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萃取分液高中化学教案

萃取分液高中化学教案

萃取分液高中化学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
2. 学习萃取分液的实验操作方法;
3. 了解萃取分液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萃取分液利用两种不相溶的溶剂(一般是有机溶剂和水)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将需要分离的混合物分配到两种溶剂中,实现不同成分的分离。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 萃取漏
2. 漏斗
3. 烧杯
4. 实验宽口瓶
5. 有机溶剂(如乙醚、氯仿)
6. 盐水
四、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混合物放入烧杯中;
2. 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使混合物充分溶解;
3. 将混合物和有机溶剂倒入漏斗中,轻轻晃动漏斗,使两种溶剂充分混合;
4. 放置漏斗,等待两种溶剂相分离;
5. 打开排液管,将两种溶剂分别收集。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溅出溶剂;
2. 注意溶剂的挥发性,避免有机溶剂接触到火源;
3. 实验后要对残留的溶剂进行处理,不可随意排放。

六、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萃取分液实验的分配系数,可获得不同溶剂中的混合物成分,从而实现分离目的。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能够了解萃取分液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掌握这种常用的实验技术,为以后的化学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萃取和分液说课PPT教案

萃取和分液说课PPT教案
第33页/共35页








第34页/共35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35页/共35页
第22页/共35页
第23页/共35页
(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 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 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 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 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 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第24页/共35页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上口的 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 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 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上层 液体从上口倒出。
方法
有90﹪ 的同学能够主动与他 人交流和讨论,体验到通过实
知识
验的方法可以获取知识信息
与技 能
课堂萃取分液操作正确率85﹪, 90%学生知道什么是原则萃取剂 和萃取
第31页/共35页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由于学生自主活动较多,花时较长,因此需要 严格把握学生的活动进度。同样这也使得本节课不能 安排一些必要的巩固习题,在以后的习题课中应安排 这方面的习题。
萃取和分液说课
会计学
1
说课内容
一、教学背景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第1页/共35页
一、教学背景
1 教材分析

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
课 教
课标要求
等实验操作技能

既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衔接,又为
的 功
教材地位
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 把学生引入化学界。

《萃取、分液》教学设计

《萃取、分液》教学设计

新课标《萃取、分液》的教学设计陆毅江苏省东海县房山高级中学:222341Eimal:luyi1967314@;luyi1967314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①熟练掌握萃取分离实验操作,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解决物质分离,提纯问题。

②利用萃取的原理解释自然界中有关自然现象,设计简单的方案处理自然界中常见的有关萃取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归纳,提高、观察、比较、分类、概括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建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

②通过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相联系,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很有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生产中的化学,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萃取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教学难点萃取的原理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不慎将油汤洒到衣服上,我们往往采用洗涤剂、汽油等有机物将其除去,而用普通洗衣粉洗涤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油渍具有亲油性,抗水性的特点,油渍的去除主要采用了有机溶剂萃取法,又如煎煮药酒就是利用乙醇溶剂萃取法将中药材中易溶于乙醇的物质提取出来。

萃取是一种常用的物质分离操作。

什么是萃取呢?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板书]一萃取[教师]展示一瓶四氯化碳液体[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闻气味[教师设疑]如果将四氯化碳与水混合,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分组实验[汇报结果]出现无色液体,说明水和四氯化碳不互溶[教师追问]你有什么方法确定上层、下层各是什么液体吗?[学生]思考交流[学生]取上层液体,向其中加入适量水,如果与水互溶,证明该层是水层,否则为四氯化碳层[学生]动手实验验证其推理[汇报结果]实验证明上层是水层,下层是四氯化碳层,说明四氯化碳密度比水大。

[教师]请同学们做以下实验,并思考所展示的问题[展示实验内容]①取少量的固体碘于试管中,向其中倒入约2-3ml四氯化碳,振荡。

②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倒入约4-5ml碘水,再注入2-3ml 四氯化碳,振荡。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执教人:广东华侨中学陈芸芸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⒈知道什么是分液,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掌握分液漏斗的操作步骤。

⒊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掌握萃取和分液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培养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使学生容易获得成功感,树立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萃取和分液的原理。

三、教学设计通过粗盐提纯和自来水的蒸馏实验,学生已经对初中化学实验进行了复习以及对高中化学实验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萃取和分液,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

以往我们也都是按照教材的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考虑到这个情况,现改为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构建知识结构的台阶,让学生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地了解,什么是分层→分液的定义→什么是萃取→萃取的定义和条件→萃取的原理,最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萃取和分液这两个分离操作。

设计中由易到难,层层分化,先观察现象,再分析本质,最后掌握原理,逐步搭建台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

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四、仪器、药品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苯、酒精、碘水、碘单质。

五、教学过程现象和本质。

阶。

探索新知、教师讲解让学生一起朗读课本P8萃取的定义。

朗读。

回归课本。

根据实验现象概括:1、定义:用一种溶剂(CCl4)把溶质(I2)从它与另一种溶剂(H2O)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分离方法(重点突出CCl4萃取碘水中的I2这一意境)。

高中萃取教案

高中萃取教案

高中萃取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萃取原理及其在工业和科研中的应用。

2. 掌握液-液萃取的基本操作技能。

3.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萃取效果,并能够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准备
- 实验材料:苯酚水溶液、苯、分液漏斗、烧杯、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火柴等。

- 安全须知:确保学生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特别是使用易燃溶剂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类似萃取的现象,例如用洗洁精去除油污,引导学生思考萃取的原理和应用。

讲解理论知识
详细讲解萃取的定义、原理以及不同类型的萃取方法,包括固-液萃取、液-液萃取和气-液萃取。

强调液-液萃取中两种不互溶液体的性质和相互作用。

演示实验操作
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分液漏斗进行液-液萃取操作,注意展示正确的摇晃方法和分层后的操作步骤。

学生自主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操作规范,安全第一。

结果观察与讨论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观察萃取前后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组织学生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总结提炼
教师总结萃取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

鼓励学生在报告中反思实验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验操作能力,思考如何在下一次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验技能。

高一化学: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

高一化学: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

高一化学: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萃取和分液教案之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化学实验是高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涉及到很多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萃取和分液。

萃取和分液是在化学实验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制备和容器分离方法,其目的就是将两种不能相互溶解、密度不同的液体分离开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两种方法,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萃取和分液的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方法1.萃取实验方法所谓萃取法,就是利用两种有机物不溶于水,而且酸、碱、不同溶剂相互不溶的特点,从中提取出想要的物质。

(1)实验步骤:a)将少量的异丙醇或二甲苯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相等分量的水后用铺有滤纸的漏斗过滤,即可得到异丙醇水或二甲苯水溶液。

b)例如我们要从萝卜中提取出其中含量较多的类胡萝卜素,可以先将萝卜磨成泥,然后加入适量的异丙醇或二甲苯进行摇晃,待其充分摇匀后再放置静置,最后用滤纸过滤即可得到类胡萝卜素。

(2)实验注意事项:a)操作时要戴上手套和安全镜。

b)异丙醇和二甲苯均易燃,实验要远离明火。

c)摇匀时要注意控制力度,以免摇溅溶液。

2.分液实验方法所谓分液法,就是采用分别具有不同密度的液体,对于导热系数、黏度等性质的相似液体也可以实行分离的一种分离方法。

(1)实验步骤:a)准备好干燥的分液漏斗,将要分离的混合物倒入漏斗,注意开启止水夹。

b)后面的液体在漏斗内分层,等液体出现两层可注视到前面的层并且前面的层不再有液体进入漏斗时,关闭止水夹。

c)将分离后的液体分别倒入不同的烧杯中。

(2)实验注意事项:a)操作时要戴上手套和安全镜。

b)操作中要注意掌握好分层的时间点,以免错过分离的最佳时间。

c)若是要分离两种相似的液体,可以使用“旋转分离瓶”进行分离。

旋转分离瓶分离两种液体时,让瓶子快速旋转,液体就能分离成两层。

二、化学实验注意事项1.安全保护环境。

化学实验过程中安全必须做好安全措施,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并做好环保工作。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在课程内容标准中主题2化学实验基础中是这样规定的:让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并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的思维活跃,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好奇心强,同时以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

知识储备上,他们已经熟悉了过滤和蒸发这两种固体液体的分离方法,但对于两种都是液体的混合物如何分离还不太明确,有这方面的学习渴望,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在对实验现象及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也需要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萃取的原理(二)教学难点萃取的操作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

2、练习萃取和分液操作。

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对实验探究有进一步的认识2、通过对初中常见物质分离与提纯以及分离提纯物质一般方法的复习巩固,培养学生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设计和评价辨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萃取和分液》优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萃取和分液》优质教案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三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萃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萃取的原理,掌握“萃取-分液”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1.在活动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合作的技巧和责任。

提高观察、类比、探究、思考、概括的能力。

2.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体会如何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

3.通过给萃取下定义和描述实验现象,培养语言智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案”填写,使学生形成较好的科学品质。

2.通过化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3.通过亲自实验,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爱上做实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萃取的原理及规范操作。

难点: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及萃取的规范操作。

三、教学方法1.“体验—讨论—总结”教学,学生分组实验通过体验萃取、讨论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总结出萃取的定义。

2.“自学—观察—模仿”教学,学生通过看书自学、观看教学录像、自己动手操作总结出“萃取—分液”的操作要领。

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分液:利用两种液体互不相溶、密度相差较大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附: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讲解化学实验安全规则海水净化——蒸馏,海水晒盐——蒸发,从原理上谈蒸馏、蒸发的区别与联系。

蒸馏引入冷凝管,落实蒸馏操作。

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复习初中学过的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第二课时:粗盐杂质有可溶性的和不可溶的。

溶解、过滤、蒸发后,得到的是NaCl吗?利用溶解性表,以SO42-检验为例讲解离子检验。

利用溶解性表,将可溶性杂质变成不溶物除去。

学生做实验,重点体会检验时取用少量样品,除杂时用过量试剂。

可适当引导学生思考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问题。

第三课时:萃取。

最后布置作业:通过对3节化学实验课的体会,同学们谈谈对本章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1.1.3《蒸馏、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1.1.3《蒸馏、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学设计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三课时:蒸馏、萃取和分液)【引入】在海滨浴场嬉戏,偶尔喝上一二口海水,你会感到又咸又苦;用海水浇灌普通的农作物,不用多久农作物就会被“腌死”。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讲解】海水中溶解了大量的盐类。

海水的平均含盐量可达35‰左右,也就是说,在1立方千米的海水里大约含有3500万吨的盐类物质。

人们日常的饮用水的含盐量仅在0.5‰左右,而工农业用水的含盐量也不能超过3‰。

人类面对着浩瀚无比的海洋,难道就不能把海水变成淡水吗?【过渡】神话中的观音菩萨有一种高超的本领:只要把手中的杨柳枝条轻轻一甩,就可以把海水变成甘露。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能不能把海水变成淡水呢?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把海水变成淡水的“法宝”。

【讲解】亚里士多德的实验【投影】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做过一个当时看起来十分有趣的实验:他把咸水放在半封闭的容器里,然后加热将咸水烧开。

随之,他惊奇地发现,水蒸气中已不再含有盐分,凝结成的水珠也不再有咸味。

亚里士多德曾在实验记录中写到“通过蒸馏,先使水变成蒸汽继而使之变成液体状,可使海水变成可饮用水”。

这个实验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次海水淡化试验,亚里士多德所采用的方法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蒸馏法。

【投影】海水淡化工厂【思考】大家想一想蒸馏是不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如果是,那么是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过渡】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了过滤、蒸发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新方法:蒸馏和萃取【板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蒸馏和萃取(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板书】活动一、认识蒸馏【交流】蒸馏的原理:对于液态混合物,利用液体—液体(或液体-固体)中各组分沸点不同,给液体混合物加热,使其中的某一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成液体,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的操作过程。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蒸馏、萃取和分液 教学设计[必修](6)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蒸馏、萃取和分液 教学设计[必修](6)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3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所适用的仪器。

2.掌握蒸馏和萃取操作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蒸馏与萃取操作进一步掌握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蒸馏和萃取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蒸馏烧瓶、温度计、分液漏斗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过滤、蒸发外,还有其他许多方法。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外两种新方法,即蒸馏和萃取。

【板书】蒸馏和萃取【推进新课】师:我们饮用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多媒体展示】为什么自来水中有漂白粉味?在水处理的过程中,为保证饮用水的卫生,水厂对出厂水必须投加一定量的消毒剂。

因此,自来水中有漂白粉味主要是由于:①自来水中余氯偏高,出现类似漂白粉味的氯味。

处理办法:这种情况是水厂正常生产投加消毒剂所致,自来水在煮沸后氯味将自然消失,可放心饮用。

若用户要把自来水作特殊用途(如养金鱼),可以将自来水放置一段时间,氯会自然挥发消失。

②楼顶水池清洗后,自来水出现较浓的漂白粉味。

处理办法:楼顶水池清洗后,用户使用自来水前,可以通过打开水龙头放水一段时间的方法把积存在水管中的清洗水排清,从而消除自来水中的漂白粉味。

师: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我们饮用的自来水是用含氯的消毒剂消毒的。

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出其中含有Cl-?生:可以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生:分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AgNO3溶液和几滴稀硝酸。

师:如何才能使自来水变成纯净的水呢?生:加试剂除杂。

师:加什么试剂呢?加入的试剂都会引入杂质离子,而我们的实验目的是得到纯净的水啊!难道能向自来水中加些蒸馏水除去其中杂质离子吗?生:可以加热让自来水先变成水蒸气,然后再冷凝成液态的水。

师:很好,你能设计这样的装置吗?生:图1 图2……师:这些装置是将气态的水冷凝成液态的水,但这些装置还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一《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殷铁新一、课标要求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⒈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学会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知道分液漏斗与三角漏斗、长颈漏斗的区别,了解分液漏斗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⒊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二)过程与方法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分液、萃取(二)教学难点:萃取四、设计思路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另外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

以往我们都是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现改为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

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

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

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五、仪器、药品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球形、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碘水、油水混合物。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蒸馏、萃取和分液 教学设计[必修]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蒸馏、萃取和分液 教学设计[必修]

授课班级课时 1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萃取原理,掌握萃取的实验操作2、了解蒸馏原理,练习蒸馏操作3、会用合理的方法检验离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实验仪器和实验设计的巧妙,感受化学之美重点萃取与蒸馏的原理;萃取与蒸馏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萃取与蒸馏的操作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二) 蒸馏和萃取1、蒸馏实验1-3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2、萃取实验1-4 碘的萃取3、分液萃取与分液的步骤:a.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b.加入溶液,加入萃取剂,振荡c.静置分层d.分液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通过除杂质过滤的方法得到比较纯的盐水,大家想想如果我们要把盐水变为淡水,该怎么做呢?比如说在海边,渔民们是怎么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郑和下西洋的那段历史,大家知道他们是怎么解决长期在海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漂泊的吃水问题吗?[展示]海水变淡水[引]做汤的时候,观察过锅盖吗?锅盖上有水珠,这水珠与汤不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水珠?水蒸汽凝结?为什么水蒸汽会凝结成水珠?[讲]汤沸腾后,水蒸汽遇温度低的锅盖而凝成水珠附于锅盖。

那么这是一个什么过程,我们在化学中应怎么称呼?大家想一想蒸馏是不是一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如果是,那么是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过]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了过滤、蒸发外,还有其他很多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两种新方法:蒸馏和萃取[板书](二) 蒸馏和萃取[过]首先,让我们利用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杂质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来学习蒸馏的过程[板书]1、蒸馏[引入]我们引用的自来水是纯净的水吗?不是。

因为自来水厂使用了消毒剂氯对水进行了消毒。

使水中含有Cl―。

我们可以利用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

[实验演示]自来水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讲]有明显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除去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呢?能否向上一堂课中使用化学方法,加入试剂反应除去?(不能。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课例研究一、教学设计思路初中化学介绍了常见的化学仪器和药品的使用,以及一些基本操作,但高中新生对化学实验还了解不多。

本节介绍萃取这一新的方法,让学生对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使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

采用演示、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实验的体验和成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容易获得成功感。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分阶段讲解实验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可减少实验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

联系生活,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化学价值,有趣味和有目的性的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目标(一)学情分析本节的教学对象是普通高中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在心理上正处于由感性学习过渡到理性学习的时期,仍对化学实验有着一定的学习兴趣,同时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但只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使用分液和萃取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2、过程与方法:从具体案例中感受萃取和分液的实际应用价值,理解并掌握分液和萃取的原理和操作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分离和提纯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萃取和分液的操作方法难点:萃取的原理、萃取剂的选择四、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实验演示法、情境创设法等学法:小组讨论法五、教学过程《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陈逸珊 衷明华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广东潮州 521041)【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252-02。

重在实践:高一化学萃取和分液教案的实验教学设计

重在实践:高一化学萃取和分液教案的实验教学设计

重在实践:高一化学萃取和分液教案的实验教学设计高一化学萃取和分液教案的实验教学设计一、实验背景萃取和分液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技术,在许多化学反应以及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

在高一化学教学中,通过对萃取和分液的学习和实践,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和科学研究中的技术应用,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目的1.了解萃取和分液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学习使用萃取和分液技术进行化学实验操作。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与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实验探究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安全意识。

三、实验内容1.萃取实验:萃取酸性溶液中的有机物质。

2.分液实验:分别用无水硫酸和氯化钠溶液分别提取油和水混合物中的油层和水层。

四、实验步骤1.萃取实验(1) 实验器材准备:酸性溶液、试管、接收瓶、转移管、玻璃棒、滴定管、水浴。

(2) 实验操作:将酸性溶液与有机物质混合,并使用适当的有机溶剂萃取有机物质。

收集萃取液,利用滴定管测定有机物质的质量。

(3) 实验数据处理:统计四组数据,并制作柱形图和饼状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4) 实验注意事项:注意实验器材的消毒和清洗,避免溶液流溢和挥发,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2.分液实验(1) 实验器材准备:油和水混合物、无水硫酸、氯化钠溶液、分液漏斗、接收瓶。

(2) 实验操作:将油水混合液分别加入两个分液漏斗中,顺次添加无水硫酸和氯化钠溶液,并晃动分液漏斗,分别收集油层和水层。

(3) 实验数据处理:统计四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4) 实验注意事项:注意配制溶液的浓度和配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避免溶液流溢和误操作。

五、实验效果经过实验,学生们对萃取和分液等实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有机会观察和分析实验数据,制作数据图形,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 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 《萃取和分液》说课稿

人教版 必修1 第一章第一节 《萃取和分液》说课稿

《萃取和分液》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二、实验器材药品:番茄、植物油、碘水、酒精仪器:铁架台、研钵、玻璃棒、烧杯、铁圈、分液漏斗、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三、实验改进要点1、以往的实验改进都从仪器中着手,我这次的实验改进从药品着手。

实验药品来源于生活,用番茄汤作为要萃取的对象,选择了植物油这一绿色萃取剂,实验药品简约化,充分体现化学的社会价值,让化学实验绿色化、生活化。

2、另一个改进是多步实验易于学生理解。

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

以往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现改为通过设计多步实验学习,先学习分液,再学习番茄汤中色素的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

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

四、实验设计思路从生活情境中引入,利用番茄汤中油层现象,理解萃取的实质并能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番茄色素的提取的实验现象,理解萃取的基本原理。

掌握萃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通过番茄红素性质信息的搜索,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实验教学内容本节课从生活情境中引入,以番茄汤为起点,学习分液萃取的原理和操作。

七、实验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展示图片】你有喝过西红柿汤吗?它的营养成份很高哦。

(二)环节一:体验分液【展示图片】油里不小心混了水,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分离方法?【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这种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分液,介绍分液漏斗的结构及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殷铁新
一、课标要求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实施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行交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⒈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学会分液的基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知道分液漏斗与三角漏斗、长颈漏斗的区别,了解分液漏斗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⒊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基本操作。

⒋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分液、萃取
(二)教学难点:萃取
四、设计思路
教材“萃取”这部分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另外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

以往我们都是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现改为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

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系起来。

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

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五、仪器、药品
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球形、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碘水、油水混合物。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4、分液
⑴适用范围: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如油水混合物。

⑵仪器:分液漏斗
⑶操作要点:
①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混合液体倒入分液漏斗,将分液漏斗置于铁圈上静置;
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再打开旋塞,使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待油水界
面与旋塞上口相切即可关闭旋塞;
④把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5、萃取
⑴定义:
利用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的差别,用溶解度叫大的溶剂把溶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提取出来的操作叫萃取。

⑵萃取剂的要求
①与原溶剂互不溶;
②与溶质不发生化学反应;
③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远大于溶质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常用萃取剂:四氯化碳、苯、汽油、煤油
6、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设计
碘水→萃取→分液→碘的溶液四氯化碳溶液→蒸馏→碘
八、教学反思
我觉得学生其实并不笨,只不过由于有些知识点过于集中,在呈现方式上也是沿用过去的方式——先介绍概念、理论,再学习、实验。

如果我们能将教材稍作处理,分解难点,学生自然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另外应相信学生,其实学生最希望自己能在学习中获得主动权,他们希望用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更加有趣。

当然
给学生主动权,也不是“天高任鸟飞”。

本节课由于学生自主活动较多,花时较长,因此需要严格把握学生的活动进度。

同样这也使得本节课不能安排一些必要的巩固习题,在以后的习题课中应安排这方面的习
题。

2009-05-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