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教师职业幸福-2019年文档资料
原创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幸福感
原创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幸福感引言教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任。
然而,教师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积极心理学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探讨积极心理学如何与教师幸福感相结合,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
积极心理学介绍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关注的是人类的优点、幸福感和积极心理状态。
与传统的心理学关注问题和病态相比,积极心理学更加关注个体的优势和积极资源。
它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措施,用于提高个体的自我认知、自尊心和幸福感。
教师的幸福感教师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角色,他们的幸福感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幸福感包含了职业满意度、工作压力、工作环境等多个方面。
一个拥有高幸福感的教师能更好地面对工作挑战和困难,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
积极心理学在教师幸福感中的应用1.培养乐观心态:乐观心态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教师应培养积极的心态,看到教育事业的成就和带来的乐趣,抛开困难和挫折,积极面对每一天的工作。
2.发展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于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和能力。
通过培养自我效能感,教师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建立支持系统:积极心理学强调社交支持的重要性。
教师应该与同事、家人和朋友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共同分享工作和生活的喜悦和压力。
4.关注个人成长:个人成长是促进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应该持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专业水平,通过不断成长来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5.培养积极情绪: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中的方法,如感恩、笑声疗法等来保持积极情绪。
结论积极心理学为教师幸福感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积极资源和优势,同时培养乐观心态和自我效能感。
通过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关注个人成长并保持积极情绪,教师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用积极心理学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用积极心理学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正文:一、引言1.1 背景介绍教师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职业群体,他们承担着培养下一代人才的重任。
然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受到了许多挑战和压力,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表现和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积极心理学成为一种重要的策略和方法。
1.2 目的和意义本文主要旨在通过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探讨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通过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职业压力,增强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二、积极心理学简介2.1 积极心理学概述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如何获得幸福、提高心理状态和积极情感的学科。
它关注人们的优点和优势,通过积极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来改善个体的生活和工作状况。
2.2 积极心理学的好处积极心理学对个体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可以提高个体对工作的满意度,增强积极情感和正面情绪,改善工作动力和工作表现。
三、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性3.1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定义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受。
它与教师的工作动力、教学效果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3.2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教师职业幸福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工作压力、工作环境、社会支持、职业发展等。
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和方法4.1 培养积极心态通过培养积极心态,教师可以更好地面对工作压力和挑战。
这包括培养乐观情绪、培养希望和建立目标等。
4.2 提升自我效能感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幸福感密切相关。
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教师可以更有信心地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
这可以通过培养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合理的目标和期望来实现。
4.3 建立积极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这包括提供适当的工作条件、合理的工作负荷和有效的管理支持等。
4.4 加强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事、家人和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来获得支持和帮助。
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幸福感
积极人格:探讨如何 培养和发展人们的积 极品质和特质,如勇 气、毅力、创造力等。
积极关系:研究如何建 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 系,包括家庭关系、友 谊和职场关系等。
积极心理学提倡 的积极教育理念 有助于提高教师 的教学效果和职 业成就感。
积极心理学可以 帮助教师建立良 好的人际关系, 增强社会支持系 统。
进一步探讨积极心理学在提升教师幸福感中的作用机制 研究不同地区和不同学校环境下教师幸福感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深入挖掘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幸福感之间的潜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拓展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师职业发展水平
培养教师的积极情绪,增强心理韧 性
积极心理学提供应对策略,帮助教 师应对挑战和压力
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情绪,帮助教师发现和培养乐观、满足等积极情绪。 积极心理学提倡感恩、希望等积极品质,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挑战,增强情绪管理能力。 积极心理学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交支持和亲密关系,提升幸福感。
积极组织:探讨如何创 造积极的组织文化和工 作环境,以提高员工的 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教师幸福感的含义和重要性
教师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体验到的愉悦、满足和意义感。
教师幸福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具有积极 影响。
教师幸福感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积极心理学帮助教师发现工作中的乐趣和价值,提高职业满意度。 积极心理学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发展,提升个人能力和专业素养。 积极心理学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挑战,增强心理韧性。 积极心理学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用积极心理学提升教师幸福感笔记
用积极心理学提升教师幸福感笔记引言教师幸福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满意程度和心理状况的感受。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幸福和正面心理状态的学科,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
本文将介绍一些用积极心理学提升教师幸福感的方法。
1. 培养感恩心态感恩是积极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培养感恩的心态,感激自己有机会为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感激学生和家长的支持与信任。
可以每天写下几个自己感恩的事情,或者定期给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写一封感谢信。
这样做可以增强教师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2. 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非常重要。
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可以给教师带来支持和关爱。
教师可以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多参与与同事的交流和合作,培养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扩大社交圈子,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工作中的喜悦和困惑。
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将使教师在工作中更有乐趣和满足感。
3.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是提升幸福感的关键。
教师应该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抱有对教育事业的信心和热情。
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教师可以转变思维方式,把失败看作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
同时,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4. 在工作中寻找乐趣教师可以在工作中寻找乐趣,提高自己工作的满意程度。
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创造有趣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变化和趣味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关注学生的改变和进步,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通过寻找工作中的乐趣,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5. 关注自身成长与发展教师应该不断关注自身的成长与发展,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可以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扩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和文献,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合作,深化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教师职业幸福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教师职业幸福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教师职业幸福作者:刘永林冯家传来源:《中小学德育》2018年第08期摘要在积极心理学看来,寻找积极的自我,从自尊与自我效能提升入手,增强教师职业的尊严感与自豪感,是教师职业幸福的基石;以积极的心态追求教师专业自主成长,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本源;以师为本的管理制度与文化建设是教师职业幸福的保障。
积极心理学;专业成长;教师职业幸福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编码G41 A文章编号2095-1183(2018)08-00-03什么是幸福?汉语字典对“幸福”的定义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个人由于理想的实现或接近而引起的一种内心满足。
幸福教育首先要关注教师的幸福,因为只有教师幸福了,才会有学生的幸福;只有学生感到幸福了,学校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教师能否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体验到教师的职业带给自己的快乐,也就是说,拥有职业幸福感是教师感受到教育幸福的源泉。
时刻关注事物的积极面,是积极心理学的一项基本法则,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法则。
在追求幸福的旅途中,有很多人其实是非常有潜力的,但是最后却没有成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忽略了自我,失去了找到通向幸福快乐的路径。
一、寻找积极的自我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在心理学中,自我包含了通过意识的一切:记忆、行动、欲望、乐趣、痛苦等,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概念之一。
其中,高自尊和强自我效能感可以促进个人力量和顺应能力的发展。
当我们积极评价自己(高自尊),并相信自己会在努力争取的目标上获得成功(高自我效能感)时,我们会更健康和更幸福。
(一)自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自尊,亦称“自尊心”“自尊感”,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而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
高自尊与低自尊教师之间存在许多不同的个人特征。
高自尊与这些因素有关:生活事件适应能力强、积极情感、自主性、双性化人格、内源控制、较强的自我知觉、恰当的目标设置、个人职责的完成、成功应对批评或消极反馈、有效处理应激等。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一、建立正确的职业观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取决于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怎样的看法。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们的行为和情绪取决于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着怎样的看法。
因此,要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首先要建立正确的职业观。
教师应该把自己的职业视为一种具有社会价值的职业,不仅可以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而且还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使自己的工作具有社会意义。
二、重视职业发展
要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还要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
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
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所提升,使自己的职业更有价值,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三、充分发挥团队合作作用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取决于个人的能力,还取决于团队合作的作用。
教师应该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的思路,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己的协作能力,从而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使自己的工作更有价值,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
四、改善工作环境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还取决于工作环境。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最新教育文档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1988年美国赛格里曼出任心理学主席时就提出了“积极心理学”,旨在研究挖掘人的潜力和美德等充满正能量的东西,号召人们用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解释人的心理现象,从而更大限度地激发潜力发扬崇高的品质,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人的素质。
每个人的内心都潜伏着一种优秀的品质和拥有积极的正能量,都需要实现自我价值,而这些积极的心理学就可以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开发自己的天赋,实现真正幸福快乐的生活,并帮助其掌握获得幸福的途径和方法。
一、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原因分析(一)职业认识偏差与个人发展矛盾造成职业幸福感缺失将自己的职业只是简单而纯粹地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这是幼儿园教师难以获得幸福的主因。
有些人觉得幼儿园教师就是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靠熟练技能获取报酬的“保姆”而已。
一天天面对简单而重复的教学琐事,许多的幼儿园教师就丧失了当初工作时的热情和理想,没有时间进行自我提升,使其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
在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τ锥?园教师教学全面实施监控,这也难免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会让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感到挫败和焦虑,一种不信任就会全面蔓延,心里就会失衡。
有许多的幼儿园教师只是简单地将工作作为赚钱来做,而完全无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价值的发展,引发职业倦怠,职业幸福感获得进程被阻断。
(二)幼儿园可持续发展与消极性评价导致幼儿园教师缺乏幸福感幼儿园自身的办学理念、育儿环境以及对幼儿园教师的认同感等都会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
得到领导的赏识,家长的认同,就是教师的心理需要,也是幸福感的源泉。
现阶段幼儿园教师的考评都比较简单直观相对处于弱势,对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都没办法评价,也常常被忽视。
也有小部分幼儿园规章制度太过呆板,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态度和努力过程及关心幼儿的身心健康等信息都被忽略,这直接影响幼儿园教师的心情,导致人际关系趋紧,信任被动摇,丧失职业幸福感。
用积极心理学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积极⼼理学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积极⼼理学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李惠君责任编辑包俊莉E-mail:*****************各种关于教师压⼒和职业倦怠调查的数据表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亟待提升。
北京⼗⼀学校校长李希贵曾说过,不幸福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幸福的学⽣。
教育要为学⽣的⼀⽣幸福奠基,我以为,当务之急是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如果说,教师传授错误知识是误⼈⼦弟,那么,教师⼼理不健康缺乏幸福感则是害⼈⼦弟。
相对于传授错误知识的教师,⼼理不健康、缺乏幸福感的教师,对学⽣的⾝⼼健康与幸福感的影响更⼤。
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我认为可以借助积极⼼理学的⼲预技术,从以下三⽅⾯进⾏尝试。
建⽴积极的认知。
即凡事学会积极赋义,从积极的⾓度解读事件与问题。
任何事情都有积极和消极两⽅⾯的意义,地选择积极的⾓度解释事件,既能增进对事情的悦纳程度,体验,增强应对事件的信⼼,促进积极的⾏动。
艾利斯的ABC 理论认为,克森教授说,如果⽣活中缺少你想要的幸福,瞬间的快乐体验,通过累积⾃⼰瞬间的积极情绪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幸福。
如,想三件好事、写感恩⽇记、想想你的⼩确幸等,提升幸福感。
采取积极的⾏动。
有⼈说,何以减压,唯有⾏动。
何以解忧,同样唯有⾏动。
以,当遭遇压⼒和情绪低⾕时,有效的应对⽅式就是积极⾏动起来,事、擅长的事和喜欢的事⼊⼿。
当你能为⾃⼰做⼀点⼒所能及和喜欢的事情时,就有能⼒掌控⾃⼰的⽣活。
积极⼼理学认为,克制和压抑情绪会消耗⼼理能量,喜欢和擅长的事情则会增加⼼理能量。
所以,不如去做⼀些⾃⼰擅长和喜欢的事,由此增加⼼理能量和提升⾃信⼼。
注⼊积极的意义。
如果⼀件事情是应该做和必须做的,那就赋予它意义,⼰⼼⽢情愿投⾝其中,享受专注做事的沉浸体验。
有⼈说,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变得有意义。
前者是满⾜⾃⾝需要和兴趣的⼿段,升尊重感和成就感的积极赋义。
如,学校要求在使⽤多媒体课件上课之后,交⼿写教案,虽然有重复劳动的厌烦感,但既然必须要做,习书写的意义、精益求精的意义、⼿写教案就变成⼼⽢情愿、积极主动和充满乐趣的过程。
用积极心理学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用积极心理学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引言教师是社会中最为重要的职业之一,他们负责培养和教育下一代。
然而,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压力,他们常常面临着来自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各种挑战。
这些压力导致了教师的幸福感下降,甚至可能触发工作倦怠和情绪问题。
为了改善教师的幸福感和提升他们的工作满意度,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幸福感和积极情感的学科,能够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心理健康工具。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幸福感、积极情感和个人成长的学科。
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关注问题和疾病不同,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人的优点、潜能和心理健康。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个体能够学会更好地适应压力、提升积极情感,并发展自己的潜力。
提升教师幸福感的积极心理学策略培养感恩的态度感恩是一种积极而深刻的情感,能够帮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积极面和价值。
对于教师来说,培养感恩的态度是提升幸福感的关键之一。
教师可以每天在工作结束时,回顾一天中学生取得的进步和自己的成就。
并且,感恩可以通过给予学生认可和鼓励来传递,这将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幸福感。
建立积极的社交关系教师工作中的团队协作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提升幸福感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事建立积极的互助关系,分享心得和经验,并巩固彼此的友谊。
此外,定期组织一些团队活动或共同研究,可以增强教师之间的联系,提升整个团队的幸福感。
培养乐观的心态乐观是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逆境。
作为教师,面临种种困难和压力是难以避免的。
然而,乐观的心态可以帮助教师从失败和挫折中学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培养乐观的心态可以通过阅读正能量的书籍、与乐观的同事交流以及参加积极情感的训练课程来实现。
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教师工作的高强度和紧张性往往让他们忽略自己的个人需求。
然而,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对于提升教师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如运动、音乐、绘画等,并坚持进行。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教师释放压力,提升情绪,进而提升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路径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路径朱美燕(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315100)摘要:文章对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其提升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组织机构推动个体积极特质的发展,进而促进个体积极主观体验的产生。
提升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要从微观(培育幸福个体)、中观(构建满意大学)和宏观(政府社会支持)三个层面做起。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路径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250(2019)01-0080-06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而教育之本在于教师,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强国的新时代,对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已成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1积极心理学与教师职业幸福感1.1积极心理学:心理学的一门新兴学科积极心理学最早由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于1997年提出并创立。
它因关注幸福、探讨幸福、研究幸福,并以提高人们幸福感和创造幸福人生为目标,被称为“幸福学”。
积极心理学是对传统心理学的超越,是心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变革。
它以普通人为研究对象,以积极取向为重点,提倡用积极方式解读心理现象,主张用欣赏眼光看待人、挖掘人的积极优势,关注人的积极力量与潜能,培育人的积极品质和美德,促进个体形成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主题或称“三大基石”:第一,研究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愉悦、感激、成就);第二,研究积极的个人特质(个性力量、天分、兴趣、价值);第三,研究积极的机构(家庭、学校、商业机构、社区和社会)。
[1]它们存在以下逻辑关系:积极的机构可以促进积极特质的发展,进而促进积极主观体验的产生。
至今,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等领域。
它们也为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原创用积极心理学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原创:用积极心理学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引言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承担着培养学生的责任。
然而,教师面临的压力往往很大,工作负荷沉重,容易导致心理压力和不幸感。
所以,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积极心理学是一个研究人类幸福、积极情感和个人成长的领域,其原则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幸福感并处理与教育工作相关的压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来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1.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类积极的品质和体验,研究人类如何获得幸福和满足感。
相对于传统心理学关注消极的情绪和问题,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情感、幸福感以及人的潜在力量的发展。
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面对挑战,发展自身的优势,并提高教学质量和师生关系。
2. 积极心理学方法在教师幸福感提升中的应用2.1 提高自我意识许多教师会因为工作压力和繁忙的工作日程而疏忽自己的需求。
要提升幸福感,教师需要更加关注自己的情绪和需要。
通过反思和自我观察,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压力。
2.2 培养积极情感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情感的培养,这对教师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尝试积极情感培养的方法,如感激练习、正念冥想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教师培养正面情感和乐观态度,从而提升幸福感。
2.3 发现并发展个人优势教师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并将其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
通过发现和发展个人优势,教师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并在教学中展现优势。
这不仅可以提升自信心,还可以增加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2.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对幸福感的重要性。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提升幸福感的关键之一。
教师可以采取积极的沟通方式,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情感,并提供支持和鼓励。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情感,同时也可以增加教师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2.5 增强适应能力教师工作中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变化,适应能力对教师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浅谈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中职教师职业幸福
ShiXun LunTan 师训论坛一、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提出职业倦怠是费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他用这一词汇描述了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随后马勒诗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
一般认为, 当个体无法顺利适应工作压力,并长时间处于工作压力下而随之产生在情感、 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这就是职业倦怠。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逐步形成的一种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第一,情绪衰竭。
教师情绪失衡,导致工作投入感低下,教学准备不充分,教育教学质量低劣。
第二,人格解体。
教师逃避社会交往,在工作中对学生采取负性和冷淡的态度,对待学生和同事若即若离,同事和师生间关系恶化。
第三,缺乏个人成就感。
教师工作的长期反复性使教师难以确定自我价值,从而倾向于自我贬损,将工作中的不成功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产生过度的自卑感和强烈的工作“游离”。
二、积极心理学是关注个体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这一概念由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最早提出。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它明确指出了研究的三个主题:一是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本性是偏爱积极的,重视积极情绪体验与人的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视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强调人要善待过去,乐在当下,展望未来。
二是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倡导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从而使个体从中获得积极意义,这与农村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目标是一致的,可促使教师通过积极分析自己的行为视点和问题,针对自身做出积极的改变。
三是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人的经验获得与成长是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体现的,因此应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系统,从而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大的幸福。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初探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初探作者:娄丽芳来源:《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9年第01期[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人文关怀的缺失、各种压力的增大等,导致教师丧失了原初那般对校园、对学生、对课堂积极的新鲜感知,职业幸福感下降。
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内在的心理养分,也是衡量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拟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出发,探讨如何给教师传达积极的人生观和教育观,提倡更加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让幸福教师、幸福学生落实到课堂,从而激发内驱动力,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
[关键词] 职业幸福感;高校教师;积极心理学[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2-0202-02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一定成就后获得的满足感、成就感和愉快的心情,这种持续快乐的体验基于潜能得到发挥,需要得到满足,力量得以加强。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模式,是一门研究人的潜能与美德的学科,研究领域主要涉及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心理特征和积极的公众品质三个层面,体现了对理想和美好的自身形象的追求与塑造。
它旨在促进个体潜能的发挥与价值的超越。
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的时代精神下,探讨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提升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意义教师职业幸福感直接决定着教师的工作生活状态,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生命发展,意义重大,一旦教师职业幸福感下降,就会出现以下危害:(1)工作效率降低,出现心理障碍,工作变得机械,自我效能感低下。
(2)人际关系紧张,在自卑、焦虑、恐惧、敌视等不良人际关系中煎熬,甚至有负面情绪发泄的失控行为,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3)出现否定自我,自我伤害,甚至发展至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二、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下降的原因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是教师职业幸福感下降的主要原因,它的形成有多种因素[1],主要是由于教师长期持续疲劳和压力的积累以及缺乏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而产生的疲惫、厌倦和挫败的情绪感受和心理状态。
提升职业幸福感促进教师心理健康-2019年文档资料
提升职业幸福感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实现职业理想、发挥自己潜能并伴随着专业成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关注幼儿,尊重幼儿,其前提是我们必须关注幼儿教师,增强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如何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激发工作热情,提高职业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从教师的个体层面笔者认为,作为幼儿教师自身要端正心态,增强职业认同感,热爱孩子、明确目标、不断学习、团队互助,在与孩子共同成长、个人专业发展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寻找职业归属感,从而提升职业幸福感,促进自身心理健康。
一、端正心态,增强职业认同感,享受职业的欢乐与尊严幸福是一种心态,心态决定快乐与否,职业的认同是其产生职业幸福感的心理基础。
作为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的价值观、人生观,正确认识、感受教师这个职业,建立对教师职业的合理期望,增强职业认同感,激发内在驱动力,努力工作,将教师工作不仅仅看作谋生手段,而是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教育是一份爱的事业,从事教育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不能经常抱怨,丢弃“不得不做”的工作态度,尝试以欣赏的心情预见自己的劳动成果。
要摆正心态,克服负能量的干扰,甘于做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改变对待工作的思维方式,保持阳光心态,甘于平凡,在看似琐碎、平凡的事情中感受快乐与喜悦,努力做孩子喜欢、家长信赖、同事认可的教师。
学会自我调节,缓解紧张情绪,坦然面对失败与挫折,以平和的心态来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坚强的心积极迎接挑战,不断增强主体意识、专业意识,在职业生涯中有所创造,体验快乐与成功,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享受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所特有的欢乐与尊严。
二、尊重孩子,热爱孩子,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快乐幸福是一种感受,把教育活动当做幸福体验是教师职业的最高境界。
作为教师,要尊重孩子,热爱孩子,用专业的眼光感受孩子世界的情感,和孩子交朋友,走进孩子内心,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以赏识的眼光挖掘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在关注孩子、研究孩子、与孩子真诚互动中完成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在快乐的精神状态中体验孩子健康成长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教师职业幸福感(吴颖惠)
积极人格的塑造: 积极积极行为 和潜力等
积极的社会 组织系统
积极情绪体验, 包括生活、学习 和人迹等
认为幸福可以通过训练得 到改善和增进。经过研究 项目及同领域的研究结论 告诉我们可以克服大脑偏 好,通过积极主动式回应 、感恩拜访、突出优势训 练、积极干预等方式来提 高积极情绪,帮助我们创 造性地采取行动,促进职 业发展与个人完善。
塞里格曼《持续的幸福》
在幸福的道路上探索的最 新理论思索与应用汇集, 从《习得乐观》、到《真 实的幸福》再到《持续的 幸福》,塞利格曼逐渐将 积极心理学进行了深化拓 展,从研究和实证的角度 赋予了幸福以科学的意义 ,同时也从结构和操作的 角度诠释了幸福可以培养 与习得,将积极心理学与 教育、医疗、经济等社会 生活领域进行了连接。
二、积极心理学阐释的“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的目标
• 理解并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主观幸福感是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 • 早在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就 已经明确指出“有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 重要标志之一,常能体验幸福感的人就是 一个心理健康成长的人。
幸福感
• 心理学上的幸福感,就是人们的需要得以 满足所产生的主观感受。 • 可以是感官的愉悦,心灵的欣慰;可以物 质的满足感,精神满足感;可以是享乐主 义取向的满足感,奉献主义的满足感;可 以是低层次满足感,高层次的满足感。 • 总之,幸福在本质上指一种愉悦和满足的 客观心理反应。
• 代代相传的人类教育活动, 起始原始 社会。 • 学校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基础。 • 社会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 社会发展需求是教师职业出现的必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重建初探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重建初探高中教师因种种原因导致主观上无法体验到工作带来的幸福感,长期处在消极情绪中,多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荡然无存。
这不利于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更不利于教师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
所以,重建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能够敲开高中教师的“职业幸福之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正文:众所周知,在义务教阶段高中教师职业压力最大,幸福感严重缺失。
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
教师职业幸福感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获得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高中教师因种种原因导致主观上无法体验到工作带来的幸福感,长期处在消极情绪中,多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荡然无存。
这不利于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及学业发展,更不利于教师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
所以,重建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能够敲开高中教师的“职业幸福之门”。
一、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1、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主观因素1)高中教师个人对职业幸福的理解影响着幸福感的获得。
幸福感是主观感受,高中教师个人对职业幸福的理解影响着幸福感的获得。
如有些教师认为受人尊敬、工作稳定、待遇不错就是一种幸福,而有的教师认为学生成长、师生关系融洽、学校认可自己就是一种幸福……对教师职业幸福的不同理解,导致现实生活中职业幸福感的获得路径不同。
2)一个人的幸福指数与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有关。
一个人的幸福指数还与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有关。
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的人,幸福指数越高,幸福感越强,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的人的幸福感低。
由于从事高中教师这个职业的目的不同,工作的体验就不同,如真正热爱高中教师这份职业的人,一开始就会更多的体验到职业幸福感,从而心理健康水平也高;而一个只是把高中教师当成谋生手段的人,一开始就能体验到职业幸福感的人是极少,多数人长期带着情绪工作,心理资本内耗严重,心理健康水平低。
应用积极心理学 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步夯实了基础。 三 、领 导 关 心 。做 金钥 匙 人 的
极 的社 会 制 度 体 系 ,关 注 作 为公 民 的美 德 ,例 如 利 他 行 为 、对 待 别 人 的 宽容 、职 业 道 德 、社 会 责 任 感 和 成 为一个 健 康 的家 庭成 员 等 。
一
幸 福 感
领 导 关 心 ,教 师 就 会 幸福 。 这
的 幸 福 感 、满 意 感 、 幽 默 、愉 悦 、 欢 乐 、希 望 、好 奇 心 、谦 虚 和谨 慎
感 。 提供 了个 人 研 究 成 果 汇 报 的 机 会 .组织 骨干 教 师 和 新 教 师 结 对 拜
师 会 .尽 可能 地 发 挥 骨 干 教 师 的 辐
射 作 用 .让他 们 体 验 到 了作 为 骨 干
的 重要 前 提 。 当对 自我 有 了清 晰 的 认 识 ,我们 需 要 接 纳 我 们 自己 ,不 管 是我 们 的长 相 还 是 学 识 ,不 管 是 优 点 还 是缺 点 。在 悦 纳 自己的 前 提 下 .设 计教 师人 生 之 路 .包 括 自己 的 人 生 终极 目标 、长 期 目标 、短 期
教 师 职 业 幸 福感 的实 践 研 究 》 的过
关 系等 。而 教 师 的 健 康 是 学 校 密 切 关 注 的 问题 .员 工 体 检 的 结 果 ,校 领 导 一一 过 目。对 身 体 不 适 的 老 师 给予 经 常 的问 候 或 建 议 。 儿 童 节 到 来 ,为教 师 孩 子 发 放 爱 心 书 籍 ,并 提 供 煲 汤 菜 谱 让 教 师 学 会 养 生 之 道 。 教师 的工 作 离 不 开 家 庭 成 员 的 配 合 和 支 持 。从 内心 打 动 了每 一 位 教 师 ,拉 近 了 与教 师 的距 离 ,让 教 师 充 分 体 验 到 了作 为金 钥 匙 人 的幸
积极心理学与教师的职业幸福
积极的情绪 生活满意度 全心投入 多样能力 各种兴趣 性格优势 积极的人际关系 意义感和目标 社会贡献
• 幸福生活的四个支柱(Good Life)
•积极的生活体验 •积极的个性品质 •积极的人际关系 •积极的组织机构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阿盖尔、迪纳(1994)&迈尔斯(1995)et.
与生活满意度的积极相关 较低关联 社会阶层 收入 外表吸引力 中等程度关联 朋友的个数 已婚 宗教信仰 较高关联 感恩 乐观 工作
关于成功的思考
• 怎样才是人生的成功?
• 基于对成功的不同理解和定义: • 有些人会认为获得美国常青藤大学的学位、 赢得高收入或者显赫的身份就是成功。 •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获得个人的幸福感、 满足感、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精神健 康、社会关系良好才算作成功。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生观
• • • • •
每位学生都具有好的一面(the good) 每位学生都具有独特的才能、性格力量 每位学生都具有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潜能 每位学生都集优缺点于一身,不要只看缺点 每位学生都应该从他们自身的角度去理解
积极模式下学校教育的特征
• 积极情绪 –过去: 生活有满足感 –将来: 乐观和有期盼 –现在: 快乐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樊富珉
(2)提升生活满意度
• 什么能令我们真正感到满意? • 金钱?社会阶层?外表? • 但对相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发现……
第一部分
• 积极心理学是什么? ——健康观
——学生观
积极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以马 丁.赛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和 米哈依.西克赞米哈依(Mihalyi Csikzentmihalyi)在2000年1月发表的 《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力求用一种 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 动机和能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教师职业幸福
摘要:职业倦怠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教师身心健康、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农村基础教育顺利开展。
利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帮助解决农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主要可以从引导教师产生积极情绪、引导农村教师构建健康人格、建立积极农村教师工作制度和良好工作环境等方面入手。
职业倦怠(occupation burnout)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Frudburg)于1974年首次引入心理学领域,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
1981年美国心理学家马勒诗(Maslach)将职业倦怠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症状”[1]。
他们指出,职业倦怠最易在助人行业中发生,因为这些职业具有较多的人际压力源存在,长年精力耗损,工作热忱容易逐渐消退,进而对人漠不关心及对工作持负面态度。
农村教师作为助人行业中的特殊群体,因为其工作任务的繁重性、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工作条件的艰苦性,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
就目前而言,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严重影响农村教育发展,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难题。
一、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提出
职业倦怠作为个体在工作中处于身心疲劳与枯竭的状态,一般来说两类人群中较易发生:一类是助人行业,如教师、医护人
员、心理咨询师等;另一类是高压力群体,如高级白领、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他处于竞争激烈岗位的人。
教师作为一种为社会培育下一代的工作,常常默默地在背后为他人付出很多,所获回报甚少,本质上就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
此外,随着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要培养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承载的劳动任务与压力越来越大。
然而教师们的工作压力增长与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相对较低形成了鲜明对比。
因此,可以说,教师工作具备了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第一大群体的特征,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尤其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师主力军――农村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更突出,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在农村学校接受教育孩子的家长受到自己教育程度的影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远不及县城、城市学校的家长关注,而且当今我国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存在及由于学校布局调整出现寄宿制学校,使农村教师的劳动艰巨和繁重。
另一方面肩负着国家基础教育的重任,他们在教育活动中身心投入程度关系着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关系着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然而他们所处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他们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他们的生活及子女接受教育的社会保障条件远不及县城、城市学校教师的条件。
其倦怠具体表现有:一是情绪衰竭。
常常表现出疲劳感,性急易怒,容忍度低,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并对生活冷漠、悲观。
他们缺乏活力,没有工作热情,觉得自己的感情处于极度疲劳状态。
随着工作年限增加,农村教师会认为
自己无法专心致力于工作,逐渐有种情绪资源耗尽的感觉,常感到焦虑、紧张、孤独、压抑。
二是冷漠,对工作缺乏热情。
主要表现为厌倦工作,依仗“惯性”工作,对工作投入不足,对待学生或同事态度十分冷漠,对学生活动缺乏热情,尽量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缺乏创新动力;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认为评价体系不公平,对个人待遇不满;对学生缺乏关爱,持麻木、冷淡、激惹的态度,工作方式简单乃至粗暴,不能结合学生身心特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个人成就感降低。
农村教师倾向于对自己作出负面评价,感觉不到自身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将其看做机械重复的琐碎事务,缺乏职业自豪感,对职业发展前景感到迷茫,觉得前途黯淡,产生较强的自卑心理。
二、积极心理学是关注个体幸福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在美国发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
Sheldon和King定义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
”[2]它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和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用积极的心态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进行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3]。
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人,通过培养或扩大人固有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使人真正成为健康并生活
幸福的人,这完全符合个体的发展需求[4]。
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关注所有人的潜力发挥和生活幸福,不是把人的优点仅当做克服心理问题的工具,而是超越这一层面,有利于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学共有自己研究的三个主题:(1)积极的情绪和体验。
它是当代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目前,有关积极情绪和体验的研究焦点在于幸福与满足感、快乐与爱、希望与乐观情绪的培养。
(2)积极的人格品质。
在积极心理学领域,积极人格品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主要包括爱与工作的能力、正常的人际关系、个人的主观体验、毅力、勇气和创造力等。
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勇于面对现实。
(3)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具有社会性。
人的体验在环境中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5]。
因此,创造民主、和谐和自由的环境氛围,有助于人们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助于人们自身潜力得到充分开发。
积极心理学提倡对问题做出积极解释,并使个体能从中获得积极意义,所以,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与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目标是一致的,可促使农村教师积极分析自己的行为视点和问题,产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改变。
积极心理学理论对教育行政人员思考如何构建积极的社会环境和积极工作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成就感,体验积极情绪,塑造积极个性等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对农村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提供崭新的视角。
三、提升职业幸福感是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之道
减轻或消除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自身及社会、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和关注,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体验积极情绪,获得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中一个很重要观点就是积极的情绪体验。
根据积极情绪理论分析,无论是给予学生期待的教师,还是得到鼓励赞扬的学生,其情绪状况无疑都是积极的。
在积极情绪体验的推动下,教师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师生关系更融洽,相互间的信息反馈不断增加。
因此,农村教师一方面应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以及这种价值带来的愉悦感与满足感。
另一方面,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
(二)构建健康人格,获得心理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要防止人们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最有效手段就是积极预防,即把努力的核心放到塑造与发展教师积极人格品质上。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对他人友善,不论是对朋友还是陌生人,都会使人感到大方、能干,从而带来强烈的归属感,赢得微笑、赞赏和善意的回报,产生快乐和善意的内心体验。
根据积极心理学这一观点,农村教师一方面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重视社会交往、社会支持,从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积
极的心理情感,从而促使教师以更大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另一方面形成乐观主动的生活态度,要坚持学习,转变观念,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从而获得心理幸福感。
(三)建立积极的工作制度和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获得社会幸福感。
建立积极的工作制度。
积极心理学提出积极预防的思想,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在组织内部系统塑
造各项优势能力,而不是修正缺陷,积极的工作制度有利于员工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
因此,基础教育应建立多方位正确、合理的激励机制,给农村教师提供各种体验成功的机会,提升农村教师的个人成就感。
积极的工作环境其本质就是让农村教师从工作环境中感到
愉悦、体会到幸福。
就个体而言,积极的工作环境不仅强调工作条件等外在因素与工作内容等内在因素的统一,而且强调工作与人的统一。
就团体而言,它强调和谐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工作是为了获得某种心理体验,人们要获得的不仅是得到某种满足这一结果,更重要的是在体验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积极的工作环境能让人处处体会到以人为本,时刻保持愉快的心境。
积极的工作环境在学校中建立了一种精神契约,在这种契约中,教师的工作热情将得到充分肯定与发挥,把工作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