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到高三所有数理化公式

合集下载

常用的算术公式

常用的算术公式

常用的算术公式有谁把小学到高三所有数理化公式整理出来?只有转走才不会丢,留着教孩子一定收藏。

小学到初三的全部概念!连这个都有人整理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 =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一、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数理化公式

数理化公式

数理化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理化公式:
数学公式:
1. 直线的斜率公式:y = mx + c, 其中m是斜率,c是常数。

2. 平方根:√x
3. 三角函数:sin(x), cos(x), tan(x)
4. e的指数函数:exp(x)
5. 对数函数:log(x)
6. 微积分:导数和积分的公式(如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物理公式:
1.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是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加速度。

2. 万有引力定律:F = G * (m1 * m2) / r^2,其中F是引力,m1和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它们之间的距离,
G是万有引力常数。

3. 动能公式:K = 1/2 * m * v^2,其中K是动能,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4. 速度公式:v = s/t,其中v是速度,s是位移,t是时间。

化学公式:
1. 摩尔质量:M = m/n,其中M是摩尔质量,m是物质
的质量,n是物质的摩尔数。

2. 摩尔浓度:M = n/V,其中M是摩尔浓度,n是溶质的摩尔数,V是溶液的体积。

3. 阿伏伽德罗常数:N = 6.02 * 10^23 mol^-1,表示1
摩尔物质中的粒子数。

4. 化学反应速率:rate = k[A]^\\alpha[B]^\\beta,其中rate是反应速率,k是速率常数,[A]和[B]是反应物的浓度,\\alpha和\\beta是反应物的反应级数。

这只是一小部分数理化公式,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具体
取决于你关注的领域和具体的问题。

高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高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高中数理化生:公式定理定律概念大全
一、定律:
1、对称定律:任何的形状如果关于某一特定的线条对称,那么该形状就是对称的。

2、位置定律:两个平行或非平行的直线,任何一点以某一点为中心,做同样方向和角度的旋转都不会改变相对位置。

3、轴对称定律:物体如果沿着某一垂线(轴线)进行翻转,对称的部分的形状不会改变,则称为轴对称。

4、动作定律:如果人正确使用物体,那么物体状态改变的中心点都以使用人手来位置为中心,而且变化角度也恒定。

二、定理:
1、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之和等于π(即180度)。

2、勾股定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长的平方,也就是a²+b²=c².
3、梯形面积定理:梯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小边之和乘以高除以2,也就是s=(a+b)*h/2.
4、勾股纳矩形定理: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选定两个对角线,则这两个对角线的乘积正好等于对角线对应的直角边乘积,也就是a×b=c×d.
三、公式:
1、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Sh = 1/2*a*h.
2、梯形面积公式:S = 1/2(a + b) * h
3、圆面积公式:S = πr².
4、椭圆面积公式:S = π ab,其中a、b分别是椭圆的长短轴的长度。

5、球的表面积公式:S=4πr²。

初中数理化公式大全

初中数理化公式大全

初中数理化公式大全1.数学公式-围长公式:正方形的围长C=4a,其中a为正方形的边长。

-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S=a²,其中a为正方形的边长。

- 一元一次方程:ax+b=0,其中a和b为常数。

-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例:若∆ABC相似∆A'B'C',则AB/A'B'=BC/B'C'=AC/A'C'。

-三角形内角和公式:∠A+∠B+∠C=180°,其中∠A、∠B、∠C为三角形的内角。

-平行线性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互补,对顶角互补。

-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a²+b²=c²,其中a、b、c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及斜边长度。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n(a+l)/2,其中Sn为前n项和,a为首项,l为末项,n为项数。

2.物理公式- 力的公式:F=ma,其中F为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 动量的公式:p=mv,其中p为物体的动量,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 能量的公式:E=mc²,其中E为能量,m为物体的质量,c为光速。

-功的公式:W=Fs,其中W为功,F为力,s为力的作用方向上的位移。

-速度的公式:v=s/t,其中v为速度,s为位移,t为时间。

-加速度的公式:a=(v-u)/t,其中a为加速度,v为末速度,u为初速度,t为时间。

-阻力的公式:Fr=μN,其中Fr为阻力,μ为运动摩擦系数,N为法向压力。

3.化学公式-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M(r)=∑(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数),其中M(r)为相对分子质量。

-摩尔质量的计算:M=m/M(r),其中M为摩尔质量,m为质量,M(r)为相对分子质量。

-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Ox + ne^- → Red,其中n为电子转移数。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绝对温度。

小学到高三所有数理化公式

小学到高三所有数理化公式

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6.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7.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8.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9.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10.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11.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1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13.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14.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15.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16.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7.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18.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19.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20.一、算术方面21.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2.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23.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4.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小学数学公式:1.加法公式:a+b=b+a2.减法公式:a-b≠b-a3.乘法公式:a×b=b×a4.除法公式:a÷b≠b÷a5.等式公式:a=b6.不等式公式:a≠b7.比例公式:a:b=c:d8. 分数公式:a/b + c/d = (ad + bc)/bd9. 平方公式:a² + b² = (a + b)² = a² + 2ab + b²10. 立方公式:a³ + b³ = (a + b)(a² - ab + b²)11.四则运算优先级公式:括号>乘法与除法>加法与减法初中数学公式:1.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ax² + bx + c = 0,x = (-b ± √(b² - 4ac))/(2a)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a²+b²=c²3. 正余弦定理:对于三角形ABC,a/sinA = b/sinB = c/sinC = 2R (R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4.面积公式:矩形面积=长×宽,三角形面积=1/2×底×高,圆面积=πr²5.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6.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ₙ=a(1-qⁿ)/(1-q)7. 三角函数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 B) = cosAcosB ∓ sinAsinB8.判断函数奇偶性公式:奇函数f(x)满足f(-x)=-f(x),偶函数f(x)满足f(-x)=f(x)高中数学公式:1. 极限公式:lim(x→∞) (1 + 1/x)ˣ = e ,lim(x→0) sinx/x =12.泰勒展开公式:f(x)=f(a)+f'(a)(x-a)+f''(a)(x-a)²/2!+...3. 微分公式:(1/x)' = -1/x²,(xⁿ)' = nxⁿ⁻¹,(sinx)' = cosx,(cosx)' = -sinx4. 积分公式:∫(k · f(x))dx = k ∫f(x)dx,∫xⁿdx = xⁿ⁺¹/(n+1) + C5.二项式定理:(a+b)ⁿ=C(n,0)aⁿb⁰+C(n,1)aⁿ⁻¹b¹+...+C(n,r)aⁿ⁻ʳbʳ+...+C(n,n)a⁰bⁿ6. 导数与微分的关系公式:dy = f'(x)dx7. 三角函数的导数公式:(sinx)' = cosx,(cosx)' = -sinx,(tanx)' = sec²x8.反函数的导数公式:(f⁻¹(x))'=1/f'(f⁻¹(x))9.拉格朗日中值定理:f(b)-f(a)=f'(c)(b-a),其中a<c<b10. 定积分公式:∫[a,b]f(x)dx = F(b) - F(a),其中F(x)是f(x)的一个原函数。

[实用参考]小学初中高中数理化公式大全

[实用参考]小学初中高中数理化公式大全

小学初高中数学公式概念汇总目录1、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 (1)1.1一次方程(组)与一次不等式(组) (1)1.2一元二次方程 (2)1.3多项式的四则运算 (4)1.4因式分解 (5)1.5分式与二次根式 (7)1.6二元二次方程 (9)1.7函数与图像 (9)1.8二次函数 (11)2、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定理汇编 (13)2.1直线 (13)2.2三角形 (13)2.3四边形 (14)2.4相似 (15)2.5圆 (16)3、初中物理公式概念汇总 (18)3.1声学 (18)3.1光学 (18)3.2电学 (20)3.3热学 (22)3.4力学 (22)3.5单位 (25)4、初中化学公式概念方程式汇总 (29)4.1基本概念 (30)4.2基本知识、理论 (31)4.3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33)4.4常见物质的状态 (34)4.5物质的溶解性 (35)4.6化学之最 (35)4.7化学实验气体物质总结 (36)4.8酸碱和对应的氧化物的关系 (37)4.9基本化学反应 (38)高中数理化公式大全小学公式汇总一.初中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一次方程(组)与一次不等式(组)Ⅰ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1、未知数和方程用字母G、P…等,表示所要求的数量,这些字母称为“未知数”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书的字母联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在一个方程中,所含未知数,又成为元;被“+”、“-”号隔开的每一部分称为一项在一项中,数字或表示已知数的字母因数叫做未知数的系数某一项所含有的未知数的指数和,成为这一项的次数不含未知数的项,成为常数项当常数不为零时,它的次数是0,因此常数项也称为零次项2、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根据未知数应取的值是指:把所列方程中的未知数换成这个值以后,就使方程变成一个恒等式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的根据是“运算通性”及“等式性质”可以“由表及里”地去掉括号,并将“含有相同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次数也相同”的各项结合起来,合并在一起——这叫做合并同类项把方程一边的任一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叫做移项简单说就是“移项变号”把方程两边各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或同乘以系数的倒数),就得到未知数应取的值综上所述,得到解方程的方法、步骤:a 、去括号b 、移项变号c 、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化为最简形式aG =b (a ≠0)、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G =b a(a ≠0) Ⅱ一元一次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次数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aG +b =0(a ≠0,a 、b 是常数)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a 、去分母(或化为整系数);b、去括号;c、移项变号;d、合并同类项,化为aG=-b(a≠0)的形式;e、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方程的解G=-ba(a≠0)一元二次方程Ⅰ平方与平方根1、面积与平方a、任意两个正数的和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加上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b、任意两个正数的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即: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2、平方根a、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b、零只有一个平方根,它就是零本身;c、负数没有平方根3、实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Ⅱ平方根的运算1、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性质1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性质2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2、算术平方根的乘、除运算a 、算术平方根的乘法a ·b =ab (a ≥0,b ≥0) b 、算术平方根的除法a b =a b (a ≥0,b ≥0))注意最终结果分母不含根号。

数理化公式

数理化公式

数理化公式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中,公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

公式通过使用数学符号和符号化语言来描述特定的数学关系、物理规律或化学反应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理化公式,并对这些公式进行详细的解释。

数学公式1. 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在直角三角形中成立的基本定理,表达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度与两个直角边的关系。

其数学表达式为:c^2 = a^2 + b^2其中,a、b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c表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长度。

勾股定理在解决物理、几何等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 欧拉公式欧拉公式是数学中一条重要的公式,描述了复数、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之间的关系。

欧拉公式的数学表达式为:e^(i * π) + 1 = 0其中,e表示自然对数的底,i表示虚数单位,π表示圆周率。

欧拉公式在分析、数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被认为是数学中最美丽的公式之一。

物理公式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经典力学中最为基础的定律之一,表达了物体运动时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其数学表达式为:F = 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对于解决力学中的运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热力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描述了能量在系统中的转化和守恒关系。

其数学表达式为:ΔU = Q - 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增加,Q表示系统吸收的热量,W表示系统对外做的功。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于研究能量转化和热力学系统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公式1. 摩尔浓度摩尔浓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浓度的一种常用的物理量。

其数学表达式为:C = n/V其中,C表示摩尔浓度,n表示溶质的摩尔数,V表示溶液的体积。

摩尔浓度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用于计算溶质的浓度。

2. 反应速率公式反应速率公式描述了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一个简化的反应速率公式为:rate = k[A]^m[B]^n其中,rate表示反应速率,k表示速率常数,[A]和[B]分别表示反应物A和B 的浓度,m和n为反应物的反应级数。

高三数理化知识点大全

高三数理化知识点大全

高三数理化知识点大全数学知识点:
1. 代数:
- 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
- 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
- 二元一次方程组
- 函数与方程
- 矩阵与行列式
2. 几何:
- 图形的基本性质
- 平面与空间几何体
- 三角形
- 圆与圆锥曲线
- 三维几何与向量
3. 概率与统计:
- 随机事件及概率
- 统计与抽样
- 相关与回归分析
- 概率分布与期望
物理知识点:
1. 力学:
- 牛顿运动定律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物体平衡与静力学
- 动量与能量守恒
- 物体运动的分析
2. 热学:
- 物质的热传递
- 理想气体的性质与过程- 热力学第一与二定律
-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热力学过程的分析
3. 光学:
- 光与光的传播
- 光的反射与折射
- 光的干涉与衍射
- 光的波动性与粒子性- 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
化学知识点:
1.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原子与原子结构
- 元素与化合物
- 分子与离子
- 化学键与化合价
- 物质的宏、微观特性
2. 化学变化与相互转化:
- 化学方程式与相对原子质量
- 化学反应速率
- 酸碱反应与溶液的中和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解质溶液
- 燃烧与火焰
3.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化学平衡
-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与化学平衡常数
- 溶液平衡与溶解度积
-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电池
以上是高三数理化学科的知识点大全,希望对你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记得多做题,多总结,加油!。

小学初中高中所有数学公式

小学初中高中所有数学公式

小学初中高中所有数学公式一、小学数学公式1、和公式:a+b=c2、差公式:a-b=c3、积公式:a×b=c4、商公式:a÷b=c5、立方公式:a3=a×a×a6、立方根公式:a3=a7、平方公式:a2=a×a8、平方根公式:a2=a9、四则运算公式:a+(b±c)±d…10、乘方公式:(a×b)n=an×bn11、分式加减法公式:a/b±c/d=(ad±bc)/bd12、分式乘除法公式:a/b×c/d=a×c/b×d13、等比数列公式:an=a1×r^n-1二、初中数学公式1、二次函数公式:y=ax2+bx+c2、一元二次方程公式:ax2+bx+c=03、直线方程公式:y=kx+b4、坐标轴公式:x=←→,y=↑↓5、空间直角坐标公式:P(x,y,z)6、一次函数公式:y=fx+c7、抛物线方程公式:y=ax2+bx+c8、点斜式方程公式:y-y1=k(x-x1)9、圆的标准方程公式:(x-a)2+(y-b)2=r210、椭圆的标准方程公式:(x-x1)2/a2+(y-y1)2/b2=111、圆锥体、椎体体积公式:V=1/3πh(a2+ab+b2)12、圆柱体、台阶体体积公式:V=πr2h13、圆面积公式:S=πr214、三角形面积公式:S=1/2a×h15、梯形面积公式:S=1/2(a+b)×h三、高中数学公式1、双曲线标准方程公式:x2/a2-y2/b2=12、极坐标方程公式:(r,θ)=(ρ,α)3、平面向量公式:a=(a1,a2)4、利用积分求面积公式:S=∫abf(x)dx5、叉积公式:a×b=(a1b2-a2b1)。

高中数理化常用公式

高中数理化常用公式

高中数理化常用公式高中数学常用公式一. 代数1. 集合,函数{}{}{}()A B B A A B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x U x A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U ⊆⊆⇔==∈∈=∈∈=∈∉=+-,,,且或且I Y Y I |||()()()()()a a a m n N n a a a a m n N n mn m n mn m n m n =>∈>==>∈>-01111,,,,且且,, ()()R n M n M NM N M NM MN aNN N a a na a a a a a ab b a N a ∈=-=⎪⎭⎫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基本型:()a b f x b a a b f x a ()()log =⇔=>≠>010,, ()log ()()a b f x b f x a a a =⇔=>≠01,同底型:a a f x g x a a f x g x ()()()()()=⇔=>≠01,()log ()log ()()()a a f x g x f x g x a a =⇔=>>≠001,换元型:()f a x =0或()f x a log =02. 数列(1)等差数列()()()a a da a n da Ab A a bm n k l a a a a S a a nna n n dn n n m n k ln n +-==+-⇒=++=+⇒+=+=+=+-1111122121,,成等差(2)等比数列a a qa Gb G ab m n k l a a a a n n m n k l=⇒=+=+⇒=-112,,成等比()()()S a q q q na q n n =--≠=⎧⎨⎪⎩⎪111111(3)求和公式()()()()k n n k n n n k n n k nk n k n===∑∑∑=+=++=+⎡⎣⎢⎤⎦⎥121312121216123. 不等式a b b aa b b c a ca b a c b ca b c a c b a b c d a c b da b c ac bc>⇔<>>⇒>>⇒+>++>⇒>->>⇒+>+>>⇒>,,,0()()a b c ac bca b c d ac bd a b d b n Z n a b a b n Z n n n n n ><⇒<>>>>⇒<>>⇒>∈>>>⇒>∈>,,,,0000101()a b a b R a b aba b R a b aba b c R a b c abca b c R a b cabca b a b a b-≥∈⇒+≥∈⇒+≥∈⇒++≥∈⇒++≥-≤±≤+2+++22333302233,,,,,,4. 复数()()()()()()()()()()()()a bi c di a c b da bi ab a bic di a c bd ia bi c di a cb d i a bic di ac bd bc ad ia bic di ac bd c d bc adc b i+=+⇔==+=++++=++++-+=-+-++=-++++=+++-+,222222()()()a bi a C a bi C bi n n n n n n n+=+++-11…()()()()()[]()[]()()()()()[]a bi r i r i r i r r i r r n i n r i r i r r i r k n i k n k n nn k n +=++⋅+=⋅++++=+++=-+-=+++⎛⎝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θωπθπθ11122212121211222212121222011,,…,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zz z z z z z z z n n121212121212122212121212=⋅==-≤±≤+==±=±⋅=⋅z z z z 1212⎛⎝ ⎫⎭⎪=5.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A n n n n m A n n m C A m n n n m m C n m n m C C C C C n mn m n m n mn m n m n mnm n m nn m=---+=-==--+=-=+=+--1211111……!!!!!!!()a b C a C a b C a b C bT C a bn n n n n n r n r r n n nr n r n r r+=+++++=--+-0111……二. 三角函数1. 同角关系sin cos tan sec cot csc sin csc tan sin cos cos sec cot cos sin tan cot 222222111111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2. 诱导公式()()()()()()()()()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tan 180tan cos 180cos sin 180sin tan tan sin sin cos cos tan 360tan cos 360cos sin 360sin ±=±︒-=±︒=±︒-=--=-=-±=±︒⋅=±︒⋅±=±︒⋅μk k k()()()()()()ααααααααααααcot 270tan sin 270cos cos 270sin cot 90tan sin 90cos cos 90sin μμμ=±︒±=±︒-=±︒=±︒=±︒=±︒3. 和差公式()()()sin sin cos cos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tan tan tan tan tan 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αβ±=±±=±=±μμ14. 倍角公式 sin sin cos cos cos sin cos sin tan tan tan 222211222122222ααααααααααα==-=-=-=-5. 半角公式sin cos cos cos tan cos cos tan cos sin sin cos αααααααθθθθθ212212211211=±-=±+=±-+=-=+ 6. 万能公式 ()sin tantan cos tan tan tan tan tan sin cos sin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ϕ=+=-+=-+=++221212122212222222,a b a b 7. 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ABC (2sin sin sin 外接圆半径为△R R Cc B b A a === 8. 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a b c bc Ab c a ca B c a b ab C222222222222=+-=+-=+-cos cos cos三. 向量运算1. 向量的加法()()a aa b b a a b c a b c +=++=+++=++002. 向量减法()()()()--=+-=-+=-=+-a aa a a a ab a b 03. 实数与向量的积:以下公式λ、u 为实数,a b 、为向量()()()λλλλλλa aua u a u a a ua==+=+()λλλa b a b +=+线段的定比分点:设,P P P 13、、的坐标分别为()x y 11,,()x y ,,()x y 22,,则有:x x x y y y =++=++121211λλλλ 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数量积(内积):a b a b ⋅=cos θ向量b 在a 方向的投影为b cos θ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e 是与b 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θ是a 与e 的夹角,则 (1)e a a e a ⋅=⋅=cos θ (2)a b a b ⊥⇔⋅=0(3)当a 与b 同向时,a b a b ⋅=;当a 与b 反向时,a b a b ⋅=-;a a a aa a a ⋅===⋅22(4)cos θ=⋅a b a b(5)a b a b ⋅≤ 数量积运算律:(a ,b ,c 为向量,λ为实数)a b b a ⋅=⋅(交换律)()()()()λλλa b a b a b a b c a c b c⋅=⋅=⋅+⋅=⋅+⋅四. 解析几何1. 直线方程()y y k x x y kx by y y y x x x x xa yb Ax By C -=-=+--=--+=++=1112112112. 两点距离、定比分点()()AB xx P P x x y y B A=-=-+-12212212x x x y y y =++=++⎧⎨⎪⎪⎩⎪⎪121211λλλλx x x y y y =+=+⎧⎨⎪⎪⎩⎪⎪1212223. 两直线关系l l A A B B C C 12121212//⇔=≠或k k 12=且b b 12≠ l 1与l 2重合⇔==A A B B CC 121212或k k 12=且b b 12= l 1与l 2相交⇔≠A A BB 1212或k k 12≠l l A A B B 1212120⊥⇔+= 或k k 121=-l 1到l 2的角()tan θ=-++≠k k k k k k 211212110l 1到l 2的夹角()tan θ=-++≠k k k k k k 211212110点到直线的距离 d Ax By CA B =+++00224. 圆锥曲线(1)圆()()x a y b R -+-=222 圆心为()a b ,,半径为R(2)椭圆()x a y b a b 222210+=>> 焦点()()F c F c 1200-,,, ()b a c 222=-离心率e ca =准线方程x a c =±2焦半径MF a ex MF a ex 1020=+=-,(3)双曲线:x a y b 22221-=(4)抛物线抛物线y px p 220=>() 焦点F p20,⎛⎝ ⎫⎭⎪准线方程x p=-2五. 立体几何1. 空间两直线平行判定(1)a b b c a c //////,⇒(2)a b a b ⊥⊥⎫⎬⎭⇒αα//(3)a b a b ////ααβαβ⊂=⎫⎬⎪⎭⎪⇒I(4)αβγαγβ////I I ==⎫⎬⎪⎭⎪⇒a b a b2. 空间两直线垂直判定(1)a b a b ⊥⊂⎫⎬⎭⇒⊥αα(2)a b l l b //⊥⎫⎬⎭⇒⊥α3. 直线与平面平行(1)判定a b a b a a a ⊄⊂⎫⎬⎪⎭⎪⇒⊂⎫⎬⎭⇒ααααβαβ////////(2)性质a ab a b ////βααβ⊂=⎫⎬⎪⎭⎪⇒I4. 直线与平面垂直(1)判定m n m n B l m l n l a b a b ⊂⊂=⊥⊥⎫⎬⎭⇒⊥⊥⎫⎬⎭⇒⊥ααααα,,,I //(2)性质a b a b ⊥⊥⎫⎬⎭⇒αα//5. 平面与平面平行(1)判定<>⊂=⎫⎬⎪⎭⎪⇒<>⊥⊥⎫⎬⎭⇒<>⎫⎬⎪⎭⎪⇒123a b a b a b A a a ,//,//////////////βαααβαβαβγγαβαβI<>⎬⎭⇒3αγβγαβ//////(2)性质 <>==⎫⎬⎪⎭⎪⇒<>⊂⎫⎬⎭⇒12αβγαγβαβααβ////////I I a b a b a6. 平面与平面垂直(1)判定<>⊂⊥⎫⎬⎭⇒⊥1a a αβαβ<2>二面角的平面角θ=︒90(2)性质<>⊥=∈⊥⎫⎬⎭⇒⊥<>∈∈⊥⊥⎫⎬⎪⎭⎪⇒⊂12αβαβαβααββα,,,I b a a b a A a A a a 7. 几何体的侧面积S ChS Ch 正棱柱侧正棱锥侧==12'S RhS Rl S R 圆柱侧圆锥侧球===242πππ8. 几何体的体积V Sh V Sh V R h V R hV R 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131343223πππ六. 概率与统计 1. 概率性质(1)p i i ≥=012,,,……; (2)p p 121++=…… 2. 二次分布()C p qb k n p n k k n k-=;, 3. 期望()E x p x p x p E a b aE bn n ξξξ=+++++=+1122…………若()ξ~B n p ,,则E np ξ=4. 方差()()()D x E p x E p x E p n n ξξξξ=-⋅+-⋅++-⋅+1212222…………5. 正态分布()()f x e x x u ()=∈-∞+∞--12222πσσ,,式中的实数u ,σσ(>0)是参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数理化常用公式

数理化常用公式

(一)数学必修一 A 对数的计算公式M nM M n M N M NMN M N M a a a n a a a a a a a n log 1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B 换底公式及底数与真数互换ab ab b b ac c a log 1log log log log ==(二)数学必修四 A 诱导公式ααπααπααπtan )2tan(cos )2cos(sin )2sin(=+=+=+k k k 第一组ααπααπααπtan )sin(cos )cos(sin )sin(=+-=+-=+第二组ααααααtan )tan(cos )cos(sin )sin(-=-=--=-第三组ααπααπααπααπααπααπtan )2sin(cos )2sin(sin )2sin(tan )tan(cos )cos(sin )sin(-=--=-=--=--=-=-第五组第四组ααπααπααπααπααπcot )2(tan sin )2(cos sin )2(cos cos )2(sin cos )2(sin -=+=--=+=-=+第六组ααπααπααπααπααπcot )23tan(sin )23cos(sin )23cos(cos )23sin(cos )23sin(-=+-=+=+-=--=+第七组B 二倍角公式ααααααααααα22222tan 1tan 22tan sin cos sin 211cos 22cos cos sin 22sin -=-=-=-== C 万能公式2tan 12tan2tan 2tan 12tan 1cos 2tan 12tan2sin 2222ααααααααα-=+-=+=D 半角公式αααααααααααsin cos 1cos 1sin cos 1cos 12tan2cos 12cos 2cos 12sin-=+=+-±=+±=-±=(三)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速度的定义式:tsv ∆∆=(速度是矢量) 平均速度:ts v =_加速度:mF t v v t v a t =-=∆∆=0 末速度:at v v t+=0 重力加速度:28.9s m g =t v -图像曲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数值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实践的关系: at v v +=0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20tv v v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120at t v S+=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末速度与位移的关系:ax v v 2202=-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推理公式:推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是恒定的:22)(S aT n m S S aT n m -=-⇒=∆推理2: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02tt v v v +=;推理3: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方和的一半的平方根: 2222to s v v v +=6.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样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①第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n v v v v n ::3:2:1::::321 =② 前1T 内、前2T 内、前3T 内……前nT 内位移之比为: :9:4:1::3:2:1::::222321==n x x x x n③ 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位移之比为:])1([::)23(:)12(:1::::2222222321----=n n x x x x n)12(::5:3:1-=n④ 前x ,前2x ,前3x …nx 位移内所用时间之比为:n t t t t n ::3:2:1::::321 =⑤ 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3(:)12(:1::::321----=n n t t t t n第三章 相互作用1.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弹簧秤)测量力的单位: 牛顿 符号N (力是矢量)物理受到的重力G 与物体质量m 的关系: mg G=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长度成正比:kx F= (胡克定律)2.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4.力的合成和分解:1)共点力: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多个力的作用,有些情况下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个点上,或者不作用在同一点上,但他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共点力2)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中)数理化科目公式大全汇总

(高中)数理化科目公式大全汇总

f (2a x) f ( x) .
(2)函数 y f mx) f (b mx) 2
7
名学堂自主招生——沪上首家自主招生咨询机构 名学堂和你一起努力,成功自招!!咨询热线:4006334478
f (a b mx) f (mx) .
4
名学堂自主招生——沪上首家自主招生咨询机构 名学堂和你一起努力,成功自招!!咨询热线:4006334478
9.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 f ( x) ax bx c(a 0) 在闭区间 p, q 上的最值只能在 x
2
b 处及区间的两端点 2a
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 a>0 时,若 x
第七章、高中常用的离子方程式
名学堂自主招生——沪上首家自主招生咨询机构 名学堂和你一起努力,成功自招!!咨询热线:4006334478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x A x CU A , x CU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CU ( A B ) CU A CU B; CU ( A B ) CU A CU B .
多项式函数 P ( x) 是奇函数 P ( x) 的偶次项(即奇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多项式函数 P ( x) 是偶函数 P ( x) 的奇次项(即偶数项)的系数全为零.
23.函数 y f ( x) 的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 y f (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a 对称 f (a x) f ( a x)
6
名学堂自主招生——沪上首家自主招生咨询机构 名学堂和你一起努力,成功自招!!咨询热线:4006334478

数理化公式大全

数理化公式大全

数理化公式大全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 圆形S面积C周长∏ 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数理化公式

数理化公式

物理量单位公式名称符号名称符号质量m 千克kg m=pv温度t 摄氏度°C速度v 米/秒m/s v=s/t密度p 千克/米³ kg/m³ p=m/v力(重力)F 牛顿(牛)N G=mg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功W 焦耳(焦)J W=Fs功率P 瓦特(瓦)w P=W/t电流I 安培(安) A I=U/R电压U 伏特(伏)V U=IR电阻R 欧姆(欧)R=U/I电功W 焦耳(焦)J W=UIt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热量Q 焦耳(焦)J Q=cm(t-t°)比热c 焦/(千克°C)J/(kg°C)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g 9.8牛顿/千克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初中数理化公式定律大全

初中数理化公式定律大全

初中数理化公式定律大全一、数学公式定律1.二次方程的求解公式(欧拉公式):对于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求解公式为:x = (-b ±√(b^2-4ac))/(2a)2.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a^2+b^2=c^2,其中a和b为直角边的长度,c为斜边的长度。

3.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对于任意角θ(θ为弧度制),sin^2θ + cos^2θ = 1,tanθ = sinθ/cosθ。

4.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其和Sn的求解公式为:Sn = (n/2)(a1 + an)5.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n = a1 * r^(n-1),其中a1为首项,r为公比,n为项数,其和Sn的求解公式为:Sn=a1*(r^n-1)/(r-1)6.梯形面积公式:对于梯形的上底a,下底b和高h,其面积S的求解公式为:S=(a+b)*h/27.三角形面积公式:对于三角形的底边长b和高h,其面积S的求解公式为:S=b*h/28.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对于圆的半径r,其周长C和面积A的求解公式分别为:C=2πr,A=πr^29.定积分的定义:对于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定积分的定义为:∫[a, b] f(x)dx = lim(n→∞) Σ(k=1→n) f(xk)Δx,其中Δx = (b-a)/n,xk为[a+(k-1)Δx, a+kΔx]上的任意一点。

10.泰勒级数展开:对于函数f(x)在x=a处的泰勒级数展开为:f(x)=f(a)+f'(a)(x-a)+f''(a)(x-a)^2/2!+f'''(a)(x-a)^3/3!+...二、物理公式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外力强迫其改变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 F = ma,其中F为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初中数理化公式集锦

初中数理化公式集锦

初中数理化公式集锦一、数学公式1.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 (其中a≠0)2.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 (其中a≠0)3.相似三角形定理:两个三角形中,两个角相等,则他们是相似三角形。

4.三角形内角和公式:两个角的和等于第三个角的补角,即∠A+∠B=90°5.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a/sinA = b/sinB = c/sinC6. 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c^2 = a^2 + b^2 - 2abcosC7. 钝角余弦定理:若三角形的一些内角大于90°,则该内角的余弦等于a^2 + b^2 - c^2 / 2ab8.平行线定理:如果平行线b//c与直线a相交,那么对交线所形成的两个内角,有∠A=∠C。

二、物理公式1.速度公式:速度=距离/时间2.力的计算公式:力=质量×加速度3.等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计算公式:位移=速度×时间4.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加速度5.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6.摩擦力公式:摩擦力=μ×垂直于物体表面的压力7.功的计算公式:功 = 力× 位移× cosθ8.电流公式:电流=电量/时间9.欧姆定律:电流=电压/电阻10.功率公式:功率=电流×电压三、化学公式1.摩尔质量计算公式:摩尔质量=分子质量/物质中的相对数2.摩尔浓度公式:摩尔浓度=溶质的物质的摩尔数/溶液的体积3.氧化还原反应计算公式:氧化物+还原剂=还原物+氧化剂4.电解质溶液电导率计算公式:电导率=电解质的电流密度/电解质溶液的体积四、生物公式1.比表面积公式:比表面积=物体的表面积/物体的体积2.呼吸速率公式:呼吸速率=前后测量的氧气吸入量/耗氧时间3.遗传问题计算公式:孟德尔遗传比例=出现其中一性状的个体数目/总个体数目这些是初中数理化的公式集锦,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领域的常用公式。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公式大全_数学基础知识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公式大全_数学基础知识

小学初中高中数学公式大全_数学基础知识一、小学阶段的数学公式1.四则运算公式:-加法:a+b=b+a-减法:a-b≠b-a(减法不满足交换律)-乘法:a×b=b×a-除法:a÷b≠b÷a(除法不满足交换律)2.分数公式:- 加法:a/b + c/d = (ad + bc)/(bd)- 减法:a/b - c/d = (ad - bc)/(bd)- 乘法:a/b × c/d = (ac)/(bd)- 除法:(a/b) ÷ (c/d) = ad/bc3.百分数公式:-将小数转化为百分数:小数×100%-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百分数÷1004.面积公式:-三角形面积:面积=底×高÷2-矩形面积:面积=长×宽(高)-正方形面积:面积=边长×边长-圆面积:面积=π×半径²5.周长公式:-三角形周长:周长=边1+边2+边3-矩形周长:周长=2×(长+宽)-正方形周长:周长=4×边长-圆周长:周长=2×π×半径二、初中阶段的数学公式1.代数公式:-求和公式:1+2+3+...+n=n×(n+1)÷2-平方差应用:(a+b)(a-b)=a²-b²-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 = (-b ± √(b² - 4ac)) ÷ 2a- 三角函数公式:sin²θ + cos²θ = 12.平方根近似值公式:-√a≈√b+(a-b)/(2√b)3.等腰三角形公式:-等腰三角形内角相等:∠A=∠B-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平行于两腰中点连线4.三角形面积公式:-海伦公式:面积=√(s(s-a)(s-b)(s-c)),其中s为三角形的半周长5.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三、高中阶段的数学公式1.排列组合公式:-排列数公式:An=n!-组合数公式:Cn,m=n!/(m!(n-m)!)2.三角函数公式:- 二倍角公式:sin2θ = 2sinθcosθ,cos2θ = cos²θ - sin²θ- 和差化积公式:sin(α±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3.指数与对数公式:- 指数公式:a^m × a^n = a^(m + n),(a^m)^n = a^(mn)- 对数公式:loga(M × N) = logaM + logaN,loga(M ^ n) = n × logaM4.三角函数和三角恒等式:- 三角函数和差公式:sin(α±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三角恒等式:sin²α + cos²α = 1,tanα = sinα/cosα总结:以上是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一些数学公式的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5、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小学到初三的全部概念!连这个都有人整理啦!!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
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
(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
9、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6、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 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 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
6、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