. 拓展:让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宋词作品,了解宋词的多样性。

3.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宋词的读书笔记,结合所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宋词两首,使学生了解了宋词的背景、特点和艺术特色,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课堂活动设计合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人的情感表达。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22.《宋词二首》教参(含“练习与思考”)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22.《宋词二首》教参(含“练习与思考”)

二十二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分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词分上下两阙。

上阙咏赤壁,下阙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上阕咏赤壁:写景写史时空开阔,冲击力很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极有气势,高唱入云,意境壮阔:长江、千古、风流人物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引出作者胸中万古的豪情。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

此句既暗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瑜伏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

“乱”、“惊”、“卷”三字极见功力,声、形、色兼备。

“乱石穿空”,为仰视所见,此为“形”,“惊涛拍岸”,为俯视所得,此为“声”。

一个“惊"字,既状波涛的汹涌,又传人的感受的惊心动魄,客、主观兼容。

“卷起千堆雪”,为远视所见,此为“色”这几句,突出赤壁江山的特点、景色逼真活现,而用笔极为精练,如作泼墨国画,显得墨气淋漓,气势酣畅。

这几句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最后又用“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轻轻结住。

这段赤壁景色的描写,为后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和镇定自若的少年统帅创造了恰如其分的氛围。

下阕就着重写周瑜。

以“遥想”二字领起,单刀直入,点出所怀主角。

“小乔初嫁了”,以天姿国色的美女配卓越不凡的统帅,就更突出其英俊风流。

“羽扇纶巾”三句正面写周瑜羽扇便服、谈笑风生、从容潇酒、指挥若定的风采。

然而,怀想英雄的目的,却在于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

“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宋词两首教案(雨霖铃、扬州慢) 教案教学设计

宋词两首教案(雨霖铃、扬州慢) 教案教学设计

宋词两首教案(雨霖铃、扬州慢) 教案教学设计十二、宋词两首一、教学目的:1、了解《雨霖铃》在写景抒情上层层深入、尽情铺叙的特点。

领会词中曲折地反映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同时认识它的伤感的一面。

2、了解《扬州慢》运用联想对比、借景衬情和前后呼应的写作特点,领会词中写“黍离之悲”所反映的爱国情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 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及抚今思昔的“黍离之悲”的爱国情思。

三、教学时数:自读课文,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雨霖铃柳永作者简介:柳永 (约987--约1053年),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

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

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晚年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有《乐章集》问世。

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

他精通音律,又吸取了民间新声的优点,写的词不仅音律和谐,美妙动听,而且创制了大量乐调繁复的慢词,大大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在词的发展史上,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柳词大都是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足见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这首词写他要离开汴京(今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

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

本词分上下两阙。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2) 骤雨初歇。

《宋词二首》教案

《宋词二首》教案

《宋词二首》教案《宋词二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有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根本学问,当堂背诵课文。

3.把握词的文眼,感受词的情感,鼓舞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教学重点词眼赏析。

教学难点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生疏词人面对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提到柳永,你能想到他的哪些名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种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倦地查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家乡渺邈,归思难收”,这是天际沦落人的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凤栖梧》。

二、复习宋词的常识。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确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确定的。

别名:诗余、曲子词、长短句等。

形式:有词牌,有标题,一般都是两段(片),句子长短不一。

分类:按字数——小令、中调、长调。

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派别: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秦观等);豪放(苏轼、辛弃疾等)。

三、教师范读两首宋词,指导学生朗读,留意把握宋词中蕴涵的”情感。

四、介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路坎坷,屡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亲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很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很多歌伎因擅长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而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

《宋词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

《宋词二首》公开课教学设计
2.学生在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上还较欠缺,不善于用恰当的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观点。
3.学生学习过一定量的诗词作品,经过了诗词阅读的基础训练,具备基本的文体认知能力。
教材分析
文本处于《职场信息阅读》(上册),是学生在中职时间接触的第一篇以诗词作品为内容的课文。旧的机械分析式的阅读方法还统治着他们的头脑,而本课所要做的,是使他们习得直接从整体把握文本思想感情方向的能力(顿悟)。
2.
(二)纠偏深化
【预估】在整体把握正确的基础上,学生可能出现的偏差:
1.【举例】
2.局部误读:
将“潇潇雨歇”中的“潇潇雨”习惯性地理解为“困难”“逆境”,而不是理解为抒情主人公内心激烈情感的外化。
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理解为垂老之叹,而不是理解为有才无用的忧愤与矢志不渝的执着。
3.浅读:
只看到《满江红》中豪迈的一面,看不到沉郁的一面。
学生依据自身能力、需要和兴趣,选择训练层次。
训练要分层,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实际制定不同层级的训练任务。
教学难点
获得关于文本与自身之关系的具体可感的体验,引起他们日常阅读诗词的兴趣,继而接受民族传统观文化的陶冶。
教学方法
以任务设置为主要途径,辅之以启发法、讲解法等。
学习方法
以任务操作为主要途径,自学法与合作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前预习
1.字音词义(待查)
2.诗义(待查)
学生自行生成课题。
“对于从本质上看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的语文教学来说,‘导入’并非是必要的教学环节。……如果说,为了创造一定良好的教学氛围,偶尔来一点“课引子”,原也无可厚非。但若不问教学内容,千篇一律地规定必须有导入环节,那就不妥当了。至于有人在“导入”上大做文章花去大量时间,……这是绝对不可取的。”(洪镇涛《以读为主——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及策略》)

宋词两首 教学设计

宋词两首 教学设计

十一宋词两首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评价其对历史和人生的认识。

(二)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三)提高赏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词的风格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这两首词有什么异同?分析:(1)是宋代豪放派的词,从内容及写作方法上看,它们都有相同点,但也有不同点。

相同点:这两首词都是以怀古为题,抒发自己胸襟抱负的作品:借古抒怀的写法相同。

不同点:《赤壁怀古》借咏赤壁,颂周瑜、抒发自己积极入世但年过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将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颂扬孙权刘裕的英雄业绩,谴责刘义隆,感叹廉颇的遭遇,抒发了自己抗金救国的热切愿望和报国无门的苦闷与愤慨,谴责了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不重用抗金志上的政策;全词用典较多,用历史事实说明现实问题,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

(2)苏轼和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代表词人,但他们的创作也各有特色,作品也各有风格。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社会生活,拓宽了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腔调、声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

著作有《东坡乐府》、《苏东坡全集》等,本词是其代表作之一。

辛词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爱憎分明,慷慨悲壮,意境深远,并以多用典故出名。

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二)这两首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各是什么?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1)思想内容。

进步性:这首词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雄奇景色入手,盛赞青年周瑜的风采业绩,抒发了自己贬滴失意、功业无成的心情。

局限性:对“贬滴失意”心情人们可以理解,但“人生如梦”的慨叹反映出作者人生观中的消极面。

(2)艺术特色。

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伟,《念奴娇・赤壁怀古》当是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作。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宋词集粹》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宋词集粹》教案、教学设计
1.对宋词的了解有限,需要教师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宋词的世界。
2.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有待提高。
3.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尚需培养,需要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一定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作业完成后,主动与同学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讲解宋词的意境和情感,以教材中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为例,分析词人柳永如何通过描绘景物表达离别之情。
3.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从形象、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分析宋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教材中的宋词进行讨论,分析词作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点。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宋词集粹》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宋词集粹》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中,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让学生掌握宋词的基本知识,如词牌、韵律、修辞手法等。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宋代历史背景,认识著名词人及其作品风格;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指定篇目,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宋词的意境、情感及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5.学生在情感体验方面较为丰富,教师可通过宋词中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体验、感悟人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宋词,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宋词的基本知识,如词牌、韵律、修辞手法等,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2.分析宋词的意境和情感,尤其是对词人内心世界的理解,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宋词两首(《雨霖铃》教案(通用2篇)

《宋词两首(《雨霖铃》教案(通用2篇)

《宋词两首(《雨霖铃》教案(通用2篇)《宋词两首(《雨霖铃》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理解《雨霖铃》景中见情、以情带景、层层深化、尽情铺展和《扬州慢》今昔对比、抒发感慨的手法。

二、教法设计雨霖铃1、简介(略)。

2、诵读观赏:默读、朗读、范读。

3、评析理解:同学参考解释,逐句评析,老师点拨。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写离别的季节、地点、时间、天气。

秋景、暮景,俱是悲景;听觉、形象、视觉形象,都隐透离情。

景中见情,绘出凄凉环境,定下全词基调。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由景及人,写出情人河边话别场面。

“无绪”表其心中悲苦,“催发”言其时间紧迫,“执手”状其难舍难分,“凝噎”见其离情郁结。

几句话形象地写出离别时之苦。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一笔点出苦痛缘由:今后行程遥远,云水苍茫,难期再会。

把眼前之悲,引向将来之苦。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伤离别”为全词之眼,上结别时情景,下启离后情怀,点明主旨,统摄全篇。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别后如何?从近处说,今宵酒醒时,晓风拂柳,残月照人,将更为凄苦。

此句情中带景,进一层渲染离情。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往远处说,则漫长岁月,流落江南,虽有“良辰好景”,不能成欢;虽有“千种风情”,无人可诉。

又进一层渲染离情。

全词以“伤离别”为主线,以时间为挨次,上阕写离别时,下阕写离别后,层层深化,尽情铺展;景句中有情字,情景中有景字,情景兼融,缠绵悱恻,正是柳词特色。

4.练习背诵,当堂检查。

扬州慢1、简介(看解释)。

2、解释小序:同学阅读、口译,并加订正。

重点了解“予怀怆然,感慨今昔”、“有《黍离》之悲”二句。

3、诵读观赏(同前首)。

4、评析理解:“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不先写停留,却先写扬州曾是“名都”、“佳处”。

颂繁华,正是为写荒芜作好铺垫。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44张PPT)
乡海潮 客 书日平 路 何生两 青 处残岸 山 达夜阔 外 归江风 行 雁春正 舟 洛入一 绿 阳旧帆 水 边年悬 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次 王北 湾固
山 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作者 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品 读 欣 赏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 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 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 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 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 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 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品 读 欣 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客路”点明自已是客游在外,规定 了全诗的情调氛围,旅途在青山之外, 自已乘坐的船正在绿水中向前行。
次北固山下
(景中含理)
感:乡书 达 洛阳 (设问)(淡淡乡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 代诗歌 四首》 课件( 共44张 PPT)

宋词二首(《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

宋词二首(《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

宋词二首(《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设计(长春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两首宋词。

2.对比体会婉约词风与豪放词风的特点。

3.学会结合生活理解词作,从词作中汲取精神养分。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让我们一起回顾我们学过的宋词。

找六位学生分别背诵李煜的《相见欢》、李清照的《醉花阴》、辛弃疾的《破阵子》、晏殊的《浣溪沙》、李煜的《虞美人》、温庭筠的《望江南》。

其中脍炙人口的句子有哪些?“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上作品除辛词外多为婉约风格,而婉约与豪放的代表词人柳永与苏轼也有不少流传千古的佳句,今天我们通过《凤栖梧》《江城子密州出猎》来进一步感受婉约与豪放词风的魅力。

二、学生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交流时避免照本宣科,避免资料式的介绍。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

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元年(1034),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

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词作极佳,流传甚广。

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

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评说柳永,不管你怎样看待,也得承认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风流才子。

李白有才气,苏轼也风流。

若要有才气,也风流,且把才气与风流玩得出神入化,游刃有余,恐怕李白与苏轼是难以望及柳永的项背的。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伎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伎姐妹们集资营葬。

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伎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黄庭坚词二首《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清平乐》(春归何处)-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黄庭坚词二首《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清平乐》(春归何处)-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

黄庭坚词二首《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清平乐》(春归何处)-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一、词的简介黄庭坚,字邦直,福建长乐(今泉州)人,宋代文学家、书法家,以词名闻于世。

《水调歌头》是黄庭坚创作的一首婉转清新、抒发幽怨之意的词,开头两句“瑶草一何碧,云树七八株”,笔法清细,景物宛然,把人带入词中,并给人留下一种美好的感受。

《清平乐》是黄庭坚的一个抒发离愁别绪的作品,诉说的是人与自然相连,但离愁别绪却时时伴随。

二、教学目标1.了解黄庭坚的生平和词作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2.学习黄庭坚的诗歌,掌握其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4.引导学生感悟“离愁别绪”与“人与自然相连”等主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出示黄庭坚的图片,简要介绍黄庭坚的生平和词作特点,引起学生对黄庭坚词的兴趣。

2. 学习黄庭坚的词1)《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云树七八株。

但教仙女下凡来,不是百年好合,便是三世轮回。

晚来风急,雁荡山高秋正。

愁人长夜,万种心思都在玉壶茶。

桂花凝结,梧叶于飞。

媒人难聘,月老难煞。

此情应是长恨,叫人不悔生死。

教师向学生讲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注重讲解其中字词的意义,让学生尝试抒写一段与词语内容相关的故事。

2)《清平乐》落日楼头,余韵长袅袅。

独自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教师向学生解释词语的意义、用法和句法结构,然后询问学生对该词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和想象中的那个季节,体现黄庭坚词中的“离愁别绪”与“人与自然相连”主题思想。

4. 教学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练习的内容,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观察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学生可在学习和体验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判断能力。

四、教学资源1.黄庭坚的相关书籍2.黄庭坚的相关词3.黄庭坚的相关研究文献等五、拓展阅读1.曾国藩与黄庭坚共舍黄龙洞:https:///third/yxpl/201810/11/19480.html2.《黄庭坚全集》:https:///subject/3185637/3.《历代名句鉴赏精选》:https:///subject/26581062/六、教材参考伍亚夫等主编《中学语文选修七(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构想:
以新课程改革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为根本指导,努力体现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的作用,突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主体地位。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确定以第一首词为本节课学习重点,第二首词则简化处理。

教学中注重古诗词的朗读和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同时,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教育和美育因素,通过将词作改编成电视散文的活动设计,将古诗词的“诗画”特点和意境美展示出来;通过让学生选择音乐进行配乐朗读的活动设计,让学生体会诗词的音韵美并进一步感悟其情感基调。

实现掌握知识、训练技能、体验过程和方法、培养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学生按自愿原则自主搭配,分成三个学习小组。

教学方式方法:
以师生交流互动以及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会正确地朗读诗词,表现出词作的情绪、情感和意蕴;
2. 准确地理解词作的内容,体悟其思想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朗读时能结合适当的音乐背景表现出词作的内涵;
2.能突现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和古典音乐的情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正确朗读古诗词、整体把握其内容、感悟其情感的能力,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参与意识,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使学生合理地进行配乐朗诵,在朗诵的过程中努力表现出词的情绪、情感和意蕴,能正确地体悟词作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导语:同学们,我们祖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长廊可谓异彩纷呈、斑斓多姿。

这其中,古典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传神的意境、极富魅力的韵味,成为我们许多人的最爱。

涵咏其中,足以令人心驰神鹜。

不仅能使人思接千载、神交古人,而且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品位。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两位古人,步入曼妙的古典诗词和音乐的殿堂。

)(多媒体出示课题)二.初读感悟:(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宋词《渔家傲》,配乐《汉宫秋月》。


1.安排学生自由配乐朗读;
2.浅谈感悟:(教师语言:请同学们试着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你初读这首词的感受如何?)三.朗读指导:(多媒体出示朗读方法指导,依次播放配乐《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阳春白雪》、《阳关三叠》的片断。


1.朗读指导包括:语速、语调、节奏、感情四个方面。

安排学生对照以上四个方面思考、交流如何朗读宋词《渔家傲》;
2.依次播放古典名曲片断让学生试听,然后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配乐朗诵的音乐;(教师语言:诗歌不仅是最凝练的语言艺术,也是最讲究韵律美的语言艺术。

从这一个角度来说,诗歌和音乐有着必然的相通之处。

在音乐中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诗歌的语言、情绪和感情。


3.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安排学生反复模仿朗读;4.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