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7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2017高考仿真卷历史二Word版含答案
2017高考仿真卷·历史(二)(时刻: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24.夏、商、西周时期政治势力的地理散布态势是东西对立,一方是以夏或周族为首,一方是以东夷及其衍生的商族为首。
春秋时期那么演变成北方的齐、晋与南方的楚、吴争夺霸权。
对这一转变说明合理的是( )A.长江流域取得开发B.经济重心显现南移趋势C.黄河流域经济衰退D.王室衰微使分封制瓦解25.美国学者列文森在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后得出一个结论,皇朝体制有着一个“自相矛盾”的运行规律:儒教君主制的基础恰正是反儒教的法家原那么。
作者揭露出中国封建社会( )A.儒学思想以法家为依托B.外儒内法的治国策略C.儒家与法家的冲突猛烈D.德治与法治交替运用26.洪武五年,琉球遣使“入朝”,明代中央政府赐予《大统历》及文绮、陶器、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
中央政府特意“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
对材料明白得准确的是( )A.与琉球的贸易带有朝贡贸易的某些特点B.政府利用“商帮”推动贸易进展C.此类贸易有利于市镇经济繁荣D.“闭关锁国”政策致使贸易萎缩27.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
至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
这说明军机处( )A.能够幸免大臣擅权B.慢慢成为中枢机构C.与内阁的地位相当D.已失去其绝密特性28.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同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转变,另一个那么止于外形。
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
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体;当衣服穿的,只撑起一个样子……结果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
作者意在( )A.对洋务运动失败进行痛彻反思B.对西学东渐进行确信C.确信进展近代工业的重要性D.指出明治维新成功之道29.下表是1913—1920年中国轻纺业工厂数量的转变表。
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7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2017年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
这一做法()A.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B.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C.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D.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2.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3.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
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赌物”。
这说明魏晋时期()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B.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儒家义利观解构C.儒家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4.宋代的商业活动范围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本专著,其最为合适的书名应该是()A.《长安城的落日》B.《汴河两岸》C.《坊墙倒塌以后》D.《盛世的辉煌》5.韩国客轮“岁月”号发生事故下沉,船长李俊锡却抛下乘客率先逃离。
甲同学说:“求生本能使然,没有必要指责人家”;乙同学说:“丧失了一个船长应有的责任心,应受到强烈谴责”。
如果承认他们的说法都有道理,这与谁的观点最接近()A.泰勒斯B.苏格拉底 C.普罗泰格拉D.亚里士多德6.“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
” “他们”发起的运动()A.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B.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C.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D.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7.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
2017年太原市高三二模历史考试分析最终稿
2017年太原市高三二模历史考试分析最终稿————————————————————————————————作者:————————————————————————————————日期:2017年太原市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分析王亚伟贺光明一、命题的指导思想试题的命制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及山西省教育厅出台的高考方案的有关要求,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坚持以问题为中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学科意识”的理念。
命题原则:试题不强调考查内容分布的均衡性和知识点的覆盖率,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呈现方式上,基本上以材料型试题为主,在能力考查上,突出了新情境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的考查。
尽最大努力接近新课标卷高考的命题风格;尽最大能力以新情景新材料原创试题。
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以重大历史阶段特征为切入,侧重对主干知识核心特征的掌握。
二、考情数据1.总分数据:均分及格率全市校47.1 18.262.选择题数据:题目名称难度区分度均分单选-24 0.64 0.24 2.55单选-25 0.64 0.387 2.57单选-26 0.44 0.407 1.76单选-27 0.41 0.32 1.65单选-28 0.29 0.3 1.17单选-29 0.51 0.314 2.04单选-30 0.71 0.23 2.85单选-31 0.85 0.332 3.41单选-32 0.58 0.4 2.33单选-33 0.47 0.518 1.89单选-34 0.52 0.493 2.09单选-35 0.73 0.329 2.933.非选择题数据:题号满分平均分标准差难度区分度41 12 3.04 2.06 0.25 0.28444 15 5.39 2.61 0.36 0.24945 15 7.57 2.57 0.5 0.2546 15 4.67 2.25 0.31 0.23947 12 4.92 2.68 0.41 0.33948 13 6.48 2.78 0.5 0.321三、试题分析(一)选择题得分情况和部分试题解析总分48分,学生平均得分为27.24分。
2017高考-全国Ⅱ卷历史-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简析(黑吉辽蒙藏疆宁陕青渝甘11省使用)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图5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陶”“曹鲁之间”的区位优势,结合地图及所学可知,陶、曹、鲁地处平原,水陆交通相对较为发达,答案为A项。
材料不涉及“争霸战争”,排除B。
材料所示地区虽然交通便利,但材料不涉及地方经济状况及城市规模(交通条件对地方经济有影响,但材料强调的是“区位”,不是强调“地方经济”),排除C、D。
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解析】史书修撰,由私到官,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政治性越来越强化。
官修史书,丑化敌人,美化自己,古今皆然。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解析】A项错在“开始”,仅从北方饮茶不能得出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的结论(直到当下也未尽一致)排除B,D项南方经济超越北方属于史实错误,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宋朝。
唐朝时期,随着南方经济文化实力上升,逐渐对北方产生影响,南方习俗被北方人所接受。
答案C项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解析】由明初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说明宦官在中枢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答案为A项。
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山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每题4分,共35题.在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下列各项中,能体现君主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是()A.汉代颁行“推恩令”B.宋朝设立三司使C.元朝设立中书省D.清朝沿用行省制度2.下表是明朝万历年间湖州所属一州六县的商业市镇分布情况。
它反映出当时湖州地区C.农耕经济衰弱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3.孙中山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
这一运动应是()A.戊戌变法 B.太平天国运动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4.读中国经济成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部分代表的是()图1为抗日战争时期图2为新中国成立前夕。
A.自然经济 B.外国资本 C.官僚资本 D.民族资本5.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讲学,林徽因和徐志摩陪同翻译。
在上海,泰戈尔可能会看到的社会现象有()①公共汽车的运行②民众观赏电视节目《吉檀迦利》③自由恋爱成为一种时尚④改良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D.①④6.“俄罗斯之顽固腐败,欧洲文化不能改易之,国人志士掷无数头颅而不能改易。
因中国确立共和之故,举数十朝之帝政,仅以三数日之变动而推翻之,且毫无阻力焉,中国为之也。
”在此,孙中山旨在强调辛亥革命()A.成为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B.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C.推动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D.促进了十月革命的胜利7.科技教育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读右图,同年我国在教育方面的重大举措是()A.高考制度的恢复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C.教育“三个面向”的提出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8.希特勒在二战初期间极力鼓吹“闪电战”这一新战术的丰功伟绩。
与这一新战术运用不符的是()A.德国在进攻波兰中首次使用B.实行“施里芬计划”攻占法国C.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突袭苏联D.在莫斯科战役中宣告破产9.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配套K12】山西省2017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2017年山西省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
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
这说明西周()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2.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北宋司马光作《疑孟》,批评孟子的说法“非忠厚之道”。
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君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是完全合理的。
这说明南宋理学()A.与北宋理学存在较大分歧B.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C.有一定的反专制民主色彩D.强调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3.北宋时,商品经济发展,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间舍”,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
这表明()A.土地兼并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B.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C.土地作为商品较多地进入流通领域D.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土地制度的变化4.据记载,在明代松江,“贫者必用绸绢色衣,(纱或熟罗)包头不问老幼皆用”。
18、19 世纪之交的浙江各地人民(特别是城市居民)普遍穿绸。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A.居民普遍从事丝织业生产B.居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居民的纺织品消费水平较高5.冯桂芬说:“以中国之纲常伦理,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同时代的郭篙焘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国致远,则末中之末也”。
这些思想()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6.1912年6月,在上海出版的《新世界》第2期刊登了朱执信译述的《社会主义大家马儿克之学说》,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基本内容。
国内出版的多种报刊如《民立报》《社会》《社会世界》等也出现多篇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
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2卷附答案解析
12017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解析
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
一现象反映了
图5
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且三地距离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
故答案为A 项。
25.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 .记载的真实性
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 .修撰的政治性
D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
【解析】唐朝时期,随着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所接受。
故答案为。
2017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7高考历史全国2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播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31.1977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2017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解析
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图5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且三地距离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
故答案为A项。
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答案】C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答案】C
【解析】唐朝时期,随着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所接受。
故答案为
1。
2017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II卷(解析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图5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
山西省2017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2017年山西省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
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
这说明西周()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2.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北宋司马光作《疑孟》,批评孟子的说法“非忠厚之道”。
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君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是完全合理的。
这说明南宋理学()A.与北宋理学存在较大分歧B.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C.有一定的反专制民主色彩D.强调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3.北宋时,商品经济发展,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间舍”,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
这表明()A.土地兼并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B.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C.土地作为商品较多地进入流通领域D.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土地制度的变化4.据记载,在明代松江,“贫者必用绸绢色衣,(纱或熟罗)包头不问老幼皆用”。
18、19 世纪之交的浙江各地人民(特别是城市居民)普遍穿绸。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A.居民普遍从事丝织业生产B.居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居民的纺织品消费水平较高5.冯桂芬说:“以中国之纲常伦理,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同时代的郭篙焘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国致远,则末中之末也”。
这些思想()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6.1912年6月,在上海出版的《新世界》第2期刊登了朱执信译述的《社会主义大家马儿克之学说》,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基本内容。
国内出版的多种报刊如《民立报》《社会》《社会世界》等也出现多篇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
山西省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天子听政时,让贵族官员上书谏言;派专人去街头听取平民的意见,史称“国人诽谤”;周王还通过巡狩、监国和诸侯述职了解各地情况,作出决策。
这些做法()A. 有利于加强西周中央集权B. 体现了西周平民政治特点C. 破坏了西周社会等级制度D. 为儒家政治理念提供借鉴2.根据如表所示的历史记述,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汉初()C. 全国各地人口可以自由流动D. 煮盐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3.宋初皇帝任命或责降官员不当,复制起早诰词的知制诰和中书舍人可以“封还词头”,加以拒绝;皇帝动用内藏库等经费,外延大府寺或户部也有权监督。
这说明宋初()A. 官员的地位日渐提高B. 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C. 中枢机构形成了制衡D. 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4.1755年,西方殖民者驾船闯入宁波、定海和天津。
1757年,清政府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之海关贸易,“洋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而东南亚商船则不受影响,中国的海船亦不受地点限制。
这说明当时()A. 清政府重视国家安全B. 西方列强加紧对华侵略C. 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D. 中国加强与东南亚联系5.《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人于1847年和1849年两次要求依约进入通商口岸,遭到当地绅民和官员的反对。
道光帝谕示,“英夷进城之约,在当日本系一时羁縻”,(准他们进城)“亦不过权宜之计”。
这反映出时中国()A. 外交已走向近代化B. 夷夏观念根深蒂固C. 不承认不平等条约D. 反帝爱国热情高涨6.孙中山倡导“均贫富”,其办法是“土地国有”“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把全国大矿业、大工业、大商业、大交通都由国家经营”,还要物产归公、人民共享。
这反映出孙中山()A. 接受了科学社会主义B. 主张实行自由平等C. 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D. 否定生产资料私有制7.1938年10月29日,蒋介石在长沙召开最高军事会议,阐述了实行“坚壁清野”“焦土抗战”的意义。
山西省晋城市2017届高三二模试卷(含解析)
2017年山西省晋城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周人认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天衿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主张“敬德保民"、“以德配天”.这表明( )A.周人的天命观中理性成分增加B.天神崇拜在中国居于统治地位C.周人对鬼神世界保持排斥态度D.周人的世界观具有迷信的色彩2.史料记载,宋代漳州一带“客户则无立锥,惟籍佣雇,不能营三餐之饱,有镇日只一饭,或达慕不得食者”。
这可以佐证宋代()A.沉重的役税使得农民处境艰难B.人多地少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C.雇工群体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D.南北间经济发展出现较大差异3.万历二十年,大学士赵志皋、张位言:“凡会议会推,并令廷臣类奏,取自上裁,用杜专权。
”会推有称廷推,廷推(注:议题是重大人事安排)时吏部不再预先提名,由九卿各举所知,吏部汇总直接上呈皇帝裁决,皇帝则每每付之阁臣票拟。
该举措表明()A.内阁地位凌驾于六部之上B.君主权力受到制约C.用人权从六部转移至内阁D.内阁权力得到加强4.明初礼制中关于生活器皿方面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可用金、银,六品至九品官可用银,“商贾、技艺家器皿不许用银”。
然而,这些禁令在晚明苏州松江一带被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
晚明时期生活所用器皿的变化体现出()A.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B.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C.商人地位显著提高 D.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5.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曾言:铜线,铁路此两事大有利于彼,有大害与我,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争拆毁,19世纪80年代,他又言:至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
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而当不下数十万人,贫民之自食其力者更不可胜计。
这些言论表明李鸿章()A.主张与西方强国展开商战B.放弃了中体西用思想C.着眼于维护中国自身利益D.思想发生了本质变化6.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提议以洛阳为行都以长安为西京案》,内中称“……陪都之设定,在历史地理及国家将来需要上,终以长安为宜,请定名为西京”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意在()A.力图防范西北地区的反蒋运动B.为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辩护C.借此掩盖其围剿共产党的行径D.准备以西北作为长期抗日的后方7.近人陈伯熙记载,往者中秋节投赠之主要品为月饼,今则已不拘何物,第相尚奢。
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2017年山西省太原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单选题:共12题1.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四民分业论”,即“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分别培养。
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
这一做法()A.提高了工匠社会地位B.促进了手工技术发展C.固化了社会阶层等级D.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2.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
文宗怒日:“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这表明唐朝()A.中央集权遭到冲击 B.宗法观念根深蒂固C.门阀政治影响深远 D.婚姻制度变革艰难3.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
这种变化有助于()A.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 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 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4.史载,清乾隆皇帝推崇两汉经学,多次在经筵讲学(大臣为皇帝讲解儒家经典的活动)中对程朱理学提出质疑;在刊印儒学经典时,更重视《五经》而冷落宋儒推崇的《四书》.这反映出乾隆时期()A.皇帝推动儒学复兴 B.经世致用思潮兴起C.思想领域渐趋保守 D.君主意图控制思想5.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
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
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
这反映出()A.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B.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C.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D.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6.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认为“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著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日:“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这段对话说明()A.救国路径趋于多元化B.民族危机日益严重C.孙中山反对教育救国D.严复主张君主立宪7.据统计,1920﹣1936年外国在华投资增加了95%,平均年增长率4.3%.是外国在华投资增加最多的时期,投资集中在金融、外贸、能源、钢铁和近代化运输等领域。
山西省晋城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2017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周人认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天衿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主张“敬德保民”、“以德配天”.这表明()A、周人的天命观中理性成分增加B、天神崇拜在中国居于统治地位C、周人对鬼神世界保持排斥态度D、周人的世界观具有迷信的色彩2、史料记载,宋代漳州一带“客户则无立锥,惟籍佣雇,不能营三餐之饱,有镇日只一饭,或达慕不得食者”。
这可以佐证宋代()A、沉重的役税使得农民处境艰难B、人多地少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C、雇工群体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D、南北间经济发展出现较大差异3、万历二十年,大学士赵志皋、张位言:“凡会议会推,并令廷臣类奏,取自上裁,用杜专权。
”会推有称廷推,廷推(注:议题是重大人事安排)时吏部不再预先提名,由九卿各举所知,吏部汇总直接上呈皇帝裁决,皇帝则每每付之阁臣票拟。
该举措表明( )A、内阁地位凌驾于六部之上B、君主权力受到制约C、用人权从六部转移至内阁D、内阁权力得到加强4、明初礼制中关于生活器皿方面规定,玉器为皇室专用,公侯及一品至五品可用金、银,六品至九品官可用银,“商贾、技艺家器皿不许用银”。
然而,这些禁令在晚明苏州松江一带被置若罔闻,富贵人家用金、用玉已成平常之事。
晚明时期生活所用器皿的变化体现出()A、抑商政策出现松动B、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C、商人地位显著提高D、江南地区成为经济重心5、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曾言:铜线,铁路此两事大有利于彼,有大害与我,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争拆毁,19世纪80年代,他又言:至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而当不下数十万人,贫民之自食其力者更不可胜计.这些言论表明李鸿章()A、主张与西方强国展开商战B、放弃了中体西用思想C、着眼于维护中国自身利益D、思想发生了本质变化6、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通过了《提议以洛阳为行都以长安为西京案》,内中称“……陪都之设定,在历史地理及国家将来需要上,终以长安为宜,请定名为西京”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意在()A、力图防范西北地区的反蒋运动B、为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辩护C、借此掩盖其围剿共产党的行径D、准备以西北作为长期抗日的后方7、近人陈伯熙记载,往者中秋节投赠之主要品为月饼,今则已不拘何物,第相尚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山西省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
这样,周人使用的文字首先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不久便传到了楚或吴、越之地。
这说明西周()A.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B.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C.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D.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2.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北宋司马光作《疑孟》,批评孟子的说法“非忠厚之道”。
南宋理学家胡宏则认为孟子的主张是以天地之理为依据的,臣对于君主特定的“感”作出特定的“应”,是完全合理的。
这说明南宋理学()A.与北宋理学存在较大分歧B.维护了传统儒学的正当性C.有一定的反专制民主色彩D.强调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3.北宋时,商品经济发展,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间舍”,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
这表明()A.土地兼并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B.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C.土地作为商品较多地进入流通领域D.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土地制度的变化4.据记载,在明代松江,“贫者必用绸绢色衣,(纱或熟罗)包头不问老幼皆用”。
18、19 世纪之交的浙江各地人民(特别是城市居民)普遍穿绸。
这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A.居民普遍从事丝织业生产B.居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居民的纺织品消费水平较高5.冯桂芬说:“以中国之纲常伦理,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同时代的郭篙焘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国致远,则末中之末也”。
这些思想()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6.1912年6月,在上海出版的《新世界》第2期刊登了朱执信译述的《社会主义大家马儿克之学说》,文章比较详细地叙述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基本内容。
国内出版的多种报刊如《民立报》《社会》《社会世界》等也出现多篇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
这说明辛亥革命()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B.宣扬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C.提供了舆论自由的社会环境D.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7.1935年4月3日,“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在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
57对新人结成佳偶。
没过多久,汉口、北平等地纷纷效仿,几乎每届都由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
这反映出()A.市民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B.追求自由观念深入人心C.中国传统习俗逐渐消亡 D.政府积极推动移风易俗8.1962年3月中共中央财经小组会议决定:1962年的绝大多数重工业生产指标比原计划分别降低5%到20%.其中,煤产量从2.5亿多吨降为2.39亿吨,钢产量从750万吨降为600万吨。
这次调整()A.奠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 B.有利于扭转经济比例的失调C.使工农业产值都有很大提高 D.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9.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规定:宁可漏网一个,不可枉屈一人。
这体现了罗马法的()A.证据原则 B.理性原则 C.公正原则 D.平等原则10.路德教徒视加尔文教为邪教,加尔文教徒也不能与路德教徒合作。
因为他们所争的,并不是信教自由的原理,所以结果仍不过是以一个新威权来代替一个旧威权罢了。
这说明宗教改革()A.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B.导致旧教与新教矛盾激化C.没有实现真正的信仰自由D.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利益11.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吏治澄清法》规定,凡接受皇家薪资及年金的官吏,除各部部长和委员外,均不得为议会的下议员。
这说明英国()A.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B.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C.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D.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12.如表为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的排名。
由此可知苏联()项目年份1913年1928年1937年工业生产总值 5 5 2 电力15 10 3钢 5 5 3A.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B.经济持续稳定发展C.计划经济取得显著成就 D.成为外向型经济国家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征召、辟除等方式。
两汉的察举,以孝廉最多。
察举贤良,一般还要进行对策考试。
这种考试方式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被重视,开了隋唐科举制的先声。
唐朝沿用并发展了隋代的科举之法,考试内容也有所变化,有经学基础知识、文采词章、经学理论、改论见解等,还有一些专门知识,如律令、算学等。
宋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定制为三年一次,分州试、省试(中央考试)、殿试(皇帝亲试)三级进行。
宋代考试内容一直有变化。
在宋代废止了行卷和公荐,实现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宋代考卷实行糊名弥封制乖誊录制。
明清时期的科举,采用八股取士,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殷试三级。
乡会试的主考、同考由皇帝钦定派遣。
考试有严密程序,考官入院,立即封锁内外门户。
考生入院时,要逐人搜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采月公务员制度。
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
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
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绩审查。
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的新变化。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业革命前,英国政府根据重商主义原则,长期实施限制进口、支持出口的保护关税政策。
最典型的行为是1815年制定的《谷物法》,规定当国内小麦价格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外国谷物进口。
1846年皮尔政府正式废除《谷物法》,1849年罗素政府废除《航海条例》,英国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主义得到了充分体现。
与此同时,英国在19世纪4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
1850年,英国生产了全世界金属制品、棉织品和铁产量的一半,煤产量的2/3.英镑成为国际货币。
1850年英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0% , 10年后增至40%。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策导向与经济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项有史实依据)三、选做题【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共1小题,满分15分)15.材料 1885年10月,刘铭传被清政府任命为首任台湾巡抚。
在其抚台生涯中,对台湾的开发建设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其《条陈台澎善后事宜折》中说,“查设防、练兵、清赋三端,皆可及时举办,惟抚番须待三者办成之后方可议行。
其次设电、购轮、造桥、修路,以通南北之由邮;理屯、兴垦、开矿、取材,以兴自然之利”。
其中设防、练兵两项,是针对外敌逼临而做的应急措施;清赋、抚番两项则主要是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此后依次开展各项建设。
刘铭传在台湾调整行政体制,按照省的设置,在台湾设3府1直隶州,领11县5厅,将台湾分为南、中、北和后山四路。
这套行政建制奠定了今天台湾省行政区划的基础。
建设海防,练兵整军,兴办军事工业,添修军事设施。
1886年在台北设立电报总局,铺设两条海底电缆,将台湾与澎湖、台湾与大陆联系起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电讯联系。
1887年成立“全台铁路商务总局”,自1887年至1893年耗时6年,建成基隆至新竹90公里的铁路。
1887年设西学堂于台北,聘英人布茂林为教习,“课以英法之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之学”。
同时派汉文教习二人教以经书。
1890年在他即将离任之际,又设电报学堂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
﹣﹣摘编自《浅谈刘铭传与台湾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作用。
四、选做题【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共1小题,满分0分)16.中东问题由来已久,20世纪下半叶,经历了多次中东战争冲突,仍然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1977 年11月,时任埃及总统萨达特采取主动行动访问耶路撒冷,与时任以色列总理贝京开始和平谈判,但未取得进展。
美国为扩大在中东的影响、避免阿以再次爆发战争而危及对西方的石油供应,于1978年8月派国务卿万斯出面斡旋。
1978年9月埃、以在美国的戴维营签订了戴维营协定。
根据这项协定,以色列将把它所占领的全部西奈土地归还给埃及,埃及允许以色列使用苏伊士运河和阿喀巴湾。
在协定中,埃及同意将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巴勒斯坦问题放在一边,不让其影响埃、以和平。
埃、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埃及摆脱了长达三十余年的与以色列紧张对峙的战争状态,并收复了失地。
为此,埃及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埃及人长期充当阿拉伯世界的领袖,但当戴维营协定签订时,埃及已被看做是阿拉伯世界的叛徒与公敌,埃及遭到阿拉伯世界的集体制裁。
﹣﹣摘编自王红生《二十世纪世界史》(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戴维营协定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戴维营协定的签订。
五、选做题【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共1小题,满分0分)17.沈括生活在北宋中期,是王安石变法的积极参与者,史载:“朝廷新政规划,巨细括莫不预。
”沈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政治活动,但他刻苦治学,“博闻强记,一时罕有其匹”,“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沈括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广泛地吸取了前人的知识。
但他并不迷信古人和书本,富有创新精神,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沈括非常重视对事物的观察和科学实验,并力图从中发现科学事实和客观规律,他的许多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取得的。
沈括对指南针的研究也有卓越成就,他由实验得出磁针指向不是正南方,而是略偏东,这是关于地球磁偏角最早的明确记载。
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
他也在他的著作中如实记录了不少民间的科学技术人物及其成就,这些都是人们了解当时科技发明的极其珍贵甚至是唯一的史料。
他在《梦溪笔谈》中还记载了许多有关各族人民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为研究少数民族史和民族关系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沈括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沈括取得成就的因素。
2017年山西省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西周时,周天子经常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