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加强“体验性学习”的实践和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如今,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教育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内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获得实践经验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通过学习来实践,实践又加深了对学习的理解。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体验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更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了解其效果和意义,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法,探讨以下内容:1.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模式。
2.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3.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查阅有关体验式教学及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相关文献,获取相关理论和经验。
2.问卷调查法:制定调查问卷,对参与过体验式教学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
3.实地观察法: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具体案例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旨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有效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效果。
同时,本研究也将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六、预期结果1.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体验式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2.了解学生和教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体验式教学的认知和反应。
3.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体验式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4.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案和建议。
七、研究实施计划1.时间安排研究计划时间为6个月。
2.步骤安排第1-2个月:文献综述,搜集相关研究案例,设计研究方案。
第3-4个月:实地调查,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案例进行观察和采访,并对有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第5-6个月:分析数据,整理研究结果,形成研究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的开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深化,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初中阶段是思想品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建立和健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由于许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往往限于课堂讲授,感觉枯燥乏味而缺少实际意义,并且思想品德课的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其持无感甚至抵抗态度。
因此,如何将思想品德课融入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体验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难题,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效果,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从而建立和健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体系,培养思想品德与素质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人才。
具体目的如下:1. 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2. 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3. 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模式。
4.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实验,探索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可行性。
5. 评价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研究内容1.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概述。
介绍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内涵、目标和意义,对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进行简要阐述。
2.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对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从而逐步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深入研究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其与生活化教学的联系,并剖析需在思想品德教育实践中实现的生活化教学价值观、生活化教学思维、生活化教学方法等概念和方法。
4.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模式。
探讨如何实现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方法,包括拓宽课程领域、生活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现等。
初中政治思想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初中政治思想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政治思想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对初中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为提升初中政治思想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 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1)研究目的:通过对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深入研究,分析其现状、问题及成因,为优化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问题:- 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现状如何?- 初中政治思想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影响初中政治思想教育质量的成因有哪些?- 如何优化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策略?3. 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 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现状分析- 初中政治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优化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策略的研究(2)研究方法:- 文献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研究成果,分析现有研究的共性与差异,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初中生、教师和政治思想教育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实际情况。
-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初中政治思想教育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优化教育策略提供借鉴。
- 逻辑分析:运用逻辑推理方法,分析初中政治思想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4. 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第1-2个月):收集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框架和方法;(2)第二阶段(第3-4个月):进行实证研究,收集一线数据;(3)第三阶段(第5-6个月):分析数据,提炼案例,撰写研究报告;(4)第四阶段(第7-8个月):修改完善研究报告,准备答辩。
5. 预期成果和创新点(1)预期成果:通过对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全面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为提升初中政治思想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创新点:- 结合实证研究,深入剖析初中政治思想教育的实际情况,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引入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优化教育策略提供借鉴;- 从多维度、多角度分析初中政治思想教育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措施。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引言本研究意在探讨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通过研究和分析,旨在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之一。
然而,目前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
因此,研究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现状,探索优化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1. 分析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 探讨优化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3. 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综合素质。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1. 文献综述:梳理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研究现状和成果;2. 实地观察:通过走访和观察不同学校的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情况,了解实际情况;3.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和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活动课的认知和评价;4.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对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现状的全面了解;2. 发现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3. 探索适合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创新方法和策略;4. 为进一步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计划本研究的计划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资料收集(计划完成时间:两周);2. 第二阶段: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计划完成时间:三周);3. 第三阶段: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计划完成时间:两周);4. 第四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计划完成时间:一周);5. 最后阶段:修改和完善研究报告(计划完成时间:一周)。
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以期提升初中思想政治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4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程倡导体验性教育,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情景创设和引导鼓励,激发学生把新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并加以内化、体认、内省,感悟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学生内心自主性生长的过程。
“体验性学习”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参与的机会,通过一系列操作、考察、调查、体验、探究等主体活动,让学生提高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自主探究的广阔天地,从而从根本上革除唯教材是从、唯教师是从、唯试题是从的教学陋习。
下面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实施体验性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通过兴趣激发学生的体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便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态度,不仅有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极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培养。
如在学习《珍惜学习机会》一课时,我播放关于《东莞凉山童工调查》的新闻录像。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进行总结在此事件中,这些童工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犯,其中对他们来说影响最深刻的权利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影响最深刻的?童工的年龄与学生相仿,因此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地导入新课。
可见,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提高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迷恋于学习,学生的探究意识也会随之滋长起来。
二、通过情境设置引导学生的体验情境的设置是我们思想品德学科学习所不可缺少的。
只要教师做有心人,每节课都可以挖掘情境,每个突发事件、每个创新的回答或看法都可以成为我们教书育人的契机。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和实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实践课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因此,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升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本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教学研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探讨思想政治实践课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2. 分析当前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的问题和挑战;3. 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将围绕以下研究问题展开探讨:1. 学生对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态度和参与度如何?2. 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是什么?3.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教学观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1.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初中学生对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态度和参与度的数据。
2. 其次,通过教学观察,记录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进行分析。
3.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寻找并总结提高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期望得到以下预期成果:1. 对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为课程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2. 分析当前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教学的问题和挑战,为教师提供改进思路和参考;3. 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初中思想政治实践课的教学研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参考文献列表)。
思政课社会实践开题报告
思政课社会实践开题报告思政课社会实践开题报告(通⽤6篇) 时间过得真快,⼤学⽣活即将结束,⼤学⽣们都接到了要做毕业设计的任务,⼀般做毕业设计之前指导⽼师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那么写开题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思政课社会实践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思政课社会实践开题报告篇1 ⼀、实践⽬的 实践让我⾛向科技应⽤,⾛出课堂。
当前,我们缺少的主要不是知识,⽽是缺少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能⼒。
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与在实际当中遇到的是不尽相同的。
其往往具有不具有明显的特征,这需要我们进⾏抽象概括才能解决各种问题。
所以在⼤学期间我觉得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所处的环境,多了解你将会⾯对的种种问题,对以后的发展和继续深造都是⾮常⾮常有益处的。
⼆、实践⽅式 采⽤“⼩分队式”社会实践,组员有15⼈ 三、实践内容 (⼀)采取了以⿊板报、⼴播、短信、⽹络等多种形式进⾏的法制宣传、平安宣传 我们在洪村和锁园利⽤⿊板报的形式向当地村民介绍有关婚姻法、财产继承等和实际⽣活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以及有关平安的诗歌。
同时我们总结了宣传标语:平安在⼼,普法在⾏。
另外我们利⽤⽹上的村民信箱给澧浦镇村民写了⼀封普法平安宣传的信,取得了良好的效应。
也在⼴播上进⾏法律知识三字经的宣传,受到当地村民的好评。
(⼆)我们来到幼⼉园给⼩朋友们进⾏平安知识的宣讲 在实践期间,我们也注意到⼉童这⼀相对弱势的群体,认为很有必要对其进⾏平安知识的教育。
于是我们联系了⼀家当地的幼⼉园,给⼩朋友们上课。
我们教他们学认交通标识、知识问答,还进⾏了简单的⼉歌朗诵⽐赛。
不仅他们学到了知识,我们也体会到了当⽼师的感觉,专业理论知识更好的结合了实际,这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历。
(三)配合区政法委等部门进⾏问卷调查 因为今年我们浙江省正在进⾏“平安浙江”创建活动,⾦东区也进⾏了具体的实施。
现在活动开展差不多了,要进⾏群众满意度调查以发现还存在的问题和不⾜,从⽽更好的改善。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初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研究背景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然而,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缺乏互动性等。
因此,有必要对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进行研究,以提升教学效果。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优化初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发展。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现状分析:调查初中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情况,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反馈意见。
2. 教学方法探索:寻找适合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创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游戏化教学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3. 教学内容设计:研究不同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主题和内容,以确保内容丰富多样、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情境。
4. 教学评价方法:设计有效的评价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验教学等科学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研究假设,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解读和总结。
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提出一套有效的初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和内容设计方案,为教师提供参考,从而改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研究体验。
研究计划本研究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背景调研和文献综述:对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研究进展进行调研和梳理,了解已有研究成果。
2. 数据收集和分析:设计问卷调查和实验教学,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3. 结果解读和总结:根据研究结果对教学模式和内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和总结。
4. 撰写研究报告:根据研究结果撰写开题报告和最终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参考文献3]以上就是《初中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
本研究将努力解决现有教学问题,提升思想政治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究的开题报告
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探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商品经济及信息化的广泛普及,给青少年对价值观、思想信仰和人生理想的认识和形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而作为中小学教育的重点和必修科目,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愈加突出。
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育仅仅以文字读物或老师讲授为主,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参与,也不利于其对于任意观念的深入理解。
因此,通过体验式教学方法,将知识落地,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对于中小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学习兴趣的影响,结合现有研究和教学实践,从体验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思想品德课学生的反应和实际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希望能够为未来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三、研究内容1.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对思想品德课文本的解读和挖掘,寻找适合于体验式教学活动的教材和内容,并设计切合实际的体验式教学环节。
同时,针对中小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疑问,制定详细的教学安排,并评估对于考查学生对于文化、道德等知识的理解的有效性。
2.体验式教学对思想品德课学生的反应在实践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方式,记录学生对于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反应和感受,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有待改进之处,并提出相关的修正措施。
3.体验式教学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对学生实际成绩,考试与竞赛方面的表现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体验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实证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进行实证。
主要研究方法如下:1.文献调查法收集和整理相关学术资料和实践经验,以了解其研究背景和现状,深入探究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
2.调查问卷法在实施体验式教学活动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学生、教师的意见和反馈,以探究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在中小学生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反应情况。
《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德育课题开题报告(2).docx
《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德育课题开题报告(2)六、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法:综合研究已有的相关理论,包括现代德育理论和少先队体验教育理论。
组织教师学习讨论,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明确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理念。
2 .调查法:调查•些家庭,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全面r解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
3 .个案法:选择体验式养成教育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提高的个案进行分析和反思。
4 .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实践”式的行动研究法。
在全校进•步开展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将德育理论研究与德育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5 .经验总结法:总结归纳体验式养成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
七、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周期为3年,研究步骤拟分为4个阶段。
研究工作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安排、管理和落实。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阶段(基础研究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2月)1 .课题研究准备:(1)选定研究课题,根据当前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确定“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2)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解国内兄弟学校”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开展情况,找出空白,填补空白,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3)召开课题会议,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有关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奠定理论基础,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4)申报课题立项,撰写研究方案、计划、开题报告等,组织开题论证会。
2 .现状调查研究:(I)选定相关教师代表及本校相关班级学生为调研对象,设置调查问卷及座谈提纲,搜集统计相关数据。
(2)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3 .开展课题组成员研究培训工作。
4 .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本阶段研究成果:①课题研究方案、计划与开题报告;②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行现状,撰写调查报告;③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梳理”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与新途径。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实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实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实效性研究1. 研究背景目前,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已无法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
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缺乏趣味性和生动性的问题,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情境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活跃、更加具有沟通性和交互性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情境教学中将实际生活场景融入到教学当中,使得学生能够在真实且充满趣味的情境中学习、探索和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实效性问题。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2)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和影响。
(3)提出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调查问卷、实验研究和观察法等综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文献资料,对情境教学的概念、原理、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系统梳理和整理。
(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验研究等方式,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实效性问题。
(3)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归纳出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和影响因素。
(4)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教育实践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4.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为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2)促进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对情境教学模式的认识和应用。
(3)推广情境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5. 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将得出:(1)情境教学是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积极参与学习的有效手段。
(2)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3)情境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具体应用需要更加科学化和有效性的指导。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愈发受到重视,而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学生参与度高、学习积极性强的教学方法,逐渐走进视野,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种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也需要注重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本研究旨在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研究。
二、选题意义1.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是以培育健全人格、塑造道德情操为主要目的的课程,而体验式教学可以通过真实的体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感悟,从而加深对品德素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发展自身的品德素养。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体验式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体验式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可以为教学注入新的血液和力量,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利于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研究内容1.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理论依据和应用价值。
2.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3.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研究,探讨体验式教学对学生品德素养的影响和作用。
4.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的对策和建议。
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体验式教学和思想品德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访谈法:通过对教育专家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体验式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实际效果。
3.实验法:采用实验方法进行比较,测试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实际效果。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可预期获得以下结论:1.体验式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2.体验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程度,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3.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体验式德育的实践与探索开题报告顺德大良试验中学
➢1、研究目标
(1)通过体验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 乐观向上、尚美创新的生活态度。
(2)通过体验使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 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通过体验使学生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他们珍视祖国的历史、
(2)组织德育线全体老师学习,明晰课题研究的目的及 意义,并组织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总结过去成功 的经验,反思失败的教训,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 行奠定理论和观念的基础。
(3)根据各班级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实验计划。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组织开题报告会
➢2、实施步骤
第二阶段(2014年1月——2015年6月)
级长 级长 级长 级长 级长 级长 班主任 班主任
职称 中学高级 中学中级
中学高级 中学中级 中学中级
中学高级 中学中级 中学高级 中学中级 中学中级 中学高级 中学初级 中学中级
学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科 本科
本科
课题分工
课题总负责人 统筹规划课题、策划指挥各类体
验式活动 统筹规划、理论研究、资料收集
本科
团委学生会活动负责人
➢可以说,体验式教育古而有之,古今同理。 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而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尤其 是在道德教育领域,体验式教育应成为道德教 育的主要形式。我们只有不断地从传统教育理 论中汲取精华,才能让它绽放出炫丽夺目的光 彩。
➢现在的孩子个性强,主体意识强,从小接触的 信息量大,知识面广,但思想复杂,集体观念和 合作意识欠缺,自主管理能力薄弱,心理承受能 力差,传统说教式的德育模式已远远不适应形势 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并且收效甚微。实验中学 是一所以艺术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完中,生源结构复 杂,学校管理难度大,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 的压力,因此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一条行之有效 的路子,让我们的管理更有实效,更贴近学生, 让学生容易接受。
初中思想品德课主题探讨式学习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主题探讨式学习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需求更为迫切。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师生的需求,因此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变得尤为必要。
主题探讨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视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主题探讨式学习的实践研究,掌握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推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初中思想品德课主题探讨式学习的实践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题探讨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原则;2.初中思想品德课主题探讨式学习的实施情况和效果;3.针对影响主题探讨式学习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究;4.探索主题探讨式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1.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的教学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了解主题探讨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原则等方面的知识;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学生和教师对主题探讨式学习的看法和反馈,评估主题探讨式学习的实施效果;3.实地观察法:参加实际的教学课程,观察主题探讨式学习的具体实施情况,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4.案例分析法: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校或班级,详细分析和比较主题探讨式学习在不同情境下的实际应用效果。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掌握主题探讨式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效果;2.通过实地观察和案例分析,深入了解主题探讨式学习在不同教学情境下的实际应用效果,揭示其影响效果的因素;3.借鉴研究结论,探索初中思想品德课主题探讨式学习的优化方法和应用模式,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指导。
围绕学生生活体验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围绕学生生活体验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其中,思想品德课作为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然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一些实际问题,比如缺乏情感共鸣、学生难以投入、缺乏针对性等,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因此,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引入学生生活体验,探索以此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以学生生活体验为突破口,探究如何构建具有情感共鸣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思想品德素质。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1.分析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学生生活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2.探究如何将学生生活体验融入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3.研究学生生活体验对学生情感共鸣和学习体验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二)研究意义1.对于优化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打造和谐校园、提高学生成长质量提供一定参考;2.对于加强学生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3.对于学生教育研究领域有一定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学生生活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3.如何将学生生活体验融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4.学生生活体验对学生情感共鸣和学习体验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期刊和网站等资料,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和学生生活体验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研究;2.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需求和对学生生活体验教学模式的反应;3.实验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课程,比较传统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情感共鸣和学习体验方面的效果。
《初中思想品德课加强“体验性学习”的实践和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加强“体验性学习”的实践和研究》课题开题报告1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学习中,由学生个人的自人发起的、自主参与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参与、经历、操作、探究、感悟等“体验性活动”是主体参与的重要行为体现。
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体验性学习”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自主参与的活动、操作、考察、调查、经历、体验、探究等主体活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自主探究的王国,其教学效果优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传统学习方式的教学效果。
2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健康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课程。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的说教,往往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总是处于被动之中,总是将道德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的知识,一味地强调灌输和传授。
而研究证明:道德知识只是道德的一部分,仅有道德知识的人不一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正由于我们过于注重理论的传输,而少感悟、体验式的活动,结果是学生“听得感动,讲得激动,做起来原地不动。
”《上海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体验。
”“思想品德课程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促进各项教学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获得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人生价值的体验。
”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鲁洁教授等人在《德育新论》一书中指出:"人对道德价值的学习以情感??体验型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理论也指出:"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
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专题
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专题第一篇: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专题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帮助。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最重要的素质,这已成为共识,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也一直是首位工作,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学德育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只注重“知”而不重视“行”,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
那么如何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如何实现学生“知行合一”?将学生的“行”即学生日常的道德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知”的检验,通过知与行的不断体验、实践、反思、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牢固的道德品质,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
二、研究价值。
第三次全教会指出:要“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客服形式主义倾向”。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校内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实践活动。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心,最大程度的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核心概念界定。
德育,一般来说,德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传习一定的社会意识、1、社会规范,形成受教育者一定品德的活动。
具体来说,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在教育者实施传导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法纪、思想品质的活动。
完整版)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完整版)中学生德育的教学与实践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质,达到学校德育目标的实现程度。
3、知行合一:指知识与行为的统一,即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好的,同时也能够做到并付诸行动。
在德育教育中,知行合一是指教育者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道德行为,通过实践、反思和比较帮助学生形成牢固的道德品质,实现学生的“知行合一”。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
对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究如何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如何实现学生“知行合一”。
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和整理有关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深入了解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实际情况。
了解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问题所在;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认知和态度,为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改进提供依据。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知行合一”的目标。
预期成果包括:1、明确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核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2、探究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所在;3、了解学生对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认知和态度,为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改进提供依据;4、为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改进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提高中学德育教学与实践的实效性。
1.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社会的物质、政治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2.学校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社会思想道德影响,通过其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使其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3.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包括XXX的《道德教育的哲学》、XXX的《道德教育新论》、XXX的《价值与教学》、XXX的《道德教育原理》、XXX和XXX的《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以及XXX的《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等。
4.中学德育的纵向目标包括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和基本行为惯的继续养成教育,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惯的养成教育,以及初中三年级的学生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课加强“体验性学习”
的实践和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头桥中学冯旭芳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学习中,由学生个人的自人发起的、自主参与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参与、经历、操作、探究、感悟等“体验性活动”是主体参与的重要行为体现。
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体验性学习”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自主参与的活动、操作、考察、调查、经历、体验、探究等主体活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自主探究的王国,其教学效果优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传统学习方式的教学效果。
2、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健康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课程。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的说教,往往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总是处于被动之中,总是将道德知识等同于一般学科的知识,一味地强调灌输和传授。
而研究证明:道德知识只是道德的一部分,仅有道德知识的人不一定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正由于我们过于注重理论的传输,而少感悟、体验式的活动,结果是学生“听得感动,讲得激动,做起来原地不动。
”
《上海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体验。
”“思想品德课程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促进各项教学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获得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人生价值的体验。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鲁洁教授等人在《德育新论》一书中指出:"人对道德价值的学习以情感──体验型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现代教育理论也指出:"学生的思想品德是接受外部影响并经过主体内化过程才形成的。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可见,新课程呼唤“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情境创设及引导鼓励,激发学生把新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并加以内
化,体认、内省并感悟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学生内心自主性生长的过程。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学习中,由学生个人的自人发起的、自主参与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参与、经历、操作、探究、感悟等“体验性活动”是主体参与的重要行为体现。
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体验性学习”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自主参与的活动、操作、考察、调查、经历、体验、探究等主体活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自主探究的王国。
“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符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构建以人文内涵为特点的正确的道德观念与道德生活,实现学科教学的价值追求和社会与时代对思想品德教学的价值期待。
我校地处远郊农村,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较低,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较落后,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标
在研究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体验性”学习的内涵、主张、特征、功能、方法,收集“体验性学习”的成功案例,从而初步形成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性”学习的模式。
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益。
三、研究的内容
1.查阅文献资料,剖析“体验性”学习的内涵、主张;
2.了解“体验性”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在思想品德课中实施“体验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和重要意义。
3.调查思想品德课的现状、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满意度和赞成度;思想品德课实施体验
性学习的现状、途径;
4.探索“体验性”学习的特征、功能;
5.收集实施“体验性”学习的成功案列;
6.通过实践反思的方法,探索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体验性学习规律,构建思想品
德课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四、研究的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同时辅以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践反思法、个案研究法、分析评价法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有关“体验性”学习研究的情报资料;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
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2、调查法:一是调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模式)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努力使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操作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切合学生实际,提高实效;二是调查研究新情况、新经验、新方法,用以指导实验操作,并为发展新理论提供经验原形;三是调查实验过程中体验性学习教学模式(方法)的变化,为构建新的体验性学习教学模式(方法)提供事实依据。
3、分析评价法:分析、评价“体验性”学习的效果,探索“体验性”学习的功能;
4、实践反思法、个案研究法:
从转变教学理念开始,探索加强“体验性”学习的方法,初步形成“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五、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6、9——2006、10
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有关“体验性”学习的资料,把握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邀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
(二)、调查阶段:2006、11——2006、12
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现状、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期盼、对“体验性”学习的赞成度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三)、实施阶段2007、1——2007、6
1、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加强“体验性”学习的目标;
2、收集“体验性”学习的案例,初步探索“体验性”学习的功能、特征;
3、运用实践反思法,探索、构建加强“体验性”学习的方法、模式。
4、撰写成功的教学案例、典型教案。
(四)总结阶段2007、7——2007、9
撰写课题报告
六、研究条件分析
本课题组研究成员有二人,其中一人是区骨干教师,区优秀中青年教师,中学政治一级教师,区政治学科中心组成员,校教研组长。
另一位是中学政治二级教师,班主任。
全组人员不仅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育理念修养,较广阔的视野,而且能对自己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和探
求,具有研究问题的意识。
课题组成员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冯旭芳老师撰写的论文〈〈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区论文评比三等奖;戚建国老师撰写的〈〈如何激活思想品
德课〉〉获区论文评比三等奖。
课题组成员对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操作实践、存在问题等有了一定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学校领导具有强烈的“质量兴校、科研兴校”的意识,对本课题予以大力的支持。
另外,本课题组将聘请区教师进修学院政治教研员陈乙雁老师为顾问,在课题研究中予以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在研究期间,我们将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定期进行交流和反思。
因此,课题组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七、研究人员分工
冯旭芳老师负责课题方案设计和撰写课题报告,戚建国老师负责调查研究和资料情报的收集。
八、本课题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校在校中学生和政治教师
九、本课题解决的关键问题:
探讨加强“体验性”学习的有效模式,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在体验性学习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十、本课题的特色
通过研究探索出思想品德课加强“体验性”学习的方法和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