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14份打包)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约前 商汤王 商 1600年 前1046 周武王 西 年 周 春 秋 战 国 前770 年 前475 年 周平王
都城在镐,牧野之战, 实行分封制 重用姜尚,后期有国人 暴动。 春秋五霸 奴隶社会晚期 战国七雄 封建社会早期
第 5课
※知识梳理
青铜器与甲骨文
原始社会 后期 时间:①__________
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第 7课
※知识梳理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形成: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晋 ①__________ 国:大夫田氏取代 齐国 楚 七雄:齐、②__________ 、燕、 秦 韩、赵、魏、③__________ 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 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 时间长 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 战、长平之战 结果:秦国成为实力 易强大 的诸侯国 ④__________
诸侯
诸侯:势力崛起,竞相称霸,操控 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 地位
目的:比较强大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互相 展开争斗
旗号:以“③_尊王攘夷_________”的名义进行
诸侯争霸 征战 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 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结果: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
⑦_________ 形势,巩固疆土 政治 统治:实行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 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西 周 的 兴 亡 衰亡
诸侯的义务和权利:进纳贡物, 服从调兵;可以在自己的封地 内进行再分封 衰: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了 国人 “⑧__________ 暴动” 亡: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时,被 犬戎 ⑨__________ 族所灭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重难拓展
拓展一 禅让制与世袭制的比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项目
含义
示例
禅让制
部落联盟通过推举 产生首领的制度
尧征求各部落首领意 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
世袭制
帝王帝位世代沿袭的 制度
禹死后,启继承王位
特点 天下为公,选贤举能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重难拓展
拓展二 春秋时期的战争与战国时期的战争的异同
项目
春秋时期的战争
战国时期的战争
【知识拓展】孔子的教育思想 :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学生要有老实的学习态度、 要谦虚好学、温故知新等。
考点知识回扣
3. 百家争鸣 (1) 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 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
考点知识回扣
(2)诸子百家
学派
【识图学史】
牛尊
春秋铁农具
考点知识回扣
2 诸侯争霸 (1) 背景: 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 激烈的争斗, ____民__族_____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 概况: 以“___尊__王_攘__夷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 北上争霸。 (3) 影响: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大规模的 __民__族__交_融_____。
考点知识回扣
(5) 结果: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 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 后秦国 _统__一__全_国____ 奠定了基础。
【误区警示】虽然商鞅被处死,但是变 法的措施推行并沿用下来,增强了秦国 的实力,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因此,商鞅变法是一次成功的变法。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4、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2 ) 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1、建立: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
(2)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夏、商、周的更替: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青铜器的成就:(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2)商周时期:①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2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易错易混
• 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秦朝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 家。
• 2.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启 是我国世袭制产生的第一个君主。
• 3.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 成了“家天下”,从本质上讲是生产力发展 的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专题2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专题02 夏商 周时期:早期 国家与社会变 革
主题概览
思维导图
重点详解——考点1.1:夏商周的更替
朝 代
都城
建立 时间
灭亡 开国 亡国 时间 君主 君主
重要 事件
夏
阳城
约公元前 约公元前 2070年 1600年
禹
桀
世袭制代 替禅让制
晋文公
(前697-前628)
姬姓,名重耳, 晋国第22任君主。 春秋第二位霸主。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4)小结: 春秋霸主
据 史 书 记 载 , 春 秋 294 年 间 , 有43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 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 事 480 多 起 。 齐 桓 公 、 晋 文 公、楚庄王、秦穆公相继称 霸。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 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宿怨 公子小白与管仲的“一箭之仇”
拜相 齐桓公不计前嫌,听从鲍叔牙建议,拜管仲为相,对内
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号令诸侯。
葵丘会盟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襄王也 派代表参加,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
中原的首位霸主。
2. 春秋第一个霸主——齐桓公
人物小传
法家代表人物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复习课件 (共24张PPT)
王 室 衰 微
瓦解
表现 周王室已无力控制 诸侯 。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 自为政,也不定期向 天子纳贡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 影响 了周天子的地位
主题
(1)王室衰微
具体内容
原因 (2)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
的腐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诸侯争霸的战乱
局面。
考点二
青铜器与甲骨文(七上P23—26)
【课标要求】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
的汉字。
主题 青铜 器 分布
具体内容 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
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 特点 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代表 司母戊鼎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定义 商周时期刻写在 龟甲 和牛、羊等 兽骨 上的文字 内容 记载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首次发现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约公元前 让制
朝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公元前 纣. 了相对的稳定 对 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个王朝,标志中国
奴隶社会的开端
国,暴君
民心者 得天下, 失民心 者失天 下
1600年, 桀 . (2) 二里头遗址 , 反映了夏王早期国家的产生。 亡国;得
(1) 盘庚迁都到殷 , 此后保持
商 约公元前 1046 年。 (2) 设置监狱 , 制定酷刑 , 加强 控制范围扩大,经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
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 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 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复习课件
代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是迄今出土
的最重的青铜器。
青 青铜器 四羊方尊,湖南宁乡出土,是青铜器
铜
中的精品。
器
与
含义:刻写在龟甲、牛、羊兽骨上的文字。
甲 骨
造字特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甲骨文
文
意义: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
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
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5
动荡的春 秋时期
作用: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 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
奠定了基础。
6
措施(内容) ①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 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②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经济发展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手工业、 商业发展。
诸侯 背景:周王室衰微 争霸 主要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
王、秦穆公等
战国七雄:齐、楚、燕、秦、赵、魏、韩
战国 时期 的社 会变 化
商鞅 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
目的: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 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内容: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18
10、问题探究:
探究一:
假如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请你给他
们--- ②
《法治空间》 ---- ③
《爱心事件》 ---- ④
《教育论坛》 ---- ①
探究二: 在班级建设中,部分同学不爱护公物,请运用儒家、法 家和道家思想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C.行省制 D.科举制
4、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
第2单元 中华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2、商朝的建立和文明
夏朝国王桀残暴无度,激
起了平民和奴隶反抗。商
汤联合周边各部起兵,在
公元前1600年前后灭夏商。
■商朝文明:
(1)青铜铸造业发达
表现:
青铜器种类繁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使社会生产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司母戊大方鼎(最大)
四羊方尊(精品)
鼎在古代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与鼎有关的成语: 一言九鼎、三足鼎立、问鼎中 原、鼎立相助、大名鼎鼎
土 地 和 人 民
亲属 功臣 前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族
朝 贡 和 征 战
诸侯
《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西周《诗经 小雅 北山》
实行分封制度后,全天下的土地和百姓都归周天子管辖。
周王这样大规模地分封土地,时间一久,会不会 有消极影响?若是有,会是什么影响?为什么?
1、夏朝的建立和文明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 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朝文明:
(1)世袭制 禹死后,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字经中说“夏传子,家天下”,你是如何理的?
炎帝
尧
舜禹
启
禅让制
世袭制
黄帝
禅让制
世袭制 (民主选举 父死子继)
天下为公 家天下
(2)夏朝筑有城堡和大型宫殿,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近决定的。
★这与强调平等和奋斗竞争的现
诸侯
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
西周强调社会等级,现代社会 人们的社会地位要取决于个人
卿大夫 士
的学识、能力和才干等;在现 代法治社会中,公民拥有平等 的基本权利。
1.2模块一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
2011版课标: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 东周 周
时代 背景
(1)经济: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 深耕细作;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 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 场 (2)政治: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 地位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 力水平的显著提高。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 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并最终通 过各国变法确立了下来。
商鞅变法 都江堰 2011版课标: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 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1.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两个民族大交融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3.四个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建立;商朝时国家机构逐步完善; 西周是奴隶制度的发展和鼎盛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走向崩溃、 封建制度逐渐确立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1)政治:由部落联盟到早期国家的产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由分封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的历史过程。 (2)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 (3)思想文化:春秋后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 鸣的局面。 (4)民族关系: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促进了民族的交融,奠定了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复习课件之基础知识巩固(共40张PPT)
单元框架构建
核心问题突破
单元综合检测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首页
末页
目录
单元知识梳理
单元框架构建
核心问题突破
单元综合检测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建立于公 元前21世纪。夏朝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 历代王朝所承袭。随后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 器、甲骨文为代表的早期文明。到了西周时期, 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 统治。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 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 会处于动荡与剧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 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首页
末页
目录
单元知识梳理
单元框架构建
核心问题突破
单元综合检测
• • • •
3、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的社会性质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的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4、春秋争霸不断、社会动荡的原因(背景)是:
• ①经济转型:生产工具的创新,铁器和牛耕出现, 生产力提高了; • ②政治转型: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 • 5、争霸的旗号: • 尊王攘夷。 • 6、争霸的关键是: • 强大的经济实力。
首页 末页 目录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 1.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单元知识梳理
单元框架构建
核心问题突破
单元综合检测
• ①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 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 了条件。 • ②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 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 ③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 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部编历史复习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法家 韩非子 兵家 孙子
时间
主要思想
春秋 仁;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施行德政;有教无类
战国 “性善论”;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战国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战国 “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尚贤、尚同”
春秋 顺应自然;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治”
战国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青 铜 器 与 甲 骨 文
工艺 表现
夏 商 周 的 更 替
动荡的春秋时期
表现
政治上:王室衰微 各国变法改革 经济上:井田制衰落 生产力提高 军事上:诸侯国的兼并战争不断
战 国 时 期 的 社 会 变 化 思想上:形成诸子百家 百家争鸣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士
消极:诸侯势力壮大,威胁周王室地位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西周分封示意图
西周分封诸侯形势图
单元导读
阶段特征
时空定位
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概念
发展历程 代表作品 铸造方法 用途功能
主要特点
知识点五:青铜器
青铜器主要指的是我国自夏代末期至秦汉时期铜、锡经炼制、锻造后 所形成的的各种器物。
思维导图
真题演练
时间
都城 中心地区
建立者 亡国者
继承制度 都城遗址
知识点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约公元前2070年
阳城(今河南登封) 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
禹 桀 世袭制(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问题串烧】 1.西周分封制的利弊是什么? (1)利:在西周建立之初,分封制的实施加强了周天子对 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并逐步 构建起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有些诸侯国成为开疆拓土 的重要力量,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2)弊:西周的分封制使诸侯享有很大的权力,随着诸侯 与周王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 封制遭到破坏,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
关键词 出现:春秋时期 评价: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5.商鞅铜方量
关键词 事件:商鞅变法 内容:统一度量衡
6.都江堰
关键词 修建: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评价: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反映出我国人民 的智慧
7.孔子
关键词 主张:核心思想是“仁”;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 政。教育上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地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真题精选 实战演练答案 ADABD ACACA AC
3.地位: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_年__代__最早、_体__系__较 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商__朝__开始。
考点5 商鞅变法 1.时间、支持者: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2.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方面 政治
措施 确立_县__制__,由国君直 接派官吏治理
考点6 都江堰 1.概况: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_李__冰__在成都附近的 岷江中游设计和主持修筑。 2.作用:具有_防__洪__、_灌__溉__、_水__运__等多方面的作用。
3.意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_天__府__之__国__”;两 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民办水 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2016新版复习)
四、大动荡的春秋、战国
1、政治变革:诸侯争霸,各国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特点: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 王室衰微原因: 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生产力大大
提高,私田大量出现,分封制瓦解,诸 侯不再向周天子进贡,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原因: 王室控制力减弱,各国发展不平衡,为
春秋时期孔子和儒家学说
“仁”(核心) 1、政治思想主张
为政以德 1.创办私学 2、教育思想 2.“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3、记录孔子言行的书《论语》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广泛使用, 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 震撼着人们的心灵。许多思想家从各自 的阶级利益出发,著书立说,到处游说, 对这场大变革发表见解,形成了儒家、 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诸子百 家”,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百 家争鸣”。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
及(世袭)以为礼。
——《礼记·礼运》
2、西周分封制
时间 目的 内容
西周
稳定周初形势,巩固疆土
周天子按照血缘关系把土地和人民,分 给宗亲、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 贡品,服从天子调兵。
作用
保证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 扩大统治范围。
分封等级示意图
3、主要内容:P35
4、历史作用: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以后统一全 国奠定了基础。
3、思想繁荣:百家争鸣(战国)
春秋时期老子主要思想: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 人们应顺应自然 (2)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 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的学说记录在《道 德经》这本书上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通过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逐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了解科技文化成就,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和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通过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通过创设一些历史情境,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1.、甲骨文。
3.齐、晋争霸、商鞅变法。
4.孔子,百家争鸣。
难点:1.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区别。
2.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3.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4.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课时计划
本单元共5课5课时
单元课教案
单元课题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单元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夏商周时期的更迭过程和基本历史史实;掌握分封制、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历史概念的意思和内容;掌握夏商周时期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通过学习夏商周时期的兴亡,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能力;通过识读“周初分封略图”、“春秋战国形势图”等,培养学生正确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对青铜器司母戊鼎、都江堰等的学习,让学生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学习,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2)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下列史实,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尧传位于舜B.舜传位于禹C.禹传子,家天下D.启打败有扈氏2.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后,定都在( )A.牧野B.镐京C.洛邑D.殷3.历史上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
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
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4.将下列朝代与相应的建立者、暴君连接起来。
5.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西周的都城A:。
(2)请写出周武王与商纣王交战的地点B:。
(3)西周的统治区域比商朝更大,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统治者采取了什么制度?(4)请写出图中1—5所代表的封国的名称。
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礼记》里的这段描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商汤灭夏 B.奴隶社会结束C.舜传位给禹D.禹传位给启2.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3.电视剧《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镜头,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 )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4.《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一史料反映出西周的社会制度是(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5.如下图,镐京与曲阜的关系是( )A.王都与封国都邑B.均为封国都邑C.王都与郡府D.均为郡府6.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7.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复习(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1课时)
【复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事实,说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掌握世袭制、公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2.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
3.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地位的衰落和主要霸主,掌握战国七雄的概念和七国之间发生的主要战争,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4.掌握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状况;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5.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音乐的成就,掌握商朝甲骨文和诗人屈原有关知识。
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各家代表人物及思想。
要求学生了解复习目标,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复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知识梳理注重构建框架,落实重难点。
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重要联系。
方法指导二:
根据已构建的单元知识框架进行每课时的知识梳理,重在突出本课重点知识;导学案中的错题是指前面每课时中“检测反馈”中学生错误率较多的问题。
(这些错题由每组组长收集、汇总)
错题讲解注重讲易错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归纳同类题的解题技巧;要分析总结做错题目的原因,吸取教训。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可对前面已学过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布置本节课复习任务。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构建单元知识框架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间、人物、都城、结果
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甲骨文动荡的春秋时期——铁犁牛耕——时间、作用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战国七雄——著名战役都江堰——事件、人物、作用
商鞅变法——背景、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百家争鸣局面——道家—老子——儒家—孔子——君王称霸、士人游学——百家争鸣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
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1.第4课知识梳理+导学案错题讲解
2.第5、6题知识梳理+导学案错题讲解
3.第7、8课知识梳理+导学案错题讲解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中国从夏朝开始实行世袭制,这一制度前后经历了4千多年的历史,第一位通过世袭制取得统治权的人物是( B )
A .禹
B .启
C .桀
D .纣
2.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B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3.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C)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4.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开展对外活动。
“尊王攘夷”的实质是(B)
A.尊崇周天子并击败周边各族的进攻
B.利用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发展自己的力量
C.帮助周天子解除周边民族的威胁
D.保卫都城,击败周边民族
5.下列成语和晋楚争霸有关的是(B)
A.纸上谈兵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尊王攘夷
6.战国时期,各国改革最重要的影响在于(D)
A.打击了奴隶主贵族
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经济发展
D.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建立起来
7.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学者发表了下面四种看法。
其中代表儒家观点的是(A)
A.用“仁政”治理天下
B.进行改革,依法治国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战胜而强立”
8.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知识模块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商鞅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变法,破坏了井田制,广开良田,奖励耕战。
这虽然不是古代治国家的道路,但还是因为抓住了农业这个本业的缘故,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但是这样做(指废除井田制)后,先王的制度(指奴隶制)被毁灭了,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
平民之中富的人积累了万贯家财,而穷的人却只能吃糟糠;强国兼并地盘,弱国丧失江山。
——班固《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戚贵室多怨望者。
……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
来商君之家。
(1)材料一的主张表明了商鞅的什么思想?
根据时代变化和需要,进行改革、变法的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
措施:允许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奖励军功;重视农业。
(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你认为班固对商鞅变法持怎样的态度?
作用:“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基本否定的态度:他认为虽然商鞅变法使秦国得以强大,但是却破坏了社会秩序等。
(4)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变法的一些措施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导致旧贵族的仇恨;失去了统治者的支持。
(5)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小明和小华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是什么?
要把变法(改革)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看变法(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的发展。
(回答一点即可)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