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公开课教学设计_3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末农民大起义》 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末农民大起义》 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让学生了解到秦朝的暴政、农民的苦难以及陈胜、吴广等领导的大起义。

教材还介绍了起义军的发展壮大,以及最终推翻秦朝统治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对于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细节和背景可能还不够清楚。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结合教材内容,深入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秦朝的暴政、农民的苦难,以及陈胜、吴广等领导的大起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农民的苦难、陈胜、吴广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和补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的暴政和农民的苦难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暴政和苦难?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秦末农民大起义。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背景和过程。

同时,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的苦难。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二、内容分析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希望自己开创的帝业能够相传万世。

然而历史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强大的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很快就走向了灭亡。

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封建专制残暴统治的结果,所以它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三、教学目标1.掌握秦暴政的主要表现,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史实,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以问题设置,聚集学生注意力,开展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1.秦的暴政(重点)(1)教师活动教材研读:归纳秦的暴政的表现(2)学生活动表现1:赋税沉重。

表现2:徭役兵役繁重。

表现3:刑罚严苛。

表现4:“焚书坑儒”。

表现5:秦二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1)教师活动问题探究: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个原因,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2)学生活动会①直接原因:大雨使戍守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记笔记】(3)教师活动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材料1: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

——司马迁《史记》材料2: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

——范文澜《中国通史》(4)学生活动①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是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②沉重的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③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秦朝的灭亡(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63,概况巨鹿之战的基本情况。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问题探究:秦朝因暴政灭亡对后世有何借鉴意义?(4)学生活动1.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爱惜民力;2.应对君主权力适度制约;3.法家学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当与儒家学说相调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原因,掌握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以及起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掌握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原因、起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的暴政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的暴政表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背景和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介绍项羽刘邦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发展和结局。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导入观看视频:秦始皇焚书坑儒设问: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秦朝是如何灭亡的? 二、整体感知阅读本课课题、小标题,思考秦末为什么爆发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推翻秦朝的统治了吗?三、秦的暴政 1.表现任务一: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反映了秦朝统治的什么问题?材料一:秦朝税收20倍于古代,三分之二的收成交给国家。

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的现象。

材料二: 秦朝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北击匈奴及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

当时全国人口约 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左右。

秦始皇先后进行 5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记功,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

观频、思考问题阅读教材标题,制作知识框架研料,总结材料一:赋税沉重材料二:徭役、兵役繁重点拨提升:民众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被迫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任务二:观察图片阅读史料、教材内容,归纳秦朝暴政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图一:秦朝刑具图二:秦坑儒谷碑材料一: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上乐以刑杀为威。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诗书弃市......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图一、材料一:法律严苛图二、材料二、材料三:焚书坑儒,禁锢思想任务三:你能讲讲指鹿为马的故事吗?结合教材内容,反映了秦二世怎样的统治?指鹿为马归纳观片,阅读史料,概括秦朝暴政的表现指鹿为马:秦二世的时候,赵高驾着一头鹿随从二世出行,二世问他说:“丞相为什么驾着一头鹿呢?”赵高说:“这是一匹马啊!”二世说:“丞相错了,把鹿当做马了。

”赵高说:“这确实是一匹马啊!(如果)陛下认为我的话不对,希望(陛下允许我)问一问群臣。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介绍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楚汉战争,揭示了秦朝统治的腐败和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到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会对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统治状况,理解农民起义的背景和意义,并激发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兴趣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农民起义是由于秦朝统治的腐败造成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对于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农民起义的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起义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准备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以便于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2.多媒体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便于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询问学生对于秦朝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秦末农民大起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秦朝的统治状况,如暴政、赋税沉重等,让学生了解农民起义的背景。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1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秦朝的统治和农民起义具有重要价值。

教材通过介绍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等领导的反秦斗争,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秦朝的建立和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

他们对秦朝的暴政和焚书坑儒等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农民起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农民起义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了解陈胜、吴广等领导人的事迹,以及农民起义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民起义是中国古代社会矛盾的产物,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的理解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陈胜、吴广等领导人的事迹。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秦朝末年的历史背景、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农民起义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起义的经过。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以及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资料等辅助手段,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认识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影响,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资料等,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秦朝暴政的图片,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

2.文字资料:关于秦朝暴政的描述,陈胜、吴广起义的详细过程。

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秦朝暴政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秦朝的统治方式。

提问:你们认为这样的统治方式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2.呈现(10分钟)展示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起义的过程。

提问: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他们是如何起义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总结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认识历史发展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说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问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主要讲述了秦朝灭亡前后,陈胜、吴广等领导农民起义,反抗秦朝暴政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展现了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认识到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秦末农民起义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思维活跃,善于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进行学习。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农民起义中的英雄人物产生共鸣,但对起义的背景和意义还需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认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英勇斗争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2.相关图片、视频资料3.历史地图册4.网络资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展示秦朝的暴政和农民的艰苦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农民阶级会采取何种行动?2.呈现(10分钟)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展示起义军攻占城池、打败秦军的史实。

引导学生关注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农民起义对秦朝的影响是什么?起义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本节课通过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楚汉战争等历史事件,展示了秦朝统治的腐败和农民起义的力量。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统治。

但他们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可能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腐败和农民起义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楚汉战争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的认同感,认识到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楚汉战争等历史事件的联系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领导的楚汉战争为例,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PPT。

3.素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学具: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朝的腐败现象,如赋税沉重、刑法严酷等,引导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围绕着秦朝的暴政、农民起义的爆发以及起义军与秦军的斗争展开。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揭示了秦朝统治者的残暴行径,以及农民阶级在苦难中觉醒、抗争的过程。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封建暴政的认识,以及对农民起义的历史评价。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本课的核心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表现,掌握秦末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农民起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表现、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影响。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起义军与秦军的斗争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秦朝的暴政,为学生讲述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的暴政表现,思考农民起义的原因。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4.案例分析:分析起义军与秦军的斗争过程,让学生了解农民起义的艰苦性和英勇斗争精神。

5.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农民起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第10课,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一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古代史的重点内容之一。

秦朝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灭亡,本课通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 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本课条理清晰,因果分明, 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

所以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逐步引导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之上,能够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也就是给学生创造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机会但他们对历史本身却充满了兴趣,但他们多数人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都是有限的,需要教师提供丰富而形象的材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教学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导学过程】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情景导入】1、组织学生品析、对比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

师:秦始皇师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期望自己的统治能千秋万代,但秦朝却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仅存在短短的15年,那为什么秦朝只是昙花一现,又迅速走向灭亡了呢?2、师:“伐无道,诛暴秦”从这句话中可看出秦朝是怎样被推翻的呢?(农民起义)为什么秦朝末年农民会起义呢?(秦末残暴的统治)【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诗句和童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①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史料实证)②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基本史实及历史意义。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③知道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秦的暴政与农民大起义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看图猜成语,大家知道这是哪一成语典故么?答案提示:指鹿为马教师指导:赵高想要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

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

”问身边的大臣,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

果然,这件事以后,朝中上下莫不噤声,都看赵高的眼色行事,任其为所欲为。

指鹿为马这件事给摇摇欲坠的秦王朝一个沉重的打击,敲响了秦朝灭亡的钟声,下面让我们走入本课,一起来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秦末的农民大起义指什么?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1、自主学习:【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

①材料一:......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 ——《汉书·食货志》答案提示:赋税沉重教师指导:材料一解析:要向官府交纳的田租、人头税,以及花在盐铁上的钱(因为秦代盐铁价贵),这些是以前的二十倍。

有的人耕种豪民的田地,交纳十分之五的税。

所以贫困的人常穿牛马的衣服,食猪狗的食物。

材料二解析:至秦始皇时,国家征收的田赋超过百姓收入的半数。

②材料一:......又加月为更卒(劳役),已复为正(正卒),一岁屯戍(戍卒),一岁力役(郡兵),三十倍于古——《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史记·七十列传·张耳陈馀列传》答案提示:徭役、兵役繁重教师指导:材料一解析:人民每年给官府服一个月徭役,即“月为更卒”;服完徭役之后又连月轮番服兵役,一年或充任卫士以保卫京师,守卫京师诸官府,或为戍卒戍守边境,另一年服役于本郡县,边服役,边训练,以上所有的服役是以前的三十倍;材料二解析:北部边境有修筑万里长城的苦役,南边广征兵丁戍守五岭,国内国外动荡不安,百姓疲惫不堪。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公开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公开课教学设计_0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教学思想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结合我校“自主体验,面向未来的教学理念,历史教学主要采取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和学习的。

在本节课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人,探究问题的创设人。

在教学过程中,用情景作为线索,利用史料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中“史料实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为2016年人教版《中国历史》7年级上册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它是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第二课时。

在中国历史中,秦汉时期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秦朝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割据,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国家,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诞生时期,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持续时间长,出现大一统的治世局面的稳定时期。

秦汉时期的中国更是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灭亡于公元前207年,仅存在15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很短暂却影响深远的王朝。

秦朝的建立,在本单元第一课已进行过学习,这套体系完备,涵盖中央及地方的专制主义中央体系看似坚不可摧,所执掌的政权为何仅仅存在十几年就走向灭亡?这就是本课所要探讨的。

本课教学重点为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对封建社会中,底层人民群众具有激励作用。

学生学习本部分内容之后,会对后面学习相关类型的历史事件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通过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采取情境教学的方法,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末农民大起义》 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秦末农民大起义》 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大起义》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可以了解到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以及影响。

教材内容详细,插图丰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尚在培养中,但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

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学生可能会对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过程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2.难点: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秦朝的暴政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农民起义的背景和原因;4.激情演讲: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秦朝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2.课件:制作与本章节相关的内容和图片;3.视频:准备与农民起义相关的历史事件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起义的原因。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农民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发展和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过程,合作完成相关案例分析。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明确农民起义的背景和原因。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观看历史事件视频资料,进一步了解农民起义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由于暴政和重税,引发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秦朝灭亡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包括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秦朝灭亡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到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重税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了解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是,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重税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理解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教学难点: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视频:秦末农民起义相关视频资料。

3.图片: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图片资料。

4.课件: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朝的暴政和重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秦朝会引发农民起义?2.呈现(10分钟)观看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教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出自人教版(2016年)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上接秦朝的建立,下启汉朝的建立。

秦朝建立以后所实行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之后建立的西汉王朝吸取教训,使汉初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因此,本课应定位于揭露秦朝灭亡的原因并为后世提供经验教训。

2、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

他们刚接触历史学科不久,还不知如何处理材料和史实,对本课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我立足引导学生理解论从史出,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形成历史概念,认识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从材料和相关史实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学会通过史实得出结论,使自己的观点和材料相统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等相关史实,知道秦朝的灭亡,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学生通过资料学会归纳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通过研读材料和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素养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使学生既理解革命的首创精神,也要辩证理解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通过楚汉之争,刘邦的胜出,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启示。

三、重点难点
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图片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设问:为什么战争结束,国家统一,老百姓的生活却如此艰难?
【设计意图】以强烈的反差对比引起学生的好奇,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统治存在什么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知识点
第一部分秦的暴政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地图册P28页左上方的图片,逐一找出秦朝暴政的表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逐步提升阅读能力,找出史料依据。

第二部分陈胜、吴广起义
(1)、设置问题,要求在视频《大泽乡起义》中找出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使学生能了解相关史实,提高学习兴趣。

(2)、指导学生结合地图册P28页的《陈胜、吴广起义》图,回答之前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查阅地图,培养学生看地图的能力、知道地图也是历史佐证的一部分。

(3)、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果没遇到大雨误期,陈胜吴广还会不会起义?如果他们不起义了,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
【设计意图】以问促思,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4)、引导学生通过司马迁的话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来分析怎么评价陈胜、吴广起义,初步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分析问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5)、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地图册第29页的刘邦项羽进军路线图,了解项羽的巨鹿之战和刘邦进入咸阳的基本史实。

【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识读地图的能力。

(6)、引导学生思考秦灭亡的原因,得出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

结合实际,台风“海马”过后汕头市政府机关干部带头取消放假,全员参与,迅速行动,消除灾痕,创造了“汕头新速度”。

理解汕头市政府如何关注民生,深得百姓的好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升通过现象分析问题、推出结论的能力。

结合实际,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对“得民心者得天下”有更深的体会。

第三部分楚汉之争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9相关内容,查阅地图册P28和29,结合给出的图和关键词,讲述楚汉之争。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根据材料和地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设问,出示表格,引导学生思考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战争性质的变化,提高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9相关内容,完成P50的材料研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论从史出、从史实中找到支撑论点的能力。

第四部分: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五部分:活动拓展——评审秦始皇
出示秦始皇和秦朝人民上法庭的图片,请学生来为被告秦始皇写一份辩词或为原告秦朝人民写一份诉状。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唯物史观。

六、作业布置
完成《南方新课堂》第10课的内容和第11课的预习。

七、板书设计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秦末
的农民秦亡暴大起义
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